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吓看食指

更新时间:2023-03-22 19:51:03 阅读: 评论:0

绵羊油-鸡蛋炒年糕的做法

小儿惊吓看食指
2023年3月22日发(作者:稻田亚丁)

治疗小儿夜啼六十二法

【症状诊断】

夜啼是指小儿在夜间常常啼哭不止或时哭时止,多见于半岁以下儿童。时间久了,会影响

小儿健康,又会影响家长的工作和学习,应及早找出原因加以治疗。

首先,应从生活护理上找原因,如饥饿、口渴、太热、太闷、尿布潮湿,白天过度兴奋疲

劳等。其次,应查一下是否有无疾病存在,如发热,佝偻病,蛲虫病,骨和关节结核,或经常鼻

塞、扁桃体过大妨碍呼吸等。

中医认为,夜啼大多于心热、脾寒、惊吓,伤乳伤食有关。

1.心热:孕妇有伏火郁热,胎儿受之,出生后蕴有胎热,使心经积热,心火无亢,心神不宁。表

现为啼哭烦躁,睡喜仰卧,面赤唇红,多泪,遍身发热,小便短赤或口中发热,大使秘结,指纹

紫滞等。

2.脾寒:先天禀赋不足,脾虚有寒,或腹部受凉,脾为寒侵,夜属阴寒,寒邪凝滞,气机受阻,

发为腹痛,因痛而啼。表现为啼哭声低,睡喜伏卧,腹喜按摩,面色青白,口中气冷,四肢欠湿,

不愿吃奶,大便溏泻,指纹淡等。

3.惊吓:小儿心气未充,禅志怯弱,突受惊吓,则神志受忧,心神不宁而啼。表现为睡中突然惊

醒而啼哭(有的为听到响声后),紧偎母亲怀中,面色乍青乍白等。

4.伤乳伤食:喂乳或进食不当,停滞于中,脾胃受损,心神受扰。表现为时常啼哭,口臭,腹部

胀满,胸闷,不欲饮食,矢气,烦躁不安等。应针对原因进行治疗,如找不出原因,可在夜间适

量用些镇静剂。

【简易疗法】

1.揉小天心大小成语 穴:此穴为主穴,位于手掌根大鱼际和小鱼际交接处。用食指或中指的罗纹面,在穴

位上按顺时针方向揉一百次。每日推拿一回。操作时将黄酒及其他滑润剂涂于皮肤上,以免擦破

皮肤。

可根据病因加配穴:

(1)心热加配清天河水穴。该穴位于腕关节到肘关节的中点,两大筋之中间。用食指、中指的

指面自腕向时推一百次。

(2)脾寒加三关穴。位于前臂桡侧,腕关节与肘关节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中指,以腕关节

向肘关节推一百次(称推三关)。

(3)伤乳、伤食加配摩腹。用掌根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五分钟。

(4)惊吓加配总筋。总筋位于掌后腕横纹中点。用拇指甲掐三至五次,注意防止掐破皮肤。

配穴推拿亦为每日一回,注意事项与主穴同。

2,中冲穴点狲放血:中冲穴位于中指尖距指甲约一分许,取双侧,用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消毒,

以三棱针(粗毫针亦可),点刺出血二至三滴。一般一次即可,效果不佳公子重耳 时可再刺一次。夜哭时

针刺效果更好。

【敷脐疗法】

1方

药物:黑丑(即牵牛子)七粒。

制用法:将黑丑捣碎,用温水调成糊状。临睡前敷于肚脐上。用胶布固定。用于小儿夜啼,经医

院检查无异常发现者。适用烦躁不安,尿赤便秘者。

疗效:治疗二十例,大多在当晚就能止哭。

验案:韩儿,男,一岁,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就诊。其父代诉:患儿白天没有事,一到深夜

十二点无故哭闹,到天明前就停止。到医院检查,说发育正常,未发现病变,眼药月余,不见好

转。即用黑丑敷脐,次日喜告咋夜安睡未啼,随访一个月未复发。

来源:《中医杂志》(四):三十四,一九八三。

备注:《本草纲目》、有此记载。

2方

药物:乌药、香附、紫苏、小茴香、陈皮、食盐各等量。制用:各药混合,入锅炒热,用布包熨

神阙穴及院腹部。每日一次。

主治:此法用于因脾寒腹痛引起的夜啼。

3方

药物:朱砂零点五克,五倍子一点五克。制用:共研末,再与适量捣烂(或嚼烂)的陈细茶拌匀,

加水少许,捏成小饼状。外敷于脐中,用胶布固定,每晚更换一次。用于小儿夜啼。疗效:一般

敷两至六次症状消失。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五):四十七、一九八四;《四川中医》(六):五十,一九八四。

4方

药物:朱砂适量。

制用:研极细末,瓶装备用。于晚上临睡前用于净毛笔或鸡羽毛(棉签亦可),以温开水浸湿,

再蘸药末少许,涂于神阙、劳宫(双)、膻中和风池等穴,不用包扎,每晚一次,用于小儿夜啼。

疗效:治疗七十一例均愈。一般一次即效,可连用三日。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七):四百二十二,一九八九。

备注:另据报道,取朱砂在粗瓷碗内磨水(或粉末调水),用毛笔蘸朱砂汁涂于脐部,同时涂心

窝和手足心,连用五至七天,治疗小儿夜啼效佳。

《乡村医学》(十一):四十五,一九八六。

5方

药物:牛蒡子五十克,珍珠粉二克,朱砂三克。

制用:共研为细末,每用一克填脐,包扎固定。用于小儿夜啼。

来源:《江苏中医杂志》(六):十一,一九八五。

6方

药物:朱砂、琥珀各等份。

制用:研极细末,装瓶梅花的作文 备用。于晚上临睡前用干净毛笔或棉签,以温开水浸湿蘸少许药末,涂于

神阙、膻中、劳宫等穴,为免污染衣物可酌包扎,每晚一次、可连用三日,用治小儿夜啼。

疗效:治疗一百例,痊愈九十二例,总治愈率百分之九十二;无效八例,占百分之八。

验案:杨,女,六个月,不明原因的整夜哭闹二十余天。入夜即哭,天明方止,偶匀入睡有声

响即醒,无寒热,食欲,二便正常。其父业医,无策时灌服安定之类镇静药,可图一时之功,但

不能根治,且对小儿身体不利,用上法治之,一夜即愈,连用两次,半年来再未发作。

来源:《光明中医》(四):二十一,一九八九。

7方

药物;公丁香三粒,米饭适量。

制用:公丁香研末,与米饭和匀作饼。贴小儿脐部,用制小儿夜啼,曲腰而啼,四肢不温,面青

白,便溏者。

来源:《验方选编》,《中医外治法》。

8方

药物:陈茶叶适量。

制用:研成细末,用酒调。敷在小儿脐部,盖以药棉,布带包扎。用于小儿夜啼。

主治:食少腹胀,烦躁不安,尿黄者。

来源:《中医外治法》

9方

药物:活地龙(即蚯蚓)二至三条。

制用:将地龙捣烂,敷入党怎么入 在脐上,用纸盖好,一夜即安。用于小儿夜啼。

来源:《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10方

药物:五倍子三十克。制用:烧存性研末,用乳母口水调作成饼。贴患儿脐部,以布缚定。用于

小儿夜啼。

备注:《增广验方新编》载:“用五倍子研末,口水和作饼,纳肚脐内,以带扎之,效”。又据

《本草纲目》“小儿夜啼,五位子末,津调,填于脐内”。

11方

药物:牛蒡子三克。

制用:研末,掺膏药上。贴患儿脐中。用治小儿夜啼。

来源:民间验方。

12方

药物:吴茱萸三十克,五倍子十五克,面粉十五克,朱砂六克。

制用:共研为末,水调为糊状。敷患儿肚脐及脚底涌泉穴。用治小儿夜啼。

主治:各种类型的小儿夜啼。具有温脾清心,镇惊安神作用。

来源:《穴敷疗法聚方镜》

13方

药物:陈艾九至十五克。

制用:炒热揉绒,包脐眼。用治小儿夜啼。

主治:睡喜伏卧,食少便溏,四肢欠温之夜啼者。

来源:民间验方。14方药物:鸡蛋一个,油虫沙一点五克,葱白适量。

制组词蚂 用:将鸡蛋煮熟,连壳纵切,掏去蛋黄,将油虫沙、葱白共捣烂如泥,纳入蛋黄窝中。趁热覆

盖肚脐,布带缚定,次晨去掉。用治小儿夜啼。来源:民间验方。

15方

药物:鸡粪适量。

制用:涂小儿脐中,男用雄鸡粪,女用雌鸡粪,极炒。用治小儿夜啼。

来源:民间验方。

16方

药物:羌活、防风、天麻、薄荷、黄连、甘草、全蝎、僵蚕、陈胆星各六克,犀角片三克,朱砂

三克,牛黄一点五克,冰片少许,麝香少许。

制用:前十味药用麻油熬膏,黄丹收,再入余药搅匀,摊贴胸、脐。用治小儿夜啼。

来源:《理沦骈文》

备注:亦可清心、懈热、退惊、安神、除烦躁。

17方

药物:韭菜子适量。

制用:烘干,研为细末。过筛,用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于肚脐,十二至二十四小时换药一次,

连敷三到四天。用治小儿夜啼属脾脏虚寒者。

来源:《中医外治法集要》。

18方

药物:丁香,肉桂、吴萸各等份。

制用:烘干,共研为细末,过筛,用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于肚脐,外用胶布固定。用于脾寒

腹痛夜啼。

来源:《中医外治法集要》。

19方

药物:艾叶、干姜各等份。

制用:烘干,研为细末,用酒调成膏,炒热,纱布包裹。以肚脐为中心在腹部从上而下热熨,反

复多次,冷则用热水袋热敷。用于小儿夜啼属寒者。

来源:民间验方。

20方

药物:胡椒六克,艾叶六克,葱白两个。

制用:胡椒为末,余药捣烂入熟米饭内,趁热放小儿脐孔上,布带扎紧固定,一日换一次。

【外治疗法】

1.药物:雄鸡冠血。

制用:刺破雄鸡鸡冠,滴几点血于小儿口中,惊哭可立止。

主治:小儿受惊啼哭不止。

2.药物:栀子一粒,面粉十克,白酒适量。

制用:栀子研为粉末,同面粉,白酒混合捏成粉团,缚于患儿手腕脉搏处,过二十四小时,贴处

呈浅红色,病即安。

主治:睡喜仰卧,见灯火则啼哭愈甚,烦燥不安之夜啼患儿。

3.药物:灯芯适量。

制用:烧灰,临睡时敷母亲乳头上,令小儿吮吸,连续四五次,同时,灯芯草一撮,水煎服。

4.药物:吴茱莫十二克,醋适量。

部位:涌泉穴(双侧)。

制用:吴茱萸研成粉末,与醋调匀,敷贴足底穴位上,盖上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注:此法用于脏热心烦之夜啼。

5.药物:艾绒。

部位;中冲穴(双侧)。

制用: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的艾炷,置穴位上,点燃,以局部潮红无灼伤

为度。每次每穴一壮,一日灸一次。

6.药物:朱砂二十克。

制用:朱砂研成细末备用。每次取五克,加水调匀,敷贴于劳宫穴(双侧)、涌泉(双侧)。每

日中午、晚上睡前各敷一次。

注:此法用于心热烦躁之夜啼。

【推拿疗法】

推拿治疗有清心降火、温中健脾、镇静安神、和胃消食等作用。根据病情选择以下手法治疗小儿

夜啼。1.清心经,约二百次。“心经”是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即中指掌面末节罗纹面。“清心经”

即从中指掌面末节推向指尖,有清心安神的作用。

2.清肝经,二百次。“肝经”为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即食指末节罗纹面。“清肝经”即从食指掌面末

节推向指尖,有平肝泻火之作用。

3.补脾经,约三百次。“脾经”是小儿推拿特定穴位,位于拇指桡侧缘。“补脾经”即微屈拇指,在

桡侧缘从指尖推向指根,有健脾胃、补气血之作用。

4.揉小天心,约一百次。“小天心”为小儿推拿特定穴位,位于手掌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揉

小天心”即以中指指端揉之,有镇惊安神之作用。

5.清天河水,约一百次。“天河水”为小儿推拿特定穴位,位于前臂内侧正中线,自腕横纹至时横

纹(总筋穴至曲泽穴)成一直线。“清天河水”,即家长用食指、中指罗纹面,从腕关节处推至

肘关节处,有清热泻心之作用。此法多用于发热的患儿。

6.推三关,约一百次。“三关”为小儿推拿特定穴位,位梦见房子装修 于前臂桡侧腕横纹至时横纹成一直线。“推

三关”,即家长用拇指桡侧或以食呜咽意思 指、中指罗纹面(并拢)。从腕部椎至肘部,亦称“推上三关”,

有温阳散寒、益气活血之作用。此法适用于脾寒的患儿。

7.摩腹。让患儿仰卧,用右手掌根或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在腹部作顺时针的摩动,约两分

钟。此法多用于伤乳、伤食的婴幼儿。

8.掐总筋。“总筋”是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在掌后腕横纹的中点,家长可以用拇指峰掐按十多次。

此法适用于因惊吓引起的夜啼患儿。因小儿皮肤幼嫩,在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以免造成皮肤破

损。可在皮肤上徐些凡士林再推拿。

【按摩疗法】

清心经一百次,清肝经一百次,揉小天心三百次,揉精宁一百次,摩腹三分钟。脾寒者加补脾经

三百次,揉外劳宫五十次,揉腹两分钟。内热者加清小肠一百次,水底捞月一百次,清天河水一

百次,退六腑一百次。惊吓者加按揉百会一百次,掐十至怎么查电脑ip 五次,掐老龙五次,掐威灵五次,掐小

天心五次,积食者加清胃经一百次,清大肠一百次,揉板门一百次,揉中脘两分钟。

【捏脊疗法】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

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重复三至五遍后,再按揉肾俞穴二至三次。

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

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进,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

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挠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

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木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

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三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五次

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应根据病情辩证施治,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

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治疗作用,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一次,六次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后,再

进行第二个疗程。

【点穴疗法】

1.患儿俯卧位,以双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揉双侧脾俞、胃俞、肝俞、胆俞穴,每穴点揉一分钟,手

法用平补平泻法。

2.患儿仰卧位,点按神门,膻中穴各一分钟,手法用平补平泻法;最后点揉中脘、足三里、三阴

交各两分钟,手麻辣面 法用补法。

3.惊骇恐惧型患儿可加点攒竹、晴明穴;点揉中院穴后可配合作顺、逆时针摩腹各一分钟。

【耳穴疗法】

取耳穴:神门、肾、心、脾、肝。

治疗方法:每次选一侧耳穴,用压九法。将所选耳穴部位常规消毒,把粘有王不留行子的医用胶

布贴在穴位上,每天按揉三次,刺激宜轻,两天换一侧耳穴,起胶布时用温水沾湿。五次为一疗

程,疗程间隔五天。

【药茶疗法】

1.灯芯草茶:灯芯草二克,淡竹时十片,沸水冲泡,代茶喂饮。功效:清心除烦。

选按:灯芯草味甘淡,性寒,入心、肺、小肠经。《江西中草药学》载,“治小儿心烦夜啼,灯

芯草五钱,煎二分,分二次眼”。本方加淡竹叶清心安神,其效更佳。

来源:《实用中药学》

2,苏连茶:紫苏叶三克,黄连一克,沸水冲泡,代茶喂饮。

功效:泻心火,安神宁心。选按:小儿夜啼,因神气未凝,心火烦扰,故用黄连泻其心火则安。

来源:民间验方。

【醋蛋疗法】

1.用料:鸡蛋壳适量。

制用:将鸡蛋壳炒黄研细末。每日两次,每次一点五至三克,和在粥里或蘸在乳头上吃。

适应症:治疗小儿夜啼。亦治惊厥抽搐。

2.阿胶末蛋方

用料:鲜鸡蛋一枚,阿胶末十克,油、盐少许。

制用:将鸡蛋放入沸水中,加入阿胶末和油,盐。吃蛋喝汤。每日一剂。连服数日。

适应症:治疗小儿夜啼,兼治惊厥抽搐。

【食疗】

1.用料:淮小上嘴唇翘 麦十五克,大枣六克,炙甘草、蝉衣各三克。制用:以上各味水煎。代茶饮,也可

加适量葡萄糖。

功效,清心热,健脾胃。

主治:小儿夜啼。来源:民间验方。

【验方】用于镇静安神、和胃的方药:

1.药物:小川连零点九克,鲜竹蕊二十支,辰灯芯三十支,净蝉衣二点四克。

制用:上药加水煎煮,取汁,小量多次频服,连服一至两剂。

2.药物:蝉蜕六只(去足),钩藤三克,甘草、薄荷各零点五克,生龙牡各二克。

制用:水煎,当开水喝。每剂服两天,每天分五至六次服。

3.药物:朱砂三克,黄连六克,钩藤三克。制用:共研为极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将药末零点五

克撒于母乳头上,令小儿吮之,或用开水冲服。

4.药物:黄连零点九克,麦冬三克,竹叶四点五克,灯芯一点五克,炒枣仁三克,获神三克。

制用:水煎两次,共取汁三十毫升频服。以上为一周岁小儿用量。其他小儿可随年龄增长酌加药

量,但灯芯的用量不变。

5.药物:灯芯草(新生儿三克一至六个月六克,半岁至一岁九克,鲜品加倍)。上药分别加水一

百毫升、二百毫升、三百毫升,用文火煎至半量,取药汁代茶。每日一剂,早晨至中午喂服一半,

其余晚上一次服完,三日为一疗程。药汁中可加入适量白糖或冰糖(不宜加红糖)。

【秘方】

1.药物:灯芯(烧灰),朱砂少许。(朱砂有毒,用量要慎,不可过量)。

用法:研细末涂乳头,喂食下即止。

方源:广西蒋夫前得一老妇祖传方。

【偏方】

1.药物:蝉蜕二十个,茯神六克。

制用:水煎服。

2.药物:粳米、桂心末、莲米、百合各适量。

制用:共煮粥喝,白砂糖拌食。

3.药物:蝉蜕下半节八个,茅根九克。

制用:煎水分二次喂服。三剂即效。

【药物疗法】

1,积食者服甩保和片,饭后温开水送下,日服三次,周岁以内患儿,每次服一至两片。

2.眼用食母生一至两片,一日三次。

【注意事项】

1,注意搞好小儿护理,视天气加减衣服勤换尿布,避免太闷、太热、太湿。

2.注意小儿饮食调理,避免饥饿、口渴。3.注意小儿身体健康。及时治疗疾病。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19:51: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4858633458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儿惊吓看食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儿惊吓看食指.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