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正

更新时间:2023-03-22 09:19:16 阅读: 评论:0

车险一般买哪几种-赔偿协议

朝正
2023年3月22日发(作者:舟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

朝鲜李朝正宗李祘所纂中国文献类考

赵睿才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济南250100)

文摘: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影响甚巨,古朝鲜李朝正宗李祘便是接受此影响,又以国主之

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好例。李祘对中国经史子集都有研究,于朱熹之学用力最勤,著

述颇丰。朱熹的哲学、文学思想对于朝鲜中、后期的政坛与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与正宗

的学术努力分不开的。正宗还亲编选了《杜陆千选》、《(杜陆)二家全律》,又命摛文院编《杜

律分韵》,命弘文馆编《杜陆律分韵》,于研究杜甫、陆游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正宗以其接

受、传播中国文化的实绩,证明自己是“拿来主义”的高手。

关键词:全才的李祘;中国典籍;杜甫、陆游律诗

SystematicallytextuallyRearchingthatZhengZongLiSuaninKorea

CompiledChineLiterature

ZHAORui-cai

(InstituteofLiteratureHistoryandPhilosophyShandongUniversityjinan250100)

Abstract:ong

LiSuaninOld-Koreawasaexampleforacceptedtheinfluence,

Suanstudiedtheoldscriptures,history,volumeandzi,inparticularZhuxi’s

’sthoughtforphilosophyandliteratureinfluenceduponthepolity

andliteraryinKorea,itwasin-dividedbyZhengZong’ongedited

DUandLu’sThousandPoemsandDUandLu’srulesandformsofclassicalpoemsby

redChiWenandHongWeninstituteeditedTheRhythmofDU’srules

andformsofclassicalpoemandTheRhythmofDUandLu’srulesandformsofclassical

ghtsaidhewasamaster-主题活动策划 handofintroductionismforacceptedanddiffud

Chineconventionalculture.

Keywords:all-rounderLiSuan;Chineauthoritybook;DUFuandLuYou’srules

andformsofclassicalpoem

朝鲜李朝历时约五百年(公元1392——1910),其正宗时期已是末期了(正宗,一般称“正

祖”,可是,《正宗实录》称“正宗”,此以《实录》为准)[1]。李祘(1752——1800),字亨

运,英宗之孙,庄献世子之子。英宗二十八年(1752)秋九月二十二日丑时,生于昌庆宫景

春殿,即日定号为元孙。母惠嫔洪氏,籍贯丰山,领议正凤汉女。以英宗命为真宗大王之子,

母妃孝纯王后赵氏,籍贯丰壤,左议政丰陵府院君文命女。三十五年春二月癸亥,册王世孙。

四十年春二月壬寅,命以王孝章世子嗣,承宗统。五十一年冬十二月庚戌,代听庶政,受朝

贺于景贤堂。五十二年春三月丙子,英宗薨。越六日写事作文600字 辛巳,王即位于庆熙宫崇政门。正宗二

十四年(1800)六月己卯,是日酉时,病逝于昌庆宫之迎春轩。秋七月丙戌,议政府馆阁诸

臣议上谥号,曰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庙号曰正宗。陵号曰健陵。公元1776——1800年在位,

相当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至嘉庆五年。

正宗政事之余勤于学术,著有《日得录》十八卷,其中涉及文学部分五卷。是书大概在

正宗九年(1785)、即清高宗乾隆五十年稍后编成。正宗以国主之尊爱好文学,此书记载他曾

编撰一部五百余卷的中国诗歌总集。他对中国经史子集都有研究,于朱熹之学用力最勤,编

2

有朱子诗文《雅诵》八卷、《朱书百选》、《朱子书节约》、《纲目讲义》、《五经百篇》、《八子百

选》、《四部手圈》等。另有《诗观义例》,洋洋洒洒数千言,观之可见其文学观念和选择标准。

正宗还亲编《杜陆千选》、《(杜陆)二家全律》,又命摛文院编《杜律分韵》,命弘文馆编《杜

陆律分韵》,于研究杜甫、陆游诗,具有参考价值。就诗学而言,这个时期朝鲜对于唐音宋调,

立论渐趋平和。因有杜、陆律诗之编选。特别是朱子之学自高丽末传入朝鲜之后,被东人奉

为圭臬。而朱熹的哲学、文学思想对于朝鲜中、后期的政坛与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李祘好尚中国传统文化

朝鲜半岛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是不争的事实。李朝正宗继位以后,他以帝王之尊重视

并吸纳中国文化,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从现有文献看,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朱

子学说,二是儒家经传,三是其他方面(包括唐宋诸子、《图书集成》、《四部丛刊》等)。

朱子之书也属于儒家经传,可是为便于叙说,单独列出。朱子学说传入朝鲜后,经过多

年的论争,到李朝中后期基本达成共识。于是,这里的哲学家们用朱子学的用语和理论体系

来解释当时的社会问题,这种创造性的再诠释和再构成,形成了朝鲜理学思想的基础。我们

知道,朱子学把万物之性规定为理,从价值论来看,理是所有道德性的基础原理,故万物可

以看作是道德性的存在。中国儒学没有将其视为问题。进入朝鲜王朝后期,随着朱子学的整

合,这便作为问题提出来了,《中庸》“天命之谓性”章和《孟子》“生之谓性”章的朱子的注

释就成了论辩的核心点。朝鲜王朝时期儒学的特征是重视纯正的道德性,并且注重现实性制

度和权利的追求,因而具有浓厚的实践主义色彩。表面上看来很纯粹的哲学论辩,实际上内

含着很多政治性的问题。这与士大夫成为国家栋梁、建立并主导朝鲜这一新王朝前进的历史

事实密切相关。因此,朝鲜王朝时期的儒学可以说是实践和理论、现实和理想的统一体,它

作为朝鲜半岛的一种传统思想得到了确立和发展。

在此背景下,正宗一生喜欢朱熹之学也就不难理解了。正宗有关朱子的著述颇多,如十

五年(1791)五月丁丑,他于日理万机之暇,“览子《资治通鉴纲目》,采其书法论断事实名

物之有疑者,著为问目,凡六百九十五则,分授馆学生人各一则,使之条对。复命抄启文臣

沈晋贤等删节对语,附之条问之下,裒辑成帙,名之曰《纲目讲义》。”[1](P4834)即编成《(朱子)

纲目讲义》。

又如,十八年甲寅(1794)十二月戊寅,编成《朱书百选》。《正宗实录》二云:“上自春

邸,喜读朱子书,就《大全》、《语类》,手加汇选,为《选统》、《会选》、《会英》诸书,至是

取其书牍,约之为《百选》。首之以上李延平书,尾之以与黄直卿书,以眎道统之受授,凡四

编。命阁臣李晚秀、前承旨韩晚裕抄启,文臣崔光泰、户曹佐郎李始源校勘。人名地名,训

诂出处,缀释于篇头。用丁酉字,开印于昌庆宫旧弘文馆,遂名其地曰监印所,后为铸字所,

凡编书、印书皆于是。乙卯以后,以便近于所御迎春轩,诸臣引接,多由监印所出入。书成

颁诸臣。又命湖南、岭南、关西营翻刻藏板。”[1](P4890)

又如,二十二年(1798)夏四月癸丑,与大臣会筵,他谈及自己的系列朱子著述云:“夫

子尝曰:‘述而不作’,予之平生,工夫在于一部朱书。予年二十时,辑《朱书会选》,又与春

桂坊抄定注解,又点写句读於语类,三十时编《朱子会统》,又证定故儒臣韩亿增所编朱书,

又编《紫阳会英》及《朱书各体》。四十后编阔朱书者多,而近年又辑《朱书百选》。而昨年

夏秋,取《朱子全书》及《大全》、《语类》,节略句语,又成一书,名曰《朱子书节约》。”接

着述及自己的设想云:“近又留意于《朱子大全》及《语类》,与其外片言只字之出于夫子之

手者,欲为集大成,编为一部全书,待其编成,将别构一室于宙合楼傍,奉安朱子真像,并

藏全书板本于其中。予于朱夫子实有师事之诚,所以欲如是也。且《大学衍义补》,即治国之

大经大法,其为书也诚为尽美。予之一生嗜好在此书,二十年前,手抄此书,近又更读更抄,

与《西山衍义》合选,又以大学经文傅文朱子章句载之各段之首,使抄启文臣等缮写。又令

3

湖南儒生校录一本。此皆予近日工夫之大略,而要之则只为心神之有益也。”[1](P4955)对朱子极

为推尊。下面一段话更是将朱熹推到了极至,几与孔子平起平坐了。

二十三年(1799)秋七月壬申,谕赴燕使臣,教曰:“朱夫子即孔子后一人也。尧、舜、

禹、汤之道,得孔夫子而明;孔、曾、思、孟之学,得朱夫子而传。朱夫子尊,然后孔夫子

始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迪彝教于穷(宇)宙,陈常典于时夏,以

之异端熄而民志定,即惟曰明斯道扶正学,而究其本,则尊我朱夫子是耳。顾予至诚,苦心

对越,方寸之中,诵习其书,若亲警咳(声欬)。尝于燕闲有暇,就一部《大全》,为日用厚

生之菽粟茶饭,略之为《会英》,类之为《选统》,钞之为《百选》,概之为《节约》,集之为

《会选》,而窃又有契于春秋之旨,拟成大一统文字,欲以《大全》、《语类》遗书,与二经四

书之传义章句集注,或间及启蒙家礼蓍卦之考误,昌黎之动身英语 考异,以至魏氏之契,楚人之辞,

通书、西铭、太极传解等群书,裒以稡之,作为全书,如明道之志康节、紫阳之状濂溪,则

其于求端用力之方,造道成德之打扫卫生的英文 序,粲然焕乎,无相错糅。夫子之门墙堂室,于此考徵,如

日之丽天,如水之行地,庶几有补于风教之万一。鸠辑有年,行且就绪,待编成告于先圣之

庙而印行。欲述朱夫子漳州故事,春秋之先刊、自有微意于大一统者存焉。但《语类》义例

多氄驳,池、饶两本虽称精善,黄文肃尚不满其意。若其分门分部者,张敬夫之类言仁,赵

忠定之类奏议,盖尝见正于考亭函丈之际,则微言大义,郁而未彰,是岂朱夫子本旨?泰山

高矣,沧海深矣,见者想其仪刑(型),闻者淑其绪理,似不待于序次编帙之中而传。五章之

补缺,即朱夫子大力量细工夫处。予所愿者,学朱子也。吾道之东,顾不在斯欤?考定之时,

宜加详审,须与眉徽建安之本,而见得真面目,可以成其书。虽以《大全》言之,台州奏状

不载于闽板,且如陆王之帖,梅花之赋,逸而不列。先儒不云乎:‘穹壤弥道,疑之则存乎人。’

今行进贺副使之特授者,以其素娴于编书,且与诸臣偕闻编辑之本意也。使行入燕之后,另

购《大全》真本,与《语类》各本。”[1](P4991)

随后,朱子书购来。二十三年十一月辛未,正宗问滢修云:“朱书觅来,而果有紧要耶?”

滢修答曰:“书下诸册遍问于藏书宿儒,而多不能辨其何等义例,惟礼部尚书纪昀洞悉其源流,

如朱玉所编《大全韵编》,事实年条逐编注释,称为《大全》诸本中最善本。黎靖德所编《语

录合编》乃是池、眉、饶、徽、建安诸本之合录者,故称为全本。而一在建宁,一在淮安,

谓当次第觅来,此后使行,便鳞次付送,必当如约。今番所贸者,《朱子大同集》、《朱子实纪》、

《后汉书》三帙。而《大同集》中《大全》所不载之句语,间多有之,全集裒辑之际,诚不

可无此书矣。”正宗随后又云:“黄李真本,则终不可得耶?”滢修答曰:“黄李录书以后,屡

经后人之重编,真本则必无见在者。南京等处,不知何如,而燕京求之无益,故专以诸录之

无遗见收者广问矣。”正宗又曰:“纪昀闻是陆学,能知尊朱否?”滢修再曰:“纪昀之文学言

语,尊尚朱子。且以近日俗学之背朱子,从小品大,以为忧矣。”正宗最后云:“朱书如是绝

贵,必因俗尚之宗陆而然,岂不可慨乎!”滢修答曰:“年来中原学术,果多宗陆,而朱书之

绝贵,未必不因于此矣。”[1](P5000)

我们粗翻古朝鲜历史就知道,朝鲜王朝特别是中后期采取崇儒排佛的政策,并使朱子之

学(性理学)成为官学。因而,上述正宗及其群臣的这些努力,是与朱子学说在朝鲜的勃兴

密切相关的;反过来,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努力是学术的,更是政治的。

关于儒家经传问题。据史书记载,随着汉字的传入,中国儒家典籍就开始在朝鲜半岛传

播。朝鲜三国时期儒学即得到国家承认,得以广泛流布。至若朝鲜朝,深受宋学,即程朱儒学

影响,已如上言。朱子《四书》之外,儒家的《五经》对朝鲜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朝鲜的

社会政治思想、伦进道德思想、文化教育思想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等方面。尤为可

贵的是朝鲜帝王尚儒雅,好经术,喜与儒雅论经史。正宗李祘在这方面就有突出的贡献。

如正宗二十一年(1797)十二月乙卯,铸字所进新印《春秋》。正宗御便殿亲受。总裁官

以下入庭行四拜礼,进书如仪。正宗曰:“《春秋》,圣人大一统书也。三王之心法,待孔夫子

4

而明;夫子之笔法,待朱夫子而著。特以见行之书,经与传无别,我圣祖分命儒臣,釐例正

义,经为纲而传为目,俾寓大一统之义,而未溃于成,何幸修述之于二百年未遑之馀,今始

完印,进书礼成,况值岁暮,益喜职复之渐,所进《春秋》书一本,藏于春秋馆。监董诸臣,

各颁一件。”[1](P4946)

又如二十二年(1798)五月丙寅,正宗曰:“圣经义当尊阁,欲便于晚来诵读,为此大板

刻印,而字样遵启蒙集笺,今既告完。今次新印五经百篇,与甲寅新印三经、四书,及丙辰

新印《春秋左氏经解》,藏奉于太学尊经阁之本当同藏。昔朱夫子知漳州,印《易》、《诗》、《书》,

而《春秋》则只取左氏经文,别为一书,以踵三经之后,是谓四经。印役成,遣从事只告厥

由于先圣之庙。甲寅本藏奉后,姑稽告仪,以待是书之成也。来朔焚香日,令泮长告此由于

圣庙。仪节用《五礼仪》所载朔望祭礼,而祝文亲缀,亦当亲传。”[1](P4955)。

再如二十二年六月辛卯,《五经百篇》成。正宗取五经中常所紬绎而讽诵者,编为五卷,

简其篇帙,大其字样,为便于轮诵。其中,《易》取五卦、二传;《书》取虞书五篇、夏书一

篇、商书三篇、周书三篇;《诗》取国风二十一篇、小雅十九篇、大雅十七篇、颂十篇;《春

秋》取十篇;《礼记》取《乐记》、《大学》、《中庸》三篇。总九十九篇。正宗以为,“朱子之

文,其义理之渊深,辞法之粹正,可以直接四子之统,而继往开来之功,尤在于庸学章句,

遂分附章句序于《大学》、《中庸》之下,以仿《孟子集注》特附明道墓表之微意。经始于甲

寅,考正于乙卯。至是命岭南道臣选营下吏工书者上送内阁,缮写刊印。盖取其体画之质朴

也。”[1](P4957)

这里特别须要注意的是,正宗及其臣子极重视《春秋》,当是看到其“微言大义”。这种

春秋大义,当时的思想家宋时烈在理论上进行了阐述:“所谓修政事以攘夷狄者,孔子作《春

秋》以明大一统之义于天下后世。凡血气之类莫不知中国之当尊夷狄之可丑矣。朱子有推人

伦极天理以明雪耻之义,曰‘天高地下人位乎中天之道,不出乎阴阳之道,不出乎柔刚。是则舍

仁与义亦无以立人之道矣。然仁莫大于父子,义莫大于君臣,是谓三纲之要五常之本。人伦天

理之至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者。其曰君父之仇不与共戴天者,乃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凡有君臣父

子之性者,发于至痛,不能自己之同情而非出于一己之私也。”[2]就是说中华与夷狄的概念不

是以民族国家为标准,而是以道德文化为尺度。可是,文化的内容概念与国家的形式结合之后,

朝鲜的华夷观念又反倒成为以国家为基准了。像宋时烈这样的名儒,对明朝的覆灭如丧考妣,

他认为,满清如何用中原文化改造自己仍改变不了原为夷狄的文化性质。宋时烈主张的崇明

排清论就不无这种文化血统论的性质。他对一种先进文化的认识,对“德”之威力的信念已超

出理性而近于信仰。这应当是当时朝鲜国内对《春秋》的普遍认识。明乎此,也就不难理解

正宗注重编纂《春秋》,并阐释其大义了。

经学之外的史学、集学、子学,正宗也有用心,如正宗五年辛丑(1781)二月,将内阁

藏书,盖仿有宋太清楼、皇明文渊阁遗制。或购求新书,或翻刻善本,藏之东二楼。又有私

刊之书,令外阁官诸道臣随即印送。摛文院内藏书籍,华本藏皆有窝,东本藏西库。命原任

提学徐命膺撰“奎章总目”。庚子,“奎章总目”成。上雅尚经籍,自在春邸,购求遗编,拓

尊贤阁之傍而储之。取孔子“系易”之辞,名其堂曰贞赜。及夫御极,规模寖广。丙申初载,

首先购求“图书集成”五千卷于燕肆。又移旧弘文馆藏本及江华府行宫所藏皇明赐书诸种以

益之。又仿唐宋故事,撰“访书录”二卷,使内阁诸臣按而购贸。凡山经海志,秘牒稀种之

昔无今有者,无虑数千百种。乃建阅古观于昌庆宫内苑,奎章阁之西南,以峙华本。又建西

序于阅古观之北,以藏东本,总三万馀卷。经用红签,史用青签,子用黄签,集用白签,汇

分类别,各整位置。凡其曝晒出纳,皆令阁臣主之。在直阁臣或有事考览,则许令用牙牌请

出。至是命阁臣徐浩修撰著书目,凡经之类九,史之类八,子之类十五,集之类二。“阅古观

书目”二卷,“西序书目”二卷,总名之曰“奎章总目”。正宗五年六月甲申,御定《八子百

选》成书,此即“唐宋八大家”文选。此选凡六编。取韩(愈)文三十篇,柳(宗元)文十

5

五篇,欧(阳修)文十一篇,老泉(苏洵)五篇,东坡(苏轼)二十篇,颖滨(苏辙)五篇,

曾(巩)文三篇,王(安石)文七篇。书成,颁印中外。二十二年(1798)十一月,正宗之

《四部手圈》编成。正宗取《三礼》、《史记》、《汉书》、宋五子书、唐陆贽、唐宋八大家文课

日轮读,每遇契意处,就手加圈批,并命内阁诸臣分誊出来,汇成三十卷,命名《四部手圈》。

看来,正宗对中国的经史子集都有研究,是“拿来主义”的高手。

二、李祘喜欢杜甫、陆游律诗

李祘喜欢中国文化,尤喜朱熹学说,已如上言。于中国诗歌,他则主要喜欢杜甫、陆游

律诗。正宗同时代学者崔滋说:“言诗不及杜,如言儒不及夫子。”[3](P162)可见杜诗在东国的

地位与影响。正宗以为:

唐之杜律,宋之陆律,即律家之大匠。况少陵稷契之志,放翁春秋之笔,千载之下,

使人激仰,不可但以诗道言;故近使诸臣序此两家全律,将印行之。或以陆诗之太圆熟

雌黄之,而予之所取,政在于圆熟,比之明清噍杀之音,其优劣何如?此亦矫俗习之一

助也[4](P267)。

因而,他亲自或令文臣们编选关于杜甫、陆游律诗的集子。如《杜律分韵》,即朝鲜摛文院奉

正宗李祘的教令汇编。属于生生字、整理字本。正宗二十二年(清嘉庆三年,1798)活字印刷。

五卷二册。此书将杜律777首“以韵类编”而成。叶十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四周双边。

前四卷为五律,计分28韵部,收诗626首。第五卷为七律,计分26韵部,收诗151首。标

题纸署“内阁新编杜律分韵戊午(1798)活印”。现藏于高丽大学图书馆。此书版本甚

多,仅《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著录者,即多达近三十种。有活字本(生生字、整理字混

用),正宗二十二年活字印刷,上黑鱼尾,下白口。残存一册,卷一至三以外缺,现藏于高丽

大学图书馆。有整理小字本,纯宗五年(1805)重印。残存一册,卷一至三以外缺,亦藏于高

丽大学图书馆。有初铸整理小字本,纯宗五年(1805)刊行。此本题曰《杜韵》,刊记云“内

阁新编乙丑重印”,现藏于成均馆大学图书馆。有“内阁新编乙未(1835)孟秋岭营重印”

木版本,现藏于雅丹文库。有再铸整理小字本,此本刊记云“内阁新编乙丑重印”,亦藏于

雅丹文香椿头炒蛋 库。有木活字本,此本高宗二年(1865)刊行,线装,题签“杜律”,刊记云“内阁新

编乙丑(1865)重印”,现藏于东国大学图书馆。有整理字本,1798年活印;又有庚戌(1850)

仲秋完营新刊,其印记为“默容室藏外14种”,均藏于延世大学图书馆。有全史子本,内阁

新编乙丑(1805)重印,外题“杜韵”,其印记为“默容室藏外8种”,亦藏于延世大学图书

馆。有写本(写年未详),存三卷一册,线装,现藏于檀国大学图书馆。有全史子本(小字本),

刊记云“内阁新编乙丑(1805)中人”,现藏道歉道歉 于延世大学图书馆。有整理字本,正宗二十二

年(1798)活字印刷,藏书记有“鼎足山城”、“太白山”、“内阁”,此即奎章阁韩国本。

又有整理字本,正宗二十二年(1798)刊行,存卷一至四,有“帝室图书之章”印记;生生

字本,正祖二十二年(1798)刊行,有“弘斋”、“万几之暇”之印;木版本,哲宗元年(1850)

刊行,卷末刊记云“庚戌仲秋完营新刊”,有“集玉斋”之印,标题纸署“内阁新编”,均

为奎章阁韩国本。又有1974年台湾大通书局据朝鲜1798年活字本影印《杜诗丛刊》本。

又如《杜陆律分韵》,此书亦朝鲜弘文馆奉正祖李祘的教令汇编。少陵五言六百二十六首,

七言一百五十一首;以韵汇分,总五卷。放翁五言一千九百八十六首,七言二千八百九十一

首;以韵汇分,总三十九卷。命阁臣李晚秀、沈象奎等校对,以整理字印颁。有奎章阁韩国

本,当为最早版本。此书将杜律777首、陆(游)律4875首,“以韵类编”而成。四周单边,

叶十行,行十八字,注双行。标题纸署为“内阁新编杜陆律分韵戊午(1798)活印”。

为生生字本,正宗二十二年(1798)活字印刷。有“鼎足山城”、“太白山”藏书记,有“奎

章之宝”、“史馆藏”、“弘文馆”、“帝室图书之章”、“内阁”、“侍讲院”等印。正宗亲撰《引》

曰:

6订购的英文

诗而取其律,律而分其韵,韵而知其法,以其律有浅深浓淡之别,韵有平涩硬顺之

异,法有纵衡高低之分也。故取其律而后可以见其全体也,分其韵而后可以探其实用也,

知其法而后可以详其真谛也。诗之以韵,盖自有虞氏之赓载。而其所以押韵,即不过“明”

“良“喜”“起”等字。降逮后世,如飞雁落雁之格,纷然杂出,而韵则一也。言人人殊,

释氏所谓六窗一猴,这边叫也应,那边叫也应者。近之九州虽广,兆民虽众,千载虽远,

其教既明,其政既成之后,所守者一道,所传者一说。《杜陆分韵》之活印,盖欲一之也。

虽然,闻诸朱夫子曰:“读书乃学者第二事。”读书犹然,况月露风花之什乎?修养家有

铅汞龙虎是我身内物之言,而朱子譬之于穷理格物之工。然则此编之作也,因其律而究

其韵,究其韵而造其法,则亦未必不为穷格之一端云尔(《杜律分韵》五卷《陆律分韵》

三十九卷[刊本])。[4](P273)

《杜陆分韵》编成以后,正宗复取杜、陆二家近体诗,依本集序次而全录之,分上下格。书

之句句相对,所以便观览也。《杜律》二卷,《陆律》十二卷,是为《(杜陆)二家全律》。并

亲撰《引》曰:

《风》《雅》变而楚人之《骚》作,词赋降而柏梁之诗兴。魏晋以还,五言寖盛。有

唐之世近体出。而及至赵宋,遂为诗家之上乘,谓之以律。律之云者,有二义焉:其一

宫商徵羽之和也。其一制令典宪之严也。隔八而金石,用五而并匀,盖亦难乎为言哉!

于唐得杜甫,于宋得陆游,然后发扬橐籥之妙,疏泄流峙之精;有如虞廷跄跄,皋夔按

律,后来诸子,无敢有轩轾者,秩然凤箾之谐音也,凛然象魏之悬法也;渊乎盛哉!诗

当以《三百篇》为宗,而《三百篇》取其诗中之一二字以名篇,故古人有言曰:“有诗而

后有题者,其诗本乎情;有题而后有诗者,其诗徇乎物。”若所谓杜、陆者,真有诗而后

始有题者也。予之所取在于此,而不在于声病工拙之间。葛洪不云乎?古诗刺过失,故

有益而贵;今诗纯虚誉,故有损而贱。若使《石壕》《铁衣》之句出于司马氏之前,则其

为抱朴之所赞美,居可知已。昔我宣陵盛际,命词臣谚解杜诗,即此义也。如放翁之富

赡宏博,远出千古,而今之操觚弄墨者,骎骎乎南朝之绮丽,棼棼乎西昆之脂韦,曾不

窥放翁之樊蔽一步,而犹能厌然自命曰:“放翁何可论此?”岂非萤爝增辉于太阳,蹄涔

助深于巨壑者乎?予所以拈出放翁于众嘲群笑之中,直配少陵,而悉取全稿载之。仍谓

之二家者,盖亦光武封卓茂之微意也。此意要与会予意者道之[4](P274)。

似仍嫌不足,正宗又亲选杜甫、陆游诗精华,编成《杜陆千选》,即《御定杜陆千选》。此书

八卷四册,五孔线装,为丁酉字本,正宗二十三年(1799)十二月辛亥朝鲜内阁活字本印刷。

此书四周单边,匡24.9x17.8公分。叶十行,行十八字。单栏。版心白口,单花鱼尾,上方记

书名。有微卷,朱、蓝圈点。正文卷端题“御定杜陆千选卷之一”。署印为“竹下茂伯氏陆祉

膺印”,藏印“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朱文长方印,现藏于高丽大学图书馆。之后,此书出

现多种版本。有雅丹文库所藏五册本。有奎章阁韩国本,八卷四册,藏书记有“华城行宫”、

“弘文馆”、“鼎足山城”、“五台山”、“华城行宫零本”等,有“奎章之宝”、“史馆藏”、“摛

文院”、“帝室图书之章”、“弘斋”、“荡川明月主人翁”等印。有藏于延世大学图书馆的“杜

陆千选”本(刊于1799年)。有藏于国立中央图书馆、印记为“万川明月主人翁”本。有忠

南大学图书馆所藏本,有“边滩八化”、“金钟翼印”等印。又有藏于延世大学图书馆的残写

本。《杜陆千选》之成,即如正宗自己所言:

上以诗道,系于治教之污隆,而近代之诗,日就噍杀,思所以返之古淳。既选朱子

诗为雅诵,又以朱子于唐独取杜工部诗,陆务观与朱子同时,而朱子许以和平粹美,有

中原升平气像(象)。曰当今之时,求古之世,教其民而化其俗,舍杜陵奚以哉!乃选杜

律五七言五百首,陆律五七言五百首,凡八编,名之曰《杜陆千选》。铸字所印进,颁赐

诸臣[1](P5008)。

并且写了一首七绝《批选杜陆诗吟示二直学》:“唐宋文章几案间,纵横有批好开颜;浣花溪

7

畔多春兴,分与红尘醉梦面。”他认为杜甫为“匡正诗道之律圣”(《杜律分韵》卷四跋),是

“不待夫子之笔能帝蜀而寇魏”者(《杜陆千选》卷八跋)。此后,朝鲜的诗风从整体而言,

是唐宋兼宗。因而,由于他的倡导,《杜律分韵》、《陆律分韵》、《杜陆分韵》等大、中、小各

种版本迅速普及全国,因此被同时代诗人丁若镛赞为“圣人犹好草堂诗”。丁若镛(1762——

1836),是朝鲜正宗时代学杜尚杜的典范诗人,他称赞杜甫是“诗中孔子”,以其创作实践再

现杜甫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开创“忧时怜民,破邪显正,沉郁苍劲”的新风气。因而,正

宗与丁若镛同时喜好杜甫,可谓杜甫的隔疆知音。

——————————

参考文献:

[1]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M](十一、十二).中华书局,1980.

[2][韩]宋子大全已丑封事[M].汉城保景文化社,1985.

[3]韩国诗话选补闲集[M].汉城太学社,1983.

[4]邝健行等.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日得录[M].中华书局,2002.

赵睿才,山东青州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文学与民俗

关系,著有《唐诗与民俗关系研究》等。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09:19: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4479563399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朝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朝正.pdf

上一篇:玉泉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朝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朝正
    车险一般买哪几种-赔偿协议2023年3月22日发(作者:舟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1朝鲜李朝正宗李祘所纂中国文献类考赵睿才(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济南250100)文摘: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影响甚巨,古朝鲜李朝正宗李祘便是接受此影响,又以国主之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好例。李祘对中国经史子集都有研究,于朱熹之学用力最勤,著述颇丰。朱熹的哲学、文学思想对于朝鲜中、后期的政坛与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与正宗的学
  • 0℃玉泉村
  • 0℃报帐
  • 0℃中医药知识讲座
  • 0℃单身生活2
  • 0℃结婚请帖怎么填写
  • 0℃轨道高度
  • 0℃羊同
  • 0℃辽阔天空
  • 0℃赵温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