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的特点

更新时间:2023-03-20 12:18:55 阅读: 评论:0

实习报告前言-田忌赛马的故事

水墨画的特点
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文明礼仪活动)

中国画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内容摘要:中国画作为传统的民族绘画种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气

质,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文章从中国画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表现特点、中国

画的审美特征、文化渗透与价值体现等方面介绍中国画艺术,以期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

的传播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风格技法特点审美特征文化渗透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传统绘画,有着优秀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中国画经过历史上

无数画家和众多民间画工的长期创作实践,在表现题材和内容上逐渐形成山水、人物、花鸟

三大画种,在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上形成工笔和意笔两大流派。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

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

一、中国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

中国画最早是原始先民们为表达朴素的理想和生活开始创作的,后来多为政治、宗教服

务。在秦汉时期,中国画的民族风格初步形成:重视以形写神,注重点睛传神,追求形神兼

备、气韵生动。到南北朝时期,中国画家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还受到外来文化的影

响,创造了“笔不周而意周”的绘画风格,素材与表现技法得到了扩展。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

更提出画评“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形象、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成

为后世画家创作、世人审美的公认标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绘画逐渐走向高潮。隋、

唐、五代时期,迎来中国古代绘画的高潮,受到唐朝政治、经济的繁荣影响,中外文化交流闺蜜门

也相当活跃。人物画更加注重刻画人物的精神气质,晚安图片唯美 画家常常选择生活中富有诗意及戏剧性

的场面。而山水画分为青绿和水墨两大体系,产生了南北迥异的地域性风格。之后出现的宫

廷画院更是极大地使绘画技法得到发挥与拓展,广受欢迎。宋、辽、金时期的中国画主要反

映城乡生活和社会风俗,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为政治、宗教服务的束缚,画家更深切地接近

大自然,接近生活,接近各阶层人物。山水画在构图章法、透视比例、色彩捕捉上进一步发

展,质感强烈,简率豪放。花鸟画则趋于严谨精致,饶有装饰趣味。此时,注重抒发主观情

感的文人戏墨画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新的潮流,与画院写实之风交相辉映、相映成趣。元、

明、清时期的中国画注重精神表达,已经拥有完整的绘画与审美体系。因元初科举制度的废

黜,江南文人以画寄托思想成为风尚。画家秦加友 主张以书法笔意入画,形成重气韵、轻格律的绘

画风气。在元代中晚期,由于战争频繁,消极避世的山水画广为流行,具有象征性的画作,

如梅、兰、竹、菊、松、石等文汗脚怎么治疗 人山水画风格开始形成。到了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古代绘画

的最后辉煌,绘画领域涌现了大量个性强烈的画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各种流派。近代的中

国画推陈推新,吸收传统的中华绘画艺术,借鉴优秀的外国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了多元化的

发东北正宗锅包肉的做法 展格局。风格多变,流派众多,形成了长安画派、金石画派、海上画派等。

二、中国画的表现特点

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在乎笔、墨、色与构图四个方面,用以表现大千世界,抒发画家的创

作理念与审美志趣。

(一)用笔之妙

中国画以线造型的历史悠久,运用线的轻与重、粗与细、浓与淡、虚与实、长与短、干

与湿等不同的笔法来表现物象的轮廓、体积、形态、质感。在山水画中,线条与点染交相呼

应,一山一水,顿生情意。在花鸟画中,常使用双勾设色法,先用双勾法绘出物象的轮廓,

注意墨色的浓淡、粗细,再进行填彩着色,准确描绘出绘画对象的神态、情趣。在人物画中,

画家线条勾勒的功底则更需深厚,不同人物的身份、体态和性格等,都需要在线条的刻画中

得以体现。皴法是画家在画山石时,勾勒轮廓后,为了显示山势的纹理和阴阳面,再用淡干

墨侧笔而画的技法之一。画家为了逼真地表现自然山水,常常综合点、线、面的三种皴法:

点皴用来表现山体的侧面、体积和杂树、草丛等;线皴用来补充山石的重量感与质感;面皴

用来表现山石的外形、纹理等。擦,是为了补充皴的不足,以擦破除染后的板滞和单薄,增

加空间感与质感,使得山石树木显得气韵生动,分为干擦和湿擦两种。干擦法,先勾皴,待

水墨干后,再用干笔涂擦,墨色渐淡至虚无;湿擦法,先把画面打湿再进行勾皴,趁湿涂擦。

在实际绘画中往往皴擦混用,以达到苍润的意境。点,用来表达物象的虚实气势与立体感。

有圆、尖、干、湿等不同方法。以浓淡、虚实、大小不同的点,簇积成大点染面,加强物象

体面上的起伏变化的质感。

(二)着色之雅

从绘画史来看,中国画一直以色彩取胜。中国画的色彩在秦汉之前以青、赤、白、黑、

黄为主;魏晋时期,青绿兴起,直到唐宋;宋元以后,黑灰白的水墨画和淡彩的浅绛画成为

主流。在人物画中,画家采用浓淡相宜的线条精细勾勒出人物与象,着色细腻丰富,亮色体

现阳光、富贵等视觉感受,暗色体现阴冷、深沉等视觉感受。按照色彩的晕染程度,山水画

分为重青绿、淡青绿和浅绛山水三类:重青绿以物象勾勒物象的轮廓,以石青、石绿等重色

为主色;浅青绿以水墨为骨,色彩为辅,在水墨皴染的基础上,略施石青、石绿等色,给人

以温润清秀之感。浅绛山水,在水墨勾皴点染的基础上,赭石为主色,画面清淡明艳。中国

画色彩丰富,追求敷色与物象之色似,独具匠心,雅致精奇。

(三)水墨之韵

水墨画作为中国文人钟爱的绘画种类,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水墨画的关键就在于水和

墨的调和。水作为水墨画的韵气之所在,水的流动美感加之深邃的墨色,黑白相间,干湿相

成。墨分五色:焦、浓、黑、淡、清,国画家黄宾虹在《画语录》中将用墨的方法分为六类:

浓墨法、淡墨法、积如何练好钢笔字 墨法、泼墨法、焦墨法、宿墨法。一幅水墨画,为取得浓淡相宜的水墨

层次,画家主要运用积墨法、泼墨法等。积墨法,先以淡墨画出物体轮廓,然后用渐浓的湿

墨进行加深,层层晕染,墨色浑厚自然。泼墨法,以饱满的笔墨在在纸上纵情挥洒,形成水

墨酣畅淋漓的自然效果。但由于泼墨画难于修饰,具有不可抗力,所以多用于大写意画。

(四)构图之奇

构图,在经营画面的对象空间的位置上置陈部势。好的画面经营是画作的重要基础。画

面要求虚实相间、主次分明。中国画借鉴文章构法,讲究开合相济、虚实相间,一起笔开,

开中有合,合中有开。为表达画家的精神世界,画家常常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不同的

年代、空间的表现对象组织在一幅画中。虚实相宜,使画面活泼生动,空灵有致。留白致画

面延伸出无限心意,给观赏者留下无限遐思。

三、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与文化价值

不同的时代、出身和际遇,造就画家的独特风格和审美理想,带给人们迥然不同的审美

感受。富贵之气、野逸之情、黍离之悲、怪诞之美、生活之趣等,都是中国画的意境总结。

画家在认知、表现外物世界时,通过主观的思考和内心思考,不拘泥于形式,强调以自然物

象作为传情达意的中介,强调对自然物象神韵的表达。托物言志,寄情山水,先立意,后落

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形象与写意上,中国画注重形似,注意写实,不片面追求外

在的形象之美,同时注重表现物象的意趣之美,追求“形神兼备,不似之似”。在笔墨和赋色

方面,中国画以其超强表现力的用线方法,强调用笔的重要性,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在构

图与布势上“计白当黑免签国家可以直接去吗 ,虚实相生”。在意境与气韵方面,要求作品神足而韵生,韵具则神愈

全,神韵具存,生动有致,将画家的才情与精神传神地表达出来。浸润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

成长的中国画是一门集文学、书法、印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深深继承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

化。画以载道,儒、道思想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画家通过绘画来表达儒家道德伦理,

将艺术为载体,实现政治教化目的。画家更是为此目标,不断提升自我的文化水平与道德修

养,使自己成为品行高尚之人,画品即人品。更有无数画家借助梅、兰、竹、菊、松等形象,

寄寓自己的高洁情操、爱国情怀。画溢诗情,画是无声之诗,诗画相渗相容,是诗画艺术的

最高境界。画家通过对现实山水的观察、构思,实施在纸上,抒发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对自然

的热爱之情,画面蕴含着诗一样的意境,具有韵外之致、像外之意的美感。画溢诗情,是文

思才情的展现,是精神意蕴的共鸣。哲学是诗学之魂,诗学是哲学之灵,中国画正是将哲学

与诗学融为一体,将中国文化以画展现于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不仅标志

着中国传统艺术对现代人审美意识的重塑,也是现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表现。

四、结语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画汲取着中国传统民族智慧,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

壤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中国画的艺术风格与表现

特点需要学者从规律入手,耐心揣摩,拥有自己的品味与才情。中国画的未来需要更多脚踏

实地的画家去探索创新,甘于寂寞,专心作画,将中国画发扬光大。笔者相信,积淀大红袍泥 着中国

五千年智慧的中国画定不会被时间的灰尘所埋没,依然会在画坛中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12:18: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2859353201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水墨画的特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水墨画的特点.pdf

上一篇:穷人教学反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