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9页
2021-2022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
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0
分)
1.“火星合日”现象发生时火星、地球分别位于太阳两侧,呈一直线。如表为地球和
火星的基本数据表。完成
1
~
2
题。
名称与太阳的距离(
106千米)质量体积公转周期
/
年表面温度
/K
地球
149.61.001.001.00288
火星
227.90.110.151.88210
注:质量和体积都以地球为
1.00
(1)
“火星合日”发生时,太阳、地球、火星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正确的图示是()
A.B.
C.D.
(2)
造成火星表面大气密度比地球表面小的主要原因是()
A.体积和质量小B.距离太阳较远C.表面温度较低D.公转周期较长
2.
2021
年
9
月,新疆首个塔式光热电站的
14500
面定
日镜不仅“追”着太阳跑,还将太阳光聚集到集热
塔顶部进行光电转换,实现满负荷运行,预计每年
可提供
1.98
亿度清洁电。如图为塔式光热电站景观
图。完成
3
~
4
题。
(1)
影响新疆光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B.降水多C.纬度低D.距海远
(2)
下列省市最适宜建设塔式光热电站的是()
A.成都市B.甘肃省C.上海市D.海南省
第2页,共29页
3.
2021
年
8
月,云南曲靖出土的化石中鉴别出一种距今
4.19
亿年前的三尖鱼类化石(如图)。该物种头部近三角形,
其角和内角组合呈镰刀状,隶属于盔甲鱼亚纲。完成
5
~
6
题
(1)
三尖鱼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早期B.古生代中期C.中生代末期D.新生代新近纪
(2)
三尖鱼繁盛时期()
A.形成铁矿时代B.裸子植物繁盛C.东北华北形成D.出现始祖鸟类
4.北京时间
2021
年
9
月
16
日,四川泸县(
29.2N
,
105.34E
)发生的
6.0
级地震,
震源深度
10
千米。如图为泸县及周边区域简图。完成
7
~
8
题。
(1)
此次地震震源所在圈层()
A.硅酸盐类矿物分布最广B.平均厚度为
60-70
千米
C.呈固态位于莫霍面以下D.硅镁层在上硅铝层在下
(2)
此次地震()
A.只有一个烈度B.虚线圈内区域破坏程度相同
C.可能引发海啸D.可能诱发贡嘎山雪崩
5.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一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周期。如图为
1970-2015
年太阳黑子
的变化情况图。完成
9
~
10
题。
第3页,共29页
(1)
据图推算下一次耀斑爆发高峰年最可能出现在()
A.2020
年B.2025
年C.2030
年D.2035
年
(2)
太阳黑子活动低谷年时()
A.短波通信常中断B.磁暴现象出现多
C.极光现象常发生D.农业歉收概率高
6.如图为某游客于福建霞浦南岐村拍摄的一张景观图。
完成
11
~
12
题。
(1)
下列地貌名称与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甲—海蚀崖海浪侵蚀B.甲—海蚀崖海浪堆积
C.乙—海岸中成药有哪些 沙滩海浪侵蚀D.乙—海蚀平台海浪堆积
(2)
海岸泥沙的主要来源是()
①海底
②山体岩石
③河流
④西北沙漠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2021
年
7
月,某中学地理老师到四川康定旅游,发
现木格措湖(海拔
3700
米)对岸有一处高山流石滩
(如图),流石滩碎石棱角分明,大小不一,杂乱
无序。完成
13
~
14
题。
(1)
高山流石滩()
A.土壤贫瘠B.地势平坦C.气候温暖D.植被茂密
(2)
形成高山流石滩的主要因素是()
A.流水作一单一双眼皮叫什么眼 用B.冰雪作用C.风化作用D.波浪作用
第4页,共29页
8.位于甘肃省碌曲县的则岔石林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景观,是我国少
有的集森林、草原、石林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图
1
为甘肃省简图,图
2
为则岔
石林景观图。完成
15
~
16
题。
(1)
形成则岔石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海浪侵蚀D.风力侵蚀
(2)
下列地貌景观与则岔石林成因相似的是()
A.海蚀柱B.雅丹地貌C.天坑地貌D.峡湾地貌
9.
GIS
技术为干旱区划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如图为山东省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气
温和干旱等级分区分布图,其中数值越大,越利于干旱的形成。完成
17
~
18
题。
(1)
山东省干旱等级相对较高的两个区是()
(2)
干旱会引起植物原生质脱水,进而使植物长势不健康。要想获取植物的受灾情
况,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10.西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一般海拔约
1000
米,最高峰海拔
2468
米,个别地区有
冰川覆盖。山脉久经侵蚀,西坡地形陡峭,河谷形态独特,挪威位居半岛西侧。如
图为西北欧局部地区简图。完成
19
~
20
题。
第5页,共29页
(1)
下列地区有现代冰川覆盖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
甲河谷剖面示意图最可能是()
A.B.
C.D.
11.迎风坡植树法是库布齐治沙人探索出来的一种治沙良方。根据库布其沙漠盛行西北
风的特点,在流动沙丘迎风坡的
2/3
处以下植树种草削弱沙丘下部的风速,利用风
力削平未造林的沙丘上部,填埋沙丘底部,使流动沙丘得到固定、高度下降。如图
为库布齐治沙示意图。完成
21
~
22
题。
(1)
最符合图示沙丘形态的示意图是()
A.B.C.D.
(2)
只在沙丘迎风坡处以下植树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顶部侵蚀B.地势较低,水源较多
C.节约成本,提高效益D.光照充足,易于成活
12.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
“钙华梯田”。读某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完成
第6页,共29页
23
~
24
题。
(1)
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C.冰川沉积D.海浪沉积
(2)
与钙华梯田形成原因相似的景观是()
A.石林B.溶沟C.石笋D.石芽
13.如图为
2021
年
10
月
3
日
5
:
35
在浙江省某山顶拍摄到的日出前景观图。该日农历
最可能为()
A.初三B.十一C.十九D.廿七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5.0
分)
14.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第7页,共29页
A.①
+
②为岩石圈B.⑤为内核呈固态
C.甲波经过③④界面速度降低D.乙波经过软流层后速度降低
15.如图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变化示意图。图示()
A.①时段气温上升B.③时期利于陆地面积的扩大
C.②时段气温上升D.④时期利于岛屿间物种交流
16.迂回扇是河漫滩的表面形态,由一系列有规律地分
布于凸岸边滩上的沙坝构成。沙坝具有向下游方向
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的特点。如图为迂回扇形成
示意图。如图中河流总体流向和最晚形成的沙坝分
别是()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1
D.3
17.如图为我国云贵高原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第
29
~
30
题。
第8页,共29页
(1)
图示地貌名称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甲—风蚀残丘风力侵蚀B.乙—溶斗流水侵蚀
C.丙—石钟乳风力沉积D.丁—石笋流水沉积
(2)
图示()
A.①水量不会变化B.③比④形成所需的时间长
C.②可能含有化石D.④沉积形成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5.0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流经古荆州地区,俗称荆江。其中,宜昌至藕池口河段为上荆江,藕
池口至城陵矶河段为下荆江。下荆江河道蜿蜒曲折,素有“九曲回肠”之称。图
1
为荆江河段示意图,图
2
为下荆江河道示意图。
材料二:
2015
年
6
月一艘从南京出发驶向重庆的“东方之星”豪华游轮,在途经虚
线方框水域时,遇见了极其罕见的强对流天气,游轮沉没,
442
人不幸遇难。
(
1
)荆江河段主要流经
______
(填地形类型),形成甲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______
。
(
2
)图
2
虚线方框内,
A
是河流
______
(凹
/
凸)岸,河岸地带常常形成
______
地貌,港口布局在
______
(
A/B
)岸。
(
3
)监测强对流天气可以利用
______
技术,救援时寻找沉没游轮可借助
______
第9页,共29页
技术。
(
4
)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乙地貌(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21
年
7
月,驴友从青海西宁出发,沿
315
国道一路向西到新疆喀什,途经
青海湖、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区域。图
1
为
315
国道线路图,图
2
为布哈河
河口地貌示意图,图
3
为柴达木盆地的雅丹地貌景观图,图
4
为驴友朝正南方向拍
摄的一张沙丘景观图。
(
1
)布哈河入湖处为
______
地貌,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______.
(
2
)形成图
3
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______
。风沙天气对当地交通运输的不利影
响有
______
、
______
。
(
3
)新疆和田地区煤炭储量丰富,煤炭来自于地质时期生物固定的
______
,中生
代造煤时期是以
______
植物为主。
(
4
)结合图
4
,判断该地的盛行
______
风,说明判断理由。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浙江某校中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研学活动。分别在甲、乙、丙三地发现形态
相似的“蘑菇”石。学生对不同“蘑菇”石作如下描述:
a
.寂寞大海边,波涛伴孤独,雨虐风欺色凛然,只有神如故;
b
.塌崖山林海花潮、峡谷峭壁、峰回石怪,山顶有一块巨石,远看像一个正在燃
烧的火炬;
c
.辽阔无垠的沙海中,一座座参差不整的花岗岩怪石山,有的像展翅腾空的苍鹰,
有的像碧空飘展的祥云……,栩栩如生,比比皆是。
材料二:丁地所属的广西河池市,曾发现
300
多株植物界“活化石”桫椤树。桫椤
第10页,共29页
树出现于
3
亿多年前,是目前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
(
1
)甲、乙、丙三地相对应的“蘑菇”石分别为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填
字母)
(
2
)桫椤树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______
代,该年代
a
所在岛屿
______
(未
/
已)形成。
(
3
)
d
景观为喀斯特地貌中的
______
地貌,从地质地貌角度推断该景观区域易发
生
______
、
______
等地质地貌灾害。
(
4
)列举二例与“蘑菇”石
c
成因相同的地貌
______
、
______
。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野外考察、调查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某地理研学小组到黄河宁夏河段考察发
现,黄河流经宁夏河段自南向北流,甲河段附近的土壤颗粒比乙河段附近祝百岁 的土壤颗
粒更细。图为黄河宁夏河段区域简图。
(
1
)与甲地相比,乙地地势较
______
(高
/
低),理由是
______
。
(
2
)请你在方框内画出
A
地貌的形态示意图,并描述该地貌除形态外的其他特征。
形态示意图:
______
其他特征:
______
第11页,共29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
1
】
D
【小题
2
】
A
【解析】
1.
【分析】
根据材料,火星合日现象发生时火星和地球分居太阳的两侧,三者大致呈一直线。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火星合日现象发生的条件。
【解答】
解:根据图片,
A
图中火星和地球位于太阳的同一侧,
A
错误。
B
图中火星公转轨道位于地球的内侧,
B
错误。
C
图中日、地、火三者不位于同一直线,
C
错误。
D
图中火星和地球分居太阳两侧,符合条件,
D
正确。
故选:
D
。
2.
【分析】
星球表面大气层的形成是由于星球产生的引力使得气体吸附到星球周围。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星球大气层产生的原因。
【解答】
解:火星的体积和质量比地球小,产生的引力较小,形成的大气层较稀薄,
A
正确。
大气的密度与距离太阳的远近、表面温度的高低和公转周期的长短关系不大,
BCD
错
误。
故选:
A
。
2.【答案】
【小题
1
】
D
【小题
2
】
B
【解析】
1.
【分析】
第12页,共29页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天气情况、地形因素、洋流等。
本题以塔式光热电站景观图为载体,考查新疆光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结合课本知识
分析解答。
【解答】
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降水稀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多,太阳能资源丰富,
B
错误,
D
正确。
新疆纬度较高,海拔不是影响当地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AC
错误。
故选:
D
。
2.
【分析】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高低和日照长短。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了太阳辐射的分布,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解答】
解:甘肃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丰富,适合建设塔式光热电站,
故
B
对。
成都市、上海市、海南省为季风气候区,降水多,太阳能与甘肃省相比不丰富,故
ACD
错。
故选:
B
。
3.【答案】
【小题
1
】
B
【小题
2
】
C
【解析】
1.
【分析】
地球的显生宙从古至今大致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依次分为寒武纪、
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依次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新生代依次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球地质历史年代的划分。
【解答】
第13页,共29页
解:根据材料,三尖鱼繁盛的时期是距今
4.19
亿年前,该时期位于距今
4.19
亿年到
3.58
亿年的泥盆纪,属于古生代的中期,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2.
【分析】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
4
宙
14
代
12
纪。即
早期的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元古宙在中国含有
1
个震旦纪),以后显生宙的古生
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共
6
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
3
个纪;新生代分为古近纪、新近
纪和第四纪,共
3
个纪。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质年代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
能解决问题。
【解答】
解:太古宙是地质历史上形成铁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铁矿占世界铁矿总储量
的
60%
以上,故
A
错误。
中生代时期裸子植物极度繁盛,故
B
错误。
始祖鸟是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小型恐龙,中生代,
D
错误。
三尖鱼繁盛时为古生代中期,这是东北华北形成时简笔画足球 期,
C
正确。
故选:
C
。
4.【答案】
【小题
1
】
A
【小题
2
】
D
【解析】
1.
【分析】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
体中传播;横波使人左右摇晃,纵波使人上下颠簸。
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
材料中较快地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解答】
解:由材料信息:北京时间
2021
年
9
月
16
日,四川泸县(
29.2N
,
105.34E
)发生的
6.0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可知,地壳的平均厚度是
17km
,地壳和
.
上地幔顶部构成
第14页,共29页
岩石圈,所以震源位于所在圈层是岩石圈;岩石圈以硅酸盐类矿物分布最广,
A
正确。
岩石圈的平均厚度为
60-120
千米,
B
错误。
岩石圈包括莫霍面以上的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都呈固态,
C
错误。
硅镁层位于硅铝层在下部,
D
错误。
故选:
A
。
2.
【分析】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
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
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
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本题难度较低,属于知识性题目,主要考查了地震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生熟悉地
震特点并且能从图片中提取有效的信息。
【解答】
解:
A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不符合题意。
B
、虚线圈内区域距离震源更近,破坏程度更大,不符合题意。
C
地震有可能引发海啸,但此次地震在内陆地区,不符合题意。
D
、由于震源接近贡嘎山,可能出现雪崩,故正确。
故选:
D
。
5.【答案】
【小题
1
】
B
【小题
2
】
D
【解析】
1.
【分析】
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和
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黑子。色球层上有时
出现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太阳黑子和耀斑具有明显的变化周期,时间为
11
年。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的周期,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解答】
第15页,共29页
解:读
1970-2015
年太阳黑子的变化情况图,
2014
年为高峰期,周期为
11
年,下一次
耀斑爆发高峰年最可能出现在
2025
年,
B
正确。
故选:
B
。
2.
【分析】
太阳活动主要有
3
种:黑子、耀斑、太阳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扰乱地球大气
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
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当高能带电粒
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④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
水旱灾害。
本题以太阳活动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
的关键是掌握太阳活动及影响.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解答】
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耀斑爆发时,会引起大量带电粒子向宇宙空间抛射,扰动地球电
离层,使短波通信常中断,产生磁暴,
AB
错误。
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磁场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
离,产生极光的现象,
C
错误。
在太阳活动的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在太阳活动谷年,全球农业歉收概率高,
D
正确。
故选:
D
。
6.【答案】
【小题
1
】
A
【小题
2
】
B
【解析】
1.
【分析】
从海洋地貌和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海浪侵蚀地貌包括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
海蚀平台、海蚀柱等,海岸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
的各种地貌。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
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
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第16页,共29页
【解答】
解:甲地貌属于海蚀崖且海蚀崖属于海浪侵蚀地貌,故
A
正确。
海蚀崖属于侵蚀地貌,故
B
错误。
乙地貌属于海岸沙滩,沙滩属于堆积地貌,故
C
错误。
乙地貌是沙滩,而不是海蚀平台,且海蚀平台是侵蚀地貌,故
D
错误。
故选:
A
。
2.
【分析】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
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
平坦。
本题难度较小,以某游客于福建霞浦南岐村拍摄的一张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了外力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解答】
解:河流流经山区时,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对两岸的山体岩石侵蚀,破碎的石块及泥
沙等随河流携带至入海,是海岸泥沙的主要来源,因此②③正确。
海底的泥沙受重力作用很难携带至海岸,因此①错误。
西北沙漠为内流区,河流为内流河,沙粒不会入海,因此不会形成海岸泥沙,④错误。
故选:
B
。
7.【答案】
【小题
1
】
A
【小题
2
】
C
【解析】
1.
【分析】
流石滩是强烈的寒冻风化与物理风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寒地段强烈的紫外线和极大的
昼夜温差,产生的寒冻劈碎、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导致了大块的岩石不断崩裂,形成
了大大小小的石块。这些岩块与碎石在重力和下部潜流的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滑动,
形成扇形岩屑坡。
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山流石滩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
思维分析能力。
【解答】
第17页,共29页
解:植被的生长需要水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而流石滩分布的海拔位置高,气温低,
流石滩碎石棱角分明,大小不一,杂乱无序,土壤贫瘠,不适宜植物生长,植被稀少,
A
正确,
D
错误。
图中显示区域地形就起伏较大,流石滩是由于坡度较大形成的,
B
错误。
由材料信息“发现木格措湖(海拔
3700
米)对岸有一处高山流石滩(如图),流石滩
碎石棱角分明,大小不
-
,杂乱无序”可知,流石滩位于高山地区,海拔
3700
米,最热
月气温较低,
C
错误。
故选:
A
。
2.
【分析】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
的风化、侵蚀、搬运和秉公办事 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
于平坦。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
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解:由材料可知,流水的搬运作用发生在河流上,该地没有河流;故
A
错误。
该地位于雪线以下,所以没有冰雪作用,故
B
错误。
由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岩石在热胀冷缩的情况下,破碎而形成,属于风化作用,故
C
正确。
冰川侵蚀形成角峰、冰斗等地形,不会堆积石块,故
D
错误。
故选:
C
。
8.【答案】
【小题
1
】
B
【小题
2
】
C
【解析】
1.
【分析】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
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
平坦。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第18页,共29页
【解答】
解:由材料信息“位于甘肃省碌曲县的则岔石林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景
观”并结合图可知,则岔石林位于年降水量
600mm
附近,所以当地降水量大,是半湿
润地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风力作用较弱,
B
正确,
D
错误。
材料中无高大山脉冰川的信息,
A
错误。
该地位于内陆,距海较远,无海浪侵蚀作用,
C
错误。
故选:
B
。
2.
【分析】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
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
平坦。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解答】
解:由材料可知,则岔石林成因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流水地貌,海蚀柱属于海水侵蚀地
貌,
A
错误。
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
B
错误。
天坑地貌属于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C
正确。
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
D
错误。
故选:
C
。
9.【答案】
【小题
1
】
D
【小题
2
】
B
【解析】
1.
【分析】
影响干旱的因素: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气温,数值越大,越有利于干旱的形成。
本题难度系数较低,主要考查了影响干旱等级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的能力。
【解答】
解:由材料信息“数值越大,越利于干早的形成”可知,干早等级相对较高的区域在降
水量、土壊含水量、气温和干早叠加后数值是较大的;
a
干旱区对应降水量
4
,土壤含
第19页,共29页
水量
4
,气温
3
;
b
早区对应降水量
3
,土壤含水量
3
、气温
2
;
c
干早区对应降水量
1
,
土壤含水量
2
,气温
1
;
d
干旱区对应降水量
3
,土壤含水量
3
,气温
4
;
e
对应降水量
2
,
土壤含水量
2
,气温
4
;
f
对应降水量
2
,土壤含水量
1
,气温
1
;综上述可知,
ad
符合
题意,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2.
【分析】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
RS
)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
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
GPS
)在定位导航
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
GIS
)在城市管理中的
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
等)。
本题以山东省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气温和干旱等级分区分布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
题,考查了学生读图文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的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
【解答】
解:由所学知识可知,遥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是监测功能,所以可以对
农业区作物长势进行适时监测,所以要想获取植物的受灾情况,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
术是
RS
,
B
正确。
GIS
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和储存地理空间数据信息,不能获取信息,
A
错误。
VR
是指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
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
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它不是地理信息技术,
C
错误。
GNSS
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D
错误。
故选:
B
。
10.【答案】
【小题
1
】
D
【小题
2
】
A
【解析】
1.
【分析】
根据冰川的形态特点,可将冰川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大陆冰川又称为“冰
坡”或“冰原”,是覆盖着整个岛屿与大陆的巨大冰体。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
第20页,共29页
区,如格陵兰和南极大陆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大陆冰川。山岳冰川又称为“高山冰
川”,发育于山地、并受地形的影响比较大全世界冰川面积共有
l500
多万平方千米,
其中南极和格陵兰的大陆冰盖就占去
1465
万平方千米。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现代冰川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解题的关键在于分析西北欧
局部地区简图,重在把握四地的区域环境特征。
【解答】
解:
A
、甲地虽然纬度较高,但地处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没有现代冰川分
布,不符合题意。
B
、乙地地处西部沿海地区,受西风和暖流影响,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没有现代
冰川分布,不符合题意。
C
、丙地纬度较低,而且地处沿海地区,气温较高,没有现代冰川分布,不符合题意。
D
、丁地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山地地区,海拔高,而且纬度较高,气温低,有现代冰川分
布,故正确。
故选:
D
。
2.
【分析】
由图可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处高纬度地区,北部部分地区在北极圈以北,冬半年昼长
夜短(昼很短,夜很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所以被称为“黑暗的地方”。
本题以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河谷为载体,考查河谷剖面示意图,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结合知
识储备分析解答。
【解答】
解: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纬度高且长期受第四纪冰川作用的影响,早期在
地势较低处形成
U
形谷;读图可知,甲地地势东高西低,相对起伏大,河流由东向西流
且流程短、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多形成
V
形谷,
A
正确,
B
错误。
该地流量稳定,不会形成阶地地貌,
C
错误。
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无明显的地壳升降运动,
D
错误。
故选:
A
。
11.【答案】
【小题
1
】
A
【小题
2
】
C
【解析】
第21页,共29页
1.
【分析】
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
风积地貌。根据所学知识,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外力作用与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解答】
解:读图可知,
A
图中西北方向为迎风坡,植被分布于西北方,盛行西北风,
A
正确。
B
图中迎风坡为西北坡,表示盛行风为西北风,植被分布于东南方向与材料信息不符,
B
错误。
C
图中迎风坡为东南坡,说明盛行东南风,植被分布与图示信息不符,
C
错误。
D
图中迎风坡为东南坡,说明盛行风为东南风,植被分布于东南方向与库布其沙漠不符,
D
错误。
故选:
A
。
2.
【分析】
对于移动性沙丘的治理,可采用“前挡后拉法”,即在迎风坡前方下部种植灌木和半灌
木植物(如沙柳、沙蒿),拉住沙丘,使其不向前移动;在背风坡(落沙坡)前方种植
高秆植物(如旱柳、小叶杨),挡住沙丘前移;再利用风力削平沙丘顶部,使沙丘高度
降低,最后在拉平的地段栽种乔木和灌木,使沙丘全面固定下来。
本题主要考查移动性沙丘的治理,结合材料信息和具体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综合分析,
难度较为适中。
【解答】
解:
A
、沙丘海拔较高,只在沙丘迎风坡
2/3
处以下植树,不能降低沙丘顶部的风速,
不符合题意。
B
、据图示信息可知,库布齐沙漠沙丘地势较高,不符合题意。
C
、据材料信息可知,人们借助风力可以削减沙丘高度,在低处植树可以起到固沙作用,
因此可以降低人工治沙成本,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故正确。
D
、库布齐沙漠的迎风坡应是西北方向,迎风坡不是阳坡,与光照充足无关,不符合题
意。
故选:
C
。
12.【答案】
【小题
1
】
B
【小题
2
】
C
第22页,共29页
【解析】
1.
【分析】
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
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
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
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解:由题干可知,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形成
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
故选:
B
。
2.
【分析】
喀斯特地表景观:溶沟、石芽、峰从、峰林、孤峰、残丘、天坑、钙化坝等;喀斯特地
下景观: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等。
本题考查的是喀斯特地貌,需要掌握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难度较小。
【解答】
解:钙华梯田是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石笋,为碳酸钙石灰岩,位于溶洞洞底的尖锥体,
是喀斯特地形的
-
种自然现象,石笋形如竹笋出土,自下向上生长,
C
正确。
石林、溶沟、石芽是地表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
ABD
错误。
故选:
C
。
13.【答案】
D
【解析】解:根据图片,该日月相是峨眉月,出现在日出前后,月相的亮面朝东,因此
该月相出现在农历下半月的二十七前后,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农历初一左右形成的月相为新月,之后形成的是峨眉月,初七或初八形成的是上弦月,
之后形成凸月,农历十五或十六形成的是满月,之后形成的是凸月,农历二十二或二十
三形成的是下弦月,之后形成的是峨眉月。
第23页,共29页
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14.【答案】
BC
【解析】解:读图可知,岩石圈由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组成,①
+
②的范围应
该是地面以下
1000
米,其范围大于岩石圈的范围,
A
错误。
④和⑤位于
2900
千米以下,④为外核,⑤为内核,呈固态,
B
正确。
③为地幔,④为外核,之间的界面为古登堡界面,甲波波速大于乙波,甲为纵波,乙为
横波,甲波经过③④界面速度降低,
C
正确。
甲波波速大于乙波,甲为纵波,乙为横波,乙波经过软流层后速度先增加后减小,
D
错
误。
故选:
BC
。
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
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
17
千米,古登堡界面的
平均深度为
2900
千米。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横波速度慢,只经过固体物质;纵波速度快,能经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
本题难度较小,以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地球的圈层结构,
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15.【答案】
AD
【解析】解:
A
、根据图片,①时期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故正确。
B
、③时期全球气温较高,海平面较高,陆地面积较小,故错误。
C
、②时期全球气温呈下降趋势,故错误。
D
、④时期全球气温较低,海平面较低,部分大陆架裸露,利于不同岛屿间物种的交流,
故正确。
故选:
AD
。
冰期时,全球气温较低,海平面较低;间冰期时,全球气温较高,海平面较高。
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片判读不同时期气温的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
16.【答案】
AD
第24页,共29页
【解析】解:根据题意“迂回扇是凸岸边滩上的沙坝构成及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
游方向辐散的特点”和图中指向标可知,结合图可以确定河流整体上自东向西流动,
A
正确,
B
错误。
根据堆积顺序,靠近河岸的属于最新堆积而成的,所以最晚形成的沙坝是
3
,
C
错误,
D
正确。
故选:
AD
。
迂回扇有规律地分布在凸岸边滩上,向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结合图
中凸岸沙坝的特点以及河岸沙坝的堆积规律:离河岸越近,堆积时间越新;离河岸越远,
堆积时间越老。
本题以迂回扇示意图和迂回扇的形成材料为背景,考查了河流的流向和沙坝形成时间,
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并结合图,分析图中信息解决问题,对学生分析图的要求较高,有一
定的难度.
17.【答案】
【小题
1
】
BD
【小题
2
】
CD
【解析】
1.
【分析】
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
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本题难度较小,以我国云贵高原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外力作用对地貌的
影响,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解答】
解:由图示信息可知,我国云贵高原石灰岩广泛分布,因当地降水多,形成喀斯特地貌;
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甲是石峰,乙是溶斗,两者都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A
错误,
B
正确。
丙是石钟乳,丁是石笋,两者都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C
错误,
D
正确。
故选:
BD
。
2.
【分析】
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
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第25页,共29页
本题难度较小,以我国云贵高原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外力作用对地貌的
影响,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解答】
解:
A
、①处位于石灰岩层之中,及其容易溶蚀反应,所以水量会减少,故
A
不正确。
B
、由图中可知,③发育之后与上部相连变成④,所以
B
不正确。
C
、化石主要分布在沉积岩中,而石灰岩就是沉积岩,所以
C
正确。
D
、钟乳石是由于溶蚀之后进行沉积形成的,所以
D
正确。
故选:
CD
。
18.【答案】平原
/
盆地流水侵蚀凸岸河漫滩或流水沉积
B
岸遥感
/RS
全球卫星导
航系统
/GNSS
(
BDS/GPS
)
【解析】解:(
1
)荆江河段是指从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一段,主要流经平原地区也
是山间盆地,甲地貌为采弯取直形成的牛轭湖,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
2
)图
2
虚线方框内,
A
是河流凸岸,河岸地带常常形成河漫滩或流水沉积地貌,港
口布局在
B
岸。
(
3
)监测强对流天气需要实时监测,可以利用遥感
/RS
技术,救援时寻找沉没游轮可
借助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GNSS
(
BDS/GPS
)进行定位。
(
4
)乙地貌(牛轭湖)的形成过程是该河段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流
水侧蚀作用形成曲流,洪水期河流侵蚀作用强烈,河道裁弯取直,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
牛轭湖。
故答案为:
(
1
)平原
/
盆地;流水侵蚀
(
2
)凸岸;河漫滩或流水沉积;
B
岸
(
3
)遥感
/RS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GNSS
(
BDS/GPS
)
(
4
)该河段地势平坦,流水侧蚀作用形成曲流,洪水期河流裁弯取直,弯曲河道被废
弃形成牛轭湖。
(
1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
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
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
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
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第26页,共29页
(
2
)一般情况下,河流凸岸沉积,凹岸侵蚀,凸岸地带常常形成河漫滩或流水沉积地
貌,凹岸适宜建设港口岸。
(
3
)
3S
技术是遥感技术(
R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
)的统
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
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
信息技术。
(
4
)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陈抟故里 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
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
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等,难度一般,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
握相关知识。
19.【答案】三角洲流水沉积风力侵蚀掩埋道路引发交通事故太阳辐射能裸
子西北
【解析】解:(
1
)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湖泊时,如果河流入湖口处水下坡度
平缓,加上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
形成三角洲。
(
2
)“雅丹”来自维吾尔语“雅尔当”,原意为“陡壁的小丘”,现在泛指干旱地区
的一种风蚀地貌。在干旱地区,由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
等作用,形成了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风沙在运动过程
中,往往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
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
3
)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中生代裸
子植物迅速发展,苏铁纲、银杏纲、松杉纲等植物是主要的代表植物,因此,中生代是
一个重要的造煤时期。
(
4
)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
貌。风积地貌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沙丘呈现。新月形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新月形沙丘
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
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图
4
为驴友朝正南方向拍摄的一张沙
丘景观图,结合图
4
判断该地的盛行西北风。
故答案为:
第27页,共29页
(
1
)三角洲;流水沉积
(
2
)风力侵蚀;掩埋道路;引发交通事故
(
3
)太阳(辐射)能;裸子
(
4
)西北;西北面坡度较缓为迎风坡(东南面坡度较陡为背风坡);沙丘两翼指向东
南(指向下风向),即东南为下风向。
(
1
)当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湖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常形成三角洲。
(
2
)雅丹地貌是在干旱地区,经风力侵蚀等作用,形成了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
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风沙在运动过程中,往往掩埋道路、引发交通事故等,使当
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
3
)大班体育 煤炭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中生代裸子植物迅速发展。
(
4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缓,背风坡坡陡。
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根据当地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具体分析,适当
结合基础知识,并能熟练应用,难度较小。
20.【答案】
cba
古生代;未峰丛(峰林);滑坡泥石流风蚀柱风蚀洼地
【解析】解:(
1
)读图可知,甲位于内蒙古高原的西部,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乙
位于山东省中南部山地,是风力和流水的共同侵蚀、搬运作用形成的,与之相符的是
b
。
丙地位于台湾岛北部海岸,相对应的“蘑菇”石为
a
,是海浪侵蚀形成的。
(
2
)桫椤树出现于
3
亿多年前,是目前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古生代是蕨类和两栖类
时代,裸蕨植物,鱼类时代,真核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因此,桫椤树最早出现的地
质年代最可能是;
a
所在岛屿为台湾岛,在地质年代新生代的第四纪前即距今
100
万年
前后,它本是大陆的一部分,因此,桫椤树出现的年代该到还未形成。
(
3
)读图可知,
d
景观为喀斯特地貌中的峰丛(峰林)地貌,从地质地貌角度推断该
景观区域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地貌灾害。
(
4
)与“蘑菇”石
c
成因相同的地貌有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柱、风蚀洼地、风蚀城堡
等。
故答案为:
(
1
)
c
;
b
;
a
(
2
)古生代;未
(
3
)峰丛(峰林);滑坡、泥石流(可互换)
(
4
)风蚀柱、风蚀洼地
第28页,共29页
(
1
)甲、乙、丙三地相对应的“蘑菇”石分别是有风力、流水以及海浪侵蚀作用形成
的。
(
2
)新生代:第四纪(人类时代、现代动物、现代植物);第三纪(被子植物和兽类
时代);中生代:白垩纪(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古生代(蕨类和两栖类时代;
裸蕨植物,鱼类时代;真核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台湾地层与大陆属于同一结构,
在地质年代新生代的第四纪前即距今
100
万年前后,它本是大陆的一部分,同大陆连接
在一起,最多是一个半岛。第四纪后因地层变动,局部陆地下沉,出现了台湾海峡,使
台湾成了海岛。持这种看法的人还指出,即使出现了海峡,澎湖列岛南部同福建陆地之
间,直到
5400
年前,还有一条经过台湾礁的陆地联系着,而澎湖与台湾的陆地联系则
一直维持到距今
6200
年前。
(
3
)喀斯特地貌分为地上地貌和地下地貌,如峰林、峰丛、石柱等为地上地貌,溶洞、
石笋、石芽等为地下地貌。
(
4
)与“蘑菇”石
c
成因相同的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难度中等,要熟悉题干的图及文字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和综
合解题的能力。
21.【答案】低河流自南向北流自扇顶至扇缘,沉积颗粒物由粗变细,地
势逐渐变低
【解析】解:(
1
)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由材料信息“黄河流经宁
夏河段自南向北流”可知,乙地地势比甲地低。
(
2
)健康饮食小常识100条 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
A
处位于贺兰山东麓,由河流堆积形成冲积扇平原,
示意图见下图;由于出山口后,少了山脉的束缚,地势变缓、河流流速变慢,所以自冲
积扇扇顶至扇缘,颗粒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因此沉积颗粒物由粗变细;随着沉积
物越来越少,地势由高变低。
故答案为:
(
1
)低;河流自南向北流
(
2
)形态示意图:其他特征:自扇顶至扇缘,沉积颗粒物由粗变细,地势
逐渐变低
(
1
)考查地势特征的知识,地势特征主要从海拔、地势高低、地势起伏、典型地形地
貌等方面考虑。
第29页,共29页
(
2
)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社会调研 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
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
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
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本题以黄河宁夏河段为背景材料,涉及地势高低的判读及地貌形态特征的描述等相关知
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
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13:30: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2902443205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康定旅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康定旅游.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