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尾房

更新时间:2023-03-21 07:29:53 阅读: 评论:0

最大力量-华为怎么刷机

酒店尾房
2023年3月21日发(作者:压力太大怎么缓解)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页眉内容

一.广州民居(P69~76)

1.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俗称古老大屋,是中国广州市荔湾区西关一带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

居,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大部分西关大屋兴建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主要分布

在多宝路、宝华路、龙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最著名的西关大屋有坐落于宝源北街18号

的“梁资政第”、坐落于多宝路的邓宫保第以及坐落于宝华路正中的钟家花园等,但现已不复

存在。现在硕果仅存的名宅只有小画舫斋。

南至三连直街,东至龙津西路,西至西关上支涌,北至逢源沙地一巷。清末至民国初年

西关的传统民居建筑,从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构成、剖面到细部装饰等都有浓厚的广州地

方特色和风格,其规模较大的建筑被称为“西关大屋”。一般每座大屋面积400平方米,从入

门起设有门厅、天井、轿房、神厅、内房、房厅,还有青云巷、挂廊、花局、庭院等布置,

内部装饰多采用木刻的花眉、花罩、屏风和满州花窗,门前有水磨青砖石墙、矮角门、趟龙

门、回字门廊等。西关大屋平面布局狭长,独特的结构又利于穿堂风,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1993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构成

这些住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基本布局是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

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

神厅)、头房(长辈房)、二厅(饭厅)、二房(尾房)。每厅为一进。厅与厅间以天井相隔,

天井上加小屋盖,靠高侧窗(水窗)或天窗通风采光。正间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

楼梯间等。最后为厨房。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庭院小品,栽种花木,布置山石鱼池以供游憩观

赏。庭院后部为书房。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意),又称“冷巷”、“火巷”、“水

巷”等,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花木等多种功用。门面装修与竹筒屋

相同。外为矮脚双扇门,中为趟栊,内为大门,均由高级硬木制成。室内装修讲究,陈设家

具、灯具、条幅、对联、书籍、古董、字画、瓶花、盆栽、笼鸟、镜台及各种艺术品。名贵

的红木家具,精巧的木雕花饰,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洲窗和槛窗其独特的布局形式具有浓郁

的岭南韵味。

门廊装饰

西关大屋的门廊装修,设矮脚吊扇门(又叫角门)、趟栊、硬木大门三重门扇。趟栊是

一个活动的栏栅,用13或15条坚硬的圆木条(一般为红木或硬木)构成,横向开合故称

趟栊。角门和趟栊有通风和保安的功能,是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西

关大屋的大门是用红木或樟木等高级木材制造,厚约8厘米,门钮铜环,门脚藏石臼中,

门后用横闩扣门,以防盗贼。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页眉内容

门厅

门厅(门官厅)中设天宫和土地神仕,其后有中门四扇,平时不开,只有乘轿贵客来访

才开,以示隆重迎接。仅留左右两门出入,使路人看不见门内情景。轿厅是供乘轿客人及主

人出入停轿之所。

大厅

大厅是大屋的主体建筑,面积最大,屋脊最高。整座大厅红栋(主梁油红漆〕黑桷

(木角油黑色)白瓦(衬瓦涂以白色),宽敞宏大。为使大厅更加明亮,屋顶错落装以明瓦

即玻璃瓦。

门面装饰

西关大屋的门面装设矮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等门扇。室内装修典雅,堪称集

工艺美术之大成,木石砖雕、陶塑灰塑、壁画石景、玻璃及铁漏花、满洲窗、刻彩图案、红

木家具、木雕花饰、槛窗等,均极富岭南韵味与风采。

小画舫斋

小画舫斋位于荔枝湾上,建成于1902年(清光绪壬寅年),是一座环形园林式的西关

大屋,四周为楼房,中间是花园,楼房精致典雅,花园花木茂盛,蝴字组词 整体结构别具浓郁

小画舫斋图册(12张)

的岭南建筑韵味。正门在三连直街,南向;后门在逢源大街,北向。口额石刻清末书法家苏

若湖所书“小画舫斋”四字。小画舫斋整座建筑为白花岗石脚、水磨“东莞青砖”精砌墙壁,平

滑洁亮。

正门进门是一座玲拢剔透的木雕通花套石刻红花玻璃大屏风。屏风后面是门厅,前

边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长廊,长廊中建有一座名叫“诗境亭”的半边亭。西边是“船厅”,呈画舫

形,小画舫斋因此得名。还有阮元题书的“白塘红荔泮塘西”木刻横额。朝荔湾涌一侧全部是

蚀刻蓝玻璃满洲窗。北面有供奉黄家先祖的坐北向南的“家庙”(祖先庙)。

2.旧式洋楼(P66~69)

3.广州骑楼

广州骑楼由二十世纪初开始出现,形式多样,保存完整,是粤派骑楼的代表。广州骑楼

的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面是骑楼,下面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

橱窗,顾客可以沿走廊自由选购商品,楼上一般住人。骑楼街可以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

应岭南亚热带气候,骑楼内的店铺可以借用柱廊空间,便于敞开铺面、陈列商品以招徕顾客。

广州骑楼建筑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

集中,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最为壮观。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为广州初期骑楼建

筑中的代表。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页眉内容

简介

虽然有着“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但由于骑楼作为民间商住功能的建筑形式,商人

们一方面为了迎合顾客的崇洋心理,另一方面为了标新立异,常常采用“洋式店面”。其设计

建造者大都不是职业建筑师,而是普普通通的工匠,面对西方建筑,除了吸收一些结构方式

和布局方式外,他们看到的更多是各种装饰。工匠们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按照自己的理解

加以“模仿”,采取放任自由的“拿来主义”态度。这种对西方建筑创造性的模仿和大胆的改良

就形成了广州骑楼活泼而有特色的建筑风格。

起源

关于广州骑楼的来源,学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骑楼是越族先民“干栏”建筑的遗

韵,根据岭南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结合商业经营的需要发展而来。另一种说法认为骑楼是

广东人将西方建筑和岭南建筑结合的产物。更有观点认为,“广州“十三行”的商业建筑已经可

以说是近代骑楼建筑的雏型,广州是中国近代骑楼街的发祥地”骑楼被作为正式的名称,最

早出现在1912年国民政府为治理广州市所颁布的“取缔建筑章程和施行细则”中细则的第十

四、十五条款中。1918年,广州设立市政公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的商业骑楼街已

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特色,商业繁华地段逐步形成了骑楼街风貌,如永汉路(今北京路)、太

平南(今人民南)、惠爱路(今中山四路)以及长堤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二十世纪70年代,广州城市建设发展速度较慢,城市基本维

持旧有格局,商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骑楼建设大大减少。这一时期建设的骑楼街主要有越

华路和豪贤路。这个时期的骑楼街建筑在体量、风格和街道功能方面都与上世纪20至40

年代的骑楼街有明显差异:沿街建筑多为住宅,首层为商店,商业功能较弱,服务范围仅限

于街坊;建筑多为7—9层(22—30米),街道空间更为狭窄压抑;建筑保留了骑楼的形式,

但以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取代了传统骑楼的“洋式店面”,立面基本无装饰,沿街建筑整齐划一,

街道景观比较单一。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广州市经济迅猛发展,城市不断扩张,交通量大大增加,

老城区面临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基础设施改造。这一时期广州基本没有兴建新的完整的骑

楼街,而是在一些原有骑楼街的更新改造过程中拆除旧骑楼,建设新骑楼。但由于不是整条

街道实施整体改造,在一些路段形成了新老骑楼交错并列的景象,如万福路、大南路、龙津

路、长堤大马路等。此外,老城区道路锡克教 的拓宽改造也对一些骑楼街造成了破坏,如人民路高

架桥的建设对人民中路、人民南路骑楼街风貌的影响;解放路、中山路拓宽和人民桥、内环

路的建设拆除了解放路、中山五路、中山六路、六二三路和洪福路的传统骑楼街。

特色

广州骑楼的结构共分三段:下段为约宽为4米的走廊列柱、中段为楼层、上段为檐口

或山花;沿街的一面在各层窗台以下的墙面或檐口窗楣处大多都有丰富的装饰花纹或浅浮

雕。依建筑风格,广州骑楼又可分为西关骑楼和东山骑楼两个流派。

西关骑楼是早期骑楼的代表,外观主要采取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山花和楼身的设计大多

直接具有古罗马的装饰特征,如罗马柱、卷曲花纹等,但也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比

如墙体多是中式清水砖材料。其中最具中式建筑特色的是在西关大屋中常见的满洲窗———

由一块块细小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方形窗。顶部的山花挑檐也做成中国特色的柔和的拱形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页眉内容

顶。

东山骑楼形成年代比西关骑楼略晚,更趋于现代化,也更加简洁。比如说罗马柱变为简

单的方柱、圆柱,细石米墙代替了清水砖墙,几何图案增多等等。山花挑檐是东山骑楼最为

独特之处,在正面墙挑出拱形雨篷,美观而且实用。

各种风格的骑楼有:

仿哥特式例子:爱群大厦、北京路新华书店。

南洋式

古罗马券廊式

仿巴洛克式

中国传统式例子:在南华路、同福路、万福路、德政路、广州起义路等也有少数剩余。

现代式现代式骑楼大多建于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在各个方面都与传统的骑楼

有很大差别,显得简洁明快、趋于实用主义。

二.广州沙面

地理位置及历史

沙面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占地面积330亩。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九年(

公元1859年),英、法侵略者凭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按一

亩地一千五百钱地所谓租界费,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侵略者挖了一道河涌把沙面和沙基

分开,雇工修护河堤,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沙面东面1/5为法租界,约66亩。以西4/5

为英租界,约264亩。规定沿沙面河涌宽90英尺,贴近沙面的45英尺范围属于沙面租界。

中国船只不能停泊。至19世纪末,沙面租界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各种公共设施的独立于广州

城的城区。租界内各种权力则由英法驻广州领事直接控制。

租界规划

沙面租界形成后,英、法侵略者三段论例子 开始在沙面兴建各种建筑物。它以一条贯通东西的主干道辅

以几条南北纵横的次干道,将沙面(约22万平方米)分割成大小不等的12个区,其中道

路与绿化带占了相当大的面积。英、法两国在岛内分设领事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沙面租界内的公共设施已基本完备,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页眉内容

医院、酒店和主宅,另外还有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其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

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传教士。

1946年10月,国民政府颁布《收回沙面租界为本市辖区令》,正式收回租界,划

沙面成为广州市的一个辖区。

建筑风格

沙面的建筑多数是19世纪末期建造的。主要有领事馆一类的政治性建筑,教堂、学校

一类的

文化性建筑,银行、洋行一类的商务办公建筑……沙面的建筑基本属于西欧的形式和风格,

它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总体以英式和法式为主的西方古典建筑群。此外,还有哥特式、新古典

式等形状、风格各异的建筑。1996年。沙面的建筑群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面露德圣母堂

沙面露德圣母堂是位于中国广州市区沙面岛上的一座小型天主教堂。该教堂建于1889

年,位于面积仅有60亩的广州法租界内,为侨民服务。奉露德圣母为该堂主保。入口处仿

哥特式。

沙面露德圣母堂坐落在广州市沙面同仁路22号(今沙面大街14号),原是法国驻穗领

事馆的教友过宗教生活而设立的,创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占地面积839.75平方米。

因该堂花园南连建筑一座圣母山安放露德圣母像而得名。

广州沙面天主教露德圣母堂

在1996年11月广州沙面建筑群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堂为其中

的建筑物。建国前,本堂神父多由外籍传教士担任,中国籍神父在此任职较少。建国前夕由

中国神父陈惠民任本堂神父。

1951年后,林秉良神父任本堂神父。“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教务活动。1982年12

月8日经过过修缮后重新开放,刘灵司神父任本堂神父。

三.陈家书院

座落在广州中山七路尾段,有一座集书院与祠堂两种功能于一身的建筑物,这就是岭南民间

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州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

陈氏书院建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100多年来,历尽劫难。其中最大的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那时陈家祠曾遭受驻兵扎营的破坏。1940年-1941年曾进驻了

一个日伪特务连。他们对陈家祠肆意破坏、盗窃变卖、长久不修等种种摧残:把神龛四周极

为精美的木雕人物、动物、植物最精彩的部分砍掉,使这些木雕故事断头缺尾,面目全非。

造成整座建筑物瓦崩地裂,门破墙危。更有一次,日寇飞机空袭,一颗炸弹不偏不倚,正好

落在后座神龛上,谁料这颗罪恶炸弹却居然没有爆炸,而使陈家祠幸免于难。

第二次是在1966年7、8月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肩负着“彻底砸烂旧世界”使命的红卫兵,

杀气腾腾地“兵困陈氏书院”,他们贴出大标语,声言要对这一“封资修藏污纳垢之处”,“砸到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页眉内容

片瓦无存”!幸好该书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此险境中挺身而出,找着这队红卫兵的“司令”,痛

说它的可宝贵、可珍视的大道理,以至声泪俱下。按照古语所说:“秀才遇着兵,有理讲不

清”,况且又是“文革”这一非常时期,但不知为何,这位并非“秀才”的工作人员,却居然能在

鼎镬当前的险境中,讲清了道理,而那位“司令”呢,也居然幡然觉悟,下令“退兵”,而且宣朝鲜冷面的做法

布将陈氏书院划入自己这个组织的“势力范围”,不准其他派别、组织染指。

后来,有一队红卫兵也来此“破四旧”,两队红卫兵立刻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当时真

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情势十分紧张。但结果,“好彩”又出现了,两队红卫兵“司令”竟然

天良未泯,辩论的结果,毕竟最终真理战胜愚昧,大家达到了共识:陈氏书院是劳动人民的

智慧结晶,是国家艺术宝库,不能砸烂,但后座神龛置放的神主牌,就是“四旧”。结果5000

多个陈氏列宗列祖的神主牌,除两个被偷偷拾获保存下来外,其余全部付之一炬。陈氏书院

因此能在“文革”十年间“苟安一隅”,未遭摧残。

四.石室教堂

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岭南派建筑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逐渐形成的,人们把这支极具岭南

地方特色的建筑流派称之为“广派”或“岭南派”。关于岭南派建筑的产生、发展以及其特

色和风格,我们引用著名建筑评论家、清华大学教授曾昭奋和艾定增教授所作的精辟的评论

来概述。曾昭奋教授最早把中国建筑新风格定为北京的“京派”、上海的“海派”和广州的

“广簿谷开来 派”(“岭南派”)并归纳出“岭南派”建筑风格的特色是自由、自然和符合人们活动

规律的平面安排;明快、开朗和形式多样的立面和体形;与园林绿化和城市或地域环境的有

机结合。

自从曾昭奋教授提出“广派”(“岭南派”)的风格和特色后,建筑界对“广派”建筑的

发展更加关注。1989年建筑评论家艾定增在其论文《神似之路——岭南建筑学派四十年》

中指出:“岭南建筑学派在地域上指的是以广州为中心的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桂林、南

宁、汕头、深圳、珠海、湛江和海口等地的近代建筑主流,在时间上指的是19世纪中期以

来的建筑新风格的发展与成熟,其中也包括大大滞后了的理论。”他还指出:“岭南建筑学

派与岭南音乐和岭南绘画具有同步性,是和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的政治革新运动相呼应

的。而‘两广’人的近代生活方式及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条件则是它产生的根基。它的发展

经过以下几个过程。首先是洋人带来的洋建筑的输入。接着是由侨乡开始的土洋结合、中西

合璧式的建筑(也有园林庭园的大量出现)。再就是中外建筑师有意识地将中西建筑揉合在一

起(羊的英语 其中有强调民族形式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原中山大学及岭南大学等等,有强调西方形式

的而且数量较多)。最近40年则是和西融合、古为今用的初步成熟期。”艾定增先生从八个

方面概括了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1)宁变勿仿,宁今勿古。现代岭南建筑的先驱,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夏昌世教

授以现代建筑风格设计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中山医学院和华南工学院校园中的建筑群,在

全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的作品中山医学院医疗教学建筑群还荣获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

创作奖。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页眉内容

(2)追求意境,力臻神似。广东人在每一种艺术创作中都刻意追求岭南特色,建筑创作

也一样,追求意境,立意在先,处处体现出中国的岭南的情调和神韵。例如白云山庄的诗情

画意,白天鹅宾馆的能唤起海外游于思乡之情的“故乡水”。

(3)因借环境,融为一体。岭南建筑重视选址立基,与环境融为一体,继承了传统建筑

的精华。“白云宾馆”、“双溪别墅”、“白天鹅”等宾馆建筑是其中的佼佼者。

(4)群体布局,组合空间。岭南建筑结合气候特点,使建筑物具备现代景园特色,而尺

在门厅、中庭、休息廊、餐厅、走道、卧室之中布置园林花木,赋予环境以大自然的情趣。

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将中国园林的精神与现代建筑的格调浑然一体的东方宾馆庭园。

(5)清新明快,千姿百态。岭南建筑善于利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特点,创造通透空间及虚

灵形体,形成清新明快的建筑形象,同时借鉴古代亭台楼阁原型,使新建筑千姿百态,气象

万千。

(6)室内设计,丰富多彩。岭南建筑在室内设计上利用传统手法,如灰塑、陶塑、砖雕、

木雕、洞门景窗、空花博古、贴地铺地、彩色玻璃、镶拼壁画、盆景几架、特色家具、匾名

对联等等,使室内景观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7)景园文脉,推陈出新。岭南建筑最大限度地吸收、借鉴中国古园林空间手法,移植

到建筑与城市设计中,从而产生出鲜明的特色。例如白云山、越秀山、流花湖公园、兰圃、

烈士陵园、麓湖、东山湖公园等。

(8)神似之路,殊途同归。岭南建筑学派主张新建筑与传统形式风格要神似,不要形似。到字组词

要神似,反映了一种文脉意识,对传统精神及集体无意识的关注,对环境整体性及人性空间

的尊重,对与世界潮流同步的强烈愿望。

现代岭南建筑学派的代表作有友谊剧院、白云山庄、白天鹅宾馆、西汉南越王墓博

物馆、广州泮溪酒家、天河体育中心、白云宾馆、大都会广场、中国市长大厦等。这些作品

分别荣获中国城市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奖、国家教委优秀建筑设计奖、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

筑创作奖。

现代岭南建筑学派能与“京派”、“海派”鼎足而立,三分天下,硕果累累,享誉

国内外,广州建筑大师和设计大师们功绩至伟。在此向大家介绍几位现代岭南建筑学派的大

师。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7:29: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3549933269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酒店尾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酒店尾房.pdf

上一篇:荆三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酒店尾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酒店尾房
    最大力量-华为怎么刷机2023年3月21日发(作者:压力太大怎么缓解)共享知识分享快乐页眉内容一.广州民居(P69~76)1.西关大屋西关大屋,俗称古老大屋,是中国广州市荔湾区西关一带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大部分西关大屋兴建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主要分布在多宝路、宝华路、龙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最著名的西关大屋有坐落于宝源北街18号的“梁资政第”、坐落于多宝路的
  • 0℃荆三棱
  • 0℃椰子菜
  • 0℃电话粥
  • 0℃课后复习
  • 0℃cpl广告
  • 0℃吐峪沟大峡谷
  • 0℃学校广播站
  • 0℃谁是卧底16vs
  • 0℃马赛克艺术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