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宋庄画家村调研报告
北京,多个画家村已经从鲜为人知的偏远角落日益走到了大众的眼前。随
着这些画家村名气的增长,人们趋之若鹜,也不知不觉影响和改变着画家村。
这其中,有昔日荒凉破败,今日规划有序,人声鼎沸的798,有人丁日渐兴旺
依然氛围安静的宋庄,也有刚刚兴起尚未规划的草场地…画家村的发展与政府
的态度、工作者的倾向、当地居民的看法以及经济假期安全教育内容 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经
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画家村酝酿着一笔巨大的财富,可以说,他们本身就是财
富的象征。这种高端的艺术,折射着中国未来教育的方向,随着中国人教育水
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当代艺术品必然越来越受青睐。然而,画家村的未来何
去何从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多次前往北京798艺
术区和宋庄画家村进行探访,意图通过我们的调查了解,探寻出画家村的发展
趋势与模式,预测它们的未来。【关键词】798艺术区宋庄画家村发展现状发
展趋势
一背景介绍(一)798艺术区的历史与现状1、798艺术区的历史."798艺术
区"位于北京东北方向朝阳区大山子地区,是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厂区所
在地,1950年代由苏联援建、东德负责设计建造的重点工业顶目,见证了新中
国工业化的历程。798厂区的部分建筑采用现浇混凝土拱形结构,为典型的包
豪斯风格的建筑,在亚洲亦属罕见。1964年4月上级主管单位撤消了718联合
厂建制,成立了706厂、707厂、718厂、797厂、798厂及751厂。2000年12
月,原700厂、706厂、707厂、718厂、797厂、798厂等六家单位整合重组
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了配合大山子地区的规划改造,七
星集团将部分产业迁出,为了有效利用产业迁出空余的厂房,七星集团将这部
分闲置的厂房进行出租。因为园区有序的规划、低廉的租金、前卫的建筑形式
以及远离市区的地理优势,吸引了众多艺术机构及艺术家前来租用闲置厂房并
进行改造,逐渐形成了集画廊、艺术工作室、文化公司、时尚店铺于一体的多
元文化空间。由于艺术机构及艺术家最早进驻的区域位于原798厂所在地,因
此这里被命名为"北京798艺术区"。2、798艺术区的发展现状九年来,798艺
术区的发展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来访者从市民到旅游者,再到各界学者、
各国政界要人、影视明星、社会名流…形形色色,络绎不绝。重要的国际艺术
展览、艺术活动和时尚活动纷纷把举办地点选在这个短时间内蓬勃发展的艺术
区,更是为这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798的发展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城市艺
术区的崛起,也为北京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2003年北京798艺术区被美
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同年,美
国《新闻周刊》将这里评选为年度世界TOP12,首次把中国北京列入其中,原
因之一就是798艺术区的存在和发展,证明了北京作为世界之都的能力和未来
潜力。2004年北京被列入美国《财富》杂志一年一度评选世界有发展性十二个
城市之一入选理由之一是798。798建筑改造方案是威尼斯十二个中国优秀建筑
展之一,是2004年北京双十年优秀建筑展重要展品。2008北京奥运会,更是
为798的规划开启了新的篇章。北京奥运会之后的798,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已经鲜见以往狭小的街道和偏僻的展室,破败不平的街道已经被宽阔
的路面所替代,指示牌和路灯广告随处可见,参差的房屋变成了规整的建筑群,
越来越多的休闲场所,从以往的随意拍照到现在展厅处处禁止拍照…可以看出,
为迎接慕名而来的外国旅客,政府必定为798的建设投资巨大。如今的798已
经成为一个十分现代化的艺术展区,处处洋溢着商业的气息。…种种变化,好
坏难下定论。在飞速发展受人瞩目的同时,798的发展模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
的质疑。这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商业化"。如今的798,房价飙高、改造工
程的收费问题等导致曾经存在于此的画家工作室完全销声匿迹。这不由不引起
一些人的担忧。(二)宋庄画家村发展简介宋庄画家村位于通州区北部,地处温
榆河、潮白河、运河减河环绕的秀美平原,在百里长街的东线上。其镇域面积
116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近万人。1993-1994年期间,艺术大
师黄永玉,著名画家方力钧、岳敏君、刘炜和批评家栗宪庭等作为首批拓荒者,
相继来到宋庄。1995年,北京圆明园画家村解散后,一部分艺术家集体搬迁到
宋庄小堡村。自那时起,宋庄画家村初见雏形。随着艺术家逐渐形成规模,宋
庄开始被称为"画家村",成为中国最大的一个原创艺术家的聚居群落。原来单
纯的艺术家居住性聚集形式,也逐步发展为原创艺术家、画廊、批评家和经纪
人等共同形成的艺术集聚区。近年来,艺术家迁入宋庄速度呈上升趋势。到
2006年,规模已经达到1000人左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据统计人数已
经超过3000。这些艺术家主要分布在以小堡村为核心的晚里、六合、大兴庄、
辛店、喇嘛庄、任庄、北寺、小杨庄、白庙、邢各庄等村庄之中,相对分散。
经过十五年的发展,这里因为大批艺术家的聚集而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和临
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宋庄艺术家由最初的架上画家,增加到现在的雕塑家、
观念艺术家、新媒体艺术家、摄影家、独立制片人、音乐家、诗人、自由作家
等等。现在,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原创艺术集聚区,能与
法国巴攀的巴比松、美国的德国的达紊、沃尔普斯韦德等知名艺术集聚区相提
并论。二问题的提出(一)798艺术区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自2008年3月开始的
"798艺术区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整治工程"截止到2009年夏天已经基本完成。
这项2007年确定了规划方案的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对园区内道路两侧及闲置区
域进行平整、拓展和清理工作;针对园区内部分支路路况较差的状况,结合排
污线路铺设及路灯治理计划,改造园区内11条道路;增加消防方面的硬件设施;
完善公共设施,如增设座椅、垃圾箱、公共厕所等。从总体上看,改造之后的
798的确呈现出更加规范化的外观:原来厂区内随处可见的黑胶皮供暖管笋干的做法大全 道现
被改为不锈钢管道;部分墙面的涂鸦被粉刷一新;原先厂房之间的大通道两侧
装置了灯光玻璃橱窗,消防栓、电子仪表等原有厂区物件被封在橱窗里成为展
览物;部分街道旁原有的大树被拔掉,代以整齐划一的园林低矮植被等等。但
是在改造过程中,一些隐藏的矛盾逐渐浮现出来。原来的798凭借那里宽敞的
空间、低廉的价格和新中国工业遗迹的"原始情趣"吸引了一批当代艺术家聚集
此地,由此便形成了自由自在的创作环境和便利的交流氛围。但是一系列大的
改造之后,却没能让居住在那里的艺术家们更满意,相反,甚至有人表示"现在
什么都没有了"。不少艺术家认为,798改造工程中管理者征收了大量额外费用,
基础设施维护中的混乱管理又给园区住户带来很多不便。比如很长一段时间内
园区不许机动车进入,甚至救护车也只能在很远的厂区门外等候里面需要急救
的病人。更重要的是,部分景观改造抹去了大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业遗迹。
对于这样的状况,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韩国艺术家对《瞭望东方周刊》的记
者表示:"损失太大了…"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自798艺术区形成以来就
一直存在的矛盾被激化了。这就是:究竟谁是798的主人---艺术家还是管理者?
从自由艺术家的角度来说,他们认为798是他们的居所,是他们创作的家园。
因此,那里古老建筑的保存、艺术氛围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他们,作为
798艺术区的开拓者,并且凭借多年的努力使798的知名度不断上升,以至于
提升了北京的城市形象,艺术家们认为自己才能够对798未来的发展产生正面
的影响。然而,798的行政管理者七星集团则认为798未来的发展应该由他们
来掌舵。作为一个由老国企转型而来的经济人,在七星集团看来,经济利益始
终是要摆在更为优先的位置。这样,双方的矛盾就突出了。矛盾的一次爆发出
现在2004年,那个时候,七星集团下令拆除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原718分厂建
筑。租户们愤怒了,因为那是最标准的德国包豪斯建筑,在他们眼中,无论从
建筑美学还是城市风范上,都是不可多得的遗产。像这样由于价值观的差异引
起的冲突在798不断上演着。面对这样的冲突,有人选择离开,有人选择坚守,
有人选择求助。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自由艺术家转而向政府求援。那么,政
府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在中国的意识形态下允许这样的当代艺术存在并发展为
世界最大的艺术群落之一,这种多元文化的存在本身就反映出政府的开放程度
和宽容度。"北京朝阳区宣传部副部长吴锡俊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吴锡俊说,
在最初艺术家和企业之间就保存还是拆除形成对立的时候,朝阳区政府已经密
切关注798的发展。但当时各种社会意见很多,领导最终决定"冷静观察",既
不反对艺术家要存留工业建筑的想法,也不鲜明地支持,暂且"管一管,论一论,
看一看"。"管一管,论一论,看一看"了一段时期后,北京市政府和朝阳区政府
认为798的发展方向没有大问题,且当代艺术的集聚程度越来越高,知名度越
来越大。大家形成了对798的一致看法:保留并发展。2005年北京市委九届11
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次年7月和12月,朝阳区政府和北
京市政府先后认定798为区级和市级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区",并拨出专项引
导资金合计超过1.2亿元,对798进行全面改造和管理。从上面的资料里不难
看出政府的态度,那就是艺术区高于艺术家。因为大规模的改建必然抬高地价,
也必然增收管理费用。这样的选择对于大多数生活本就拮据的艺术家而言无疑
是一种打击。政府的决策不能说没有道理,毕竟艺术家的创作不会因为艺术区
的消失而消失,同时,这样的发展模式也符合国际惯例。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
忽视商业化与艺术的相悖之处,过快的商业化无疑会侵吞艺术的内涵。在各方
势力的互相牵制中,798的未来是值得思考的。虽然在北京市政府和朝阳区政
府已经为798规划好了方向(以当代艺术为主打特色,进一步吸引国内外知名的
艺术家及艺术机构,为园区内艺术品打造展览展示、交易拍卖的平台,798将
成为一个艺术区品牌,一个成功的商业区,一个时尚品牌聚集地,一个新锐的
旅游景点)以后,许多的猜测都已经尘埃落定,但是,作为中国最早的城市艺术
区之一,798一路走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还是值得进一步的反思和借鉴的。(二)
宋庄画家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根据上面对798艺术区的发展模式和未来探讨的
结果,我们不禁提出这样的疑问:作为中国最大的一个原创艺术家的聚居群落、
世界著名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宋庄画家村,它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会有一个什
么样的未来呢?它会不会经历798艺术区一样的发展历程,成为下一个798艺术
区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了北京宋庄画家村的探访、调研。三调研过程及
见闻(一)几点说明在阐释问题之前,有两点需要先说明的:1.由于艺术家职业
的特殊性,我们在走访时通常只是说是兴趣使然才前往,没有说明有学校实践
的原因,因此有一些问题我们不便提出或直接提出,从而进行了一些侧问,根
据一些对话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推理。2.鉴于宋庄画家村和圆明园画家村的关系,
需要对圆明园画家村进行一下简要的介绍。圆明园画家村是一个在90年代享誉
艺术圈的"理想圣地",自发形成几百位艺术家的聚集地。雏形上世纪80年代末
开始,一些艺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成了京城较早的一拨流浪艺术家,他们都寄住
在圆明园附近,以此为创作与生活的根据地。序幕1990年,曾经参与报道京城
流浪艺术家的《美术报》原工作人员田彬、丁方等人,从报社纷纷撤退出来,
与方力钧、伊灵等艺术家一起迁到了福缘门村画画,从而形成了一个艺术家聚
集的中心。高潮1991年12月,在达园宾馆的一次展示上,圆明园画家第一次
集体亮相。1992年9月,在布鲁塞尔举办《中国圆明园艺术家作品展》,此为
圆明园画家村画家第一次以群体的形式在境外展出作品。时至1995年,据说,
艺术家人数已经达到了三四百。解散1995年夏天开始,由于户籍制度等的介入,
圆明园画家村被迫解散,画家各自迁往别处。(二)基本情况介绍以下是宋庄艺
术家的来源地的不完全统计资料。虽然统计不完整,也不可能完整,但是我们
可以看到,宋庄艺术家来自五湖四海。这可能也受地理条件,地区经济、政治
的影响。
地龙骨花 区人数地区人数地区人数地区人数地区人数地区人数
河北35湖北11安徽5广西4福建2天津1
北京22吉林10陕西5江西4新疆2西藏1
山东17江苏9湖南5浙江4山西2重庆1
黑龙江17辽宁8贵州5内蒙古3宁夏3台湾1
四川12甘肃8河南5上海2广东1
表1宋庄艺术家的不同来源地单位:个资料来源:根据宋庄艺术促进会提
供的原始资料整理我们也有幸收集到了为数不多的作品拍卖信息,虽然都是名
家名作,但可以看出市场方向。表2宋庄艺术家部分作品拍卖成交情况单位:
万元
拍卖公司艺术家及作品成交价
嘉德方力钧2005年作《2005.3.15》93.5
嘉德杨少斌2003~2004年作《死硬分子》(两幅)103.4
嘉德岳敏君2003年作《无题21》91.3
嘉德刘炜作品《爱情系列》27.5
资料来源: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网站。(三)探访见闻在此次暑期实
践中,我们小组6次前往宋庄艺术村,和30余位画家进行了对话。这些画家来
自祖国的各个地方,有着迥异的背景和生活经历,对包括画家村发展的许多问
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在下面的部分中,我们将选取10位有代表性的画家,以我
们的交谈为素材,对一些问题进行阐释。对话栗宪庭作为宋庄艺术村最初的定
居者,栗宪庭先生在这片艺术土地上可谓是人人有所耳闻的。栗宪庭先生早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是著名的批评家,现任宋庄美术馆馆长,也是许多重要
展览的策展人。拜访栗先生有一些偶然的因素,实属幸运。栗先生的居所里弥
漫着墨香,刚一进入就会有一种特别的肃静之感。对于宋庄的发展,栗先生给
出了肯定的评价。一方面,宋庄艺术家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另一方面,宋庄原
有的氛围也基本得到了保持。作为宋庄艺术村的代表人物,栗先生会与政府等
行政管理部门打交道。对于政府的态度,栗先生也略表欣慰,比如宋庄美术馆
的落成想轻生怎么办 ,政府就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谈到宋庄未来的发展前景时,栗先生认
为宋庄不会像798艺术区一样被商业气息笼罩,主要的原因在于宋庄的工作室
分布比较分散,很难形成规模的展区。但是,经过更长时间的发展,宋庄的方
向也尚不明确,一切的答案,只有等待揭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代又一
代的艺术家会不断追寻。对话李汉李汉先生原籍山东,现在在山东一家美术学
院的兼职教师。主要从事油画创作和木雕创作。在谈话中,他对中国当代美术
史的几件大事做了简要的介绍。在谈宋庄的发展变化时,他认为宋庄仍然是一
篇较为纯净的土地,还是很适合艺术创作的。自从他入住宋庄的七、八年以来,
宋庄的管理水平在提高,但是政府并没有对画家的生活进行过多的干预,整体
艺术氛围还是很好的。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也表示很满意。没有电子产品
的工作室里,李汉先生以最质朴的方式在不断耕耘。对话贺洪志曾经是记者的
贺洪志,如今在宋庄画家大院中读书、作画,过着平静却不平淡的生活。对于
来到宋庄的选择,他的解释是:"做了八年记者,太阳之下已经没有什么新鲜事
了"。他的创作大多建立在大量的阅读之上,有一组人物肖像画十分精彩--自杀
的文人。在选定创作对象以后,他会去了解他们的身前事,然后通过画笔将人
物的生命历程诠释出来。这样的标准所表现出的是对生命最高最超脱的爱。对
于宋庄,贺先生的言语中透着一种热爱,而对于宋庄的发展趋势,贺先生也十
分有信心,认为宋庄会作为艺术家理想的栖息地长期存续下去。对话伊灵自圆
明园画家村迁来的画家伊灵,已在北京度过了近二十个年头。伊灵画的是现代
派画,很抽象。特别之处是画里包含着很多文字,或者说,是一个个词语。扭
曲的文字铺成一幅画,世界地图或是一个城市景观。谈到自己在国外办画展的
经历,他认为相比之下觉得西方国家我爱中国演讲稿 的人民比中国人民更有欣赏层次。西方人
买了一幅画,可能会开一个party,请很多朋友来欣赏,而中国人就没有这样
的活动。谈到艺术的商业化,伊灵则认为中国艺术商业化的程度并不重。商业
化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艺术家需要生存,就需要卖自己的画。对于一个真
正商业上成功的艺术家来说,他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方面的协
助,就像一个建筑师,他设计了建筑,不可能自己动手去盖房子,而是需要建
筑工人。艺术家毕竟不是专业的商人,他们可能有一个经纪人会更好。而核心
还是艺术家。创意文化产业,创意在先,产业在后。这样的见解像一缕温和的
光照在人心里,告诉人们路还长,要有希望,有信心。对话谈一峰身材不高大
的谈一峰先生是一位澳籍华人,在我们拜访后的一周就回到澳大利亚与家人团
聚。有过经营西餐馆经历的他喜欢给自己做美味的食物。迁居宋庄是一次旅行
的延续,这里的氛围让他十分满意。对于宋庄未来的发展,他认为不必过分担
忧,毕竟这里还有许多的居民,完全地走向商业化十分困难。在谈到中国的艺
术教育时,他说到"中国没有艺术教育,只有美术教育。美术是美好的,漂亮的,
就像你们从小在美术课本上看到的一样,老师也这样告诉你们,生活处处有美
的美术;然而,艺术有可能是丑陋的,不和谐的,这一点,大多数中国人不敢
面对。"这样的评价是真实的、客观的。但是,谈先生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特
别是艺术领域的发展有十足的信心,作为一个经历丰富的人,他相信发展的前
景值得期待。对话和和父亲和和是一个两岁半的小男孩的名字,他们一家三口
居住在宋庄一片工作室的一间中。这位画家最大的特点是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
--佛教。在交谈中,他的话题主要围绕与佛教有关的若干问题展开,言语中透
着和善。交谈的过程不长,但是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我们深深地感觉到信仰对一
个人的影响。作为画家,宗教上的信仰对他的创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品多
是在传达着与教义相关的思想。而那所房子里融融的家庭气息也让人难以忘怀。
对话宋元风度"宋元风度"是几个艺术家共同的工作室的名字。一进门便能看见
一块牌子上写着《道德经》里关于"道""象"的原文,是他们创作的宗旨。他们
的画表现的都是一些自然景观,其中有一组"经纬道象",画的是密云水库周围
的景观,每幅画都标示了作画地点的经纬度,移步换景,似乎是在说,走到那
一点,从那个角度望过去,就能看见与画中一模一样的场景。在与主人的交谈
中我们得知他们正在筹备去美国的展览,忙着制作画册。对于"道"和"象",他
们做了如下的解释:"道",如老子所说,是不可言明的,而"像",正是"道"的
表现形式。这与他们的创作的目的--让人回到自然是相吻合的。他们还希望更
多的年轻人能认同他们的思想,并且同他们一道将这样的思想传播地更远更广。
对话冯晶斌作为初来宋庄的艺术家的代表,冯先生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
冯先生用手蘸墨,靠手掌和小臂的功力做画,山峰、积雪、河流、苍松,所谓"
臂立千仞,指掌乾坤"。冯先生一个月前刚搬来北京宋庄,老家是湖南的,之前
一直在张家界森林公园作画,也经常在全国各地游历。搬来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这里更有发展空间,艺术气氛最重要,对宋庄早有耳闻。偶尔跟比较熟的同流
聚会切磋。对于现在的艺术家村来说,政府的重视很重要贫困资助 。冯先生说他能感觉
到政府对宋庄艺术家有免税等优惠政策,但是房租还是有上升趋势。从冯先生
的言谈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于宋庄的生活史充满期待的。对话吴震寰这是一
位来自广东的画家,住在宋庄美术馆身后的幽静之地。性格开朗,善于交谈。
我们拜访时,他正在创作一幅迈克尔杰克逊的画,这是应某杂志的邀请而创
作的作品。在他的工作室里,他向我们展示了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从静谧安宁
的物到狂野绚丽的人,从中国的水墨到西方的油彩,风格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
创作是心灵在诉说,这样鲜明的变化足以说明这句话。对于宋庄,他的喜爱从
他对后园的精心打理中可见一斑。而与同仁较多的交流也为他的宋庄生活增色
不少。对话一位不知名画家来自广西的青年画家,画的风格是比较特立的。近
期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太空系列和建筑系列。前者代表对科学的探求,后者代表
对政治的理解。画家尽管年轻,但生活经历还是比较丰富的。曾经的他由于美
院的高不可攀转行室内装饰设计,后又经营服装生意;年少的时候常常出入酒
吧等喧嚣之地。定居宋庄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未尽的艺术梦想,同时也希望对生
活有更深入的思考。倾心于科学主题的画家并不多见,而他也因此多了几分睿
智之气,少了几许善感之心。对于画家大院的生活,他也表示很满意,并希望
能有更好的灵感产生于此。通过这些对话,我们不难看出,宋庄画家村是聚集
形形色色艺术家的宝地,这里的发展很可能会改写中国当代艺术史。还有一个
需要特别提出的问题,这里是艺术学院毕业生的去向。在对话中,我们多次问
到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也大体一致。那就是:从美术专业毕业之后转行的仍
占绝大多数人,这其中包括转做设计、装饰等相关行业;与此同时,每年仍有
一些毕业生会来到类似宋庄的地方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是迫于生计,打零工、
做兼职几乎是必然的选择。以上就是我们此次暑期实践的调研过程,下面我们
会针对上面的问题做出具体分析和探索。
四研究分析(一)调研结果分析现在,很多人开始思考宋庄的未来。根据我
们的调研探访结果分析,宋庄的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1.房
屋:当初,艺术家大多从当地农民那里购买闲置的农家小院,作为宽敞的工作
室。随着宋庄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涌入,2006年这里被规划为北京
市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区之一,宋庄的房价也水涨船高。于是,在2006年左右,
出现了多起卖房村民讨要宅基地的诉讼。他们依据"城镇居民不得在农村购置房
产"的政策,要求画家们退房。宋庄艺术区房产纠纷是在农村土地流失严重的大
背景下的法律问题。"城镇居民不得在农村购置房产"这一规定将会给宋庄已安
家落户的艺术家"一棒子"。法院判决的结果是画家败诉,多名画家被强行要求
撤离,这也危及到了其他暂时没有被起诉的画家的稳定性。随着事态的发展,
著名艺术家栗宪庭、方力钧、岳敏君为代表的315名艺术家共同联名向政府上
书,把事态推向了顶峰。这样的房产纠纷一直持续到今天。10多年来,正因为
一批又一批艺术家的梦想,宋庄的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有人曾以小堡为例估
算过,1994年村里只有4个小卖部,2006年则有了8家超市和46家饭店。按
照一个艺术家1年消费2万元现金估算,1000名艺术家可以给宋庄带来2000
万的现金流,创造1000个就业机会。对于宋庄镇政府而言,宋庄画家村是一个
宝贵的财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一旦画家纷纷撤走,将给政府带来很大损失,
他们当然不愿意放弃已经初见成效的艺术产业效益,何况,当初拥有圆明园画
家村的北京海淀区政府正在为艺术家出走感到后悔,正想极力拉拢一批艺术家
重归海淀。因此,当地政府还是采取了相当积极的解决措施。起诉艺术家的人
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宋庄的村民,因为他们都是进城招工或转干的人,当地政
府认为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对构建诚信社会不利。对于
过去进行过房产交易而现在已经进入城市的农民,政府视他们已经放弃了农村
宅基地的使用权,归集体所有,由集体另行对外出租。另外,宋庄镇整理大量
的闲置房屋,再低价出租给艺术家,让他们在这儿安居乐业。期限起诉艺术家
的农民也有的撤回诉讼,与艺术家握手言和。对于宋庄当地政府来说是松了一
口气,这毕竟给解决另外的诉讼案起到了一个不错的示范作用,留住人才对推
动宋庄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类似措施还有很多,行走于宋庄,我们可
以看到很多正在修建中的转为艺术家们设计的工作室。一个宽大的画室,是艺
术家们的向往。艺术家在宋庄集结的意义就在这里。艺术家们需要一个巨大的
画室来发挥他们的才华,才能真正估算其创造力的价值。这些画室每年都会有
大批作品诞生,然后流向市场和美术馆;第二年,空虚的画室会重新被充满。
据说这里最大的画室有1200平米,令外国同行艳羡不已。由此可见,宋庄的存
在会是极为长久的,因为艺术家们不忍放弃像宋庄画室这样好的工作条件。2.
金融危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宋庄的一些年轻艺术家们正在遭遇痛苦的寒冬。
目前的宋庄当代艺术区,正不停传出超过千名画家撤离的传闻,那些正在招租
中的艺术家聚集地也门庭冷清。对宋庄而言,上次是发生在12年前,当时正是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唯一不同的是,12年的时间已经让原本身处异端的当代艺
术成为主流,而宋庄这一中国当代艺术最大的生产车间,也早已在全球市场举
足轻重。行走在宋庄,确实可以看到艺术家撤离的痕迹。有不少专门为艺术家
们修建的大院已经搬空,原来可以盛下几十个艺术家的大院,现在只剩下少数
几个艺术家在坚守。奥运前夕,宋庄的外来画家达到创记录的3100多人,而现
在的撤离速度显得更加惊人。也有人认为,画家撤离只是正常的流动,有些人
走了,还会有另一些人来。"艺术品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金融危机对宋庄确
实有影响,但冲击性没有那么大…艺术品市场没有热的时候,宋庄就有上千人,
2006年下半年市场才开始火的时候,他们已经生活了十几年了。我觉得对这些
人影响不大,因为他们就是在这生活创作。"实际上,那些在宋庄生活了十几年
的艺术家如今大多数都已经功成名就,他们的作品在国际市场也都有了一席之
地。以他们目前的市场影响力和财富,生活是绝无可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
但是,对于另一些,尤其是年轻艺术家,情况却不是一般的糟糕。很多人已经
坚持不住了。"宋庄大多数艺术家是贫困潦倒金字图片 的,只能说5%是富起来的艺术家,
95%还在进行各种生活或者生存的挣扎。"我们走访的栗宪庭先生这样说。对此,
多位艺术家也都表示情况不容乐观,但是,他们也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只能熬过金融危机,等着春天再次来临。3.商业化--下一个798?在宋庄镇党委
书记胡介报的描述中,未来的宋庄"将是中国当代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 艺术中心区,也是国际当代艺
术聚集区;融当代艺术的原创性与市场性为一体。现在做基础设施做环境,就
是政府要把台搭起来,艺术家们源源不断地来投资。比如我们规划的艺术创作
区,很多艺术家就来了,大师们也就来了。还有交易区,投资商就来了,拍卖
行就来了。将来一提中国当代艺术,那就是宋庄。"把宋庄打造成中国当代艺术
硅谷,似乎当地政府的"如意算盘",宋庄政府采取了很多人性化措施来吸引艺
术家:"解决艺术家的工作空间、交流氛围、生活软件,用官民结合的组织进行
自我管理,表达权利。"据了解,对于宋庄今后的发展,艺术区管委会已经在着
手规划。近日,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李军表示,宋庄文化产业
集聚区即将启动建设。该集聚区位于通州新城东北部,总规划面积14.6平方公
里,在全市正式认定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面积最大。据悉,地铁6号
线支线将横穿集聚区全境,并将在此设立总站。据悉,目前多家国内外大型企
业已与集聚区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包括国际会展中心、五星级商务酒店、旅游
商业步行街等,项目累计总投资超过了百亿元。同时,目前全国最大的美术馆,
位于宋庄画家村的上上国际美术馆已投入使用。总投资16亿元、亚洲最大的卡
通生产基地和三维数字艺术国际加工基地三辰动漫网游产业基地也已签约。然
而,过分的商业化也引发了一些人对宋庄未来的担忧。"商业化容易让艺术家变
得浮躁。商品化的危险也是艺术的危险。"栗宪庭先生认为,艺术家得到商业认
可是一件好事,但也会影响其创作的艺术性,这是一种无可避免的局势。宋庄
艺术家的作品已有世界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是由金钱或商业关系来中介的。在
这个意义上说,宋庄的生产方式甚至是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于是批评家看到,
"所有集体中的财富差异在这里也是存在的"(汪民安);宋庄的艺术家早已分化,
"极少的人很富有,大多数人都比较贫穷"(黄笃)。"他们摆脱了现代性的生产模
式和生活模式,…但是他们摆脱不了资本法则"(汪民安)。艺术批评家程美信则
认为,今日宋庄不再是艺术家的栖居地,而是活埋艺术弱势群体的"坟墓"。尽
管宋庄美术馆林立,往来艺术家不知其数,可大部分后来者则是"敢死队",因
为宋庄不能使得他们成名发迹,同时又无法提供互相交流学习的艺术平台。这
些慕名而来的各地艺术家不过是"艺术泡沫"和"宋庄神话"的牺牲品,将他们最
后一点艺术激情和可怜储蓄挥霍在宋庄这个"艺术坟场"。程先生认为,这些艺
术家是"盲流",他们大都平日里习惯闭门造车,缺乏成名成家的必要社会资源,
连把握资讯行情的判断力都严重不足,否则,他们不会贸然来到宋庄献血献身
捧坟场,成为神坛上的活生生祭品,使得房租地价越来越高。宋庄这个凄凉无
比的艺术墓场,它是中国当代艺术集体堕落的见证物,艺术神话背后则是商业
谎言。闻名遐迩的798艺术区就经历了这样的发展历程,正如前文的详细介绍,
起初艺术家在798租房创作,而现在798的房租已经远远超过了艺术家们的承
受能力,纷纷撤离。现在的798就是一个画廊的集合,北京奥运会以来更是高
速发展,俨然成为规划良好的画廊区,没有了往日杂乱破败的气氛,原来的艺
术氛围也已为商业气息所取代。(二)国内外艺术家聚集地的的发展模式及状况
商业挤出单纯艺术,这似乎是艺术家聚集地所避免不了的变迁,纵观国内外,
不乏这样鲜活生动的例子:1.巴黎的蒙玛特高地巴黎的蒙玛特高地属于18区靠
近19区,曾经是艺术家聚集的地方。虽然蒙马特高地归属于巴黎市只有短短的
一百多年时间,但是这里是老巴黎的所在地。毕加索、凡高、德加、卢梭、雷
诺阿、劳特雷克…无数艺术家在这里生活和创作过。因为当时这个地方房租便
宜,吸引了很多艺术家在这里。当这些艺术家成名后,蒙玛特高地也就出名了,
房价飞涨,现在这里已经是富人区了,不过钉在老宅门上的铜牌依稀表明这些
大名鼎鼎的艺术家曾经在此生活过。2.纽约苏荷区上世纪60年代,艺术家们搬
到了贫穷的苏荷区去开辟自己的新天地。苏荷区只是纽约SouthofHouston地
名的缩写SOHO。当时纽约已经开始了从工业中心到金融中心的转型,苏荷区出
现了大量空置厂房。这些空置厂房租金低廉,居住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
对空间进行布置和改造,渐渐成为艺术家聚集的地方。这里产生了一批商业上
成功的艺术家,当然也有很多终其一生都穷苦潦倒的小人物。当时纽约的一些
重要博物馆、画廊及文化设施多集中在曼哈顿。而苏荷区由于艺术家的存在迅
速形成广泛影响,一些大画商和大收藏家们也不得不到苏荷区来开办画廊、收
集作品。由于商业化的侵蚀,苏荷区的房价飞涨,生活成本飞涨。自由的前卫
艺术家已成为一代元老。苏荷区画廊林立而豪华,艺术市场多被画廊老板所垄
断。新一代的艺术家认为苏荷区"堕落"了,商业气氛已从根本上取代了艺术气
氛。3.柏林米特区东柏林区的普伦茨劳伯格区在德国统一之前就是东柏林文人、
艺术家聚集的地方。统一以后,日益增加的酒吧、画廊和许多饶有风格的小商
店,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人,这个区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中
心是包括影院、剧院、画廊、舞厅的"文化啤酒厂"。不甘循规蹈矩的先锋青年
租住在一些失修的街区房子。这些老房子有二战时留下的弹洞,草木疯长,咖
啡馆里也陈放着机器零件。近几年来,东柏林的米特区渐渐成为新兴艺术区。
今年,第二届柏林艺术双年展在这里举行。米特由于艺术家的云集已使它一改
往日的穷困。随着艺术家的聚集,这个区域的居民也越来越混杂多元。4.莫干
山路50号莫干山路在苏州河的边上,5米宽的弯弯曲曲的道路两侧是杂乱而不
景气的工厂和仓库。由于西苏州河1131号的拆迁,莫干山路50号这个看上去
很不起眼的小小的厂区成了香饽饽。现在整个厂区里已经入住了大约100个单
位,这里部分民营企业也是从事艺术创作的,还有不少零散的艺术家。园区情
愿把房子租借给艺术家做工作室,因为艺术家独自一人,除了偶尔来访的客人
外,基本上都是白天来晚上走。但从经济方面考虑,园区又不得不控制入住的
艺术家人数,因为租给艺术家的租金要比租给工厂便宜很多。在园区计划里整
个莫干山路50号的仓库租借给艺术家的不能超过20%。许多艺术家与房东签的
租房时间是两年,两年以后是拆还是留还是个问号。对于产权所有方来说,工
业园将房子租给艺术家是为了在说服政府不要拆迁这里时多了一个筹码。面临
拆迁命运的莫干山路50号在强大的中外媒体的争议声中幸运存活下来。5.广州
"巴比松"距离广州市中心17公里的小谷围岛被认为是广州唯一一块没有被现代
化工业所侵扰的千年净土。1994年,来自广东省内、香港、澳门、美国、加拿
大等地区的数十位艺术家踏上小谷围岛后,他们立刻被岛上旖旎的田园风光诱
惑得如痴如醉。在番禺区及新造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些艺术家按照自己的
艺术理念和追求,与其他业主先后建造了167栋风格迥异具有较高品位的别墅,
分别命名为小谷围艺术村、谷围山庄、临江苑。目前,广东省十大国画名家中
的尚涛、林丰俗、陈振国、方楚雄、李劲5位画家便是小谷围艺术村的村民。"
岭南派"第二、三代具代表性的画家已有10多位在艺术村建立了画室。当小谷
围岛的艺术家们正欲精心打造中国的"巴比松"时,以建文化大省为由的广州大
学城项目与小谷围艺术村产生了很大的冲突。昔日被称为广州"绿肺"的地方变
成了热火朝天的工地,四处是崛起的楼群,数万名大学生已经陆续在这里上课。
上访申诉、行政复议和法律诉讼,包括借助媒体的力量,小谷围岛艺术家村民
仍然在为曾经的艺术天堂而努力7.杭州杭印路49号杭州拱墅区杭印路49号是
一个占地52亩的厂房。这个区域是杭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区,曾经是杭州
市著名的纺织工业带,云集了杭州第一棉纺厂、杭州毛纺厂、红蕾丝织厂等十
多家大型工厂。废弃工厂的宽大空间,廉价的房租,让越来越多的人进驻这里。
4毛钱一平米的租金,甚至有的才3毛钱,这对穷艺术家们来说是很大的诱惑。
但是在杜雨波进驻这里之前,他已经知道杭印路49号被纳入杭州市安居工程而
被列入将要拆除的范围,但是出于对杭州市政府对文化的认同的信任,进驻的
艺术家决定住下来并且把这个地方做出影响力。2003年底,当地媒体发表了第
一篇对杭印路49号的报道,很短的时间内,杭州市委书记、副书记专门研究了
此事,政府开始派出人员前往上海和北京考察。2005年1月14日,杭州市委
书记王国平来到杭印路49号,在考察后称"创意产业是杭州悄然兴起的智慧经
济、大脑经济"。就这样,杭印路49号旧厂房被确认保留了下来,而且有了新
的名字,LOFT49。"在LOFT49创业的公司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没有一家是
不成功的,业务都是成倍地成长,因为客户喜欢这个东西。"杜雨波的公司也有
着每年超过30%的增长。这种双赢状况的出现,让大家皆大欢喜。商业的介入,
必然会导致房价的上涨,也许还会把这里开发成一个旅游区,这势必会影响到
了艺术家的生活。"国内外一些艺术群落聚集区的变迁,征兆着宋庄似乎也难逃
此命运,将来最有可能变成少数人的艺术豪院。"一位艺术家表示。虽然艺术市
场的火热带动了无数商机,但是中国当代艺术生态圈的脆弱依然是显而易见的。
已在海内外扬名的宋庄,想要规划好艺术和商业的未来,恐怕还是任重道远。
五结论商业化与艺术的相悖之处是不言而喻的,过快的商业化无疑会侵吞艺术
的内涵。无论是从798艺术区的发展趋势还是从国内外其他艺术区的发展模式
来看,宋庄画家村似乎也不可能超出这个发展模式,逃出这样一个命运。但与
此同时,我们不应该忽略的重要的一点是,宋庄的自然地理条件。这是宋庄与
其他国内外艺术区所区别的重要一点,这可能会改变宋庄的命运和未来。我们
认为,宋庄的地理位置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着宋庄的发展模式和趋势:首先,
宋庄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艺术家不会轻易放弃宋庄这块乐土。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宋庄地处农村,但距市中心不足20公里。这样,宋庄既远离城市的喧嚣,
保持乡村生活的安谧,又与城区保持密切的联系,符合艺术家创作生活的环境
要求。同时,农村管理体制对艺术家的创作和生活干预极少,对自由职业艺术
家有很强的吸引力。艺术家高惠君称,"宋庄是生活的地方,这里很自由,创作
的状态很好,环境好工作就会舒服"。其二,理想的创作空间和低廉的生活成本,
是艺术家定居宋庄的一个重要原因。宋庄艺术家的工作室被农民的房子分散在
村子的各个角落,房屋空间大、采光好、环境安静、适合艺术创作而价格便宜,
是理想的艺术创作场所。同时,艺术家能够以低廉的价格租到非常便宜的创作
生活场所,这是大多数艺术家尤其是还不能靠作品维持生活的年轻艺术家愿意
住下来的原因,也是宋庄艺术家群落能够形成的基本原因。其次,宋庄艺术区
地处农村,面积较大,艺术家相对较为分散。同时,在宋庄,或艺术家的工作
室被农民的房子分散在村子的各个角落,或者艺术家直接租用农家房屋,与农
民住一个院子,从而呈现出艺术家与农民杂居的特殊现象。这一点很大程度上
限制了商业化的发展,减缓了宋庄的商业化进程,因为众所周知,商业化的发
展离不开整体的集聚效应,而宋庄艺术家的分散并没有为此提供便利。由上述
分析可知,宋庄画家村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宋庄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究
竟这种作用是否大到足以与商业化相抗衡,我们持悲观的态度。毕竟发展经济、
商业化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是谁也无法阻挡的。但我们仍寄望宋庄的地理条件
能够使商业与艺术在宋庄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使宋庄画家村能够突破那个
艺术区的发展模式与命运。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03:04: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4254743367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宋庄艺术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宋庄艺术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