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欲伐越》原文及翻译译文
《《楚庄王欲伐越》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
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楚庄王欲伐越》原文及翻译译文
《楚庄王欲伐越》原文及翻译韩非子
原文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1】伐越,何也?”曰:“政
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3】,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
自见其睫【厉行节约手抄报 4】。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
跻【5】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6】。”
注释
1.之:助词,无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愚:自谦之词。
3.患:担忧
4.智如目也: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一样。
5.睫:眼毛
6.庄跻: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与楚王不同时,系寓
言假托。
7.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
译文
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
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
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
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
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
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
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
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
所以《老子》上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2、《齐欲伐魏》原文及翻译译文
《齐欲伐魏》原文及翻译战国策
原文
齐欲伐魏。淳于髡(kn)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
东郭逡(qn)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
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
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蝴字组词 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
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选自《战国策.齐策》)
译文
齐国要讨伐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
东郭逡是四海内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围绕着山追了
三圈,翻山越岭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
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
夫看见了(它们)而抓获它们,没有费一点力气,就独自获得了利益。现
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害怕强大
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背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
将帅,让士兵们都回家休息了。
解释
【通假字】:
1、“罢”通“疲”,意思是乏、累。
2、顿:困顿、疲弊,这里指“使……困倦”。弊:困乏、疲惫这里指
“使……疲劳”
“顿其兵”“弊其众”两句中的“顿”“弊”都是形容词的使动
用法,即“使其兵顿”,“使其众弊”。
【逐字翻译】:
1.天下之疾犬也(疾)快疾犬:跑的极快的狗
2.各死其处(各)各自
3.田父:农夫[1]
4.顿:使......困倦
5.谢:遣散
7.擅:得到
8.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
9.逐:追逐。
10.恐:担心
11.疾:跑快
12.顿:困倦,这里指“使……困倦”的意思。
13.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
14.伐:讨伐、出兵
齐欲伐魏与哪个寓言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处?
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犬兔相争农夫得利
3、《战国策张仪司马错论伐蜀》原文及翻译译文
《战国策张仪司马错论伐蜀》原文及翻译战国策
原文: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
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
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
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
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
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
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
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
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
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
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
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
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
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
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
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
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
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
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选自
《战国策秦策》)
译文:
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了一场争论。司马错要攻打蜀国,
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让我听听你们各自的道
理。”
张仪回答说:“应先与魏、楚两国亲善友好,然后出兵韩国的三
川,堵住轘辕、缑氏两个隘口,挡住通向屯留的路,让魏国出兵切断
南阳的通路,楚国派兵逼近南郑,而秦国的军队则攻击新城和宜阳,
兵临东西周的疆界,声讨周君的罪行,(随后)乘机侵占楚、魏两国的土
地。周王室知道已经不能拯救自身,一定会交出大禹所铸造的九鼎和
各种图籍珍宝。我们占有了九鼎,掌握地图和户籍,挟持周天子,用
他的名义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敢于违抗的,这就是称王天下的霸业
啊。如今,蜀国是西边偏僻(落后)的国家,又是戎狄中的首领。攻打蜀
国,会使士兵疲惫,使百姓劳苦,却不能以此来建立名望;即使夺取了
那里的土地,也算不得什么利益。我听说:‘争名的要在朝廷上争,
争利的要在市场上争。’现在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整个天下的
大市场和朝廷,大王不去争夺,反而与那些野蛮的人争夺名利,这就
离称王天下的霸业远了。”
司马错说:“不对。我听到过这样的话:‘想使国家富庶,一定
要扩大他的领地,想使军队强大的一定让他的百姓富足,想称王天下
的一定要广布他的恩德。这三个条件具备了,那么,称王天下就会随
之实现。’现在大王的土地少,百姓贫困,所以我情愿从那容易办到
的事做起。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又是戎狄中的首领,而且有像桀、
纣一样的祸乱。用秦国的军队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驱赶羊群一样。
得到它的土地,能够扩大秦国的疆域;得到它的财富,能够使百姓富足,
整治军队又不伤害百姓,蜀国已经归服了。因此,夺取了蜀国,但天
下人不认为我们暴虐;取尽了蜀国的财富,诸侯国也不认为我们贪婪。
这就是说,我们用兵一次,就能名利双收,还能得到除暴、平乱的好
名声。如果现在去攻打韩国,胁迫周天子,胁迫周天子必然招致坏名
声,而且不一定有利,又有不义的名声。去进攻天下人都不希望进攻
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请允许我讲明这个缘故:周王室,现在还是天
下的宗室;齐国和韩国,是与周王室相交的友好邻邦。如果周天子自己
知道要失去九鼎,韩王自己知道要丧失三川,那么,两国一定会联合
起来,共同采取对策,依靠齐国和赵国,并且向楚、魏两国求援,以
解除危难。把九鼎送给楚国,把土地送给魏国,大王是阻止不了的。
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不如攻打蜀国那样万无一失。”
秦惠王说:“很对。我采纳你的意见。”最终出兵攻打蜀国。不
到十个月便完全平定了蜀国。蜀国的君主改称为侯,秦国又派遣陈庄
去做蜀国的宰相。蜀国已经归附了秦国,秦国就更加强大了,富庶得
看不起其他诸侯国了。
《战国策张仪司马错论伐蜀》
4、《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原文及翻译译文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原文及翻译左传
原文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
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
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
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
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
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
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
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
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译文:
春天,齐桓公以诸侯的军队进攻蔡国。蔡军逃散瓦解,于是又攻
打楚国。楚成王派遣使者到诸侯军中说:“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
方,纵使牛马跑散也不会到达彼此的边境。不料君王来到我国境内,
这是什么原故?”管仲代表桓公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的祖先太
公说:‘天下诸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从旁辅佐周室。’赐给我
祖先征伐的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
的贡物包茅不进贡王室,天子的祭祀不能供应,没有什么用来滤酒祭
神,我特来追究这件事。周昭王到南方征伐楚国没有返回,我特来追
问这件事。”楚国使者回答说:“贡物没有进贡王室,是敝国国君的
罪过,岂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返回,君王到汉水边上去查问吧!”
诸侯军队继续前进,驻扎在陉地。
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前往诸侯军中。诸侯军队稍稍退却,驻扎
在召陵。齐桓公陈列诸侯军队,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桓公说:
“这次用兵难道是为徐光启的著作 了我自己吗?这是为了继承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
和我共同友好,怎么样?”屈给学生的励志寄语 完回答说:“君王光临,向敝国的社稷之
神求福,承蒙收纳敝国国君,这乃是敝国国君的愿望。”桓公说:
“以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抵抗他们?以这样的军队来攻城,什么城
池不能攻破?”屈完回答说:“君王如果以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
君王如果用武力,楚国以方城作为城墙,以汉水作为城河,君王的军
队虽多,也没有地方使用他们。”屈完于是同诸侯缔结了盟约。
5、《吴王欲伐荆》原文及翻译译文
《吴王欲伐荆》原文及翻译说苑
原文: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
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
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
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
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
翻译:
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近臣们说:“敢进谏的人处死!”吴
王的门客中的一个年轻人想进谏可是又不敢,于是每天他都在怀里揣
着弹弓、泥丸到王宫的后花园,露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过了许
多天。吴王对他说:“你过来,苦于什么事要把衣服沾湿成这样
啊”(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
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
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
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个都只考虑到眼前利益,
却不考虑身后的祸患。”吴王说:“说得好啊!”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
兵。
注释:
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指楚国。
谏:规劝。以下劝上为谏。
如是:像这样。是,这样。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国王的
侍从官员。
少孺子:年轻人。
怀丸操弹:怀揣子弹,手拿弹弓。
操:拿着。
再三:三在这里是多的意思,就这样过了几天。
其:树上。
居:停留。
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附,同“跗(f)”,脚
背。
傍:侧,旁边。
延颈:伸长脖子。延,伸长。
顾:考虑。
患:灾祸。
伐:攻打。
6、《国语楚语》原文及翻译译文
《国语楚语》原文及翻译国语
原文:
斗且廷见令尹子常[1],子常与之语,问蓄货聚马。
归以语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见令尹,令尹
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殆必亡者也。夫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
聚马不害民之财用。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2],不是过也。公
货足以宾献[3],家货足以共用,不是过也。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
阙则有离叛之心,将何以封矣?”
“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成王闻子文之
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秩之。
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人谓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
之何也对曰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
无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故庄王之世,灭若敖氏[4],唯子文之后在,
至于今处郧,为楚良臣。”
“今子常,先大夫之后也,而相楚君无令名于四方。民之羸馁,
日已甚矣。四境盈垒,道歹堇相望,盗贼伺目,民无所放[5]。是之不
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子常其能贤于成、灵乎?成不礼于
穆,愿食熊蹯,不获而死。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子常为
政,而无礼不顾甚于成、灵,其独何力以待之!”
期年,乃有柏举之战,子常奔郑,昭王奔随。(选自《国语?楚
语》,有改动。)
注释:
[1]子常,子囊(即后文的“先大夫”)之孙;斗且及后文的斗子文,
都是楚国的官员。文中这些人名及地名下加了横线;文中成王(后文又简
称“成”)这类王名下也加了横线。
[2]称赋:与兵赋相称。
[3]宾献:馈赠及进贡。
[4]若敖氏,与斗子文同族。[5]放:依。
译文:
斗且在朝廷上拜见子常,子常和他谈话,问斗且怎样才能聚敛财
物、名马而致富。
(斗且)回家对他的弟弟说:“楚国大概要灭亡了!如果不是这样,
令尹大概要不免于难了!我拜见令尹,令尹问如何聚敛财物,就像饥饿
的豺狼一样;恐怕是一定要灭亡了。”
“古时候(君臣)积蓄财宝不妨害百姓穿衣吃饭,聚敛马匹也不损害
百姓的财用。国家征收的马匹满足行军所用就够了,公卿征收的马匹
足够打仗也就行了,都不超过限度。公卿的财物足够馈赠进献就行了,
大夫家里的财物足够供给使用也就行了,也都不超过限度。财物和马
匹超过了限度,百姓那里就不充足,百姓不充足就会产生反叛之心,
那么将凭什么来立国呢?”
“过去斗子文三次辞去令尹的职务,家里连一天用来生活的积蓄
都没有,这是体恤百姓的缘故。成王听说斗子文几乎吃了上顿就没有
下顿,因此每逢朝见时就预备一束干肉,一筐干粮,用来送给子文。
直到现在还成为国君对待令尹的常例。成王每当增加子文的俸禄时,
子文一定要逃避,直到成王停止给他增禄,他才返回朝廷任职。有人
对子文说:‘人活着就是求个富贵,但你却逃避它,为什么呢?’他回
答说:‘当政的人是庇护百姓的,百姓的财物空了,而我却得到了富
贵,这是使百姓劳苦来增加我自己的财富,那么我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我是在逃避死亡,不是在逃避富贵。’所以楚庄王在位的时候,灭了
若敖氏家庭,只有子文的后代存活了下来,直到现在还居住在郧地,
做着楚国的良臣。”
“现在的子常,是先大夫(子囊)的后代,辅佐楚君,在外却没有好
的名声。百姓疲弱饥饿,一天比一天厉害。四方边境上布满了堡垒,
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盗贼伺机作乱,百姓无所依靠。子常对这些
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子常难道
能比成王、灵王更贤明吗?成王因为对穆王无礼,临死时想吃熊掌都没
有得到。灵王不顾念百姓的死活,一国的百姓都背弃了他,就像行人
遗弃脚印一样。子常执政,他的无礼、对百姓的不顾念比成王、灵王
还厉害。他独自一人凭什么力量来对付这种败亡的局面呢!”
过了一年,就发生了柏举之战,子常跑到郑国,造成的拼音 昭王跑到随国
《国语楚语》
7、《景公举兵欲伐鲁》原文及翻译译文
《景公举兵欲伐鲁》原文及翻译晏子春秋
原文:
景公举兵欲伐鲁,问于晏子,晏子对曰:“不可。鲁好义而民戴
之,好义者安,见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攻义者不祥,
危安者必困。且婴闻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国,政足以和其民,国安
民和,然后可以举兵而征暴。今君好酒而辟,德无以安国,厚藉敛,
意使令,无以和民。德无以安之则危,政无以和之则乱。未免乎危乱
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其君离,
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则义厚而利多,义厚则敌寡,利多则民欢。”
译文:
齐景公将要出兵攻打鲁国,就问晏子怎么样,晏子回答说:“不
可以这样做。鲁国君主道德合宜,人民拥护他,(有)道德合宜的君主
(国家就)安宁,有人民拥护君主的国家和谐,伯禽治理的功劳尚在,所
以不可以攻打鲁国。攻打讲道义的国家是不吉利的,危机安全的人一
定困窘。现在您喜好喝酒地治理国家,道德(不合宜)无法让国家安定,
税收苛刻,下令频繁,不能安稳民心。道德不能让国家安定就很危险,
政治上不和就会出大乱子。没有能够解决治理上的不足,反而想要攻
打治理得很好的国家,这是不可以的,倒不如在政治上修明,等待鲁
国的君主在治理上出问题。到时候,鲁国的人民离开君主,君主怨恨
人民,这蜜蜂造句 样之后再去攻打他,就会使得道义加深,获利不少,道义加
深的话敌人就少了,利益多两宋时期 了人民就会高兴。”齐景公听后,说道:
“说得好。”于是果然下令不攻打鲁国。
8、《楚人学舟》原文及翻译译文
《楚人学舟》原文及翻译刘元卿
原文: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
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
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已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
乎?
译文:
楚国有一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船掉头还是船
转弯,只听从师傅的(教导)。因此他到江中岛屿之间的小河里小试身手,
没有不如人意的,他于是就认为自己已完全学会了驾船的技术。(就)马
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径直快进,突然遇到
危险,(他)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入江中,舵失去操控。然而现
在造成的危险,不就是之前得意所造成的吗?
《楚人学舟》
9、《宋人及楚人平》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人及楚人平》原文及翻译公羊传
原文: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②也。何大乎其平乎己?庄王围
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
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如何?”华元
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
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
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
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
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
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大刘海 !虽然,
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
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
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何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
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
“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
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
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
在下也。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注】①外平:《春秋》是鲁史,对于他国的称“外”。外平是
他国和他国之间的讲和。②己:这里是指宋国的华元和楚国的子反。
③庄王:楚庄王。④司马:官名。掌管军政和军赋。子反:即公子侧。
堙(yn):为登上城墙而修建的土山。⑤华元:宋大夫。⑥惫:疲惫。
⑦析:分开。骸:尸骨。炊:用来烧熟物品。这里指用来作燃料。③
柑:同“钳”,用东西夹住。这里指以木钳马口。秣:喂牲口。这句
话是说,被围的人在喂马时,用木钳马口,使马不得食,从而向敌人
显示有积蓄。⑨情:实际情况。⑩厄:困苦,灾难。
译文:
鲁国之外的国家之间讲和,《春秋》是不记载的,这次为什么记
载?是因为称赞这次的讲和全在华元与子反个人做主促成的原故。为什
么要称赞华元与子反个人做主讲和?原来,楚庄王围困宋国都城,军中
只有七天的粮食了。这些粮食吃完了还不能取胜,就准备离开宋国回
国了。庄王于是派遣司马子反登上土山去窥探宋国都城,宋国华元也
登上土山出城会见他。司马子反说:“您的国家情况如何?”华元说:
“疲惫了。”马马子反说:“怎么样的疲惫呢?”华元说:“交换孩子
来杀了吃,劈开死人的骨头来烧火做饭。”司马子反说:“唉呀!太疲
惫了!不过,我听说过:被围困的人,将木头衔在马嘴里再喂它饲料,
用肥壮的马应付宾客。您却透露了真情,这是为什么?”华元说:“我
听说过:君子看见人家的苦难就怜悯,小人看见人家的苦难就庆幸。
我见您是位君子,所以向您报告实情。”司马子反说:“好,努力干
吧!我们的军队也只有七天的粮食了,这些粮食吃完了还不能取胜,就
准备离开这里回国了。”说完作了一揖,就离开了华元,回去报告庄
王。
庄王说:“怎么样?”司马子反说:“他们疲惫了。”庄王说:”
怎么样的疲惫呢?”司马子反说:“交换孩子来杀了吃,劈开死人的骨
头来烧火做饭。”庄王说:“唉呀!太疲惫了!不过,我现在要拿下这座
城邑,然后就回去。”司马子反说:“不行。下臣已经告诉他,军中
只有七天的粮食了。”庄王生气地说:“我派你前去观察他们的情况,
你为什么告诉他?”司马子反说:“以小小的宋国,还有不欺骗人的臣
子,楚国就可以没有吗?所以告诉了他。”庄王说:“好,那就算了吧。
不过,我还是要拿下这座城邑,然后回去。”司马子反说:“那么君
王请住在这儿,请让下臣回去吧。”庄王说:“你离开我回国,我和
谁住在这里呢?我也跟着你回去好了。”就带领军队离开了宋国。
所以君子尊重两国大夫自己出面媾和。司马子反和华元都是大夫,
为什么以“人”来称呼他们呢?是贬低的意思。为什么贬低?是因为媾
和的人处在下位的原故。
《宋人及楚人平》
10、《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原文及翻译译文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原文及翻译战国策
原文: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①延入。王斗曰:“斗
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
“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
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
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
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
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
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
“世无骐麟,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
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
“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
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
右便辟②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
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选自《战国策》
译文:
先生王斗登门要拜见齐宣王,宣王派传达去领王斗进来。王斗说:
“我拜见大王是爱慕权势;大王迎接我是礼贤下士。大王认为怎么样?”
传达汇报王斗的话。宣王说:“让先生等一会儿进来,我去迎接。”
于是,宣王跑到门口去迎接王斗,与他一块儿进来。宣王说:“我继
承先王的大业,得以治理国家,听说先生能直言批评,无所忌讳。”
王斗回答说:“大王听错了。我生在乱世,又侍奉乱君,怎么敢直言
批评呢?宣王听后,怒形于色,很不高兴。
过了一会儿,王斗说:“从前先君齐桓公有五种爱好。他纠合诸
侯,匡正天下,天子授位,立为霸主。现在,大王有四种爱好。”宣
王说:“我愚蠢寡闻,治理齐国,只担心失国,怎能有四种爱好呢?”
王斗说:“不。先君喜好马,大王也喜好马;先君喜好狗,大王也喜好
狗;先君喜好酒,大王也喜好酒;先君好色,大王也好色;先君礼贤下士,
大王却不礼贤下士”宣王说:“现在世上没有士,我又怎么去礼贤下
士呢?王斗说:“世上没有骐騄,騄耳这样的骏马,可是大王已经车马
齐备;世上没有赛过狡兔东郭俊的韩卢之狗,可是大王已经有善跑的猎
狗;世上没有象毛嫱、西施那样的美女,可是大王的后宫中充满了美女。
大王只是不礼贤下士,怎么发愁世上没有士呢?”宣王说::“我忧国
爱民,当然愿意得到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王斗说:“您忧国爱
民,还不如爱一尺绉纱。”宣王说:“这是什么意思?”王斗说:“大
王要人做帽子,不要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因为
他们会做。现在,大王治理国家,却一定要用亲近宠爱的人去治理。
所以我说:‘您忧国爱民不如爱一尺绉纱。’”
宣王内疚自责说:“我对国家有罪。”于是。先拔了五名贤士,
任命他们的官职,齐国因此治理得很好。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11、《楚绝齐齐举兵伐楚》原文及翻译译文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原文及翻译战国策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原文与译文)
(西汉)刘向
[原文]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
西讲于秦。”
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
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今齐、楚相伐,或谓救
之便,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为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陈
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
‘诚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
吟。’今轸将为王‘吴吟’。王不闻管与之说乎?有两虎诤人而斗者,
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
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齐、楚今战,战必败。败,王起
兵救之,有救齐之利,而无伐楚之害。计听知覆逆者,唯王可也。计
者,事之本也;听者,存亡之机。计失而听过,能有国者寡也。故曰:
‘计有一二者难悖也,听无失本末者难惑。’”
——选自《战国策》
[译文]
楚国与齐绝一交一后,齐发兵攻打楚国。陈轸对楚怀王说:“大
王实在不如把土地送给东方的齐国求得谅解,然后再跟西方的秦国建
立邦一交一。”
于是楚怀王派陈轸出使秦国。秦惠王对陈轸说:“贤卿本来就是
秦国人,而且是寡人的老臣。可惜由于寡人不能识才,对于处理国家
大事又欠周详,以致使贤卿离开寡人去给楚王服务。如今齐、楚两国
互相攻伐,有的人认为救援有利,有的人认为不救援有利。贤卿为何
不在为楚国效忠之余,也为我出一点主意呢?”陈轸说:“大王难道没
听说过吴国人到楚国去做官的故事吗?楚王很喜欢这位客卿,可是某次
这位客卿生了病,术赤 楚王就派人去问候说:‘是真生病吗?还是思念吴国
呢?’左右侍臣回答说:‘不知道他是否怀乡,假如真是怀乡的话,那
他就要唱吴歌了。’现在我就准备为大王唱‘吴歌’。不知大王有没
有听说管与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说有两只老虎,因为争吃人肉而打斗起
来,管庄子准备去刺杀这两只虎,可是管与赶忙来制止说:‘老虎是
贪狠的大虫,人肉是它们的最香甜的食物,现在两只老虎为争吃人肉
而打斗,小虎必然因斗败而死,大虎也必然因苦斗而伤,你就等着去
刺杀那只受伤的大虎吧!这是一举而杀两虎的妙计,不用费杀死一只老
虎的辛苦,实际上却能兼得刺杀两只虎的英名。’如今齐、楚两国既
然正在苦战,战则双方必有伤亡,那时大王再度救援,既能获得救齐
的好处,而又没有伐楚的危险与害处。是否听从我的计谋,预知事情
的反复逆顺,那就全看大王自己定夺了。计谋是做事的根本,听从良
计是国家存亡的关键。计谋错了,或听从错计,而能保住国家的君王
很少。所以说:‘计谋要再三反复思虑才不会错误,听从必然事物,
本末兼顾才不会迷惑’。”
《楚庄王欲伐越》原文及翻译译文这篇文章共33114字。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0:55: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3313193245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司马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司马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