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被一部电影感动——记韩国电影《鸣梁海战》
被一部电影感动——记韩国电影《鸣梁海战》
文/潘慧莹
被一部电影感动,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但是,今天,我被《鸣梁海战》——一部韩国爱国电影感动得热
泪盈眶——因为导演出色的编排,戏剧矛盾冲突集中,层次分明,因
为演员出色的演出,演员与角色无论在年龄上、气质上还是心理的理
解上都是高度吻合的,也因为共同的国仇家恨——南京大屠杀77年
纪念,国家公祭日未久,正如李舜臣在影片结尾说的一句话:如此深
仇大恨,如何是好!
这部电影确实让人热血沸腾、民族豪情陡升,给和平的子孙们以
难以忘却的纪念。就像海战结束后,船舱里的船工们说,我们的子孙
能知道我们曾经吃了这么多苦吗?
另一个不知姓名的人说,要是不知道,那才是狗娘养的。
是啊,忘记屠杀的历史,等于第二次被屠杀。
此片确实如广告所言,全程无尿点,节奏紧凑,舒缓相间,福祸
转换,充满哲理,让人与影片中人同歌同哭,如此精妙,紧紧抓住观
众的心,当然,更多的是对爱国情感的渲染,堪称艺术性与商业性的
完美结合!我们国家也有这样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还有更多不屈不
挠的爱国故事,例如甲午海战、鸦片战争之类,编排精彩的话,未必
不如它啊!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但是,这部电影究竟是如何把一场不可能打胜的战斗编排得合理,
如何把一场以少胜多、起死回生、救国民于水火的传奇战役拍摄得既
惊心动魄,又合情合理呢?
我也是看了三遍以上,才于激愤的心情外有点理性的思考,或者
说,才刚刚看懂。
第一遍看完后纯粹是感动,回去补习了一下历史背景知识,第二
遍搞懂了人物关系,第三遍才能感受这场战斗两次大场面、两次个人
特写的舒缓相间的节奏,这两段高潮、两起两伏的故事编排支撑起了
整部影片的合理性。我想,本文大概算是戏剧艺术带给我们心灵震撼
的一次解读吧。
《鸣梁海战》讲述的是朝鲜名将李舜臣率领12艘军舰,击败了
数十倍于(三百三十多艘)自己的日军水师的传奇故事。更传奇的是,
电影着力表现的是主舰,也就是指挥舰以一敌百的传奇。这从人的常
识来看,基本是不可能的,且看戏剧艺术如何塑造。
电影海报上写的是:非死即生。绝命一战勇者胜!三十六计:兵
者,诡道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龟船突现,所向无敌!三十六计
之诱敌深入: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借天时,仗地利,漩涡之海必是
倭寇葬身之地。三十六计之乘胜追击。
《鸣梁海战》胜利的理论指导是我们中国的《三十六计兵法》,
指导“鸣梁大捷”取胜的“必生即死,必死即生”,颇有中国“破釜
沉舟、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豪气,这就是中国“否极泰
来”,从一个极端转化为另一个极端的哲学。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这些在《鸣梁海战》的海报中进行了表现集中的展示。“三十六
计之连环计”: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然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公元1597,倭寇大举来犯,李舜臣计出连环,立不世奇
功,创海战神迹。——可谓是对“鸣梁大捷”一役的最好概括,“三
十六计之擒贼擒王”:为将者,军心之所系,擒而杀之,一战功成!
万军中,李舜臣刀斩倭首,撼敌军心!三十六计之出奇制胜:兵者,
诡道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龟船突现,所向无敌!
三十六计之擒贼擒王:为将者,军心之所系,擒而杀之,一战功
成!万军中,李舜臣刀斩倭首,撼敌军心!
三十六计之乘胜追击:犯我家园者,虽远必诛!得胜之际,李舜
臣宜将剩勇追穷寇,群倭溃散。
三十六计之破釜沉舟:夫战,勇气也!大敌当前,众寡悬殊,绝
境何以求胜?惟置诸死地而后生!
三十六计之诱敌深入: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借天时,仗地利,
漩涡之海即是倭寇葬身之地!
三十六计之连环计: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然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公元1597,倭寇大举来犯,李舜臣计出连环,
立不世奇功,创海战神迹。
正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爱国传奇故事。
电影一开场,是李舜臣被严刑拷打、遍体鳞伤、风烛残年,胸口
被烫了一个烙印,满头灰白的蓬发,一声惨叫。电影开篇即十分揪动
人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电影的时代背景是这样的:1597年,丁酉年,日军出动14万兵
力,水陆并进入侵朝鲜,准备借道朝鲜,攻打大明。
李舜臣的背景是这样的:在朝鲜水师几乎全军覆灭,闲山岛大本
营被日军占领的情况下,李舜臣应强烈的舆论力量起复未久,临危受
命三道水师统制使,人称统制公。
在我的心理期待中,李舜臣是一个民族大英雄,至少也应该是一
个身材魁梧、身在壮年的人来演。可是,刚出场的李舜臣是一个老爷
爷,百病缠身(因为日寇巧施反间计得逞,李舜臣被撤职、严刑拷打,
致使朝鲜水师几乎全军覆灭)、头发花白,又满面慈祥,看上去就像
是中国传统儒家的父母官,不说话的话,就是一张中国脸。
事后,我查了一下,演员崔岷植已经52岁了,鸣梁海战1957年,
李舜臣出生于1545年,时年也是52岁,距离1598年12月16日露
梁海大战阵亡还有一年。看来电影就是要表现悲壮啊!
情况十分危急,不对,应该说是十分悲壮,电影层层渲染:日军
首领胁坂安治奇装异服,戴着牛魔王面具、画着黑色眼线、满面黑色
杀气、神秘出场的来岛通总,被枪杀并悬首的李舜臣副官裴洪锡,老
百姓的四散逃窜,到处渲染的日军残暴传说,内奸燃烧龟船、刺杀李
舜臣,陆军大帅的冷漠和不支援,忠心耿耿的年轻将领一齐来劝谏
——此战必败,万万不可战,逃兵也不断出现,抓回来的逃兵说的话
也句句在理——一起并肩作战思念的兄弟们都死了,我今天埋了他们
的尸首。我好怕!我想现在应该是轮到我了,我们都要像他们一样死
去吗?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朝鲜内部恐战的矛盾更甚于日本内部妄图瓜分战利品的矛盾,主
张不战而降的人从平民到,甚至上层领导人。我想,甚至是君王,
也不相信此战会赢吧?恐惧的气息不说弥漫在当时的朝鲜,就是电影
院里也遗忘了爆米花、咖啡。看上去,李舜臣是必败的,朝鲜是必亡
的。此乃烘托手法,民族英雄屹立于这样的混乱背景中,英雄气概才
能更好地得以彰显!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铁肩担道义,殉国忘身,舍生取
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一向是英雄的选择!
李舜臣力排众议,杀逃兵,明军纪,命人焚毁军队辎重给养仓库,
破釜沉舟,以"勇者生,畏者死"的气概,号召部下与倭寇决一死战。
此时,李舜臣分明不再是一个慈祥的老爷爷,而是露出本色、将
帅之决断。
儿子代观众问父亲李舜臣:为什么不就此隐退呢?这是个好机会,
不是吗?告诉陛下,你身有重疾,已不堪重任。他想杀了你,你不寒
心吗?我们只有十二条船,我们现在还能称自己是水师吗?就因为这
场仗,我们连祖母都没有带回家。(李餐酒 舜臣母亲新丧,此刻,他已抱
着必死之心郑重拜别母亲灵位。)这些都是观众们想知道的。
李舜臣回答:为忠诚而战。将必从君,而君必从民。无民则国不
在,无民亦无君。
这样的回答是苍白的,他没有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输了这场
仗还能活吗?弱国的子民是没有生存保障的。用中国一首很好的诗来
回答:《假如我们不去打仗》(田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哪,这就是奴隶!””
这才是现实。
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同一回事。所以,有那么多仁人志士,手无
寸铁,在正规军消极怠战的时候,老百姓小米加步枪,抱着“人民必
胜,正义必胜,中国必胜”的信念,全民皆兵地掀起了抗战高潮,乃
至胜利。当然,胜利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不过,收复的是正义和
民族信念。真正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
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
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这信念是千秋万代的事情!
两场战争真乃异曲同工啊!
继续转到电影上——形势并不会因一个人的努力而发生改变,恐
惧还是弥漫在朝鲜上空,寡不敌众的常识大家都有,而且这个“寡”
与“众”也太悬殊了。
深夜,李舜臣跟随老伯勘察地形:在鸣梁和珍岛碧波亭之间,有
一水流湍急的海峡。这海峡既窄又浅,过半日水流就会转向,而且会
变成强流,满潮时听起来就像百姓的呜咽……那里时常会有一个巨大
的漩涡,两日之内就会有满潮出现——这就是鸣梁的得名。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李舜臣趁退潮时派人设置了铁索与木桩。
战前,儿子再次发问:父亲,您打算怎样利用恐惧呢?
李舜臣没有回答。他深深伏地拜别母亲灵位,久久未起,脸上的
表情特写是凝重的,充满了深思熟虑之后的慷慨和坦然。之后,他用
自己的行动答复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率先垂范,视死如归,身先
士卒,以身作则,慷慨就义,舍生取义,置生死于度外,用自己的生
命来激励将士们。
其实,他并没有把握。此战凶险,筹码是生命,在战争面前,生
命是脆弱的,谁都没有十足的把握能重返故里,风险是极高的,但是,
将帅不怕死的榜样示范作用效应也是无穷的!
我想,中国的抗日战争能胜利,也是同样的道理呀!
大战当前,激扬音乐四起,李舜臣身先士卒,亲率旗舰战船孤军
迎战,电影院里弥漫着视死如归的凝重气氛。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百姓悲凉迁徙。
鸣梁海峡辰时藏头诗生日快乐 ,十二艘战船一字排开,阵型稳定,暂时还是压得
住阵脚的。
“那里黑压压的一片是什么?”当那位带领李舜臣勘察地形的
老伯惊呼,电影里已经显现出密密麻麻像大黄蜂一样的敌军敌舰阵营。
你应该能想象的,电影嘛,擅长做出那种壮观的效果,从视觉上,从
心理上,真的很震撼人心。
故事的结局是,你从电影的宣传上也能知道,一艘主舰对阵百艘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敌舰,并且还胜利了。这也太神奇了!按照常理,就算把所有的炮弹
都打光,就算所有的炮弹都瞄准,也不见得能打赢三百三十多艘敌舰
啊!导演究竟是如何化腐朽为神奇,把不合理变成合理的呢?况且,
这是战争,是性命交关的事情。且看电影艺术如何变不可能为合理!
第一战,李舜臣下令把锚放下,固定主舰,准备火铳,大炮铁球
一阵乱轰,敌舰全体中弹,两两相撞,互相残杀,有如神助;第二梯
队弓箭手马上补充,点燃火药的箭“嗖嗖”往前冲,射得敌舰纷纷着
火爆炸,敌人屁滚尿流。敌舰第一营就此顺利OVER!看得人心大爽,
此刻,电影的节奏是明快的,让人目不暇接。
一场恶战还在后面。
敌军贪婪之心不死,这么容易死也不是大和民族了。日军第二营
毫不怜惜地冲破第一营残骸出击。
朝军副将汇报:将军,水流把船晃得厉害,火铳难以瞄准。
看来,鸣梁潮水将起。
熟悉当地水势的李舜臣命令砍断锚绳,顺流退向血岛。
连来岛通总都明白,水流在平时看来是温顺的,但是,当大潮涨
起来的时候,漩涡也会变成武器,那时候,谁夺了血岛,谁抢占了有
利地形,谁就赢了!
这就是中国哲学中的天时、地利、人和。
在同一时空,天时对双方是一样的。
地利,真的,我刚看过钱塘江大潮,八月十五的大潮和平时的小
潮不可同日而语,大自然的伟大我们不得不佩服,顺势而为是聪明人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的选择,逆流而上的阻力不是凡人可当。
人和,双方对于战争都是同样恐惧的,朝鲜虽然占据着正义的舆
论力量,但是战争是用实力说话的,哀兵必胜的神话真真是传奇中之
传奇!电影的神奇就在这里,把不合理变为合理。
李舜臣此时手握的只有地利和哀兵,百姓的支持稍后电影会创造
另一个神话。
回到电影镜头:船工誓死大呼:“用力划!不要让船撞上去(血
岛礁石)!”他们用生命誓死撑住竹篙,才能不让主舰没有撞上血岛
礁石。
背靠血岛,此乃此战的重要转折点。
敌军猛攻,敌军指挥官来岛通总咬牙切齿:“李舜臣,你完了!”
挥手发起第二次猛攻。
朝鲜副将惊呼:“将军,我们必须升旗叫他们(十一艘副舰)过
来,否则,我们撑不了多久!”情况是如此危急,四艘敌舰已经把指
挥舰团团围住,残暴的敌人纷纷用铁锚钩住指挥舰,争先恐后地搭跳
板,跳上甲板,野心勃勃地挥刀攻来!指挥舰的甲板被敌人的汽油弹
烧着,一片火海,连和尚也上了战场,指挥官李舜臣都亲自走下指挥
台,挥刀亲自肉搏,甲板上顿时哀声遍野、血肉模糊,呼吸声慢而惨
重,气氛一时哀痛,电影的镜头是慢而模糊的,给人以同情的伤感。
敌人是如此残暴,而被侵略的人民实力又是如此悬殊。守战眼看
不保,败局似乎已定。
李舜臣于危急中一面挥刀以拖延时间,一面马上命令副将将炮弹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换成散弹,把甲板上的火铳全部搬到船舱里去,瞄准敌舰船舱猛轰。
自己下令准备白刃战。
这么快就准备白刃战,说实话,作为观众的我,还是颇为震惊的。
因为通常白刃战就意味着弹尽粮绝。
“轰隆”一声,散弹的反冲力把敌舰撞得四散后撤,正面的敌舰
因反冲力巨大而沉没,其他三船也未能数字英文翻译 幸免。第二营的进攻又被瓦解
了。
以上是第一波高潮。
画外音又想起儿子的话:父亲,您就是要这样利用恐惧吗?
李舜臣:如果你能将恐惧化为勇气,这勇气写大海的作文 将战胜一切。
儿子:但是父亲,他们已经是惊弓之鸟,要怎样才能将他们的恐
惧转化为勇气呢?
李舜臣:我要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说说容易,做做呢?谁没有对死亡的恐惧?这是人之
天性。但是,老将军于死人堆中爬起来,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恐惧化
为勇气的奇迹。或者说,这根本不是奇迹,而是中国哲学中“知己知
彼”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深刻把握。
“主舰还活着!”众人的眼神中俱是惊惧,主舰的坚挺此时已经
成为乱军中的信仰!
“杀光这些倭寇!”甲板雷锋手抄报简单 上群情激奋,百姓们在岸上也纷纷丢下
包裹,扛起锄头等农具冲向大海,恨不能飞向甲板也一起参与杀光倭
寇的行动。这可真是杀红了眼了,全民皆兵,百姓也成了杀人的魔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终于背靠血岛,另外十一艘观望的副舰也被感染,纷纷赶上来集
结成阵。
但是,还没来得及赶到,来岛通总也看懂了,他要在李舜臣完成
部署之前全力冲击,一声令下,敌舰主舰孤军深入,全力冲刺,仿若
象棋中的“帅”对“将”的贴身肉搏,精彩纷呈。他要以争取时间,
马上结束战斗。
这可真是高手之间的对决,互相都看得懂彼此啊!
两个人物特写:一个是朝鲜副将在盾牌的掩护下升起召唤旗,集
结阵型;一个是日军神枪手伺候,升旗手升一个打一个,百发百中。
朝鲜副将中弹,李舜臣亲自包扎,召唤旗顺利上升成功!
朝鲜神箭手一箭射中神枪手眼睛,日神枪手一声哀嚎,在舰顶上
痛苦打滚,一声痛呼,跌落大海。
这一幕特写是混战中难得的一点清净,节奏上却丝毫不舒缓。
十一艘副舰终于开足马力赶来(我总疑惑,即使没有召唤旗,他
们也应该有自知之明要赶来的),李舜臣严厉谴责:“将军,你临阵
脱逃,本应军法处置,现命你全力守住血岛,将功赎罪!”
镜头摇向大海夕阳深处一草船,摇摇晃晃、歪歪扭扭驶向李舜臣
指挥舰,目标专一。摇船的人是朝鲜俘虏,遭日本监工鞭打,此时深
深说明“人和”的重要性,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敌方俘虏来做,真真
是大脑短路了。此工作相当于敢死队,朝鲜人民就是牺牲自己,也不
会让这艘满载火药的“自杀之船”冲向他们爱戴的民族英雄,最终,
火药船转向,冲向日军。天哪,这不就是“火烧赤壁”?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朝鲜俘虏和日本兵拼死抢夺摇橹和桨,同时含泪叮嘱妻子摇动红
裙,暗示朝鲜水师不要靠近火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
不逝兮可奈何药船,临终时“做得好!真高兴能见你最后一面”的心
灵独白催人泪下,真真是全体视死如归,这样的军队、这样的人民怎
能侵略?怎能战胜?
所以,侵略战争可以占有的是土地,但是不能占有的是人心!
此刻,鸣梁滔起,形成巨大的漩涡。可以说,老天爷终于出面来
帮助他们了。
漩涡越来越大,朝鲜指挥舰伤势惨重,还在修复,船工和士兵一
起舀水,可说是弹尽粮绝,命悬一线。日主舰还在快速逼近,咄咄逼
人。
漩涡越来越大,两船相遇,船头“轰”的一声翘起,两船互相快
速撞击、旋转,用主舰去撞敌舰的同归于尽战略让人如坐云霄飞车般
惊呼意外,这也太震撼人心了!场面一时风起云涌、形势突变,海面
上浪涌船颠,杀声四起,此刻人人当得英雄,连和尚也手持利斧砍上
了瘾。此刻,可说自卫,可说疯魔,来岛通总一声“李舜臣,我来了!”
把人性之贪婪疯魔刻画到了极1562年 致。可惜,一声炮火轰得船颠,他站立
不稳,先失了了锐气。虽然是艺术手法,我依然相信其中的合理性。
日军指挥台柱子断裂,大船陷入漩涡。日军副官惊呼:“我们必
须请求支援!”
来岛通总聪明:“你还不明白吗?他们是不会来的!”(胁坂安
治隔岸观火,人心不齐。此乃人性之又一深刻刻画之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帅对帅的白刃战可谓电影中的精彩篇幅之一,来岛通总身中数箭
不倒,顽强冲向李舜臣,李手起刀落,干脆利落,镜头一时停滞,来
岛通总人头落地依然屹立数秒不倒,也堪称豪杰,让人不禁想到项羽
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
奈若何!”
当然,敌军的英勇是为了衬托正义之师的更加英勇!
至此,海面上风急浪大,水流突变,日舰全部卷入漩涡,主帅来
岛通总个人英雄主义的灭亡宣告了战役的结束,提前结束。日方鸣金
收兵,海面又重归宁静,一段传奇原来就是这样书写的。
“将军,恐怕我们的船撑不了多久了!”
风急浪高的海面上,主舰顺流而下,仿佛在激战中用尽了全身的
力气,此刻已筋疲力尽。就在快撞上礁石的那一刻,几十艘小渔船上
演着惊世大逆转,百姓们纷纷用铁锚拉住大船,上演“人心齐,泰山
移”的传奇。至此,那十一艘副舰还丝毫未动,结阵等待,保留着实
力。海面上,一时风平浪静。
慢镜头扫过,和尚脸上的宁静,李舜臣脸上特有的冷静、庄严、
坚毅,另外十一艘副舰的蓄势待发宛如油画,这些,日军无论是有心
反扑还是犹豫再三都无回天之力了。
人心!人才!天时!地利!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原来是这样诠释
的!
电影看完三遍,我还是有点惘然,依然还是搞不明白其中的合理
性,看官,您搞明白了吗?只见一场十二艘战船借水势全力冲入大海,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开炮欢送敌舰,使我想起了一句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
已惘然。”
日军撤退。海面上还翻滚着残骸,显示着一场惊世恶战才刚结束
不久。
两个小时的电影,一个小时的铺垫,50分钟的战争场面,有时
激越,有时冷静,有时壮阔,有时又书写着人性……跌宕起伏,敲击
着人们的心灵。
海面又恢复平静,就像从来未发生过战争一样。
船上回荡着播报战绩的声音——豪迈的杀死多少倭寇的战绩。
“这是芋头吗?能活着吃这个真好!”裴水使的儿子裴水凤递给
李舜臣一个芋头。
是啊,活着,吃饱,哪怕是痛苦,能活着去感受也是多么珍贵!
这是经历过出生入死的人的感慨!一将功成万骨枯,无论乱世能
出多少英雄豪杰出世,和平却永远是老百姓祈盼的主旋律。没有人喜
欢杀戮,却永远有人喜欢侵略;没有人喜欢流血牺牲,却永远有人喜
欢无端占有。这世界的明争暗战啊,从来没有停虎的生肖 止过。同样的,人心
间的传奇故事,也从来没有停歇过!
“父亲,你到底是怎样利用漩涡打败敌人的?这可是需要精准的
时间!”儿子问。
李舜臣:“老天在帮我们!”
儿子:“真是这样吗?可它也给我们带来灾难。”
李舜臣:“嗯!这倒是!如果不是百姓赶来救我。这难道不是奇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迹吗?”
这段充满中国式哲理的对话出现在电影尾声,使我不禁回忆起李
舜臣儿子第一次问到李舜臣恐惧何以能取胜的问题。李舜臣没有回答,
只是叫儿子把饭碗里的饭吃光,不要浪费。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中国式君民鱼水情的哲理再一次出现
在韩国电影中,还有那中日双方在电影中随处可见的书信、密探的中
国书法交流,都不得不让观众感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影响之广。
远山如画,一些历史风流人物、一段历史风流传奇,是如此书写
的!
你能猜到吗?
向生则死,向死则生,置之死地而后生,精忠职守之人,有万夫
莫当之勇,这难道就是中国围棋中的死活哲学吗?
思索再三,还是惘然!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22:32: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4091563343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宁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宁正.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