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单元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诧
.
异(zh)谰
.
语(ln)辔
.
头(pi)浊
.
流(zhu)
B.郝
.
叟(ho)气氛
.
(fn)默契
.
(q)铠
.
甲(ki)
C.亘
.
古(hng)田垄
.
(lng)污秽
.
(hu)啾啾
.
(qi)
D.哽
.
咽(gn)镐
.
头(go)婉转
.
(zhun)意蕴
.
(yn)
【解析】A.“诧异”中的“诧”应读ch;C.“亘古”中的“亘”应读n,“啾啾”
中的“啾”应读ji;D.“哽家庭晚餐 咽”中的“哽”应读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宛转操炼祈祷狂澜
B.惩罚肃静泛烂山巅
C.缠绕屏障体魄戎机
D.视查懊悔澎湃哺育
【解析】A.操练;B.泛滥;D.视察。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2分)
(1)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________,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2)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________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
的国土的敬意。
(3)禾稻的香气是________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A.热闹感激强烈B.喧闹在挫折中成长 感激剧烈
C.热闹感谢剧烈D.喧闹感谢强烈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2分)
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提升了中华民族
的勤劳和智慧。
B.青年作为社会变革中最新锐而敏感的群体,其价值变化最能反映社会变化,也最能
影响社会发展进程。
C.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让“不打烊”书店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
D.这群怀揣着城市梦的农民工,难道就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找到立足之
地来安放自己漂泊的身心吗?
【解析】“提升”与“勤劳和智慧”搭配不当。可改成“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
慧”。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独立思维 (C)(2分)
A.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
点儿,静一点儿……”
B.田野里生长着高粱、玉米、大豆……等庄稼。
C.“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D.我们要有周总理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2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黄河颂》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唱出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B.《最后一课》是一篇小说,主人公为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即小时候的作者。
C.《木兰诗》采用了南方民歌的形式,刻画了一位聪明勇敢、杀敌爱国的女英雄形象。
D.《土地的誓言》一文表现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
【解析】A项中《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B项中《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韩麦
尔先生和小弗朗士,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都是作者刻画的典型人物;C项中《木兰诗》是
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7.古诗词默写填空。(6分)
(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行军神速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素
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边塞奇特夜景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
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
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1)根据以上文字,概括“中国梦”的含义。(2分)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同学们围绕“中国梦”拟出了上联,请你补全下联。(2分)
上联:神州盛世放飞中国梦
下联:华夏伟业开拓复兴路(或唱响复兴曲、奏响民族歌)
(3)请根据示例,阐述你的“中国梦”。(2分)
示例:
工人:美女资源 工作稳定,生活安宁,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农民:种好田地,有个好收成,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土地,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学到真本领,造福社会,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句式相近,
符合题意即可)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14分)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
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赏赐百千强
.
(有余)(2)著
.
我旧时裳(穿)
(3)对镜帖
.
花黄(同“贴”,粘贴)(4)双兔傍地走
.
(跑)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11.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是怎样对待她的?她的要求是什么?(3分)
3
天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2.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选文内容重点表现了什么?(2分)
动作描写。表现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装时欣喜兴奋的心情。
13.读完本文后,请你用几个词语或几句话概括一下木兰的形象。(3分)
勇于担当重任,不慕高官厚禄,报效祖国,英勇善战,孝敬父母,机智聪慧,勇敢坚强。
(二)撒丁岛的少年鼓手(14分)
佚名
1848年7月24日,打响库斯托扎战役的第一天,我军步兵团奉命前往某高地,去占领
一所孤零零的房屋。他们快接近房子时,受到奥地利两个连士兵的突然袭击。
一向镇定自若的上尉这时开始显得不安,他正靠窗在纸上写着什么。
上尉折好纸条,用令人发抖的灰眼睛冷冷注视着一名少年,厉声说:“鼓手!”上尉把少
年拉到窗口说,“在维拉弗兰卡村房子附近,有一片开阔地带,那里驻扎着我们的军队。现
在你拿好这张条子,将条子交给你遇见的第一位军官。”少年把纸条放进胸前的口袋里。
“你要小心,我们分队的希望就靠你的勇敢和两条腿了。”上尉说。
少年几分钟后就到了地面。上尉伸着头,从窗口急切地观望山冈下飞跑的少年。
上尉以为少年不会被敌军发现。可突然,在少年前后冒起五六股烟雾,少年突然跌倒在
地上。
“完了,打中了!”上尉吼叫一声,但上尉的话音刚落,少年又重新站起来,随后在篱
笆后面消失了。
敌人的子弹更密集、更猛烈地射击,又有一些士兵倒下去,很多窗口失去防御,最后的
时刻快要来临。
上尉咬牙切齿不停地喊:“援军怎么不来!怎么还不来!”
上尉急得团团转,用痉挛的手紧握军刀,准备决一死战。一个军士从阁楼跑下来,大叫:
“援军到了!”
听到喊声,我军所有的士兵虎跃般地冲向窗口,重新猛烈地还击,我军取得了胜利。
第二天,尽管意大利军队顽强作战,但终因敌军数量太多而战败。
上尉负了伤,仍率领疲惫的士兵抵达了敏其奥河畔的哥依托。
上尉一进房间,就听到旁边有个很微弱的声音:“上尉先生!”
他转过身,原来是少年鼓手。他躺在吊床上,看起来消瘦、苍白。
“你也在这里?”上尉非常惊讶,“你真了不起!你已经尽职了。”
“我尽力而为了,”少年回答,“我弯着腰猛跑,还是被敌人发现了。要不是他们打中了
我,我能早二十分钟到。”
上尉仔细看了看少年,说:“你身体这样虚弱,流了不少血吧。”“流血?”少年微笑着
回答,“何止是流血,您看。”少年说着一下子掀开被单。
上尉骇然后退了两步。
少年只剩下一条腿,他的左腿已从膝盖上截断。
正在这时,一位穿着单薄的矮胖军医走过来,指着少年对上尉说:“上尉先生,真是不
幸。要不是他发疯地拼命跑,那条腿本来是可以保住的。”
上尉皱皱又浓又密的白眉毛,凝视着少年,给他盖好被单,然后,慢慢地伸手,从头上
摘下帽子。
“上尉先生,您这是干吗?”少年惊讶地连声问道。
此时,那个从未对部下说过温柔话的粗暴上尉,却热情亲切地回答道:“我只是一名上
尉,而你,却是位英雄!”
(选自《意林》)
4
14.请你简述这则故事的内容。(3分)
在库斯托扎战役中,一名少年鼓手为传递消息营救队伍,在拼尽全力甚至牺牲了一条腿
后完成了任务,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敬意。
15.有同学认为,文中画线的语句删除后不影响文章中心的表达,你认为其能否删除?
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不能删除。医生的话语更加凸显少年奋不顾身、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衬托出少年的英
雄形象。
16.下面句子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上尉皱皱又浓又密的白眉毛,凝视着少年,给他盖好被单,然后,慢慢地伸手,从头上
摘下帽子。
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凝视”“盖好”“伸手”“摘下”表现出上尉动作的轻柔和内
心的复杂情绪,体现了他对少年勇敢行为的敬意。
17.结合文章内容,请你分析文中少年鼓手的形象。(4分)
少年鼓手接受任务后奋不顾身的表现,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躺在病床上微笑
着回答,表现了他勇敢乐观的性格。
(三)嘱托(枣庄中考)(18分)
格鲍姆特
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前一晚,有鸡蛋灌饼的做法 人来敲门,原来是
一位邻居。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然后摆在桌面上,摊开来。里头是一张相片、
一封信和一张字条。
他讲述了有关这个红小包的一段经历——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这样,大批
的波兰人被弄到德国去。那时候,这位邻居正在一家锯木厂当工人,他曾答应帮助一个党员示范岗 波兰
囚犯实现他的托付。
一天,锯木厂的一个工棚失火了。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心里明白是囚徒们干的好事,他
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一群身穿黑制服的党卫队员朝工厂一拥而入,带走了许
多做苦工的囚犯。
当党卫队员冲进邻居工作的那个车间时,他正与那位囚犯在干活,这位波兰人迅速地从
裤兜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塞到德国工人的手里,“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
是战争完蛋了。”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党卫队就把他带走了,作为对
这次纵火的报复。
一九四六年夏天,这位邻居发了一封信给囚犯的太太,她的地址就写在那张纸条上。可
是,他并没有得到回音。一年半之后,他又试图再投一次——然而,一切依旧是徒劳的。现
在好了,终于有了这一天,他可以托人将这个小包包直接带到波兰去。这位邻居把小红包郑
重地递给彼得。
彼得注视着这张相片。相片上是一梨的英语怎么写 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大约两岁左右的小姑娘。信呢,
不言而喻是遇害者留给他家属的最后诀语。在那个小小的纸片上,用大大的字迹写着这样一
个地址:“Z和M尼波耶夫斯卡华沙斯巴索夫斯基大街十八号”。
“一定的,我会去找她的,并将事情的一切转告她,这件事您完全可以信赖我。”彼得
说。
那时候,当这位邻居把这个小红包交给他的时候,彼得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去到华
沙,把事情一讲,东西一交,不就完了嘛!然而,当彼得后来抵达那条街的时候,十八号的
门牌怎样找也找不到。在那块空地上,从前确实有过十二至二十六号门牌的房子,现在只见
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着足球。在警察所,彼得也得不到一点答复。她们现在究竟住在哪儿呢?
5
这样,彼得反而横下一条心,非找到她们不可了。
来到华沙,彼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求知的渴念,他见得越多,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一下的
要求就更大。
大约在联欢节开始后一个星期,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与一些波兰小伙子和姑娘相会一
下。开头他想不太好吧,但朋友们干脆连拉带扯地把他推拥走了。跳舞的时候,每个人都得
找个舞伴,这时在彼得面前就站着一位姑娘,她羞赧地望着他,并且邀请他跳舞。就这样,
德国、波兰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他们尽力地用手势比划着交谈,大伙笑着,欢快
地跳着。
自这个晚上邂逅相遇后,彼得与玛留莎每天都要相会。
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华沙城都陷入一片欢腾之中,在大广场上,
阿拉伯青年与瑞典青年,中国青年与黑人青年,伊朗青年与德国青年都在纵情地载歌载舞地
狂欢,然后他们慢慢地拥向火车站。
彼得伴随玛留莎在火车站站台上来来回回地溜达,广播员用广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彼
得才恋恋不舍地攀上了车厢,将身子从车窗里探出来。他们相互凝视着,一时无言以对。
“地址,”玛留莎突然想起来,她的喊声就像呼救那样。
彼得摸出笔记本,撕下一页,将他的地址记在上面。这时,他一下子才想起了那个小红
包,于是赶忙把它掏出来。
“玛留莎,请帮助找一找,”他说,然后把这个小红包按在她的手心上。
“打开看看!”他大声说,他见她一时还未领悟他的意思。
她打开这个小红包,念起来了。火车慢慢地挪动了。
玛留莎脚下像是生了根似的,粘住了。她几乎要被那些跟着火车而跑的人撞倒。“玛留
莎,”彼得喊了她一声。玛留莎抬起头来一望,开始随火车跑起来,接着她停下脚来,摆着
手,手里的那块红包纸就像一方告别的红头巾。彼得还在望着她,一时间留给他最深的印象
是,她整个脸庞都叫泪水湿透了。
“为什么她哭得这样厉害?”彼得思忖着,这时他已缩在一个角落里。“我将给她写信,”
他这样想着。彼得拿出她的地址来,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原来,上
面留下这样的名字:“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
18.谈谈本文以“嘱托”为题的含义。(3分)
以“嘱托”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表现了波兰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通过完成“嘱托”表达了对反法西斯战士的尊重和敬意。
19.画线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事件的起因,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嘱托”作铺垫。
20.发挥想象,请将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出来。(3分)
“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
示例:如果战争结束了,拜托您按照字条上的地址把相片和信交给我的家人,告诉她们
这里发生的一切。我爱她们,请她们多保重。
21.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
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这位波兰人在当时危急情形下的小心和急切。
(2)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
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彼得的震惊之情。
22.小说的构思富有特色,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答出一点即可)(3分)
本文以小红包为线索,两次设置悬念,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小说的结尾安排巧妙,出
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
6
三、写作(50分)
23.以《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②
文章要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06:59: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4395783387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红色的包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红色的包包.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