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20兴贤
一、基础训练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
者,字,临川人,
(朝代)家、
家。著有《____________》。
2.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中心论点是()
A.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B.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
C.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D.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
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3.下列各句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A.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
B.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
C.古虽/扰攘之际。
D.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4.对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一类
人)
B.博询众庶(平民,百姓)
C.不迩(远离)小人
D.跨两汉,轶(超越)三代
5.下列加点字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国以
.
任贤使能而兴不责人以
.
细过]
B.今犹
.
古也有之而不用,犹
.
无有也
C.博询众庶,则
.
才能者进矣
苟行此道,则
.
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
D.然
.
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
然
.
后践五帝、三皇之涂
二、课堂练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国以任贤使能而菠菜炒猪肝 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
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
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
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
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
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
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
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怎样炒虾好吃又简单 之
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
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
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
欤?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2)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
无有也。
7.①“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
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②“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
知耳。”
以上两句话中的“此”指代的内容,狮子王音乐剧 说法正确
的一项是()
A.第①句中的“此”指“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弃贤专己而衰”。
B.第①句的“此”指“魏、晋而下至于李唐,
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
C.第②句中的“此”指“古今之通义,流俗所
共知耳”。
D.第②句中的“此”指“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弃贤专己而衰”。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贤而用,国之福也(强盛)
B.弃贤专己而衰(衰亡、衰落)
C.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好像)
D.可不慎欤(慎重、小心)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
组是()猪肉榨菜
A.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
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B.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今犹古也
C.此二者必然之势
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
D.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
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
1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
是()
A.从国家兴衰的高度指出“兴贤”的重要
2/6
性,接着从历史的经验当中提炼出坚实的
论据。
B.从当今政治现实出发,阐述了“兴贤”实
际上关系着一个国家政权的稳固。
C.内容列举了商朝、周朝、两汉等用人之功和
选人之过,从而得出一个结论:有贤而用之
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D.运用事实论证,正反两面对比,说理透彻,
文笔劲健。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
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
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
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
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
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
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
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
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
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
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
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
事。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
“岂少朕与”?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
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
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
告若也。”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
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
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
乎?乃者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
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幼儿图书 乃安敢望先帝
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
“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
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
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
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
窋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②若画一;
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
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
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
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
美矣。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②顜(jing):
明确。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即召除
.
为丞相史除:授予官职
B.从吏幸相国召按
.
之按:处置
C.趣
.
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趣:以……为兴趣
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离:通“罹”,遭
受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组是()
A.至何且死高帝与萧何定天下
B.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参见人之有
细过
C.乃反取酒张坐饮乃请参游园中
D.秦时为沛狱掾参代何为汉相国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
一组是()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②择郡国
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③至者,参辄饮
以醇酒④吏舍日饮歌呼⑤亦歌呼与相应
和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一项是()
A.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
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
B.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
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
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C.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
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
饮醇厚的美酒。
D.曹参起初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
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
深交。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
只有曹参。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
之。
(2)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
召按之。
3/6
四、语言运用
16.“得贤才者得天下,非知之难,而行之难
矣。”结合课文,请谈谈千古英雄怀才不遇的
原因,写成一二百字的小片段。
答案与解析
1.王安石全集王安石介甫北宋政治
文学王临川集(掌握课文作者及重要作品
是学习课文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了解作者的
生平和作品,应该牢固背记。)
2.A(把握中心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主要目
的,很多议论文往往采用“开门见山”的方
法,开篇就醒目的提出中心论点。或者,经
过层层论证,反复摆事实、讲道理之后,“水
到渠成”的得出论点,本文开篇直接提出论
点。)3.D(文言文语句通常采用按音节或按
意义来划分节奏这两种方法。二者各有其适
应的范畴,在使用中应该区别对待。但无论
是哪一种方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4.C(对于文言文实词的理解以书中注释为
主。要准确、全面,认真记诵。此题中“迩”
字应是“亲近、偏信”的意思。)
5.D(对于文言虚词的掌握要具体把握,如有
用作李丽芬 代词的,代人、代物、代事;有用作助
词的;有用作连词的等等,根据句子比较分
析,确定答案。)
6.(1)国家以任用贤能之士而兴盛,以不任
用贤能的人而衰亡。
(2)有贤能的人并任用他,是国家的福
气,有贤能的人不被任用,就好像没有一
样。(文言语句翻译,可以通过减词、增
词、调整等一系列的翻译技巧来尽可能地达
到目的,使翻译出来的句子通顺达意,要结
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注意记诵。)
7.D(理解了文章的含义,结合上下文的内容
来解答此题。)
8.A(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含义,可以进
行逐一排除的方法,A项中的“福”应该是“福
气、幸运”的意思。)
9.C(区分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两方面
着手,一是从结构上辨析词语所起的作用,
二是从内容上分析理解它的含义,两个句子
进行比较区分确定答案。)
4/6
10.B(此题对选文内容进行分析理解,一定
要注意是理解选文的内容,而不是全篇文
章。选文是文章的第一段,从国家兴衰的高
度指出了“兴贤”的重要性,并运用了事实作
论据。选文并没有从当今的政治现实出发,
这点内容在文章的第二段,所以选项B是错
误的。)
11.C(趣,赶快。)
12.D(都是动词“做、当”的意思。)
13.C(②表现的是其为官之道④表现的是别的
官吏饮酒歌唱。)
14.D(“有了深交”错,原文是“有郤,即“两人
有了隔阂”。)
15.(1)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束
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
(2)于是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
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
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
止
附参考译文:
平阳侯曹参,沛县人。秦朝时曹参做沛
县的狱掾,萧何做主吏,他们在县里已是有
名望的官吏了。曹参起初卑贱的时候,跟萧
何关系很好;等到各自做了将军、相国,便
有了隔阂。到萧何临终时,萧何向孝惠皇帝
刘盈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曹参接替萧何做
了汉朝的相国,做事情没有任何变更,完全
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曹参从各郡和诸侯国
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立即
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对官吏中那些言语
文字苛求细微束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
就斥退撵走他们。曹参自己整天痛饮美酒。
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曾参不理政
事,上门来的人都想有话相劝。可是这些人
一到,曾参就立即拿美酒蛤他们喝,过了一
会儿,有的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喝
酒,直到喝醉后离去,始终没能够开口劝
谏,如此习以为常。
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
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参的
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
何,于是就请曾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
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
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
曹参反而叫人取酒布设座席痛饮起来,并且
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们相应和。曹参见
5/6
别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因此相
府中平安无事。
曹参的儿于曹奋做中大夫。汉惠帝埋怨
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是否看不起由
己,于是对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看私下随
便问问你父亲悦:‘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皇
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
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
事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曾
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
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曹参听了大
怒,打了曹二百板子,说:“快点儿进宫侍
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谈论的。”到
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对曹为什么
要惩罚呢?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曹参脱
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
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惠帝说:“我怎么敢
跟先帝相比呢!”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
更贤能?”惠帝说:“您好像不如萧何。”曹参
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况且高帝与萧何
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
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
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惠帝说:
“好。您休息去吧!”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有
三年时间。他死了以后,被谥为懿侯。曹参
之子曹接替了他父亲的候位。百姓们歌颂
曹参的事迹说;“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
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
不改变。曹参施行他那清净无为的政策,百
姓因而安宁不乱。”
太史公说:曹相国曹参的战功之所以如
此之多,是因为他跟淮阴侯韩信一起共事的
缘故。等到韩信被消灭,列侯成就的战功,
惟独曹参据有其名。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极
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于道家的学说。
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
们休养生息的时机,所以天下的人都称颂他
的美德。
16.提示:本文是议论散文,围绕一个中心
论点安排论据,展开论述,讲究逻辑性,
并运用事实论证很有说服力,引入正反对
比论证使文章更加深入,论证更加有力。
学习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针对题
目发表你的看法。
6/6
内容总结
(1)20兴贤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04:56: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5185933516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任贤.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任贤.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