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酒文化
酒,自古以来,是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高兴与解忧的良方。中国的
酒文化渊源流长,多少高兴和忧伤都付之酒中。人,一生中有过出生酒、
满月酒、周岁酒、金榜酒build过去式 、结婚酒、生日酒、最后还有丧酒。就是说,
人的一生是与酒交友,不论男女。
在高兴的时候,酒能给人以疯狂、以兴奋。不张扬的人,喝了它也
张扬。它能使人说出不该说的话,它能使人做出不该做的事。在饭局上,
有这样一个说法:“无酒不成席,怪菜不怪酒。”可见把酒的地位提高到
什么高度。在忧伤的时候,酒能使人倾吐自己的苦衷和忧伤,把自己闷
闷的情感释放出来,使人畅快。可见,酒是琼浆玉液,酒也是害人的毒
药。
我并不嗜酒,一年到头,家里的酒也不动一滴,甚至连啤酒都不喝。
可是在工作中、社交中不免要有饭局,不喝酒是不可能的。因为酒,我
死了多少细胞,也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在酒场上,朋友们说:“感情深
一口闷,感情铁喝吐血,感情浅舔一舔。”“宁可伤身体,不可伤感情。”
那就不要命了,豁出命来干,最终以倒下而付谈笑中。
以酒误事误国的例子在古代不可胜数,楚恭王与晋国的军队战于鄢
陵,楚国打了败战,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为准备下一次战斗,召
大司马子反前来商量,子反却喝醉了酒,无法前来。楚恭王只得对天长
叹,说“天败我也”。将因酒误了战事的子反杀了。只得班师回朝。
帝王因酒误事有时也是好事,如齐桓公因为醉酒,将帽子丢了,齐
桓公为此事感到羞耻,于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粮荒,管仲只好自作主
张,打开公家的粮仓,救济灾民。灾民欣喜若狂,当时流传的民谣说:
(齐桓公)为什么不再丢一次帽子啊!。
唐代大诗人李白“斗酒诗百篇”,喝酒后才有诗的灵感,写出许多流
传千古的名篇,可惜他命送酒中,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借醉意,写出了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唐代大书法家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
乃下笔”。当代新诗泰斗贺敬之酒后写出了《回延安》《雷锋之歌》等脍
炙人口的诗歌。
也有多少豪杰英雄、达官庶民也为酒而英勇献身。
酒文化真是渊源流长,世人往往把狂饮烂醉的人称为“酒鬼”,讽刺
讥笑,贬之又贬。但唐诗中好象找不到“酒鬼”这个词,或称“酒徒”,或
称“酒友”,或称“饮者”。杜甫则称他们为“仙”。“仙”与“鬼”虽然都是乌有
之物,但“仙”、“鬼”之别,一在天上,一在地府,相差不是一个档次。
狂醉的人,也不认为自己是“酒鬼”,李白便自称“酒中仙”。在当时,你
不能经商赚钱,不能一举成名,都不会有人笑话你,若不能饮酒,则受
到亲友的“奚落”。饮酒是做人的基本功,万万缺少不得。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作了一首著名的诗《饮中八仙歌会计实习日记 》,对唐朝八位
嗜酒如命的名人作了生动的描述。诗人写道: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
“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
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酒席散尽
之时,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归”。
满月酒”或“百日酒”,中华各民族普遍的风俗之一,生了孩子,满月
时,摆上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贺,亲朋好友一般都要带有礼物,
也有的送上红包。
“寄名酒”:旧时孩子出生后,如请人算出命中有克星,多厄难,就
要把他送到附近的寺庙里,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大户人家则要举行隆重
的寄名仪式,拜见法师之后,回到家中,就要大办酒席,祭祀神祖,并
邀请亲朋好友,三亲六眷,痛饮一番。
“寿酒”:中国人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一般在50、60、70岁等生
日,称为大寿,一般由儿女或者孙子,孙女出面举办,邀请亲朋好友参
加酒宴。
“上梁酒”和“进屋酒”:在中国农村,盖房是件大事,盖房过程中,
上梁又是最重要的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梁这天,要办上梁酒,有的地方
还流行用酒浇梁的习俗。房子造好,举家迁入新居时,又要办进屋酒,
一是庆贺新屋落成,并志乔迁之喜,一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
“开业酒”和“分红酒”:这是店铺作坊置办的喜庆酒。店铺开张,作
坊开工之时,老板要置办酒席,以志喜庆贺;店铺或作坊年终按股份分
配红利时,要办“分红酒”。
“壮行酒”,也叫“送行酒”,有朋友远行,为其举办酒宴,表达惜别
之情。在战争年代,勇士们上战场执行重大且有很大生命危险的任务
时,指挥官们都会为他们斟上一杯酒,用酒为勇士们壮胆送行。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
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
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
己,如果客人不喝酒广岛之恋歌词 ,主人就会觉和有失面子。有人总结到,劝人饮酒
有如下几种方式:“文敬”、“武敬”、“罚敬”。这些做法有其淳朴民风遗存
的一面,也有一定的负作用。
“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
酒席开始,主人往往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这时,
宾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
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间,主人
往往还分别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
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
酒。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
“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本人不
会饮酒,或饮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达敬意,这时,
就可请人代酒。代饮酒的人一般与他有特殊的关系。在婚礼上,男方和
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饮的首选人物,故酒量必须大。
为了劝酒,酒席上有许多趣话,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
个够”,“感情浅,舔一舔。”
“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
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
开玩笑的性质。
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时,先在酒杯中倒满酒,端到客人
面前,这时,客人要用双手接过酒杯,然后一手拿杯,另一手的中指和
拇指伸进杯子,轻蘸一下,朝天一弹,意思是敬天神,接下来,再来第
二下、第三下,分别敬地、敬佛。这种传统习惯是提醒人们青稞酒的来
历与天、地、佛的慷慨恩赐分不开,故在享用酒之前,要先敬神灵。在
喝酒时,藏族人民的约定风俗是:先喝一口,主人马上倒酒斟满杯子,
再喝第二口,再斟满,接着喝第三口,然后再斟满。往后,就得把满杯
酒一口喝。这样做,主人才觉得客人看得起他,客人喝得越多,主
人就越高兴。说明主人的酒酿得好。藏民族敬酒时,对男客用大杯或大
碗,敬女客则用小杯或小碗。
壮族人敬客人的交杯酒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两人从酒碗中各
舀一匙,相互交饮。主人这时还会唱起敬酒歌:“锡壶装酒白连连,酒
到面前你莫嫌,我有真心敬贵客,敬你好比敬神仙。锡壶装酒白瓷杯,
酒到成前你莫推,酒虽不好人情酿,你是神仙饮半杯。
西北裕固族待客敬酒时,都是敬双杯。主人不论客人多少,只拿出
两只酒杯,在场的主人轮番给客人敬双杯。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
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有了“觞政”,
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在远古时
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
者饮酒。古人还有一种被称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
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
受罚饮酒。《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鸳鸯吃了一钟酒,笑着说:“酒令大
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总的说
来,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
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
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
行酒令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文人雅士与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
自然大不相同。文人雅士常用对诗或对对联、猜字或猜谜等,一般百姓
则用一些既简单,又不需作任何准备的行令方式。
最常见,也最简单的是“同数”,现在一般叫“猜拳”,即用手指中的
若干个手指的手姿代表某个数,两人出手后,相加后必等于某数,出手
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如果甲所说的数正好与加数之和相同,则算
赢家,输者就得喝酒。如果两人说的数相同,则不计胜负,重新再来一
次。
击鼓传花:这是一种既热闹,又紧张的罚酒方式。在酒宴上宾客依
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子女缘 示公
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鼓声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
中,则该人就得罚酒。因此花束的传递很快,每个人都唯恐花束留在自
己的手中。击鼓的人也得有些技巧,有时紧,有时慢,造成一种捉摸不
定的气氛,更加剧了场上的紧张程度,一旦鼓声停止,大家都爱国的话 会不约而
同地将目光投向接花者,此时大家一哄而笑,紧张的气氛一消而散。接
花者只好饮酒。如果花束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拳或其它方
式决定负者。击鼓传花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方式,但多用于女客。如《红
楼梦》中就曾生动描述这一场景。
酒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很多年,酒桌文化经过多年酒的浸润,再与地
方风俗习惯相结合,在我国各地形成了各种流派。比如东北西北的豪爽
--“人老实没啥话,只见小酒刷刷下”。再比如山东、河南等地的规矩
--“主陪三杯到中央、副陪三杯到地方”、“三陪四陪加边陪”,不管哪
个地方的饮酒方式都有着同样的主题就是“酒不干,心不诚”“人不醉,情
不深”,“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不管你酒功练到几段,如
果没有豪侠之气和过人酒量是无论如何不能全身而退的,要么你喝倒,
要么你被人挖苦的无地自容。
以为酒文化的精髓不在酒本身的品质和渊源,更在于它与主体间亲
密接触的最辉煌时刻,也就是酒桌文化。只所以下这样的定义,源于我
国的大江南北,有幸见识各地精彩纷呈的酒桌文化之冰山一角。
山东。必须先说山东,因为山东的酒文化底蕴最深厚,山东人民创
造性地将孔夫子“以礼待人”“诲人不倦”的思想反映在了酒桌上,令人叹
为观止。在临沂吃晚饭,落座不久,上来一个十四画的字 小伙子,端着一个盘子,
上面放着三小杯白酒,毕恭毕敬地举过头顶,说是敬老师的,我心说推
销员你们也管叫老师啊,心花怒放地喝了,刚放下杯子,又有人端盘子
上来,“老师,这是我敬您的”,又喝,第三个上来时我才反应过来,他
们一口不喝就等着看我洋相呢,后来还每人斟上了一大杯,说按规矩第
一杯必须三口喝光,凉菜还没上齐,他就倒了。
内蒙。外面下着雪,蒙古包里却很暖和,羊羔肉极美味,烧刀子也
极辛辣,几杯下肚头已经喝晕了,下定决心不喝后怎么劝你也不端杯
子,于是有人请来了烧菜师父,见他左手托着个银碗,右手捧着条白哈
达,在你身边载歌载舞。世上人们所有的痛苦几乎都来自选择,当别无
选择的时候,剩下的也许只有快乐,后来他们跟你说,那天你醉倒时都
是面带笑容的。
福建。在福建喝酒基本畏惧感,天气的原因那儿全年大都喝啤酒,
而且都是度数较低的本地酒,酒杯是约一寸高的小口杯,一口一杯也能
让酒量不大的人感受豪爽,在武夷山脉的一个小镇,刚开场坐上座的就
拿来一个做工精美的小盆,打开三瓶啤酒,悉数倒入,捧起来就喝,然
后端到你面前,说剩下的一半归你,这是他们敬贵宾最隆重的方式了,
你不得不信,也不得不喝。那以后,每至餐桌都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轻视
任何对手,小心驶得万年船啊。
四川。成都人喝酒也很豪爽,虽然偶尔会耍些花招,但追求的是主
客同欢,如果自己倒了希望别人也别立着。第一次喝“花酒”就在成都,
那次一顿了6种酒,依次是:杨梅酒、葡萄酒、黄酒、白酒、啤酒、洋
酒,喝完白酒,气氛已近鼎沸,有人提议喝潜水艇,就是在大杯的啤酒
里,连杯带酒沉入小杯洋酒,然后一饮而尽。酒兴上来所有人都是豪气
冲天,仿佛整个世界也不过是手中的一杯酒。
广西。山水独特的地方,吃喝的环境也别具一格,吊脚楼外大片的
竹林,风一吹沙沙作响很有意境,只是实在吃不惯菜里的酸笋味,也没
法消受自酿土豆焖鸡的做法 水酒里的怪味,许是考虑到饮食习惯,桌上只是象征性地劝
了几杯,席至半途,来了两个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姑娘,随着悠扬的音乐
翩翩起舞,跳着跳着就跳到你面前端起杯子并唱上了祝福的歌,你如果
摇摇头,她居然伸出芊芊玉指揪住耳朵,杯子往嘴里直灌进去。
说来说去还是南京人厚道,是先要把自己喝倒,才让客人喝好,最
著名的敬酒台词是:他,您随意。大萝卜特征一览无余,也不怪电
视台总放那段广告来警世南京人民:劲酒虽好,也不要贪杯哦。
中国人喝酒的借口非常多:高兴时喝,伤心时喝,兴奋时喝,郁闷
时喝,升官了喝,加薪了喝,相聚时喝,分别时喝,喜事喝,丧事喝,
节日喝,生日喝,亲朋喝,老乡喝,同事喝,同学喝……然古人的酒桌
文化于当今已然失传。在当代人的酒桌上,已然全无文化可言。就算是
所谓的文化人,也没有多少文化韵味,能有个成语接龙就算很文雅了。
人们大多或演算10以内的加法,或代之以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段子,
或杠子老虎鸡虫之类的幼儿游戏,无异于贩夫走卒们,酒桌语言倒日趋
丰富,让人目不暇接。
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的场合都可能有不同的酒桌氛围和酒桌
语言:
劝酒有劝酒辞,被劝者有应答辞。劝酒者起身敬酒,被劝者说:“屁
股一抬,喝了重来”;劝酒者应对:“屁股一动,表示尊重”。被劝者说:
“两腿一站花生酱拌面 ,喝了不算。”劝酒者说:“站着喝了坐着咽。”一条大河波
浪宽,端起这杯咱就干。万水千山总是情,少喝一杯行不行?天上无云
地下旱,刚才那杯不能算。(呵呵,赋比兴都整出来了)危难之处显身
手,妹妹替哥喝杯酒。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来。只要感情有,喝啥都
是酒。也有女士劝酒: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倒杯酒,领导不
喝嫌我丑。劝酒还要辅之以动作:右手端,左转弯,酒要平,心要诚,
望星空,鸟叫声,探照灯……
酒宴初始,大都是甜言蜜语: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人在江湖
走,哪能不喝酒。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男人不喝酒,没有好朋友。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酒是粮食做,不喝是罪过。酒逢知己饮,诗
向会人吟。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够;感情薄喝不
着;感情铁喝出血。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相聚都是知心
友,我先喝俩舒心酒……
喝到一定的高度就开始了豪言壮语:朝辞白帝彩云间,半斤八两只
等闲。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东风吹,战鼓擂,现在喝酒
谁怕谁!酒壮英雄胆,不服老婆管。百川到东海,何时再干杯,现在不
喝酒,老大徒伤悲。
再喝就是胡言乱语:一两二两不算酒,三两四两漱漱口,五两六两
扶墙走,七两八两墙走我不走。
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红了眼睛喝坏了胃,喝得手软脚也软,喝得
记忆大减退。喝得群众翻白眼,喝得单位缺经费;喝得老婆流眼泪,晚
上睡觉背靠背,一状告到纪检委,书记听了手一挥—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能喝不喝也不
对,我们也是天天醉!。老婆告到人大常委会,人大主任说:开支早在
预算内;老婆告到妇联会,妇女主任说:我那位也天天醉;老婆告到市
委联席会,市委书记说:喝死了我们开追悼会。
不会喝酒,前途没有,一喝九两,重点培养,只喝饮料,领导不要,
能喝不输,领导秘书,一喝就倒,官位难保,长喝嫌少,人才难找,一
半就跑,升官还早,全程领跑,未来领导。
出门在外老婆交代,少喝酒、多吃菜,够不着了站起来。输了咱不
喝,赢了咱倒赖,吃不完打包带回来。
类似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风格会不同。比如地方上的人说:能喝
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党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
部队上的人则这样说:能喝八两喝一斤,一看就是野战军。敞着怀露着
肚,一看就是武装部。
酒桌上经常有人装疯卖傻,有女性在场时尤甚。各种荤话、黄话纷
纷出笼,津津乐道,不顾别人感受女孩单词 。如领导在上我在下,您说几下就几
下、什么我光了你舔舔之类,
如今的酒桌语言已经失去了从前的优雅,根本不能称其文化。如果
让当代人弄个什么令出来,恐怕都呈黔驴技穷状,怕是要比呆霸王的“女
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之类了。
呜呼!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07:32: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5279653532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酒的由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酒的由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