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形T
SichuanBuildingMaterials
第
46
卷第4期
2020年4月
Vol.46,No.4
April,2020
浅析现代主义思潮对大连地区建筑的影响
----以大连火车站、银帆宾馆、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为例
张天雪,王韩遥,赵继延,李想,政审个人现实表现材料 初梅
(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00)
摘要:百年来大连地区建筑不断革新,
特点显著,主流的现
代主义思潮对大连建筑影响深远。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
料并进行归纳探讨,介绍了现代主义建筑;其次概述大连建筑
发展的历史轨迹;然后简要结合历史背景,分别以大连火车
站、银帆宾馆、大连国际会议中心这三处不同时期的建筑为
例,重点分析其区位地理、整体风格、建筑形态、功能布局和空
间格局,以小见大,浅析现代主义思潮对大连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主义;大连地区建筑;建筑白羊座幸运色 风格;历史背景
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011(2020)04-0040-02
D01:10.3969/.1672-4011.2020.
04.022
1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初中读书笔记 筑
,
在
19世纪后期产生,后逐渐发展并趋于
成熟,20世纪50,60年代在全世界盛行,对
20世纪中叶西方
建筑界思想起主导作用。现代主义建筑主张创新,突破传统
形式,将建筑与工业和科学相配合
,并且结合新材料的变革,
注重建筑的使用功能,形体与功能相统一,造型线条及色彩
等彰显着时代气息,体现一种新建筑美学原则。
现代主义在早中后期涌现出诸多流派,
对于大连地区的
现代主义建筑而言,以功能主义、密斯风格帽子的英文单词 和象征主义为主,
在历史背景的变化中曲折发展,设计思路和建筑特点上表现
出很大差异。
功能主义,产生于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
重视实用功能,
外形上表现为简单的几何形体
。建筑设计由内而外,追求形
式与功能的一致性,最早的代表作是德国魏玛的包豪斯
学校。
密斯风格,在早期追求功能的基础上,讲求技术精美,强
调简洁,以功能去服从空间,期间代表作巴塞罗那展览会德
国馆的流动空间理念以及
“
少即是多”理论均扩展了密斯风
格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
象征主义,隐匿的建筑艺术表现手法,引得人们深思联
想。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香港中国银行总部大
楼,既体现了象征主义,同时又受高技派的影响,用金属结
构、铝材和玻璃筑成了新的建筑结构元素与视觉元素。
2大连建筑发展概述
近百年来随着城市文明的演进,大连由一个殖民地城市
发展为我国有海滨特色的现代主义城市,大连地区建筑由自
收稿日期:2019-10-22
作者简介:张天雪(1997-),女,辽宁大连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
建
筑设计。
通信作者:李想(1979-),男,辽宁庄河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
向:城乡规划。
基金项目:与砂加气混凝土材料相结合的农村装配式住宅套餐的研
究:大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
成体系的殖民文化建筑逐渐转变为主流的现代主义建筑
。
由于特有的殖民历史,使得中西方建筑文化得以和谐交融,
在不同历史时期建筑呈现出不同特点,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
念、文化状况等,
大连地区建筑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形成了多
种多样的建筑群落,呈现多元化
、多层次的建筑特点。
近现代时期
,我国社会动荡不安,大连地处黄渤海之滨,
当时只是个小渔村,后经历西方殖民时期,
建筑文化急剧变
化
。文化剧烈碰撞,建筑转变为以西方文化为主
,这也是大
连地区建筑迈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城市进行重新规划
,空间
分割更加灵活自由,建筑大致可分为西洋、中西合璧、西洋和
风、近现代过渡四种类型。
俄国殖民时期
,建筑突出表现了西欧文化。如当时的露
西亚町街区,采用高坡屋顶,墙身大部分是清水红砖
,
外部装
饰以木构山花,每一栋住宅建筑形态各异,风格别致,展现出
T西欧建筑文化的靓丽风采。
日本殖民时期,主要是西洋和风建筑。在俄国殖民者建
筑的基础上扩大建筑群落,建筑大多属于欧洲古典复兴、折
衷主义或和风折衷主义,彰显出欧洲近代城市风格。例如
1908年的欧式建筑大连民政署、“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见
图1
)等。
日俄殖民时期结束后,大连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曾经散落在城市大街小巷的老建筑,虽有些随着岁月流逝而
逐渐消失,但保留下来的建筑在经历了殖民文化和现代主义
思潮影响后进行了不断整改、发展,成为现在城市中独特的
建筑年轮。如烙上浓重历史印记的中山广场
(见图2
)几经
修缮,由曾经的日俄殖民地区转变为现在大连最繁华的中央
商务区。
图1“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
3大连建筑案例简介
图2中山广场旧照
大连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相继出现许多代表城市文化的
建筑,如殖民地时期的大连火车站、改革开放时期的开发区
银帆宾馆以及现时期的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等,通过这些代表
性建筑的分析来了解背后的渊源和建筑艺术特色。
3.1大连火车站
大连火车站始建于1902年,建成于1937年,当时大连
正经历殖民时期。
起初沙俄人称其为达里尼站,是当时重要
的交通枢纽。在日俄战争中达里尼站遭到损坏,后由日本人
接手工程设计
,因此,展现出明显的现代主义风格。大连站
被称为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的优秀作品,与“关东客家酿苦瓜
・40・
第46卷第4期6ij送打Vol.46,No.4
2020年4月SichuanBuildingMaterialsApril,2020
州厅”一起被誉为“大连现代主义建筑的双姝”O
3.1.1巧借地势
大连地处丘陵地带,市区地形起起伏伏
,设计师因势而
设双层候车厅
,首层地面高度与铁路站台接近,2层地面高
度则与主干道高度一致。车站建筑与城市街区联系则利用
弧形大坡道,采用“
上进下出
”的形式,将上下车的乘客出入
口立体性地分割开来(见图3),使火车站自然而然地融入到
整个场地之中
。设计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室内多
处体现
,
充分反映出现代主义建筑“形式服从功能”的原则。
3.1.2功能布局与空间格局
受西方现代主义功能布局的影响,火车站采用简单的矩
形布局
,虽是对称式格局,但其内部功能呈现出不对称构图
。
首层为人工售票厅,规整的柱网排列。2层有高16m的巨大
候车厅
,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尺度感,宽敞的空间感,同样为规
整柱网布局,一面开窗
,并设有小卖部和售票厅,体现以人为
本的思想。
3.1.3立面造型
火车站造型极为简洁。
立面形式为极简主义,
北立面为
主立面,在结构列柱间开设通高大窗(见图4
),虽造型精简,
但车站与周边道路关系、车流与人流、建筑内部细节等都处
理的恰到好处,充分体现出建筑设计美学原则。
图3立体性交通
图4立面通高窗
3.2银帆宾馆
3.2.1背景与设计思维
1984天麻的作用与功效 年,大连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实力雄厚
。银帆
宾馆(见图5)在此时投资建设,位于发展迅速的大连经济技
术开发区商贸金融中心地段。设计师将西方的现代主义建
筑特点与大连独有的滨海城市特点相融合,帆船的象征主义
与形式服从于功能的手法使得银帆宾馆在当时成为一个亮
点工程。
3.2.2建筑形态在现代主义方面体现
1
)高低跌宕的建筑外观:银帆宾馆采用灵活均衡的非对
称构图的手法。1990年风帆启航,一经面世以其独特生动的
造型迅速成为大连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宾馆高低跌宕的建
筑外观好似建筑师采用巨大的三角板在开发区这片美丽富
饶的蓝图上绘制的优美图案。
2)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形:银帆宾馆整体为低调
的白色墙面,加以简单的檐部处理,立面形式采用则横向长
窗,
比例协调一致,少用甚至不用装饰线脚,以轻松的处理手
法和纯净的色彩达到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3)摆脱束缚,创造新的建筑风格:银帆宾馆全新的建筑
形态是对旧宾馆建筑形态的转型,摆脱方盒子建筑,赋予建
筑更多意识形态。深入思考银帆宾馆,两个三角形形体好似
远方而来的两艘巨轮相遇,象征中外友好合作交流,欢迎远
道而来的朋友驻足大连。
3.3大连国际会议中心
3.3.1区位与性质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位于东港商务区、CBD核心区,面向
大海,背依城市中心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以建筑群体空间与
滨海广场展示了现代城市形象,塑造了城市的新地标,在适
应大连经济发展的同时表现出建筑现代化特点,并将区域个
性文化特色融入其中,体现着“城市中的建筑,建筑中的城
市”
的中心设计理念。
3射击运动 .3.2建筑材料在现代主义方面体现
1)建构的逻辑:建筑师最终采用金属铝单板和钢结构,
并且通过对金属铝板的阳极氧化层处理和板面冲孔孔率的
不同加工方式,
以此营造出丰富的光影感
。对外利用大大小
小的元素拼出一个巨大的钢结构装备的框架,并将这多种三
角形元素也应用到室内空间。这种逻辑是从大到小的,在宏
观看来,由内而外的逻辑体系的存在
,自然是一种令人愉悦
的美
。
2)空间与结构的自恰:利用内外材料的相通性达到空间
效果的兼容性,利用金属铝板创造丰富造型
——扭转的百
叶,三角形镂空板等形态有机分散在室内外的表皮上,让人
在宏观的尺度下感受微观的建筑细节
(见图5)。
为满足结
构整体的需求
,外围护结构不仅承担围合曲面的功能,还将
屋面板与主体钢结构联系一起,保证结构各部分的相通性
(见图6)。
3.3.3设计思维的体现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体现了城市与海,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统一,以流线造型模拟海水,将扭曲与流线引入室内,内外呼
应。不仅有现代主义建筑中的象征手法,也受高技派的影
响,运用新结构新材料,这座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建筑以富有
动感的态势伫立海畔,诠释着大什么是叶酸 连魅力。
图5细部肌理
图6内部空间
4结语
无论是殖民妈妈的大意 历史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时期
,现
代主义思潮都在影响着大连地区建筑的形态、功能、结构等
各方面,正因如此成就了大连丰富的建筑群落。发展至今,
大连的现代主义建筑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建筑功能多样且人
性化;建筑风格、样式更具吸引力;同时,城市建设也开始重
视历史街区和建筑的保护,大连建筑在新时代城市文明的传
承与创新中未来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ID:009427]
参考文献:
[1]崔岩,王立长,赵涛.结构成就建筑构想:大连国际会议中心设
计[J].建筑技艺,2013,20(5):166-175.
[2]关国磊•大连近代历史建筑风格特点与保护对策研究[D].长
春:吉林大学,2011.
[3]纪晓海,赵涛.云与海的畅想:大连国际会议中心设计[J].建
筑学报,2012,59(7):102-103.
[4]杨秉德•三十年代现代主义建筑的优秀作品:大连火车站[J]・
时代建筑,1992,9(4):58-59.
[5]张岭•“栽下梧桐树招来金凤凰”:大连开发区散记[J]・国际经
济合作,1989,5(11):16-17.
・41・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18:5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3094023223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达里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达里尼.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