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don'thavethatmanyviewers,don'tbesotired.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
艺术教育的心得体会七篇
艺术教育的心得体会篇1
我看了《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本教育类的书籍。一看到这个
书名,就感觉此书有内容,至少作者以非常前卫的思想指出了我
们目前教育中所犯的重大错误,那就是贪多求快的非理性化的潜
意识。
希望得到好的教育成为天才或者是精英是每个人所梦想的,
但是这种教育不适合所有的人。更快,更高,更强是每个人所追
求的目标,但是我们每个人即使刻苦锻炼不可能都成为运动员,
更不可能都参加奥运会,更加不可能一参加就拿金牌或者是破世
界记录。
任何事物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循序才能渐进。张文质先
生说到慢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我觉得值得讨论。我觉得慢是一种
科学,更是一种战略战术。络上盛传着一堂美国的数学课,看过
之后,真是感慨万千,浪费一堂课只学一丁点内容。不过,我总
算明白了真正的数学是怎样的,而国内的算术又是如何的。
张文质先生书中提到“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的盼望着出
成效,成正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期待与从容”;“我们
缺乏一种悠闲的心态,缺乏闲心”。不知从何时起,我常常被超
负荷的日常教学工作弄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闲余时间去思考,
去关注学生的发展,做教育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有言论说幼儿园
学小学的,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高中的,高中学大学的,大学
却在学幼儿园的。
教育是一种“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所谓的“润物细无声”,正反映了教育的变化过程是极其缓慢、
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积淀,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看了这本书,我更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教育体系的问题是非
常大的,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可怜的教师是很难改变教育的现
状的。张文质先生作为一个专家,书中谈及《教育是慢的艺术》
以专章内容讨论似乎只有区区40页,只占到全书的20%,可以
说对此内容是点到即止。
作为一个平凡的教师,我们又能做什么呢?我想还是做自己
该做的事情,至少在教育时保留一份哲学的心态,保留一份童心
吧!要想教育的节奏变慢,可能性不大。
艺术教育的心得体会篇2
我们知道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校需要艺术教
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对教
育提出的新要求。通过艺术教育浓厚学生的艺术文化,提高学生
的艺术素养。通过阅读了赫伯里德的《通过艺术的教育》后,我
感到其主要思想是主张依据受教育者的自然倾向,通过适当的艺
术教育,养成受教育者的创造精神,养成和谐人格.将赫伯里德的
"通过艺术的教育"思想的有益部分尝试应用于我们目前的艺术
教学,也就是张扬学生个性,发扬教学民主,降低艺术教牛仔连体裤 学的难度
等,这对我们艺术教师是个很好的启发。
书中提到艺术教育不能一瞰而就,不能心浮气躁,不能做样
子打快拳,它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
作者,我结合自己的艺术教育教学的时间深深地感到:提高大学
生艺术素质的措施有多种,而首先就是应注重激发学生浓厚的兴
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采取多种办法。以音乐教学为例,通
过讲解音乐背景、情节等,通过画面展示、播放幻灯或电影等多
种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曲目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音
乐欣赏的强烈兴趣。例如,根据民间传说的爱情故事及越剧《梁
山伯与祝英台》而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其美妙的旋律
令人无限神往,其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但是,如今学
生对于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完全熟悉,尤其他们欣赏是该曲时,
也并不一定能够充分理解。若在欣赏此曲前,教师将故事的梗概
以及“草桥结拜”“同窗共读”“十里相送”“婚变投坟”“化
蝶”等情节向学生讲述清楚,便能激发学生欣赏该曲的强烈兴趣,
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越来
越多地受到音乐欣赏教学研究和实践者的注意。有论者认为,使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启发、诱导、感化、影响学生心
理,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激发他们认知上的需要和对音乐的兴趣。
比如,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通过在不同的班级分
别进行听磁带录音和通过多媒体欣赏乐曲,对学生注意力集中情
况进行对比后发现,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
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
另外,我还感到浓厚学生的艺术文化不仅落实在艺术课堂
中,还应落实在中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因为课外活动是艺术教
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各类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建立
艺术教育评估体系与标准提到日程上来,艺术教育教学考核、评
估是检查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的必要手段,是促进学校
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
而艺术教师要扮演好培养者、促进者的角色,艺术教师是学
生艺术素质的培养者和促进者,作为一名艺术教师,首先要学会
合作,改变传统的单一备课、授课方式。其次,艺术教师要以与
学生平等的姿态进行教学活动,建立个师生同乐的学习活动空
间,使师生在一个同思索、共发展的环境中,达到教学相长,共
同进步。教师要做到蹲下身来和学生讲话,耐下心来听学生做事,
全身心地参与学生的活动。教师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为学
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活泼多样的艺术教学活动,能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艺术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使课堂更加生气盎然。在学生学习出现困
难或表现不当时,教师不是求全责备,而是给予理解和鼓励,使
学生敢于行动,敢于探索和思考。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艺术教育,
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才达到了我们教育的真正的目的。
总之,通过阅读学习我感到浓厚学生艺术文化的实践研究不
是短期的而应是个长期的过程,潜移默化地陶治学生的性情,纯
洁心灵塑造,是美的集中体现。事实上,素质的提高,不单是文
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标准个人
意识、道德修养等的提高;素质的提高,也能使学生的精粉凤凰 神风貌
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
艺术教育的心得体会篇3
《教育的情趣与艺术》这本书是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本书
共分七个部分,作者以清新淡雅、细腻简约的语言风格,对教育、
对人生、对社会历史进行了多角度的透视及解析。书中__立意高
远而又充满实践关怀。当我看到封页上的一段文字,让我对这本
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段话这样说——
“良好的教育不仅是充满智慧魅力的,也是充满情趣和艺术
的。惟有健康的趣味能够养育我们的灵性和激发我们内在的兴
趣。艺术是教育的一种境界和存在形式,艺术不是教育之花,而
是教育之本。我们只有将自己融会与教育文化和教育的情境之中
才能欣赏这种艺术。良好的教育就是要让我们的心灵在一种有品
位的精神氛围之中。”
细细品味他的这本书,__中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
趋从。读肖川先生的随笔,让我感受到一个“随”字:随和,随
意,随缘,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
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
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下面是我自
己读完全书后的一点体会:
一、他告诉我们什么是教育的灵魂
书中提到,教育的灵魂是道德教育,很多时候,我们趋向的
是一种无视主体性的教育。这种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培养出来
的人大多数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自律能力,
缺乏进取精神,表现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表现为逆来顺受。
肖川先生的书读到这里,我有着醍醐灌顶的感觉,而如何将书中
理念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我觉得应该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尊
重每个孩子,从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始,让学生
对自己、对课程及其文化、对学习有积极的情感,积极鼓励他们
在学中尝试,开展各种合作学习活动,关注性格内观察报告 向或学习有困
难的学生,尽可能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他告诉我们教育带给我们什么
书里写到一个让人心疼,却又觉得每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
现象:制约教育改革的瓶颈在考试评价制度。应该来说,分数面
前人人平等,可是,我们为了公平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
那就是牺牲了整整一代人的自由和谐的发展。我不由的想,我在
之前的学生生涯中,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深刻的兴趣与爱好,
再回想起那段日子,我有种莫名的恐惧。书中提到,学习成了苦
不堪言的差事,大考小考的成绩排队等,使学校成为造就失败者
的场所。目前,一直都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而我们目前所要注意
的,就是在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不要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
趣和对美好知识的向往,要使我们的教学有吸引力,就要给学生
足够的自主空间,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宽容、宽松、宽厚的
生长环境。
三、他告诉我们教育就是传递真善
书中提醒我们,不能只习惯于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
样,要学会观察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善端”,我们该对别人多
一份对人的信任和由衷的尊重,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暂时还处
于落后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
的感动。肖川先生说:“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
现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
就会有快乐!快乐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要教学生发
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
人、关爱生命,让学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艺术教育的心得体会篇4
班级管理工作中,表扬与批评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重要手
段,是班主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表扬与
批评都会对学生的情绪、感情、心理、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大
多数人都会觉得听人批评是难堪的事。班主任批评学生主观上希
望通过批评促进他们克服和改正错误的思想行为。批评含有品
评、判断、指出好坏,其积极作用应该可以激励人、鞭策人、教
导人。只有适时、适度、有效的表扬与批评,才能起到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的作用,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因此,要做好班级工作,
班主任必须掌握必要的表扬与批评的言语技巧,在批评学生时更
应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性。
一、批评学生的语言要客观公正,要有所指。
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
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
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客观公正是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
的最基本要求。教师要明确要批评的是针对学生的哪一件事,哪
一个行为。点明了某一值得批评的行为,教师不致于将犯错误学
生的所有行为笼统地纳入批评的目标,也不至于因某位同学有违
纪行为而在班会上批评全班同学。
二、批评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场合与时机。
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和场
合,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一般来说,对于个别同学批评宜单独进
行。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批评场合与时机。对于那
些一财务出纳个人工作总结 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比较固执的学生,可以适当在
办公室进行批评,借助其他教师言论的旁敲侧击。对于自尊心很
强又"爱面子"的同学,则应以单独聊天的方式进行批评,创造
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让其在与老师平等交谈中认识到自己的错
误;只有被批评的错误具有代表性,批评一人可以教育全班学生
时,才可公开批评,起到对全班同学"敲警钟"的作用。另外,
对于学生缺点错误的批评应随机进行,不可等错误积累到猫和老鼠找茬 一定程
度才采取措施,应随时发现,随时批评。
三、语言要和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要用训斥、威胁的口气,也不要用斩钉截铁的语气,那种
瞪眼睛、拍桌子,大声叫嚷等发怒的表现都是不得法的,会使学
生产生对抗的逆反心理,也有损于教师的形象。每个学生都有较
强的自尊心,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用平等和气的态度,讲究委婉
含蓄,设身处地为接受批评的学生着想,班主任满怀爱心,满怀
理解,用平等和气的态度点明学生的错误,用真情感化学生,启
迪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自我批评的意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
育效果。
四、要侧重转化,达到学生积极效果的内化。
批评时要说明该做的事,指出改正的方向,让学生用积极的
态度思考批评的问题。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到后悔,这时
教师应给予关心和体贴,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通过教育有了正
确的反应,接受教师的指点并积极付诸于行动,改掉了错误的行
为习惯,这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赞许,恰
当地给予表扬,批评转化为表扬,达到了批评的最佳效果。
五、多以鼓励代替批评。
对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般宜通过鼓励达到批评
的目的。使他们从鼓励中发现不足,看到希望,增强信心。例如
我班有一名班干部工作一直积极主动,各项工作做得很好,深得
老师赞许和学生认可。但有段时间学习下降,作业也不认真做。
同学们也说她这样不行、那样不好。该同学就背上了思想包袱,
工作再不像原来那样积极、主动、热情了。我多次找她谈话,
查找原因,提出奋斗目标。学习上每当有了进步,就特别提出来
表扬。使她坚定了学习信心,各方面又像原来一样好了。
六、批评过后要多关心学生。
关注情绪变化,防止过激行为。严厉批评后要关注其情绪变
化情况,个别情绪不稳定的同学可能会做出逃学、出走、破坏、
报复等过激行为。关注改正错误的情况,防止坐失良机。批评的
目的是促其改正错误,所以认为批评结束就万事大吉,而要进行
有意识的观察、辅导、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注意安抚技巧,批
评后必要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向学生表明为什么要批评,为什
么要这样批评,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
总之,教师在工作中不要过多地使用批评,以免造成学生消
极悲观,应少运用且善于运用批评才是上策,要讲究方式、方法,
讲究艺术性,以提高教育学生的实效性。
艺术教育的心得体会篇5
对班主任来说,班级管理是头等任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必须注意方式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班级管理
中的几条几何原则。
一、“正方形”原则
几何学中的正方形,是指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
平行四边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方方正正”这个词包含公正
无私的涵义。班级管理中的“正方形”原则,简单说就是依法治
班,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管理需要“法制化”,班级
管理也需要“制度化”。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合情合理的班
级制度。但是有了可依靠的制度还不够,班主任还必须遵循“制
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处理问题时不偏不倚,完全依法治
班,才能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这就好比正方形,一旦一个角度
有偏移,或者一条线出现一丝一毫的倾斜,就不再成为正方形。
班级管理也一样,班主任必须一碗水端平,严格按制度办事,才
能真正发挥班级制度作用,避免其沦为一纸空文。
所以,班级管理中的正方形原则,便是以制度为管理依据,
依制度行事,不变形、不扭曲,如此才能达到建设良好班集体的
目的。
二、“圆形”原则
几何学中的“圆”,是指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
有点组成的图形。“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常常与棱角分明的
“方”相对,因而常常被赋予柔性、讲究技巧、避免损害性摩擦
等文化意义。而班级管理中的“圆形”原则正是借用了这层文化
意义,即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在遵循班级管理制度的前提下,
尽量采取柔和的、富有技巧的方式方法,将可能出现的伤害或对
班级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圆形”原则提醒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刚柔相济。刀
再锋利,如果一碰就断,也就毫无作用。如,当学生逆反情绪严
重时,必须先进行心理疏导,助其释放不良情绪之后再进行思想
教育,或者先让其冷静下来,再委婉地进行点拨。如果一味地硬
碰硬,必然费力不讨好。达不到效果不说,严重时还会两败俱伤。
教育本身是一种唤醒、一种激励,也是一种约束和规范。青春期
的学生逆反心理强,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些见解或主张也许
并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但班主任却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如果
强行采取高压政策,往往会事与愿违,甚至加大教育工作的难度,
而“以柔克刚”却往往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立体”原则
几何学中的“立体”是一个与“平面”相对的概念,其特征
是通过视觉可见物体或图形有多个层次。班级管理中的“立陈字组词 体”
原则,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班级是立体
的、多维的,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是一个个立体的人,有着各自不
同的个性特征,情感丰富而复杂。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教育也应
该以立体的方式进行。
班级如同社会,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复杂性对班
主任的管理策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性质
不同的问题,班主任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处理,一定要避
免平面化的“一刀切”。
我们常常把教育分为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其实这五个方面
本身就是一个立体的不同侧面,分割开来各自为战,必将破坏教
育的完整性,也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教育效果;只有全方位、多层
次地将各种教育因素融合渗透进日常教育的点点滴滴中,才能塑
造立体的、完善的个体。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中的几何原则,简单说就是在依法治班
时要“方”,在处理具体个案、解决棘手问题时要“圆”,在实
施教育、制定教育计划、策划教育活动时要“立体”。
艺术教育的心得体会篇6
学习了《教育的艺术——怎样做个好老师》这篇讲座后,使
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艺术的基础与定位。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
一门艺术。因为教育是公益服务事业,教师是提供这种公益教育
的实践者!在许多学校的标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更加说明了学生是
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而教师是引导者。同时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
一个个将来为国家为社会有用的全面发展人,而不是一个有着言
听计从的因循守旧的人。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来对孩子进
行教育要充分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育艺术。通过学习我掌握
了以下几点:
一、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学生教育中,学生身心发展有着客观的规律,不同发展水
平的学生其选择的教育内容、方式和途径也各有差异,这就要求
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拔苗助长。同时,在教育中,
由于学生家庭环境不一样,学生个体间也存在着差异,因此,要
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以及对不同知识感受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因
材施教,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自身特点来进行教育。
二、提升自身修养。
教师的自身修养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
美,给孩子创造美的环境,和孩子一起来分享、品味生活中的美;
要增加自身的行为体验,可以带着孩子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在
实践活动中增加自身的体验,在体验的积累中学习知识,从而逐
步提升自身修养。
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提高自
身教育修养,消除功利思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与理
解学生,从而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的心得体会篇7
教师的天职是育人,肩负着民族兴衰的重任,被广泛誉为园
丁、春蚕、蜡烛、人梯、灵魂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怎
样才能不辜负这些美称呢?我认为关键是心中要有爱。我国现代
教育家夏沔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
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心中必须要有爱。
首先,要爱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建设祖国的栋梁,因此我们要
把每一位学生都看作是爱迪生、爱恩斯坦。用爱心、关心、责任
心、宽容心、细心去培育他们。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
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
只有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学生时,才会激起学生对老师
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所以要成为一名受
学生爱戴的老师,先决条件是要爱学生,只有心中有爱,才会无
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好学生。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倾注了20__年的爱,终将一名
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了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可谓爱的伟
大!
其次,要爱学习。
教育是一项灌溉事业,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是一条有
源头的河流。所以要成为一名受学生敬佩的老师,一定都要热爱
学习,不断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是
使自己的教育取得成功的法宝;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力争使自己
的教学与时俱进,成为一种发展着的教学艺术;学习专业知识,
使自己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广阔的智力背景。只有爱学习的老
师,才会在教学中保持创造的激情与活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
教学质量,成为学生倾心,学校放心,家长开心的名师。
再次,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教育是一项事业,我们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而不要仅仅
把它当作一种职业,更不能只当作是一个谋生的饭碗。职业与事
业的不同层次在于职业只让我们生存,而事业才能让我们自己、
国家、社会发展。因此要成为一名对学生终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老
师,必须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作一生不懈的追求,把教育好学生
放在首位,不为权力、地位、名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所动摇,
每一天都充满激情,勇于开拓,敢于追求,让三尺讲台绽放出世
界上最美最灿烂的花朵。教师生活虽然艰苦,但我看到学生获得
优异成绩后欣喜的笑容,看到一届届的学生正成人成才,我感到
无比快乐!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注定一生都要倾注爱。只要不吝惜
挥洒爱的教师,才会成为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才会成为受学生敬
佩的老师;才会成为受学生感激的老师。国家教育周部长曾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就是教师的灵魂。我,一介书生,深有
同感。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21:44: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3198923232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艺术活动心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艺术活动心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