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同览胜
引言
大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处军事要俄罗斯归还中国领土 冲、民族往来频繁,
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优质动力煤的能源基地,
大同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煤都”;它还保
留着许多极具价值的文物古迹,是一块潜力巨大的旅游胜地。
凤城的传说
一、大同概况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居于内外长城之间。东与河北省阳原、
蔚县相连,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西南与朔州市、忻州市接壤,
总面积为1.4155万平方公里。大同现辖城区、矿区、南郊区、
新荣区,以及天镇县、阳高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
县、大同县共4区7县。总人口314万人。居民大多为汉族,还
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18个少数民族。大同市为山西省第二
大城市,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
有2400多年的历史,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的有60余处。其中云冈石窟、上、下华严寺、善化
寺、悬空寺等,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二三百万年以前,大同曾是一片浩瀚的湖水,考古工作者称
之“大同湖”,它是个封闭的内陆湖。这里曾经气候温暖,雨量
充沛,参天乔木遍布湖畔,野生动物繁多。但随着地壳的升降运
2
动和气候的干湿交替,再加上战争、以及人为对大自然的破坏,
“大同湖”悄然发生着变化,以至于消逝。而曾经丰茂吉林动画学院分数线 的草木,
由于新陈代谢作用,在地面上形成厚厚的积淀,逐渐被冲积而来
的泥沙所覆盖,炭化为煤层,这就是大同煤的来源。
大同素有“煤海”之称,煤田总储量达718亿吨,且发热量
高、埋藏浅、易开采,是全世界著名的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他
供应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270多个大中型企业,远销欧、
亚、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四分之一的机车,9%的火力发
电站,21%的工业锅炉,燃烧的都是大同煤。据粗略统计,建国
以来大同累计生产原煤14亿多吨,倘若全由铁路运出,列车连
接长度相当于30多条万里长城,可绕地球5圈。同时大同又是
华北地区重要的电力生产基地,担负着北京、天津的供电任务,
每年输出电力70多亿千瓦小时,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
积极贡献。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大同矿务局,成立于1949
年8月30日,2003年底重组晋北省属主要煤炭生产和销售企业,
成立了新的大同煤矿集团,主要以晋北大同、宁武、河东(北部)
煤田为资源基地,地跨大同、朔州、忻州三市,39个县区。公
司拥有员工20万,年产销能力1亿吨以上,销售收入300亿元
以上。同煤集团下辖35个子公司和分公司,拥有38座煤矿、47
对矿井,其中设计能力年产煤1500万吨的塔山煤矿,是目前世
界上单井口生产能力最大的井工矿井。同煤集团现已形成以煤炭
3
生产为主,机械制造、电力、冶金、煤化工等煤炭深加工及资源
可持续发展的特大型企业。
(一)地貌及气候
大同的地貌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川兼备。
最高点位于阳高县六棱山西南的黄羊尖,海拔2420米;最低处
为灵丘县花塔村,海拔558米。桑干河自南向东北横贯全市,将
市境割成西北、东南两大区域,形成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
川的槽型盆地。西北部属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由东向西,横亘
全境。主要有二郎山、采凉山等。东南部属太行山脉,主要有
恒山、六棱山等。盆地分若干小块,最大的大同盆地,位于桑干
河流域,分布在大同市区、大同县和阳高县。
大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靠内蒙古高原,常受高压控
制,东南面有恒山、太行山阻挡,很少受海洋风影响,四季分明,
冬季漫长且寒冷干燥,夏季短暂温热多雨。年平均气温6.3C,
由西北向东南递减。最高气温达38.3C,最低气温为-30C。年
均降雨量在360~450毫米之间,年际变化大,多集中在七、八、
九三个月。
(二)历史沿革
大同自古为汉与少数民族的接壤地带,春秋时为北狄所居。
战国时赵武灵王锐意改革,倡导胡服骑射,征伐西北少数民族,
拓疆千里、构筑长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长城。并置云中、
雁门、代郡,大同境域便在其内。
4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
并征调民众修筑万里长城,在大同城西十里河谷“筑城武周塞内,
以备胡”,说明当时大同乃战略要地,军事地位十微信动漫头像 分重要。西汉
时(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北击匈奴,被困于平
城县东之白登山(今名马铺山)七天七夜而未能取胜。此后,西
汉王朝对匈奴一面暂时采取和亲政策,一面积极进行军事反击的
准备。东汉末年,匈奴侵边,割据势力也愈益猖狂起来,豪强混
战不断,平城毁于兵火。
西晋灭亡后,整个北中国陷入了匈奴、鲜卑、羯、氐、羌五
胡争霸的混战中,鲜卑族拓跋部随之崛起。公元386年,拓跋珪
登国,即代王位;公元398年,自盛乐迁都平城,改元天兴,北
魏王朝正式建立。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公元
448年,征服西域(今新疆);公元494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
洛阳。北魏在大同建都长达97年,历经六帝七世,平城一直是
北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北魏以后,平城衰败,时而为北方游牧民族盘踞,时而由中
原汉族军队驻守,直到唐朝中后期才得以稳定。五代时,后晋石
敬瑭献幽、云十六州于契丹,其地属辽。辽金二代,大同复兴,
立为“西京”陪都。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改云州为西京,
设西京道为大同府,始称“大同”,取“世界大同”之义。元
代,大同府是馈飨蒙古要道上的一大中转站。明清时代,大同系
九边重镇之一,号称“京师北门”,实为首都西北的军事屏障。
5
(三)大同发展
大同的发展走过一条艰难的道路,历史上它是个农耕与游牧
并存的经济体系,生产力相对落后,大半要“靠天吃饭”,而这
里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寒冷,使农业、牧业都受到限制。
手工业及商业,在历史上相对滞后,没有形成著名的传统工艺和
名声显赫的商业大亨,明清以来,工商业略有发展,但仍然没有
形成规模,也没有出现初期的资本积累,还仅是停留在小作坊、
小商贾的封建经济水平上。大同经济真正形成规模,是在解放以
后,首先是煤炭产业迅速崛起,并发展为“煤都”,同时机械、
电力、铁路、轻化工等行业也蓬勃兴起。如今又一项新兴的产业
——旅游业,正在初露端倪,以大同的旅游资源经过综合设施的
配套,大同的旅游业将成为又一支柱产业。当前在市场经济的驱
动下,相信经过实践与创造,大同明天的经济将会振翼腾飞。
备注:穿插白登之战等著名战役,中间的小故事,关于长
城,关于各个朝代的旅游建筑。
二、大同风土
大同地区,在历史上处于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接壤地带。自古
以来,许多民族在此杂居,各个民族之间相互交往甚广,交情甚
密,民族文化互相渗透,风俗民情也呈现多样化。
(一)民间社火
6
1、登高跷是我国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最早起源于春秋战
国时期,而大同地区登高跷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明朝
开始流行,清朝极为盛行。高跷多扮演古代戏曲、神化人物,如
白娘子、许仙、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傻公子、小姐、渔翁、
渔婆等。表演时,鼓乐开路,演员扭着秧歌边唱边舞,生动活泼,
引人入胜。他们可以翻身、下腰、钻身,更有技艺高超者还可做
“站扁担”、“跳桌子”。“站扁担”是由几个高跷演员身抬扁担,
扁担之上站有高跷演员,最多者可达三层高跷演员,十分壮观;
“跳桌子”是在大街上放一张八仙桌,高跷演员在鼓乐声中奔跑
向前,奋力跳过八仙桌,颇有难度。
2、挠搁一年级对联 是反映古代广大农民庆祝丰收景象时,将孩子顶
在脖子上,以示合家欢乐的民间舞蹈。挠搁是在一个壮汉肩背上
绑起一根竖起的铁杆,高约两米,铁杆顶端安有“铁座”,铁座
上绑有一个化了妆的孩子;还有的铁杆分成两叉,铁座绑有两个
化了妆的孩子。表演时,“挠搁人”由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扮演,
男女皆可,按照民间故事传说或者戏曲舞台人物化妆成金童玉
女、青蛇白蛇、梁山伯与祝英台;“底座”多由青年壮汉扮演,
身穿彩衣,按丑行化妆。
当然,还有跑旱船、扭秧歌和威风锣鼓等。
(二)民间工艺
自北魏定都平城以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给大
同工艺带来了繁荣和兴旺,全国各地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各显其
7
能。明清时期,各种工艺,大有发展。解放以后,各类工艺,博
采众长,百花齐放,共同提高,因此在原有基础上,使之更加丰
富多彩。
1、广灵剪纸
剪纸是中国古老而富于传统的一门民间艺术.广灵剪纸以生
动的想象力、传统的表现力、细腻的刀法、考究的用料与染色、
精细的包装制作工艺等鲜明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剪纸艺术史上形
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广灵剪纸堪称精剪细刻的典范,被誉为“中
华民间艺术一绝”。
广灵剪纸源远流长,一代代民间艺人默默地做着贡献。据考
证,广灵剪纸的雏形可追溯到初唐,大约形成在明代,清朝年间
形成独特的风格,以阴刻阳镂结合,深浅着色相间。早期的作品
相对简单,有鸟、兽、鱼、虫、花、草、树、木等。经过漫长的
艺术实践,技艺逐渐由粗犷变为精细,作品内容也丰富起来,由
单一个体发展到传奇故事、戏剧脸谱、历史人物、古装仕女、佛
道神仙、名胜古迹、花鸟山水等。广灵剪纸构图新颖、形象逼真、
姿态优美、镂刻精巧、色彩鲜艳,剪纸艺术流传至今。
今年来,许多剪纸艺人运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探索设计、
刻制、染色等工艺。广灵剪纸已由单纯的民间用品发展成为工艺
美术品、旅游纪念品、台历、贺年卡等具有特色的收藏应用艺术
珍品和国际级馈赠礼品,登上了高雅的艺术殿堂,2000年,广
灵剪纸被评为中国带鱼的做法大全 旅游商品博览会“特别推荐的旅游商品”;2006
8
年又列入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大同铜火锅
大同的铜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早在北魏时期,就享有盛
名。唐宋以来,大同的铜器已畅销全国。明清时期,大同的铸铜、
制铜等工艺品已相当繁盛。
大同铜火锅设计结构合理,它由底盘、锅身、火座、锅盖、
火筒和小盖等六部分组成。在底盘、锅身、锅盖和小盖上,分别
刻有“龙凤呈祥”“喜鹊登梅”“八仙过海”等图案。由于造型美
观、工艺精巧、品种繁多、经久耐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
方特色,所以深受人们喜爱。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
蓬皮杜来同访问时,将雕有“九龙奋月”图案的铜火锅赠送给蓬
皮杜总统,受到了他的极力称赞。
3、大同煤雕
(三)地方剧种
1、耍孩儿
耍孩儿又名咳咳腔,流行于怀仁、应县、大同一带的地方戏。
它起源于元代,发声使用后嗓子,声音从喉咙下面发出来,唱词
为咬腔,音乐八句成套,听起来浑厚、质朴,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为群众所喜爱。代表剧目有《狮子洞》、《扇坟》等。耍孩儿作为
非物质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时山西四大剧种之一,流行于晋北、内蒙古、河北
9
张家口一带。与明清时在元杂剧、蒲州梆子基础上形成的。该剧
种慷慨激昂,刚健粗犷,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憨厚、质朴、爽朗的
性格,剧目有《金水桥》、《算粮》等上百种。
3、二人台
“二人台”表演形式活跃,唱腔优美动听,生活气息浓厚,
是大同地区、忻州地区以及内蒙古、河北等地广大观众喜闻乐见
的剧种。早前的“二人台”是农村里逢年过节便有一些“爱红火”
的人踩着高跷在广场上边舞边唱,当地人称“混玩艺儿”。这些
混玩艺儿的队伍常去村中大户人家去扭高跷,大户人家也必须以
茶食相待,即所谓“拜大年,吃大户”,这便是“二人台”的雏
形。
由于大同阳高、天镇等县区土地贫瘠,自然灾害偏多。每逢
灾年,广大贫苦灾民便成群结伙到内蒙去揽工谋生,大家闲时某
些乐子,有的也卖艺挣些微薄报酬。这些人将山西的“玩艺儿”
曲调与内蒙当地的民歌小调结合起来,使其更加丰富。为了演出
方便,这种演唱节目一般是两个人,即:一生一旦,或者一丑一
旦,因此人称“二人台”。
二人台传统音乐唱腔比较丰富,基本上都是在一些蒙、汉民
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二人台”的代表曲目有“走西口”、
“挂红灯”、“打金钱”等。
(四)大同美食
远在北魏时期,人们就用智慧创造出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
10
明朝初期,朱元璋将十三太子朱桂封藩大同以后,代王府御膳房
从全国各地引进来各种菜系,名厨云集,制作精良,很快地提高
了大同饮食的烹饪水平。清朝康乾盛世,为应酬“上司入境”、
“贵宾上门”,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形成了仅次于京城的“大同
满汉席”。现在,随着旅游事业的蒸蒸日上,大同饮食文化在保
留地曲棍球 方特色的同时,吸取几大菜系之精华,呈现多样性发展。
1、羊杂汤
大同地区气候干燥、寒冷、风大,土地贫瘠,不太适应农作
物生长,而牧草却很旺盛,因此畜牧业在大同地区也很发达。
当地人在吃完羊肉后,把羊头、羊蹄、羊心、羊肝、羊肺、
羊肠洗净加上羊血,煮熟、切碎,配以葱、蒜、辣椒、盐等调料
熬制成汤,因为里边杂七杂八应有尽有,故称羊杂汤。羊杂汤里
面掺些山药粉条、有荤有素,油而不腻,驱寒、暖胃,不仅美味
还有明显的保健功效。关汉卿编著的《窦娥冤》中,曾对羊杂粉
汤也作过记载。
2、刀削面
有人曾经对刀削面的制作进行了精彩的描述,“一叶落锅一
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大同的刀削面与四川担担面、北京的打卤面并称为中国面食名
品。大同刀削面在全国享有盛名。银白的刀削面浇以肉臊子,再
佐以鸡蛋、肉丸子、烧肉、豆腐干等,是色香味美、营养丰富的
面食,价格实惠。
11
3、浑源凉粉俗称“粉砣”,素以白、细、软、筋、滑、
香而就负盛名。凉粉以山药粉制成,吃起来“筋颤颤”、“凉丝丝”
的,又细又爽口。再加上醋、葱盐、辣椒油、辣椒籽。讲究的,
再加些黄瓜丝、豆腐干、莲花豆,美味堪称一绝。
4、五香兔头兔头体积小,肉质多纤维。由老汤熬炖兔头,
汤料丰富,色彩深红,吃起来味道醇香,味入其里食而不腻。
(五)大同特产
1、北岳黄芪
它是仅次于人参的补药。它性温、味甘,含有蔗糖和多种氨
基岳西县政府网 酸,能补五脏诸虚,治气虚盗汗,是补气养元的良药。黄芪之
中以北岳恒山的黄芪最为名贵,名曰北芪,而在北芪之中,又以
生长在恒山九天宫门前的“元芪”最好。这里的黄芪条长顺直,
粗壮质坚,皮光色亮,被视为极品黄芪。
黄芪除入药外,可作为保健滋补品食用。长期以来,恒山人
以黄芪与羊肉炖食,味美可口的“黄芪羊肉汤”是这里的一道名
贵滋补佳肴。
2、大同黄花
它又名萱草,古称忘忧草,属百合科,它夏季开放,花朵呈
圆锥形,其花蕾肉质肥厚,味道鲜美,即可与肉类同炒,又可与
蛋类同烧,是宴客的佳肴。当其含苞未放时,将花蕾后蒸晒、烘
干,形似针状,色泽金黄,俗称“金针”,是烹调佳肴的上等佐
料,金针汤则更是味道鲜美,富于营养。大同地区种植黄花历史
12
悠久,特别是城东的大同县,自古便有“黄花之乡”之称,这里
不仅在田野上成片种植,而且在房前屋后、路旁村边到处都栽种
着黄花。这里的黄花颜色纯正,角长肉厚,油大脆嫩,爽口味美,
是外贸出口的主要商品。
大同县黄花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在黄花干菜
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其根部和花还可入药,具有健胃、消肿、安
神、降压,镇痛等多种功效。
3、广灵小米
广灵小米,驰名已久。从明宣德年间户部主事王尚文进献皇
廷而名传京师,直至清康熙帝赐名“东方亮”,一直荣为朝廷贡
米。清乾隆年间就流传着山西贡米“北有东方亮,南有沁州黄”
的说法。上世纪五十年代,“东方亮”小米又被定为国务院专供
米。“东方亮”小米颗粒光洁,色泽金黄,营养丰富。做米饭,
熬稀粥、粘而滑润,香甜可口。产妇喝东方亮小米粥,可加快体
力恢复;对患心脏病、风湿病和贫血者,均有一定的食疗功效。
4、大同绿豆——颗粒小,但饱满。色泽深绿光亮,大小匀
称,有较高的食用价值。绿豆有清凉解毒,明目之功效。
5、灵丘苦荞——苦荞麦属谷类作物,味甘、性凉,可“实
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苦荞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
基酸,长久食用对调治高血压、控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有特殊
疗效。苦荞面可加工成清凉可口的凉粉,还可精制成苦荞健茶,
能有效清血液、消毒素、清自由基,号称“血液的清道夫”。
13
三、旅游景区
旅游发展概况
(一)内外长城
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伟大建筑,它像一条巨龙,从山
海关腾起,蜿蜒起伏,盘旋于重山峻岭之中。它显示了中华民族
悠久的历史,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毅力和聪明才智,反映出我
国古代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
早在公元七世纪的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修筑长城了。当时
周宣王为了防御“猃狁”(北方少数民族)进犯中原,便派大将
率领士兵修筑长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互相防御,都
在自己的边界上修筑了城墙;秦国、赵国、燕国为了防御北方匈
奴的侵扰,也在领土北面修筑了长城。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
六国,建立起封建王朝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防止匈奴进犯,
一方面下令拆除各个诸侯国之间的长城,另一方面又在原秦、赵、
燕北方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一道新的长城。(正如《史记》中
所记“将众三十万,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
制塞,起临洮,止辽东,延袤万余里”)并且在大同城西武州
山一带,修筑了武州塞城。从此以后又有汉朝、北魏、北齐、隋
朝、明朝等历代王朝相继修筑长城。大同地区修筑的长城,以北
魏时期和明朝初期修筑工程较为规模庞大。
公元446年,北魏王朝从平城等地征发十万劳力,在平城周
14
围的千里地面上环筑城墙,以维护京城的安全。东起居庸关,西
至黄河,广袤千里。
明朝建国之后,北方仍有元朝后裔残余势力,东北又有女真
族政权崛起,严重地威胁着明王朝的边境安全。明太祖朱元璋分
封25位皇子镇守各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前在南京),为
了加强都城防御,除修筑东起山海关,西至嘉智商高的人 峪关的北线长城外,
又于万里长城之南,沿着北魏城墙的南线遗迹上,修筑了一道防
线,人称内长城,又称南线长城。万里长城自居庸关往西,便分
为南北两条干线,最后在山西省偏关县老营相会。
北线长城,称外长城。自北京居庸关西北方向,经河北进入
山西境内的天镇、阳高、大同等地达于偏关县老营。南线长城,
称为内长城。自北京居庸关西南方向,经河北进入鳄鱼的故事 山西灵丘、浑
源、朔州等地达于偏关县老营。
(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坐落于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石窟依
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它既吸收、融合了外来雕刻艺术之精
华,又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秦汉以来的艺术遗风,在世界艺术史上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今天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
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资料,也
是追溯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例证。2001
年12月14日,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
15
云冈石窟有大小洞窟254所,包含主要洞窟45个,佛龛1200
多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
内容有佛、菩萨、弟子、飞天、供养人等,最大的佛像高17米,
最小的仅有2厘米。云冈石窟10米以上的造像有9尊,分别在
第16、17、18、19、20、3、5、9、13窟。根据武州山势的自然
起伏,云冈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4个洞窟(编号1
—4窟),中部9个洞窟(5—13窟),西部32个洞窟(14—45
窟)。云冈石窟开凿分三期,早期为编号16—20的昙曜五窟,因
高僧昙曜主持雕造而得名。中期石窟开凿于昙曜五窟之后至孝文
帝迁都洛阳之前,多为双窟及成组的洞窟。晚期洞窟开凿于孝文
帝迁都洛阳之后,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年间(494~524年),
主要分布在20窟以西,还有部分分布于中期洞窟崖面之上。三
期洞窟多为留在故都的贵族、官僚、地主、善男信女捐资所营造。
早期的昙曜五窟(16—20窟),均呈穹隆顶,五尊主像均高
达13米以上,造型雄健,量感十足,既有鲜卑民族的男子气概,
又有皇朝天子的威严,还充满庄严慈祥之佛感。20窟本尊坐佛,
衣着厚重,衣纹凸起,佛像表现形式有典型的中亚犍陀罗造像艺
术特点。
第5、6窟是一组双窟,其中第5窟主尊高达17米,为云冈
石窟最高、最大的佛像雕刻;第6窟雕刻有佛祖释迦牟尼从诞生
到成佛的30余幅佛传故事连环画,这是中国石窟寺中现存最早
的石刻“连环画”珍品。
16
“五华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的9~13窟。因清光绪年间施
以彩绘显得异常华丽而得名。第9、10窟是典型的中国殿堂时建
筑。窟外模拟木构建筑形式的雕刻,风格独特,极具中国传统文
化风韵。第9窟前室的“睒子本生”故事浮雕,是一幅宣扬“孝
道”主题的连环故事画,人物动作生动、写实,画面简练,主体
突出,体现了雕刻匠师丰厚的生活积累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云冈石窟,象征着北魏拓跋皇权的伟大艺术宫殿,是中华文
明的历史见证,是公元五世纪世界美术史的艺术典范。今天,他
以优雅的参观环境、便利的交通设施,成为中国最有魅力的旅游
胜地之一。
(三)恒山—悬空寺
恒山位于浑源县城南4公里处。早在4000多年前,舜帝巡
狩北方,因恒山群峰耸立,山势险要,遂封为北岳。它与东岳泰
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恒山主峰
东为天峰岭,西为翠屏山,海拔2016米,为五岳之最。
恒山山脉坐落于山西省北部塞上地区,沿东北向西南蜿蜒起
伏,二千米左右的山峰连绵不断,素有108峰之称。恒山高大雄
伟、陡峭险峻,山中又多飞禽走兽、奇花异草,自古为帝王祭祀
大典之地,又为道教名山,香火不断。自汉武帝历代大兴土木,
清乾隆时有元灵宫、三元宫、纯阳宫等大小观宇近50处。北岳
恒山自然风光美丽,文物瑰宝璀璨,素有“恒山十八景”之说。
悬空寺首当其冲地成为十八景中的第一景。
17
出浑源城南三公里便到达恒山的门户—金龙口。步入金龙
口,便可见一座空中楼阁“悬空寺”
悬空寺乃北魏太和十五年创造美好生活 所建,原名为崇虚寺,距今已有
1500多年的历史了。按照天师道长寇谦之的遗训,建在悬崖峭
壁之上,使其“上延霄客,下绝囂浮”,后来人们根据该寺建筑
之悬空特点,改称悬空寺。全寺建筑,距地面90多米,楼阁成
3层,大小殿宇28间,皆为木质结构,充分利用力学原理,巧
借岩石暗托,半插飞梁为基,岩壁先凿好方穴,将飞梁精巧地插
入孔穴,插进山里的一头支撑着楼体,露在外面的部分便是楼阁
的基础,楼阁大部分悬空,下面用木柱依岩支撑,远远望去,似
乎偌大的楼阁仅靠十几米长小碗口粗的木柱支撑着。其实悬空寺
的木柱分明柱与暗柱,暗柱属于承重柱,大部分力量负于他们身
上。明柱一般不受力,如果你试着动它,会感觉到它是空悬着的。
然而一旦游客增多,负荷加大,他们就会脚踏实地地负起一柱顶
千钧的作用。
悬空寺北楼的最高处,最突出的位置上有一座三教殿。在这
狭小的天地里,供奉佛、道、儒三教祖师塑像,释迦居于中位,
两侧左为老子,右为孔子。三教荟萃一堂,堪称安定团结,宗教
佳话,在国内实属罕见。
(四)上、下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城内西南隅。它是根据佛教经典《华严经》
而兴建,因此得名华严寺。华严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
18
完整的辽金寺院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始建于辽代。明中后期分为上、下二寺,各开山门,
自成格局。上寺布局严谨,以大雄宝殿为主,分为两院。大雄宝
殿是上寺的主要建筑,台基高出地面四米有余,殿身面阔九间,
进深五间,坐西向东,为我国现存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在
辽宁省义县奉国寺)。殿内正面供奉五方佛,两侧有二十诸天护
法神像。殿内天花板上绘满龙、凤、花卉、梵文的环形图案。四
壁巨幅彩绘系清代画工董安所绘,画面色彩鲜艳,为国内所罕见。
下华严寺位于上寺东南侧,分为前后两院。现存以薄伽教
藏殿最为珍贵。薄伽教藏殿坐西向东,面宽5间,进深4间,单
岩九脊歇山顶,建筑严谨,比例适中,风格古朴,使典型的辽代
殿堂建筑。殿内天花藻井及佛像后网目纹背光制作精美。殿内四
壁之上,依壁排列有上下两层楼阁式藏经柜,亦称“重楼式壁藏”,
共计38间,上为佛龛,下为经柜。楼阁雕工精巧,彩绘精致,
匠心独具,是我国现存唯一的辽代木构建筑模型,具有重要科学
研究价值,故而,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游华严寺之后,称之为“海
内孤品”。(明清佛经19700余册,堪称上品。)殿中佛坛上布列
了32尊辽代泥塑,是一幅以三世佛为中心的辽代群佛图,用三
世佛、菩萨、弟子、罗汉等形象表现佛祖说法的场面。由于修行
程度不同,领悟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有的心领神会,有的
面带疑云,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堪称我国古代泥塑之精品。此
中,尤以合掌露齿菩萨雕塑技艺更为精湛。(合掌露齿,重心于
19
左脚之上,右臂微扭,头饰华丽,辫发垂肩,线条优美,赤足立
于莲台之上。)
(五)龙壁之乡—九龙壁
【引子:
宇宙之中,龙并不真正存在,它只是人们想象虚设的动物,
来源于原始氏族社会。当时人们常把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得动物,
或者是最崇拜的动物,当作本氏族的标志,即所谓“图腾”。最
初,居住在中原大地之夏族,曾对许多动物进行观察,希望能够
体现力量和健美之精华荟萃于一身,逐步产生“龙”的形象。因
此,“龙”兼有鹿角、驼头、鲤须、虎口、兔眼、蛇身、鹰爪、
鱼鳞、马尾等许多综合特点。自古以来,人们都把龙当成了华夏
民族的象征,当成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当成
了无比华贵,无比威严的象征,被赋予了神秘色彩和非常奇特的
作用。故而封建皇帝将它据为己有,并自诩为“真龙天子”,又
在宫廷建筑、服装、用具上刻有龙的形象,以此显示帝王威严;
在佛教经典里,龙乃“天龙八部”之一,被佛祖释迦封为护法天
神。因此,在寺院山门之前,建有龙壁,以显护法神威。】
大同地区远在北魏时期,太武帝曾在皇宫之内建置黑色团龙
画壁。明清两朝,达到建造龙壁之鼎盛时期,至今保存有九龙壁
一座、五龙壁三座、双面三龙壁一座、一龙壁四座,因此大同素
称“龙壁之乡”。特别是九龙壁,使我国现存3座九龙壁中面积
最大、年代最久,造型艺术生动、最享盛名的一座,(另外两座
20
仔北京北海公园和北京故宫皇极门前)其建筑规模、艺术价值,
堪称国家瑰宝。
九龙壁位于大同市城内东街。大约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九年
(1396年)。当时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抵御元朝后裔的侵扰,曾经
将皇子25人封藩于全国各地,以便监督地方官吏。九龙壁为明
太祖第13子朱桂府前照壁。龙壁高8米、厚2米,长45.5米,
共分上、中、下三部分:下部为须弥座;中部壁面用黄、蓝、赭、
紫、白五色琉璃砖组成九条巨龙,飞腾在波涛汹涌的云海之中,
神情雄健,姿态活泼,手法简洁,极为生动;上部是仿木构建筑,
两端的脊兽雕刻作品非常生动逼真。壁前有倒影水池,壁龙映于
水中,风吹波动,九龙宛然如生。大同解放以后,为适应城市规
划,在同方位向后迁移28米,使得壁前更加宽敞,以便游人观
赏。
(六)善化寺
善化寺坐落在大同城南边,俗称南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
称开元寺。明正统十年(1445年)始改今名。1961年国务院公
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善化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殿宇高大,布局严谨,坐北
向南。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均为
金代建筑。辽代所建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为东
西垛殿。西侧为金贞元二年(1154)所建普贤阁,东侧为文殊阁
遗址。
21
大雄宝殿面阔7间,进深5间。殿内正中佛台上有泥塑金身
五方佛,端坐于高大的莲台之上,姿容凝重,衣纹流畅自然。两
侧砖台上立有二十四诸天,神情各异,无一雷同。当为金塑之上
品。
三圣殿面阔5间,进深4间。殿内正面佛坛上塑有华严三圣
(中释迦、左文殊、右普贤),为金代原作。殿内存有金大定十
六年(1176)《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石碑,是南宋使
金通问副使朱弁所撰。
普贤阁坐西向东,两层三间见方,重檐九脊顶楼阁,结构精
巧,比例匀称,玲珑秀气,虽系金代重建,尚存唐代楼阁遗风。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9:37: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3626813278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同盆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同盆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