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
蒹葭原文及赏析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蒹葭凄凄,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
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恋
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行及,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
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此诗被历代誉为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全诗三章,每章八
句,前二句写景,后六句述事抒情。蒹葭苍苍等写景句子,作为诗歌
的发端,写出了蒹葭茂密、霜露高洁,衬托出抒情主子公挚烈的追求
和纯净的爱情,同时兼有写景叙事射手座上升星座 的作用,它是全诗不行或缺的组成
局部,因为它是主子公触目所见、情之所趋。作者又以秋水的描写连
第2页共6页
接思念之人的深情。秋水盈盈,好像是相爱者之间的脉脉深情;盈盈
秋水,又是意中人顾自生盼的眼睛。秋水牵动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
环境中的深情流露,又是痴情者的独特感受。
此诗采纳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叹。诗人情感丰富,非反复咏叹不
能抒其可望不行及的心情,使抒情不断加深。由于在重复中变换个别
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聚为霜到溶化为水而渐渐干枯的过程,表现了
时间的推移。而诗人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
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
[注释]
蒹葭〔jinji〕:芦苇。
苍苍:茂密深色状。
伊人:那人。
方:旁一方,即一旁。
溯洄:逆流向上。
从:追寻,探求。
阻:险阻;坎坷。
溯游:顺流而下。
宛:似乎、仿佛。
凄凄:同萋萋,茂密状。
曦:干。
湄:水草交接处,即岸边。
跻〔j〕:高起、登上高处。
第3页共6页
坻〔ch〕:水中小沙洲。
采采:众多的样子。
已:停顿。
?〔s〕:水边。
右:向右转,道路弯曲。
?〔zh〕:水中小沙滩,比坻稍大些。
[译文]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
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
在水中心。
芦苇茂密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
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坎坷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
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
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
就在水中洲。
[赏析]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
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
的大片封地。后来秦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此
时此刻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
个区域的民歌。
第4页共6页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讲解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
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挖苦秦羊和狗合不合 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
贤士隐居、不愿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
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
判定。说它是挖苦诗那么更无依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
敬爱和酷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管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与色泽上点明白时间和环境。
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聚成
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
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早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
时而徘徊,时而翘首远眺,时而蹙眉深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
的情状,时常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
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眼欲穿,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
指与诗人关系亲近、为诗人崇敬和酷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
字,说明伊人是时时被提及,不断叨念着的,然而此时此刻他却在漫
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确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
充溢信念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会面不易。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
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假如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
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
在水中心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
第5页共6页
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见。诗句之奥妙,正
如方玉润所说:玩其词,虽假设可望不行即。味其意,实求之而不远,
思之而即至者。〔《诗经原始》〕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儿,内容与首章根本一样。但它表达
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加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
来愈剧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
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衬托出诗人
当时所在的环境非常清冷,心境非常孤独。白露为霜、未曦、未已的
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
了时间开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
试想,他单独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原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
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着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
由于方、湄、?三字的变换,就把伊薯条英语怎么读 人在此岸等待诗人和诗人渴望与
伊人会面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实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
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的变换,也都从不同
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西柚减肥 重,想见友人心情急迫的情
景。假设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尝,更能体会
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纳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
与赞美,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覆盖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
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展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气氛,
以抒写诗人怅然假设失而又热情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
第6页共6页
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着
我之色调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
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这首被人传诵不已的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且看宋玉《九
辩》中的一段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栗
兮假设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兮收潦而
水清;?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这里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的
情状的描写,制造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这
或许是受了《蒹葭》诗的影响,由此可以窥见《楚辞》对《诗经》的
继承和开展线索。《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的发端,赋中见
兴、以景托情的写法,也沿用了《蒹葭》诗的笔法。其后的曹丕,从
本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消费者收入 的诗句。由此可见,
《蒹葭》诗在古代诗歌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选自《中华文学鉴
赏宝库》,陕西人民教第八十英语 育出版社11015年版〕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22:51: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4103213345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无限惆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无限惆怅.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