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四种空间距离
每日心理学——了解人际交往的4种空间距离效应!
(社交更得体)
这个实验说明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任
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
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
“割据”了一定的“领域”。而当这
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
来。
就一般而言,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
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
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
1、亲密距离。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或几无间隔,
即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其近范围在6英寸
(约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
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其远范围是6英
寸到18英寸(15厘米~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
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货车租赁合同范本 膝谈心,仍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
系。
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
上联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在社交场合,大庭广众之前,
两个人(尤其是异性)如此贴近,就不太雅观。在同性别的
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识而随和,可以
不拘小节,无话不谈。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和恋人之间。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不属于这个亲密距离圈子内的人
随意闯入这一空间,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礼貌的,会
引起对方的反感,也会自讨没趣。
2、个人距离。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已较少
直接的身体接触。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1.5~2.5英尺(46~
76厘米)之间,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
人交往的空间。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
个人距离的远范围是2.5~4英尺(76~122厘米)。任何朋友
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不过,在通常情况下,
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
距离(2.5英尺)一端,而陌生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
距离(4英尺)端。
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
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3、社交距离。这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
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其近范围为4~7
英尺(1.2~2.1米),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
持这种程度的距离。一次,一个瓦解是什么意思 外交会谈座位的安排出现了
疏忽,在两个并列的单人沙发中间没有放增加距离的茶几。
结果,客人自始至终都尽量靠到沙发外侧扶手上,且身体也
不得不常常后仰。可见,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关系需要有不
同的人际距离。距离与情境和关系不相对应,会明显导致人
出现心理不适感。
社交距离的远范围为7~12英尺(2.1~3.7米),表现为一种
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公司的经理们常用一个大而宽阔的办
公桌,并将来访者的座位放在离桌子一段距离的地方,这样
与来访者谈话时就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如企业或国家领导人
之间的谈判,工作招聘时的面谈,教授和大学生的论文答辩
等等,往往都要隔一张桌子或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就增加了
一种庄重的气氛。
在社交距离范围内,已经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说话时,
也要适当提高声音,需要更充分的目光接触。如果谈话者得
不到对方目光的支持,他(或她)会有强烈的被忽视、被拒绝
的感受。这时,相互间的目光接触已是交谈中不可缺免的感
情交流形式了。
4、公众距离。这是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
离手抄报爱祖国 。其近范围为12~25英尺(约3.7~7.6米),远范围在25
英尺之外。这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人的“门户开放
”的空间,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空间的其他人,“
视而不见”,不予交往,因为相互之间未必发生一定
联系。因此,这个空间的交往,大多是当众演讲之类,当演
讲者试图与一个特定的听众谈话时,他必须走下讲台,使两
个人的距离缩短为个人距离或社交距离,才能够实现有效沟
通。
显然,相互交往时空间距离的远近,是交往双方之间是否
亲近、是否喜欢、是否友好的重要标志。因此,人们在交往
时,选择正确的距离是至关重要的。有这样一个小伙子,他
爱上了一个姑娘,向姑娘求婚遭到了当众拒绝。姑娘后来恼
怒地说:“他竟在离我8英尺(约2.5米)的地方谈这种
事。”自然,这种社交距离不是谈婚论嫁的场合。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伸缩
性,这依赖于具体情境,交谈双方的关系、社会地位、文化
背景、性格特征、心境等。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背景摩门经 不同,其交往距离也不同。
这种差距是由于人们对“自我”的理解不同造
成的。例如,北美人理解“自我”包括皮肤、衣
服以及体外几十厘米的空间,而阿拉伯人的“自我
”则仅限于心灵,他们甚至把皮肤当成身外之物,因
此,交往时,往往出现阿拉伯人步步逼近,总嫌对方过于冷
淡;而北美人却连连后退,接受不了对方的过度亲热。同是
欧洲人,交往时,法国人喜欢保持近距离,乃至呼吸也能喷
到对方脸上,而英国人会感到很不习惯,步步退让,维持适
合于自己的空间范围。
社会地位不同,交往的自我空间距离也有差异。一般说来,
有权力有地位的人对于个人空间的需求相应会大一些。我国
古代的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与大臣们拉开了较大的距
离,独占较大的空间,大臣们在皇帝面前均要弯腰低头,眼
睛不能直视皇帝,退朝时还要背朝外出。所有这些,都表现
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当人们接触到有权力有地位
的人时,不敢贸然挨着他坐,而是尽量坐到远一点儿的地方,
这都是为了避免因侵犯他的自我空间而惹他生气。
人们确定相互空间距离的远近不仅取决于文化背景和社
会地位,还有性格和具体情境等因素。例如,性格开朗,喜
欢交往的人更乐意接近别人,也较容易容忍别人的靠近,他
们的自我空间较小。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守的人不愿主动接
近别人,宁愿把自己狐立地封闭起来,对靠近他的人十分敏
感,他们的自我空间受到侵占,最易产生不舒服感和焦虑感。
此外,人们对自我空间需要也会随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无法考虑自我空间,因而
也就容忍别人靠得很近,这时已没有亲密距离还是公众距离
的界限,自我虾尾怎么炒好吃 空间很小,彼此间不得不通过躲避别人的视线
和呼吸来表示与别人的距离。然而,若在较为空旷的公共场
合,人们的空间距离就会扩大,如公园休息亭和较空的餐馆,
别人毫无理由挨着自己坐下,就会引起怀疑和不自然的感
觉。所以,人们有时会试图通过选择适当的位置来独占一块
公共领地。如在公园休息亭,如果你想阻止别人和你同坐一
条长凳,那么从一开始你就要坐在长凳的中间,这就会给人
一种印象,似乎凳子比较短,这样你就能成功地在一段时间
里独占这条凳子。
我们了解了交往中人们所需的自我空间六一的歌 及适当的交往距
离,就能有意识地选择与人交往的最佳距离,而且,通过空
间距离的信息,还可以很好地了解一个人的实际的社会地
位、性格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18:16: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4802203449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心理距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心理距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