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区翼手目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与保护现状
杨天友;冉辉;邓军勇;黄俊坦;田春春
【摘要】2014年5月-2015年8月,对铜仁市区的翼手目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
了调查,共记录尼莫地平说明书 到翼手目动物1100余只,隶属3科12种。铜仁市在中国动物地理
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对铜仁市区的12种蝙蝠的分布型进行分析,该地区以东洋界种
类占绝对优势,有11种,包括3个分布型:南中国型(3种)、东洋型(7种)、岛
屿型(1种),普通伏翼(Pipistrellusabramus)为广布种。蝙蝠栖息洞穴的不合
理利用和传统建筑的破坏是威胁该地区蝙蝠生存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翼手目动
物的栖息地进行保护,同时还应提高公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期刊名称】《野生动物学报》
【年(卷),期】2016(037)003
【总页数】6页(P246-251)
【关键词】蝙蝠;铜仁市;多样性;保护
【作者】杨天友;冉辉;邓军勇;黄俊坦;田春春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生物与农林工程学院,铜仁55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8.1
翼手目(Chiroptera)动物俗称蝙蝠,其前指特化,具特敷衍了事的意思 别延长的指骨,指骨末至肱
骨、体侧、后肢及尾间,着生有薄而柔韧的翼膜,适于飞行[1]。绝大多数翼手目
动物是“穴居者”,白天在洞穴(矿洞)、建梦见买大葱 筑物的缝隙、桥洞、隧道、岩石的缝隙、
树洞中栖息,夜间外出捕食昆虫和一些其他小型节肢动物,一些白天活动的种类,
主要取食果实、花蜜,也有少数种类捕食小型脊椎动物,甚至以吸血为生,在自然
生态系统占有重要的地位[2-7]。它们也成为与人类生活愈来愈密切的物种,即使
是在人口相对较为稠密的城市,仍然可以见到蝙蝠的活动[8-10]。然而由于蝙蝠昼
伏夜出、冬眠、迁移等特殊的生活习性,以至于与其他的哺乳动物类群相比,翼手
目动物的研究相对滞后,我国关于翼手目动物的基础研究更是薄弱,国内很多区域
连最基本的物种多样性本底调查都尚未开展。
铜仁市地处武陵山脉中段,地势四周高中部低,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岩溶地貌发育
良好,是中国重要的汞矿产地,自秦汉时期以来就有人在万山区采矿,因此拥有丰
富的天然洞穴、矿洞等供洞穴型蝙蝠栖息。同时该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传承
了转角楼、吊脚楼、鼓楼等传统建筑风格,加之贫困人口分布广,是连片特困地区,
仍有大量的老旧建筑,这为房屋型蝙蝠保存了众多良好的栖息地。但迄今为止,关
于铜仁市区的蝙蝠物种多样性尚无相关的文献报道。本文作者于2014年5月~
2015年8月,对该地区的蝙蝠物种多样性及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势处于湘西到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E10850′~
10928′、N2726′~2752′),市区面积40km2,辖碧江区、万山区和贵州铜仁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区的最低海拔约205m,位于锦江河的下施滩处,最高
海拔约1149.2m,位于米公山(图1);地质属碳酸盐和石灰岩等,气候属于亚热
带的季风气候,每年平均温度在13~16℃,1月平均气温5.2℃,7月平均气温
27.9℃,年降雨量1250~1400mm,无霜期280d左右;地貌多样,水热同季,
适宜多种繁衍生长,生物资源丰富[11-12]。
2014年5月~2015年8月,对铜仁市区的翼手目动物进行了调查。对于房屋型
蝙蝠调查,傍晚在建筑物及河道附近观察飞行中的蝙蝠及其栖息地点、数量,白天
在栖息的地点进行捕捉,或者晚上在蝙蝠飞行的通道(河道)布网进行捕捉。对于洞
穴型蝙蝠,通过实地调查洞穴内是否有蝙蝠栖息痕迹(洞穴内是否有蝙蝠活动,或
者有蝙蝠粪便、或者有蝙蝠的骨骸等)。白天在洞穴内处于飞行状态的蝙蝠使用昆
虫网来回随机扫动进行捕捉,或者在洞内狭窄处悬挂雾网进行捕捉;对于停息在洞
内的蝙蝠使用昆虫网直接捕捉;同时采用傍晚在洞口处悬挂雾网捕捉飞出觅食的蝙
蝠。对于在野外捕捉到的蝙蝠,能够辨别到具体物种的,拍照、称重、测量外形之
后原地释放;不能准确鉴定的蝙蝠,选择2~3号标本用布袋带回实验室进行最终
的鉴定。观察数量采用直接计数进行估计,同时使用拍照和摄像的方法进行估算;
洞穴中停息状态下的蝙蝠数量较少的种群直接计数,种群较大的则通过记录单位面
积内蝙蝠的数量乘以蝙蝠居群所占据的总栖息面积来估算数量;处于飞行状态的蝙
蝠除了直接计数外,可以通过查看录像估计蝙蝠的数量[6,13]。
物种的鉴定主要依据《中国兽类野外手册》[14],《HorshoeBatsofthe
Word》[15]、《贵州兽类志》[16]、《中国哺乳动物彩色图鉴》[17]、《中国哺
乳动物图鉴》[18]等,中文名以及拉丁学名的确定以蒋志刚等[19]为准。物种的受
危等级参照《中国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及IUCN(2015)[21]。物种地理分布型
主要参照《中国动物地理》[22]。
有蝙蝠栖息洞穴的重要性根据洞穴内栖息的每一个物种的观察数量与相应物种权重
乘积之和来进行自私的近义词 评估[6,13,2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
对中国脊椎动物最新评估结果[20],将物种权重设为:无危物种(LC)1分,近危物
种(NT)2分,易危物种(VU)3分,濒危物种(EN)4分。洞穴保护的等级(S)根据其相
应的得分进行划分[6,13,23],等级1(S≥1000),等级2(500≤S<1000),等
级3(100≤S<500),等级4(S<100)。
洞穴的干扰情况参考周江等[24]的评价标准,根据人类每年进洞活动的人次以及具
体的活动类型将该地区洞穴受干扰的情况分为3个等级:轻度干扰、中度干扰、
重度干扰。
此次调查共记录到翼手目动物1100余只,隶属3科12种(表1),占贵州省原有
记录7科40种的33.3%。其中大蹄蝠的数量最多,观察数量在880只以上,其
分布亦最广,发现有9个分布地点(其中6个分布地点为洞穴,表1)。
对铜仁市区的12种蝙蝠的分布型进行分析,该地区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有
11种,包括3个分布型:南中国型(热带-中亚热带分布:中华鼠耳蝠(Myotis
chinensis)、菲菊头蝠(Rhinolophuspusillus);中亚热带分布:西南鼠耳蝠
(Myotisaltarium)1991年是金羊还是土羊 、东洋型(热带-南亚热带分布:托氏菊头蝠(Rhinolophus
thomasi);热带-北亚热带分布: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sinicus)、大耳菊头蝠
(Rhinolophusmacrotis)、大菊头蝠(Rhinolophusluctus)、中菊头蝠
(Rhinolophusaffinis)、大蹄蝠(Hipposiderosarmiger)、普氏蹄蝠
(Hipposiderospratti)、岛屿型1种,单角菊头蝠(Rhinolophusmonoceros);
普通伏翼(Pipistrellusabramus)(东亚古北与东洋区共有种)为广布种。
此次调查的23个洞穴中,其中有14个洞穴可以明确知道栖息的具体种类;有2
个洞穴发现有蝙蝠粪便,有7个洞穴没有发现翼手类动物活动过的痕迹。对14洞
穴进行重要性评估,没有属于等级1和等级2的洞穴;属于等级3的有干洞、盲
洞和观音洞,其余11个洞穴属于等级4(图1)。
对23个蝙蝠栖息洞穴的干扰情况进行评价,该地区被轻度干扰或者处于自然状态
的洞穴有15个,被中度干扰的有5个洞穴,被重度干扰的有3个洞穴(表2)。被
重度干扰的3个洞穴,分别是碧江区坝黄镇的盲洞(栖息有大蹄蝠)洞口附近有1个
橡胶工厂,其周围1km的范围飘散刺激性的橡胶气味;万山区茶店镇的观音洞
(栖息着大蹄蝠、中华菊头蝠、单角菊头蝠及草莓用英语怎么说 西南鼠耳蝠)由于在洞口处建有寺庙,
因而经常有人在洞口进行烧香等迷信活动,严重影响洞内蝙蝠的栖息;木料洞内建
有一个木材加工厂,据工作人员介绍,洞内曾经栖息有大量个体大小不一的蝙蝠,
后来被人为烟熏和驱赶,致使现在在洞内仅发现有少量西南鼠耳蝠栖息。
如何确定地球上或者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内到底有多少物种?这个问题自达尔文时代
开始就困扰着生物学家[25]。当前全球大约有五分之一的脊椎动物处于濒危和易危
状态,每年平均约有52个物种会走向下一个濒危等级[26]。蝙蝠由于其穴居、夜
间活动、冬眠、迁移等特殊的习性增加了调查的难度,这也意味着一些蝙蝠物种可
能在还没有被人们发现之前就触目惊心的意思 可能在地球上消失了。本次对铜仁市区的蝙蝠进行调
查,共记录到3科12种,初步摸清了铜仁市区翼手目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情
况,这有助完善贵州省翼手目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信息。
翼手目动物特殊的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使得民众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甚
至因产生误解而驱逐或捕杀蝙蝠,破坏蝙蝠资源[5]。铜仁市区蝙蝠资源受到的威
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对洞穴的不合理利用,具体表现为旅游开发(如著名景区
九龙洞)和在洞内修建建筑物(如观音洞、木料洞),其结果是可能导致蝙蝠的栖息
地丧失;(2)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致使传统建筑物受到破坏,减少了房屋型蝙
蝠的栖息地,例如碧江区中南门古城区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发现有大蹄蝠、中华鼠耳
蝠栖息,但最近启动的古城修缮工程,一些可供蝙蝠栖息的老建筑物将有可能消失;
(3)人为有意或无意的驱赶和捕捉。该地区翼手目动物的保护,应当在进行洞穴开
发和人居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充分保护好包括蝙蝠在内的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同
时开展科普教育宣传,增强民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相关文献】
[1]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563.
[2]吴毅,胡锦矗.人类活动对翼手类生存环境的影响[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3):
60-64.
[3]罗峰,梁冰,张礼标,等.食虫蝙蝠与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关系[J].动物学杂志,
2005,40(3):104-110.
[4]张成菊,吴毅.洞穴型蝙蝠的栖息环境选择、生态作用及保护[J].生物学通报,2006,41(5):4-
6.
[5]刘志宵,张佑祥,张礼标.中国翼手目动物区系分类与分布研究进展、趋势与前景[J].动物学研究,
2013,34(6):687-693.
[6]杨天友,侯秀发,王应祥,等.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翼手目物种多样性与保护现
状[J].生物多样性,2014,22(3):385-391.
[7]张树义,王晓燕,汪松,等.蝙蝠的食虫性[J].生物学通报,1997,32(7):14-15.
[8]张树义,张劲硕.请携手研究与保护蝙蝠[J].大自然,1999(5):21-22.
[9]吴毅,张成菊,余文华,等.广州市蝙蝠的多样性及在农业生态环境中的作用[J].华南农业大学学
报,2006,27(4):47-51.
[10]黄继展,谭梁静,杨剑,等.澳门翼手类物种多样性调查[J].兽类学报,2013,33(2):123-
132.
[11]杨代胜.万山特区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1-6.
[12]田志军.铜仁市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1-7.
[13]FurmanA,zgtributionofcave-dwellingbatsandconrvationstatusof
undergroundhabitatsinnorthwesternTurkey[J].BiologicalConrvation,2004,120(2):
243-248.
[14]史密斯,解焱.中国兽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269-358.
[15]CsorbaG,UjhelyiP,hoebatsoftheworld(Chiroptera:
Rhinolophidae)[M].Shropshire:AlanaBooks,2003.
[16]罗蓉.贵州兽类志[M].贵阳:贵州科学出版社,1993:64-149.
[17]潘清华,王应祥,岩崑.中国哺乳动物彩色图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41-76.
[18]盛和林.中国哺乳动物图鉴[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6-145.
[19]蒋志刚,马勇,吴毅,等.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2015,23(3):351-364.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生物物种红色名录[R].北京,2015.
[21]InternationalUnionforConrvationofNature(IUCN).IUCNRedListofThreatened
Species[EB/OL].[2015-10-1].http://.
[22]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59-330.
[23]刘伟,王延校,何新焕,等.太行山南段洞栖蝙蝠的分布及栖息地重要性分析[J].兽类学报,
2011,31(4):371-379.
[24]周江,杨天友.贵州省松桃县东部地区翼手目物种多样性[J].动物学杂志,2010,45(2):52-
59.
[25]yspeciesarethereonearth[J].Science,1997,247:1441-1449.
[26]HoffmannM,Hilton-TaylorC,AnguloA,actofconrvationonthe
statusoftheworld’svertebrates[J].Science,2010,330(6010):1503-1509.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21:23: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4050363337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九龙洞风景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九龙洞风景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