海南黎族的风俗及受教育情况
黎族是中国岭南民族之一。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其人口数目
达到1247814.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民族
语言为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在接近汉族的地区和
各民族杂居的地区,黎族群众一般都能讲汉语(指海南方言),苗语等,同时黎语
也吸收了不少汉语的词汇,尤其是解放后吸收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词
汇。海南黎族分为哈方言、杞方言、闰方言、赛方言和美孚方言,五大方言区,各
地方言区的黎族服饰各有特色,黎族服饰工艺细致精巧,严谨大方,花纹和色彩的
运用与调配非常讲究,主要与黑、白、宗,为基本色调,加入红、蓝、黄、青、绿
等调配。勤劳智慧的黎族人民,通过美丽的服饰来寄托美好的愿望,渲染喜庆气
氛,表达对平安吉祥幸福美满的热切追求,现代的黎族服饰设计者正用他们的聪
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把黎族服饰之特点与个名族服饰之精华,巧妙而
完美的融合起来,在原有的服饰基础上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服饰文
化,它标志着文明的升华,也标志着名族的发展和进步。
黎族文化考究:黎族的是海南最早的居民,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至
今已有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半身像照片 发展,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文化。海南黎族的历史
考究主要认为是古骆越人渡海入岛,与岛上古人类相互融合,造就了今天的黎族。
1992年,我国考古专家在三亚市落笔洞发掘出约一万年前的古人类牙齿化石,以
及近年在五指山、陵水、乐东等地考古发掘出了约四、五千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
(主要是石器),说明在四、五千年前或至一万年前,海南岛就已人类居住。这些
人是不是当今之黎族,尚待考证。所以,目前我国学术界当前对黎族来源的研究观
点认为,海南岛黎族来源于古骆越人(因为当时骆越人的分布地清炒莲藕的做法 域包括当今之海南
岛),于殷周之际(约三、四千年前)渡海入岛。殷周之际渡海入岛的这批骆越人
是当今黎族的组成部分,他们与生活在海南岛上的古老人类相互融合,不断演变,
造就了今天的黎族。黎族的形成,渡过悠悠岁月,趟过漫漫长河,其称谓源自何时
呢?黎族在与汉族等其他民族交往时自称“赛”。西汉曾以“骆越”、东汉以
“里”、“蛮”,隋唐以“俚”、“僚”等名称泛称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包括
黎族在内)。“黎”这一专有族称,是汉族对其称谓,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
来,沿用至今。
黎族先祖依靠的原始生产工具,打鱼狩猎,刀耕火种,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最早开
拓了海南岛。秦汉时期,封建王朝开始统治海南岛。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打开琼
岛,设置珠崖、儋耳两郡。南北朝时,俚人领袖冼夫人统领了包括海南岛在内的岭
南地区,岛上1000余峒俚人均归附冼夫人。冼夫人率其先请命于梁朝,后又归属
于隋朝。唐朝以后,海南岛成了与南海诸国繁荣贸易往来的交通要冲。随着中央政
权对海南岛统治不断巩固,部分大陆汉人、苗族和回族也陆续先后不断迁徙入岛,
与黎族土著居民杂居。大量移民的迁入,带来了先进的铁器生产工具和农耕生产技
术,使黎族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明、清两代,封建地主经济在黎族社会中已占统治地位,大部分黎族地区的生产力
水平与当地汉族相近,出现了定期的市场和墟场。但在五指山腹地则仍保留原始公
社残余的共耕制生产方式。历代封建王朝对海南少数民族采取打压、漠视政策,致
使少数民族生产发展缓慢,生活困苦。明朝海南籍宰相丘浚、大清官海瑞先后奏请
朝廷,为海南人民减轻税赋。海瑞《平黎疏》为当时黎族同胞争取到了一定的生存
空间。
黎族的服饰文化
黎族男子一般上身穿无领对胸无纽扣麻衣,腰间前后各挂一块麻织长条布,头上缠
红布或黑布,形状有角状和盘状,黎族妇女一般穿对襟或偏襟,直领或圆领上衣,
上衣边沿绣花,并缀以贝壳、铜钱、穿珠等饰品,下穿桶裙,头发扎成球形,插以
骨簪或银簪。黎苗族人在对服饰色彩的认识是简洁和单纯的,力求通过少数颜色去
表现丰富的色彩变化,还对织出来形状、色彩等,都赋予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象征
意义。
谈黎族的服饰文化不得不提到千年黎锦纺织工艺,它是黎族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
行走在许多黎族人聚居的村落,感觉跟汉人的乡镇没有多大区别,除去个别墙壁上
还涂有代表黎族风情的符号之外,唯一能提醒我们这里是黎族村的事物,是老年妇
女头上的彩巾——著名的黎锦的一种,黎族人以此作为已婚妇女的标识。与略显朴
素的上衣不同,她们的头巾以红、黄、绿几色交织而成,常见的是菱形、三角形等
几何条纹,有的还会绣上几朵木棉花。木棉是黎族纺织的春节有什么风俗 主要原料之一,这种雄壮
魁梧的植物,在黎族人眼中是家庭兴旺的象征。黎锦真正令人们惊艳的,是桶裙、
摇兜,它们的颜色更加艳丽,图案也更加丰富:红色长布上排着一列又一列的青蛙
图案,蓝、黄、绿、玫红等颜色有规律地交错出现;黑色的底布上绣着一条龙船,
下面有几条大鱼游过,空中飞着一群不知名的鸟雀,古朴中透着点童趣。还有的黎
锦上锈满了人物,最上面是一排手持长矛的“红色娘子军”,中间的人双肩高耸,
仿佛正在跳舞的青年,底下则是一排双手叉腰的赳赳武夫。黎锦以菱形为基本单
元,由此组合出凤凰、蝴蝶、蜜蜂、水鹿、谷物丰收、民族婚礼等复杂多变的图
形,人物造型大胆、夸张,整体弥漫着一种热情奔放的浪漫色彩。
黎族的纺织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文献记载,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黎锦也被
视为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相传元朝黄道婆在改进纺织技术时便借鉴了黎锦的制作
工艺。黎族人至今仍在沿用几千年前的技术纺染织绣,就像有些黎族人还在屋内用
三块大石头砌着简单的灶。因为千年不变,黎锦被称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
石”。
黎族纹面及纹身文化
黎族的纹面京身是黎族人主要的标记,据说黎族先人崇拜蛇图腾,他们喜欢在自己
身上纹上与蛇虫一样的图案,而且黎族女子的纹面也体现了贫贱富贵的等级关系,
纹面是有身份妇女的一种装饰。黎族文身被人类学者誉为“人体上的敦煌壁画”,
见过黎族纹身文化的人会经久难忘:黑色的线条在脸上纵横,下巴上也密密地布着
几道,像是用炭划过一般,有些则像是被密密麻麻的大头针扎过,遍及四肢。按照
黎族老人的说法,女孩子要是不“打登”(黎语,指纹身),死后是无法到祖宗那
儿报到的。在我们看来差别不大的纹身,对于黎族人来说有着特殊含义,这跟他们
的服饰一样,是区别于其他支系和部落的重要标志。
黎族的历法
以12天为一周期每天都以一种动物命名,顺序是:鸡日、狗日、猪日、鼠日、牛
日、虫日、兔日、龙日、蛇日、马日、羊日、猴日,周而复始,盛行的节日是:春
节、元宵、三月三、端午节、七月十五的鬼节、中秋节、冬节(冬至日)等,其中
春节最隆重,其次是三月三。
总之,在开发和建设祖国宝岛的历史长河中,黎族同胞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与热
带海岛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具有独特本土特色的文化:黎族文化。黎族文化是中华
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性、丰富性、多样性、娱乐性和神秘
性。我们在调查中,深深体会到了黎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秘古老,甚至为之
震撼。黎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其文化形态依靠口头和行为世
代相传,延续至今,形成物质和非物质两种文化遗产形态。黎族的物质类文化遗
产,指以实物为载体的民族文化形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实用价值。黎族文化主要
表现为:
黎族建筑文化:
海南黎族人民居住的房屋很有特色,一般呈船底形和金字形,建房屋的材料是茅
草、木料、竹子、红白藤、山麻等。木料多用优质、坚固耐用的格木。船底形屋又
有铺地形和高架形之分,房门开在房屋的两端。铺地形的地板以石头垫高,离地面
1尺左右,高架形地板用木桩支撑,离地面6尺,上面住人。
黎族村寨部落文化:
体现了黎族古老的建筑文化艺术,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其主要特点为船形
屋、金字形屋。海南目前已建、在建十多个黎族村寨风情旅游景点,如三亚百越文
化村、鹿回头风情园、黎陶文化村、孕妇可以吃火锅么 仿古黎村等等。其中以保亭县“槟榔谷”最具
代表性,这些景点向游客展示黎族村寨原生态自然风貌、黎族古文化和技艺、黎族
风情和传统手工艺品等。五指山区是黎族居住的中心地带,五指山山脚下的初保村
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黎族原始村落。据了解,五指山市拟将其打造成有别于“槟榔
谷”、更具代表性的黎族原始古寨供游客观赏。不经任何改造的黎族原始的生产、
生活状态,无疑更具典型性、参观性和吸引力。此景点在海南中线高速公路贯通后
将与游人见面……
黎族餐饮文化:
在热带气候条件下,黎族人创造了特有的饮食文化。特色饭有山兰米饭、竹筒饭、
山果饭等;特色饮料有“并(biang)酒”(糯米酒)、芭蕉酒、木薯酒等;特色
菜肴有“南杀”、肉茶、鱼茶等。
黎族传统工艺品:
体现了黎族民间手工艺术的悠久历史和高超技艺。如黎锦、独木器、陶器、乐器、
绘画等。黎族的非物质类文化遗产,指黎族人民世代相传,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
行为活动及各种技艺、技能、知识。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黎族人民
历史的积淀。主要表现为:
荔枝传统手工艺技能:
黎族的民间手工技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民族韵味浓郁。如织锦、雕刻、绘画技
术等。最值得一提的是黎族的织锦技术,其产品蜚声海内外。宋末元初,杰出的女
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年轻时因不堪封建家庭虐待逃至崖州,曾在崖州居留40余载,
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术,回故乡乌泥泾(今上海县华泾镇)后,在黎族传统纺
织工艺基础上加以改进,创造出一套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和技术,为世界的纺织技术
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黎族舞蹈及语言表演艺术:
黎族表演艺术主要体现在民间舞蹈和歌谣上。其民间舞蹈分为宗教祭祀舞、生产劳
动舞、生活自娱舞三种类型。代表作品是黎族的《钱铃双刀》、《打柴舞》(或称
“竹竿舞”),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可参与性。曾在大陆和多个国家巡演,被誉为
“世界上罕见的健美操”。黎族歌谣花样繁多,黎族人遇事、遇景、遇情而歌,即
兴演唱。歌调古朴粗犷,曲调优美绵长。
黎族民俗节庆文化:
黎族的节日与其历法紧密相连,其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是“三月三”。黎族
人民通过农历“三月三”的传统节日来纪念本民族的祖先和英雄人物。在这一天
里,黎族的祭祀、对歌、舞蹈、射箭等传统艺术得以集中体现。黎族人民在漫长的
历史变迁中,还创造了耕作文化、吉贝文化、敬雷文化、纹身文化、礼俗禁忌文
化、自然宗教文化等等,其中黎族的打柴舞、三月三节、民歌、竹木器乐、船型屋
营造技艺、服饰等均已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朝宰相李德裕、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宰相李纲和名臣李光、南宋宰相赵鼎和名
臣胡铨等先后被贬到海南,他们不仅融洽了当时汉黎之间的关系,对黎族文化的发
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黎族文化的辉煌灿烂、绚丽多姿,是黎族人民发展经
济的一笔丰富的、独特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可多得的
珍贵资源!
黎族的体育运动:
黎族先民渡海入岛以后,充分利用海南岛气候湿润,植物繁茂的有利条件,
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同时把狩猎采集和捕鱼等劳动结合起来,作为农业生产
的补充。在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黎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活
动如:《拉乌龟》、《跳竹竿》和《打狗归坡》等。
黎族地区的教育情况:
全岛黎族地区的人民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文盲率普遍降低,接受高水
平教育的人数逐年增理论法学 加
1、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学规模逐步扩大
二、优师工程扎实推进,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三、教育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四、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受益学生覆盖面扩大: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专项检
查,确保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除杂费和提供
公用经费1481.2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办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364.3万
元,为贫困学生提供生活补助资金788.4万元,受益小学生16381人,初中生
6421人。发放贫困高中学生助学金80万元,受益学生563人。给中等职业学校学
生提供免学费、课本费、住宿费及国家助学金75.31万元,受益学生397人。做好
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发放贷款资金720万元,受益学生1201人。
(以白沙县为例)
五、抓好控辍工作,切实提高“普九”质量:通过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禁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重点班、加强对学困生进行帮扶、实行对学校控辍情况跟踪
督查通报等主要措施,有效遏制了初中在校生辍学现象。2013年秋季,全市适龄
儿童入学率100%,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9.3%。2012—2013学年度小学在校生年辍
学率控制在0.6%,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95%。(以文昌市为例)
六、关注和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问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大对贫困大学
生、普通高中贫困生、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贫困寄宿生、幼儿园资助力度。
其中,市政府拨付100万元对优秀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使200多名大学生圆了大
学梦。按照家庭经济特殊困难2000元/年生,家庭经济困难1000元/年生的
补助标准对普通高中贫困生发放补助金,共补助学生4081人,补助资金3060750
元。对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实行“四免一补”政策,“四免”资金每生每年
1500元,共243万元已全部拨付到学校;“一补”资金243万元已发放到学生手
中,受惠学生1620人。按照750/年生,共资助幼儿园学生1171人,下半年发
放资助金额为1328250元。认真做好生源地贫困大学生银行贷款工作,共为1136
名贫困大学生办理贷款,每人每学年最高标准为6000元,共办理贷款676.94万
元。(以文昌市为例)
七、实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1)根据县政府《陵水县义务教育均
衡发展实施方案》,计十月革命的背景 划用2013年-2016年四年时间实现义务教育县域基本团课 均
衡。2013年计划由县政府投资2.13亿元实施椰林镇等4个乡镇33所学校进行整
体改造,已完成规划设计工作,14所学校工程已炒饼的饼怎么做 开工。软件建设方面,已实施农
村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素质提升工程,基本完善远程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利用海
南教育网、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等管理服务公共平台,建成集实时多
媒体交互式教学、课堂教学点播、教材教法在线交流、教学课件点播、电子图书馆
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网。同时,县政府计划投资4000万元的隆广初级中学等4所
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改造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2)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计划投
资900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840万元,县级资金8160万元)建设26所公办幼儿
园,其中1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6所村级幼儿园、8所小学附设幼儿园,增加学前
教育学位5615个。目前,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和8所小学附设幼儿园已投入使
用,新增学位1350个。其余幼儿园已基本完工。第二批78名幼师招聘工作正在进
行,预计2014年2月再有4所中心幼儿园开园,2014年9月可全部开园。与此同
时,幼儿园“公办民营”模式正在积极探讨中。2013年6月,我局对幼儿园进行
督查调研,要求把习惯养成、保育保健放在幼儿教育的首要位置,严禁幼儿教育小
学化的揠苗助长行为。(3)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1.普通高中教育一直是我县
教育的薄弱点,体现在学位不足、教学质量不高。2013年主要做两项工作:一是
加快陵水中学创建省一级高中的各项工作,二是与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创办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海南陵水分校。年初成立了陵水中学省一级高中创建工作领
导小组,制定方案,12月向省教育厅递交了创建省一级学校的申报报告。县政府
投资2066万元,拆除重建陵水中学教师办公楼、新建教学综合楼,总建设面积
8500平方米,重建教师办公楼已竣工,新建教学综合楼正在进行基础施工。计划
2015年通过省一级高中验收。合作创办民大附中陵水分校已得到省教育厅的批
准,由中央民大招聘的首批22名教师以及校长全部到位,2013年9月首次招生
198名,目前暂用思源初级中学的硬件资源办学。由县政府计划投资3亿元兴建的
民大附中陵水分校校园正在加紧建设,校园总占地188亩,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
生活区,一期工程共有19幢建筑,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工16幢。
计划2014年8月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规划新增优质学位3000个,其中普通高
中1800个,初中1200个。2.职业教育一是抓招生工作,完成中职招生566人,省
下达765人,完成率74%。二是抓联合办学,2013年与省内外24家公司企业开展
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三是抓资助政策,2013年县政府
拨款1104.6万元,对所有在校中职学生免除学费、住宿费和书本费。四是抓教师
培养促进专业成长。五是抓教学质量,突出技能教学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今
年全省技能大赛中县职业中专学校4名学生获高一军训 得二等奖,7名学生获得三等奖。
(以陵水黎族自治区为例)
八、夯实基础教育
1、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县现有幼儿园7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9所,民办
幼儿园66所(已批30所)。在园(班)幼儿10055人,其中小班2030人,中班
3103人,大班3594人,学校附属学前班1328人,学前三年入园率51.6%,学前一
年入园(班)率75.7%。
2、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62031人,全县
小学生应入学44176人,已入学41308人,入学率99.9%,上学年小学生辍学31
人,年辍学率0.069%;初中生应入学21660人,已入学20723人,初中阶段入学
率97.8%,上学年初中生辍学711人,年辍学率3.2%;入学率、巩固率等相关指标
均达标。我们主要是坚持依法控辍、责任控辍、教改控辍和济困控辍。
3、加强中小学学籍管理。从2013年9月1日起,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
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所有中小学生学籍进入正常的网络系统管理。全县应建立学
籍学生人数72973人,目前已采集信息并上传71531人。
4、落实特殊群体就学政策。我县特殊教育学校已建成并于今年秋季学期起招
生办学,目前该校共有专业教师9人,设聋哑班和培智班各1个,在校学生30
人。此外,全县还有167名残疾儿童少年在其它普通中小学校就读;子女按
《子女教育优待办法》优先安排入学,比较满意;外来务工人员(含进城
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与城镇区学生一视同仁,就近安排入学,目前均未接到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的情况反映;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印发《关于做好我
县xo酱是什么酱 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通知》,建立留守儿童花名册,重视加
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工作,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共2582人。
(以乐东黎族自治县为例)
总之,海南省各地的黎族地区的教育水平近年来有显著提升,黎族人民的文
化普及率(受教育情况)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且速度也相当的快。
在中国波涛浩瀚的南海上,海南岛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黎族人民自古就在这
个岛上繁衍生息,辛勤劳作,黎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将继续在这个美丽而富饶的宝岛
生根,开花,结果。
继续阅读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09:10: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5338053542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海南鱼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海南鱼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