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3-03-21 02:24:28 阅读: 评论:0

山东日照-怎样做葡萄酒

线索的作用
2023年3月21日发(作者:生物知识)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发人深思;给人深刻印象..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内容上:……

2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

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文章总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记叙中的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描写:刻画人物;描写环境烘托人物心情、为下文作铺垫等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人物描写:1肖像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对话描写5心理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

其他:景物描写/场景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社会背景;衬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表现手法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文: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

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见大:表现人、提土旁的字有哪些 事..

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遇到其他手法请及时补允..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二表达方式类——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同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知识储备:运用描写手法总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叙后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注意表达的语言: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议论性语段的

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

行文段落类——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龟背竹的养殖方法 题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

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

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

言已尽而意无穷..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其他:

1、词语理解型:

1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

2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

3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

4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

上下七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即“六比较”:比较范围的大小、比较词义的轻重、比较搭配习惯、比较构成成分、比较词性功能、比较感情色

彩与语体色彩..

2、句子理解型: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3、筛选整合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答题方略;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回答此类问题;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

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金绣 的关键所在..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

子..而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要总揽全

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

环相扣;不能互换..

6、题目的作用:及好在哪里;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紧扣文章内容;简洁新颖..

7、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虚实结合:关于散文的线索;明线和暗线..06高考黑龙江等地题:16

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梦到火灾 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母

体——绵绵土——故乡

8、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结合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景中藏情〉此为散文中的描写;而在小说中的描写主要有衬托人

物的心情;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的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象蟑螂乐队 征意义;比如课文《药》之结尾..注意结合具体的题目..此外有

渲染烘托气氛、衬托情感或主旨、表现人物品质、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人物心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补充: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举例或列举:具体实在;易于被读者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白描:文字简练;不加学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3、过渡和照应

过渡和照应是在文章中体现事物发展的连贯性的一种结构手段..如果问过渡或照应的作用;可回答:使文章结构严密;气势贯通;前后呼应;条

理分明;增强表达效果

考场现代文阅读步骤:

一、揣摩题干;有备而读

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

二、品读题目;缘文驰小孩斗鸡眼 想

文章题目往往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

三、浏览首句;略知梗概

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

四、默读全文;圈点勾画

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五、深思熟虑;精确表达

在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芦荟怎么种 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

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

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

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方法

1.举例子:具体形象2.打比方:生动形象3.作比较:突出强调4.分类别:条理清晰5.列数字:具体准确6.下定义:科学准确7.引用:

更具体

二.说明语言

1.准确性2.平实和生动

记叙文阅读

一.修辞方法

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形象生动3.夸张:突出特征4.排比:加强语气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

二.表达方式

1.记叙2.议论3.抒情4.描写5.说明

议论文阅读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2.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4.对比论证:全面深刻

句子作用是:1总领全文在开头2承上启下3引出下文4提纲挈领在最后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2:24: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3366683250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线索的作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线索的作用.pdf

上一篇:猪脚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线索的作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线索的作用
    山东日照-怎样做葡萄酒2023年3月21日发(作者:生物知识)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
  • 0℃猪脚
  • 0℃我去2000年
  • 0℃国际象棋规则图解
  • 0℃储存卡
  • 0℃蒙古人
  • 0℃窈窕绅士电影
  • 0℃暖宝
  • 0℃新九品芝麻官
  • 0℃重振球风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