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

更新时间:2023-03-20 12:46:30 阅读: 评论:0

黑加仑子-认识天气

科学教育
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激励歌曲)

义务教育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二、科学探究目标

三、科学态度目标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物质科学领域

二、生命科学领域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教学案例

案例1认识空气

案例2水沸腾现象的观察

案例3西瓜虫有“耳朵”吗

案例4观察月相

案例5暗盒里有什么

案例6水火箭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

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

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

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

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

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

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

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

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

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

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

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

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高校录取分数线 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

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

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

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

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

方式。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

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

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

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

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

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需

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小学科学课程针对学生身边的现

象,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综合呈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强调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

相互联系,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发挥不同知识领域的教育功能和思

维培养功能;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

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着力提

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互

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

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他们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之间

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或者性别、个性等

个体条件的不同,小学科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合的、公平的

学习和发展机会。

(二)倡导探究式学习

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以证

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

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

学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

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

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

主动探究。突出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和

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强调做中学和学中思,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

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发展学

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重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求善求美

教育与求真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伦理精神和热爱科学的品

质。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

欲是推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小

学科学课程的组织与教学要兼顾知识、社会、儿童三者的需求,将科学

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镶嵌在儿童喜闻乐

见的科学主题中,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课

程的意义性和趣味性。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

促进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

认知水平,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

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

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对

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调节自身的学习,能

够独立和合作学习,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

力的学习者。

三、课程设计思路

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

特点与认知规律,反映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兼顾我国小学科学教

育的实际情况。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周期比较长,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

律,本标准把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

级三个学段。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

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每个方面分

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以学生能够感知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

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中一些比较直观、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的重要内

容为载体,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本标准在物质科学领域选责任内阁制 择了6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领域选择了6个

主要概念,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技术与工程领域

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

内容,并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内容融入其中。这四大领域的

18个主要概念被分解成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的课程内容

中。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因此,课程内容部分还

针对每个主要概念设计了活动建议,供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参考。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

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

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

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

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

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

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

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标准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

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一)科学知识总目标

1.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

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

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

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

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二)科学知识学段目标

以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个领

域描述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

领域

科学知识学段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物质

科学

观察、描述常

见物体的基本特

征;辨别生活中

常见的材料;知

道常见的力。

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

材料的性能;描述物体的运

动,认识力的作用;了解不同

形式的能量。

初步了解常见的物

质的变化;知道不同能

量之间的转换。

生命

科学

认识周边常见

的动物和植物,

能简单描述其外

部主要特征。

初步了解植物体和动物体的主

要组成部分,知道动植物的生

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和植物

都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

传;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

行简单分类;初步认识人体的

主要生命活动。

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

生命活动和人体健康;

初步了解动物与植物之

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生

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

多样性。

领域

科学知识学段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地球与

宇宙科学

知道与太

阳、月球相关

的一些自然现

象;知道天

气、土壤等

对植物和人类

生活的影响。

知道太阳、地球、

月球的运动特征,知

道与它们有关的一些

自然现象是有规律

的;初步了解地球上

大气、水、土壤、岩

石的基本状况;初步

认识大自然为人类生

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

源和能源,以及大自

然中的一些自然灾

害。

知道太阳系及宇宙中

一些星座的基本概况,

知道昼夜交替、四季变

化分别与地球自转和公

转有关;初步了解地球

上一些与大气运动、水

循环、地壳运动有关的

自然现象的成因;认识

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

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

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技术

与工程

认识身边的

人工世界;了

解常见的工

具,知道简单

工具的功能和

使用方法;利

用身边可制作

知道人工世界是设

计和制造出来的;意

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

加精确、便利、快

捷;知道设计包括一

系列步骤,完成一项

工程设计需要分工与

了解技术是人们改造

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

类能力的延伸,工程是

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

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

的难题、创造丰富多彩

的人工世界的一系列活

二、科学探究目标

(一)科学探究总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

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

式达成共识的过程。

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

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

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

生活问题。

3.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

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

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4.初步了解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

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

(二)科学探究学段目标

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

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加工的材料和

简单工具动手

完成简单的任

务。

合作,需要考虑很多

因素,任何设计都受

到一定的条件制约。

动;了解科学技术推动

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

明进程。

要素

科学探究学段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提出

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

能从具体现象与事

物的观察、比较中

提出感兴趣的问

题。

在教师引导下,

能从具体现象与事

物的观察、比较

中,提出可探究的

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

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

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

究的科学问题。

作出

假设

在教师指导下,

能依据已有的经

验,对问题作出简

单猜想。

在教师引导下,

能基于已有经验和

所学知识,从现象

和事件发生的条

件、过程、原因等

方面提出假设。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

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

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

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

设的依据。

制订

计划

在教师指导下,

了解科学探究需要

制订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

能基于所学知识,

制订简单的探究计

划。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

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

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

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

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

案。

搜集

证据

在教师指导下,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

者简单的工具,观

察对象的外部形态

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

能运用感官和选择

恰当的工具、仪

器,观察并描述对

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及现象。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

过观察、实验、查阅资

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

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要素

科学探究学段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处理

信息

在教师指导下,

能用语言初步描述

信息。

在教师引导下,能

用比较科学的词汇、

图示符号、统计图表

等方式记录整理信

息,陈述证据和结

果。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

用科学语言、概念图、

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

理信息,表述探究结

果。

得出

结论

在教师指导下,

有运用观察与描

述、比较与分类等

方法得出结论的意

识。

在教师引导下,能

依据证据运用分析、

比较、推理、概括等

方法,分析结果,得

出结论。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

运用分析、比较、推

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

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

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表达

交流

在教师指导

下,能简要讲述

探究过程与结论,

并与同学讨论、交

流。

在教师引导下,能

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

过程与结论,能倾听

别人的意见,并与之

交流。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

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

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

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

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

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

究报告。

反思

评价

在教师指导下,

具有对探究过程、

方法和结果进行反

思、评价与改进的

意识。

在教师引导下,能

对自己的探究过程、

方法和结果进行反

思,作出自我评价与

调整。

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

程性反思,及时调整,

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

性评价,完善探究报

告。

三、科学态度目标

(一)科学态度总目标

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

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

定的任务。

2.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

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勇于修正

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3.在科学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

思考问题,追求创新。

4.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

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二)科学态度学段目标

以下从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4个维度

描述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

科学态度学段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能在好奇心的

驱使下,对常见

的动植物和物质

的外在特征、生

活中的科学现

象、自然现象表

现出探究兴趣。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

下,表现出对现象和

事件发生的条件、过

程、原因等方面的探

究兴趣。

表现出对事物的

结构、功能、变化

及相互关系进行科

学探究的兴趣。

实事

求是

能如实讲述事

实,当发现事实

与自己原有的想

法不同时,能尊

重事实,养成用

事实说话的意

识。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

事实为依据,不从

众,不轻易相信权威

与书本;面对有说服

力的证据,能调整

自己的观点。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

下,坚持正确的观

点;当多人观察、实

验结果出现不一致

时,不急于下结论而

是分析原因,再次观

察、实验,以事实为

依据作出判断。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一)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总目标

1.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及社会变迁的影

响;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了解科学技术已

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追求

创新

在教师指导

下,能围绕一

个主题作出猜

测,尝试多角

度、多方式认识

事物。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

材料、多种思路、多

样方法完成科学探

究,体会创新乐趣。

能大胆质疑,从不

同视角提出研究思

路,采用新的方法利

用新的材料,完成探

究、设计与制作培养

创新精神。

合作

分享

愿意倾听、分

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讲述

自己的观点;能

按要求进行合作

探究学习。

能接纳他人的观

点,完善自己的探

究;能分工协作,

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

学习;乐于为完成探

究活动,分享彼此的

想法,贡献自己的力

量。

能接受别人的批评

意见,反思、调整自

己的探究;在进行多

人合作时,愿意沟通

交流,综合考虑小组

各成员的意见,形成

集体的观点。

3.初步了解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道

德的价值取向(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

会责任感。

(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段目标

以下从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

联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3个方面描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

境的学段目标。

关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段目标

1-2年级3-4年级3-4年级

科学技术

与日常生

活的联系

了解生活中

常见的科技产

品及其给人类

生活带来的便

利。

了解科学技

术对人类生活

方式和思维方

式的影响。

了解科学技术可

以减少自然灾害对

人类生活的影响;

了解在科学研究与

技术应用中必须考

虑伦理和道德的价

值取向。

关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段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科学技术

与社会发

展的联系

了解人类可以

利用科学技术改

造自然,让生活

环境不断得到改

善。

了解并意识到

人类对产品不断

改进以适应自己

不断增加的需

求;了解人类的

需求是影响科学

技术发展的关键

因素。

了解人类的好奇

和社会的需求是科

学技术发展的动

力,技术的发展和

应用影响着社会发

展。

人类与自

然和谐相

了解人类的生

活和生产需要从

自然界获取资

源,同时会产生

废弃物,有些垃

圾可以回收利

用;珍爱生命,

保护身边的动植

物,意识到保

护环境的重要

性。

了解人类的生

活和生产可能造

成对环境的破

坏,具有参与环

境保护活动的意

识,愿意采取行

动保护环境、节

约资源。

认识到人类、动

植物、环境的相互

影响和相互依存关

系,了解地球上的

资源是有限的,人

类活动会对环境产

生正面和负面的影

响,自觉采取行

动,保护环境。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

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从这四个领域中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的

18个主要概念,其中,物质科学领域6个,生命科学领域6个,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3个,技术与工程领域3个。通过以上课程内

容的学习,可以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初步培养和持续发展奠定良好

的基础。

一物质科学领域

人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物质,

感受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所发生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的运动和变

化。物质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都有着内在的规律性。物质科

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本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增强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好奇

心,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的观点,使学生感受

到物质科学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帮助

学生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本领域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知识结构图中涉及的学习内容,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和学习

目标,如下表所示。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1.1物体具

有质量、体

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

物体的轻重、薄厚、

颜色、表面粗糙程

度、形状等特征。

•根据物体的外部

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

分类。

•能够使用简单

的仪器测量物体的

长度、质量、体

积、温度等常见

特征,并使用恰

当的计量单位进行

记录。

续表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1.2材料具

有一定的性

能。

•辨别生活中

常见的材料。

•描述某些材料

的导电性、透明程

度等性能,说出它

们的主要用途。

•观察常用材料

的漂浮能力、导热

性等性能,说出它

们的主要用途。

1.3物质一

般有三种状

态:固

态、液态和

气态。

•知道固体有确

定的形状、体积和

质量液体有确定的

体积和质量,液体

的表面在静止时一

般会保持水平;气

体有确定的质量,

但没有确定的形状

和体积。

1.4利用物

体的特征或

材料的性

能,把混合

在一起的物

•根据物体的特

征或材料的性能将

两种混合在一起的

物体分离开来,如

分离沙和糖、铁屑

体分离。和木屑等。

1.5物体在

变化时,构

成物体的物

质可能改

变,也可能

不改变。

•知道有些物体的

形状或大小发生了

变化,如被切成小

块、被挤压、被拉

伸,纸被撕成小片

等,构成物体的物

质没有改变。

•知道有些物体发

生了变化,如燃烧

后的纸、生锈的铁

等,构成物体的物

质也发生了改变。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能和

物质的存在状态;通过实验,学习简单测量工具的使用,学习一些

量的特征的测量和记录方法(能依据性能对物体或材料进行简单的

分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收集身边常见的物体,如石块、铁钉、橡皮、玻璃和大

米粒等,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尝试从颜色、轻重、软硬等方

面对它们进行分类。(学习内容1.1)

(2)说一说周围用塑料制成的物品,如塑料袋、塑料杯、塑

料积木和塑料吸管等,比较一下它们的透明程度,谈一谈这些用

塑料制成的物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学习内容1.2)

(3)观察水、油、醋和牛奶等液体,尝试归纳总结它们的共

同特征。比如,都可以倾倒,具有流动性(有固定的质量和体积(形

状可以改变,等等。(学习内容1.3)

(4)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些变化,如易拉罐被压

扁了,水结冰了,铅笔尖折断了。尝试分析以上变化的特征,比

如,水结冰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液态变成了固态,无论是液

态的水还是固态的冰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因此,这种变化属

于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学习内容1.5)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活动建议】

2.1水在自

然状态下有

三种存在状

态。

•观察并描述

水的颜色、状

态、气味等特

征。

•知道冰、水、

水蒸气在形状和体

积等方面的区别。

•观察并描述一

般情况下,当温度

升高到100℃,或

降低到0℃,时,

水会沸腾或结冰。

•知道冰、水、

水蒸气虽然状态不

同,但都是同一种

物质。

•列举日常生活

中水的蒸发和水

蒸气凝结成水的

实例如晒衣服、

雾玻璃窗上的水

珠等。

•知道温度是影

响水结冰和水沸

腾过程的主要因

素。

2.2有些物

质在水里能

够溶解,而

有些物质在

水里很难溶

解。

•知道有些物

质能够溶解在一

定量的水里,如

食盐和白糖等;

有些物质很难溶

解在水里,如沙

和食用油等。

•通过观察,描

述一定量的不同醋泡姜怎么做 物

质在一定量水中的

溶解情况。

•通过实验,知

道搅拌和温度是影

响物质在水中溶解

快慢的常见因素。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水的三种状态(通过简

单的实验活动,观察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探究影响物质

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取一个烧杯,加入一些冰块,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

的温度;让冰块自行融化,观察冰块的融化过程,每隔一段时间测

量并记录温度;当冰块完全融化成水时,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读

数。(学习内容2.1)

(2)取相同质量的食盐两份,同时倒入两个盛有等体积水的

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的溶解

快慢;取相同质量的食盐两份,同时倒入两个盛有等体积冷水和热

水的烧杯中,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的快慢。(学习内容2.2)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3.1空气具

有质量并占

有一定的空

间,形状随

容器而变,

没有固定的

体积。

•观察并描

述空气的颜

色、状态、

气味等特

征。

•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

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

充满各处。

3.2空气是

由氮气、氧

气、二氧化

碳等组成的

混合物质。

•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

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

义。

•知道空气

是一种混合物

质,氮气和氧

气是空气的主

要成分。

3.3空气的

流动是风形

成的原因。

•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

上升的现象。

•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

成的原因。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

风的一些方法。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空气的特征和热、冷空气

的流动现象;通过简单的实验,证实空气的存在;通过查阅的方

法,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通过小组讨论,列举风给人类生活带

来的好处与危害。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取一个塑料杯,在杯底紧塞一团纸,将其垂直倒扣在盛

有水的水槽中,观察纸是否会被浸湿,通过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占

有空间。(学习内容3.1)

(2)取两个一样大小的玻璃瓶,分别放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

水盆中,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待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

即用毛玻璃片将瓶子盖好,将冷瓶倒扣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

片,通过观察烟,了解空气的流动;重复前面的操作,只是将冷

瓶和热瓶的上下位置对调,通过观察烟,了解空气是如何流动的

(学习内容3.3)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4.1可以用某个物体相

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

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

体在某个时刻的位

置。

•使用前后左

右、东南西北、

远近等描述物体

所处位置和方

向。

•知道可以用相

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方向和距离来

描述运动物体在

某个时刻的位

置。

续表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4.2通常用

速度大小描

述物体运动

的快慢。

•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

的常用方法。

•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道自行车、火车、

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

度范围。

4.3物体的

机械运动有

不同的形

式。

•列举并描述生活中常

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

运动等运动方式。

•比较不同的运动,举

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

特征。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运动是物体的基本特征,运

动有多种形式,可用速度描述运动和比较其快慢。在教学中,教

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用线绳、直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位置,描述物体的位置。

(学习内容4.1)

(2)尝试乘坐自行车、公共汽车、轮船、火车、飞机等,体

验和比较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尝试说明判断运动快慢的依据。

(学习内容4.2)

(3)尝试让各种物体运动起来,观察物体前进、后退、转

弯、旋转、滚动、振动、绕圈等各种不同的运动形式,描述其特

点,用图示、文字等方式描述物体运动的状态与过程。(学习内容

4.3)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5.1有的力直接施

加在物体上,有的

力可以通过看不见

的物质施加在物体

上。

•知道推力和

拉力是常见的

力。

•知道力可以

使物体的形状发

生改变。

•知道日常生活

中常见的摩擦力、

弹力、浮力等都是

直接施加在物体上

的力。

•知道地球

不需要接触

物体就可以

对物体施加

引力。

5.2物体运动的改

变和施加在物体上

的力有关。

•举例说明给物

体施加力,可以改

变物体运动的快

慢,也可以使物

体启动或停止。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常见的力,了解力

对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观察磁铁吸引回形针,了解磁力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产生

作用。(学习内容5.1)

(2)通过实验,观察常见的推力、拉力、摩擦力、弹力、浮

力和重力,了解这些力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对物体体积和形状的改

变,如弯曲、拉伸等。(学习内容5.1)

(3)尝试用推、拉的方式让物体启动、加速、减速或停止,

观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习内容5.2)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6.1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6.1.1声音可

以在气体、液

体和固体中向

各个方向传

播。

•举例说明声音在不

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

方向传播。

6.1.2声音因•举例说明声音因物

物体振动而产

生。

体振动而产生。

6.1.3声音的

高低、强弱与

物体振动有

关。

•知道声音有高低和

强弱之分;制作能产

生不同高低、强弱声

音的简易装置,知道

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

的高低、强弱发生改

变。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

防治;知道保护听力

的方法。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高低与强弱,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将发小白兔吃萝卜 声体放入水中,了解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轻轻敲

击课桌、楼梯扶手、墙面等,将耳朵贴在远离敲击点的不同方位,

倾听声音,了解声音可以在固体中沿各个方向传播。(学习内容

6.1.1)

(2)尝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感知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变

化;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伴随着物体的振动,了解声音产生的原

因。(学习内容6.1.2,6.1.3)

(3)设计实验,尝试用弦线、皮筋、直尺等物品产生不同高

低和强弱的声音。(学习内容6.1.3)

6.2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

会发生改变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6.2.1有的光直接

来自发光的物体,

有的光来自反射光

的物体。

•识别来自光源的

光,如太阳光、灯光

(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

光,如月光。%知道

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

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

睛,都能使我们看到

光源或该物体。

6.2.2光在空气中

沿直线传播;行进

中的光遇到物体时

会发生反射,会

改变光的传播方

向,会形成阴影。

•描述行进中的

光被阻挡时,就

形成了阻挡物的

阴影。

•知道光在空气中沿

直线传播。

•知道行进中的光遇

到物体时,会发生反

射现象,光的传播方

向会发生变化。

续表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

3-4年级5-6年级

6.2.3太阳光包

含不同颜色的

光。

•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

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

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

光。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源、光的传播、人

眼看到物体的条件,以及光的反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

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光源,如太阳、灯等;尝试在黑

暗的环境中观察物体,了解人眼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学习内容

6.2.1)

(2)观察影子,形成影子,设法改变影子的形状、大小和方

向,认识形成影子的条件。(学习内容6.2.2)

(3)观察光的行进,以及光在射到镜子表面后传播方向的变

化,了解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学习内容6.2.2)

(4)观察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投射到墙上的彩色光带,了解

太阳光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学习内容6.2.3)

6.3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

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6.3.1用温度来表

示物体冷热的程

度,摄氏度是温度

的一种计量单位。

•描述测量物体或

空气温度的方法;

知道国际上常用摄

氏度作为温度的计

量单位来表示物体

的冷热程度。

【活动建议】

6.3.2加热或冷却

时物体的体积会发

生变化;加热和冷

却也可以改变某些

物质的状态。

•知道一般物体具

有$热胀冷缩%的性

质。

•知道水结冰时体

积会膨胀。

•描述加热或冷却

时常见物质发生的

状态变化,如水结

冰、冰融化、水蒸

发和水蒸气凝结。

6.3.3热可以在物

体内和物体间传

递,通常热从温度

高的物体传向温度

低的物体。

•说出生活中常见

的热传递的现象知

道热通常从温度高

的物体传向温度低

的物体。

•举例说明影响热

传递的主要因素列

举它们在日常生活

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开展对热现象的探索,了

解热的表征、热的传递、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等。在教学中,教

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测量水的温度,以及室内、室外的温度,学习正确使用

温度计;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如气温、人体的温度、水结

冰的温度等,了解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单位。(学习内容6.3.1)

(2)将压瘪一个小坑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观察其变化(结合

水的三态变化以及热胀冷缩现象,感知加热和冷却可以对物体的形

状和状态产生影响。(学习内容6.3.2)

(3)触摸放在热水中的金属勺的勺柄,测量包裹在薄棉被中

的冰块的温度变化等,了解热在物体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

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传递的方式,认识到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

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学习内容6.3.3)

(4)将铁棒、塑料棒、木棒、铝棒等放入热水中,在每个棒

的顶部涂上动物油,观察动物油的变化,了解热的传递现象,了解

物质的导热性;观察热水瓶的结构,了解影响热传递的因素。(学

习内容6.3.3)

6.4电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

种能源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6.4.1电路

是包括电源

在内的闭合

回路,电路

的通断可以

被控制。

•说出电源、导

线、用电器和开关

是构成电路的必要

元件,说明形成电

路的条件;解释切

断闭合回路是控制

电路的一种方法。

6.4.2有的

材料容易导

电,而有的

材料不容易

导电。

•知道有些材料是

导体,容易导电;

有些材料是绝缘

体,极不易导电。

6.4.3电是

重要的能

源,但有时

也具有危险

性。

•列举电的重要用

途。

•知道雷电、高压

电、交流电会对人

体产生伤害;知道

安全用电的常识。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开展对电现象的探

索,了解电路的基本构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用小灯泡、导线、电池和开关连接成简单电路,尝试让

小灯泡亮起来,了解电路形成的条件。(学习内容6.4.1)

(2)观察常用的各种开关,了解控制电路的方法,制作简易

开关。(学习内容6.4.1)

(3)将木条、金属、橡皮、硬币等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

被点亮,了解物体的导电性能。(学习内容6.4.2)

(4)调查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电现象,制作安全用电的小报。

(学习内容6.4.3)

6.5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

5-6年

6.5.1磁铁能对某些

物体产生作用。

•列举生活中常用的不

同外形的磁铁。

•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

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

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

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

示南北。

6.5.2磁铁总是同时

存在着两个不同的

磁极,相同的磁极

相斥,不同的磁极

相吸。

•说出磁铁总是同时存在

着两个不同的磁极。

•知道相同的磁极相斥,

不同的磁极相吸。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了解磁铁的基本性

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观察各种类型的磁铁,尝试发现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学习内容6.5.1)

(2)观察指南针的结构,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了解指南针

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学习内容6.5.1)

(3)观察两个磁铁放在一起时发生的现象,探索磁极的相互

作用。(学习内容6.5.2)

6.6自然界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能量转换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

3-4年级5-6年级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了解能量的各种形

式,以及如何实现能量的转换。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尝试打击、碰撞物体,观察发生的现象,了解运动的物

体具有能量,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需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

交通规则。(学习内容6.6.1)

(2)观察开启的电灯、电炉,了解电能转换为光能和热能的

过程;以麦克风(话筒)、电话为例,了解声能转换为电能,再转

换为声能的过程。(学习内容6.6.2)

6.6.1自然

界中存在多

种能量的表

现形式。

•识别日常生活

中的能量。

•知道运动的物

体具有能量。

•知道声、光热、

电、磁都是自然界

中存在的能量形

式。

6.6.2一种

表现形式的

能量可以转

换为另一种

表现形式。

•调查和说明生活

中哪些器材设备或

现象中存在动能

(机械能)声能、

光能、热能、电

能、磁能及其之间

的转换

(3)用电池、铁棒、导线制作一个电磁铁,观察电磁铁产生

磁力的现象。(学习内容6.6.2)

二、生命科学领域

生命世界包含动物和植物等多种生物类群,生物的生存都需要

一定的条件,如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水和空气等,在此基础

上,生物个体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从而使这些生物类群

得以延续。植物能够制造营养物质,可供自身利用;而动物则不能

制造营养物质,只能利用植物等生物制造的营养物质。生物之间,

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它们组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

本领域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兴

趣,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

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

存。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本领域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知识结构图中涉及的学习内容,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和学习

目标,如下表所示。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

7.1生物具有

区别于非生物

的特征。

•知道动物和

植物都是生

物。

•描述生物的特征。

•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

同特点。

7.2地球上存

在不同的动

物,不同的动

物具有许多不

同的特征,同

一种动物也存

在个体差异。

•说出生活中

常见动物的名

称及其特征。

•说出动物的

某些共同特

征。

•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

行分类。

•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

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

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

特征。

•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续表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7.3地球上存在

不同的植物,

不同的植物具

有许多不同的

特征,同一种

植物也存在个

体差异。

•说出周

围常见植物

的名称及其

特征。

•说出植物的

某些共同特

征。

•列举当地的

植物资源,尤

其是与人类生

活密切相关的

植物。

•对常见植物进行简

单的二歧分类。

7.4细胞是生物

体的基本组成

单位。

•说出细胞是生物体

的基本组成单位。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动物和植物的观察,学习观察和简单

归类的方法,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了解我国特有的动植

物资源,意识到动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非

常重要。在此基础上,5-6年级的学生能通过显微镜从微观上观察

到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

开展以下活动。

(1)参观动物园或养殖场,观看各种媒体资料,利用动物图

片进行分类。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开展保护动物的宣传活动。

(学习内容7.2)

(2)在校园和社区中观察常见的树木,为校园或社区树木挂

标牌(查阅本市的市花或市树的有关资料。(学习内容7.3)

(3)调查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观赏植物和珍稀植物(调查

当地近年来新出现的食用植物品种。(学习内容7.3)

7.5地球上多种

多样的微生物

与我们的生活

密切相关。

•知道蘑菇和木耳是

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

的微生物。

•知道感冒痢疾是由

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

生物引起的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各种动植物细胞图片

等。(学习内容7.4)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续表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8.1植物具有

获取和制造养

分的结构。

•说出植物需要

水和阳光以维

持生存和生

长。

•描述植物一般由

根、茎、叶、花、

果实和种子组成,

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

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

应功能。

•知道植物可

以吸收阳光空气

和水分并在绿色

叶片中制造其生

存所需的养分。

8.2植物

的一生会经历

不同的发展阶

段,其外部

形态结构也会

发生相应的变

化。

•说出植物通常会

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

苗,再到开花、结

出果实和种子的过

程。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8.3植物能

够适应其所

在的环境。

•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

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

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

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栽种盆栽植物等活动,对植物进行观察

和记录,初步认识植物体生命过程中需要养分,且植物体的外部

形态特征会发生变化(通过收集资料和讨论等途径,初步了解生活

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具有适应其所在环境的外部形态特征,并都具

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及维持生命活动的相应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亲手种下盆栽植物的种子,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成幼

苗,再到开花结果的过程。(学习内容8.2)

(2)利用图片等资料,对比沙漠中、盐碱地及海底的植物在

外部形态上的异同。(学习内容8.3)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

生存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9.1动物通过

不同的器官感

知环境。

•举例说出动物

可以通过眼、

耳、鼻等感知环

境。

•举例说出动物通

过皮肤、四肢、

翼、鳍、鳃等接触

和感知环境。

9.2动物能够

适应季节的变

化。

•举例说出动物适

应季节变化的方式

(说出这些变化对维

持动物生存的作

用。

9.3动物的行

为能够适应环

境的变化。

•举例说出动

物在气候、食

物、空气和水

源等环境变化

时的行为。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途径,认识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

境的相互作用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

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分别感受不同的食

物或物体,了解不同感觉器官的功能。(学习内容9.1)

(2)通过观看燕子冬季飞往南方,夏季又返回北方等图片或

视频,初步了解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多种方式。(学习内容9.2)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10.1人体有感知

各种环境刺激的

器官。

•识别

眼、耳、

鼻、舌、

皮肤等器

官。

•举例说出人体对

某些环境刺激的反

应方式和作用。

•列举保护这些器

官的方法。

10.2人体具有进

行各种生命活动

所需的器官。

•简要描述人体

用于呼吸的器

官。

•简要描述人体

用于摄取养分的

器官。

•列举保护这些

器官的方法。

10.3人脑具有高

级功能,能够指

挥人的行动,产

生思想和情感,

进行认知和决

策。

•简要描述脑是认

知、情感、意志和

行为的生物基础。

10.4脑需要被保

护。

•举例说出为保护

脑的健康需要采取

的主要措施。比

如,人需要充足的

睡眠,需要避免长

期的精神压力,防

止外界的激烈冲

撞,保持愉快、积

极的情绪等。

续表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多种途径,初步

认识人体的结构组成,以及保健常识,进而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通过测量、统计和分析全班同学的肺活量,讨论呼吸系

统保健、呼吸系统传染病、抽烟、一氧化碳中毒、大气污染等与呼

吸有关的问题。(学习内容10.2)

(2)制订自己的作息计划。(学习内容10.5)

(3)从健康的角度评价家庭生活质量!可以从饮食、家居环

境、生活习惯等方面评价"。(学习内容10.5)

学习内容

学习目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10.5生活习

惯和生存环

境会对人体

产生一定影

响。

•列举睡眠饮食、运动等影响

健康的因素,养成良好生活习

惯。

•列举噪声雾霾、污水等对人

体健康的影响,养成环保意识。

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11.1生物有生

有死;从生到

死的过程中,

有不同的发展

阶段。

•举例说出植物

和动物从生到死

的生命过程。

11.2生物繁殖

后代的方式有

多种。

•描述有的植物

通过产生足够的

种子来繁殖后

代,有的植物通

过根、茎、叶等

来繁殖后代。

•描述和比较胎

生和卵生动物繁

殖后代方式的不

同。

续表

11.3生物体的

后代与亲代非

常相似,但也

有一些细微的

不同。

•描述和比较植物

后代与亲代的异

同,如花的颜色,

叶的颜色大小与形

状等。

•描述和比较动物

后代与亲代的异

同,如毛皮的颜

色、躯体的大小、

外形和外貌等。

学习内容

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11.4有些曾经生活

在地球上的植物和

动物现在已不复存

在,而有些现今存

活的生物与它们具

有相似之处。

•根据化石资料举例描

述已灭绝的生物,如恐

龙猛犸象等。

•描述和比较灭绝生物

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

之处。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等途径,初步认识生物体的

生命过程以及生物的繁殖特性(通过收集资料和讨论等途径,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种养一株植物或照顾一种小动物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

生物体的成长过程。交流栽培植物和饲养小动物的经验和体会,展

示观察记录。(学习内容11.1)

(2)展示一株植物生命过程的照片。(学习内容11.1)

(3)利用照片、视频等资料,了解恐龙等已经灭绝的生物。

(学习内容11.4)

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12.1动物和植物都

有基本生存需要,

如空气和水;动

物还需要食物,

植物还需要光。

栖息地能满足生物

•描述动植物维

持生命需要空

气、水、温度和

食物。

•举例说出水、

阳光、空气、温

•举例说出常见的

栖息地为生物提供

光、空气水、适宜

的温度和食物等基

本需要。

的基本需要。度等的变化对生

物生存的影响。

12.2动物的生存依

赖于植物,一些

动物吃其他动物。

•列举动物依赖

植物筑巢或作为

庇护所的实例。

•说出不同动物以

植物或其他动物为

食,动物维持生命

需要消耗这些食物

而获得能量。

•说出常见植物和

动物之间吃与被吃

的链状关系

12.3动物会给植物

的生存带来影响。

•列举动物帮助

植物传粉或传播

种子等实例。

12.4自然或人为干

扰能引起生物栖息

地的改变,这种改

变对于生活在该地

的植物和动物种

类、数量可能产生

影响。

•举例说出人类

生产、建筑等活

动对动植物生存

产生的影响。

•认识到人与自然

环境应该和谐相

处。

•认识到保护身边

多种多样的生物非

常重要。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讨论、调查等多种途径,讨论某些动植

物的基本生存需要和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学习调查的方法,初步认

识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举例说出人是

自然的一部分,讨论人类活动对动植物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热爱

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用简单的实验或依据生活经验,探讨水、阳光、空气、

温度、肥料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例如,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

影响。(学习内容12.1)

(2)讨论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讨论

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可持续发展。(学习内容12.4)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地球是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

球与宇宙中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

需要对它们运用实地观察、长期观测、建构模型、模拟实验、逻

辑推理等方法进行研究。

本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究热

情,发展空间想象、模型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初步建立科学

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以及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

壳、地幔和地核。

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本领域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知识结构图中涉及的学习内容,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和学习

目标,如下表所示。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续表

13.1地球

每天自西向东

围绕地轴自

转,形成昼

夜交替等有规

律的自然现

象。

•描述太阳

每天在天空中

东升西落的位

置变化(描述

怎样利用太阳

的位置辨认方

向。

•描述一天

中在太阳光的

照射下,物体

影子的变化规

律。

•知道地球自西向

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

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

升西落的现象。

•知道地球自转轴

(地轴)及自转的周

期、方向等。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13.2地球每年

自西向东围绕

太阳公转,形

成四季等有规

律的自然现

象。

•描述一年中

季节变化的现

象,举例说出季

节变化对动植物

和人类生活的影

响。

•知道正午时物体

影子在不同季节的

有规律的变化。

•知道四季的形成

与地球围绕太阳公

转有关。

13.3月球围绕

地球运动,月

相每月有规律

地变化。

•描述月相的

变化现象。

•知道月球是

地球的卫星。

•描述月相变

化的规律。

【活动建议】

13.4太阳系是

人类已经探测

到的宇宙中很

小的一部分,

地球是太阳系

中的一颗行

星。

•知道太阳能

够发光发热,描

述太阳对动植物

和人类生活有着

重要影响。

•知道地球是

一个球体,是太

阳系中的一颗行

星。

•描述月球表

面的概况。

•知道太阳是

一颗恒星。

•知道太阳是太阳

系的中心(知道太阳

系中有八颗行星描

述它们在太阳系中

的相对位置。

•描述月球、地球

和太阳的相对大小

和相对运动方式。

•知道宇宙中有无

数星系,银河系只

是其中的一个。

•知道大熊座、猎

户座等主要星座学

习利用北极星辨认

方向。

•了解人类对宇宙

的探索历史,关注

我国及世界空间技

术的最新发展。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太阳和月球等天体的观察,学习实

地观察和观测的方法,初步认识一日内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的规

律;通过模拟实验和建构模型等方法,了解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运动产生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和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观察、记录、描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认识太阳

每天的位置变化规律,学习观察的方法。(学习内容13.1)

(2)观测、记录一天中不同时段和一段时间内阳光下影子的

方向和长短,描述影子变化的规律(模拟地球自转和围绕太阳公转

的运动状态,并将影子的变化与地球运动联系起来。(学习内容

13.1,13.2)

(3)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上半月"月球在天空中的位

置变化和月相变化,学习长期观测的方法(用做游戏等方式,模拟

日、地、月三球的运动模式。(学习内容13.3,13.4)

(4)收集资料,认识太阳系八颗行星及其大小、位置的相对

关系。(学习内容13.4)

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

地幔和地核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续表

14.1地球被

一层大气圈

包围着。

•知道有

阴、晴、

雨、雪、风

等天气现象。

•使用气温计测量

气温,描述一天中

气温变化的大致规

律。

•描述雾、雨

雪、露、霜、雹等

天气现象形成的原

因。

学习内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描述天

气变化对动

植物和人类

生活的影

响。

•利用气温、风

向、风力、降水量、

云量等可测量的量,

描述天气。%知道气

候和天气的概念不

同。

14.2地球

表面有由各

种水体组成

的水圈。

•知道地球表面海

陆分布的情况。

•知道地球陆地表

面有河流、湖泊等水

体类型。

•描述地球上的水

在陆地、海洋及大

气之间处于不间断

的循环之中。

•举例说明水在地

球上的循环产生了

云、雾、雨雪等天

气现象。

•举例说明水在地

表流动的过程中,

塑造着地表形态。

14.3陆地

表面大部分

覆盖着土

壤,生存着

生物。

•观察并

描述周围的

土壤上生长

着的植物和

生活着的动

物。

•知道土壤是地球

上重要的资源。

•知道组成土壤的

主要成分。

•观察并描述沙质

土、黏质土和壤土的

不同特点;举例说出

沙质土、黏质土和壤

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

物。

续表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14.4地

球表面覆

盖着岩

石。

•知道岩石是由

矿物组成的。

•观察花岗岩、

砂岩、大理岩的

标本,认识常见

岩石的表面特

征。

•知道矿产是人

类工农业生产的

重要资源。

14.5地

球内部可

以划分为

地壳、地

幔和地核

三个圈

层。

•描述地球内部有地壳、

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

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

原因。

•说出地壳主要由岩浆

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石构成。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地球上的大气、水体、土壤、生

物、岩石等组成物质,以及自然现象和一些规律的观察,学习对

事物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观察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等方法;通过对

比实验、辩证分析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初步认识地球物质不断变化

并且互相影响,形成多种自然现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使用气温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段或不同地点的气温,描

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观察、测量、记录一段时间的天气

现象。(学习内容14.1)

(2)运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简要说明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

况,以及陆地上有不同类型的水体;做与地球水循环有关的成云致

雨的模拟实验。(学习内容14.2)

(3)观察土壤标本,知道土壤的基本成分,做对比实验,比

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特征。(学习内容14.3)

(4)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或通过模拟实验,初步了解地震

和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学习内容14.5)

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

3-4年级5-6年级

15.1类生

存提供各

种自然资

源。

•出人类生

活离不开动

植物的一些

实例,初

步树立珍惜

动植物资源

的意识。

•例说出人类生活

离不开淡水,树立

节约用水的意识。

•出人类利用土壤

进行农业生产的例

子,树立保护土壤

资源的意识。

•出人类利用矿产

资源进行工业生产

的例子,树立合理

开采利用矿产资源

的意识。

•解地球上的海洋为人

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

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道一些自然资源是可

再生的,一些自然资源

是不可再生的,列举日

常生活中一些可回收或

可再利用的资源,树立

回收或再利用资源的意

识。

•立保护资源的意识,

说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保

护资源的举措。

续表

学习内容学习目标

1-23-4年级5-6年级

15.2人类

生存需要不

同形式的能

源。

•描述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

能源。

•知道太阳能是生活中可利用

的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

•描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

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

知道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了解

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一些举措。

15.3人类

生存需要防

御各种灾

害,人类活

动会影响自

然环境。

•了解台

风、洪涝、

干旱等气象

灾害对人类

的影响。

•了解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

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

灾的基本常识。

•说出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

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

识。

•举例说出人类保护环境的举

措,能够针对现实环境问题提出

适当建议。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和分析资料,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思

维方法,初步了解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需的资源和能源,知道保

护它们的重要性;通过联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

题,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珍爱

生命、热爱自然、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落

实到行动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调查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物品重复使用等

情况。(学习内容15.1)

(2)查阅和分析资料,认识一些资源、能源及其形成过程;

认识我国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我们需要节约能源,积极开发利

用新能源。(学习内容15.1,15.2)

(3)观看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以及地震、火山喷

发等自然灾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了解防御各种灾害的措施。()

学习内容15.3

(4)调查、考察当地水体或空气污染情况,提出一些防治水

体或空气污染的合理化建议。(学习内容15.3)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人类观察自然、研究各种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原因,而产生科

学,科学的核心是发现(对科学加以巧妙运用以适应环境、改善生

活而产生技术,技术的核心是发明;人类为实现自己的需要,对已

有的物质材料和生活环境加以系统性的开发、生产、加工、建造

等,这便是工程,工程的核心是建造。运用科学、技术和工程,人

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所学的各方面知

识,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技术与工程实

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并养成通过“动

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

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

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本领域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知识结构图中涉及的学习内容,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和学习

目标,如下表所示。

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

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16.1人工

世界和自然

世界不一

样。

•知道植物、动物、河

流、山脉、海洋等构成

了自然世界,而建筑

物、纺织产品、交通工

•区分生活中常

见的天然材料和

人造材料。

续表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具、家用电器、通

信工具等构成了人

工世界。

•知道我们周围

的人工世界是由人

设计并制造出来

的。

16.2工程和

技术产品改

变了人们的

生产和生

活。

•体会生活中的

科技产品给人们带

来的便利、快捷和

舒适。

•举例说出制

造技术、运输

技术、建筑技

术、能源技

术、生化技

术、通信技术

的产品。

•知道重大的发明

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

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和变化。

•知道某些科技产

品可能对人类生活和

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制作等活动,了解工程师

职业特点。让学生意识到工程师和科学家不同,科学家探索世界

以发现科学原理,而工程师根据科学原理设功夫女孩 计实际应用的产品,这

些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和舒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不同。

(学习内容16.1)

(2)使用手机、电饭煲、洗衣机、卷笔刀等常见的科技产

品,掌握使用的方法;调查当地的工程项目,了解其设计进程和功

用。(学习内容16.2)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17.1技术发明

通常蕴含着一

定的科学原

理。

•知道一些著名

工程师、发明家

的研究事迹,了

解他们的设计和

发明过程。

•知道很多发明

可以在自然界找到

原型,能够说出工

程师利用科学原理

发明创造的实例。

17.2技术包括

人们利用和改

造自然的方

法、程序和产

品。

•认识周围

简单科技产品

的结构和功

能。

•举例说出改变

方法和程序可以

提高工作效率。

•认识生活中保

温、防霉、防锈等

技术的应用。

17.3工具是一

种物化的技

术。

•认识常见

工具,了解其

功能。%使用

工具对材料进

行简单加工。

•描述肉眼

观察和简单仪

器观察的不

同。

•使用和制作简

易的古代的测量

仪器模型,如日

晷、沙漏等。

•知道使用工具

可以更加精确、

便利和快捷。

•知道完成某些

任务需要特定的工

具。

•知道杠杆、滑

轮、轮轴、斜面等

是常见的简单机

械。

•使用杠杆、滑

轮、轮轴、斜面等

简单机械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常见工具和器具的操作与使用,学习

简单的加工方法,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以及身边可

以操作使用的轻便器具,意识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工具,工具

是人的力量的一种延伸。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通过阅读等活动了解一些著名工程师和发明家,如鲁

班、蔡伦、黄道婆、詹天佑、瓦特、爱迪生、乔布斯、艾伦•图灵

(人工智能之父)等。通过检索、阅读各种资料,分析工程师和发

明家的研究过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灯丝的探索过程,体会设计和

发明离不开创新的勇气、坚强的毅力和持续的努力。(学习内容

17.1)

(2)观察一些生物运动系统的主要结构,了解它们和仿生机

械之间的关系。例如:通过模拟蝙蝠捕食的过程,分析蝙蝠捕食的

各个要素,绘制蝙蝠捕食的流程图;将其与雷达捕捉飞机信息的过

程进行对比,找到两者之间的共性。(学习内容17.1)

(3)尝试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分解,了解其各部分之间的功

能。例如:将一支圆珠笔拆开分解成各个部分,再重新组装起来,

认识圆珠笔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通过分析保温杯的结构,

了解其如何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技术应用。(学习内容17.2)

(4)操作和使用锤子、刀具、温度计、酒精灯等常见的简单

工具,对身边的物品进行简单的加工、测量、加热等。识别生活中

常见的测量仪器,运用基本测量仪器来测量和比较长度、时间、温

度等量的大小,如制作日晷和沙漏,比较手表、秒表、沙漏、日

晷等计时工具的准确性,体会使用工具的优越性。(学习内容

17.3)

(5)通过使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体会机

械能够省力,工作更加方便;在生活中寻找常见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实例,观察简单机械装置的结构和作用,运用杠杆、滑轮、齿轮等

简单机械装置的传递改变力的大小。(学习内容17.3)

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

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18.1工程是

以科学和技

术为基础的

系统性工

作。

•举例说出,一项

工程运用到的科学

技术和原理,如汽

车刹车系统的设计

中运用到的科学与

技术。

•了解一项工程需

要由多个系统组

成,如建造住宅需

要考虑结构供水、

采光、供暖系统

等。

续表

18.2工程的

核心是设

计。

•知道工程设计的

基本步骤包括明确

问题、确定方案、

设计制作、改进完

善等。

•针对一个具体的

任务,按照设计的

基本步骤来设计一

个产品或完成指定

的任务。

•利用摄影、录

像、文字与图案绘

图或实物,表达自

己的创意与构想。

•将自己简单的

创意转化为模型或

实物。

•根据现实的需

要设计简单器具生

产物品或完成任

务。

18.3工程设

计需要考虑

可利用的条

件和制约因

素,并不断

改进和完

善。

•利用提供

的材料和工

具,通过口

述、图示等方

式表达自己的

设计与想法,

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或他人设

计的想法、草图、

模型等提出改进建

议,并说明理由。

•在制作过程中及

完成后进行相应的

测试和调整。

•根据设计意图分

析可利用的资源。

•简单评估完成

一个产品或系统的

可行性,预想使用

效果。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活动建议】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件作品或产品,了解设

计作品、完成项目的基本过程;体会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和

舒适;认同创意设计能够改善生活质量;知道技术应用会带来某些

不良的影响,如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

开展以下活动。

(1)认识自己家的住房环境系统,了解家庭电力的供应系

统,并知道安全使用常见的家用电器,了解梁柱、楼板、墙、门

窗、楼梯等材料,以及各个系统(如供水、采光、供暖系统等)及

各个系统是如何协调工作的。(学习内容18.1)

(2)通过按图装配、按流程完成等程序性说明书,完成一架

玩具飞机的组装,讨论设计图、说明书和成品之间的关系。(学习

内容18.2)

(3)在家里或校园中观察常见的物品,寻找这些物品的不足

和缺陷;查阅有关资料,对设计方案加以改进。设计通过不同途径

•对自己和他人的

作品提出改进建

议。

•从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环境效益

等方面评价某个工

程设计并提出改进

和完善建议。

传递信息的简单方案,如声音传播消息、制作“土电话”来传送声

音信息、闪光传递信息等。(学习内容18.3)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分别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

用四个方面提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建议。这些建议汲取了当代

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精华,也是对近年来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经

验的凝练与提升。科学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理解、内化并指导自

己的科学教育实践。

一、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建议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宗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

学是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打基础的,科学教师应将科学素养的培

养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最高准则。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既要关注

科学知识,也要关注科学素养的其他成分,注重各方面目标的整

合与平衡。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只有通过连贯、进阶的科学学习

与躬行实践才能达成。科学教师应整体把握课程标准、教材的设

计思路,了解课程标准、教材在科学素养培养上的纵向、横向脉

络,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横向关联,知道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学段

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正确定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使用建议

教材包括教科书、学生活动手册、教学具和教师教学用书,

它们是科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为科学课的设计及实施提供了很大

的便利。科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各个地区的科学教学资

源不同,不同地区的学生也存在着差异,教师应据此对教材做适

切性的处理加工,这是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也是科学教师

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三)教学活动建议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

机会,如探究的机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机会,

讨论辩论的机会,关心与环境、资源等有关议题的机会等。

1.动手动脑做科学

小学科学课与其他课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很多情况下学生要

通过动手做来学习科学,比如,做实验,制作模型,观察、测

量,种植与饲养……这些活动不仅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

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重要经验支撑。动手不应是纯粹的操作性活

动,还应与动脑相结合。边动手边思考,可以使两者相互支持,

相得益彰。

2.开展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这种符合儿童天性的学

习方式可以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科学概念的理解,

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精神的有效

学习方式。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重视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

出假设、制订与实施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

达交流、反思评价等要素。每个要素都会涉及多个科学思维方

法。只有让学生有机会充分练习这些思维方法,科学思维才能逐

渐形成。要避免程式化、表面化的科学探究。

(2)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探究问题可以来自学生,也可以来

自他人。无论问题来自何方,都必须与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相

符。在时空都有限的课堂上,探究问题应结构良好、容量合适,

对于学生科学思维发展更有价值的真实问题也应该占有一席之

地,时空的局限可以通过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校本课程的结合

等途径加以解决。

(3)处理好探究式学习中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探

究式教学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指

导。从学生原生态的发现活动到较严谨的探究性实验设计与操

作,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为了保证指导的适时有效,教师要

对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必要时给予适当的

指导。指导要富于启发,最好是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自己发现问

题所在。

(4)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科学素养

包括多个维度,不同的素养要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加以培养,科

学教师应尽可能掌握多种科学教学方法和策略。要多采用能激发

学生兴趣、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及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戏剧表演、科学

游戏、模型制作、现场考察、科学辩论会等,都是科学学习的有

效方式。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他人无法替代。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

的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科学探究、学习运用

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

顺,教师要为学生的活动留有充足、必要的时间。匆匆而过、急

于求成的活动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是无益的。教师要讲究为学生

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变告诉为启发,变单向传输为师生

互动,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四)科学学习场所建议

教室、实验室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场所,但教室、实验室外还

有更广阔的科学学习天地。校园、家庭、社区、公园、田野、科

技馆、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到处都有科学学习

资源,到处都可以作为科学学习的场所。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

室、实验室这些狭小的空间里,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

点和终点。

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习科学,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

要让课堂内所学的内容有活化、整合、运用的机会,要让科学经

验与科学概念建立有机联系,科学作业的设计应承担这些任务。

一份厨房中的科学学习清单,可以引导学生对司空见惯的油、

盐、酱、醋产生浓厚的兴趣;要使学生在科技馆、博物馆、青少

年科普教育实践基地流连忘返,不走马观花,最好的方法也是让

他们带上任务清单,事前由教师设计好观察什么、计算什么、操

作什么、思考什么……教室和实验室以外的科学学习活动应该是

科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学科关联建议

科学学科与小学其他学科关系密切,科学学科可以为其他学

科做贡献,其他学科也可以为科学学科做贡献,尤其是数学、语

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1.与数学的关联与互动。科学探究中的数据处理、模型建立

都离不开数学。要尽可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

和数学思维方式。例如,通过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绘制曲

线图。

2.与语文的关联与互动。科学课有很多听、说、读、写的机

会,教师应多提供这些机会,并设法使之带有科学色彩。例如,

让学生撰写观察日记,阅读科普书籍,按科学探究的线索重组科

学家传记中的信息,撰写科学小论文,编写与表演科普剧等。

3.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联与互动。科学探究的许多课题可以

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对这些课题的研究可因其情境的真实性

和时间的机动性而使学生获益;综合实践活动也会因科学与社会

问题的交织而相得益彰。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议题较

为容易实现两者的互动与整合。

4.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科学(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与数学(mathematics),即

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它

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创新能

力的培养。科学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

(六)教学媒体建议

教学媒体多种多样,有传统的挂图、投影片等媒体,也有更

先进的媒体,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正成

为科学课堂上师生重要的认知工具。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具有许

多优势:它能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它

可以创设虚拟的问题情境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利用电子探测仪

和图像软件包,可以使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更加便利、直观。通过

互联网可以迅速有效地获取与共享信息,体现大数据时代相关性

研究的便利。现代教学媒体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时,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1.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不仅可以为科学知识的学习服务,也

可以为科学探究的学习服务,如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digital

informationsystem,DIS)进行科学探究,通过互联网收集数

据,利用动画技术创设问题情境,等等。

2.在发挥现代教学媒体优势的同时,不应忽视真实情境、直

接经验对小学生的重要作用。不应让鼠标替代能动手做的科学活

动,亲手做实验的感觉与做虚拟实验的感觉差异很大,意义也不

一样。

二、评价建议

教学和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两个重要环节,相辅相成。评价既

对教学的效果进行监测,也与教学过程相互交融,从而促进与保

证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涵盖面比较广,本标准所涉及的评价只限

于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质量水平的评价,简称学

习评价。

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存在

的问题,鉴定学习的质量水平。评价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科学

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对科学和科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通过学习评价确保课程实施的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

发展。

(一)学习评价的原则

1.学习评价必须以国家素质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有关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理念为引领,以本标准为基本依据来进行。

2.学习评价必须做到主体多元、方式多样。不仅有以教师为

主体的测评,还要有学生的自我测评、相互测评,以及家长对学

生的测评。不仅要有终结性的测评,更需要有过程性的测评(不仅

有量的测评,还要有质的测评(不仅有纸笔形式的测验,还要有以

活动、实验、项目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的测评。各种形式的测评

相互补充,才能较为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业水平。

3.学习评价必须覆盖本标准规定的各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对

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综合评价。

(二)学习评价的内容

小学科学的学习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知识。考查学生对本标准所规定的!*个主要概念的掌

握情况。

2.科学探究。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式的了解和科学探究能

力。包括)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和猜想,安排计划,

能通过规范合理的方法测量和搜集证据,会分析证据并以逻辑合

理的方式得出结论,能合理顺畅地表达探究结论,进行交流和讨

论,等等。

3.科学态度。考查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和探究所必须具备的基

本态度。包括)对科学的兴趣和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具有基于证

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勇

于表达,乐于倾听,尊重他人不同意见的态度(对科学的坚定信

念,以及对科学技术作用的正确认识。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

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了解,以及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

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三)学习评价的方式

学习评价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就小学科学课而言,主要有过

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过程性评价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进

行的,与学生的学习交融在一起的,包括课前、课中、课后针对

学生的学情及学习表现所进行的评价活动(终结性评价指的是在学

习进行到一个阶段之后,针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查的评价活动。

1.过程性评价

(1)学情诊断

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

知结构的影响,有必要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学情诊断,让学生和

教师了解学习的出发点在哪里,这是学好科学的前提。

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或

概念图、观察等。

通过各种方法得到的学情信息,具体地描绘了学生学习的出

发点,同时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参考。学生要在了解学习目

标的基础上,将目标与出发点进行对比,明确学习方向。教师可

以依据这些信息,对教材做处理加工,或对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教学策略做适切性修改,使之更适合自己的学生。

(2)评价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现代学习和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主的建构过

程,教师的作用在于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促进和帮助学生的学

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

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过程,这样才能切实帮助学生建构自己

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评价的重点是:

○1学生对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是否感兴趣,是否有足够的投

入;

○2学生的思考过程是否合理;

○3学生当前的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

○4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及导致困难的原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常用方法包括:对话、

提问和追问、观察(实验操作、小组讨论)、检查作业(实验报

告、实验设计、实验记录)等。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让学生有机会

充分展示他们的想法和做法,这是提高评价效度的重要保证。

教师评价中获得的信息主要用于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

题,应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学生,对学习进行必要的调节以达

成学习的目标。

(3)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指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学习过程的反思,

以及与他人互评交流的活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活动很重要,因

为弥补当前已取得的成绩和目标之间差距的,矫正错误概念、过

程的人不是教师,而只能是学生本人。为此,学生必须清楚自己

是否知道学习的目标与任务,自己现在处于什么位置,该怎样前

行才能达到目标,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该如何修正。学生的自

评和互评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终身学习价值无

限。

学生自评和互评的重点是:

○1对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是否有清晰的认识;

○2对学习是否有强烈的动机和足够的努力;

○3学习的方法是否合理;

○4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是否满意自己的学习效果;

○5其他同学的想法、做法、学习方法和效果是否更为合理有

效,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借鉴。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力不是天生的,必须在教师的精心培养

和不断练习中方可形成。教师应注意:

○1常和学生一起讨论评价标准,如什么是可以研究的科学问

题,什么是好的实验设计,什么样的结论是可靠的,什么样的论

证过程是合理的,什么样的数据是可靠的,什么样的知识是可信

的**促进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和内化。

○2自评或互评的结果最好不要简单地用等级或分数表达,而

是采取质性描述的方法。等级分数不能提供如何设计诊断和改正

的有用信息。描述可以让学生较为具体地知道自己学习的情况,

找到努力的方向,这远比简单地知道分数更重要。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指在进行一个阶段的科学课程学习之后进行的评

价,其目的主要在于让社会、家长、学校及学生本人对学习的质

量和水平有一个具体、确实的了解,以确认学生学习所达到的水

平。终结性评价的期限一般是以学期或者学年、学段为界。终结

性评价的方法是多样的,包括纸笔考试、表现式的考试、学习总

结汇报、成长记录等。终结性评价的重点是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或者说是学生所达到的科学素养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科学概念理解

在小学阶段并不要求学生对科学概念有深入的理解,但是学

生必须明确与科学概念相关的自然现象和过程,能够用科学的或

接近科学的术语对自然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能够知道

某些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各个科学概念的应用范围。

(2)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表现是: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提

出简单的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或对他人提出的问题有正确的理

解(能否有依据地对所要探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能否

独立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安排简单的探究计划;是否具有动手动

脑实践探究的能力;能否利用观察、测量或其他手段获得有效可

靠的数据资料;能否通过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判断获得科学的结

论;能否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

对小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应该是初步的,评价所涉及的探究

能力情境和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实践活动和思维推理的过程也应

该是简单的,探究结论的表达和讨论的方式也是简单直接的。

(3)科学态度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责任感,以及

质疑问难、实事求是、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等科学精神是科学素

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纳入学习评价。对科学态度、情感和观

念的检测远比对科学概念及科学探究的检测复杂。它更多地要依

靠教师、家长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和记录,到一个阶段后加以

汇总归纳。应该利用好“成长记录”,收集和选择学生的作品,如

实验设计、实验记录、实作或照片,还有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

感受与反思,对同伴学习过程的评论等,较为全面地展示学生的

真实态度和情感,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看法。

随着评价范围的扩展,科学评价的方式也应该多样。除了纸

笔测验,还要重视表现性评价,即通过有组织地收集学生在学习

中的成果表现,如媒体成果、小制作、科学报告、观察记录等对

学生进行评价。

三、教材编写建议

小学科学教材包括教科书、学生活动手册、教学具和教师教

学用书等。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与开发应以本标准为依据,全面

落实本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使教材起到支持教师

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一$教科书编写建议

教科书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它系统地呈现了科学学习

()

的内容。教科书也是学生学习所必需的材料和工具,对学生

的科学学习过程起着指引作用。教科书还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

依据,是师生在课堂上开展对话和互动的平台。为此,教科书的

编写应以学生的学习为指向,从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到呈现方式

上,要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而不是单纯呈现课程内容。

!+内容的选择和编排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应该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体现学生科

学素养的培养,体现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的统一。教

科书应精选科学探究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所

选择的探究主题应对应本标准中的主要概念,并是小学生可以通

过探究进行学习的内容,同时要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让

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教科书的内容应能引导学生将课内的学习与课外实践、课外

阅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拓展知识、开展更多的探

究活动,并运用知识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

教科书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弹性,既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也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

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应遵循一定的逻辑,以便使学生形成对所

学内容的完整认识。具体的编排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以科学概

念的学习进阶为主线,以探究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学生生活经

验的扩展为主线,以季节的变化为主线,以统一的概念与过程为

主线。

,+呈现方式

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

活动性、生动性和开放性。

(!

要以小学生观察世界的角度和自主学习活动的方式来表述,

而不是以成人的角度和传授知识的方式来表述。一般不以结论加

验证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而要尽可能通过设计相应的活动引导

小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充分的空间。

对于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如指导性探究、引导性探究和自主性

探究,在呈现方式上应有所区别,以体现教师指导程度上的不

同。

教科书的形式力求图文并茂,抗击打训练 尤其是要精选生动反映自然界

事物的图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开发电子教科书,将图

片、视频等更为生动的内容呈现形式引入到教科书中。

、二$学生活动手册编写建议

学生活动手册是教材的必要组成部分。活动手册不是练习

册、作业本,也不是课外阅读材料,而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具体

指导及学生探究活动的真实记录,它是将探究式学习方式落实于

课堂的基本保证。学生活动手册应与教材配套发行。

学生活动手册的编写应注意以下几点。

!+体现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活动手册不应以呈现知识性

内容为目的,而应以任务清单的形式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任务

清单既要有对学生探究活动的程序性指导,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

试,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自己的探究过程。

,+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手册应该成为记录学生探究活

动过程和结果的档案。在呈现方式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

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为学生的记录

(,

提供充足和开放的空间。

"+体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联系。活动手册应引导学生将

探究活动从课堂拓展到校外,围绕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提出探

究活动的主题,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

、三$教学具开发建议

教学具是教学活动中供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所用的材料。科

学探究离不开物质材料的支持。精心设计的教学具可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抽象、难懂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并能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动手能力。编写人员在编写

教科书的同时,还应该设计相应的教学具与之配套。

教学具的开发应注意以下事项。

!+学具包括观察和实验材料、制作材料及相应的工具。学具

的设计,应为学生提供手脑并用、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有结构

的材料,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载体。

,+学生身边易获取、成本低的材料是科学探究的首选学具。

它是对正规生产的学具的必要补充。鼓励教师收集和自制学具,

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教具的设计,应着眼于帮助教师向学生清楚演示抽象、难

懂的科学概念,提供课堂集体观察和演示实验的材料。教具不是

学具的简单复制,更不能用教具的演示代替学生操作学具。

。+教学具的生产,应采用安全、无毒的材料,便于管理和使

用。

、+教学辅助软件是一种数字化的教学具。它不应是科学知识

的简单的图解,而应服务于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

("

呈现探究问题情境、提供探究素材和信息来启迪学生的思

维。

、四$教师教学用书编写建议

教师教学用书的作用是帮助教师理解教科书和本标准的联

系,引导教师用好教科书,理解教科书的编写理念、框架和结

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教科书内容、活动的设计意图。因

此,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应做到以下几点。

!+对本标准所提出的目标和内容进行解析,并和教科书的具

体内容相对照,帮助教师在教科书和课程标准之间建立联系。

,+对教科书内容的编排逻辑进行梳理,帮助教师理解教科书

前后内容的联系、各单元内容的布局。

"+对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具体的解析,帮助教师把握教

学重点。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设计的参考,让教师知道如何通过

学生的探究活动来开展教学,同时还要鼓励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

时发挥创造性。

。+为教师提供课堂观察和评价的指标,帮助教师了解和评估

学生的学习。

、+关注地域差异,对不同地域的典型情况以举例方式进行引

导。

$+可以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知识、视频材料,或者相

关网络资源的链接,便于教师获取相应的背景知识。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是指有助于进行科学教学活动的各

(。

种资源。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课程资源,将会很大程度上提

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质量,也会提高教学活动的水平。教材

编写者、教学研究人员、教师和有关人员应依据本标准,有意

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

程资源要注意资源的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和经济性。

、一$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利用与管理

开展观察、实验活动,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

实验室是学生科学学习最重要的资源,也是主要的学习场所,它

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

校应加大经费投入,保证科学实验室建设的条件,配备满足科学

教学要求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保证实验耗材和自制教学具的经

费。每所学校必须建立科学实验室和仪器室,并按国家有关标准

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不断提高实验室的信息化水平。同时学校

还应为教师自制教具与学具提供物质保障。

科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恰当布置实验室及周边

环境,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教学,让实验室成为学生学习科

学的主要场所,成为学生特别喜爱的学习场所,让实验室成为培

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场所。学校可在保证完成实验教学基本任

务的基础上,扩大科学实验室的功能,使其能为课堂外的科学探

究和实践应用服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科学实验室中增设科

学图书角、材料角、工具角、实践角、创客空间、成果展示角和

专题研究中心等,使实验室发挥更多的学习功能。

(、

要加强科学专用教室及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要配备专人负

责,定期检查设备完好情况,对消耗性材料和缺损报废的设备及

时给予补充。学校应制订相应的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学生能

像使用图书馆一样,方便地使用科学实验室。科学教师应参与实

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管理员工作的,应当折

算相应的课时量。

、二$校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校园环境和学校的一些活动场所、设施等都是实施科学课程

的有效资源。学校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校园环境中与科学有关的

资源,让校园成为科学学习的大课堂。同时,可合理规划、利用

各类资源,建立校园科学学习中心,如校园气象站、校园种植

园、校园养殖场、校园科普宣传区、校园科学活动区、校园探索

实验区等,让这些资源为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进行科学探究和运

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

、三$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科学课程的社会资源十分丰富,应当积极开发、利用社会教

育资源。

各地有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应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对科学教

育的重要作用,可聘请科学技术领域的有关专家作科学技术报

告,参与教师培训和课堂教学活动,也可以直接针对学生进行科

普教育活动。

要发挥各类科普场馆的作用,因地制宜设立定点、定时、定

人的科学教育基地,便于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进

行参观和学习。还要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

如公园、田野、山林、自然水域、矿山等,以补充校内资源

的不足。

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常常可以提供很多贴近

时代、贴近生活、有意义的科学议题,教师要利用好社会媒体,

将这些科学议题作为科学学习的重要资源。

、四$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资源以其信息

的丰富性、生动性和便捷性很好地弥补了现实教学的一些不足。

利用和开发能促进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网络资源,成为当前科学教

师的重要技能。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合适的方法!如在线学习、专

题研讨、微课、资料查询等"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为教学服务

(可以把网络资源作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资源,也可以利用网络

技术开展学习评价。

教师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建设,为科学教学提供更多的优质

资源。网络资源的积累、共享有赖于全体科学教师的参与和贡

献,如建立专门的学生科学学习网站、资源库等(运用各种网络工

具!如资源网站、论坛、博客、DD群、微信等"促进教师开展网

络研修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

附录!教学案例

案例!!认识空气

,内容标准。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

固定的体积。

!!,年级)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确信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会借助其他物体通

过类比感知空气的存在和物质属性。

,+能用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等特征描述空气。

"+经历类比的思维过程,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和同学们

交流分享。

,教学过程。

在课上,教师将收集的玩具随意摆放在小组的实验桌上,创设

学生熟悉的情境。

活动开始,教师请学生帮助整理桌上的玩具,将玩具装入塑料

袋中,并运用看、摸等多种感知方式去观察装满

玩具的塑料袋。学生通过观察描述道)$我看到这些物体把

(*

塑料袋撑大了,袋子变得鼓鼓的,摸起来有些硬,用手掂掂觉

得它很重。%

在这个环节中,收纳玩具的活动调取了学生关于事物的已有认

识经验,促进了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12:46: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2875903202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科学教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科学教育.pdf

上一篇:睡衣派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科学教育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科学教育
    黑加仑子-认识天气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激励歌曲)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
  • 0℃睡衣派对
  • 0℃胖头鱼
  • 0℃校园广播
  • 0℃婚庆策划师
  • 0℃代客理财
  • 0℃西华路
  • 0℃关闭uac
  • 0℃对女生表白的话
  • 0℃防溺水知识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