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大全

更新时间:2023-03-20 21:11:33 阅读: 评论:0

纸菠萝-胃不好有什么症状

中国民俗大全
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新生儿哭)

中国风俗习惯有哪些你了解多少

中国风俗习惯有哪些你了解多少

中国的风俗习惯很多,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习俗。这些习俗是民

族繁衍的文化。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了中国风俗习惯,希望对你们有

用!

中国风俗习惯有哪些你了解多少

1、守岁习俗

过年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

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

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

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

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

过年的习俗之一。除夕之夜过年守岁,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

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

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

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2、挂灯笼习俗

过年各处商场、公园、街道都喜欢挂着灯笼,总给人一种喜庆洋

洋的感觉。红灯笼绽放出了灿烂的光彩,装饰出隆重热烈、喜气洋洋

的过年氛围。每逢过年甚至在异国他乡都被红色的灯光装饰一新,挂

上了数不清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灯笼”

有了认同感,他们把它看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而给予尊重。中国

的过年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

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过年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3、备年货习俗

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过年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

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

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

准备过年时穿。中国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货”,春联,福

字,新衣服,过年期间的食品(过年市场多不开门)。办年货是中国人过

过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与过去相比,中国人办年货的方式变得更加现

代,不拘泥于传统。

4、拜年习俗

新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

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族长带领若

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之间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

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到宋代,亲朋好友之间会相互送帖致

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人们

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电话,短信,微信,视频等方

式。

5、贴窗花习俗

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银箔镂空刻花,都与剪纸如出一辙,

它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宋、元以后,剪

过年贴窗花迎春的时间便由立春改为过年,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庆贺

春来人间的欢乐心情。过去无论南方北方,过年过年期间都过年贴窗

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过年一般不贴了。而北方过年贴窗花还

盛行。以此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

福纳祥的愿望。

6、压岁钱习俗

压岁钱,又称“押岁钱”、“守岁钱”等,是年俗的节物之一。

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

以用压岁钱压胜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儿在新的一年健康

吉利。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

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

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阅读书籍推荐 》。压岁钱数多少不一,但能给小儿带来自主

消费的喜悦。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数量与日俱增,

通常视家庭经济情况而论。

过年将至,年味越来越浓,人们在采购年货的同时也都要张贴春

联。

7、贴春联习俗

过年将至,年味越来越浓,人们在采购年货的同时也都要张贴春

联。千家万户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年味,贴

对联更是人们辞旧迎新时的必有之物。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

须相等。春联起源于桃符,是华人过过年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

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过年正式拉开序幕。

8、扫尘习俗

一到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就忙着打扫室里室外卫生,清洗蚊帐

被褥,连箩筐家具也洗刷一遍,把内内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

把几件破旧的东西拿到村口放火烧掉,称为“送穷”,意思是把那些

晦气全部送葬掉,以换来新一年的好运气。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

“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

“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

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9、贴年画习俗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

户上贴门神,以祝愿过年新年吉庆,驱凶迎祥。过年年画是中国民间

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

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过年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

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

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过年人们都要穿新衣,也含送旧迎新之意。

10、穿新衣习俗

过年人们都要穿新衣,也含送旧迎新之意。旧时,富绅、富户呢

毛绸缎穿戴一新美女图片内衣 ;贫户所穿即使是粗布旧衣,也都整齐清洁,异于平日,

以应新春吉日。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

愿望。过年“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

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

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

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所以人们也要用新的事物来给自己开一

个好的年。所以过年穿新衣服就是其中的一项。

11、年夜饭习俗

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

一家相聚,共进晚餐。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

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一年一次的

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

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

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

中国各地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中秋风俗: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

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

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

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

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从习俗上看,

过去中秋节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

每节如此。现在送礼更兴旺。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

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

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要想想,到底拜的是那里

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北京老北京的传统月饼有自来红、自来白和提浆月饼。提浆月饼

是指月饼皮面的`一种制作方法,说通俗点提浆就是熬糖浆,另外在皮

面中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松的作用。有回民购买时,

就把大油换成黄油。这种月饼的特点是皮酥、馅香,老北京中秋特爱

吃。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尝螃蟹的时节,北京尤其

讲究品尝醉蟹。

福建福建人有中秋吃鸭子的习俗,因此时正是鸭子最肥壮的季节。

福建人用福建盛产的槟榔芋和鸭子一起烧,叫槟榔芋烧鸭,味道非常

好。

山东即墨等地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山西潞安人在中秋节会宴请女婿。大同县月饼称团圆饼,大至二、

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

陕西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亦安排佳宴。不论贫富,

必食西瓜,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上海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苏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

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则必食一小糖芋头,浇

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

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

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

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浙江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

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鲈

鱼,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这一故事不仅成为千古美谈,并使莼菜成

为思乡的象征。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莼菜又称马蹄草、

水菜,是水生宿根生叶草植物。莼菜的根、茎、叶不仅碧绿清香,鲜

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莼菜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莼为多

为好。

四川除吃月饼外,四川人也在中秋节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

在川西地区,烟熏鸭子是中秋节必备佳品,因那时当年生鸭已长大,

肥瘦适宜。师傅选当年生的仔鸭,宰杀后褪尽羽毛,开膛取出内脏,

洗净后,去翅尖、鸭脚,加盐码味腌渍一夜后,入沸水中略烫至皮紧,

捞出抹干水分,置熏炉中,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出炉放入卤锅中卤

熟,食时改刀装盘,色泽金红、肉质细嫩、烟香浓郁的烟熏鸭即成。

制作烟熏鸭,卤水的调制极为重要。卤水要用老卤,每次卤时加入适

时的香料,食盐、糖色,卤制时要用重物将鸭子充分压入卤水中,卤

制时间一般以20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鸭肉质老,影响质量和口感。

广东潮汕中秋美食品种颇多,这与潮人过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潮

地气候、农事生产有很大关系。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糕饼类,潮

汕各地月饼,甜的、咸的、荤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

还有面饼、软糕、云片糕均为中秋节糕饼,为潮人送亲戚之佳品,可

说潮人送月饼是睦亲的习俗;二是潮地中秋节季,天高气爽正是水果成

熟之时,柚、柿、杨桃、菠萝、石榴、橄榄、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

另一类美食;三是农产的芋头、南瓜,潮人用其制作芋泥、瓜浆也是潮

人喜欢的。其中,中秋月饼是潮人一年一度的传统食品,过中秋节,

没有一个潮汕人不品尝一下月饼的滋味的。虽然月饼可以有各种形制,

潮汕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要求是正圆形。

芋头、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贵州黔式月饼不同于广式月饼,它是用烤的方法,用面粉500克、

猪板油、糖稀、清水拌匀揉成水油皮;面粉250克与猪油拌合擦成干油

酥。分别下剂后,将干油酥包入水油皮中,开暗酥制成40克一个的酥

皮坯剂子,再将每个剂子按圆饼皮子备用。芝麻、瓜子肉、核桃烤熟,

剁成细粒混合,加入熟火腿末、大枣、瓜蓉、熟粉、冰糖、盐拌匀成

馅料。将适量的馅料包入皮坯剂中,收口朝下,压成扁圆形,放入刷

过油的烤盘中,入烤炉用面火210℃,底火180℃的炉温烤15~20分

钟至表面金黄、里面成熟即成。色泽金黄、外壳酥脆,层次分明;馅心

甜中带咸,香甜爽口,营养丰富。师傅说酥层要开得薄而均匀,月饼

坯子入烤盘时要垫上一张白油纸。

台湾高雄县饲养水鸭的风气很盛。中秋节前后正是水鸭公初长最

嫩的时候,美浓地区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节宰食水鸭公加菜,成为当

地中秋的特色。宜兰地区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还吃一种叫菜饼的食

物。菜饼以面粉为材料,中间抹上黑糖烘焙而成。台南地区则有在中

秋节吃麻薯的习俗。近年来,台湾的中秋节又发展出一种新的活动烤

肉。此外,台湾一食品公司根据消费层次的不同需求和中秋节期间暑

气未消的特点,推出全新概念的中秋雪月饼。何为雪月饼?雪月饼就是

冰淇淋月饼,清凉降温,口感滑爽,内馅分三种口味香槟甜心、夏威

夷派对、维也纳咖啡。此款月饼还全面采用日式精致包装、具有保温

作用的保力龙包装盒,保证雪月饼在一定时间内不融化。

中国少数民族婚礼风俗习惯

鸡肉为媒

傣家青年男女社交恋爱,傣语称为约骚。当地汉族称为串姑娘。

傣历新年那一天,傣家竹楼里到处可闻一片杀鸡声,鸡烧好后,便见

姑娘穿上盛装,把鸡肉拿到集市上去卖,等候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来买。

兴高采烈的小伙子纷纷前来问价,如果姑娘说:吃了再称。吃后又加

倍要钱,便是不喜欢了。若姑娘喜欢买鸡肉的小伙子,姑娘便会递给

小伙子一个凳子,让他坐到自己身边。这时,小伙子说:我们傣家有

句俗话:一起吃才香,一起抬才轻,来我俩一起吃,鸡肉才会更香。

姑娘对说:我们傣家也有句俗话:放开来吃才香,放开来才利索,这

里人多嘴杂,干脆我俩抬到林子里去吃。

鸡眼为证

苗族人在选择结婚良辰吉日时,南方父母一定与媒人同赴女方家

商定。女方家杀公鸡一只,煮熟之后,双方共同观看鸡眼,此礼仪一

般在深夜举行。如果鸡的双眼全睁或全闭,则表示吉利;如果鸡眼一只

睁着一只闭着,则认为不吉利。看完鸡眼,双方就开始协商婚期,一

般订在午日或子日,苗民认为这两个日子是大吉大利之日。

同饮鸡酒

居住在贵州省织金洞风景区新庄村边远山区的苗族人忠厚老实,

勤劳朴素,他们的恋爱方式是在晒月亮、跳花节、对歌、赶街等集体

活动中认识结交。提亲这天,男方家请人带来两只大红公鸡到女方家

来,但这两只鸡必须当众杀死,用两滴血放在酒里混合后让男女双方

饮下,表示百年到老;鸡心、肝不切破按原样煮熟吃下,表示永远不变

心;鸡肠子也不切断,吃了后表示连接一起,永不分离。吃这些东西时,

有德高望重的老年人说一些吉利话和比喻词,这桩事就算定下来了,

这就叫吃鸡酒。

媒人米酒

居住在黔东南台江的苗族人,在吉日来临时,男女双方为婚事忙

个不停。女方一般要举行祭祀仪式,特请司仪将少许酒和供物扔在地

上,说些吉利话,祝福待嫁女儿婚姻美满幸福。这时男方司仪从口袋

掏出几毛钱交给女方司仪,二人喝糙米酿制而成的交杯酒,意即为男

女青年搭好了婚姻桥梁。午后,迎亲队伍便在司仪的带领下浩浩荡荡

从男方家出发去迎娶新娘。

新娘茶

在广西流域十分盛行一种新娘茶,新娘茶就是新媳妇第二天必不

可少的第一件事给亲人敬茶。这天新娘早早起床,一边生火烧洗脸水,

一边煮茶。新娘茶的水须是某一口井的一天中最早挑的那担水,水和

锅都不能有半点油星,这样才吉利。烧好水后新娘子就服侍家婆起床

洗脸,而后由家婆把准备好的一百个茶子、十抓茶叶(一定要老茶叶,

叫茶婆,越老越好,取老婆之意)双手交给媳妇,喻意新婚夫妇将是百

子千孙。新娘子接过茶子茶叶再一次洗刷锅头,觉得没问题了,才放

入茶子茶叶煮茶。新娘茶第一杯敬丈夫,茶水中要放一块四四方方的

米花糖,意指男子汉大丈夫可以四海为家。丈夫接过妻子献上的茶时,

新娘还要唱道:送给一杯红红茶,望夫富贵又荣华,敬上一块四方糖,

望我夫妻恩爱长。丈夫喝茶要喝到底,才显有男人气概,接着是丈夫

回敬妻子,新娘子则抿抿,千万不能喝干,否则人家会说这个女人没

家教,口大无财不中用。接下来新娘子给所有的宾客敬茶,由丈夫引

着,按先长后幼、先亲后疏、先男后女、先近后远的顺序敬。受茶者

也不是白喝,得给新娘一个封包,钱不论多少,唯独舅父的封包不能

轻的。这些封包一律归新娘所有,当私房钱。筛完茶,男家两次宴请

所有受茶的宾客,饭后新郎、新娘去娘家认岳父母。临行前,新娘子

则再次筛茶给公婆,还得说:我明天就回,请两老别挂牵。

辣子面

白族人婚礼以热烈隆重而着称。因白族话中辣与亲热谐音。因此,

当新郎进入洞房时,新郎的伴郎们即将辣子面撒入早已准备好的火盆

里,一时辣味四溢,呛得新郎和新娘一阵大咳。接着,新人在新房里

吃喜饭、喝喜酒,在饭菜及酒肉中同样调入很浓重的辣子面,辣得新

郎新娘难以下咽。这时闹喜的人们便爆发出一片欢声笑语。

夹生饭

居住在滇南哀牢山的叶车人,其婚礼多在黄昏时分举行。当新娘

被接到夫家后先要进入大房,向供桌上象征祖先歇脚处的一块篾笆叩

头,面向酒席长辈行埋头礼,表示心甘情愿嫁给新郎,海枯石烂心不

变。在婚礼中,要吃夹生饭,这夹生饭必须蒸至5成熟,使其外熟内

生。叶车族人认为新娘吃夹生饭是添丁的好兆头。

离娘饭

在鲁南山区一带流传着一种离娘饭的习俗,顾名思义是离开母亲

的最后一顿饭,有道别饯行之意。离娘饭一般在婚期的头天晚上进行。

据说,新娘只有吃好这顿饭,将来的日子才能甜美幸福。饭桌上按长

幼落座,新娘的母亲张罗酒菜,并要亲自掌勺。主菜是新郎家上午派

人送来的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这道菜称离娘饭,意味着女儿离开娘

以后定会大吉大利。另外,配有一碗水饺,一碗面条,一碗大米干饭。

饺子预祝新人早生贵子;面条则喻婚姻天长地久;大米干饭就是白头偕老

之意。饭菜备齐,母亲落座,新娘首先起来,端起米饭递给父亲,父

亲接过绕桌一周递给哥哥,哥哥端起碗举给新娘,新娘马上衔上三口,

吐在早就放在桌子上的手帕里,婶子或嫂子迅速将手帕包拢装进新娘

的衣袋,让她第二天带到夫家去。随后,大家开始吃喝谈笑,新娘要

说些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叔婶哥嫂教育之情的话,长辈们要再对新娘

交待一番,充满了依依惜别之情。这时新娘悲喜交集,情不自禁落下

泪来。弟侄见了,高兴地叫,说这是给他们留下的金豆子,引得新娘

破涕而笑,大家也就含笑同乐。

彝族——新娘子需绝食

中国彝族姑娘有在结婚前绝食习俗。婚前要杂空,不然,就会有

灾祸临头。在结婚今日早安 前十天,新娘就开始绝食。如果口干,就含一口水

嗽口,再吐出来。这种绝食,彝人称之为杂空。哪位姑娘杂空时间越

长、越彻底,就显得新娘越坚强、越有毅力、越懂礼节,就会受到社

会舆论赞颂。其实,新娘绝食主猪脚汤 要是避免结婚去新郎家路上和到新郎

家三天中解大小便。因为这被认为是伤风败俗,很不光彩,会受到众

人取笑。

云南双江——已婚女子剃光头

已婚女子剃光头是居住于中国云南双江县拉祜族妇女一种独特风

俗习惯。她们认为光头更好看。这一习惯源于生活实际之中。据传说,

在很早以前,拉祜族人善于打猎,每次男人出去打猎,妻子也要跟着

去帮忙。为交通安全手抄 了防备在打猎中被猴、熊、虎、豹这类动物抓住头发,就

把头剃得光光。现在,拉祜族妇女已不再和男人一起进山打猎,但她

们仍觉得剃光头舒适、卫生、不妨碍劳动;同时又认为这是民族妇女美

的标志。因此,姑娘们从结婚之日起就把胃溃疡治疗 头剃得光光,中、老年妇女

更是如此。每逢各种盛会,她们就大大方方地跟着自己丈夫前往参加。

广东饶平——汤圆作答

中国广东省饶平县一带,男女双方议婚时,为避免直截了当带来

尴尬局面,往往用汤圆来做答复。如果碗中五个汤圆全是豆沙和麻糖

做馅,那么就说明女方同意了这门婚事;如果五个汤圆只有三个有糖馅,

就表示女方犹豫不决;如果五个汤圆全都没馅,是实心丸子,那么说明

婚事告吹了。所以,求婚男子吃汤圆时,心中总是忐忑不安,不管多

烫,也要一口气吃完,急于看到自己运气如何。

广西少数民族婚嫁习俗

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广西少数民族对此十分重视,形成了种种奇

情异趣的风俗.壮族男女青年除了对唱山歌、抛绣球、投果子表白恋爱

之情外,还有碰红蛋、当街对望、打木槽示爱、赠鞋定情、服饰示恋、

手电筒探情等多种向对方表白恋爱之意。结婚时,新郎用牛车去接新

娘。桂林地区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结婚时有背新娘、砍梯、拆桥、

对歌等独特婚俗。

新娘出嫁时,通常由一个父母健在、子女双全的男子或者由姑娘

的父亲,背着出门,叫做背新娘。背时,要脱去新娘的鞋,到门外才

给穿上,表示她脚印已经出门,日后一心向着夫家。也暗示姑娘离家

并不情愿,是让人背走的。

媒人舅舅很重要

在回族的婚俗中,有两种人很重要:一是媒人,一是男女双方的

舅舅。回族有句俗语:"媳妇美不美,全凭媒婆一张嘴"。意思是有了

一个好媒人,就能娶到一个聪明贤慧、勤劳善良的好媳妇,足可见媒

人的重要性。经媒人多次说合,男女双方有所了解后,媒人和男方主

婚人便携带简单礼品到女方家去相亲。在相亲过程中,不但由女方父

母相女婿,而且要有意安排一个"偶然"机会,让男女见面,女方家若

肯收下男方所赠的礼品,即表示"相中"。然后,商定订婚的日子。

主麻日定婚期

回族把定婚称为"道喜"。道喜日期以"主麻日"为佳,这天凌晨,男

女双方家要过乜贴,以寄托美好的希望。定婚前,要赠给女方一定的

礼物。然后由男方舅舅或媒人与女方议定婚期,一般也以主麻日为婚

期,还要看是否公历、农历的双日。之后女方家长即向未来女婿回赠

衣服鞋袜等礼品,等待婚期到来。

路遇水井盖红布

订婚的男女双方在结婚前一个月,新人不能见面。在结婚的前一

天或当天凌晨,新郎才到女方家举行"尼卡罕"仪式。仪式后,男方即

可迎娶新娘。回族称新娘为"新姐姐"。新姐姐梳洗打扮完毕,临行前

要大哭一场,即使没眼泪也得挤几滴,否则,会被别人笑话。在迎娶

的路上,若遇到水井,要用红布或红纸覆盖,表示新人将来不会遇到

坎坷。娶亲途中,还不能与其他的娶亲队伍相遇,若不期而遇,新娘

要相互交换裤带,以防"冲喜"。

正大光明去“游方”

苗族的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婚前都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父母一

般不干涉,每逢节庆、赶场的日子,他们便利用聚会的时机对唱情歌、谈

情说爱、互诉衷情。这种婚前恋爱的方式在贵州黔东南称为"游方"。

游方是黔东南一带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传统习俗。游方的地

点除在每个村寨所设的固定的"游方坡"外,还可选在离村寨较远的河岸、

挢头、田间或花木丛生、风景宜人的山谷去进行游方活动。但都得按

照苗家的规矩,青年男女游方的地点必须在公开的地方进行。如果在隐

蔽的地方进行这一活动,一旦被人发现,就会认为是不正当的行为,受到社

会舆论的谴责。

新婚当夜不同房

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方后,如果双方情投意合,通常是互赠信物或立下

山盟海誓,私下订婚。私下订婚的男女到了约定的婚期,男方就邀请几个

伙伴到女方寨子"游方",顺便将女子带回家中。按照习惯,新婚夫妇当夜

不能同房,新娘要由男方的姑嫂陪伴过夜。第二天,男方托媒人携带礼物

去女家提亲。如女方同意,便收下礼物,宴请媒人。随后,女方备一份与男

方相等或稍多的礼物回赠男方。男方得知女方赞成这门亲事,便设宴招

待前来祝贺的亲戚朋友。

奇特的蓝靛瑶婚俗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是,巴马县所略乡一带的

瑶族(土瑶)却与众不同,是“女大当婚,男大当嫁”,别具一格。

这里的“女婚男嫁”特点,大体上有这么几个阶段。当男女青年

都长到18岁后,就开始讲究修饰,乔装打扮一新,女青年似花蕊朵朵,

男青年个个英俊潇洒。通过赶街、走亲访友、耍老表、节假日唱山歌,

打陀螺,抛毽子等方式,进行谈情说爱,互相了解,这是认识阶段。

在认识基础上,双方互请到家做客,彼此进一步掌握对方为人、

性格,家庭成员,家庭经济等情况。这是加深认识、了解、建立爱慕

之情阶段。每逢农忙季节和节假日,女方总要请男方来帮助犁地、耙

田,耕种,收割,盖房子等,这是考察对方勤劳能干还是好逸恶劳阶

段,是最关键的阶段经过一两年的交往接触,双方产生了深厚感情,

女方就偷偷买布,精心地打好精致的布鞋送给男方,男方收到信物后,

就选择买手镯、头簪、戒指,耳环或手表等其中的一两件送给女方,

彼此作为定情物,确定自己的心上人。

但是,这些交往仍然是在秘密的条件下进行,属保密阶段。经过

以上四个阶段以后,女方便请男方派老人带上几斤酒,糖,一些烟饼

等礼品来订亲,要求上门,将婚事公布于众,从这以后,女方就负责

筹备一切嫁妆、床上用品、家具等。待东西备齐,女方就择日接男方

过门。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21:11: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3178933231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民俗大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民俗大全.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