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了解皮亚杰的生平和著作
掌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关于学习的原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重点研究认识或学习到底是怎样发生的。他从有机体主动
地适应外部环境出发,认为学习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建构过程。这
种建构过程是在学习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完成的。(学习是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
产生的)决定学习的因素既不是外部因素,也不是内部因素,而是两者的相互作用。皮亚杰
提出认知发展过程或建构过程有图式、同化、顺化、平衡四个核心概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关于学习的原理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图式的概念
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schema,在他后期著作中用scheme一词)。图
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
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
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2.认知发展的三个基本过程--同化、顺化、平衡
(1)同化(assimilation)同化原本是一个生物的概念,它是指有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进自己
结构中去的过程。在认知发展理论中,同化是指个有创意的聚会邀请词 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
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就象消化系统就营养物吸收一样。
所以,在皮亚杰看来,心理同生理一样,也有吸收外界刺激并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的过程。
所不同的只是涉及的变化表不是生理性的,而是机能性的。
随着个体认识的发展,同化经历下列三种形式:
再现性同化,即基于儿童对出现的某一刺激作相同的重复反应;
再认性同化,即基于儿童辨别物体之间差异借以作出不同反应的能力。它在再生性同化
基础上出现并有助于向更复杂的同化形式发展;
概括性同化,即基于儿童知觉物体之间的相似性并把它们归于不同类别的能力。
(2)顺化(accommodation)
顺化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一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顺化是与同化伴随而行的。
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
境,这就是顺化的过程。可见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化主要是指
环境对个体的作用。
显然,从整体而言,如果只有同化而没有顺化,那就谈不上发展。尽管同化作用在保证图式
中去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同化如果没有它的对立面--顺化--的存在,它本身也不能单独存
在。换言之不存在纯粹的同化。当然,如果没有与顺化相对应的同化,也就没有顺化可言。
皮亚杰用同化和顺化过程来说明认识,旨在表明这样的观点:一切认识都离不开认知图式的
同化与顺化。认知既是认知图式顺化于外物,又是外物同化于认知图式这两个对立统一过程
的产物。皮亚杰应用同化与顺化的过程,对行为主义的著名公式S→R进行了改造,提出
了S(A)R公式。他指出:“一个刺激要引起一个特定的反应,主体及其机体就必需有反应刺
激的能力,因此,我们首先关心的是这种能力。……感受性自然是依存于作出石榴盆栽 反应的能力的。
所以这个公式不应该写作S→R,而应该写作S→←R(换用图片),说的更确切一些,应写作
S(A)R。”
(3)平衡(equilibration)
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外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
的过程。平衡过程是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图式是通过同化和顺化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
的环境的。就一般而言,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
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化,即调节原有图
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同化与顺化之间的平衡过程,也就是认识上
的适应,也就是人类智慧的实质所在。所以,皮亚杰认为:“智慧行为依赖于同化与顺化这
两种机能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皮亚杰,1980年)。
需要重申的是平衡状态不是绝对静止的,一种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通过共同与环境相互作
用,就会过渡到一种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平衡的这种连续不断的发展,就是整个人知发展
的过程(皮亚杰,1981年)。
皮亚杰认为,平衡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平衡是同化和顺化之间的联系。在个体和外部刺激结构之间有一个平衡;个体的结构
顺化新呈现出来的外部刺激,而外部刺激被同化到个体结构中去。查看具体解释与实例,请
点击>>
第二种平衡是个体图式中子系统的平衡。皮亚杰认为个体都有若干个认知图式,而每一个图
式都由许多羊汤面 分系统组成。例如,大小比较系统中,长度、数量等都是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经
常以不同的速率展开。在建构中,如果子系统之间没有平衡,就不可能有新图式产生。
第三种平衡是一种调节个体部分知识与整体知识之间关系的平衡。在皮亚杰看来,一个人的
整体知识始终在被分化成各个部分,然后又把各个部分整合成一个新的整体知识。由此可见,
平衡是个体在连续不断地与环境交互作用和变化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3.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理论的焦点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认知发展的阶段,他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
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
从认知图式的性质出发,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算阶段(0~2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
前运算阶段(2~7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具体了解,请点击>>
4.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具有自我
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这四个因素都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它们本身都不是充足条件。
(1)成熟
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成熟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
条件,它为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例如,婴儿期出现的眼手协调,
是建构婴儿动作图示的必要条件。然而,若要使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
和最低限度的习得经验,才能增强成熟的作用。
(2)物理环境
鉴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认识的来源,因此,个体必须对物体作出动作。个体在这种动
作练习中得到的经验,不同与在社会环境中得到的社会经验。皮亚杰把这种经验分成两类:
一类是物理的经验(physicalexperience),是指个体作用与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另一类
是逻辑-数理的经验(logico-mathematicalexperience),是指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
调的结果。在皮亚杰看来,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起着组织或协调作用),而非来源于物体。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它包括语言和教育的作用,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学习者
的社会经验可能会加速或阻碍其认识图式的发展。
(4)起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几乎所有学习理论和发展理论都认识到成熟和经验所起的作用,皮亚杰的独特之处,是另外
加了第四个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即起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平衡过程调节个体(成熟)与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引起
认知图式的一种新建构。正是由于平衡过程,个体才有可能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把接受到
的信息联系起来,从而使认知得到发展。正因为此,皮亚杰把平衡作为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
二、皮亚杰关于学习的原理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学习是因强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的变化(如斯金纳),甚至还有人认为
单凭练习就足够了(如华生),但皮亚杰坚持认为,只有在学习者仔细思考时才会导致有意
义的学习。学习的结果,不只是知道对某种特定刺激星不会转 作出某种特定反应,而qq情侣头像大全 是头脑中认知图
式的重建。决定学习的因素,既不是外部因素(如来自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刺激),也不
是内部因素(如个体生理成熟),而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因此,皮亚杰对行为主义者
试图找到可以控制和预测行为的因素,并以此来解释学习感到不满。皮亚杰感兴趣的是,认
知是如何发展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大白机器人 。他着重研究了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尤其是儿童是如
何学会纠正他们思维中的某些错误的。
我们从皮亚杰所做的几个实验来学习皮亚杰关于学习原理的论述:
实验一、木棍长短的实验动画演示
实验者移动两根同样长的、并排放着的小木棍之一,使一根木棍前端比另一根木棍突出,
年幼儿童会以为这木棍现在比另一根更长些;稍为年长的儿童便明白两根木棍还是一样长,
并会马上关注木棍的后端。
问题:有刺激就一定有反应吗?木棍实验的解释,请点击>>
实验二、水量多少的实验动画演示
实验者把水从一个口径大的玻璃杯倒入一个口径小的玻璃杯中,一个5岁小孩认为水量
发生了变化,口径小的玻璃杯中水更多;在7岁后小孩发面 认为水量相等。
问题:这种认知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水量多少的实验解释,请点击>>
实验三、碰球的实验动画演示
三个球B、C和D并排放在一起,用球A去击球B,结果球B和C还在原来位置,球D
朝前滚动了。对于这种现象,儿童一会儿认为,是球A悄悄地溜过中间两个球击到了球D。
他的推理是:球D不可能自己移动,而中间两个球又没有显示出移动。一会儿他又认为,
中间两个球也动过了。他的推理是:球A不可能击到球D,而球D本身无行动能力。
问题:儿童所犯的错误是如何产生的?相比而言,哪个错误更有利于正确解答的产生?碰球
实验的解释,请点击>>
实验四、圆圈实验动画演示
实验者给儿童看A至G7个一排的圆圈,圆圈A的直径是10毫米,每个圆圈直径递增1
毫米。儿童很容易看出圆圈A与G大小不一样。但每个毗邻的圆圈太相似了,以致儿童不
能辨别出其直径相差1毫米。主试问:“A比G小?”儿童答:“是的”,没有任何困难。主
试问:“A比B小?”儿童答:“不”,这表明他看不出任何差异。提问一直进行下去,直到
儿童感到答案出现了矛盾,即:没有哪一个毗邻的圆圈是不同的,但A与G却是不同的。
问题:儿童是怎样来解释这个矛盾的呢?圆圈实验的解释,请点击>>
总结:皮亚杰认为
(1)学习从属于发展
(2)知觉受制于心理运算
(3)学习是一种能力建构的过程
(4)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需的
(5)否定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17:23: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3905943318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顺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顺化.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