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太极拳谚语()
民间太极拳谚语(转)
=============================
发布时间:2009-10-0508:41
大道:
“以武入道”,“拳道合一”。“道以虚通为义”。“由虚空寻有力之真
实”。“往来无穷谓之通”。
“天得一以清,地的一以宁,人得一以善。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天地,天地得
一而阴阳归位,人身得一而神变无方。”
“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气相交,而太
极之象成。”
“无形无象,全体透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借假修真”。
论学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者多于牛毛,成者少于麟角。
“功夫不到总是迷,一层不到一层迷,一处不到一处迷,处处不到处处迷。”
“善学者,必以理为尚。”拳无功,一场空。做大起于细,做难起于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总体论:
“虚静为本,虚无不受,静无不待,知虚静之道,乃能终始”
极柔即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开展紧凑乃缜密,待机而动如猫行。
“太极拳,缠法也。”“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沿路缠绵,静运无
慌。”
螺旋中开,螺旋中合。目平视前,光兼四射。
不善松活,就谈不上弹抖。收之,气归丹田;发之,气贯四梢。一节动,节节
动,节节贯串。一处不对,全身不对。
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合则太极,分则阴阳,动则螺旋。慢中求功。练拳能
得法,功效自不差。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有准顶头悬,腰之根下株。上下一条
线,全凭两手转。“空空地摸,空空地练”。“呼吸通灵,周身无间”。
主腰裆:
神仙留下健身方,开裆下跨最为良。腰裆膝发动机。内不动,外不动,腰不
动,手不发。腰胯微转鸟难飞。意领形,腰走劲。
发劲要主宰于腰雪莲功效 ,结合丹田带动。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左发右
塌,右发左塌。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转鸟难飞。
主手脚:
五指撑开,似刚似柔,力须到指,不可强求。两臂弯曲如半圆则力实。
两膝常常里合,两脚常常里扣。上节不明满腹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
主技击:
“太极无手处处手”,“浑身无处不丹田”。欲要打得险,还须脸对脸,欲
要打得美,还须嘴对嘴。“不引不能空,不空不能击。”
来,则顺势捋;去,则顺势去。处处是蓄劲,处处能放劲。能吞方能吐,能卷
方能放。静若处女,动如脱兔。
欲要先给,欲顺先逆,欲逆先顺,要多少给多少,半点也不多给;给多少要多
少,半点也不多要。要哪儿给哪儿,得哪儿打哪儿。
随人所动,随屈就伸。能引进落空,才能四两拨千斤。周身柔软似无骨,忽然
放出都是手。
善用刚柔者,到达落点时用刚,如蜻蜓点水,一沾即起,这是表现刚点的正确
形象;在一切行气运动时用柔,如车轮旋转滚走不停,这是表现柔点的正确形象。
故曰:行气用柔,落点用刚,这是划分刚柔的界限。
远拳、近肘、贴身靠。得实不发艺难精。不占人先、不落人后。遇虚当守、得
实即发。虚极实生。初实可摧。
拳打不知。巧拿不如痴打。人无刚骨,安身不牢;拳无刚柔,出手无效。顺人
之势,借人之力。打实不打虚。
手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接手半边空。四梢空接手,一接点中求。
肘空一大片。
主推手:
“夫圆者出入,方者进退,随方就圆之往来也。“要点不要面,要面两不便,
偶尔面碰面,即刻松开变。”
推手的诀窍,一顺一逆而已。柔化自当知斜闪。引则动、动则隙、隙则击。
走架是知己功夫,推手是知人功夫。
拳打拢,棍打开。关节不松、处处被动。松透棚圆。吃啥还啥。吃啥吐啥。
有人若无人,无人若有人。有人如无人,无人人打影。被打欲跌须雀跃。侧翼
抢攻,一臂双功。跟身到腋是良方。
动之至微,化之至顺,引之至长,发之至骤。沉着为拳艺之本。脑居静为贵。
克敌制胜,全在用粘。不谙柔化,何来用粘。发人不远,自跌路遥。似松非
松,将展未展。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摸得着,打不到,离不
开,走不了。能如水磨动急缓。
发前必拿。拿前不知觉,知时已发出。拿人不过膝,过膝不拿人。拿人如入
笋,一对准、二落实、三吃牢。
方圆结合,方在圆中-----化与发。蓄势宜长,发劲宜短。蓄之既久,其发必
速。以走制敌。
形不外露,劲蓄与内。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张弓,节如发机。
形圆而不可败。劲走圆,力走直。
呆力越大,巧力越小。敏钝决胜败。运化要柔,落点要刚。有备能制人,无备
则制于人。讲解千遍,不如推手一遍。
常法有迹可寻,变法神妙莫测。着着有劲,劲劲成着。重劲不重凉粉怎么做 着。
棚捋相通、捋挤相通、提挤相通、棚劲不丢、肘不贴肋,腕不贴胸。捋在尺
中、捋要柔顺、捋抱顺且韧。
挤靠破捋、以挤破靠、挤要横排、挤排化在先、轻挤得虚实。
拘意莫松、先戒为宝、联合底盘、跟身到腋、得横既得势、机势并得。人高我
高,我攻在先;人低我低,我攻在后。
张弛交替。未习拳,先学步。步不稳则拳乱。腰如蛇行,步如粘。发劲要
直,化劲要圆,化福建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旅游景点 之不尽,发之不远。
心意论
有心有意皆是假,拳到无心始见奇。拳无拳,意无意,拳到无意是真意。一志
凝神,洗心涤滤。收心猿,拴意马。
收心离境。内外均整,心力合一。有动之动,出于无动。
“行乎其不得不止,而不可或止;止乎其不得不行,而不可或行之拳意”。至
虚中生神,至静中生气。
心安则虚则道自来。体静心闲,方能观见真理。“有形有意皆是假,拳到无心
始见奇”。
作者:高人
何国梁老师教拳语录(转)
2009-10-0414:40
1、练武者,以德行为先。
2、初学太极拳,身心要安静放松,要用意识引导动作。动作要均匀、连贯、
圆活。宜慢,慢有利为理解要领。
3、太极拳的身势要求,是内外都要放松。放松了,气血才能循环、旺盛,神
经命脉才能舒适,头脑才能清醒,神经感觉才能灵敏,动作才能轻捷,意气才能集
中,发劲才能来得充实。
4、太极拳的意境功夫有三层:第一层功夫是轻灵。第二层功夫是贯串。第三层
功夫虚静。轻灵是体松的体验,既松、静、正、匀、慢、稳,做到这些,才能“迈
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贯串既为气固不散漫,体松而气不散漫,始能动作不松
散,周身才能一体。虚静与神凝义意相同,既用意不用力,纯以神行,实中求虚,
动中求静,以至达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境界。
5、学拳练功,不可贪多求快,要慢慢地学,一手一式地学。要领悟每手每式
的用意,以及稳稳松松,均匀圆满,上下相随,气意鼓荡等感觉。在慢中体会重心
的端正,身心的安舒。
6、学拳练功,单凭苦练筋骨,吃些苦头是不行的。要经常看看太极拳老论中
所记载的拳理,加以思考和研究,这有助于功夫长进。
7、功夫是靠久练而成的,否则拳意不上手,没有灵感,体用时劲发不出来。
拳意上手的感觉是手指发胀,手心发温。
8、行功时,神意要往上顶,真气要往下沉。虚灵顶劲往上提,松沉稳固座下
盘。
9、打拳练功,要以心意为主帅,以气运身。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
背,沉肩坠肘,身体松软,气意下沉。时间长了拳意就会上手,功夫就会长劲。亦
可谓之一软再软全身软,大松大软大虚无,全身百折皆无骨,撒开全身皆是手。
10、行功时,要做到内三合。精、气、神合一,一归玄,玄中一窍通四湖,须
有玄牝炼根基。希望尔等认真去理解,去体会。
11、太极拳功夫好的人,其拳意上手,动作是神,用神的动作,能发人不知不
觉之中。他的灵机动作,是用神意修炼出来的。现在,你的松沉内化劲尚可,但虚
灵软弹劲不足,原因就是神意还未修炼出来,需加克苦努力。
12、“接手半边空”是叶式推手的一个法测。它所要求的是,通过气圈向外
扩散、转动,带动手式的旋转,以侧接对方来力的一半,使其来力的另一半落
空,然后掌握好时机,将自的内劲通向对方已失去重心的垂直中心点发之,将其打
出。《打手歌》中的“引进落空合既出”,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13、在练太极拳过程中,要做到“逢转必沉”。沉是指松沉稳固,转是指太极
拳转变和转折的时候。也就是说,在太极拳转变和转折的时候,下盘一定要松沉稳
固。“逢转必沉”是叶家拳的精髓。
14、练架子须先求其方,后求其圆;推手须先求其圆,后求其方。这是叶大密
老师讲的
15、练太极拳架子时,要把没有人当成有人;推手时,要把有人当成没有人。
16、太极拳推手,是圈与圈的较量。化劲是在圈上走弧线,发劲是在圈中找弱
点。
17、纯阴纯阳是贯通气血的功夫。久之练之,能使气血随着人的意识而走,意
识到那里,气血就到那里。中医理论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气血通了,疾
病也就好了。
18、体内垂直轴心中线,是由百会、丹田、涌泉这个三点在意识支配下产生
的。内气随轴心线延伸并向四周均匀散开,形成肩、腰、胯三道气圈。行功走架
时,丹田要在腰甲羟孕酮片 、胯二道气圈中间潜转,不可死守。
19、与人推手,关键在沾连粘随。《打手歌》中的第一句“掤捋挤按须认
真”,就是要求把沾连粘随贯到掤捋挤按各大劲中去,做到轻灵虚无,不丢不顶,
丝毫不用抗力,听对方来劲如何,自已又如何对应,并认真体会各大劲在技击中作
用的效果。
作者:何国梁
练拳真髓---松、散、通、空
太极拳无论技击,还是养生,都必须以内功为基础。内功怎么练,孙德明江苏美食 先生
说,汪永泉先生所传内功心法中,最核心的有四个字,即“松”、“散”、
“通”、“空”。
松,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也是始终贯穿练习过程的核心要领。拳论曰,“中
正安舒”,讲的就是松的状态。太极拳都强调松,但理解各不相同。孙德明说,汪
永泉所说的松是一种整体性的松,不是局部的,汪老说:“松,是全身放松,某一
部分的松是没有意义的。松,从神态到动作都不能紧张,是恢复人先天的自然状
态”。自然就是不要故意去做松,一故意,就做作了,就不是松。孙德明说,松
是从上到下,从外到里,完整一气,内气向下沉,肢体在松中保持灵活。
散,是气的通常状态。拳论说,“气宜鼓荡”,散就是绵绵细细的鼓荡,在练
拳过程中把内气运行到身体各个部分,各个梢节。散是由内到外的,通彻全身。孙
德明先生说,打个比方,在一湖安静的水中,丟进去一个石头子儿,激起的水波一
圈一圈从中心向外扩散,这就是散,类似太极拳的功夫,就是一动无有不动。做到
了“散”,气才能顺,这是练内功必须要达到的程度。
通,就是流畅,劲路流畅萝卜的简笔画 ,气脉流畅。是一种动态均匀的状态。要达到通,练
拳中身体
状态必须保持一种科学、合理的形态,比如要张肘、松肩、开胸等,内气一
通,脏腑就得到很好调节,练拳就非常舒服,“气遍全身不稍滞”。越练越神清气
爽,练拳的妙处也不断体现出来。不通就会越练越累越疲乏。
空,就是空灵的境界,太极拳功夫练到非常浑厚,即“有”的程度,又全身虚
灵,即“无”的程度,有无相生,就是“空”,拳论说“全体透空”,透了才能
空,松,散,通都是达到“透”的阶梯。
做到“空”,于己则身体无紧张点,消除引起疾病的一大根源,于人则搭手无
滞留点,没有把柄与人,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即推手的“神明”境界。
孙德明先生说,松、散、通、空这四大要诀,在练拳过程中需要逐步体会,它
们又是完整一体的,不能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全部做到了这几方面,内功才算登堂
入室。
作者:若言
技击秘要---点、拍、断
在古城墙下,八十多岁的孙德明先生与几位弟子演示了太极拳的技击之法,并
进行了精彩解析。
孙先生说,汪老的技击功夫,很细腻,不粗。一出手,跟书法的用笔似的,有
来历,不是随便乱比划的。这个来历就是内功。一举手,内功就有。有内功就可以
没有法,太极拳论说,动即是法。这是讲在内功的基础上,没有内功,这话是空
谈。练拳开始的时候,所有的法都是练习内功之用,内功有了,逐渐去法。
技击的具体运用有劲,太极拳的劲有很多种,汪老独门秘技,他最拿手李守德 的,也
是最常用的,是点、拍、断三法。
“点”是汪永泉先生得心应手的技击之法,运用最多,随心所欲,信手拈来。
无论对方以何种方向,何种劲力来攻击,皆以全身功力凝聚指尖,照其劲源,点击
截断,其攻自破,且劲力回击,自毁长城。
孙德明先生说,他多次亲见汪老以点法展示技击功夫,并亲身感受了汪老“点
指神功”的威力,进攻者遭此一点,委顿如败絮飘风,丧失战斗力。如今,孙德明
经过多年苦练与实践,对点法心得尤其透彻。
“拍”为截其劲路,迅捷无伦,避其锋芒,击其中核。在敌旧力将竭,新力未
生之时,重击敌枢纽。很多人误解太极拳慢慢悠悠,那只是在练习之时,运用时也
会如雷霆万钧,闪电过隙。“拍”之诀窍就在准、快,准为击其要害,快为抓住时
机。拍法运用,往往一招令敌溃倒于地,或飞摔出去。
“断”更是有“莫测”之功,断敌之劲、断敌之意,断其来路,也断其去路,
只要对方进攻,以断法制之,令敌难逃溃败下场。
运用“断”法时,先以对方来击之势,顺其所为,令其得机得势,我则被势,
敌刚一摸实处,我瞬间突然断开,无影无踪,使敌如临深渊,云端踏空,无从着
落。对方遭此断法,必然心生恐惧,从精神到劲力彻底瓦解。
断必须要断的干净、彻底,在瞬间从“有”到“无”,完成一个太极状态的变
化,要做到这一点,内功的运用极为通畅、圆润,内劲收、发由心,到了举重若轻
的境地。
孙德明先生说,这些东西过去汪老是不让轻易向外说的,如今,社会开放了,
人的思想、思路也开放,太极拳的好东西我不想带走,还是传给世上好。我这几位
徒弟,他们也下功夫学,我就教,把秘诀告诉你,怎么练,还在自己。
作者:若言
我前些时候已经对松沉劲说过一些,可能不具体,不好理解,下面就在说一
说。一般人由于成长过程都是用力气,就是肌肉力,所以认为肌肉力才是最大
的,尤其是看过拳击散打等电视,认为肌肉力是最大的力,这与太极不符。
就说练太极手臂的松沉劲,首先少用肌肉力,最终不用肌肉力。
先说少用,抬手臂,谁也不会觉得沉重,这是多少年用力的习惯,不是一下能
改变,再比如,你走路端肩膀,这也是习惯,当你大脑想着走路不端肩膀,肩膀就
能放下来,时间长了不端肩膀就会成自然,不端肩膀是太极的要求,就是为了不用
肩部的肌肉力,不用肌肉力,你想,不用力才还要抬起手臂,慢慢的就能练出手臂
沉重感,也就是手臂的松沉劲。同理,抬手臂想着不用力,或少用力,时间长
了,会感觉手臂的重量会逐渐增加,增加一点,其实就是手臂肌肉少用了一点。
时间长了抬手臂会觉得沉重,就如同举起手臂过头顶干活,时间长了,会觉得
手臂发酸,再抬手臂就会觉得沉重,这其实就是肌肉力少了,沉重感就增加了,练
太极一段时间以后,就要一抬手臂就会觉得沉重,这时不用力就逐渐成为习惯。
当练到手臂有些沉重以后,比如胳膊有五斤重,如果你体会胳膊的重量越来越
大,抬手臂越来越费劲费劲,这时就要用腰跨抬手臂,腰跨也要放松的抬手臂,属
于腰跨帮手臂的忙。练腰跨的松沉劲必须在保持手臂的松沉劲的基础上才能够实
现,腰跨始终要直,这个直要含胸拔背,头顶与尾椎要一条线,就是身体要中正,
请想一下,沉重地手臂,压着直立的身体,这时等于上重下轻,那么腰跨的放松加
上沉重地手臂,再加上腰跨不断的转动,手臂的重量会逐渐的下移,会往腰跨的地
方压转,这样不断的压和转,腰跨以后就会慢慢的随着动作的熟练,就会松下来,
手臂的重量就会作用到腰跨上,随着重量的增加,又由于腰跨虚实转换,以后腰跨
会画出圈来,总体来说,手臂的重量下压,作用在腰跨上,腰跨还要松,双腿腰跨
虚实转换,腰椎的这个立柱就会在腰跨上画出圈来,那末腰跨的松沉劲也就练出来
了。同理,再接着往漆脚上练,当练到脚下,脚会觉得往地下扎,这时才能做到
力发于根,主宰于腰,形护肤品品牌大全 于手指。
有些人没练出松肩坠肘,直接练松要松垮,不能说不对,但不完善,属于投机
取巧,因为一旦练出松肩坠肘,手臂不怕打,对方多大的力都能传导到脚上,也就
是地上,如果要硬打,不管对方多大的力,自己脚下一发劲,传导到手臂上,都能
把对方棚出去。作者:高人
相关文章:
怎么样才能从太极套路里练出功夫...
怎样温斯顿丘吉尔 才能练出"太极"的"松沉劲
太极的慢是练出不败之形
太极功夫如何练出
如何练出太极功夫
我练习太极拳的时候,经常采用一种被我称作为“试劲”的方法来检验太极拳
招势动作的准确性。
当然,在此我先声明:
1、这个方法未必正确,我只对自己负责。请读者自辩。
2、所谓试劲,是指摸索动作正确性的一种试验方法。前辈有“初学者莫找
劲”的警言。因此,掌握尺度很重要,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用猛力,要及时发现
问题,及时纠正问题。确定了动作的正确性之后,应及时放缓动作速度,恢复到慢
练状态。如果用试劲的方法仍然没有找到感觉时,应及时放弃,调整动作姿态后才
能再试。
练习太极拳要找的劲,是整劲,因此要保持腰、背、胯同步转动,腰背跨是一
体的,就如铁板一块,切不可扭腰。扭腰则腰损。整劲的力量来源于大地,“悟
性”就在脚下,劲力从脚底开始,通过腿的一蹬一收,传导到胯、腰、背,经胯、
腰、背的调控,传导到肩,而后至手臂、直至手掌、手指。从脚底至手指,整个过
程是瞬间完成的,即所有肢体在尽可能短的瞬间同时到达合规的位置。整劲发出的
时间越短功夫越深。比如,用1/10秒与1/100秒发出的
劲相比,后者显然更具功力。
因而,身体移动或者转动时,脚掌离地不能太早,早了就是“拔根”;脚掌离
地也不能太晚,晚了就显拙、滞。身随势而进,势尽而收,脚随身收而收。所谓过
与不过,仅由势而定。进退同理。进不能前俯,退不能太深。势尽而不能收则谓之
过。
太极拳中医的治疗 之要领: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胯„„,都是为了一个
“整”字而言,目的在于将整劲表达出来。不能在瞬间将这些要领转化为整劲,那
就是有柔无刚,做到了才能柔中带刚、刚柔相济、柔极而刚。
过程中,劲力所到之处,处处可以发劲。肢体的每一节都有至少一个劲点。功
力深者劲点多于功夫浅者。整劲的目标就是劲点,瞬间将劲力集于一点,可以想见
作用力的大小了。将这种瞬间爆发的整劲,用时间上的延展表现出来,就成了太
极拳的慢练。好比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刘翔的跨栏动作,然后用常速播放出来,供人
欣赏那样,当然也可以用作分解整合全部动作细节,成为训练的辅助手段。而太极
拳则是以慢练作为训练手段,最终要达到瞬间爆发整劲的目的。这就是太极拳“慢
练快用”的实质。而慢练与快用的差异仅仅是时间上的延展,不能有空间上的丝毫
改变,这也是太极拳训练规程所要的结果。
太极拳的设计,从根本上来说,毋庸置疑,肯定能够达到整劲的表达。不能表
达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你还没有正确掌握它的方法~功夫深浅的差别仅在于发劲
过程的时间。我之所以用“试劲”的说法,主要考虑:其一,在动作尚无把握时,
不宜发劲,只能作为一种尝试,不追求速度,只用于验证动作的准确性。其二,当
你还没有内在修为的时候,整劲其实是不存在的。因此试劲只是一种验证方法而
已。
再次声明,这种方法是否有效有益,请读者自辩。
作者:太极游孤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21:10: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4042343336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气加克念什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气加克念什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