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施工要点——以滴水湖环
湖80米景观带为例
摘要: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水弹性,在降水时能很好的
吸收保存水分,节能减排。在干旱时候储存在地下的水分可以被植物利用吸收,
减少人工罐溉的成本,较高的地表含水量可以调节城市的空气湿度,减少粉尘。
本文以上海临港新片区海绵城市建设为例,讨论海绵施工技术,以期为今后大规
模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基础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透水铺装;旱溪;植草沟;盲管
1、项目背景
上海临港新片区主城区是由“一滴来自天上的神水,落地变成了湖,无数建
设者艰辛的汗水汇入湖中,泛起涟漪层层”,涟漪拓出了临港的未来之路,层层
环湖。滴水湖碧波荡漾,是整个临港的灵魂所在,环湖80米景观带是对她最好
的守护,也是最美的衬景,滴水湖景观带被誉为临港的“湖滨客厅”。
临港新片区承载了国家海绵城市的试点建设,环湖景观带总面积82.3公顷,
总投资25.2亿元,项目定位为综合性开放公园。我们公司承建的环湖80米景观
带工程一期G区,占地面积约4.45公顷,种植面积2.88公顷,透水铺装0.9公
顷。本工程为改建项目,在综合考虑了原地形地貌,绿化景观、自胸往外扩怎么办 然条件和排水
系统等各方面因素,开展海绵施工提升城市功能。
建设理念和目标
2.1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概念是2012年在我国首次提出,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部署推进海
绵城市建设,它的理念是最大限度的减少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干预和破坏。海
绵城市设计是在原有自然条件下结合人工措施,在保障城市无水涝,在降水时缓
排减排减少污染,尽可能的让雨水存留、渗透、净化,保护环境加大水资源的利
用率。利用天然的河流,湖泊,水塘等水系作为海绵体,并将透水路面、旱溪、
植草沟、雨水花园等绿地和城市配套设施作为人工海绵体。自然和人工充分结合,
合理利用,在确保城市功能和景观效果的前提下,用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达到最佳
的蓄水保水功能。主要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来达到蓄水,保
水,节能减排的环保生态建设。
2.2建设目标:
滴水湖环湖80米景观带的海绵管控指标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90%,年径流
污染控制率60%。
3、海绵工程施工中的要点:
本工程主要运用的海绵措施为透水铺装、旱溪、植草沟等将雨水分散收集,
并通过这些措施来实现雨水的减排缓排净化蓄存等作用。将环湖景观带绿地和道
路上雨水进行蓄存净化后排入滴水湖,既减少湖水污染,又增加了雨水在海绵中
的存留时间。
关于海绵措施我来简单了解一下,主要由自然和人工两部分组成,自然部分
就是河流、水塘、湿地等天然蓄水池,人工部分除了透水路面、植草沟等还有人
造海绵体。本工程主要的海绵工程施工分为旱溪下海绵体、透水道路、植草沟三
部分。我们按施工顺序,简单介绍一下这三部分海绵的施工要点:
3.1旱溪施工要点
第一部分是海绵结构与原地形地貌相结合,将海绵体设置在绿地地势较低处,
如旱溪、湿塘、雨水花园等位置。它小班美工区目标 是由土工布包裹碎石和透水盲管组成,并和
市政雨水井相连,起到很好的蓄水、滞留、净化、排水作用。海绵体完成后,我
们在上面覆盖大于50cm的种植土,并在上面种植一些耐水植物或者水生植物。
海绵结构施工中我们根据设计标高,对土壤进行开挖,将表层种植土挖起,
并堆放在需要堆土或者相对缺土的地方。在开挖后的原土表层覆盖一层防渗层土
工布,土工布的边沿大于沟底60cm以上,并用小木桩将土工布的边沿固定在边
坡上,以免底部渗漏。土工布铺设完成后在上面铺设30cm厚度的碎石,在碎石
中铺设直径大于15cm的盲管起导流作用,盲管与排水井和溢流口相连,碎石和
盲管铺设完成后,又在上面盖一层反滤层土工布,特别要注意的是,上下两层土
工布一定要完全搭接,搭接宽度大于30cm,保证碎石和盲管被完全包裹起来不被
泥土污染。为了更好的保证海绵结构功能,我们在反滤层土工布上设置一层5cm
厚的粗黄沙过滤,以免细小的泥土颗粒堵塞土工布,保证醋海翻波 海绵体良好的水弹性,
铺好黄沙后我们重新将种植土覆盖在海绵体上。海绵体除了要考虑它的横向流经,
还要考虑它的纵向水位,合理的设置排水井和溢流口,两者都和市政管网相连。
海绵结构排水井标高的设置是根据安全水位高度来的,既不能让绿地和道路积水,
又要尽可能的让雨水在绿带中存留净化,缓排减排,尽可能的利用天然雨水来满
足绿地用水,减少人工浇灌。而溢流口的高度和常水位一致,既可以让雨水在旱
溪湿塘底部过滤沉淀,又可以将上部沉淀过的干净雨水通过市政雨水井排出。
海绵设施除了对城市蓄水净水的作用外,对滴水湖地区的植物抗盐碱也有很
大帮助。滴水湖地处东海滩涂,土壤盐碱海风肆虐,对园林植物生长非常不利。
海绵结构对阻隔地下盐碱有一定作用,底部的防渗土工布可以很好的截断土壤毛
细孔,防止上部种植土返盐。海绵结构让雨水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延长,对洗盐
排盐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表层种植土壤的改良。
3.2透水铺装施工要点
透水道路的是海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滴水湖的道路都是彩色的混凝土路
面和透水砖铺设而成,色彩鲜明,和环境相得益彰。它从底层到面层都是全透水
的做法,改变了传统道路的排水方式,改善了道路积水情况。降水后通过道路面绯雨倾城
层渗透到基层和土壤,减少了降水后城市道路集中排水和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进
入下水道的情况。
透水道路的垫层用碎石铺设,基层用C20透水混凝土浇男男小说 筑,透水混凝土是不
含细骨料的的混凝土,它的空隙大透水性强,主要由粒径5~10mm的碎石和水泥
拌合而成,同时为了增加混凝土强度合理添加增强剂。空隙率在15~20%,透水速
度每平方30~50L每小时,在排水顺畅的情况下也让地下水得到了有效的补充。
透水混凝土的成品保护是施工中的重中之重,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土工布覆盖,
早晚洒水,夏天洒水保养7天以上,冬天不低于14天。透水混凝土基层由于不
含黄沙等细骨料强度偏低所以严禁在基层上堆放重物和车辆碾压。透水混凝土较
大的空隙容易在施工中被泥沙污染,发生此类情况,一定要高压清洗或风机吹扫,
清扫完成后一定用土工布或者薄膜覆盖。
待厨房的英文 基层强度到达要求时,进行面层施午餐食谱 工,面层碎石粒径较小混凝土强度高于
基层,一般选用粒径3~5mm的碎石做面层。面层的平整度和颜色控制是施工中的黑椒牛排的做法
控制要点。由于透水混泥土较普通混凝土更容易形成初凝,所以对施工的连续性
要求更高,接缝处理要及时。相同颜色的路面一次浇筑完成,以免形成色差。施
工完成后一定要进行塑料薄膜全覆盖养护,薄膜宽度大于道路50cm,薄膜之间的
搭接宽度大于30cm,使薄膜与路面紧密贴合,路边压住不留缝隙,密闭完好,在
覆盖好的薄膜上洒水湿润。透水混凝土的养护期内,早晚2次洒水,薄膜内有大
量水珠凝结在面层是比较好的养护状况。
待透水路面强度达到70%以上时可以进行伸缩缝的切割。切割后及时用水清
洗残留在缝内和道路面层的粉尘和泥浆,保证缝内干净便于后续结构胶与混凝土
粘合。清洗后用结构胶对伸缩缝进行封闭,缝宽一致,表面平整,避免流胶和胶
水不足凹陷情况发生。透水路面的颜色和图案较丰富,对于局部色块较小的,颜
色较多的情况,我们采用面层喷漆的方式处理,两种颜色交接处一定要进行遮盖
并用胶带黏贴固定。面层喷漆对于路面色差和翻新都有很好的作用。
除了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砖在海绵工程中的用量也非常大,本工程绿化带
中的小广场都采用透水砖铺设。透水广场的基层结构和透水混凝土路面基本相同,
面层施工采用黄沙做垫层进行干铺。广场都选用大块面色彩比较鲜明的透水砖铺
设,在达到良好渗水排水效果的前提下视觉效果也非常好。
3.3排水盲管与植草沟运用
海绵建设中道路和绿地衔接处的排水至关重要,本工程在道路两侧都设置了
排水盲管,盲管直径大于15cm,周围用10cm厚度的碎石包裹。施工时先挖好明
沟在底部铺设土工布,土工布的宽度大于沟底+2倍的明沟深度。土工布贝空 上铺设
10cm厚碎石,铺设盲管在碎石上,再覆盖碎石使盲管位置居于碎石中央做成海绵
结构,盲管与路边排水井相连。道路和绿地内的雨水经过盲管,泥沙被截留下来,
过滤后的雨水进入雨水井,即避免了水土流失,又减少了水体污染。
绿地内我们也设置一些植草沟,下面有海绵措施,植草沟和草坪连成一片,
无明显坡度和高差,下雨时可以汇水盛水,待雨水沉淀后,面层干净的水通过排
水井流出,底部的水会在沟底慢慢甘国宝 下渗。植草沟能减缓道路和绿地的排水压力,
也为干旱季节储存水分。
植草沟的设置也崇尚自然依地而建,我们在沟内种植一些地被和花境,玉簪、
吉祥草、白晶菊、德国鸢尾、毛地黄等开花植物,不同的花期让季相更丰富。
4、效果和总结
改造前景观带地形空间缺乏,道路和草坪都有积水情况,植物长势欠佳,品
种单调,季相变化不明显。改造中充分结合现场长势良好的植物,并适当增加樱
花、翠丝海棠、紫薇等开花树种将海绵措施与景观完美统一。
建成后通过透水铺装和旱溪植草沟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保护滴水湖水质的
同时景观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起伏的地形,色彩鲜明的植物,特别是雨后透水
路面在雨水的冲刷后,犹如镶嵌在绿地中彩带,清新亮丽。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4.11.2
[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10.16
[3]《临港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设计方案》2018.5.10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19:27: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3116603225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白晶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白晶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