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care:拆解新母婴品牌爆款玩法
作者:邹小困
来源:《商界评论》2021年第10期
成立7年时间,成功跻身母婴行业头部品牌,市场表现惊人,作为新消费品牌近两年的一
匹增长黑马,Babycare做对了什么?
围绕Babyc工龄补贴标准 are身上的标签很多:一个时常被消费者误以为是进口货的国产品牌,一个由
设计师创立并在产品颜值上大量投入的母婴品牌,一个持续打造爆款并实现品牌资产跨品类迁
移的新銳品牌,一个从低频耐用品向高频快消品成功转型的消费品牌。
其经营表现可圈可点。2020年Babycare全渠道GMV突破5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
100%,仅2020年“双11”期间,Babycare全渠道销售额就超过9亿元。体量大、增长快,在一
众母婴消费品牌中(除奶粉、童装外),Babycare不仅销量居首,增速也是数一数二。
不俗的表现也引起了资本的注意。Babycare于2019年获得来自红杉资本中国的3亿元A
轮融资,2021年初获得由鼎辉投资领投,华兴资本、红杉资本中国跟投的7亿元B轮融资。
在新消费品牌这个赛场里,尤其是在国内集中度很低的母婴赛道,Babycare何以在7年内
有如此声量,值得我们一“拆”为敬。
2014年,互联网电商界风起云涌,先是京东于5月上市,后有阿里巴巴于9月登陆美国资
本市场。
随即,母婴行业垂直电商起势,除天猫、京东、苏宁等综合性平台外,蜜芽、贝贝网等垂
直性玩家也在资本助力下一路高歌猛进;乐友、孩子王等线下连锁业态开始向线上拓展,母婴
行业体量全面快速增长。(据艾媒咨询报告,截至2020年,中国母婴市场规模超4万亿元,
预计到2024年将增至7.5万亿元。)
同年,Babycare在国内市场初露头角。
始于“腰凳”的拓品类之路
品类拓展是Babycare在短短几年内销售额大幅增长的首要原因。
Babycare拥有多款爆火单品,这些爆品虽同属母婴行列,但之间并没有很强的品类或技术
关联性。换句话说,Babycare这些年不仅将品类拓得够宽,爆款率还得以保证。
A.腰凳
Babycare最早打入市场的单品,是母婴消费品中相对不那么热门的腰凳,许多还未生育宝
宝的消费者甚至可能都没听说过这类产品。
Babycare选择从腰凳入手,源于它有硬件和技术壁垒,兼具时尚且不属于较大的品类。通
过与实验室合作研究,致力解决人体工程学痛点,Baby系统盘分区 care逐渐在这片小众市场里,挖掘出了
更多的潜在用户。
小众市场,一方面意味着有消费者需求未被满足,另一方面意味着产品一经问世就已经具
备了差异化竞争的优势。Babycare利用腰凳快速切入市场,占领了小众分类的制高点,实现对
用户心智的首次覆盖。
一开始Babycare以抱婴袋起家,腰凳并不是刚需产品,后者定位高端,进口价格为1
000~2000元/个,而Babycare定价200~600元/个,大众普遍能够承担。由此,Babycare等额还款 收
获了首批种子用户—其需求和支付能力都很高。
B.啃咬类用品
Babycare进军的第二个品类是牙膏和奶嘴等婴幼儿啃咬类产品,其产品使用中国台湾工厂
开发的银离子材质,抗菌性较强,市场认可度高,价格较硅胶贵。
C.母婴电器
Babycare涉猎的第三个品类是母婴电器,逐步向消费者普及电器类产品,如消毒柜、消毒
锅和辅食机等。在Babycare推出相关产品前,市场上的母婴电器多为进口品牌,价格约为1
000~8000元/个不等,普通消费群体难以承担。Babycare母婴电器价格定位约300~1000元/
个,这也将一些原本不是该品类目标群体的人转化为了客户。
D.喂养用品
Babycare推出的第四个品类是哺育类产品,如奶瓶、水杯、保温杯等。奶瓶是母婴用品行
业的核心,是一个新品牌必须要做好的单品,其技术含量在母婴产品里排第二位,仅次于奶
粉。
据悉,Babycare耗时5年开发了纳米云概念的重力学奶瓶,其中纳米云具有抑菌功能,重
力学解决的是宝宝喝水时的呛水风险。
E.纸巾
Babycare推出的第五个品类是纸巾和湿纸巾产品。这一品类门槛并不高,但Babycare发
现,市面上许多湿纸巾含有酒精、防腐剂等材质,对宝宝肌肤有所伤害。因此Babycare采用
锡纸包装,不含添加剂,致力在安全性和防病菌方面做到位。
同时,Babycare在渠道投入上重点聚焦湿巾纸巾,2019年仅湿纸巾的营销广告投入就占
了近30%。从效果上看,的确带来了跨越式的增长:2017年Babycare湿巾类产品GMV不到5
000万元,到2020年时GMV近8亿元,市占率也从2017年的约3%一路上涨到2020年的近
25%。
F.纸尿裤
2018年下半年,Babycare切入纸尿裤赛道,主打高端路线,并将纸尿裤板块作为未来的
主战场,因为Babycare的纸品已经成熟,全球供应链也已经完善。
数据显示,2018年Babycare纸尿裤GMV仅为2700万元,到2019年时GMV近9亿元。
但Babycare并未明显撼动行业头部外资三强(帮宝适、好奇、花王)的市场份额,更多的是
整合吞并了众多长尾品牌。
总结Babycare起盘之初的产品迭代:首先,在细分品类中,挖掘尚未被满足的用户痛
点;其次,利用创新的产品设计和高科技感为产品赋能,以此获得母婴用户的信任,实现第一
波口碑发酵。
从腰凳到喂养用品的转变可以看出,Babycare的战略是从门槛产品转向扩充品类,接着利
用类目流量优势带入高频复购产品纸巾和湿纸巾。Babycare在母婴这个大类里,除了不销售食
品,其他用品几乎都有涉猎,其中自研产品占比高达90%。
Babycare计划每个品类推出几个爆款,因此尝试了大量SKU,有上千个之多,其销售排
名前3的SKU收优美散文 入占比20%。未来,Babycare或将精简SKU,淘汰掉销售不好的SKU。
品牌资产跨品类迁移
毋庸置疑,多品类布局是Babycare弯道超车的一大利器。
作为一个多品类品牌,我们可以概括Babycare的品类迁移之路:以小众且高科技感的腰
凳起盘,喂养用品打造爆款,利用爆款流量带入高频产品湿巾,以扩充品类切入集中度低的纸
尿裤赛道,而最新方向是童装。
Babycare做到了一件事:品牌资产的跨品类迁移。
通常来说,消费品,尤其是快消品,其品牌资产只能覆盖同一品类,如提到可口可乐就想
到可乐,提到农夫山泉就想到天然饮用水,提到德芙就想到巧克力。而Babycare在每一个投
产的品类里,都找到了自身品牌的一席之地。
Babycare的SKU非常多,2020年Babycare在天猫生态的GMV超34亿元,其中婴幼儿用
品占比8%,孕产用品占比6.1%,家庭清洁用品占比3%,销量TOP3的产品为纸尿裤、湿巾
和玩具。
其所切入的细分赛道都有一个共同点—集中度不太高,Babycare的发展空间在于整合杂牌
以及淘汰不给力的竞品。
早期针对出行场景,Babycare的打法是用腰凳开拓全新需求,在红海中造蓝海。相较于推
车等传统品类的高集中度,腰凳品类的体量和CR5(5大企业集中率)都相对较低,Babycare
洞察到市场需求,甫一入局就占据了细分赛道的第1名。
依靠在小众赛道“一举成名”树立起品牌声量后,Babycare自然想要入局母婴用品市场中需
求最大的赛道—纸尿裤。
国内纸尿裤赛道常年被帮宝适、好奇、花王占据,3家品牌共瓜分约36.5%的纸尿裤市
场,除3家外的品牌无明显竞争力。国内纸尿裤市场集中度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放眼
国际市场,2019年美国纸尿裤CR3达72.4%以上,日本纸尿裤CR3更是接近75.6%。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纸尿裤市场由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产纸尿裤生产企业数量虽然
较多,但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产品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因而,Babycare从2018年起切入纸尿裤赛道,迅速抢占3强之外的市场。到2020年,
Babycare拉拉裤+纸尿裤2个细分品类合计实现营收8.8亿元。
除占据赛道优势外,Babycare铺品类的路径类似于小米。
小米最初以手機品牌切入数码电器赛道,与华为、vivo、OPPO等瓜分消费市场,手机市
场的“厮杀”十分激烈。后来小米确立了打造智能家居生态链的定位,彻底与其他品牌区别开
来,是实现品牌资产跨品类迁移的典型案例。
母婴产品与家居产品一定程度上类似,都比较容易做出一个生态来。基于多款爆品的成
功,Babycare有意覆盖整个母婴产品生态链,不过区别在于,小米的全生态依靠科技实现,而
Babycare目前只是在设计外观上做到了较高的一致性和识别度,相对而言,Babycare做全生态
的护城河还比较低。
近2年Babycare加足马力提高产品研发能力,不过很多细分品类的市场份额仍由领先企
业占据。在全品类打法下,Babycare提高竞争力的最大挑战来自自己。
在研发尚弱阶段,设计无疑成了Babycare快速出圈的利剑之一。“颜值”能够如何作用于
Babycare的产品,乃至品牌?
抛开功能性不谈,Babycare产品颜值很高。
母婴行业最会做设计的公司
Babycare网罗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各地的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以及插画
师,外籍设计师就有40多位,在中国和美国均设有设计中心。
与其他品牌相比,Babycare设计的最大不同在于,其他品牌多重视功能设计,而Babycare
还重视色彩设计,保持主色调与品牌形象的高度一致。
不少人可能会质疑,消费品不是花架子,最重要的难道不是功能和质量吗?
苹果的产品质量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但其实苹果也把视觉摆在第一位,一切开发
环节都以ID部门的方案为出发点。倘不以苹果这类行业头部品牌为例,对于一个普通规模的
品牌来说,其产品功能和质量大多出自正常的供应商,呈现的是行业平均水平。而同质时,好
看为先。
“颜值即正义”虽带有一点戏谑成分,但也彰显出,在颜值经济时代,高品质高质量不再是
用户唯一的追求。
消费者对审美的追求远超我们的认知,毕竟在人类五感中,视觉接受的信息量占比最大,
高达83%。但国内大多数品牌并未意识到产品需要满足消费者审美,所以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
了满足使用功能上。
总结Babycare起盘之初的产品迭代:首先,在细分品类中,挖掘尚未被满足的用户痛
点;其次,利用创新的产品设计和高科技感为产品赋能,以此获得母婴用户的信任,实现第一
波口碑发酵。
从腰凳到喂养用品的转变可以看出,Babycare的战略是从门槛产品转向扩充品类,接着利
用类目流量优势带入高频复购产品纸巾和湿纸巾。Babycare在母婴这个大类里,除了不销售食
品,其他用品几乎都有涉猎,其中自研产品占比高达90%。
Babycare计划每个品类推出几个爆款,因此尝试了大量SKU,有上千个之多,其销售排
名前3的SKU收入占比20%。未来,Babycare或将精简SKU,淘汰掉销售不好的SKU。
品牌资产跨品类迁移
毋庸置疑,多品类布局是Babycare弯道超车的一大利器。
作为一个多品类品牌,我们可以概括Babycare的品类迁移之路:以小众且高科技感的腰
凳起盘,喂养用品打造爆款,利用爆款流量带入高频产品湿巾,以扩充品类切入集中度低的纸
尿裤赛道,而最新方向是童装。
Babycare做到了一件事:品牌资产的跨品类迁移。
通常来说,消费品,尤其是快消品,其品牌资产只能覆盖同一品类,如提到可口可乐就想
到可乐,提到农夫山泉就想到天然饮用水,提到德芙就想到巧克力。而Babycare在每一个投
产的品类里,都找到了自身品牌的一席之地。
Babycare的SKU非常多,2020年Babycare在天猫生态的GMV超34亿元,其中婴幼儿用
品占比8%,孕产用品占比6.1%,家庭清洁用品占比3%,销量TOP3的产品为纸尿裤、湿巾
和玩具。
其所切入的细分赛道都有一个共同点—集中度不太高,Babycare的发展空间在于整合杂牌
以及淘汰不给力的竞品。
早期针对出行场景,Babycare的打法是用腰凳开拓全新需求,在红海中造蓝海。相较于推
车等传统品类的高集中度,腰凳品類的体量和CR5(5大企业集中率)都相对较低保育员职责 ,Babycare
洞察到市场需求,甫一入局就占据了细分赛道的第1名。
依靠在小众赛道“一举成名”树立起品牌声量后,Babycare自然想要入局母婴用品市场中需
求最大的赛道—纸尿裤。
国内纸尿裤赛道常年被帮宝适、好奇、花王占据,3家品牌共瓜分约36.5%的纸尿裤市
场,除3家外的品牌无明显竞争力。国内纸尿裤市场集中度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放眼
国际市场,2019年美国纸尿裤CR3达72.4%以上,日本纸尿裤CR3更是接近75.6%。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纸尿裤市场由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产纸尿裤生产企业数量虽然
较多,但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产品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因而,Babycare从2018年起切入纸尿裤赛道,迅速抢占3强之外的市场。到2020年,
Babycare拉拉裤+纸尿裤2个细分品类合计实现营收8.8亿元。
除占据赛道优势外,Babycare铺品类的路径类似于小米。
小米最初以手机品牌切入数码电器赛道,与华为、vivo、OPPO等瓜分消费市场,手机市
场的“厮杀”十分激烈。后来小米确立了打造智能家居生态链凶恶 的定位,彻底与其他品牌区别开
来,是实现品牌资产跨品类迁移的典型案例。
母婴产品与家居产品一定程度上类似,都比较容易做出一个生态来。基于多款爆品的成
功,Babycare有意覆盖整个母婴产品生态链,不过区别在于,小米的全生态依靠科技实现,而
Babycare目前只是在设计外观上做到了较高的一致性和识别度,相对而言,Babycare做全生态
的护城河还比较低。
近2年Babycare加足马力提高产品研发能力,不过很多细分品类的市场份额仍由领先企
业占据。在全品类打法下,Babycare提高竞争力的最大挑战来自自己。
在研发尚弱阶段,设计无疑成了Babycare快速出圈的利剑之一。“颜值”能够如何作用于
Babycare的产品,乃至品牌?
抛开功能性不谈,Babycare产品颜值很高。
母婴行业最会做设计的公司
Babycare网罗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各地的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以及插画
师,外籍设计师就有40多位,在中国和美国均设有设计中心。
与其他品牌相比,Babycare设计的最大不同在于,其他品牌多重视功能设计,而Babycare
还重视色彩设计,保持主色调与品牌形象的高度一致。
不少人可能会质疑,消费品不是花架子,最重要的难道不是功能和质量吗?
苹果的产品质量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但其实苹果也把视觉摆在第一位,一切开发
环节都以ID部门的方案为出发点。倘不以苹果这类行业头部品牌为例,对于一个普通规模的
品牌来说,其产品功能和质量大多出自正常的供应商,呈现的是行业平均水平。而同质时,好
看为先。
“颜值即正义”虽带有一点戏谑成分,但也彰显出,在颜值经济时代,高品质高质量不再是
用户唯一的追求。
消费者对审美的追求远超我们的认知,毕竟在人类五感中,视觉接受的信息量占比最大,
高达83%。但国内大多数品牌并未意识到产品需要满足消费者审美,所以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
了满足使用功能上。
总结Babycare起盘之初的产品迭代:首先,在细分品类中,挖掘尚未被满足的用户痛
点;其次,利用创新的产品设计和高科技感为产品赋能,以此获得母婴用户的信任,实现第一
波口碑发酵。
从腰凳到喂养用品的转变可以看出,Babycare的战略是从门槛产品转向扩充品类,接着利
用类目流量优势带入高频复购产品纸巾和湿纸巾。Babycare在母婴这个大类里,除了不销售食
品,其他用品几乎都有涉猎,其中自研产品占比高达90%。
Babycare计划每个品类推出几个爆款,因此尝试了大量SKU,有上千个之多,其销售排
名前3的SKU收入占比20%。未来,Babycare或将精简SKU,淘汰掉销售不好的SKU。
品牌资产跨品类迁移
毋庸置疑,多品类布局是Babycare弯道超车的一大利器。
作为一个多品类品牌,我们可以概括Babycare的品类迁移之路:以小众且高科技感的腰
凳起盘,喂养用品打造爆款,利用爆款流量带入高频产品湿巾,以扩充品类切入集中度低的纸
尿裤赛道,而最新方向是童装。
Babycare做到了一件事:品牌资产的跨品类迁移。
通常来说,消费品,尤其是快消品,其品牌资产只能覆盖同一品类,如提到可口可乐就想
到可乐,提到农夫山泉就想到天然饮用水,提到德芙就想到巧克力。而Babycare在每一个投
产的品类里,都找到了自身品牌的一席之地。
Babycare的SKU非常多,2020年Babycare在天猫生态的GMV超34亿元,其中婴幼儿用
品占比8%,孕产用品占比6.1%,家庭清洁用品占比3%,销量TOP3的产品为纸尿裤、湿巾
和玩具。
其所切入的细分赛道都有一个共同点—集中度不太高,Babycare的发展空间在于整合杂牌
以及淘汰不给力的竞品。
早期针对出行场景,Babycare的打法是用腰凳开拓全新需求,在红海中造蓝海。相较于推
车等传统品类的高集中度,腰凳品类的体量和CR5(5大企业集中率)都相对较低,Babycare
洞察到市场需求,甫一入局就占据了细分赛道的第1名。
依靠在小众赛道“一举成名”树立起品牌声量后,Babycare自然想要入局母婴用品市场中需
求最大的赛道—纸尿裤。
国内纸尿裤赛道常年被帮宝适、好奇、花王占据,3家品牌共瓜分约36.5%的纸尿裤市
场,除3家外的品牌无明显竞争力。国内纸尿裤市场集中度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放眼
国际市场,2019年美国纸尿裤CR3达72.4%以上,日本纸尿裤CR3更是接近75.6%。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纸尿裤市场由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國产纸尿裤生产企业数量虽然
较多,但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产品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因而,Babycare从2018年起切入纸尿裤赛道,迅速抢占3强之外的市场。到2020年,
Babycare拉拉裤+纸尿裤2个细分品类合计实现营收8.8亿元。
除占据赛道优势外,Babycare铺品类的路径类似于小米。
小米最初以手机品牌切入数码电器赛道,与华为、vivo、OPPO等瓜分消费市场,手机市
场的“厮杀”十分激烈。后来小米确立了打造智能家居生态链的定位,彻底与其他品牌区别开
来,是实现品牌资产跨品类迁移的典型案例。
母婴产品与家居产品一定程度上类似,都比较容易做出一个生态来。基于多款爆品的成
功,Babycare有意覆盖整个母婴产品生态链,不过区别在于,小米的全生态依靠科技实现,而
Babycare目前只是在设计外观上做到了较高的一致性和识别度,相对而言,Babycare做全生态
的护城河还比较低。
近2年Babycare加足马力提高产品研发能力,不过很多细分品类的市场份额仍由领先企
业占据。在全品类打法下,Babycare提高竞争力的最大挑战来自自己。
在研发尚弱阶段,设计无疑成了Babycare快速出圈的利剑之一。“颜值”能够如何作用于
Babycare的产品,乃至品牌?
抛开功能性不谈,Babycare产品颜值很高。
母婴行业最会做设计的公司
Babycare网罗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各地的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以及插画
师,外籍设计师就有40多位,在中国和美国均设有设计中心。
与其他品牌相比,Babycare设计的最大不同在于,其他品牌多重视功能设计,而Babycare
还重视色彩设计,保持主色调与品牌形象的高度一致。
不少人可能会质疑,消费品不是花架子,最重要的难道不是功能和质量吗?
苹果的产品质量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但其实苹果也把视觉摆在第一位,一切开发
环节都以ID部门的方案为出发点。倘不以苹果这类行业头部品牌为例,对于一个普通规模的
品牌来说,其产品功能和质量大多出自正常的供应商,呈现的是行业平均水平。而同质时,好
看为先。
“颜值即正义”虽带有一点戏谑成分,但也彰显出,在颜值经济时代,高品质高质量不再是
用户唯一的追求。
消费者对审美的追求远超我们的认知,毕竟在人类五感中,视觉接受的信息量占比最大,
高达83%。但国内大多数品牌并未意识到产品需要满足消费者审美,所以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
了满足使用功能上。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11:1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3682023285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奶瓶品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奶瓶品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