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梁园

更新时间:2023-03-21 11:00:10 阅读: 评论:0

小雨伞怎么折-双离合变速箱的优缺点

佛山梁园
2023年3月21日发(作者:凉拌荞麦面的做法)

文化传播与审美<4蟢论认第4卷第10期

佛山文脉传播媒介研究

-----以彿山文乾人物为中心

杨益斌1杨与心2

(1.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1372.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佛山文脉源远流长。以佛山文苑人物为中心考察发现,伯乐效能、结社影响、活态传承等三大媒介对佛

山文脉传播产生了重要作用。伯乐效能有效促进了佛山文脉的积淀、丰富与传播,结社则对怫山和岭南诗歌、

学术、艺术、教育乃至社会时尚都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活态传承则以自身特有的方式为佛山和岭南文化

的生产和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时至今日,这些媒介对于新时代佛山文脉赓续创新仍然具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佛山;文苑人物;文脉;传播;媒介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1)10-0122-03

—、引言(五)结交推重

佛山文脉源远流长,蔚为大观。而佛山文脉传播媒

介学界关注少,研宄薄弱。以佛山文苑人物为中心,考

察佛山文脉传播历程,总结出伯乐效能、结社影响、活

态传承等三大媒介。“佛山文苑人物”直接依托《佛山文

苑人物传辑注》所涉佛山古代100位重要文士。佛山指

现今佛山市行政区划及其所对应的历史地理概念。[1]

二、伯乐效能

潜人才学提出,伯乐效能就是伯乐式的选才者发

现潜人才的功能。[2]其实,伯乐效能并不局限于发现潜

人才,对显人才同样适用,如提升显人才社会认可度、

提供显人才所需用武之地、促进显人才作出更多更大

贡献等等,同是伯乐效能题中应有之义。就100位佛山

文苑人物而言,97位生活于科举时代,因此,伯乐效能

绝大部分是附着在科举取士制度里的。

(一)激赏惊叹

激赏惊叹虽无法突破制度藩篱,但对被赏识者所

产生的权威认可和精神激励却是无价之宝,传播到社

会上所衍生的名人效应更是享用无穷。广东巡按御史

周南从科举遗漏的人才中发现伦文叙的试卷嗟异

之”,将其选入太学肄业,给予伦氏状元之路不少助力。

(二)直接使用

这是伯乐效能中最立竿见影的效果,直接赋予千

里马以职位和平台。广州刺史邓岱器重黄恭,录为记室

参军。岭南节度使孔戣赏识李文孺,“延为记室”。两广

总督陈大科聘朱完修《粤乘》《说文》等书。

(三)竭力推荐

发现千里马之后,伯乐予以推荐,因伯乐地位、声

望和权势往往能得偿所愿,获得重用。南朝徐伯阳惊叹

刘删为岭左奇才,多次向司空侯安都推荐。又如,明代

兵器制造专家胡澧被霍韬赏识并得其推荐。

(四)作序题赠

伯乐效能多与名人效应重叠而显效,作序题赠即

属此类。区册冒险拜阳山令韩愈为师,韩氏作《送区册

序》予以赞许,区册“因是海内知名”。

伯乐发现千里马,惺惺相惜之际,不顾对方与自己

声望、权势、地位、行辈等差异,折节下交,逢人说项,热

情推许,同样可产生强烈的传播效果。位高权重或声名

卓著的陈璋、彭端淑等赏识罗天尺,或与之结为友,或

推荐引进。

(六)提拔重用

伯乐有一定权势和地位,就能提拔重用千里马,使

其德才得到更好更充分发挥。明代吏部尚书许赞赏识

林钟,特意将其提拔、转任民部郎中,督大同兵饷。

(七)奖掖贫士

没有公权力在手的伯乐,只能尽一己之能,对尚

处草莽和困顿的潜在千里马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掖扶

持。清代南海名儒何容光见李文田聪慧,招入塾中授予

学业,并资助其学费,鼓励其发奋,李氏终于考取一甲

三名威德尔海豹 进士。

得益于伯乐,不少佛山文士或学费无虞,或信心

大振,或科举及第,或仕途进步,或美名远扬,或社交受

益,或得尽其才,在人才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有效促进

了佛山文脉的积淀、丰富与传播。在一定时空条件和社

会环境、人文生态中,伯乐效能可以突破某些局限或弥

补某些不足,并将其效能集聚放大,影响并形塑着士风

学风和世风。清代经学家惠士奇担任广东学政六年,慧

眼识才,将一大批青年才俊收归门下,亲授学业,培养

了何梦瑶、劳孝舆、罗天尺、苏珥等“惠门八子”。惠氏力

倡学经史,对广东士子特别是门下弟子治学为人从政

授业等都有较大影响。又如阮元治粤期间,赏识、重用

熊景星、曾钊、梁廷枏、谭莹、邹伯奇等人,提倡实学,开

办学海堂,修撰《广东通志》,共襄文化盛事。惠士奇、阮

元等超级伯乐其门下弟子又通过师承或家学,延展其

人脉链、人才链,在学术和教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引

领了广东学术、文教的发展和创新。

当然,伯乐效能毕竟有限,也存在明显局限。主要

是伯乐受制于科举制度等,虽对千里马赏识有加,但由

于体制机制问题无法突破,只能从私人关系等方面予

作者简介:杨益斌,男,汉族,重庆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

基金项目:佛山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高层次人才专项校级科研项目《佛山先贤文化研究》(编号:KY2018G03)。

122

第4卷第10期

文化传播与审美

以资助或帮助,难以发挥千里马作用。

三、结社影响

文人结社既是人类精神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

现的文化现象和文学现象,更是传统知识精英和普通

文人墨客的交游之道或生存方式。[3]“结社”指文人所

结成的社团,有正式社名并定期开展活动,具体包括诗

社、带有讲学性质或娱乐性的社团。[4]汉魏六朝就已有

文人结社萌芽,唐代文人结社正式兴起并逐步流行开

来。纵观历史,封建专制统治严苛时期钳制言论自由、

严防民众结社,就容易陷入低谷,例如清初;反之,封建

专制统治相对开明,或对结社比较宽容,或者其控制力

明显下降,虽欲严加防控而力有未逮,则容易催生结社

的高潮,前者如明朝中后期,后者如清朝末年。

佛山文苑人物结社最早具有萌芽性质的是南朝文

学家刘删。参照文人结社即“中国古代文人诗客结成具

有一定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文学社团”[5]的定义,刘

删结会当近似后世所谓结社。他与李爽、萧诠等结为文

会,后又有蔡凝、陈暄等加入,他们游宴赋诗,传为文坛

佳话。

此后,具有比较明确结社记载者有25位。就所处时

代而言,16人为明初至明末,2人为清初,其余7人为清

朝中后期。这种时代分布,与清初压制民间结社行为有

直接的因果关系,导致了这一时段结社人数急剧减少

乃至归零。如果算上疑似结社的何绛[6]、梁九图[7]等,则

有27位。从上可知,佛山文苑人物结社行为或疑似结社

行为大多发生在明朝,少数在清朝。

明代佛山文苑人物的结社举其大端如下:经历了

三举三废的南园诗社、越山诗社/粤山诗社、天山讲易

之会、海西社、龙池社、粤东诗社、云合大社、梁元柱诃

林净社、东皋诗社、云淙诗社、仙湖诗社、芳草精舍诗

社、续浮丘诗社。[8]清代则有:西园白莲诗社、兰湖白莲

诗社以及越台诗社、东皋诗社、探梅诗社等,石湖诗社、

南香诗社、懒圈诗社、五花洲吟社、浮邱社、西园吟社、

佛山龙塘诗社等。

研宄表明,明代岭南诗派在元末明初、嘉靖中期和

崇祯后期比较活跃,每个时期诗人群体都有结社活动,

这些结社成为诗派成员共同活动的实体组织,在岭南

诗派发展过程中影响至关重要。仅以明代南园诗社三

举三废为例,就可一窥佛山文苑人物结社对岭南诗派

的发展兴盛所产生的重大作用。以孙費为代表的南园

前五子促使岭南诗派成型,以欧大任为代表的南园后

五子促使岭南诗派初兴,以陈子壮、陈子升为代表的南

园十二子则扩大了岭南诗派在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为

清代岭南诗派的兴盛奠定了基础。[9]相伴明代三百年

始终的南园诗社,主要成员多为佛山文人精英,而其核

心人物又多为佛山文苑人物传主。

谭莹多次积极组织结社活动,圣诞节用英语怎么说 先后撰写《约同人重

结浮邱社启》等文,后又与熊景星等结西园吟社。得益

于诗社的交流切磋,他们诗歌创作水平均有长进,厚植

了人才队伍,促进了岭南诗派的繁荣发展。[1]

这种结社,游走在科举取士与士人传统之间,既有

其与举业相契合的一面,又有其与举业相背离的一面,

促进了文人思想的自由和精神的敞开。各种社团活动,

激发了社员创作热情,增进了了的拼音 彼此间交流和友情,扩大

了本社同人在岭南甚至全国的影响。结社核心人物,德

望才艺兼备,饱读诗书又饱经风霜,或为名宦或为硕儒

或为良师或为大家,因而结社不仅促进了岭南诗歌流派

成型、发展,而且提升了岭南学术、艺术、教育的全国影

响和声望,从而对岭南甚至全国文学、学术、艺术、教育

思潮、风貌乃至社会时尚都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四、活态传承

(一)在生活中传承

活态传承首先就要融入现实生活。生活智慧、忠孝

典则、宗族轨范、自由包容等于无形之中化民成俗,经

过某些重要历史人物的率先垂范而升华为难得的人文

精神传统。

一是生存发展的朴实智慧。王范在吴孙皓时,闭户

不出,或问其由,对曰:“见弹缴而弗避,非灵禽也;处乱

世而求闻达,非智士也。”人以为名言。这里传达的是智

者对众生何以自存于乱世的生活智慧。

二是孝亲敬老的世代垂范。黄恭因父去世而离职

守孝。卢宗回在朝为官闻父有疾,乞告归”。王佐天性

孝弟父没时,有廖元正者,为料理丧事”,于是像对待

父亲一样终身侍奉廖元正。此后佛山文苑人物至孝事

亲绵延不绝,代不乏人。

三是卫国保乡的忠义担当。南宋末,区士衡倾尽

家财、守乡自卫,忠义报家国;张镇孙临危受命,浴血抗

争,忍辱救民,以死谢罪。明清易代之际,陈邦彦国破之

际,投军从戎,誓死不降;陈子壮破产召集流散,直至被

执、施以锯刑;邝露抗清,广州城破,则抱琴而亡。

四是功成身退的自由传统。王佐“不乐枢要,居官

二载,即乞骸骨”,明太祖“许之”。王氏从政而知进退、

不恋栈,为后世树立了榜样。佛山文苑人物历官至一

定地位,因各种原因而罢归(如李文孺)、乞休(如李义

壮)、请辞告归(如伦以训、梁有誉、梁为鹏、陈炎宗等)

等,得以还自由身、一遂己愿,或颐养天年,或奉养父

母,或怡情养性,或教书育人,或创作展才,或造福桑

梓,不一而足。

五是敬宗睦族的宗族规范。明代佛山宗族势力崛

起、兴盛,梁鹤鸣在家乡制定乡规民约仿家礼,立族

规,四方仪之”,引导家乡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正是由

于地方精神领袖的引领,宗族礼仪、祠堂、族产、家规家

训家谱等系统成型并成为后世遵循的榜样。

(二)在教育中传承

活态传承基础就在主动实施教育。依托官学、私

学、家学,青蓝相继,赓续不绝。

一是私学传统悠久,成就卓著。佛山大地上私学教

育至少1600年以上。明清时期佛山书院教育和私塾、义

塾等民间私学进入活跃繁盛期,大儒名师辈出。

二是家学源深流永,蔚为大观。与中原和江南地区

相比,佛山文化发展较缓慢。自宋朝开始,佛山本地士

子家学脉络日益清晰、深刻,出现不少诗书继世的书香

123

文化传播与审美ii

第4卷第10期

门第,南宋末年张镇孙,明代伦文叙、区益、李待问等,

清代龙廷槐、吴济运、梁蔼如、劳孝舆、谢兰生、温汝适

等,均家学深长、延泽数代,在科举、仕途及学术、艺术

等领域多所建树。三是官学世代赓续,人才辈出。佛山

官学主要是地方官学,如南海、顺德、三水等县学,以及

广州府学和肇庆府学。此外,官员子弟和少数优异学

生也有机会入读太学、国子监等中央官学。晚清曾钊、

谭莹、邹伯奇、梁廷枏等应邀担任广州学海堂学长,以

各自精深学养、师者情怀,栽培后学、奖掖新人,使得

英才辈出并在古典学术、现代科学、文学艺术等诸多

领域达到新高度,成就了“学海堂”传奇。

(三)在恒御姐漫画 业中传承

活态传承关键就是依托发展恒业。借助慈善业、家

族业,可将蕴藏其中的文脉精髓世代相传,发扬光大。

一是慈善业活人无数。区适子开启佛山文苑人物

赈灾先河,欧主遇、李孝问兄弟等继起,清代劳潼、温汝

能、龙廷槐、吴弥光等人建立跨家族的地域性义仓义学

等慈善事业,规范其经营管理,减轻社会震荡,造福乡

里百姓。

二是家族业行教无言。许多家族发家致富,积累并

形成包括园林、祠堂、学田等家族产业,并自觉周济贫弱

孤寡,激励向学上进为善,支撑宗族抱团发展,历久而成

习惯,化为精神血脉。区士衡开启岭南文人园林之先河,

清代梁园、龙氏清晖园、吴氏家族园林群之西园等则成

为享誉中华的岭南园林代表。园林之外,更注重以宗族

祠堂家庙为重要载体的日常教化。梁鹤鸣对此均有较为

系统的理论建树并忠实践履之,区大相产假请假条 、梁元柱等则身

体力行,或创造性地设祭田,敬宗睦族,浸润人心。

(四)在文献中传承

活态传承核心在于生产传播知识。100位佛山文苑

人物有李文孺、区册、简文会、李孝问、梁为鹏、何容光、

梁宏谏等7位传主诗文集失传或尚未发现。即便如此,

93位传主构成的庞大文苑精英队伍仍然生产并传播着

极其宝贵的古典知识,充实并鲜活着佛山文脉。

一是藏书、古玩等传世,文运不衰。诸多珍贵的文

化财富在欧大任、朱完、苏珥、温汝能、谭莹、温汝遂等

精英知识分子精心呵护之下,书得其主、宝得其藏,物

尽其用、人尽其才,善莫大焉。

二是整理出版乡邦文献,文脉永续。王范《交广春

秋》以岭南第一部地方史志而载入史册,为岭南修志事

业开其端。黄恭搜辑《王氏广交春秋补遗》,进一步完

善了交广地区方志体制与内容。明清时期佛山进入方

志和乡邦文献编纂高峰期。《百越先贤志》《佛山忠义乡

志》《粤乘》《粤东诗海》《粤东文海》《广东通志》《粤讴》

《广东海防汇览》《粤海关志》《粤雅堂丛书》《朱氏传芳

集》等,都成为烙刻佛山印记的岭南文化象征性符号和

砧志性成果,成为润心进德、益智广才的重要渊薮、资

源和养分。

三是创作文艺书画精品,文苑流芳。王范《交广春

秋》事详词美,叙述清晰严密,令中原人士耳目一新。

《艺文类聚》珂存南我的心怦怦跳 朝诗人刘删诗九首,堪称广东文人

诗歌之祖。唐朝卢宗回、李文孺、区册以及南汉状元简

文会等壮大了佛山文人创作队伍及声势;延至两宋,刘

镇《随如集》、区士衡《九峰集》、区适子《三字经》、张镇

孙《见面亭集》等,美名远扬、传颂至今。此后,伴随着佛

山全面大规模开发与经济爆发式增长,明清时期佛山

诗文书画等创作后发赶超、自成特色、独领风骚。

经过六朝、隋唐、宋元的长期积蓄、学习和消化、融

合,佛山知识生产能力特别是文化原创能力不断增强、

逐步追上全国先进水平:与此同时,佛山知识传播手段

曰趋丰富,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提高,逐步获得全国影响

和美誉。佛山知识精英成为支撑岭南诗歌、岭南文化、

岭南书画、岭南园林、岭南医药与科技等品牌的主力和

中坚,不少核心和灵魂人物均出自佛山。佛山为岭南文

化的生产和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

五、结语

伯乐效能、结社影响、活态传承等三大媒介为佛山

文脉千年有效传播,促进佛山对内整合、对外交流,实

现后发赶超,发挥了重要作用。佛山文脉传播媒介的历

史进程予人启示:文化传播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密

切联系。这些媒介手段的使用,归根结底,更多地受限

于所能支付的经济成本到底有多大:经济承受力越强,

则媒介放大效应越强烈且持久;反之,媒介放大效应越

有限且短暂。佛山肇迹于晋唐,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

清。佛山的明清之鼎盛,其来有自,重要根源之一就在

于文化弓经济的良性互动,经济的高度发达孕育并支

撑起文化的高度繁荣,文化的高度繁荣又反作用于经

济并促进经济持续高位运行。

晚清以来,佛山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被裹挟到千

年未有之大变局,遭遇空前的生存危机与文化危机。传

统的媒介手段己经无法适应时代的急剧变化,佛山文

脉传播连同她的母体一道面临着深刻而艰巨的转型发

展难题。这一难题,时至今日仍未结束解答。回望历史,

总结佛山文脉传播的经验和规律,对于继续完成这一

历史答卷,仍然裨益良多。

参考文献:

[1]李自国英语励志名言 .怫山文苑人物传辑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8:凡例遗迹化石 1.

[2]杨敬东.潜人才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48.

[3]何宗美.明代文人结社现象批判之辨析[J].文艺研究.2010

(5):71,

[4][8]李艳.明代岭南文人结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3,16-23.

[5]郭英德.明代文人结社说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U992⑷:28.

[6][7]万伟成.佛山历代诗歌三百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7:226,257.

[9]李玉栓.文人结社与明代岭南诗派的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

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678-682.

[10]徐世中.论谭萤对岭南诗派的贡献[J].文艺评论,2011(8):

123.

其他作者简介:,

杨与心,女,汉族,重庆人、.研究方向:传媒研究,:

124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11:0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3676093285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佛山梁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佛山梁园.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佛山梁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