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代诗人小传
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
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
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
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
公,谥号表示听的词语 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
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
遗文》、《类要》残本。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
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
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
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
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
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
古文章四大家”。
2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
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
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
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
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
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
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
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
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
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
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
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
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
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
新的高度。
3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
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
实际功用学习象棋 ,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
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
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
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
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
世。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
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
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
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
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
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
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
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
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
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
4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早上说说 苏”,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
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
坡乐府》等传世。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
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
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
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
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
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
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
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
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
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
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5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
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
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
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
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
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
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
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
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
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
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
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
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
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
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
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
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
世。
李清照
6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
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
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
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
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
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
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
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
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
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
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
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
7
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
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
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
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
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
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
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
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观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
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电脑输入法不见了怎么调出来 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
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
“山抹微云君”。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
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
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
8
倍。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
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
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
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
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
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
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
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
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
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
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
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著有《诚斋集》等。
9
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
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
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
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
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
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
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
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
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
年1月,岳飞以“莫玉竹的功效 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
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
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
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
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
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
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
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岳飞反对宋廷
10
“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
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
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词作《满江红怒
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姜夔
姜夔(ku)(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
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
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
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
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
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
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
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
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
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
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
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
平》等书传世。
11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
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
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
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
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
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
山词》留世。
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
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
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
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
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
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12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
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
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
的又一人。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
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
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
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
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
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周邦彦
周邦彦(1057—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
欢读书。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作太学生,写了一篇《汴
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
被提拔为太学正。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
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在今江苏省)县令等。哲宗赵煦
绍圣三年(1096)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
13
书郎等官。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
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
京(今河南商丘市南)。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
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
“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
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
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范成大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
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
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
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
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
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
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
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
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
14
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范成大素有
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
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
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
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
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自制润唇膏 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
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
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
衡志》等。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
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钱塘(今浙江杭
州)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
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
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
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
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
15
是劫后余篇。
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
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
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
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
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
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
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
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
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
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
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
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
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
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b85主板支持什么cpu 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
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
16
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
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
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
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
《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
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
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
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
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
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
之一。
叶绍翁
17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
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
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
曹,后知余姚。南宋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
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
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
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
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
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
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苏辙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
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
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
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
18
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
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
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
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
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
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
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阿根廷vs荷兰 。
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
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
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
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
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贺铸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
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
生于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
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
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
19
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
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
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
善融化前人曹士兵 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
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
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
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
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
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
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
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
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
靖先生”。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
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20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
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
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
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
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
《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
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
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
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
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
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
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
世称“南丰先生”。
21
蒋捷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宋末
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
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
“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
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
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
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
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林升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
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
林坳)人,他的作品《题临安邸》被纳入小学课本中。
22
赵佶
宋徽宗赵佶(1082.05.05—1135.06.05),宋神宗第十一子、
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
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在位初期颇有明君之气,后经蔡
京等大臣的诱导,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后来金军兵临城下,
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在位25年(1100年2
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
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
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
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
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
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
一种结局。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23
翁卷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
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
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
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
疑最喜欢的英语 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
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代表作《乡村四月》
被选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课本、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
课本。
曾几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
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
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
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
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09:50: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4498493401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集贤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集贤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