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痹

更新时间:2023-03-23 08:38:54 阅读: 评论:0

双胞胎产假-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筋痹
2023年3月23日发(作者:个体诊所)

痹病指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

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届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

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痹病的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痹者闭也,广义的痹病,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

固,邪气乘虚而人,脏腑经络气血为之痹阻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痹病,包括《内经》

所含肺痹、心痹等脏腑痹及肉痹、筋痹等肢体经络痹。狭义的痹病,即指其中的肢体

经络痹,本节主要讨论肢体经络痹病。

肢体经络痹病,为常见病,发病率甚高,有些甚为难治,求治于中医者多,疗效亦佳。

痹病在文献上有许多名称,或以病因、或以症状、或病因与症状结合命名,如风痹、

寒痹、风湿、行痹、痛痹、着痹、历节、白虎历节、痛风等。《内经》最早提出了痹

病名,并专辟“痹论”篇,对其病因、发病、证候分类及演变均有记载,为后世认识

痹病奠定了基础。如论病因说:“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论

证候分类说:“其风气甚者为行痹;寒气甚者为痛痹;湿气甚者为着痹也”。仲景在

《伤寒论》里对太阳风湿,在《金匮要略》里对湿痹、历节风进行了辨证论治,所创

立的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至今仍为治痹的常用效方。隋.《诸病源

候论》不仅对痹病的多种临床表现进行了描述,而且在病因学上提出了“由血气虚,

则受风湿,而成此病”。唐.《千金要方》已认识到有些痹病后期可引起骨节变形,收

集了许多治痹方剂,而且有药酒、膏摩等治法。金元时期,《儒门事亲》对相似的风、

痹、痿、厥、脚气等病证进行了鉴别。《丹溪心法》提出了“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

痛”的观点,丰富了痹病的病机理论。明清时期,痹病的理论有较大发展和日臻完善。

《医门法律》对痹病日久,主张治疗应“先养血气”。清代温病学的形成,对热痹的

病因、症状和治疗有更充分的论述。痹病久病人络在这一时期受到重视。.《医宗必

读》对痹病治疗原则作了很好的概括,主张分清主次,采用祛风、除湿、散寒治疗,

行痹应参以补血,痛痹应参以补火,着痹应参以补脾补气。《医学心悟》《类证治裁》

等医籍也赞同这一观点。

西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等疾病以肢体痹病为临床特征者,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正气不足正气不足是痹病的内在因素和病变的基础。体虚腠理空疏,营卫不固,为

感邪创造了条件,故《诸病源候论,风病.风湿痹候》说:“由血气虚,则受风湿”。

《济生方.痹》也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正气不足,无

力驱邪外出,病邪稽留而病势缠绵。

2.外邪入侵外邪有风寒湿邪和风湿热邪两大类。外感风寒湿邪,多因居处潮湿,涉水

冒雨,或睡卧当风,或冒雾露,气候变化,冷热交错等原因,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

人体所致。正如《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感受风湿热邪,

可因工作于湿热环境所致,如农田作业,野外施工,处于天暑地蒸之中,或处于较高

湿度、温度的作坊、车间、实验室里,风湿热之邪乘虚而人。亦可因阳热之体、阴虚

之躯,素有内热,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因风寒湿郁久化热,而为风湿热之邪。

风、寒、湿、热之邪往往相互为虐,方能成病。风为阳邪开发腠理,又具穿透之力,

寒借此力内犯,风又借寒凝之积,使邪附病位,而成伤人致病之基。湿邪借风邪的疏

泄之力,寒邪的收引之能,而入侵筋骨肌肉,风寒又借湿邪之性,粘着、胶固于肢体

而不去。风、热均为阳邪,风胜则化热,热胜则生风,狼狈相因,开泄腠理而让湿人,

又因湿而胶固不解。

风、寒、湿、热病邪留注肌肉、筋骨、关节,造成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筋

脉拘急、失养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但风寒湿热病邪为患,各有侧重,风邪甚者,病邪

流窜,病变游走不定;寒邪甚者,肃杀阳气,疼痛剧烈;湿邪甚者,粘着凝固,病变

沉着不移;热邪甚者,煎灼阴液,热痛而红肿。

痹病日久不愈,气血津液运行不畅之病变日甚,血脉瘀阻,津液凝聚,痰瘀互结,闭

阻经络,深入骨骱,出现皮肤瘀斑、关节肿胀畸形等症,甚至深入脏腑,出现脏腑痹

的证候。

初病属实,久病必耗伤正气而虚实夹杂,伴见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的证候。

【临床表现】

肌肉、筋骨、关节疼痛为本病的主要证候特征。但疼痛的性质有酸痛、胀痛、隐痛、

刺痛、冷痛、热痛或重着疼痛等各异。疼痛的部位,或以上肢为主或以下肢为甚,可

对称发作亦可非对称发生,或累及单个关节或多关节同病,可为游走不定或为固定不

移。或局部红肿灼热,或单纯肿胀疼和氏 痛,皮色不变。或喜热熨,或乐冷敷。多为慢性

久病,病势缠绵,亦可急性起病,病程较短。病重者,关节届伸不利,甚者关节僵硬、

变形,生活困难。

【诊断】

1.发病特点本病不分年龄、性别,但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运动员以及体育爱好者易

于罹患。同时,发病的轻重与寒冷、潮湿、劳累以及天气变化、节气等有关。

2.临床表现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本病的症状学特征。或

游走不定,恶风寒;或痛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或重着而痛,手足笨重,活动不

灵,肌肉麻木不仁;或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欣红灼热,筋脉拘急;或关节剧痛,肿大

变形,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

3.舌苔脉象舌质红,苔多白滑,脉象多见沉紧、沉弦、沉缓、涩。

4.辅助检查实验室和X线等检查常有助于痹病诊断。

【鉴别诊断】

痿病肢体痹病久治不愈,肢体关节或因痛剧,或因届伸不利,或因变形而活动减少,

肌肉废用而渐萎瘦,而与痿病相似。其鉴别的要点是看有无疼痛。痿病以肌肉软弱无

力或萎缩为临床特征,并无疼痛,因肌肉软弱无力而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痹

病以肢体肌肉关节疼痛、酸楚、麻木为临床特征,因疼痛或关节变形而行动艰难,因

行动艰难肌肉少用而渐瘦,但不至瘫痪。临床上也有既有肢体肌肉萎弱无力,又伴有

肌肉关节疼痛者,是为痿痹并病,可按其病因病机特点,辨其孰轻孰重进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病邪偏胜风寒湿热为病各有偏胜,根据临床主症特征,分辨主导病邪。如游走不

定而痛者为风邪胜;疼痛剧烈,遇冷加重,得热则减者,寒邪为胜;重着固定,麻木

不仁者湿邪为胜;病变处掀红灼热,疼痛剧烈者热邪为胜;病变处有结节、肿胀、瘀

斑或肢节变形者,为痰瘀阻痹。

2.辨别虚实根据病程长短及全身状况辨别虚实。一般突然发病,或发病虽缓,但病程

短者多为实证。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多虚实夹杂。疲乏少动者多气虚;面色觥白,

心悸者多血虚;肌肉麻木,肢节屈伸不利者多肝虚筋失所养;骨节变形,腰膝酸软,

多肾虚骨痹不已。

治疗原则

本病为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因邪气杂至,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祛痰、化瘀通络等治法应相互兼顾,因邪气

有偏胜,祛邪通络又各有重点。正气不足是本病的重要病因,久病耗伤正气而虚实夹

杂者,应扶正祛邪,且扶正有助祛邪。风邪胜者或久病人络者,应佐养血之品,正所

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寒邪胜者,应佐助阳之品,使其阳气旺盛,则寒

散络通;湿邪胜者,佐以健脾益气之品,使其脾旺能胜湿;热邪胜者,佐以凉血养阴

之晶,以防热灼营阴而病深难解。益气养血、滋海阔天空成语接龙 补肝肾是虚证、顽痹的重要治法。

分证论治

.行痹

症状:肢体关节、肌肉酸痛,上下左右关节游走不定,但以上肢为多见,以寒留言短句暖心 痛为多,

亦可轻微热痛,或见恶风寒,舌苔薄白或薄腻,脉多浮或浮紧。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宣痹达经汤。

方以蜂房、乌梢蛇、土鳖虫、螳螂通经活络以宣痹;威灵仙、羌活、防风、秦艽、稀

莶草、青风藤疏风祛邪;当归养血活血;穿山甲搜剔络脉瘀滞。

若以肩肘等上肢关节为主者,为风胜于上,可选加羌活、白芷、桑枝、威灵仙、姜黄、

川芎祛风通络止痛。若以下肢关节为主者,为湿胜于下,选加独活、牛膝、防己、萆

藓、松节等祛湿止痛。以腰背关节为主者,多与肾气不足有关,酌加杜仲、桑寄生、

淫羊藿、巴戟天、续断等温补肾气。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邪有化热之象者,宜寒

热并扇,投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或以防风汤加减,方以防风、麻黄、秦艽、葛根祛风除湿;肉桂、当归温经活血;茯

苓健脾渗湿,姜、枣、甘草和中调营。

.痛痹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甚至关节不可屈伸,遇冷痛甚,得热则减,痛处多固定,

亦可游走,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

方中以制川乌、麻黄温经散寒,宣痹止痛;芍药、甘草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表,并

能利血通痹;蜂蜜甘缓,益血养筋,制乌头燥热之毒。可选加羌活、独活、防风、秦

艽、威灵仙等祛风除湿。加姜黄、当归活血通络。寒甚者可加制附片、桂枝、细辛温

经散寒。

或予验方温经通痹汤,方以附子、干姜、炒川椒温阳以祛寒;乌梢蛇、蜂房、土鳖虫

活络通经;当归、丹参人血和营,活血通络;稀莶草、羌活祛风除湿,共班助 奏散寒通络,

宜痹止痛之功。

.着痹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酸楚,或有肿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手足困重,活动

不便,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方以薏苡仁、苍术健脾渗湿;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

寒;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生姜、甘草健脾和中。关节肿胀者,加秦艽、革藓、防己、

木通、姜黄除湿通络。肌肤不仁,加海桐皮、稀莶草祛风通络,或加黄芪、红花益气

通痹。

若痛甚者,可用《医学心悟》蠲痹汤治之。

.热痹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则舒,筋脉拘急,日轻夜

重,多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

方以白虎汤清热除烦;桂枝疏风通络。可加银化藤、连翘、黄柏清热解毒;海桐皮、

姜黄、木防己、威灵仙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若皮肤有瘀斑者,酌加丹皮、生地、

地肤子清热凉血散瘀。

湿热胜者亦可选用《温病条辨.中焦》宣痹汤加减治疗。

热痹化火伤津,症见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

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可用犀角散加减。

.旭痹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医生年终总结 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急,

肘膝不得伸,或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而成废人,舌质暗红,脉细涩。

治法:补肾祛寒,活血通络。

方药:补肾祛寒治王汤。

方以川续断、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补肾壮筋骨;制附片补肾阳除寒邪;熟地填精

补血滋养肝肾;桂枝、独活、威灵仙祛风散寒除湿;白芍养血缓急舒筋。

肢体关节刺痛,屈伸不利,多个关节漫肿,重则关节肿大,顽麻顽痛,久而不除,舌

质红赤,两侧有瘀斑,治以化瘀涤痰,通络止痛为主,方以宣痹化瘀涤痰汤。方中蜂

房、乌梢蛇、廑虫、羌活、伸筋草、稀莶草活血祛风,通络宣痹;当归养血和营;制

南星、白芥子豁痰;生姜、片姜黄舒筋散结止痛。瘀血征明显者加血竭、皂刺、乳香、

没药活血化瘀。骨节变形严重者,可加透骨草、寻骨风、自然铜、骨碎补、补骨脂搜

风壮骨。兼有低热,或自觉关节发热,去淫羊藿,加黄柏、地骨皮退虚热。脊柱僵化

变形者,可加金毛狗脊、鹿角胶、羌活补肾壮筋骨。

.气血亏虚证

症状:四肢乏力,关节酸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汗出畏寒,时见心悸,纳呆,颜

面微青而白,形体虚弱,舌质淡红欠润滑,苔黄或薄白,脉多沉虚而缓。

治法:益气养血,舒筋活络。

方药:气血并补荣筋汤。

方中以生薏苡仁、茯苓、生白术、首乌、当归、砂仁、熟地、黄精益气补血而荣筋;

蜂房、乌梢蛇、稀莶草、络石藤、金毛狗脊、秦艽活络导滞通经,宣痹止痛;菟丝子

补肝肾,强筋骨。

本证亦可选用独活寄生汤。

【转归预后】

痹病因体质差异,病因有别,治疗调摄是否得当等因素,有不同的预后转归。其转归

规律一般是风寒湿痹日久化热转化为风湿热痹;风、寒、湿、热痹日久不愈,转为虚

实夹杂的王痹以及痰瘀相结、气血亏虚证;久痹不已,内舍其合,转成五脏痹。一般

病程短,全身状况好者,预后良好;痹病反复不已,全身状况差者,治疗较难;若关

节变形,肌肉萎缩,或伴见心悸、浮肿等脏腑痹症状者,多预后不良。《温病条辨,

中焦》说:“寒痹势重而治反易,热痹势缓而治反难,实者单病躯壳易治,虚者兼病

脏腑夹痰饮腹满等证,则难治矣。”

【预防与调摄】

本病是因正气不足,感受外在的风寒湿热之邪龟苓膏的功效 而成。因此,平时注意调摄,增强体质

和加强病后调摄护理,便显得格外重要。预防方面,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御邪能力;

创造条件,改善阴冷潮湿等不良的工作、生活环境,避免外邪入侵;一旦受寒、冒雨

等应及时治疗,如服用姜汤、午时茶等以祛邪等措施都有助于预防痹病的发生。病后

调摄护理方面,更需做好防寒保暖等预防工作;应保护病变肢体,提防跌扑等以免受

伤;视病情适当对患处进行热熨、冷敷等,可配合针灸、推拿等进行治疗;鼓励和帮

助患者对病变肢体进行功能锻炼,有助痹病康复。

【结语】

痹病是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外邪,阻滞经络,痹阻气血,引起肌肉、筋骨、关节

等部位酸痛、麻木、重着、肿胀、届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临床表现的病证,随

着病程的发展,可形成痰瘀痹阻,气血耗伤,甚至内传脏腑。辨证应分清虚实及病邪

的偏胜。其病机是邪气阻滞,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治疗大法,但祛风、.散寒、除

湿、清热应互相配合,又有主次,并视病情佐以养血祛风、温阳散寒、健脾化湿及凉

血清热之法,以增强祛邪活络之力;病程日久应辅以补益气血、补养肝肾、祛痰、化

瘀等治法,虚实兼顾,标本并治。痹病的预防与调摄,应从加强锻炼、避免受邪等着

手,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和促进痹病的康复。

【文献摘要】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

寒湿之气也”。

《素问.痹论》:“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

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

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

《中藏经.论痹》:“痹者,风寒暑湿之气,中亏脏腑之为也。……而有风痹、寒痹、

湿痹、热痹、气痹,又有筋、骨、血、肉、气之五痹也。……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感于

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故曰痹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痹叙论》:“夫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虽曰合痹,其用各

殊。风胜为行痹,寒胜为痛痹,湿胜为着痹。三气袭人经络,人于经脉、皮肉、肌肤,

不已则人五脏。……大抵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着。在骨则重而不举,

在脉则血凝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在皮则寒,逢寒则急,逢热则纵。”

《症因脉治.热痹》:“热痹之因,阴血不足,阳气偏旺,偶因热极见寒,风寒外束。

内经云:炅气相薄,;则脉满而痛。此热痹之所由生也。”

《医宗必读.痹》:“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脏者,养脏为先。治行痹者,散风为主,

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者,

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凝寒之害

也。治着痹者,利湿为主,祛风解寒亦不可换,大抵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强可以

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

【现代研究】

1.辨证论治刘氏总结尪痹治疗九法:温肾壮督法、清热除湿法、活血化瘀法、化痰散

结法、搜剔通络法、温清并用法、滋肾清化法、益气补血法和温柔调养法[黑龙江中

医药1992;(4):26]。何氏以中药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2例,方法是寒湿

痹治以祛风搜邪,温阳解痉,活血定痛;湿热痹治以健脾利湿,活血通络;着痹以蠲

痹汤加减;行痹治以祛风活血通络。另用布洛芬或酮基布洛芬配合治疗。结果:完全

缓解69例,部分缓解20例,进步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1%[安徽中医学

院学报1993;12(1):15]。

2.祛风除湿风寒湿三邪杂合是痹病的常见病因,治疗当祛除风寒湿之邪。有些研究者

常以祛风除湿之药组方治疗,尤喜用一些藤类药物祛风通络。李氏以四藤汤(雷公藤、

鸡血藤、青风藤、忍冬藤、地龙、乌梢蛇、附片、桂枝、全蝎、蜈蚣、甘草)为基本

方治疗包括风湿热、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血栓闭塞性

脉管炎在内的中医痹病200例,结果:治愈108例,显效59例,好转21例,无效12

例,总有效率94%[陕西中医1995;16(儿):486)信寇氏以类风湿冲剂(白花蛇

舌草、土茯苓、生地、白芍、汉防己、忍冬藤、青风藤、威灵仙、.鹿衔草、赤芍、

地龙、桂枝、生甘草)治疗急性期类风湿性关节炎34例,,6周为1疗程,结果:临

床治愈5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2%。关节功能改善,

IgA、IgG、IgM、OKT3、OKT8及OKT4/OKT8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0.01)。治疗后类风湿因子转阴9例[中医杂志1995;36(9):537)

信王氏以痹除定痛汤(独活、当归、杜仲、威灵仙、防己、防风、桑寄生、丹参、王

不留行、鸡血藤、川牛膝、土鳖虫、细辛、附子、甘草)治疗坐骨神经痛236例,结

果:治愈12蚕怎么养 7例,显效,71例,有效2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6,2%[甘肃中

医学院学报1995;12(2):19]。

3,温经散寒夏氏以加味乌头汤(制川乌、制草乌、生麻黄、炮姜、炙甘草、制附片、

桂枝、炒白芍、黄芪、熟地)加减治疗寒性关节痛379例,结果:近期治愈260例

(68.5%),显效85例(X.4%),有效22例(5.8%),无效12例(3.2%),

总有效率96.8%[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5;14(3):17]。张氏以乌头汤加味

(制川乌、狗脊、白芍、麻黄、甘草、桂枝、黄芪、补骨脂、细辛、鸡血藤),根据

病位加引经药,治疗痹证40例,结果:痊愈25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4例,

总有效率90%[黑龙江中医药1993;(5):39]。顾氏重用附子为主治疗寒重型类

风湿性关节炎30例,经用制附子、独活、杜仲、怀牛膝、鹿角、当归、川芎、龟板、

干姜、甘草、细辛、肉桂、寄生、秦艽、人参,结果:近期控制5例,显效8例,有

效16例,无效1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15(3):25]。

4.清热除湿杨氏自拟热痹清解汤(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生石膏、忍冬藤、生地、

防己、络石藤、地龙)随症加减,治疗热痹30例,结果:近期治愈8例,显效16例,

有效6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3):25J信闻氏以祛痹1号(黄柏、秦艽、独活、

苍术、牛膝、忍冬藤、络石藤、半枝莲、威灵仙、桂枝、细辛)随症加减,治疗风湿

热痹200;例,结果:临床治愈89例,显效67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总有效

率95%。以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最好,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最差[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3;6(1):19]。李氏以养阴清热祛湿汤(半枝莲、草河车、白花蛇舌草、白鲜

皮、土茯苓、防己、白芍、生地、桑枝、银花藤、生甘草、桂枝、川乌)随症加减,

治疗类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邱例,结果:近期治愈5例,显效19例,好转33例,

无效3例,总有效率95%。类风湿因子阳性46例中,转阴29例,阴转率63%[新

疆中医药1992;(4):10]。

5.行瘀豁痰郭氏认为痰瘀胶着,邪伏血脉,留连筋骨,为顽痹的主要病机之一,因此

行瘀豁痰为顽痹的重要治则。以康痹胶囊(由蜈蚣、全蝎、白花蛇、水蛭、土元、白

芥子、制川乌、制草乌、熟地、龟板、鹿角组成)5粒/次,1日3次,治疗类风湿性

关节炎82例,并与双氯灭痛25rog/日3次治疗30例对照,结果:两组分别治愈26

(31.7%)、6(20.0%)例;显效36(43.9%)、7(23.3%)例;有效13

(15.9%)、13(43.3%)例;无效7(8.5%)、4(13.3%)例。治疗组疗效

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4):37J。祝氏以活

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3例,药用丹参、黄芪、银花藤、桂枝、白芍、石斛、

牛膝、当归、乳香、没药、炮山甲、蜈蚣,随症加减,结果:临床治愈3例,显效19

例,有效4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4.3%[四川中医1996;14(6):26]刑

氏以消痛Ⅲ号胶囊(全蝎、蜈蚣、牛膝、当归、地龙、元胡、地鳖虫、乳香、没药、

威灵仙、丹参)治疗坐骨神经痛86例,结果:治愈62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总

有效率95.34%[河北中医1996;18(2):8]信董氏以攻痹丸(制川乌、乌梢蛇、

桂枝、独活、乳香、廑虫、大蜈蚣、秦艽、黄芪、熟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80

例,并与消炎痛胶丸治疗80例对照。结果:两组晨僵、疼痛、肿胀总有效率分别为

94.4%、70.42%,96.11%、80.00%有一点动心歌词 ,96.41%、76.67%。治疗后血沉、抗

链“0”、类风湿因子恢复正常率分别为90.63%、48.68%,87.62%、63.04%,

89.47%、64.18%。两组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动物实验表明,本品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消肿、镇痛作用[中医药信息1996;

(2):39]。

6.扶正蠲痹阮氏以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痹病45例,结果:痊愈22例,显效11例,

好转、无效各6例,总有效率86.7%[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17(4):18)箱

杨氏以消痹汤(桂枝、熟附子、白芍、鸡血藤、桑枝、黄芪、知母、防风、乌梢蛇)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2例,结果:治愈14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

效率93.7%。治疗后类风湿因子转阴84.4%;抗“0”、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

细胞电泳时间,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1[中医研究1996;9(1):

29L高氏以升阳益胃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羌活、独活、防风、柴胡、

白芍、甘草)随症加减,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并用干扰素7100万U,肌

注,日1次。对照组35例,用强的松10-30nw-/日分-3次口服;消炎痛75-150nv/

分3次口服。结查:两组分别近期控制13、10例,显效10、8例,有效8、7例,无

效9、10例,总有效率77,5%、71.4%(P<0.05)。发生副反应5、29例[辽宁

中医杂志1996;23(6):272]。

7.虫蛇类方药西医学类风湿性关节炎为难治性疾病,有许多研究者应用虫蛇类药物进

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赵氏总结了蚂蚁制剂治疗本病16015例,治疗在3个

月以上者总有效率为99%,治愈率为10%,未发现毒副作用[广西中医1993;16

(5):44)。钟氏以蛇蝎散(白花蛇、乌梢蛇、全蝎、蜈蚣、地龙、土鳖虫、僵蚕、

淫羊藿、杜仲、桑寄生、当归、黄芪、鸡血藤、汉防己、秦艽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

炎34例,结果:近期治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血沉复常32例,

类风湿因子转阴30例[湖北中医杂志1995;17(6):8]。

8.药酒治疗药酒治疗痹病为传统方法,现仍受到许多研究者的重视。陈氏以顽痹药酒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2例,对照组78例,用雷公藤片1-3片/次,1日3次,口服。

结果:两组分别治愈36、11例,基本治愈47、16例,好转13、24例,无效6、27

例,总有效率94.12%、65.38%(P<0.01)。治疗前后自身炎症积分值、血沉及

类风湿因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4;18(1):

12)。谢氏以草乌风湿酒(草乌、桂枝、当归、陈皮、枳壳、元胡、川芎、川牛膝、

千年健、甘草、香附、木瓜、钻地风、稀莶草、全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4例,结

果:治愈52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新中医1995;27(11):37)。罗氏以自

拟四虫雪莲酒(白花蛇、全蝎、雪莲花、地龙、黑蚂蚁、威灵仙、制乳香、制没药、

当归、制川乌、川牛膝、红参)治疗坐骨神经痛16例,结果:治愈13例,好转3例

[四川中医1995;13(3):31]。

9.熏洗治疗张氏以制川乌、制草乌、细辛、薏苡仁、丹皮、赤芍、乳香、没药、红花、

黄柏、苍术、透骨草为主随症加减,煎水外洗,每日-2次,治疗湿热痹50例,结果:

显效29例,有效2l例[河北中医1994;16(2):13]。苏氏以浸泡法治疗类风湿

性关节炎30例,药用生川乌、生草乌、红花、薄荷、当归、威灵仙、土鳖虫、生大黄、

芒硝、生马钱子、全蝎、蜈蚣、乌梢蛇,随症加减,水煎取两次药液,加60~白酒

lOOml,药温浸泡患处,日2次,结果:近期控制2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

效2例[湖北中医杂志1995;17(6):42L许多研究者,采用内服与熏洗相结合的

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覃氏以麻黄、桂枝、独活、附片、黄芪、防风、

乳香、怀牛膝、当归、丝瓜、三七、炙甘草、秦艽随症加减水煎内服,配合外用独活、

续断、草乌、黄芩、伸筋草水煎熏洗、按揉患处,日3次,治疗坐骨神经痛105例,

结果:治愈85例(81%),有效14例(13%),无效6例(6%),总有效率94%

[湖南中医杂志1995;11(3):32]。

10.膏贴搽剂刘氏以阳和汤(熟地、鹿角胶、白芥子、桂枝、细辛、麻黄、炮姜、

炙.甘草、制川乌、制草乌、当归、薏苡仁)随症加减水煎内服,配合用白芥子、元

胡、细辛、川乌、桂枝、乳香,粉碎为末,醋调为膏状,穴位贴敷治疗痛痹96例,结

果:痊愈66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8%[实用中医内

科杂志1996;10(1):39]。范氏用二联疗法治疗痹病52例。风湿性关节炎用祛痹

工号:独活、羌活、防风、薏苡仁、姜黄、川芎、牛膝、桑枝、威灵仙、黄芪、黄芩、

三七、甘草。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用祛痹Ⅱ号:上方加乌梢蛇、炙僵蚕、

地龙、当归、生地、知母、杜仲、淫羊藿、桑寄生。均研极细末,装胶囊服用。并用

川乌、草乌、附子、细辛、麻黄、乳香、甘草、防风、川芎、桂枝、羌活、薏苡仁熬

成黑膏药,每帖直径3em,贴敷患处及相应的穴位,结果:治愈30例,显效12例,

有效8例,无效2例[中医药信息1995;12(6):32L黄氏以类风湿搽剂(防己、

独活、肉桂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0例,并与吲哚美辛搽剂治疗60例对照,均在

关节肿痛局部反复揉搽至皮肤潮红或发热,日3-4次,治疗1个月,结果:两组分别

临床治愈23(23%)、4(6.67%)例,显效40(40%)、10(16.67%)例,有

效24(24%)、25(41.67%)例,无效13(13%)、21(24%)例,总有效率

87%、65%。本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主要临床指标(晨僵、关节肿胀数、关节痛度、

步行20m时间、皮下结节)、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5)[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3):20]。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08:38: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5319343539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筋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筋痹.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筋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筋痹
    双胞胎产假-南宁国际会展中心2023年3月23日发(作者:个体诊所)痹病指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届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痹病的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痹者闭也,广义的痹病,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人,脏腑经络气血为之痹阻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痹病,包括《内经》所含肺痹、心痹等脏
  • 0℃热量最低的蔬菜
  • 0℃三顾茅庐主人公
  • 0℃睡眠的四个阶段
  • 0℃有顷
  • 0℃如何写保证书
  • 0℃为你取暖
  • 0℃赣州浮桥
  • 0℃山西产假
  • 0℃如何挂失手机号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