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蚂蚁的救助》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蚂蚁的救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掌握词语14个。
2、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从文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
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
则。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板书课题,揭示课题。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
(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二、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四、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
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3、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
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五、作业安全绘画 :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细读课文,想想蚂蚁是怎样救出它的朋友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
感人的故事,这就是——蚂蚁的救助(齐读课题)。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
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
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
样写?(强调原因)
2、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
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当时(),我想(),我准备
()。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
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
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
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
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南瓜籽的作用和功效 ,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
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
来。
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
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
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3、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
感受?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救,甚至
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
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
受。
四、作业:
1、积累词语。
2、小练笔:以“小蚂蚁,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蚂蚁的救助
用力互相关爱
奋力互相帮助
继续衔舍身相救
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西湖》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
1、字词:“掠、堤、垂、初、素”的读音;“华”在本文“华灯”
中念第二声是装饰精美的意思,“浮、素、掩、初”的写法;“犹如”
的意思。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3、段: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习生字词。
3、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
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
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
遍)
3、出示课题:西湖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
2、学生自渎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音。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
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三、检查自渎
1、出示词语
杭州远眺连绵起伏犹如典雅轻柔掩映一般心旷神怡
素有明净镶嵌轻拂山峦硕大掠过绸带阮公墩仿佛
(1)自己先读一读。
(2)谁愿意来读一读?(开火车读)
(3)谁来说说容易读错的字,给大家提个醒?
(州、硕是翘舌音,净是后鼻音,峦、掠是边音)
(4)齐读
我的十分钟
你觉得哪些词最难写?容易写错?
在这些词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谁能帮助他?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连绵起伏:接连不断。
掩映:彼此遮掩,互相映衬。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5)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你能读好这篇优美的文章吗?自由读一
读
(6)指名读: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
体感知。
2、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在书上画出来,指名回答)
板书:山峦湖水湖堤小岛华灯
教师描述引读: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
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
们常说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素来”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4、指导朗读(这一小节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5、教师小结:为什么西湖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老
师不明白,今天就请小朋友们回家仔细的读一读课文,也可以找一
些资料,明天上课的时候来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四、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
河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复习
1、复习检查生字词。
2、为什么西湖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你们都读到了
哪些美丽的景色?
谁来为大家读一读。
3、指名朗读,读中作答(回答时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景色来朗
读)
4、启发想象: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
么?(山峦,湖水,湖堤,小岛,华灯)
5、是啊,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那些句子写出了山
美?(自己在文章中找一找)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指名回答(出示第二小节第一句话)
2、西湖的山美在哪里呢?从文中找出形容山美的词语。
指名回答(层层叠叠,连绵起伏)
3、你能看出山的颜色吗?找出描写颜色的词:青、绿、浓、淡
指名读(多个,注意读出山的美妙意境)齐读
5、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大家通过朗读,用你的声音,把
群山连绵起伏的景象读出来了,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指名
读
6、西湖的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像一面硕大的银镜,一闪
一闪的湖面)
硕大是什么意思?作者把湖面比做什么?这面镜子是静止不动的吗?
我的十分钟
7、自己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西湖湖面的景色,仿佛自己就站在西
湖边上,用自己话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西湖的美丽景色。
8、真美呀!谁来读一读书上的句子(指名读)注意读出感情
9、作者站在湖边眺望,远山近水皆有情。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
称它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了吗?请用朗读告诉老师。齐读
过渡:西湖不仅是山美水美,还有更美的景色呢,大家想不想去
看一看?
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
自己去读一读,找一找。指名回答(朗读相关的句子)
2、“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哪儿见过?那么你们想看看西
湖仙境吗?
3、出示
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
湖心的三个小岛,仿佛仙境一般
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四人一小组互相读一读,要让你
的小伙伴感觉到真的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选出最好的,在班上读
一读。
指名读最后一句话(最后一句反问句加重语气)
4、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西湖仙境,看谁能带我们进入
仙境)
过渡:迷人的月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四、学习第四小节
1、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出示第2、3、4句)指名朗最美的逆行者 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
什么?
2、作者把月下的西湖比做什么?又把华灯倒映在湖中比做什么?
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3、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琴声,
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五、总结全文,朗读品味
1、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
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好
文章,我们应该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
生朗读练习。
板书设计:
山峦湖水(远眺)
湖堤小岛(近赏)
华灯琴声(夜游)
提高孩子的语文写作能力,首先是牢固孩子的语文基础,有了好
的根基才能够盖高楼。如果孩子的语文基础差,第一部分失分多,
那家长要先帮助孩子牢固语文基础,才能去考虑提高写作能力。
孩子语文成绩差,不要再盲目的为孩子找方法了,不如抽时间看
一遍孩子的语文试卷,那里也许有你想要的答案。
第一道题通常是“看拼音,写汉字”,主要考察孩子识字写字的
能力,这是语文最基础的知识,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够轻松拿到满
分,如果孩子这里出现问题,那就是语文基础不牢靠的体现,家长
一定要高度重视。
第二道题通常是“根据汉字选择拼音”,重点考察平翘舌、多音
字和常读错的汉字,将要考察的汉字灵活的运用在句子中,既考察
了孩子对汉字拼音的掌握程度,又考察了孩子对这些疑难字运用的
理解。
第四道题通常是“列举题”,或者是考察词义的“连线题”,这
类题型的特点是考察孩子对词的理解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
给出:尾巴长长的,然后填:月亮()、天空(),在识字组词的基础
上开始强调灵活运用。
第五道题通常是“选词填空”,所选的词多半词义接近,比如
“搜集”、“搜查”、“搜索”,孩子在做这道题时,除了要分辨
这些词本身意思的不同,还要结合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既考察了
孩子对词的理解深度,又考察了孩子的语感。
第六道题通常是“句型改造”,有几种形式的考察,一是“把”
字句和“被”字句的改动,二是“扩句”和“缩句”,三是打乱词
组的重新组合。三种形式都是考察孩子对语法的理解,主谓宾的搭
配以及对句型的熟练掌握,
第七道题通常是“修改标点符号”或者是“分句”,考察孩子对
于标点符号的掌握以及语感。熟悉句子的结构,并且能够把口语化
的句型书面化,这种类型的题目在高考仍然涉及,难度较大,不易
掌握。
猜你喜欢: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
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剪一剪。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
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
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说一说。
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
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你能指一
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
指一指)
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1、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
吗?
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
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
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
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自主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
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出示长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纸片
和1元的硬币)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你能想
到哪些好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量榨菜的做法 、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
认为画小鱼怎么画 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
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2、反馈。
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
周长的?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
(2)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
(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
(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比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
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量出
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
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
法呢?
3、小结。
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
有什么发现?
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
方法,才能达到的效果。
4、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5、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
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抢
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6、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办法量出这片树叶的
周长吗?(在讨论不同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
周长)
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
叶的周长。
五、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周长,你有伤感动漫头像女 收获吗?如果用一句话表
达你对周长的认识,你想说些什么?
谈话:认识了周长,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
题呢?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你发现了吗?
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
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掌握分与秒的
运行关系,1分=60秒。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
分、秒的具体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观察实践能力。
3、借助生活实例和多种实践活动,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育、培养他们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秒的具体概念,通过观察、合作交流归纳出秒针与分针的运
行关系即1分=60秒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验1分1秒的长短。从而对分秒的具体概念从感性认
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钟表实物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钟表一个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课件呈现春节联欢挽历史北京 回的一个场景,人们用倒计时的方式,
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导入新课——计量很短的时间,常常
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时间单位秒?
3、关于秒,你知道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二、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
1、独立观察钟面————-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从而引出又细又
长走的最快的是秒针
2、在合作学习中探究分与秒的运行关系
①四人小组合作,两人看分针的变化,两人看秒针的运动。
②汇报分针与秒针的运行结果。
③小结:秒针走一圈,即60小格,分针走一小格。
板书:1分=60秒
三、在活动中体验时间,感知时间的价值
1、听一听(1秒的滴答声)
2、拍一拍(感受一秒的长短)
3、做一做(让学生自由发挥1秒能做什么,即用动作表示1秒)
4、读一读(1秒给社会带来的巨大财富)进行珍惜时间的品德
教育。
5、估算一分的活动
活动一:当老师说开始时,闭上你的眼睛,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的
心里估计,一分钟到了,自己睁开眼睛,看看大屏上的时间,然后
坐下。
活动二:拍一拍数一数
全班同学看着课件中的钟表,伴随着滴答声,边拍手边数数,在
各种感官中具体感受一分的长短。
活动三:估算一段动画片的播放时间长度
6、玩一玩(1分能做什么)
一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完成。
汇报:一分钟自己的完成情况。
四、巩固练习、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我会填(课件)
①我们上一节课用40()
②小丹跑50米用9()
③妈妈每天工作8()
④从学校到家要走大约20()
2、我来当裁判
3、想一想,谁先到家?(课件)
小兔乐乐:我到家时是1时59分56秒,小兔悠悠:我到家时是
1时59分58秒
五、课外延伸
1、了解钟表的发展历史
2、了解我国古代计时的方法
六、作业设计(自由选题)
1、可以上网或查阅书籍,也可以调查身边的人或自己,了解一
分钟还能做哪些事情?
2、记录自己完成家庭作业需要的时间
3、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格言警句。
4、合理安排,形成个人作息时间表。
【篇三】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
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
单位画线段。
教学重、难点: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
教学具准备:每人准备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让学生口答。
2、提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学生动手得出结论(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课
我们要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
用一个新的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毫
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线,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
1厘米的长度。
2、认识毫米
(1)提问:在这1厘米中间还有没有刻度线?它们之间的一小
格所表示的长度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1毫米)
(2)请同学们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3、认识1厘米=10毫米
(1)1厘米是这么长,1毫米是这么长,(教师比划),你们知
道1厘米和1毫米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我们借助直尺来看一看。
1厘米是几毫米?我们只要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小格,那么它
就等于几毫米。
请同学们拿着铅笔,用铅笔尖指着尺上的小格数一数,看看1厘
米等于几毫米。
(学生数,然后回答)
(教师领读一遍)
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总结: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知道了毫
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学例1
(1)教学例1
a、请同学们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平放在课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这根笔芯的'长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诉老
师。
(要求把0刻度线对准笔芯左端,看右端对准多少毫米的刻度。
教师巡视辅导)
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第70页的例1,你的量法和书上的一样吗?
数一数课本上笔芯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书上。
5、画线段
(指导画线段的方法:先画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对准这一点?
要画多长就画到多少毫米为止,最后还要注意什么?)教师示范。
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条42毫米的长的线段。
让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画的是不是42毫米长的线段。
小结: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和画线段,都要把直尺的哪一刻度对
准左边端点,然后看哪边的刻度确定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一枚1分硬币,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花边和回形针各是多长,把结果填在括号内。
3、做“练习十五”第1题
请同学们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
4、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让学生先量然后提问回答。
5、做“练习十五”第3题
分2人小组讨论,得出结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一毫米有多长?
请大家用手比划一下工作纪律的主要内容 。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用毫米作单位量长度
或者画线段要怎样做?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4题。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范文【3篇】
【篇一】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范文
有趣的鞋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欣赏并发现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
族特色。
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
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尝试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造型的鞋子。
2、运用废旧材料美化教室的环境。
教具学具:
旧画报、旧挂历纸、剪子、胶、其它自己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带来的各种鞋子,引导学生通过“看”,“想”,
“说”,了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点及组成部分。
2、发展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在欣赏与联想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造型,不同
材料的鞋子进行图形和色彩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敏锐的造型感
觉,采用大胆的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一双有趣的,用料独特的鞋子
作品。
(1)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讨论,分析,
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联想,找出根据各种材料制作鞋子,注重
在质地,图形或色彩上产生不同效果。
(2)绘画制作鞋子时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协调,
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
象的图形,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过直觉进行大胆随意
的创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
选择制作方法。使用彩色广告纸,彩泥里,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
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鞋子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四、教学拓展
1、可以使用各种广告纸,旧画报,采用碎纸粘贴的形式,产生
马塞克式的效果来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寻找各种不同颜色,图案的小布片,采用“剪”,“贴”,
“缝”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创作。
3、用折纸制作立体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颜料添加花纹,颜色。
4、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组鞋子的设计制作作品,并粘贴在
废旧的纸板上,同时为版面确定主题,美化设计,进行展示,评比。
【篇二】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范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
欢的童话故事中。如:《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
中向拇指般大小的女孩;《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变小的尼尔斯;近
几年好莱坞大片《哈利。波特》中有巨人族;《魔戒》三部曲中的
小矮人“霍比特人”;动画片《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等等。通过
看看动画片、做做游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
并在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
儿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
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作用:
《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节融欣赏、表演、创作、表现为一体,探
索美术学科与音乐、语文、德育等学科相结合。在本节课前面安排
了《魔幻的颜色》、《万花筒》两课,让学生对颜色的性能和对称
的图形有了概念性的了解,本课是在此基础上的一节创作课。为以
后《今天我值日》、《巧巧手》、《梦幻中的城堡》、《我设计的
自行车》等创作画打基础。所以本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一定
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绘画创
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培
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难点: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
比。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的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会用生动
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
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
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喜欢向别人展
示自己。而本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
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目标如下:
1、教学目标:
a、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b、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2、显性目标:
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
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3、隐性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
个性。
四、教学分析:
1、观看动画片或电影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绘画游戏知道“大”或“小”对比。
3、示范制作方法。
4、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绘画游戏导入,认识“大”“小”——印象深刻
黑板做半部学生绘画场地“谁会用线条画一片叶子?”“谁能用
线条简单的。画出一片巨大的叶子?”“请画到黑板上。”选一名
学生在黑板前操作。“谁能在旁边画一片更大的?比刚才的大?”
你们怎么看出第二片叶子更大?通过对比才能知道大小。大小对比
使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更小。我可以让这片叶子显得更大!在树杆
上贴一个很小的人。你们猜猜什么地方会有很多这么大的树?这个
人来自什么地方?他是谁?今天我们就去大人国和小人国游历一下
吧!让学生画和比较出叶子的“大”“小”,孩子们争先恐后,将
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活跃点。接着揭示今天学习的课题——《大人
国与小人国》,从绘画游戏点题,都是学生在主动学习,把课堂还
给了学生。
2、动画欣赏,身临其境感受或大或小的魅力
播放动画片《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
的视听感觉,使他们进入情境,深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绘画愿
望。
3、角色扮演,“我的奇遇记”
孩子们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假设画面的主角是你自己,你希望
来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到那里又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想让
学生捋顺一下头绪,自己创作一个童话故事,并讲给同学们听听!
4、画出自己的想法
六、课堂评价
1、评画赏画,分享成功喜悦
师生共赏学生完成的美术作品,先让学生自评互评选出最喜欢的
游记故事。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想象奇特,构思大胆的作品多支
持!表扬优秀的作品,鼓励不足的同学努力,指出共同存在的问题,
色彩的,构图的等等。
2、学生评价
看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是否已用心的表现
出自己的水平和状态。
【篇三】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范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
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
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
友呢!
二、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
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
原色。(师贴出定义)。
b、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
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
段拟人卡通画面)。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
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
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c、做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
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
边说边做)。生: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
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
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d、得出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
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
义。
生:(答)
师贴出间色定义(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
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
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
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在玩申学,把课堂气氛推向
高潮。
4、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
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三、课堂练习
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设计排列组合,形成新
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
2、作业要求:
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
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
平涂着色。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4、讲评作业。
四、看录像结束教学
1、看课本第P11。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色、间色的定义,也知道了
哪几种色是三原色,哪几种色是主间色,我们还应该懂得三原色、
三间色在日常生活申处处可见。如课本中: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
蕉,蓝色的有海永、天空,绿色的荷叶、小草、树叶等。
2、看录像。
师:大家一起来观看一组录像,注意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
到原色、间色,师播放,生看。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
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美丽的人生。
五、收拾与整理
六、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
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11:36: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2833683198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蚂蚁图片卡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蚂蚁图片卡通.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