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机失调

更新时间:2023-03-22 21:40:14 阅读: 评论:0

风干鱼怎么做-龙井题名记文言文翻译

气机失调
2023年3月22日发(作者:忆君心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似西江水)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

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三因学说”的是:()

A、内经B、难经C、陈无择D、张仲景

2、具有发病迅速,传变也较快的病邪是:()

A、寒邪B、风邪C、火邪D、暑邪

3、寒邪引起肢体屈伸不利的病机是:()

A、寒易伤阳,肢体不温B、寒主凝滞,气血阻滞

C、寒主收引,筋脉收缩挛急D、寒伤脾阳,肌肉失养

4、“中寒"是指:()

A、内寒B、感受外寒C、寒伤肌表,郁遏卫阳

D、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5、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

A、暑邪B、湿邪C、寒邪D、燥邪

6、火邪致病易:()

A、伤肺耗津B、生风动血C、阻遏气机D、收引疼痛

7、其性粘滞,趋下的病邪是:()

A、湿邪B、火邪C、寒邪D、风邪

8、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为:()

A、风邪B、火邪C、湿邪D、暑邪

9、燥邪致病特点有:()

A、生风动血B、病程缠绵C、伤肺耗津D、易致肿疡

10、其性炎上,燔灼的病邪是:()

A、风邪B、寒邪C、火邪D、燥邪

11、多挟湿邪为患的病邪是:()

A、寒邪B、风邪C、火邪D、暑邪

12、出现各种秽浊症状,为何邪致病特点:()

A、火邪B、暑邪C、湿邪D、寒邪

13、易致各种出血的病邪为:()

A、风邪B、火邪C、暑邪D、燥邪

14、疫疠多通过什么途径感染:()

A、侵犯肌表B、空气传染,从口鼻入C、经络D、脏腑

15、恐伤:()

A、心B、肝C、脾D、肾

16、思伤:()

A、心B、肝C、脾D、肾

17、忧伤:()

A、心B、肝C、肺D、脾

18、喜伤:()

A、心B、肝C、肺D、脾

19、怒伤:()

A、心B、肝C、肺D、脾

20、导致“气乱”的情志因素是:()

A、喜B、怒C、惊D、恐

21、耗伤心神,损伤脾气的情志因素为:()

A、喜B、怒C、忧D、思

22、劳则:()

A、气结B、气耗C、气乱D、气消

23、痰饮的形成,多与何脏腑有关:()

A、心肺脾肾B、肺脾肾三焦C、心肝脾肾D、心肺肝脾

24、肌肤甲错,为何证的临床表现:()

A、痰B、饮C、瘀血D、疫疠

25、什么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A、正气不足B、邪气C、阴阳失调D、脏腑紊乱

26、什么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A、正气不足B、邪气C、阴阳失调D、脏腑紊乱

27、瘰疠属何病邪的病证特点:()

A、饮B、痰C、瘀血D、饮食不节

28、怒则:()

A、气下B、气乱C、气结D、气上

29、恐则:()

A、气下B、气乱C、气结D、气上

30、思虑过度,劳伤:()

A、心肝B、肝脾C、心脾D、心肾

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哪些属六淫致病的特点:()

A、与居住环境有关B、直接影响脏腑所机C、从口鼻而入

D、与季节有关E、多侵犯肌表

2、属阴邪的病邪有:()

A、风邪B、寒邪C、燥邪D、暑邪E、湿邪

3、疫疠的致病特点有:()

A、易于流行B、传染性强C、症状相似D、发病急骤E、易致肿疡

4、“内生五邪”即:()

A、内风B、内暑C、内寒D、内火E、内湿

5、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何因素有关:()

A、环境因素B、饮食因素C、气候因素D、情志因素E、社会因素

6、饮食致病的原因有:()

A、过饥B、嗜异物C、过饱D、中毒E、偏嗜

7、由痰引起的病证有:()

A、癫狂B、瘰疠C、积聚D、阳疽流注E、症瘕

8、瘀血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有:()

A、脉滑弦B、出血紫暗C、刺痛不移D、青紫肿块E、苔腻

9、瘀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A、气虚B、血寒C、血热D、血虚E、气滞

10、发病后产生的不同病证与以下何因素有关:()

A、感邪轻重B、季节气候C、感邪性质D、正气强弱E、邪中部位

11、正气强弱与何有关:()

A、气候B、体质C、季节性D、环境E、精神状态

12、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有:()

A、六淫B、七情C、瘀血D、劳倦E、痰饮

13、属阳邪的病邪有:()

A、火邪B、湿邪C、风邪D、暑邪E、寒邪

14、七情的致病特点有:()

A、影响脏腑气饥B、从皮毛口鼻而入C、直接伤及内脏

D、与季节气候有关E、可使原有病情加重或恶化

15、湿性粘滞是指:()

A、妇女白带过多B、病变缠绵难愈C、分泌物滞涩不畅

D、反复发作E、排泄物秽浊不清

16、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哪脏为多见?()

A、肝B、肾C、肺D、心E、脾

17、哪些脏腑功能失常,可聚湿而生痰饮?()

A、肝B、肾C、肺D、心E、脾

18、饮留积的部位多为:()

A、肠B、胸胁C、胃D、胸膈E、肌肤

19、瘀血病证的脉象多见:()

A、结B、滑C、沉弦D、细涩E、代

20、以下哪些属瘀血的征象?()

A、症积B、舌下经脉曲张C、肌肤甲错D、眼眶黑E、脱骨疽

21、暑邪伤人,多出现哪些阳热症状?()

A、潮热B、尿赤短少C、心烦D、面赤E、脉洪大

22、“燥胜则干”症见:()

A、口鼻干燥B、破裂C、毛发不荣D、小便短少E、大便干结

23、经常饮食过量,可导致:()

A、消化不良B、痢疾C、痛疽疮毒D、痔疮E、寄生虫

24、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

A、凝滞B、重着C、收引D、粘滞E、伤阳

25、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

A、凝滞B、重着C、收引D、粘滞E、伤阳

26、不属于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

A、肿疡B、开泄C、动血D、升散E、伤肺

27、风邪的特性有:()

A、炎上B、升发C、向外D、趋下E、向上

28、脾阳失运、水湿停聚引起的病症有:()

A、尿少B、腹泻C、尿频D、腹水E、水肿

29、湿邪致病可出现的秽浊症状有:()

A、湿痹关节重痛B、湿疹C、尿浊D、面垢E、眵多

30、七情致病的病理改变有:()

A、气上B、气下C、气结D、气陷E、气乱

三、填空题:

1、病因是指的原因。

2、和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3、病因主要有、、、、、、等。

4、宋代提出了“三因学说”的病因分类方法.

5、六淫是指。

6、风性善行是指的特性。2022新年图片

7、风性数变是指的特性。

8、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9、暑性,暑多。

10、湿性粘滞,一是指;二是

指。

11、“伤于湿着先受之”。

12、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13、火易;易;易.

14、疫疠致病,具有的特点.

15、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和为多见。

16、怒则,喜则,悲则,恐则,惊则,思

则。

17、饮食不节主要是损伤,导致。

18、过劳包括,,。

19、痰饮的形成,多是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

20、瘀血,包括或均称瘀血。

21、正气是指,简称为“正”.

22、邪气泛指,简称为“邪”。

23、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24、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25、风为主气,寒为主气,湿为主气,燥为主气.

26、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即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反映。

27、一般来说,和决定着正气的强弱。

28、外环境主要指、,包括,,等.

29、内环境主要指。

30、则不病;则发病。

四、名词解释:1、辨证求因2、六气3、疫疠4、七情5、痰饮6、瘀血7、正气存内,邪不可干8、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9、内生五邪10、内寒11、内湿12、内热13、中寒

五、问答题:(一)简答题:

1、何谓病因?中医的致病因素包括哪些?2、什么叫六淫?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何特点?

3、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什么因素有关?4、何谓内伤七情?

5、简述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6、简述痰饮的形成。

7、简述瘀血的形成。8、为什么说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9、瘀血病证有哪些共同特点?10、简述中医对发病的认识。

(二)论述题:1、试述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试述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试述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试述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试述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6、试述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7、七情致病有哪些特点.

8、试述痰、饮的病证特点。9、试述瘀血的病证特点。

10、试述体质、精神状态与正气强弱的关系.

第七章病机

一、单项选择题

1、疾病发生的最基本病理是:()

A、经络的功能失调B、阴阳失调C、脏腑的功能失调

D、内生五邪病变

2、在阴阳失调中,阴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

A、肝B、肾C、脾D、心

3、热盛于里,舌红苔黄,并见四脚厥逆、脉沉伏等,此属:()

A、阳盛阴虚B、阴盛伤阳C、阳盛格阴D、阴盛格阳

4、下列除哪项之外都是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

A、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面化热B、感受阴邪,从阳化热

C、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D、阴液不足,阴气浮动

5、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A、气血的盛衰B、邪正斗争之间的盛衰变化C、气机失调

D、脏腑阴阳失调

6、促进疾病向恶化或死亡等不良结局转化是由于:()

A、正气衰竭,邪气独盛B、正邪相争剧烈C、正气不足,邪气亦衰

D、邪去而正不复

7、表证时的高热,寒战是因:()

A、邪正俱盛B、邪正相持C、邪盛正衰D、正胜邪退

8、不属于心阳,瘀血痹阻心脉表现的是:()

A、肢冷或汗出肢厥B、心烦失眠多梦C、脉伏而不出D、心悸怔状

9、何项为痰迷心窍病证的主要特点/()

A、眩晕、昏冒B、狂言、骂唇C、神昏、痴呆D、胸闷、心悸

10、病人喜笑不休,多为:()

A、心气虚B、心血瘀阻C、心气实D、心血不足

11、口涎增多,常自口角流出,睦后更甚,常提示:()

A、肾气亏虚B、脾虚不摄C、脾虚湿热D、痰涎

12、病人体倦、多汗,易感冒,皮毛不泽展:()

A、肺气虚弱B、肾气虚C、脾肺气虚D、肺气失宣

13、形成脾气虚损的原因,下列何项是确切的:()

A、劳倦过度B、禀赋素虚C、嗜酒过度D、久病耗伤

14、下列除……外,都属脾的病理表现:()

A、水肿B、崩酒C、黄疽D、自汗

15、呕吐腹泻,厌食腹痛,暖气吞酸是由于:()

A、外感暑湿B、痰饮停胃C、饮食所伤D、感受湿邪

16、肝火上炎的临床表现,下列何项是错的?()

A、咯血吐血B、头胀痛,面红目赤C、晕眩目花D、耳暴鸣或暴聋

17、肾虚封藏失职,最有代表性的症状是:()

A、滑精B、自汗C、遗尿D、久泄脱肛

18、在肾病的临床常见症状中,下列哪一项是特有的?()

A、耳鸣B、夜尿多C、水肿D、气喘

19、肾不纳气的喘,其特点主要是:()

A、咳喘胸憋B、动侧气喘,呼多吸少C、喘促痰涎壅盛D、喘而鼻煽

20、舌赤糜烂,小便短赤或尿血多属:()

A、心火亢盛B、湿热蕴结膀胱C、心肾阴虚D心火下移小肠

21、病人因情绪波动动后,出现胸胁痞闷不舒以及腹泻之症是由于:()

A、肝气犯胃B、肝气郁结C、肝气犯脾D、脾气虚弱

22、喘咳胸满与大便秘结兼见,采用通腑法治疗的理论根据是:()

A、上病下取B、肺与大肠相表里C、六腑以通为用D整体观念

23、不属于气陷的临床表现是:()

A、子宫脱垂B、腰腹胀满重坠C、里急后重D、久利脱肛

24、久泄,脱肛伴内脏下垂是:()

A、肾气不固B、脾气虚弱C、中气下陷D、宗气下陷

25、热极生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较少见:()

A、目睛上吊B、高热C、手足濡动D、神昏诡语

26、正不敌邪或正气持续衰弱以致不气不能内守者,可称为:()

A、气郁B、气陷C、气脱C、气闭

27、血瘀的病理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

A、肿块B、胸胁胀痛C、肌肤甲错D、面目黎黑

28、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理是:()

A、气逆B、气虚C、气滞D、气闭

29、气逆的病理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

A、暖气、呃逆B、头胀痛、甚则昏厥C、咳逆、气喘

D、眩晕、耳鸣如蝉

30、下列哪项不属于内燥的病理表现:()

A、大便燥结B、肌肤干燥C、鼻干目涩D、烦渴引饮

31、真热假寒的病理是:()

A、阴盛格阳B、阳虚则寒C、阳盛格阴D、阴盛则寒

32、病人有阴虚内热症状,而且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等,其病理变化属:()

A、阴盛格阳B、阳损及阴C、阳盛格阴D、阴损及阳

33、阴偏衰的病机是指:()

A、阳气亢盛,阴气相对不足B、精血津液不足,机能虚性亢奋

C、精血津液亏四时之始终 乏,导致阳不敛阴D、阳热病邪侵袭

34、阳偏衰的病机是指:()

A、阳气虚损,阳的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

B、阴寒邪侵,伤及阳气,阴盛阳虚

C、阳气虚损,导致精血津液不足D、阴寒病邪积聚,阳气受抑而不升

35、阳损及阴的病机,主要是指:()

A、阳气虚损,气化不利,水湿阴寒病邪积聚

B、阳气虚损,累及阴液生化不足

C、外感湿热阳邪,伤及阴液D、阳气不足,不能制阴,导致虚寒内生

36、下列从邪正斗争状况来预测疾病的转归错误的是:()

A、正盛邪衰则病退B、正虚邪衰则病危C、邪盛而正未衰则病变为实D、正气衰竭,邪气独

盛,导致阴阳离绝则死亡

37、下列哪一项不是心火亢盛的临床表现:()

A、口苦B、多梦C、失眠D、易怒

38、肺脏阴虚津亏久延不复常可损及:()

A、脾阴B、肾阴C、胃阴D、心阴

39、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易致:()

A、巅顶疼痛B、少腹拘急疼痛C、肢麻抽搐D、两胁不舒

40、肝气上逆的临床表现,下述哪项不确切?()

A、昏厥B、呃逆C、头胀痛D、咯血吐血

41、在脏腑气机升降中为升降之枢的是:()

A、肝气的疏泄B、肺气的宣肃C、脾气的主升D、以上都不是

42、症见食后腹胀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常为:()

A、肾阳不足B、脾肾阳虚C、脾胃虚寒D、脾胃气虚

43、热极生风的临床表现,理列哪项比较罕见:()

A、神昏谵语B、手足蠕动C、痉厥D、目睛上吊

44、与全身气虚,最密切的脏是:()

A、脾气虚B、脾肺气虚C、肺肾气虚D、心气虚

45、内湿的形成除与脾有关外,还与何脏腑关系特别密切?()

A、三焦B、肺C、小肠D、肾

46、形成血虚的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

A、久病不愈,慢性消耗B、思虑无穷C、劳力过度耗伤D、失血过多

47、形成津液不足的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

A汗、吐、下太过B、五志过极化火C、忧愁思虑过度

D、燥热之邪所伤

48、气机不畅,出现上升不及时,可形成:()

A、气消B、气陷C、气逆D、气滞

49、气机郁滞不畅形成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

A、情志所伤B、痰湿阻滞C、脏腑功能减退D、宿食积滞

50、气滞的临床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

A、水湿停滞而见腹胀B、水饮内停而见心悸怔仲C、胃脘痞满不舒

D、两胁胀满疼痛

二、多项选择题:、

1、形成阴偏衰的主要原因有:()

A、感受阳邪B、五志过极C、久病耗伤D、大吐、大泻E、大出血

2、脏腑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

A、各脏腑生理功能的太过或不及B、禀赋不足脏气衰弱

C、各脏腑生理功能之间的失调D、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

E、气血津液的生成不足

3、导致心阳,心气虚的可以原因有:()

A、宗气不足B、肾阳虚衰,水气凌心C、血瘀气滞

D、脾虚不运,痰浊内生E、正不敌邪,阳气暴脱

4、心阴不足的证候可见:()

A、五心烦热B、心神不安,虚烦不得眠C、舌质红

D、盗汗E、脉细数

5、心血不足的症状可见:()

A、心悸失眠B、烦热盗汗C、脉细无力

D、神思难以集中,甚则神思恍惚E、面白无华

6、形成肺气虚损的可能原因有:()

A、肺失宣肃,日久不复B、久病C、劳伤过度D、房室劳伤

E、肝升太过

7、导致肺气宣发肃降失常的原因有:()

A、肺气虚B、肺阴虚C、外邪袭表D、痰浊内阻E、肝升太过

8、引起气滞的原因有;()

A、食积B、情志内郁C、痰湿D、血瘀

E、肝、肺、脾、胃等脏腑功能障碍

9、属“心火”症状是:()

A、目赤肿痛B、失眠多梦C、狂言昏乱D、易怒E、口舌糜烂疼痛

10、虚火灼肺的病理表现:()

A、五心烦热B、自汗C、潮热颧红D、痰中带血E、干咳无痰

11、面色无华,眩晕、夜寐梦多,两目干涩,肢体麻木不仁,筋肉紧动,脉细舌淡,属于:()

A、心血高虚B、肝阴虚C、肝血不足D、气血两虚E、阳盛化风

12、肾阳虚,命门火衰的病人,其小便改变可表现为:()

A、小便不利B、小便清长C、小便频数D、小便刺痛E、夜尿多

13、肾精亏虚临床表现为:()

A、婴幼儿生长发育不良B、脑髓空虚,智力减退C、水液代谢失常而发为水肿D、壮年早衰E、

“天癸"迟至,生殖器官发育不良

14、津液不足可表现为:()

A、口渴引饮B、形体瘦削,手足麻木C、口鼻干燥

D、皮肤干燥E、目陷瘪瘩

15、形成血虚的原因:()

A、失血过多,血脉空虚B、久病不愈,慢性消耗

C、思虑过度D、劳力过度耗伤E、饮食营养不足

16、气虚的临表现:()

A、自汗B、眩晕C、精神萎顿D、易于感冒E、倦怠无力

17、经络病机主要有:()

A、经络的气血衰竭B、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C、经络的气血逆乱

D、经络的气血偏盛E、经络的气血偏衰

18、“亡阳”的危重证候可表现为:()

A、神疲B、脉微欲绝C、大汗淋漓D、肌肤手足逆冷E、倦卧

19、经络的气血逆乱可导致:()

A、脘腹剧痛E、上吐下泻C、厥逆D、呕血、吐血E、瘘瘤

20、血脉寒滞可见:()

A、形寒肢冷B、大汗淋漓C、胸口憋闷、刺痛D、心悸怔仲

E、脉涩元力或迟、或结代

21、导致失眠多梦的原因,可由:()

A、血不养心,心神浮越B、痰火抗动心神C、邪热扰心

D、心阴不足E、心血虚

22、胃阴虚的病理表现:()

A、口糜B、干呕C、搅面舌D、不思饮食E、胃中嘈杂,消谷善饥

23、引起气滞的原因有:()

A、瘀血B、痰湿C、食积D、情志内部E、饮食寒温不适

24、邪正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影响着:()

A、疾病阴阳转化的病机B、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C、疾病的表里转化的病机

D、疾病的寒热转化的病机E、病证的虚实变化

25、肺气失于宣发,可出现:()

A、无汗B、自汗C、盗汗D、鼻塞E、喉痒而咳

26、脾的阳气虚衰可导致:()

A、腹泻B、水肿C、口淡D、便血E、眩晕

27、肝火可出现的症状有:()

A、口舌糜烂B、面红目赤C、五心烦热D、急躁易怒

E、耳鸣、耳聋

28、胃气虚的临床表现有:()

A、纳呆B、脘腹胀满、隐痛C、喛气D、腹胀便溏E、干呕

29、形成“心肾不交”的原因有:()

A、心阴不能下交于肾B、心阴不能制约心阳,心火独亢

C、心火不能下降于肾D、肾阳不能温煦心阳E、肾水不能上济于心

30、形成“内火”的主要原因是:()

A、气郁血滞B、食积C、精血亏少D、五志过极E、虫积

31、气随血脱的理论根据是:()

A、气血相互化生B、气血相互依存C、气能行血

D、血能载气E、气能摄血

32、肾中精气不足,可出现:()

A、小儿颅门迟闭B、遗精、滑泄C、早衰D、耳聋耳鸣

E、二便失禁

33、与形成“内寒”密切相关的是:()

A、心阳虚B、肾阳虚C、寒邪直中D、脾阳虚E、恣食生冷

三、填空题

1、实,主要指亢盛,是以盛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

2、虚,实主指不足,是以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

3、邪正斗争所发生的虚衰变化,不仅关系疾病的,而且直接影响着疾病的

和,同时也影响着病证的变化。

4、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致病的期和期,或由于

等滞留于体内引起的病证。

5、虚证,多见到素体虚弱或疾病的期,以及多种性病证。

6、疾病的转归,取决于邪正的消长盛衰,胜退,疾病趋向好转和痊愈:胜

衰,则疾病趋于恶化,甚则导致死亡。

7、在邪正消长盛衰的过程中,若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势均力敌,出现邪正

或正邪,邪去而正气不复等情况,则常常是许多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或慢性疾持

久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

8、阳气不足,一般以之阳盛为主,其中尤以阳为诸阳之本。

9、阳虚则寒与阴胜则寒,不仅在病机上有区别,而且在临床表现方面也有不同;前者是而

有;后者是以为主,象不明显。

10、阴液不足,一般以之阴虚为主,其中尤以阴为诸阴之本.

11、阴虚则热与阳胜则热的病机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区别:前是者,面有;后是是以

为主,象并不明显。

12、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损及脏阴阳,及本身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才易于发生阳损及

阴或阴损及阳的阴阳互损的病理变化。

13、阴损及阳,系指由于阴液亏损,累及阳气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

导致阳虚,形成以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14、阳损及阴,系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累及阴液的不足,从而在阳虚的基础

上又导致了阴虚,形成以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15、盛格,又称真寒假热证。

16、阴盛格阴,又称真假证。

17、阴亡,则阳无所而散越,阳亡,则阴无以而耗竭。

18、亡阴可以迅速导致亡阳,亡阳也可继而出现亡阴,这是由于机体的阴和阳存在着的

关系。

19、气机失调引起的病理变化有气、气、气、气

20、气虚,系指耗损,功能失调,脏腑功能,抗病能力

的病理状态。

21、气的是气的基本运动形成。

22、气不内守为气,气的流通障碍为气,气的上升不足为气

23、肝肺,脾胃,在调整全身气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4、气逆于上,以为主。但也有因而气逆者。

25、气陷,是气病机的一种,以气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态.

26、气闭和气脱,都是以气的异常为主的病理状态,其临床表现多为、等重证。

27、血的失常,包括血、血、血。

28、血热的临床表现,既有象,又有血,血及伤

为其特征。

29、气血不荣经脉,是指因气血或气血,以致气血相互为用的功能减退,对经脉筋肉、

皮肤的濡养作用减弱,从而产生肢体筋肉等失常或异常的病理状态。

30、血为气血脱,则气失去故气亦随之散脱而亡失.

31、气滞血瘀多与的生理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由于心主血脉而行血,故心的生理功能失调时,

多先发生而后导致。

3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离不开气的运动和气的功能。

33、津液化为汗液,主要是肺的功能,津液化为尿液,主要是肾的蒸腾功能。

34、风气内动,即内风。与的关系较密切,故称。

35、寒则气收,这主要与不足有关。

36、脾肾阳气虚衰,温煦失职,最易表现之象,而尤以虚衰为关键。

37、“内寒”临床特点,主要是而有,以为主,“外寒"临床特点则主要以

为主。

38、内湿不仅是虚津液不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且与有密切关系。

39、内燥病变可发生于各脏腑组织,以、及为多见。

40、人身正常的阳气,中医称“”,病理性的阳气过亢,则称为“”.

41、经络的气血逆乱,多引起人体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发为。

42、脏腑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脏腑生理功能的

或,以及各生理功能之间的失调,二是脏腑本身的、失调。

43、各脏的阴阳失调,久必及;各脏的气血虚亏,与关系极为密切。

44、心的、失调,乃是心脏病变的内在基础.

45、肺的阴阳、气血失调,均可出现异常,的生成和

代谢障碍等病理表现。

46、肝的阴阳、气血失调的病机特点:常为有余;常为不足.

47、在肾往往只言之不充,而无的失调.这是因为肾中是肾阴肾阳之本。

四、名词术语解释

1、病机2、实证3、虚证4、气虚5、气滞6、气逆7、气陷8、气闭9、气脱10、血虚11、

血瘀12、血热13、内风14、血虚生风15、内湿16、内寒17、内燥18、内火19、阴盛格

阳20、阳盛格阴21、亡阳22、亡阳23、五志化火24、五气化火

五、问答题(一)简答题

1、何谓病机?中医病机从总体来说包括哪些内容?

2、气的失常病机包括哪些内容?

3、中医学认为血得热面行,为什么火热之邪也能造成瘀血?

4、血虚证是如何形成的?

5、何谓内生五邪?

(二)论述题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的病机有哪些内容?

2、阴阳学说的病机变化包括哪些内容?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C4、D5、B6、B7、A8、D9、C10、C

11、D12、C13、B14、B15、D16、C17、C18、A19、B

20、C21、D22、B23、B24、C25、A26、B27、B28、D

29、A30、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2、BE3、ABCD4、ACDE5、ABCE6、ACE7、ABD

8、BCD9、ABCE10、ACDE11、BE12、CE13、ACD14、ACE

15、BCD16、ADE17、BCE18、ABCDE19、ACDE20、ABCE

21、BCDE22、ABCDE23、ABCD24、ACE25、BDE26、BDE

27、BCE28、ABDE29、BCDE30、ABCE

三、填空题

1、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2、痰饮、瘀血。

3、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倦、外伤、虫兽伤。4、陈无择。

5、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6、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

7、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8、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收引。

9、升散、耗气伤津、挟湿。10、症状多粘滞不爽,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而反复发作。

11、下.12、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学习古筝 肺。

13、耗气伤津,生风动血,致肿疡。14、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15、心、肝、脾三脏,气血失调。16、气上、气缓、气消、气下、气乱、气结。

17、脾胃,脾胃升降失常.18、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旁地度。

19、肺、脾、肾、三焦。20、离经之血积存体内,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21、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22、各种致病因素.23、正气不足。

24、正邪斗争的胜负。25、春季、冬季、长夏、秋季。

26、邪正斗争。27、体质,精神状态。

28、生活、工作环境,气候变化,地理特点,环境卫生。

29、人体的正气。30、正能胜邪,邪胜正负。

四、名词术语解释

1、辨证求因:中医认识病因,除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主要是以病证临床表现为依据,

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种方法称为“辨证求因”。

2、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

3、疫疠: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

4、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精神致病因素。

5、痰饮: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和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

6、瘀血:体内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

为瘀血。

7、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

生。

8、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抗邪无力的情况下,邪气方能乘虚而

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肺经络功能紊乱,才能发生疾病。

9、内生五邪:即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内热),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化风、化寒、

化湿、化燥、化热、化火等病理反映,其临床表现虽与风、寒、湿、燥、火等六淫致病特点和证候相类似,

但不属于外感致病因素范围,而是属于“内生五气”的病理过程,为区别于外感六淫,故又称为“内生五

邪".

10、内寒:是机体阳气不足,机能减退的病理反映.

11、内湿: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

12、内热:常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阳气亢盛而成。

13、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五、问答题(一)简答题

1、何谓病因?中医的致病因素包括哪些?

答;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病因。中医致病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气候的

异常(六淫)、疫疠的传染、精神刺激(七情)、饮食劳倦、持重努伤、跌仆金刃外伤,以及虫兽所伤等等,

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此外,在疾病过程中,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着的,在某一病理阶段中是结果的东西,

在另一阶段中则可能成为原因,如痰饮和疾血等,既是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反过来又是

能成为某些病变的致病因素。

2、什么叫六淫?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何特点?

答: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外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初秋多湿病,深秋多

燥病,冬季多寒病等,另外,久居湿地常有湿邪为病,高温环境作业又常有燥热或火邪为病等等。

(2)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寒感冒、湿热泄泻、

风寒湿痹等.

(3)六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而且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如寒邪入里可以

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等。

(4)六淫为病,其发病途径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故又有“外感六淫"之称。

3、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下列因素有关:

(1)气候因素:自然气候的反常变化,如久旱、酷热、湿雾瘴气等.

(2)环境和饮食:如空气、水源、或食物受到污染。

(3)没有及时做好预防隔离工作。

(4)社会影响:如解放前统治者不顾人民群众的死活,传染病不断发生或流行.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

制定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消灭了鼠疫、天花等烈性传染病,其它传染病也得了有效的控制.

4、何谓内伤七情.答: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精神致病因素。七情是人体对

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

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

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称“内伤七情”.

5、简述述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答: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而脏腑的功能活动主要靠气的温煦、推动和血的濡养。《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见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

础,又说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喜努力思忧恐,

简称为“五志”.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如《素

问调经论》说:“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灵枢本神》又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

实则笑不休.”故七情与内脏气血关系密切。

6、简述痰饮的形成.

答: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及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

致水津停滞而成。因肺、脾、肾及三焦对水认代谢关系密切,肺主宣降,通调水道,散布津液,脾主运化水

液,肾阳三水液蒸化,三焦为水液通调之道路。故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常,均可聚湿而生痰饮.

7、简述瘀血的形成。

答: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气

虚或气滞,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或寒邪客入血脉,使经脉蜷缩拘急,血液凝滞不畅,或热入营血,血

热搏结等,均可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

瘀血。

8、为什么说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答:中医发病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因在密,病邪难

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

卫外不固,抗邪无力的情况下,邪气方能乘虚而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才能发生疾病。《素

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各其形.”

所以说:“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9、瘀血病证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瘀血病证的共同特点有以下几点:(1)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2)肿块,或外见青絮肿

胀,或见体内有症积,(3)出血,血色紫暗或夹瘀块。(4)面、唇、指甲表紫,或舌痰暗紫,舌有瘀点、瘀

斑。(5)脉细涩弦或结代等.

10、简述中医对发病的认识?

答: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中医发病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

人体正气的强调,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正气存内,邪不可

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邪气又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在感邪较甚或邪气的毒力特别强的条件下,

正气虽不虚,也可因正不胜邪而发病,所以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二)论述题1、试述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答: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

(1)见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征,故属于阳邪。

其性开泄,是指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正因其能升发,并善于向上向外,所以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

部(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开泄,常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特性。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

起的“痹证”,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便属于风气偏盛的表现,故又称为“行痹"或“风痹”.“数

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而言,如风诊块就有皮扶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

特点。同时,由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疾病,一般发病多急,传变也较快。

(3)风为百病长.风邪为六淫病邪的主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燥、热诸邪多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

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古人甚至把风邪当作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素

问风论》说:“风者,百病之长也。"长,是根源之意,百病是指多种外感病。

2、试述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答: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其性属阴,即所谓“阴盛则寒”.阳气本可以制阴,但阴

寒偏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阴寒之邪,反为阴寒所伤,故又说“阴胜则阳病”.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损

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失其正常的温煦气化作用,则可出现机能减退的寒证,如外寒侵袭肌表,卫阳被遏,

就会见到恶寒,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便可见脘腹冷痛,呕吐、胜利泻等症,若心明阳虚,寒邪直中

少阴,则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脉微细等症。

2)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之意,人身气血津液之所以能运行不息,通畅无阻,全赖一身阳和

之气的温煦推动,一旦阴寒之邪偏盛,阳气受损,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伤人多见疼痛。

(3)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如

寒邪侵袭肌表,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郁不得宣泄,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

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使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等.

3、试述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答: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属阳邪。暑邪伤人,多出现一系

列阳热症状,如壮热,心烦,面赤,脉象洪大等。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为阳邪,阳性升发,故暑邪侵犯人体,多直入气分,可致腠理开泄而多

汗.汗出过多,则耗伤津液,津液亏损,即可出现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症。暑热之邪,扰动心神,则心烦闷乱

而不宁。在大量汗出的同时,往往气随津泄,导致气虚。所以伤于暑者,往往可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

到,不省人事。

(3)暑多挟涩,暑季除气候炎热外,且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使空气湿度增加,故暑邪为病,常兼挟

湿邪以侵犯人体。其临床特征,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兼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泻而不爽

等湿阴症状。

4、试述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答: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

(1)湿性重浊。“重"即沉重或重着之意.是指感受湿邪,常可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等沉

重等症状。“浊",即秽浊,多指分泌物秽浊不清而言。涩邪致病可出现各种秽浊症状,如面垢眵多、大便

渣泻、下痢粘液脾血、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涩疹浸淫流水等,都是湿性秽浊的病理反映。

(2)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其性类水,故为阴邪。涩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

络,最易阻泄气机,从而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常出现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由于湿

为阴邪,阴胜则阳病,故其侵犯人体,最易损伤阳气。脾为阴土,乃运化水湿的主要脏器,性急燥而恶湿,

故湿邪外感,留滞体内,常先困脾,而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极,水湿停聚,以为腹泻、尿少、水肿、腹水等病症。

(3)湿性粘滞.“粘”,即粘感,“滞",即停滞。湿邪的性质粘腻停滞,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指湿病症

状多粘滞而不爽,如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

如湿痹、湿疹、湿温等。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为病多见下部的症状,如水肿多以下肢为明显。此外,淋浊、带下、泄痢

等病证,多由湿邪下注所致。

5、试述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答:爆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为干涩之病邪,故外感燥邪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造成阴津亏虚的病

变,可见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破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

(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主气而司呼吸,与外界大气相通,肺又外合皮毛,开窍于

鼻,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损伤肺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

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症。

6、试述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答: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阳主躁动而向上右丞相 ,火热之性,燔灼焚焰,亦升腾上炎,故属于阳邪。因此,火

热伤人,多见高热、恶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因其炎上,故火热阳邪常可上炎扰乱神明,出现心烦

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等证。临床所见火热病症,亦多表现在人体的上部,如头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面部位。

(2)火易耗气伤津。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使人体阴津耗伤,故火邪致病,除有热象外,

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之症。

(3)火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侵袭人体,往往燔灼肝经,劫耗阴液,使筋脉失其滋养濡润,而致肝

风内动,称为“热极生风”,表现为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目睛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同时,

火热之邪可以加速血行,灼伤脉络,甚则迫血妄行,而致各种出血,如吐血、呕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

及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病症。

(4)火易致肿疡.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痛肿疮疡。临床辨证,即以疮疡局部

红肿高突灼热者,为属阳属火。

7、七情致病有哪些特点?答:七情致病的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不同情志刺激对各脏有不

同的影响,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应当指出由于心藏神,故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有关,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还可化火,或导致湿、食、痰诸

郁为病。(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3)情志异

常波动,常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如高血压、心脏病、神经官能症患者,常在情绪剧烈波动时加重或恶

化.

8、试述痰、饮的病证特点。答:痰症证特点是:痰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血不

畅,可见胸闷心悸,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

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瘰疠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

头,可见眩晕,昏胃,痰气凝结咽喉,则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症。

饮的病证特点是:饮在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饮在胸胁,则胸协胀满,咳唾引痛,饮在胸膈,则胸

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饮溢肌肤,则见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疼重。

9、试述瘀血的病证特点。答:瘀血的病证特点:瘀血形成之后,不仅失去正常血液的濡养

作用,而且反过来又会影响全身或局部血液的运行,产生疼痛、出血或经脉瘀塞不通,内脏发生症积,以及

产生“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等不良后果,瘀血的病证特点因瘀阻的部位和形成瘀血的原因不同而异。如

瘀阻于心,可见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瘀阻于肺,可见胸痛,咳血,瘀阻胃肠,可见呕血,大便

色黑如漆,瘀阻于肝;可见胁痛痞块,瘀血攻心,可致发狂,瘀阻胞宫,可见小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

闭经,经色紫黯成块,或见崩漏,瘀阻肢体末端,可成脱骨疽,瘀阻于肌肤局部,则可见局部肿痛青紫。

10、试述体质、精神状态与正气强弱的关系。

答:一般来说,体质和精神状态决定着正气的强弱,体质壮实,则脏腑功能活动旺盛,精、气、血、

津液充足,其正气充足,体质虚弱,则脏腑功能减退,精、气、血、津不足,其正气也减弱,精神状态受情志

因素的直接影响.情志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正气旺盛若情志不畅,精神

抑郁,则可使气机逆乱,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正气减弱。正气是发病的内在根据。体质和精神状态

影响着正气的强弱。体质壮实,情志舒畅,则正气充足,抗病力强,邪气难于入侵,即使受邪,邪气易被

祛除,也难于发展。若体质虚弱,情志不畅,则正气减弱,抗病力衰退,邪气易于入侵而发病。

第七章病机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C4、D5、B6、A7、A8、B9、C10、C

11、B12、A13、C14、D15、C16、C17、A18、B19、B

20、D21、C22、B23、C24、C25、C26、C27、B28、B

29、D30、D31、C32、D33、B34、A35、B36、B37、D带有反义词的四字成语

38、B39、C40、B41、D42、B43、B44、B45、D46、C

47、C48、B49、C50、B

二、多项选择

A、ABCDE2、ACD3、ABCDE4、ABCDE5、ACDE6、ABC

7、ABCDE8、ABCDE9、BCE10、ACDE11、BC12、ABCE

13、ABDE14、ACDE15、ABCE16、ABCDE17、ABCDE18、ABCDE

19、BCD20、ABCDE21、ABCDE22、ABCD23、ABCD24、BE

25、ABCDE26、ABCDE27、BDE28、ABC29、CDE30、ABCDE

31、BD32、ABCDE33、BD

三、填空题

1、邪气;邪气2、正气;正气。

3、发生;发展;转归;虚实4、初;中;痰;食;水;血

5、后;慢6、正;邪;邪;正

7、相持;虚;恋8、脾肾;肾。

9、虚;寒;寒;虚10、肝肾、肾。

11、虚、热、热、虚12、肾;肾

13、生化;阴虚14、生化;阳盛

15、阴;阳16、热;寒

17、依附;化生18、互根互用

19、滞、逆、陷、闭、脱20、元气、衰退、下降

21、升降出入22、脱、滞、陷

23、升,降,升;降24、实;虚

25、虚;无力升举26、出入;厥、脱

27、虚;瘀;热28、热;耗;动;阴

29、虚衰;失和;运动;感觉30、载体;依附

31、肝;血瘀;气滞32、升降出入;气化

33、宣发;气化34、肝;肝风

35、脾肾阳虚36、虚寒;肾阳

37、虚;寒;虚;寒38、脾阳;肾

39、肺、胃、大肠40、少;壮

41、厥逆42、太过;不及;阴阳、气血

43、肾、脾肾44、气血、阴阳

45、呼吸、游记作文400字 气、津液46、肝阳肝气;肝阴肝血

47、精气;气血;精气

四、名词术语解释

1、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2、实证:是以邪气四阶翻棱公式 盛为主要矛盾的一种病理反映。也就是说,致病邪气的毒力和机体的抗病力都比

较强,正邪相搏剧烈,临床上出现亢盛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

3、虚证:是以正气虚损为主要矛盾的一种病理反映。也就是说,机体的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

等生理功能较弱,抗病力低下,正邪斗争难于出现剧烈的病理反映,临床上出现一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

证候,即谓之虚证。

4、气虚:指元气耗损,功能失调,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如精神萎顿、倦怠、四

肢无力、自汗、易于感冒等。

5、气滞:即气机郁滞不畅。

6、气逆:是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上逆的病理状态。

7、气陷:是气虚病机的一种,以气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

8、气闭:是气机出入失常,气的外出受阻,从而出现突然闭厥的病理状态。

9、气脱:是气机出入失常,气不内守而外脱,从而出现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

10、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

11、血瘀:是指血液循行迟缓和不流畅的病理状态.

12、血热:是指血分有热、血行加速的病理状态。

13、风气内动(又称内风、肝风内动):指因阳盛,或阴虚不能制阳,阳升无制,出现动摇、眩晕、抽

搐、震颤等病理反映,称为风气内动。

14、血虚生风:多由于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不营络,

则虚风内动.临床可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

15、内湿:指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和输布津液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死回生水湿痰浊蓄积停滞的病理状态。

16、内寒: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出现阴寒之邪弥漫的病理状态.

17、内燥:是指机体津液不足,人体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而出现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

18、内火:是指由于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由于气血的郁滞,或由于病邪郁结,而产生火热内

扰,机能亢奋的病理状态。

19、真热假寒(又称旧盛格阴):系指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格

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20、真寒假热(又称阴盛格阳):系指阴寒之邪滞盛于内,遏迫阳气浮越于外,使阴阳之气不相暇接,

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

21、亡阳:指由于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性脱失,而致全身机能突然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多见大汗

淋漓,肌肤手足逆冷,蜷卧、神疲、脉微欲绝等危重证候。

22、亡阴:指由于机体阴液发生突然性的大量消耗或丢失,而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23、五志化火:多指由于精神情志的刺激,影响了机体阴阳、气血和脏腑生理的平衡,造成气机郁结,

气郁久则从阳化热,因之火热内生.五志,即喜、怒、忧、思、恐五种情志。

24、五气化火:五气、即风、寒、暑、湿、燥五种外邪,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表现为火热的病理状

态,称为“五气化火”。

五、问答题(一)简答题

1、何谓病机?中医病机从总体来说包括哪些内容?

答: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中医病机从总体上来说,有不开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

失常、脏腑和经络功能失调等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

2、气的失常病机包括哪些内容?

答:气的失常病机包括气虚和气机失调两个方面。(1)气虚:指元气耗损,功能失调,脏腑功能衰

退,抗病力下降的病理状态。(2)气机失调,是指气的升降出入失常而引起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

脱等病理变化。

3、中医学认为气得热而行,为什么火热之邪也能造成瘀血?

答:血热能造成瘀血的原因,一是火热之邪能煎熬津液而伤阴,使营阴受损,以致血脉凝涩成瘀,二是

指血热能迫血妄行,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体内而开成瘀血。

4、血虚证是如何形成的?

答:血虚证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各种原因所致的失血过多;(2)脾胃虚弱,生化不足;

(3)久病不愈,慢性消耗致营血暗耗等原因,均可形成血虚.

5、何谓“内生五邪”?

答: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的类似风、

寒、湿、燥、火六淫恶邪致病的病理现象。由于病起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

"和“内火”等,统称为内生“五邪”。因此,所谓内生“五邪”并不是致病因素,而是由于气血津液、脏腑

等生理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综合性病机变化。

(二)论术题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的病机有哪些内容?

答:邪正盛衰的邪,代表致病的邪气,正,代表人体的正气。邪气作用于人体,正气则奋起抗邪,

正邪双方在斗争过程中,随着体内邪正的消长盛衰,从而形成病证的虚实变化。

实,指以邪气盛为主要矛盾的一种病反映.发病后,邪气亢盛,正气未衰,邪正相争剧烈,临床表现为

亢盛有余的实证,故说“邪气盛则实”.常见于外感六淫的初中期,或痰、食、血、水滞留的病证。临床上

痰涎盛,食积停滞,水湿泛滥、瘀血内阻等病变,以及壮热、狂躁、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

等都属于实证。

虚,是指以正气不足,抗病力减弱为主要矛盾的一种病理反映。常见于休质素虚,或疾病后期,或大

病久病之后,气血不足,伤阴损阳,正气虚弱,抗病力低下。临床表现为神疲体倦,心悸、气短、自汗或

畏寒胶冷,脉虚无力,或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嫩红、脉细数等,都属虚证.

虚实错杂:在疾病过程中还可以出现虚实错杂的病理变化。或虚中央实,或实中夹虚。

虚实转化:即原为邪气的实证,或因误治或失治,病情迁延日久,虽邪气渐去,但正气受伤,疾病的性质,

由实转虚。亦有本为虚证,因脏腑功能衰减,导致气滞、痰饮、水邪、瘀血等证,则为由虚转实。

虚实真假:有本质是虚证,又出现“实"的假象,称真虚假实证.亦有本质为实证,却出现“虚”的现

象,称真实假虚证。

2、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包括了哪些内容?

答案:参考第二章论述题一答案。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21:40: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4924143468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气机失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气机失调.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气机失调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