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技师

更新时间:2023-03-20 18:29:18 阅读: 评论:0

游的结构-游戏闪退怎么解决

二级技师
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地震分为几个等级)

造林工二级(技师)操作复习题

1、森林更新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有三种,即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2、确定造林密度常采用什么方法?

答:⑴经验法;

⑵试验方法;

⑶调查方法;

⑷查合理密度表。

3、营造楠竹林的方法有几种?(地域性题)

答:⑴母竹移植;

⑵埋鞭造林;

⑶播种育苗造林。

4、我省用材林抚育采伐有哪几类?在生产中,常根据哪些因素确定抚育

采伐强度?

答:我省用材林抚育采伐有透光伐、生长伐和卫生伐三类。在生产中,

常根据经营目的、立地条件、林分状况等综合因素确定抚育采伐强度。

5、造林整地有几种方式?

答: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类。全面整地的方法有全垦、全

垦成梯打大穴、撩壕成梯打大穴等;局部整地方法又可分为带状与块状

两类,带状整地有环山水平带、水平阶(窄条梯田和反坡梯田)、水平

沟、小撩壕等。块状整地有大穴垦、小穴垦、鱼鳞坑等。

6、幼林抚育管理是怎样进行的?

答:幼林抚育,一般第一次抚育在5-6月,第二次抚育在8-9月,以松

土除草为重,必要时可以进行施肥、灌溉、排渍;对幼林幼树,还必须

根据情况,进行平压抹芽,除萌割蔓和间株补植等工作。

7、什么是立地条件,包括哪5大环境因子?

答:在造林地上凡是对森林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的综合体统

称为立地条件,简称立地,或称森林植物条件。它主要包括地形、土壤、

生物、水文和人为活动等5大环境因子。

8、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方法有哪些?

答:有主导环境因子分类、生活因子分类、立地指数代替立地类型分类

等3种。

9、林种有哪5大类?

答:我国《森林法》规定,将森林划分为5大类:

即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特种用途林。

10、造林后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树木的遗传特性、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造林技术等4个。

11、确定造林密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经营目的、树种特性、立地条件、造林技术、经济条件等。

12、种子萌发的过程。

答:种子萌发时,首先吸水膨胀,胚细胞迅速分裂、生长,胚根突破种

皮从种孔伸出,迅速向下生长在土壤中形成根系,然后胚轴活动(伸长

或不伸长)使子叶出土或留土,胚芽生长形成地上部分的主茎和叶。这

时种子的胚成长为幼苗。

13、土壤空气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答:土壤空气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主要有:

⑴土壤空气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的吸收;

⑵土壤空气影响植物种子在土壤中的萌发;

⑶土壤空气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影响有机质转化;

⑷土壤空气状况影响作物的抗病性能。

14、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组成的主要差别。

答: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组成的主要差别有:

⑴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近地表大气;

⑵土壤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于近地表大气;

⑶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高于近地表大气;

⑷土壤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可能高于近地表大气;

⑸土壤空气成分随时、空而变化。

15、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答: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

⑴土壤质地;

⑵有机质含量;

⑶无机胶体类型;

⑷土壤酸碱性。

16、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答: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主要有:

⑴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养分较完全;

②促进养分有效化;

③提高土壤保肥性;

④提高土壤缓冲性;

⑤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⑵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络合重金属离子,减轻重金属污染;

②减轻农药残留,腐殖酸可溶解、吸收农药

③全球碳平衡的重要碳库。

⑶其它方面作用,主要表现在:腐殖酸在一定的浓度下能促进植物的生

理活性,有利于植物生长。

17、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台风最新消息2016年 。

答: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包括:植物残体分解产生简单的有机碳化合物,

通过微生物对这些有机化合物的代谢作用及反复循环,增殖微生物细

胞;通过微生物合成的多酚和醌或来自植物的类木质素,聚合形成腐殖

物质。

18、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答: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⑴根系对水和矿质老公英语怎么写 的吸收不

成比例;⑵根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⑶根系吸收单盐会受毒害。

19、森林植物由哪些成分组成?

答:由乔木、灌木,植被(包括草本和真菌)组成。

20、人工林为什么比天然林生产率高

答:(1)人工林通过集约经营措施,如选育良种、适地适树、密度管

理等,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2)人工林的产量较高,一般较好的天然林达到成熟年龄时,单位面

积积蓄积量每公顷200-300立方米,而较好娥人工林单位面积积蓄积

量可达每公顷300-400立方米,一般同树种,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

人工林的生产量可比天然林大5-10倍。

(3)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通过认真选择树种,确定合理群体结构

及抚育管理等技术措施,使林木个体生长均匀,而不易分化,木材规

格与质量比天然林稳定。因此,提高人工造林技术水平,日益增加人工

林的比重,充分发挥人工林优势。

21、人工林一般经过哪几个生长发育阶段?

答:人工林可划分为五个生长发育阶段

(1)幼林成活阶段,从造林起到停止补植为止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是:

幼树恢复生机并加强其愈伤发生新根、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能力,以

适应造林地的新环境。

(2)幼林郁闭前阶段,从苗木成活、种子发芽成苗后,地上地下部分进

入快速生长,到逐渐进入郁闭形成林木时为止,称幼林郁闭前阶段。其

特点是:每个成活的植株已基本上适应外界环境,幼林稳定性显著增强。

为了提早郁闭,应人为地为幼林生长发育创造有利的外界条件,即加强

幼林抚育管理。

(3)成林阶段(林木分化阶段)其特点是:树冠的特征和树干的粗度开

始明显分化,甚至产生自然稀疏。

(4)壮龄阶段:其特点是:林木抗逆性强,直径旺盛生长。(5)成熟

阶段:其特点是:林木达到栽培目的,具有一定的规格(一定的高度和

粗度)和最大的林木蓄积量。

22、林木分化开始出现在什么时候?引起林木分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林木分化不论在人工林或天然林中都是普通存在的,是森林生长

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分化现象一般在幼苗、幼树时期已有表现

(幼苗幼树稠密生长地快),而人工林最明显的是在郁闭之后间伐之前

之一时期。引起林木分化的主要原因:一是林木个体之间的遗传特性差

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二是各林木个体所处的小环境不完全一样。

23、影响自然稀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树种、树龄、立地条件、造林密度

24、造林基本技术措施是什么?

答:人工林具有多种效益和生产周期长的特点。为了达到造林目的,必

须采用适当的造林技术措施。根据林木生长发育规律和多年的造林经

验,我国在造林工作中提出了适地适树、良种壮苗、细致整地、合理结

构、精细种植,抚育保护等六项造林基本技术措施。这六项技术措施在

造林工作中的应用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的。

25、造林地一般分为哪几类?

答:造林地种类很多,归纳起来有四大类:

(1)荒山荒地

①荒山造林地,②荒地造林地

(2)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

①农耕地②四旁地③撂荒地

(3)采ps画矩形 伐迹地和火烧迹地

①采伐迹地指森林采伐后的林地

②火烧迹地指森林被火烧后留下来的林地

(4)需要局部更新的造林地

①已局部更新的迹地②林冠下造林地

26、什么是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答:立地条件是指造林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即造林地能够供给林木以

光照热量、水分和养分等所有条件的综合。立地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

树木的成活和生长发育,它不仅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而

且就一个地区范围内的一条支流,一座山乃至一个山坡,都有明显的变

化。

27、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方法有哪几种?我国通常采用那一种?

答:划分立地条件类型是一种科学地认识造林地的方法。通常是在造林

区划后的造林地内进行。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常用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按主导环境因子划分(二)按

生活因子来划分。我国主要采用按主导环境因子划分的方法。

28、何为适地适树?

答: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生态特征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也

就是按照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生的造林树种,或为造林树种选择适

生的造林地。

29、造林树种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造林树种要具备最有利于满足造林目的(生产木材、防护作用、美

化环党员汇报思想 境等)要求的形状,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对造林树种的需要。

同时,又最能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即能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满足

国民经济要求的要求是目的,而“适地适树”是前提,两者相辅相成。

如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某方面的要求,选择的树种就无意义,而如果不

能满足“适地适树”的要求,造林树种的经济性状再好,造林也不容易

成功。除以上两个基本原则外,在选择造林树种时还要考虑种苗来源,

造林技术难易,病虫害及有无造林经验和习惯等,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造林树种的选用及其比例。

30、如何评价适地适树?

答:怎样鉴别人工林做到了“适地适树”,目前大致有两种方法可以鉴

定,

(1)对人工林成林成材调查评价,评定做到适地适树条件有:①能顺利

成活②能正常生长③稳定性较强④不出现“小老树”现象“小老树”

是树木过旱衰老现象。

(2)对人工林生长量调查评价,选择数块林龄较大的人工林,调查林木

树高和胸径,之后进行比较。

①在林地条件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同一树种优势木树高值最大的林

地,说明该树种在这种林地上最适宜生长。

②用平均材积生长量来衡量是否适地适树。

31、合理的初植密度在造林工作中有什么意义?

答:造林初植密度是指在造林时施工的造林密度,合理的初植密度也是

人工林郁闭后调整密度的基础,意义如下:

(1)合理的初植密度可以促使幼林及时郁闭

(2)合理密度能保证林木产量高、质量好。

(3)合理密度能增强森林的防护作用

(4)合理密度能降低造林成本。

32、从哪些方面考虑来确定适宜的造林密度?

答:要做到密度合理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经营目的

(2)树种特性

(3)立地条件

(4)经营条件

(5)经济条件。

总之确定造林密度的因素是复杂的,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加以确

33、种植点配置的形式有哪几种?各适宜在什么条件下采用?

答:造林地上种植点的配置通常采用正方形、长方形和正三角形三种配

置形式。(1)正方形配置:是株行距相等的种植点配置方式。这种配置

方式不但便于栽植和抚育管理,而且林木分布均匀,树冠和根系发育较

好,适用于平地或丘陵缓坡地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

(2)长方形配置:是行距大于株距的种植点配置方式。这种配置有利于

行间抚育和间作,便于机械化作业,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配置方式。长

方形配置对种植行的方向有一定的要求,在丘陵山区,行的方向应与等

高线一致;在风沙区,行的方向应与害风方向垂直;在平坦地区南北向

的行比东西向的行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在山区造林时,要求相邻

行的种植点错开成品字形。

(3)正三角形配置:是相邻植株的距离都相等而行中三个种植点交错排

列成三角形的配置方式,一般只在经营强度较高或达到某种目的时才采

用。

34.什么是森林?

答:森林指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

有相当大的空间,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35.林权包括几项权利?

答: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森林或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

36.林权证的作用?

林权证是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唯一法律凭证,也是

林地流转的重要法律依据。

37.森林采伐方式有几种?

答:主伐、更新采伐、抚育采伐、低产林改造。

38.林地包括那几类?

答: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

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

宜林地。

39.林权权利人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时,应当提交哪些文件?

答:(1)林权登记申请;

(2)林权证;

(3)林权依法变更或者灭英语专业考研科目 失的有关证明文件。

40.制定林业长远规划,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1)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的可待续发展;

(2)以现有的森林资源为基础;

(3)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城市规划、村庄和集体

镇规划相协调。

41.林木的概念?

答:森林中所有乔木的总称,是构成森林的主体。它决定森林的外貌、

内部基本特征和森林的经济意义并影响环境,是森林经营管理中的主要

工作对象。

42.幼苗的概念?

答:是指在林内或采伐迹地上更新起来的将来能长成大树的乔木树种。

高30厘米以下为幼苗。

43.什么叫毁林开垦?

答:是指通过放火烧山等手段将林木毁掉,使林地变为种植粮食等农作

物的耕地的行为。

44.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

答:影响植物的生态因子主要有:温度、降水量、光照和土壤酸碱度等

几个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温度和土壤酸碱度,温度指标主要有

年平均温度、极端最低温度,它决定了哪些植物能够生存、哪些植物最

适宜生长。土壤酸碱度决定了适宜生长哪些植物,土壤呈中性和微酸、

微碱性适宜多种植物的生长。降水量和光照强度决定了植物的生长速度

和产量。

45.具备哪些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申请《驯养繁殖许可证》?

答:(1)有适宜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固定场所和必需的设施。

(2)具备与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相适应的资金人员和技术。

(3)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饲养来源有保证。

46.特种用途林都包括什么林种?

答: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

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47.制定林业长远规划应当包括什么内容?

答:(1)林业发展目标;

(2)林种比例;

(3)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4)植树造林规划。

48.什么叫森林病虫害防治?

答:1989年国务院颁布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

定义为:“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的病害和虫害的预防

和除治。”

49.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实行的方针是什么?

答: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

50.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的责任制度是什么?

答: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谁经拆弹专家1 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51.播种造林的特点主要有什么?

答:①苗木根系完整

②对造林地的适应性强

③保留优良单株

④施工简单,节约开支

⑤对造林条件要求严格

⑥对播种后抚育管理要求高

⑦对种子需求量大

52.造林地种类有哪些?

答:①荒山荒地

②农耕地、四旁地、撂荒地及退耕还林地

③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

④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火龙出水 冠下造林地

53.造林整地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

答:(1)造林地一般面积大,地域广,地形、植被状况多变,整地花费

劳力和财力较大,受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条件限制较大

(2)造林地一般地形比较复杂,整地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一般而言,

在造林前(特别是坡度较大的立地),只要能满足整地的目的要求,尽

量多采用局部整地。只有在地势平坦,全面整地不至于引起水土流失,

而经济条件又许可时方可进行全面整地。

(3)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不进行整地工序,往往效果比整地的效果好,

如长白山地区整地容易引起冬季冻拔现象。

54.剩余物和植被清理方式?

答:(1)全面清理

全面清理是全部清除天然植被和采伐剩余物的清理方式,使用的清理方

法可以用割除、火烧和化学方法。

(2)带状清理

带状清理是以种植行为中心呈带状地清理其两侧植被,并将采伐剩余物

或被清除植被堆成条状的清理方式。

(3)块状清理

块状清理是以种植穴为中心呈块状地清理其周围植被,或将采伐剩余物

归拢成堆的清理方式。

55.苗木类型有几种?

答:7种

56.林农复合经营的意义

答:(1)协调农林争地的矛盾;促进粮食增产、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

统一

(2)挖掘生物资源潜力;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物质多级循环利用,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

(4)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5)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57.林农复合经营的特征

答:①复合性②集约性③系统性④等级性

58.典型的渐伐作业是什么?

答:典型的渐伐可分为4次。①预备伐;②下种伐;③受光伐;④终伐

59.几种渐伐类型?

答:①全面渐伐法

②带状渐伐法

60.渐伐的选用条件是什么?

答:(1)天然更新能力强的成、过熟单层林应当实行渐伐。

(2)在山区,坡度徒,土层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方或具有其

他特殊价值的森林,以及在容易获得天然更新,但土层浅薄的林分,都

不易采用皆伐,而以渐伐为宜。

(3)渐伐的采伐次数和采伐强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皆伐天然更新

有困难的树种,应用渐伐更新。

(4)许多森林内,前更幼树在更新中起着重要作用,可根据林下更

新的数量,相应采取不同采伐强度的渐伐,促进更新或加快幼苗生长。

61.林木个体发育分为哪几个时期?

答:①幼年期②青年期③壮年期④老年期

62.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阶段有哪些?

答:①幼苗阶段②幼树阶段③幼林阶段④中龄林阶段⑤成熟林

阶段⑥过熟林(衰老)阶段

63.提高和维持森林生产力的三大途径是什么?

答:(1)遗传改良途径

(2)结构调控途径

(3)立地的选择于调控途径

64.适地适树的标准是什么?

答:(1)生物学标准,栽植后能够成活,并能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具

有相当的稳定性;

(2)功能标准,生态效益、观赏效益、经济效益等目的均能得到较

好的发挥。

65.密度的作用是什么?

答:密度在森林成林、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了解和掌握

这种作用规律,将有助于确定合理的经营密度,取得良好的效益。

66.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是什么?

答:这是密度作用规律的核心问题。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丛幼林接

近郁闭时开始发挥,一直延续到成熟收获期,尤其在杆材林和中龄林阶

段最为突出。

67.确定林分密度的方法有哪些?并作出主要概况

答:根据密度作用规律和确定密度的原则,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经验的方法。根据过去不同密度的林分,在满足其经营目的的方面

所取得的成效,分析判断其合理性及需要调整的方向和范围,从而确定

在新条件下应采用的初始密度和经营密度。

(2)试验的方法。在其典型的生长条件下进行密度试验,从这些试验中

得出密度效应规律及其主要参数,以便指导生产。还需加上经济分析,

才能最后确定林分密度。

(3)调查的方法。通过大量调查不同密度下林分生长发育状况,然后采

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类似于密度试验林可提供的密度效应规律和有

关参数。

(4)编制密度管理图(表),查阅图表的方法。

68.培育混交林的意义是什么?

答:①可较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②可较好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③促

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地生物产量和林产品种类,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

④可较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⑤可增强林木的抗逆性

⑥混交林优点的相对性

69.树种间互相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①机械的作用方式②生物的作用方式③物理的作用方式④化

感作用方式⑤生理生态的作用方式

70.混交的方法是什么?

答;①星状混交②株间混交③行间混交④带状混交⑤块状混交

⑥不规则混交⑦植生组混交

71.简述植苗造林皆伐作业的优点

答:伐后植苗可使迹地得到及时更新;缩短了轮伐期;便于控制植被竞

争,并且便于更换树种或引进优良的基因型;株行距均匀一致,可以不

进行非商品材间伐;

伐区面积可以不受限制;可以简化施业方案;从长远看,植苗更新比较

有利。

72.简述植苗造林皆伐作业的缺点

答:栽植成本较高;栽植成本必须作为一项长期投资而转化为资本,不

能当做营运费用来摊销;有更新失败的危险;单位面积株数不如天然更

新那么多;需要大量季节性劳动力。

73.碳汇林培育的原则是什么?

答:①额外性原则②稳定性原则③效益多样性原则

74.碳汇林培育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答:①林业规划②基线状况调查与分析③种树选择

④造林技术⑤抚育技术⑥碳汇计量与检测

75.风景游憩林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答:①各类自然或人工营建的公园

②城市森林建设区域

③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地段

④绿色通道建设地段

⑤新造林地段

76.简述风景游憩区林的树种选择

答:重视乡土树种,营造具有区域地带性植被特征的森林景观。还应做

到所选树种能形成高大林分,以便突出森林高大、壮观、沉静、朴素的

从游憩角度出发,要求林木不容易发生病虫害,芳香且能吸毒制氧、抑

菌杀菌,不易产生大量花粉、飞毛飞絮等植源性污染。

77.当前中国森林的培育工作有哪些问题?

答:①对地理多样性认识不足和处置失当

②对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要求认识不足和处置失当

③关于处理好森林保护和森林培育的关系还需一个教育认识的过程

④如何通过各种森林培育措施来提高森林质量应该是今后森林培育

研究的重点课题

⑤关于培育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关系问题

78.当前中国森林培育的展望有哪些?

答:①多目标定向培育与多功能培育的结合

②森林培育要以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为重点

③集约化培育和自然化培育的统一

④森林培育必须因地制宜,适当多样化

⑤处理好森林培育与其他森林经营措施及其他相邻行业的关系

79.树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是什么?

答:树木是由各种器官组成的统一整体。各器官的分工不同,具有特殊

的生理功能,但他们的关系很密切,不能独立存在,任何一个器官的生

长都会收到其他器官生长的影响。林木各个器官生长存在的这种相互依

赖又

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生长的相关性。

80.森林立地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阐述森立立地的基本概念、森林立地的基本构成与多样性、森

林立地的划分与评价的基本理论等。

81.简述森林立地的基本构成

答:主要是指那些与林木生长发育相关的立地因子。主要包括三大类,

即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

物理环境因子包括气候、地形和土壤;森林植被因子主要指植物的类型、

组成、覆盖度及其生长状况等;人为活动因子主要指人为活动的影响程

度或人为经营管理的便捷程度。

82.森林立地分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森林立地分类的基本理论可包括森林立地分类的生态学基础、森林

立地分类系统、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等。

83.森林立地分类的生态学基础有哪些?

答:①植物群落学基础

②林型学基础

③森林生态系统基础

84.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主要指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区划和分类单位的划分依据。

85.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是什么?

答:①利用主导环境因子分类

②利用生活因子分类

86.树种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答:①经济学原则

②林学原则

③生态学原则、生物多样性与遗传改良

87.用材林的树种选择是什么?

答:①速生性②丰产性③优质性

88.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是什么?

答:①抗风力强,不易风倒、风折及风干枯梢;在次生盐渍化地区还要

有较强的生物排水能力。

②生长迅速,树体高大,树叶繁茂,能更快更好地发挥防护效能,

在冬季起防护作用的林带中,应配有长绿树种。

③深根性树种,侧根伸展幅度小,树冠狭窄,对防护区内的农作物

不利影响较小。

④寿命长,和农作物没有共同的病虫害。

⑤能生产大量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89.有哪几种树种的混交类型?

答:①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

②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

③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④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树种的混交

90.松土除草的意义是什么?

答:松土的作用在于疏松表层土壤以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的保水性、

透水性和通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除草的

作用主要是清除与幼林竞争的各种杂草和灌木。

91.简述松土除草的年限、次数和时间

答:松土除草一般同时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进行。松土除草的

持续年限应该根据造林树种、立地条件、造林密度和经营强度等具体情

况而定。一般从造林后开始,连续进行数年,直到幼林郁闭为止。速生

丰产林整个栽培期均须松土除草,但后期不必每年都进行。

每年松土除草的次数,受气候条件、立地条件、树种和林龄以及当地的

经济状况制约,一般每年1~3次。

92.简述松土除草的方法

答:①人工松土除草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但环保;地势平坦的

平原造林多与农作物间作,适于机械化作业,以耕代抚,工作效率高。

②生物松土除草主要是增加土壤有益动物,例如蚯蚓等,可以起

到松土配肥的作用,但大面积实施有一定的难度。

③化学除草已经在山地造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点是劳

动强度小,效率高。不足之处是化学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效性有20~30d

以上,有的长达数年,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93.灌溉的意义是什么?

答:灌溉能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促进林木生长和林分郁闭。此外,

在盐碱含量过高的土壤上悼念父亲 ,灌溉可以洗盐压减,改良土壤。

94.简述灌溉的方法

答:(1)漫灌。漫灌功效高,但用水量大并要求土地平坦,否则容易引

起冲刷和灌水量不均。

(2)畦灌。土地整为畦状后进行灌水。畦灌应用方便,灌水均匀,

节省用水,但投工较多。

(3)沟灌。开沟灌溉的利弊介于漫灌和畦灌之间。

(4)节水灌溉。节水灌溉是指提高水分利用率、节约灌溉用水量的

灌水方式,包括喷灌、微灌和自动化管理。

95.林木营养诊断的方法是什么?

答:①DRIS法

②叶片营养诊断法

③土壤分析法

④缺素的朝显微解剖结构诊断法

96.常用的肥料有哪些?

答:①有机肥料

②矿物质肥料

③微生物肥料

97.在什么时间施肥?

答:有效的施肥季节为林木生长旺盛期,即春季和初夏。

98.什么是抹芽接干?

答:抹芽是整枝的一种形式,即在侧芽膨大,芽尖呈绿色时,把芽抹掉,

以省去以后修枝的一种方法。

99.什么是修枝抚育?

答:在自然状况下,林木的下部枝条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地枯死脱落,

这种现象称为自然整枝。人为地除去树冠下部的枯枝及部分活枝的抚育

措施,称为林木修枝。

林木修枝分干修和绿修两种:干修是去掉枝干下部枯枝;绿修是去掉部

分活枝。

100.简述修枝抚育的意义

答:①林木修枝能提高木材的材质。

②修枝可增加树干圆满度。

③修枝可提高林木生长量。

④修枝能改善林内通风透光状况及林木生长条件。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18:29: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3081583222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二级技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二级技师.pdf

上一篇:洛城东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二级技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二级技师
    游的结构-游戏闪退怎么解决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地震分为几个等级)造林工二级(技师)操作复习题1、森林更新的方法有哪几种?答:有三种,即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2、确定造林密度常采用什么方法?答:⑴经验法;⑵试验方法;⑶调查方法;⑷查合理密度表。3、营造楠竹林的方法有几种?(地域性题)答:⑴母竹移植;⑵埋鞭造林;⑶播种育苗造林。4、我省用材林抚育采伐有哪几类?在生产中,常根据
  • 0℃洛城东
  • 0℃乐山在哪
  • 0℃香蕉热量多少
  • 0℃什么是太极
  • 0℃凤眼手串
  • 0℃青苹果玻璃杯
  • 0℃冰箱抽屉
  • 0℃荷花介绍
  • 0℃光盘读不出来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