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村

更新时间:2023-03-23 07:42:33 阅读: 评论:0

星轨-面试评价怎么写

富村
2023年3月23日发(作者:鼎尖教案)

67

2022.07|

文/丁俊清

传统村落:“宋风”犹存显神韵

平野、远堤、峡谷、浅滩、岩峦、劈石、

激流、飞瀑、渔渡、孤舟等,与我国

古代里居、水居、山居图中的典型元

素相符,并在这里尚能可见,甚至可

以说应有尽有。

温州山脉走势大多呈西北-东南

走向,这种山水形势也决定着村落形

制。村落中民居往往是多开间、横向

发展的“一字形”长屋,同时以它为

单元形成横向发展成大庭院、多院落

大屋,多背山、面水,沿着等高线布

局。它们充分利用地形,不与农业争地,

同时顺势择地,各家各户都有较好的

朝向,采光、通风、散热较为理想。

走进村落,会发现很多民居举架

轻盈灵活、长廊檐、多檐并出际深,

棱角四射的轻薄屋顶,灵动之气“如

翚斯飞”,具有仿生的外形,这是勤劳

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形成,且保

存比较完整,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科

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它

们是现代人安放乡愁的最佳去处,更是

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温州,仍

保留着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目前有国

家级传统村落29处、省级传统村落63

处、市级5处。这些传统村落,展示了

温州历史村落文化的风采和辉煌。

地域特色

早在东汉时期,温州就出现了村

落。之后,随着六朝时东瓯土著和华

夏族的融合,唐末五代以福建移民族

群为主体的社会形态的形成及宋代宗

法制度民间化,渐渐奠定了村落的基

本性质、村屋类型、建筑风格,初步

形成了村镇体系。到明清时候,村落

的总体数量和整体格局基本确定。目

前,我市保存的传统村落中的住宅大

多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

温州传统村落大多是血缘村落,

一村一族,聚族而居,以姓名村,村

民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从深山

峡谷到河口盆地,村落规模往往由小

到大,分布由疏到密。村民的姓氏既

有单姓怒放的玫瑰 也有复姓,在谷口盆地、沿海

平原,还出现数姓划块集居的格局。

温州的地理环境中有山有水有海

有平原,因而村落类型也丰富多彩。

可以分为丘陵山地村、谷口盆地村、

海滨村、海岛村四类。丘陵山地村又

可分爬坡村、台地村、山梁村、山谷村、

高山村、孤村、源头村。这些传统村

落基本保留着原生态风貌,青山、绿水、

传统村落局部

68文化|温州文化印记

勇敢的温州先民,适应温州怎么拿美国绿卡 气候的智

慧结晶。温州气候闷热、湿热,台风、

风暴潮或洪灾频繁,这些设计和特点,

能很好地抗风雨、散闷热、驱潮湿。

村落中取材元素也颇具特色。道

路、巷弄、寨墙、菜篱乃至沟水池壁

都是用蛮石、粗石、大基座带缝干砌,

房屋都用素木蛮石、笆片筑墙,就连

外粉男头像成熟 刷都用浅海层里的贝壳、海蛎焚

烧成的蛎灰浆。这种就地取材、原色

装修,营造了天、地、村(屋)三位

一体的色彩环境。

村屋类型众多。除主体住宅建筑

外,公共建筑包括礼制建筑(主要是

宗祠)、文教建筑(如书院、社塾、家

塾、文昌阁、文峰塔等)、崇祀建筑(如

城隍庙、三官庙等)以及佛寺、道观

都较他地多。这些建筑形制各有不同,

从中可以一窥古代温州“尚巫”“信写给姐姐的一封信 鬼

神、好宗祠”的社会风俗。

村落取水科学。括苍山脉以流纹

岩为主,岩性坚硬,又富垂直节理,

经过这种山体过滤的地下水,多穿穴

而出,水质澄清。村落中很少挖池塘、

凿水井解决村人生活用水问题,而是

多把农田水系和村内用水一起规划建

设,让活水穿村,很多村都有一个以

水体为中心的室外公共中心。

总而言之,丰富多彩的温州传统

村落具有“适形、顺天、尚巫、好祀”

的鲜明地域特色。

经典村落

在温州传统村落中,楠溪江流域

传统村落群颇具代表性。

永嘉楠溪江流域既风景秀丽,又

是古代耕读之地,还是北宋程学(洛

学)南传、南宋永嘉学派兴起和明清

理学家活跃的重要活动基地。在这样

的文化背景下,自然生成了不少风格

各异又极具山水情怀和永嘉学品格的

传统村落。

比如以苍坡、岩头、芙蓉三村为

代表的村落群。苍坡村有美丽的东西

湖,环湖祠庙亭阁组成园林式的活动

中心,其中“望兄女生的歌 亭”“送弟阁”“水

月堂”传述着兄弟情深的佳话。金山

丽水岩头村则以“丽水街”闻名,村

里丽水湖东岸一段长达300米的拦水

坝,坝上建联排通长店面,店面前滨

水长廊和“美人靠”等,具有拦水、

寨墙、商业、观赏等功能。丽水街和

丽水湖、琴屿、塔河庙、接官亭、汤

山(文昌阁、文峰塔)、琴山书院等互

成一体;又通过浚水街、村北的大宗祠、

金昭牌楼、仁道门等和村外的溪山相

连相呼应。“七星八斗”芙蓉村,因村

西的芙蓉峰得名,南宋时已是名村,

村里有“十八金带”,即同时有十八个

朝廷京官。宋末元初,村人陈虞之率

兵救驾,兵败芙蓉崖,村落付之一炬;

后经风水师规划重建,用七星(七块

道路交叉口小台地)八斗(三个小水池、

五口水井)布局。村中心芙蓉亭如一

朵盛开的保守秘密英语 芙蓉花,和远处的芙蓉峰倒

映在芙蓉池里,自然美景和抗元救驾

的历史故事完美融合在一起。

屿北、溪口、花坦、枫林等村落

群也是如此。相传屿北村是南宋状元、

吏部尚书汪应辰的隐居地,系防御性

山寨,有护寨河、护寨路、护寨墙三

传统村落局部

69

2022.07|

道防护措施。村内礼制建筑一应俱全,

崇祀建筑布列于外;尚书祠和敕门是

南宋皇帝特赐准许建立的少数宗祠之

一。枫林、溪口、花坦等村,宋明两

代出过不少士人和永嘉学派学者、理

学家,至今保存着不少古代书院、私

塾、溪门、牌楼、牌坊、旗杆石、牌

刻等遗迹。

蓬溪、鹤阳、鹤盛、鹤湾、东皋

等谢氏村落群是我国山水诗鼻祖谢灵

运后裔的集聚地,属于隐居型村落。

选址上特别注意风水学上的“反弓水、

腰带水”问题,建筑类型上以“山椒

水滨梦见自己头发很长 多淫祀”为特色。村落群里有众

多纪念谢灵运的宗祠,流传着谢灵运

的遗迹遗风。

黄南林坑、张溪林坑、茶园坑、

潘坑、岩龙、箬岙、佳溪、西炉等村

也颇具特色。如林坑村是一个普普通

通的小山村,坐落在群山夹成的“Y”

形山坳里。但这里的山农颇具聪明智

慧,采用顺山势定宅,随山采形,形

成了爬坡、附岩、高低错落、前后交叉、

左右各异、层层叠叠的村落风貌。因

此,人们以“老蚌含珠”来形容村落

风貌。张溪林坑、佳溪、西炉等爬坡村,

沿坡分层筑台或顺坡采用错层迭落、

掉层等手法,营造出左右比肩相顾盼、

山顶千门次第开的村貌,和梯田风光

相媲美,展现了农人顺应自然的精神、

“天工开物”的能力。

还有一些比较陡峭的山地上的村

落出现“浅穴式”居屋。如乐清黄檀硐、

瓯海双潮诸屋,把我们带进“穴居野处”

的历史深处。

另外,温州沿海是我国明朝抗击

倭寇的前哨地,又紧邻明代两个游民

聚集地(方国珍割据游民,处州矿冶

游民),形成了独有的“卫所建筑”文

化和村落面貌。苍南蒲城、金乡卫,

龙湾永昌堡、永兴堡、梅头堡就是典

型实例。其特征是厚石城墙,城内多

城隍庙;村村多建土地祠、土地堂、

土地庙。因抗倭需要还派生出一种寓

兵于民的民壮制,有些村落至今还有

土堡、拳坛。

“永嘉场”的崛起,成为温州历史

上又一个文化高地。永强的李浦王瓒、

英桥王澈、普门张璁、七甲项乔四大

望族,先后制订“族约”、建宗祠,走

在当时全国之先。其宗祠“尽忠孝以

求观瞻”的理念是他地少见的。在明

嘉靖十五年(1536)以前,民间不准

建宗祠,而温州民间早在南宋时就有

建宗祠的行动,体现了温州古人敢为

人先的精神。

“农商兼顾、义利并举”是永嘉学

派的主要精神之一。清代乾嘉以来,

以项氏、孙氏为代表的瑞安先贤们提

倡新学,致力于经营实业,这一背景

下的飞云江、鳌江流域,出现了不少

亦农亦商、以商致富的传统村落。如

平阳青街、顺溪,瑞安黄林、均路,

苍南碗窑、碇步头村就是这一类传统

村落的典型代表。

平阳有“青街竹,顺溪屋”的民

谚。它们位于南雁荡山东北不远的溪

山坑坳间,盛产毛竹、木材,都是大

屋群型的传统村落。青街为畲族乡,6

永嘉楠溪江芙蓉古村全景图

70文化|温州文化印记

幢大屋主导村落景观,最早的建于明

万历年间;大屋群体量大,面宽、低矮、

古朴,颇具宋代建筑风格,是温州民

居重要代表作之一。顺溪在唐代时就

已建村,因耕地缺乏一直贫困,直到

陈氏一族迁入渐有起色。始迁祖陈育

球,是南朝陈朝皇兄陈叔明的后裔,

他于明代隆庆年间移居顺溪,后兴学

办书院、家塾,抓住机会做木材生意,

旺家兴村。至清乾嘉年间,他兴建了

8幢宏肆大屋,和2幢陈氏大屋,有

序分布在镇中,蔚为壮观;有些资深

古建筑专家,将其与北京四合院、安

徽民居并誉。与质朴的楠溪江村落相

比,这里极具儒商、官邸大宅气质。

苍南碗窑是福建移民村,也是明

清民间制碗基地。村落由半岭、上窑

两个小村顺坡连缀而成,地形陡峭,

房屋矮小,伸手可及檐口,多层层外挑,

并挂着檐厢,有“占天不占地之说”。

村内景观有阶梯窑、水礁、制碗作坊、

露天戏台、天灯宫。苍南碇步头村为

群山溪谷中的古驿道,涧水潺潺的碇

步桥和以商号为名的大屋——“广昌

内厝”两相比美。

瑞安的均路、黄林,一个位于偏

远的高山,一个位于边缘的峡谷,两

个村的大多数人经商,走向欧美,把

家乡建设成人文、风景两美的高山村

和源头村。均路高山村有众多沿等高

线走的一字形长屋;黄林村则与村后

的峡谷、七星坛组成风景型村落。

还有泰顺库村、徐岙底、圆州、

上交垟、百福岩、塔头底等传统村落群。

泰顺地势高耸,交通不便,唐宋

以前主要是古越人在此居住,明清以

来受御倭、矿冶矿乱历史大事件影响,

福建、丽水的移民较多,伴随着畲族

和客家不断迁入,泰顺得到全面开发。

各种地方文化在这里会合交融,形成

独具特色又有明显差异的村落文化。

泰顺传统村落可分成下列两小类:

其一,因地偏、水美、山林资源丰富

并受风水学影响,唐宋时期十八姓迁

入泰顺,其中有不少是有文化的仕官、

望族,他们以文兴村、耕读持家,在

这里建立了血缘村落。如库村、徐岙

底、圆州村、上洪、东洋、洲岭、瑞岭、

湖岭,泗溪镇的下桥、企石等村。其

二,丽水、福建移民迁入泰顺,他们

多亦农亦商,以手工业并举发家富村。

如上交垟、司前、里光、竹里、仙居、

前坪、三魁薛宅、庵前、林家厝、百

福岩、塔头底、雪溪等村。当然这两

类不能截情不自禁的读音 然分开,也有互相交叉的。

泰顺传统村落大多是大屋建筑群,

或以一二幢特大屋为特征,民居建筑

受闽东民居影响较深,大屋叫“大

厝”“古厝”。古厝建筑立面有三大特

色:一是两翼风貌突出、丰富,和闽

南一带的五凤楼正立面有异曲同工之

妙;二是合院式大厝正立面前,多有

一条与主屋平行的门巷,称为“护厝

楼”;三是喜用胭脂红小块石围墙,拉

弓式封火墙。上述特点使这里的村落

呈现着唐代建筑的雄浑阳刚之气。

“宋风”犹存

温州传统村落的始建朝代虽不尽

相同,但是村落建筑内容的构成,村

落主要建筑民居的风格,村落的宗法

特征和发展图式(房派为脉、宗祠为

轴的生长式发展图式),村落布局的基

本模式(族房制),村人的行为模式(五

苍南县碗窑村平阳县顺雀舌黄杨 溪陈氏四份老屋

71

2022.07|

服亲等制)和人际格局(差序格局),

村落面貌(宗祠、书院、义塾等),都

是在宋代时形成的。因此,可以说,

温州传统村落的最大特色是“宋风”,

属于宋型文化。

传统村落中的古民居形制、造型

特色和重实用轻装饰风格,是永嘉学

派孕育出来的,是永嘉学派思想指导

下温州区域器物文化的实体。近年兴

起的温州学是永嘉学派的继续和延伸,

温州传统村落也就成为温州学的组

成部分。

温州传统村落的“宋风”特色,

20世纪80年代起,进入学界视眼,

进行了持久的多学科研究并推向世界。

学术界将温州传统民居列为“吴越民

系民居”的一个分支;《中国古代建筑

史》将楠溪江中游传统村落、传统民

居作为宋代风格的唯一实例。

如今,传统村落已顿开茅塞的意思 受到社会各界

的关注、重视和保护。如何把温州传

统村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民俗

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村庄,

既安放着过去,生活着现在,又延续

着将来,无疑是新时代乡村振兴中重

要的命题和实践。

(作者系温州市文史研究馆荣誉馆

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

业委员会学术委员)

泰顺筱村徐岙底古村落(晨波摄)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07:42: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5285533533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富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富村.pdf

上一篇:也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富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富村
    星轨-面试评价怎么写2023年3月23日发(作者:鼎尖教案)672022.07|文/丁俊清传统村落:“宋风”犹存显神韵平野、远堤、峡谷、浅滩、岩峦、劈石、激流、飞瀑、渔渡、孤舟等,与我国古代里居、水居、山居图中的典型元素相符,并在这里尚能可见,甚至可以说应有尽有。温州山脉走势大多呈西北-东南走向,这种山水形势也决定着村落形制。村落中民居往往是多开间、横向发展的“一字形”长屋,同时以它为单元形成横向
  • 0℃也也
  • 0℃小狗资料
  • 0℃潍坊青州古城
  • 0℃射频原理
  • 0℃排球发球教案
  • 0℃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 0℃宠物饲料管理办法
  • 0℃吃鸭蛋
  • 0℃计划清单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