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22 11:07:12 阅读: 评论:0

地毯种类-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2023年3月22日发(作者:火亘)

统编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各地区、各

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春节习俗。《北京的春节》是著名语言大师老

舍先生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选入教材时作了一些删节和改动。

作者用他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将老北京的春节习

俗娓娓道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面卷,展示了节日习俗

的温馨和美好。

本单元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为人文主题。教学本课,可

与相关民俗图片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

重的节日,感受春节里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激发热爱传统节日

的情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

要部分的”。课文共十四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了一系列老北

京过春节的习俗,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可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

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

须大扫除一次”“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极尽简洁

之能事。相对详细的是对腊八节的描述,侧重写在这天里人们要熬腊

八粥、泡腊八蒜,通过这两个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表达人们期待春节

的情感。同时,在叙述中穿插对孩子们的描述,通过孩子们准备过年

的活动,体现了春节前热闹的氛围。“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作者重点

写“祭灶王”的习俗,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第二部分(第8—13

自然段),写过年时热闹的场景。其中第8自然段描写除夕的热闹场

景: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面、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

饭、守岁,围绕“除夕真热闹”这一中心,从味、色、声不同方面详细

描述了除夕的隆重和热闹,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第9—11自然段

以“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为中心,从早上“全城都在休息”“男人

们午前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孩子们逛庙会”“铺中的

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等人物活动,写出了正

月初一与除夕迥然不同的氛围,体现了初一那天闲适的特点;第12、

第13自然段围绕“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从大

街上“火炽而美丽”和家中“美好快乐”两方面展开叙述,分述了正月十

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等活动,体现了元宵节的红火,这其中较

为详尽地描述了观花灯,从花灯的数量多、种类多、款式多,从白天

到晚上,从“任何人”到“小孩子们”写出了花灯这一事物对于元宵节的

不同意义:红火,放鞭炮和吃元宵虽一笔带过,但也体现了元宵节的

热闹美好。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

束了。

课文内容安排有序,详略得当。通过找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进

行梳理,发现课文详写了腊八的忙碌、小年的乐趣、除夕的热闹、正

月初一的闲适、正月十五的红火。

课文除了详略得当的安排值得学习外,老舍先生的语言俗白清浅,

朴素自然,京味儿”十足,在给人亲切感的同时平添了一份情趣也是

教学本课中的重点。如第6自然段有一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

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彩排”一词非常形象地写出小年在春节里

的重要地位。又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用老北京俗语,富有民俗色

彩,形象地说明了北京春节的序幕是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拉开的。再

如“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腊

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句子中

“零七八碎儿”“玩意儿”“闲在”这些词语,带着鲜明的口语化色彩

和地域色彩,因质朴而真实,令人倍感亲切。文中还有很多老北京人

熟悉的生活细节,表现出浓郁的“京味儿”。“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

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

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

产品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的农业产

品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富足生活的自豪和期盼。“到

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

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写出老北京人过年吃饺子

要就着腊八蒜的习俗,极富生活气息。

《北京的春节》在课后设置了四个练习:感受课文详略得当的写

法,联系自身说春节,体会“京味儿”语言表达特点,对比阅读其他作

家笔下的春节。在教学中我们要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渗透写法指导,

让学生紧紧围绕人文主题,落实好语文要素,充分发展语用能力。

教学目标:

1.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厘清脉络,分清详略;学习作者抓住有

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体会详略安排的好处。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色,感受老北京春

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

俗。

教学重点:

1.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厘清脉络,分清详略;学习作者抓住有

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体会详略安排的好处。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过程:

板块一梳理单元,了解语文要素

1.了解单元主题、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

2.观察第一单元目录。

要点:在这一单元里,我们首先要穿越时空,走近“春节”、“腊

八”、“七夕”、“寒食”当中去感受不同的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接着

我们还要跋山涉水,从首都北京到青藏高原,去体会不同地域的独特

民俗习惯。最后,回到我们自己的家乡,“我笔写我心”,写出自己家

乡最独特的民风民俗。

3.板书课题。干黄花菜有毒吗 强调“北”在书写时左低右高,这样更好看。

4.交流作者。

板块二基于预习,检查词语

1.出示第一组:腊月的初旬正月初六除夕元宵

(1)借助课文拼音读正确。

(2)发现: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都在春节前后。

(3)理解词语意思。

腊月的初旬,农历十二月的上旬。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元宵,既指南方的“汤圆”,又可指“正月十五”那一天。

(4)按照时间顺序给词语排序:腊月的初旬、除夕、正月初六、

元宵。

2.出示第二组:饺子栗子风筝亲戚骆驼

读正确,注意轻声。

要点:后面的字要读得又轻又短。

3.出示第三组:杂拌儿玩意儿零七八碎儿

读正确,注意儿化音。

要点: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就可以了。

4.出示第四组:空竹店铺间断分外更新

读正确,注意多音字。

要点:“空”是第一声。空竹:汉族民间传统玩具,也称“胡敲”“地

铃”“风葫芦”。“铺”是第四声。“间”是第四声。“分”是第四声。“更”是

第一声。

板块三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厘清脉怎么写好毛笔字 络,分清详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标注出表示时间

的词语或短语。

要点:按时间顺序写的,有“腊月的初旬”“腊八这天”“从腊八

起”“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初一”“初五初六”“正月十

五”“正月十九”等。

2.在对这些时间的描写当中,老舍先生把什么时间写得比较详细,

又把什么时间写得比较简略呢?

要点:

“腊八这天”“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初一”“元宵”写得比较详

细,其余写得比较简略。

3.质疑激趣:学习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要点: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这五个时间?他是怎么把重点部分

写详细的呢?

板块四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体会详略安排的好处

1.默读课文:在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着重描写的五个时间中,

写到了哪些习俗呢?通过填表进行梳理。

时间习俗特点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小年祭灶王、吃糖鼻子痒怎么办

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

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初一休息、拜年、接待客人、逛庙会、赛轿车赛

马、赛骆驼、逛天桥、听戏

元宵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2.深入研读,边读边想边批注:每个时间里老舍先生是怎样写详

细的?

3.组织交流。

腊八

句1:“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

要点:这两句分别是“熬腊八粥保护环境的措施 ”和“泡腊八蒜”两个段落中的总起

句,再分叙“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详细地写出了腊八这天人们很

忙碌。

句2:“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产品展览会。”

要点:

从“家家都”可以看出节前人们的忙碌,对春节的重视。

(课件出示:腊八粥的图片)“农业展览会”是说粥里的各种米、

豆、干果非常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比

喻,把腊八粥的丰富美好写得幽默风趣,蕴含了人们对丰收的渴望。

句3:“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

(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

熬成的。”

要点:这句话解释了文中“自傲”的意思;“各种……各种……各种……”

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食材丰富,反映出人们祈求

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衣食无忧的美好期盼。

句4:“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要点:一个“翡翠”写出了蒜瓣的颜色;一个“辣”字写出了醋的味

道。这样的色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也让人感受到了老舍

用词的简洁、巧妙。

要点:作者抓住了腊八蒜颜色、味道两个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腊

八蒜的特点,“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写出了腊八蒜的重要性。

小结:平实的语言,表现出北京人过春节事情很多,但是忙乱的

背后透出北京人对过年的重视。查阅资料,腊八这天泡腊八蒜,“蒜”

取谐音“算一算”,表现了老北京人对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的向往与期

待,还有对生活的热爱。

这真是一个()的春节

小结:老舍先生运用总分的写法,把腊八这一天写得详细具体,

让我们读起来香甜无比。

腊月二十三

句1:“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要点:“彩排”一词写得非常风趣。重要会议、大型晚会正式开始

之前都会有彩排。老舍先生用“彩排”这个词语,写出了腊月二十三的

地位与人们的重视程度。

句1:“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

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

要点:街上卖糖的人多,糖的形状很有特点。

句2:“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

向玉帝报告水晶之恋歌曲 家中的坏事了。”

要点:习俗的来历很有特点,突出了是过春节的“彩排”,充满人

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盼望。

这真是一个()的春节

小结:过小年,老舍先生就是紧紧围绕第一句话详细地写出了这

一天的有趣。

除夕

作者在哪里写出了“除夕真热闹”?

要点:“家家赶”“到处”写出了除夕的味道;“男女老少”“红红

的”“各色的”“灯火通宵”写出了除夕的颜色;“除非”“必定”写出了人们

对除夕的情感。

小结:老舍先生就是围绕这三个方面,把除夕真热闹写地详细、

实在。

这真是一个()的春节

初一

作者怎样详细描述初一的悠闲的呢?

要点:

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的光景。

运用“截然不同”说一句话。

围绕初一的悠闲,分别描写了男人们、女人们、孩子们、铺户们、

伙计们的活动,条理清楚,特点分明。

这真是一个()的春节

小结: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元宵节(正月十五)

句1:“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要点:又是一句话,一个“又”字写出了元宵节在人们心目的地位

与感情。

句2:“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要点:“有的……有的……有的”不仅写出了灯的种类齐全,还写出

来了颜色,突出了“张灯结彩”,说明了元宵节的“火炽而美丽”。

句3:“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

空。”

要点:再次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除夕和元宵各自的美。“正

月十五的月亮圆又圆”。

运用“有的……有的……”一句话说说自己家乡的春节的特点。

这真是一个()的春节

4.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个忙碌、热闹、闲适、

红火又美丽的春节。那简略的时间,作者是怎样写的呢?

5.在这有详有略中,你有什么体会?

交流要点:老舍先生选择了五个时间点进行细描,除了场面热闹、

富有北京特色之外,还巧妙地突出了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忙碌、热

闹、闲适、红火又美丽,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详略

得当的布局使得文章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值得我们学习。

板块五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脸部潮红 舍“京味儿”语言的特色,感受老

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1.启发: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含有浓浓的“京味儿”,

请细细品读下面的语句,交流体会。

2.出示句子:

句1: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

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

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句2: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1隐藏英文 )读正确,读流利。

(2)注意“京味儿”语言。零七八碎儿:指零碎又杂乱的食物;玩意

儿:指孩子们喜欢的一些小物件;闲在:空闲、闲适。

要点:这些“京味”的语言在给人亲切感的同时平添了一份情趣,

给作品增加了鲜活有趣、亲切自然的韵味,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

雕琢。

(3)小结:老舍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像这样的词句就是“京

味儿”的体现。“京味”正是老舍先生这篇散文的独到之处。

3.默读圈画:请你再找找文中其他“京味儿”的词句,说说你的理

解。

要点:“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一擦黑儿”“残灯末庙”等。

4.配乐朗读,读出“京味儿”。

板块六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

春节习俗,拓展延伸春节文化

1.找出文中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联系自己家乡,学习老舍先生

有详有略地讲述一下自己家过年的习俗。

2.读斯妤的《除夕》,感受不同地区春节的习俗不同。

(1)先根据重要日子回忆有哪些习俗,填写表格。

日子主要习俗总体感受

(2)再与同桌交流一下,对照一下,标注最具有家乡特色的习俗。

(3)根据自己的微信网站登录 表格选择一天讲述唐菖蒲花语 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

要点:

①先自己练习。

②教师指名分享,全班按照要求评议。

(4)小练笔:《家乡的春节》。

3.推荐学生阅读绘本《春节》。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11:07: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4544323407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pdf

上一篇:万家乐消毒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