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跷

更新时间:2023-03-21 12:33:25 阅读: 评论:0

自由行-自制七巧板

阴跷
2023年3月21日发(作者:千年木怎么养)

老年强身补漏法筑修丹基【阴跷穴八脉里有一个道家特殊的修

炼穴位】

一般人在世上总免不了病、老、衰、死。水有源,树有根。水的

干涸和树的枯死,其原因都是由于河床的漏洞和树干的空心所造成的。

若堵塞住漏洞和空心,水和树安有干涸、枯死之患?如此才能水复长

流,老树重长新枝。人体病、老、衰、死的漏洞在生理上有上下两端:

其上部是眼、耳、口、鼻七窍,为走气之门;下部前后二阴是泄精之

户。古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果能上闭下闭,和合四象,攒

簇五行,精气神固结不散,收到健身延寿的作用。

传统内丹的机理就是使精、气、神三宝充足,回风混合,结成一

粒圆明宝珠,名曰“内丹”。人生在世受七情所扰,六欲所牵,眼常

外视,耳常外听,鼻常外嗅,口常言语,故泄其气;前后二阴又常损

其精,并且日常处理事务又耗其神,故致三宝损伤不得自生,必需补

住漏洞,将亏损的精气补足才能结成“内丹”。补漏的方法不外于

“同类相补”。宋张紫阳《悟真篇》说:“竹破须将竹补宜,抱鸡当

用卵为之”。明伍冲虚《天仙正理筑基直论第六》中也说:“是以必

用精气神三宝合炼,精补其精,气补其气,神补其神,筑而成基。”

青壮年自可从上玄关修起,回风混合,百日功成,阳生活子时降龙伏

虎,采药归炉,以补其亏损之精气。但是年逾花甲、体弱多病的老年

人因其真情不动,精气衰败,元阳难以调起,就得用“敲竹唤龟”法

调之。《悟真篇》云:“敲竹唤龟吞玉芝,鼓琴招凤饮刀圭”。元张

三丰也说;“年迈之人,真情不动,可用敲竹斗龟法唤之”。

“敲”是敲击的意思;“竹”是指尾闾骶骨的七个骨节,在背脊

的尽头之处,与内外肾相通,上行一条髓道,古称“河车”,与泥丸

联通,为阳气上升之路。“唤”为调动,“龟”喻阳气也。“敲竹唤

龟”就是用外来呼吸之气配合真意导引敲击尾闾关,高超身内真阳之

灵龟。龟伏海底,海底喻阴跷穴,是“在尾闾前,阴囊下”,即会阴

穴,故“敲竹唤龟”采阳气的枢机全在于海底阴跷穴中。张紫阳《八

脉经》中谓:“采阳气,惟在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总为

经脉造化之源”。从生理解剖来看,阴跷穴部位是性腺所在之处,所

以调动阴跷能使睾丸或卵巢及其余内分泌的激素释放量增加,以进一

步改善人体新陈代谢。

功法

预备功:身体放松,站坐卧均可,保持心情愉快。先将两目轻合,

留一线微光,下视鼻端。两目垂帘,不可太闭,太闭则神气昏暗,不

可太开,太开则神光外泄,气亦难复.缓缓将气均匀.细长的吸入,但不可

过求深长,以自感舒适为度。吸气时小腹微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放

松,以此内息积蓄力量,气息调匀后,以耳静听外息出入,眼观鼻孔

外虚空一寸,使心息相依。当默观静听,调得气息绵绵密密,入静深

时,心念与气息均下沉,从而引起真意由鼻端上引至祖窍穴,再向下

沿任脉过绛宫至丹田气穴,默守片刻,再由丹田下行至阴跷穴,用两

目神光默照阴跷脉。

正功:所谓敲竹唤龟法,就是要每一次呼吸都要以龟头为起止

(女子以子宫口为起止),以阴跷穴为真气聚散中心。吸气时伸腰提

肛,小腹微收,以真意引气从龟头至阴跷穴,再上至脐后一寸三分左

右处,呼气时,松腰坐胯,小腹放松,气沉阴跷,再送至龟头,在此

同时过会阴。沿腿内侧经脉下到涌泉穴。若要敲竹开通尾闾关,必须

从涌泉穴冲起。张三丰《玄要篇大道歌》云﹕“蒙师指我一段功,先

将九窍关门通。九窍原在尾闾穴,先从脚底涌泉冲。”此既庄子谓﹕

“真人之息以踵也”。再吸气导引内气从涌泉.龟头向上过阴跷到脐后,

同时伸腰提肛,小腹微收,呼气时,松腰坐胯,气沉龟头涌泉。”张

紫阳《八脉经》中说:“阴跷一脉,散在丹经,其名颇多∶曰天根、

曰死户、曰入党自我总结 复命关、曰酆都鬼户、曰死生根,有神主之,名曰桃康,

上通泥男人语录 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

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

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

故如法反复提送,来回鼓荡,气机便会迅速萌动,产生真阳,即使是

精气枯萎的人也会逐步恢复生机。

要点

张三丰《无根树》云:无根树,花正微,树老重新接嫩枝。梅寄

柳,桑接梨,10月星座 傅与修真作样几。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

访名师,问方儿,下手速修犹太迟。西宗祖师李涵虚谓:中年学道者,

只要凝神有法,调息有度,阴跷气萌,摄入鼎内,勿忘勿助。后天气

生,再调再烹,真机自动。乘其动而引,不必着力开,而关自开;不

必着力展,而窍自展。真气一升于泥丸,于是而河车之路可通。要皆

自然而然(《道窍谈。开关问答》),元阳日产而补身。因为是用呼

吸吹嘘,并夹杂后天意识在内,故其所生药物就不如用凝神定息,静

极而动,与恍惚杳冥中所产生的药物清纯高洁。所以调药之法仍当以

无为之法为主体,有为的调药法只能适用于阳气特别弱的人,调药时

必须一心不乱,专志于吹嘘,所生之药才可以采用,事半功倍。

为了避免过度用意伤神耗气,以意在涌泉至丹田间鼓荡36—72次

后(勿执着于规定的次数),即将真意默默内照阴跷穴不动,虽有跳

动亦不去理他,明代陆西星《又论调息法》中云:“凡调息以引息者,

只要凝神入气穴,神在气穴中,默注阴跷,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

所谓隔体神交理最详,古仙已言之确矣。所谓离形交气,别有口传也。

所谓男不宽衣,女不解带,敬如神明,爱如父母,皆此凝神聚气而

已。”故曰“道归自然”。致虚之中自觉身中内气从蜒 阴跷穴起,上升

至气穴,止而不上,复有气穴下降至阴跷穴底,期间并不用真意去主

动的控制,任其自然,自无弊端。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云:然调

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

忽然神息两忘,神气融合,不觉恍惚阳生,而人如醉亦!若主动支配

和调节内息,不仅不能助长真气,反而与道相违,会生出种种弊端,

自误非浅。

按常理,外呼吸之气吸入,则内呼吸应降入阴跷,今反而上升到

脐轮,鼻内之气呼出,此时内呼吸也应上升同出。今反而降入阴跷,

何以如此?此乃以后天身外之气调起身内之真息而!李祖《道窍谈后

天集解》:“以内息踵外息,以外息踵内息,以息息踵息息。此即以

踵之妙也。内呼则外吸,内吸则外呼。内外两息,反正相生。开合有

度,却有自然妙趣。”又云:“盖吾人以后天之呼吸配先天之呼吸,

而先天之呼吸乃是身中真气,被息引动,悠悠来往。”(《气息妙

用》)。故上下兼顾同息,气机上下牵引,上依下应,自然敲竹唤起

元阳灵龟。

效验

神者心神也,属火;阴跷居肾底,水府之极深处。火入水中自被

水所灭,但是火中炽燃的性质也存在于水中,此时之火非气而何?惟

有此气之中有神在,非常人之气可比。行功日久,渐渐觉得两腰和小

腹之中渐暖,如沐春风。心微信微信网页 息相依,忽然情动阳生,阳物自举,灵龟

动亦。元阳初生,不可即行采取,待其举过自回后,制至欲心不动,

此阳乃化为精,日产其阳,日积真精,所以积精者,即是藏阳气,是

补亏之法,添油之功。《道窍谈后天次序》“阴跷之气,生人之根,

乍动为元精者也。学人敲竹唤来,入于内鼎,自然炼精化气而开关窍。

此气冲五脏,薰百骸,萦绕脉络,仍归丹田。”是故能调理生理机能,

以强身健体。

敲竹唤龟诀只是补漏调药的方法,构成内丹修炼的一个组成部分。

待时至神知,火候足验,采药归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最后直达

炼神还虚。

阴跷穴八脉里有一个道家特殊的修炼穴位

阴跷穴

八脉里有一个道家特殊的修炼穴位--阴跷穴,历代修炼家都视为

珍宝,自古就有'阴跷一穴秘不宣'的说法。庄子'真人呼吸以踵'说起。

踵'是脚跟的意思,所以有的人说要用脚跟来呼吸,当然这在生理

上讲不通;还有的人说'踵'是'接踵而来'的意思,比喻呼吸的连绵不断,

如此将养生真言文学化,更是小看庄子了。

'踵'其实就是阴跷穴。脚跟处正是阴跷脉的起始端,再结合上古丹

诀'当呼吸之机,则从阴跷迎归炉'的说法,更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阴跷穴在人体的前阴与后阴之间的凹陷处(也叫会阴穴)。与头顶上

的百会穴是一条直线上的,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它统摄着真气在全

身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

所以说,阴跷穴发生作用,连带阴跷脉,在脚跟一定会有感应。其实

何止脚跟,全身都有感应,'真人呼吸以踵'其实是借脚跟来暗讲阴跷

穴的。

养生要抓核心,阴跷脉的核心就在阴跷穴,激发阴跷穴最大潜能

的方法就在静坐的时候。

静坐的姿势,是所有的门派共同的,道家、佛家,都是一样。静

坐的方法是先找一个相对安静的房间,坐在地上或普通椅子上,百会

(头顶)、颈椎、尾椎成一条直线,可以调整头的角度,体会一下全身放

松的感觉,就是整个身体略微往上抬一下,再往回收一点的那个状态。

这样每天静坐15~20分钟,不要追求身体的反应,一切顺其自然。

待用功日久,真气充裕以后,就会感觉腰间像有个暖水袋捂着一样,

热乎乎的,异常舒适。这时只要把这似有还无的一物以意送入阴跷穴

即可。不要纠缠什么腰间到阴跷的路线,更不要琢磨路线的宽窄。人

身原本就是处处贯通,并不存在什么特定路线。只要一闪念,腰间热

力便已到阴跷,如同在山中一叫,四处都有回声。

当真气已经灌注到你的阴跷穴时,会感觉像小草发芽般有微微的

动感,说动却不对,又像是下小雨时阴阴静静的光景,那种感触非动

非静,在动静之间。只要阴跷中感觉一到,你就不要去管它了,只安

安稳稳地坐下去,阴跷中的感觉自然会反射到全身。这时全身如泡澡

般舒泰,腹内的感觉好像刚饮了酒,这是精气神在蒸腾互化,此时只

管静心享受,自然就有源源不断的阳气升起,这便是古人不传六耳的

种阳法了。

当阳气引入到阴跷穴后,贵在能平心静气,不生邪念意淫,方能

免阳旺施淫,方补即泄的危险。这也是古人对于阴跷一穴秘而不宣的

缘由。

中善感 医学没有叫阴跷穴的,只有叫阴跷脉的,属于人体奇经八脉之

一。

在道家认为,阴跷穴就说会阴穴,位于前阴、后阴之间,在人体

经脉中所处的位置十分重要。是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任脉由会

阴而行腹中,督脉由会阴而行背中,冲脉由会阴而行足少阴,故此穴

一动,诸脉皆通。

阴跷脉起于足根内侧,沿内踝而上,经下肢内侧,循躯干腹面上

行,穿过锁骨上窝,沿喉结旁、鼻两侧,止于眼内眦的睛明穴,与阳

跷脉会合。

阴跷穴探秘

王沐在《悟真篇研究》一文中,谈到了丹功四秘窍,其中的第一

秘窍就是阴跷穴。它究竟秘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称之为第一秘窍?

经脉总源

阴跷穴在经脉上是处于重要位置的。它在两阴之间,中医称为会

阴穴,丹道修炼中称之为生死根、虚危穴、归根窍,复命关。因它是

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冲由会阴

而行足少阴,此窍一动,三脉皆通。同时它又是奇经八脉的总源,李

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

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

采之惟在阴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故称它“总为经脉造化之

源”。因其“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

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上

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

宫都是春。”为什么它有这样的效验呢?因为它乃是“逐日生之根”,

产铅之地也。”所以此窍为青春活力萌动之处,生殖系统内分泌的源

头。王沐讲:“阴跷以会阴位置为体,以生精采药为用。”它的重点在

动态,静极之中随机而动,则具有蓬勃发展之生机。修炼中,“得之

者,身轻体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

心性圆明

《天仙道程宝则》讲:“圆觉之功,始至洗髓。髓洗则心明,心明

觉自圆。”故要得心性圆明,就必须从“涵谁洗髓”入劳动的感悟 手。“涵”者,

沉浸之义。“谁”者,主人翁,即心也,性也。其位在脑,实指真意

元神。“洗”之者,水也。水位在肾。《参同契》云:“真人潜深渊”,

《易》曰:“潜龙勿用”,是皆指涵谁洗髓之诀。实则指真意元神沉潜

于海底肾水之中以洗之也。如此在两目神光的照美丽大自然 顾下,用和气以熏蒸

烹炼,使之处于空虚寂静的玄况中,从而逐步地使元神去掉杂质,进

入洁净纯真的境界。如是“凝神聚气,念不妄动,一守冲和,无微不

烛,久而久之,群阴咸化,国泰民安而身治矣。”所以身心修炼,必

以心性圆明为第一宝则,如此,才能站稳脚跟,天仙之道可次第呈现

矣。

庸其蹊径

泥丸氏讲:“庸其蹊径则内魔不生,外魔束手而丹道坦矣。”“庸”

者,平庸无奇之谓。先天大道是:“一无作为,二无奇异”的返本还源

之道。在修炼中循正途而进则不入于旁蹊曲径。凡有所见闻,均应以

“不动”二字付之。因行动中出现的一切见见闻闻均是虚幻之境,心

生则种种魔生,心灭则种种魔灭。心若不生,境自无了。如是精体而

修,则功日进而无好胜神飞之患,也无见见闻闻之险。所以泥丸氏

讲:“丹道坦矣。”其要点为:一、修真之道,不过炼阴还阳而已,阴

尽为成,阳纯为道。当两目神光聚存海底则阴遭阳炼,精气溢身。

“阳胜则,阴胜则凉;阳胜则通,阴胜则滞。”身暖气通,如云如雾,

即丹功正道也。二、“凝神海底,一念默注,勿飞其心,全神注守,

通塞痛痒,概置勿顾,生死存亡,悉置度外,如是则万无内外魔猖獗

之患也。”所以“庸其蹊径”之法,不过是凝神海底,聚暖以烹,不

移神他顾而已。

凝神入穴

凝神入穴的关键在于一个“凝”字。其具体过程有以下几步:一、

“先以目光注所凝处”;二、“微以意敛真炁氤氲回归”,而聚气于气

穴;三、再以“和义寄于其间”,使神注气穴而火旺;四、然后“撤其机

心”,在似照非照、似守非守中,勿忘勿助,“有若存若亡之用”;五、

“旋即从事于忘,忘其和斯极,神始凝焉矣。”这个凝神入穴的过程,

实质即是由有意而守到无心而照;从知止而定到由定而忘的过程。能定

能忘即能聚能凝,所以“凝神入穴则气穴暖而真火旺矣。真坂田银时图片 火旺而关

辟无魔。”如此修持则丹道有望、圣胎有室,婴儿得养矣。

端坐习定

泥丸氏曰:端坐习定,乃采取之秘诀。其具体涵义有:

“端”,六时专一之义,寓修道之要。因道以勤修为要,六时专

一有勤义寓焉。“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不勤者,勤也。用之不当,

唯勤乃当。勤义即不忘其所守耳。忘其所守则神散而不凝,真火因之

而微,真水因之而冷,阴精不化,积成痰饮,遗患无穷。

“坐”者,两目附土之义,寓行功之诀。修以一意为诀。两目附

土,目之所至,心亦至焉。故附土而一意寓焉。

“习”者,羽趋潜阳,寓得采之义。其要点为:一、阴阳相须,互

相制约。”阴无阳则滞,阳无阴则飞,阴阳相须,自然之妙道。”当

静极而动之时,以神入于动之中,久之,群阴自化。这样阴无滞留之

弊,阳无神飞之患。“阳伏阴附”则“炼不虚炼,采非妄采也。”

《天仙道程宝则》云:采取一功“唯一习字”。“阳待阴养,阴须阳

伏”,此互相制约之道。二、羽趋潜阳,阴附立化。《阴符经》

云:“机在目。”目者,心神之光也。黄元吉也认为静功之要在乎目。

“昔人谓人之一身皆是阴,惟有目光独属阳。须常常收摄,微微下照,

自然阴气消尽,阳气常存,犹之太空日照,云雾自消也。”功中如出

现痛、痒、麻、跳、温、凉、冷、热……等象,均应“虚我气机,冥其

闻见,心存海底,不起一念,专守下极”。如此,“阴自求耦”,我

则加以定守之功,真火益旺,阴得阳烘,油然纯活,随神聚气于下极,

日积月累,群阴咸化,真阳始纯,仙道可望矣。

“定”,乃寂然不动之谓,寓受炼之秘。古云:“行存曰受,忘受

曰炼。”师授之诀,必存之于心而行之于身,才算是接受了师传之道。

修炼中,又要不断地炼习,直到纯熟,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使潜意识

发挥作用,“忘其所受,那就叫真炼了。

综上所述:“端坐习定”,不薯片制作方法 仅寓得采之义,也是修道之要,行动

之诀,承受之秘也。

阴跷种阳

胡海牙老师在《欲保长寿,先补亏损》一文中讲了“阴跷种阳”

之诀,其要点为:一、静坐时,全身放松,开始可呼出浊气一二口,随

即收心神于命门﹙肚脐对面,两肾中间﹚。不事他顾,专一于此,勿

令念起他散。如此每日行持一二小时,如觉两腰间辘辘跳动不已时,

即以意送入阴跷。既至阴跷,又觉其中掣掣跳动,嗣更觉浑身通泰,

心如迷醉,遍体脉络皆觉活动,暖融融如坐春风中。我亦不理它,只

身专心致志,将虚灵不昧之神安居其中。如此跳止、凝定,久之则神

自化气,气自化精也。二、老年人坚持修炼可填补历年之亏损,是谓

清静中接命添油之秘诀。“此法不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乃是以神

化气,以气化精。因为年老体亏之人,身中已无精可炼,故不能不借

重此法。”陈撄宁讲:神仙家每于阴一穴秘而不宣者,因得此阴种阳之

诀,其肾阳立能变弱为强,而阳旺思淫亦为常人所不免。此道本为寿

世,今反用及助淫,则贻害于世,故必择人而后传之也。此法还可矫

正中老年人上实下虚,头重脚轻之病,符合老子虚心实腹之旨,故为

老年人修炼之要法也。

功境效验

阴跷穴乃丹功秘窍,行持之久,其功效可使:神入肾水以纯心;平庸

无奇能制魔;凝神入穴真火旺;端坐习定阳化阴;阴跷种阳还童少。它在筑

基阶段可生精补亏,在炼精化气阶段为采药之处,年迈之人还可接命

添油。所以它是命功有为的总枢纽。在丹道修炼中把它列为第一秘窍,

这就不是偶然的了。

闵一得在《管窥编》中谈到身心合并时讲:“盖身得心守则身暖,

心得身依则心安。身暖心安则修有把握,不觉其劳。此真是下手第一

著妙诀,而又是彻始彻终不舍之恒法,久而久之,始得形神俱妙与道

合真也。”神入气穴则气穴暖而真火旺,身暖则心安,故能长期坚持

而不觉其劳。“久坐必有禅”,由此可进入较深的炼功层次了。

阴阳相须之诀,在功境中表现出来就是:阴阳交媾,如磁吸铁,神

气相恋,妙合而凝。久之,口中自然生出一种甘津,清凉爽口,异乎

寻常。此因身中团聚三热力,熏蒸下焦水气,循经络而上升,至口中

遂化为甘津。此津由炼气而生与常津不同,吞入腹中大有补益。所以,

曹文逸称之为“神水”,并明确指出:“资生一节由真气”。人身若没

有真气,神水就不免干枯。试欢病重之人,若舌卷、齿槁、津涸、液

干者,必死无疑。所以,陈撄宁强调:“早留真液渡衰残”。也就是要

留得住神水,才可维持生命,渡济衰残。

老年人若到精气枯竭之时,就得用阴跷种阳之诀。炼之可由神化

气,由气化精,待精气充足之时,自有“活子时”到来,使肾阳由弱

变强,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定守阴跷就能全面体现白祖:“开乾、闭巽、塞艮、留坤”八字丹

经的运用。“开乾”是百会有畅通感,真炁可直达天门。“闭巽”,

鼻口呼吸乃巽风出入之门,闭之,形成真息即“口鼻之气微而若无,

内之橐龠自吹自鼓”。黄元吉讲:“何谓真息?即丹田中悠悠扬扬,旋转

不已者是”。“塞艮”,艮者,地户,即人之肛门、谷道是也。因神

守阴跷、真炁就会随神聚于阴跷,为了不让其从谷道泄漏,故要塞之,

如忍大便然。”“留坤”,坤者,腹也。留者,存之也。这里指两目

神光存留海底则阴精阴气趋之而得神光以化之。修炼中运用此诀有上

冲之天,下达之渊的景象。因尻脉流于一身,可上通泥丸、下透涌泉,

从而达到“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了。

女丹基础--引仙法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12:33: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3732053293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阴跷.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阴跷.pdf

上一篇:圆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阴跷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