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文化系列
㈤春节饮食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春节期间的
饮食文化内涵尤为丰富。
一、腊八节的食俗
1.喝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
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
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
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
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
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这天为什么要喝粥呢?还需要从几个传说说起:
⑴最古老的要说到释迦摩尼,传说腊月初八是释迦摩尼的成道之日,也有说
是创立佛教的日子,所以在这天,为了纪念释迦摩尼以及这个日子,寺庙会进行
施粥活动,然后延续至今。
⑵第二种说法说的是明太祖朱信的格式范文 元璋,相传朱元璋受牢狱之灾的那段时间,恰
逢寒冬季节,在监牢内又饿又冷,偶然间发现了一个老鼠洞,然后从老鼠洞里挖
出了一些五谷杂粮(红豆、大米、枣等),熬成粥解决了寒冷饥饿问题,那天恰
好是腊月初八。后来,朱元璋平定了天下,做了皇帝之后,为了纪念那天,就把
那天定为了腊八节,喝粥也就慢慢变成了习俗。
⑶第三种说法是关于岳飞的,相传有一次岳飞带兵打仗时,赶上数九严冬,
士兵们又饥又寒,然后老百姓就把熬好的粥,让将士们吃,结果大胜而归,而那
天正好是腊月初八,所以,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岳飞,在腊八这天选择喝粥,然
后就传到了今天。
关于喝腊八粥原因,也有人认为用以庆祝丰收,不是为了纪念某个人。我国
古代天子,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腊祭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祭祀;二是祷祝。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干物
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在时间上,腊祭又是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
进行的。腊月初八日亦称腊八。祷祝是腊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祈求来年风
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
称为腊八祝或称蜡八祝,祝与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
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以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
2.泡腊八蒜
泡腊八蒜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腊八蒜用醋腌制而成,
成品色如翡翠,口味偏酸微辣。老北京吃腊八蒜还有小故事源自于“蒜”与
“算”谐音。旧京时各家店铺有在年前腊月结账的习俗,一般从腊八日起查算,
正如俗语“吃过腊八饭,就把年事办”,所以腊八节也称“腊八算”。
自腊八这天起,放债人带一小罐腊八泡蒜送给欠债人,欠债人一看就明白是
几个意思了。一些借债的穷苦人无力还债,为了回避算账索债的人“算账”,就
做“腊八蒜”吃,以消除“晦气”,欢欢喜喜过个吉祥年。
3.吃腊八冰
俗语说“来年成不成,先看腊八冰”。腊八这天一大早,人们要到河边砸
冰背回家,谓之“腊八冰”。谁起得早,第一个打上冰,谁就更有好运气。胡萝卜土豆丝 还有
说腊八前一天,用盆子舀水结冰,到了腊八节就把冰从盆子里取出敲碎吃。据说
吃了这天的冰,以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当然这只是一种“据说”。
4.吃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
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
腊八面。腊八面流行于关中地区,在陕西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一般是不喝
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以此来祭祀祖先和
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二、祭灶食俗
祭灶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俗称小年,一般在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祭灶节吃
什么你知道吗?
1.祭灶糖、祭灶汤
祭灶日晚上,家家用豆腐、粉条、白菜、海带等作成“祭灶汤”,老灶爷牌
位前,供上用糖糊或麦糖饴制成的芝麻酥。“祭灶糖”,“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
于祀时以糖饼粘神口使勿言”。还烙制十八个火烧,并用公鸡一只,夹其两翼,
放在灶神前,将一些草、豆放在一边以“秣神马”。主祭者先将酒洒在鸡冠上,
燃香、烛于神案前,并燃放鞭炮,口念祷词,内容多种多样,为求助祈福之语。
将灶神像从墙上揭下,用灶糖轻轻在其嘴上抹一下,于纸马上焚烧,高呼“送灶
爷骑马升天”,祭祀便告结束。
2.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
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3.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
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
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4.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
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
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
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
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5.米饼
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
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
“团团圆圆”的寓意。
6.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
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祭灶节吃什么?当然是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
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7.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
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8.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
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
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
欢的食品做馅料。
9.爆米花糖
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小年”这天,人们用麦
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10.面食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
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此制做起
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
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
但很费工夫。
11.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
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
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
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
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12.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
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
甜。
13.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
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
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
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
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三、腊月廿五食俗
做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
个别地区有这样的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
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四、腊月廿六食俗
杀猪割年肉
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一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六,按老理讲“腊月二十六炖大
肉”。相工地实习周记 信这天是所有孩子们的节日,终于可以吃到“年肉”了。过去,普通老
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
顿,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头野菜什么的。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
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
因此,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也被称为“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同时,由于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
“年肉”。吃“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因为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而红
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的富裕十足,因此,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
的红烧肉是多少人在腊月二十六这天期盼的。即使是到了今天,家家的日子都越
过越红火,但是在腊月二十六置办点大肉也是成为了许多人都没有忘记的老传
统。看着那一碗碗喷香热乎的炖大肉,就算是肚里不缺油水的人,也准能掉下一
串哈喇子,挑块儿瘦的就酒,拣块儿肥的解馋。这一锅炖肉便是人们心中最朴实
的吃食,比山珍海味更过瘾、更实惠,也更有家的感觉。吃着吃着,年味也渐渐
浓了。
五、腊月廿七食俗
宰公鸡
民间有句谚语“二十七,宰公鸡”,意思很明了,就是说在腊月二十七那天,
家家户户都要宰杀自家的大公鸡。
那么为什么会在腊月二十七要宰自家的大公鸡呢?据说这里面还有一个故
事。
说大公鸡本是天上的吉神,奉了玉帝之命,特地下凡间给人们报晓,提醒人
们早起劳作,勤劳致富。人间百姓觉得公鸡太辛苦了,为了感谢它每天早起报晓,
于是再腊月二十七宰杀它,让它升天回天庭当官。
我们知道鸡有公母之分,公鸡比母鸡个人要大,颜色与鸡冠要鲜艳的多。公
鸡称之为“大鸡”,与“大吉”谐音。腊月二十七杀公鸡,有大吉大利的意思。
同时母鸡能下蛋,人们一般舍不得杀,因此“二十七,宰公鸡”。
宰了公鸡,在烧法和吃法上还有一定讲究的哦,你知道吗?
二十七,宰公鸡,有大吉大利的意思。因此公鸡宰杀后我们要整只煮着吃,
绝不能剁碎生炒,因为把它剁碎了,就破坏了大吉大利的好兆头了。
腊月二十七,我们把公鸡煮熟后,可千万不能吃哦,一定要先封存起来,等
到除夕晚上,才把这锅鸡拿出来,放在中间,供大家享用。
我们把公鸡煮熟后,可千万不能吃哦,一定要先封存起来,等到除夕晚上,
才把这锅鸡拿出来,放在中间,供大家享用。除夕夜吃鸡,叫做“晚上吃鸡,大
吉大利”,当然因为这道菜是个好兆头,所以你吃的时候还很有讲究,一定要记
住三点:第一,你即使再怎么喜欢这道菜,也绝不能除夕夜吃完,因为大吉大利
要留到明年。第二,吃鸡的时候不要把鸡撕破,竟可能的保持完整,不然就破坏
了大吉大利。第三,不能吃完,还要尽量保持完整,我劝大家除夕夜还是多喝汤,
少吃肉吧:)。第四,这道菜只要没吃完,都要端上来,因为预示着大吉大利哦,
而且吃的时间越长,预示着来年越吉利哦!
六、腊月廿八食俗
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这天,许多人
又开始忙活起来了。由于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与炸(四声)谐音、烙与落
谐音,均属不吉利,所以家家户户在这一天就开始准备过年期间的主食。在这一
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要蒸枣花,老北京人在这天才“把
面发”。
七、腊月廿九食俗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二十八做好了发面,二十九就要开始蒸馒头了,人们尽情发挥想象,把馒头
做成寿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在天津大家还会在这一天到乔香阁请中国结,取
“乔香纳福”之意。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这发了的面,自然也就要用来蒸馒头啦,因此民
谣中自然也就有了“腊月二十九,蒸馒头”的说法。
在我国春节的民俗中,在这天要把腊月二十八已经发好的白面蒸成馒头,谁
家的馒头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一年里,谁家就会蒸蒸日上,讨个好彩头。虽
然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居民家里用大锅蒸馒头的情景,但人们讨吉利的习俗依旧未
变,腊月二十九这天,超市、市场里的大馒头还是很受欢迎的。
八、除夕食俗
年夜饭,是年节习俗之一,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
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团年
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产妇安胶囊 年饭前先拜神祭祖,
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菜肴:各地年夜饭席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
祥的含义。一般有鸡(寓意有计或吉祥)、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
发菜(寓发财)、腐竹(寓富足)、豆腐(全家福)、莲藕(寓聪明)、生菜(寓生
财)、生蒜(寓会计算)等以求吉利。
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则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
恳)。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
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
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
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
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
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安庆的
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
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
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南方过年有吃火锅的习俗。火锅的锅大多是圆形的,寓意是团团圆圆,火锅也
称为暖锅,因为过年在冬天,过年家人围在火锅旁会带给人一种温暖的气氛.
而且火锅底料大多是红色的,也寓意这红红火火“过年吃火锅,越吃越红火”。
副食:不少地方在吃年饭的时候还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讨个吉利的口采。吃
枣(春来早),吃柿饼(事如意),吃杏仁(幸福来),吃三鲜菜(三阳开泰),吃花生
(长生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主食:
饺子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圆,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
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
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圆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馅),
再放入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元宵一般当早点或年饭主食,不管是日记700字 餐馆酒店
还是家中,都很流行这道美食。
九、大年初一食俗
大年初一即春节,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的食俗也非常有特点。
1.吃斋
吃过了年三十的大鱼大肉后,初一当天第一顿饭,全家人却要吃素食。“斋”
与“灾”同音,而吃斋也意味着“吃灾”,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种灾难全部“吃掉”,
保佑一姐姐歌词 家人平平安安。初一午饭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一锅“罗
汉斋”,寓意这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天吃完,往后就可大鱼大肉,祈求来年顺利,
所以有“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的说法。
2.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古
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
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
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
3.吃年糕
大年初一吃年糕是中国人的传统,寓意着“节节高”。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
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4.吃饺子
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
列中。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
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5.吃汤圆
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
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
叫“得元宝”。因为在家乡话中,常常将“闯祸”称为“闯了‘汤圆’子”。
6.吃面条
长面,也叫长寿面,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长寿面,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
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7.喝“元宝茶”
浙江绍兴人有大年初一上茶楼喝“元宝茶”的习俗。所谓“元宝茶”,一方
面是这里用的茶叶比往常提高一个档次,并且在家里的茶缸中添加一颗“金橘”
或“青橄榄”来指代“元宝”,象征新年“元宝进门,发财致富。”二是因为茶
缸上贴有一只红纸剪出的“元宝”,大致意思也不外乎“招财进宝”。
8.喝鸡汤
大年初一喝鸡汤,象征“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
“新年抓财”。
十、大年初二食俗
大年初二,又称开年,同时也是回娘家的日子,很多地方都很重视这一天
的饮食。初二的饮食习俗:
1.面
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面,这一天是要吃面的,并且把这种做法解释为迎
女儿回门。而有些讲究的地方,初二的面条需用初一的饺子面制作,而且面需要
是冷汤。虽然现在不一定非是冷汤面,但是这个吃面的习俗还是留了下来,尤其
是在北方。
2.发糕
大年初二,广东一些地方会吃发糕,连同其它祭品拜完祖先后全家分发吃发
糕,还会喊着“开年吃发糕,财旺福利到”。
3.馄饨
初二祭财神,北京一些地方会举办祭祀活动,祭品用整猪、整羊、整鸡、整
鸭、红色活鲤鱼等,期望新年发大财。而中午,人们都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4.饵块
大年初二,云南一些地方还会吃饵块。一般两种做法,一种是甜味的,一
种是咸味,而咸味的饵块菜最正宗,一般大年初一就开始炖上一大锅肉食,准备
第二天一早煮饵块用。
5.开年饭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年初二的开年饭。这一天要准备丰盛的开年饭,寓意
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当然对菜品同样有讲究,比如有的地方会用生菜铺金
菇,寓意“生财”和“金钱满地”,有的需要有烧肉,寓意健健康康。
十一、大年初五食俗
与break 大年初一一样,初五也要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因为包饺子春秋时期 时,要用
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饺子边捏。这样捏住了小人的嘴巴,避免流言蜚语四起。我
们这边说是“吃花疙瘩”,因为在饺子里面可以包些花生、蜜枣、硬币,寓意将
来甜甜蜜蜜,和和美美,家庭兴旺发大财。
十二、大年初七食俗
大年初七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是春节系列节日中重要的节日之一。
这一天的饮食习俗有:
1.摊煎饼
中国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2.吃七宝羹
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
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
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
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
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客家人喜用鱼一起煮,取
食有余之意。汕头市区的菜摊,在这一天将7件菜搭配好,论把算钱,不计斤两,
人们乐意接受。农村哪一户欠一两件菜,在地里采他人一二株菜凑成七件,没人
说他是贼。
3.吃面条
大部分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
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
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
面条。
4.人口馍
在晋东南地区(山西晋城一带),人们会蒸特殊的馒头(个数比家里人口多
一个)。馒头中间加入制钱,据说吃到带制钱的馒头一年中会有好运。
十三、正月初八食俗
正月初八传说是谷子的生日。这一天的食俗是食谷。
在观谷活动结束返家后,由孩子亲手制作一餐谷物晚餐给全家食用。如让孩
子亲手和面蒸馒头、亲手制作面条、亲手淘米蒸饭、亲手熬粥,大人只作必要的
指导,而不要代替。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更真切的懂得粮食的珍贵,劳动的不
易。
十四、正月初十食俗
吃莜面
正月初十,在蒙晋地区有老鼠娶亲,要吃莜面的习俗。根据民间传统,这一
天也被称为“老鼠娶亲日”,吃莜面是为了讨好鼠爷,祈求新年交好运。
十五、正月十一食俗
吃烙合子
正月十一,老北京这一天有活动策划案模板 吃烙合子的习俗。古人认为,“十”是“齐备完
美,周而复始”的美好数字,在十之上再加一个“一”,就有了新的开始的意味,
所以把元宵节前的四天作为“拜晚年”的时段。而这一天吃烙合子,烙合子的“合”
与“和”谐音,吃合子寓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十六、正月十二食俗
1.包饺子
正月十二这天,家家户户要包饺子。包饺子时要捏紧,俗称捏老鼠嘴,意思
是让它光高兴,少祸害东西。人们会把饺子捏成老鼠的模样,有嘴、有耳朵、有
尾巴,还用绿豆当作眼睛,人们说,包饺子就是“捏老鼠嘴”,把老鼠嘴捏死,
老鼠就不能咬东西了,家中一年都不会有老鼠。
2.喝小米面或玉米面粥、炒花生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喝小米面或玉米面粥,意思是“迷老鼠眼”让老鼠
看不清东西。晚饭后,人们还要炒花生,意思是“炒(吵)聋老鼠的耳朵”。
十七、正月十三食俗
吃汤圆
“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是扬州人的又一旧习俗。正月十三
晚上全家吃汤圆,寓意“圆圆满满”。其实孩子们的心早已飞向大街,三扒两咽,
把碗一推,就一溜烟地三五成群地急着跑到街上去看花灯了。
十八、正月十四食俗
1.喝亮眼汤
民间有个说法,这十四夜亮眼汤一喝,就说明春节也过得差不多了,大家得
开始振作精神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亮眼汤是碗青菜麻糍汤。将麻糍切成小手指般
大小的一条条,然后将洗净的青菜合二为一,下锅煮熟,放入适量的食盐、酱油,
就成了民间传统的亮眼汤。
2.吃糟羹
在台州,元宵节为正月十四,其节日气氛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和内涵,台
州元宵夜吃糟羹更是在全国独一无二。
十九、元宵节食俗
1、汤圆
元宵节,南方人吃汤圆,主要祈求全家团团圆圆。做汤圆所用的糯米性平、
味甘、补虚调血、健脾开胃、益气止泻,有暖中、生津和润燥的功能。再者各类
汤圆常规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营
养价值就“更上层楼”。水煮汤圆是最简单的做法,其实也是最健康的吃法。
2、元宵
元宵节,北方人要吃元宵。说到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元宵
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
工艺上。做汤圆相对简单,一般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
即成。而元宵在制作上要繁琐得多:首先需将面和好,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
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
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3、油茶
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
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谓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
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曰面茶。
4、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节除元宵、面条外,还有吃粘糕的。唐代名医孙思邈的
《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牶“自梁米,昧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唐
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
5、面灯
说起元宵节的习俗,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然而还有
一种习俗是从汉朝就流传下来的,那就是正月十五点豆面灯。元宵节的灯光是吉
祥之光,能驱妖辟邪祛病,因此正月十五捏豆面灯就是老百姓祈求新一年阖家幸
福,家业兴旺。
6、豆面团
昆明人喜欢吃豆面团,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将豆炒熟后磨面,团成丸子后
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错。
7、糟羹
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
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米粉,煮成带咸味
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
等做成。
8、馒头、麦饼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面,麦
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
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9、面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
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仪
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
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10、元宵茶
在陕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风俗,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
时的“元宵粥”。此茶增加了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且不像普通元宵
那么油腻,对于由于节日多食动物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中和作用,也使元
宵的营养更为全面。
11、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据说这种食品代表吉
祥。广东人的性格平和实在,对节庆也最图一个好意头,平时最常用于新店开业
等节庆场合的生菜,也是元宵节必备的节庆用品。经常成为南方饭桌上常见蔬菜
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财”谐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
12、油锤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
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
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
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13、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原是清朝宫
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
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
效。
14、饺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
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
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附其他关于初一到十五关于吃的规矩:
1.新春正月过大年,吃点喝点解了馋,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团团转,
初四吃米饭,初五的饺子要素馅,
初六初七需吃鸡,初八初九牛羊肉,
初十吃顿棒子粥,十一吃鱼,十二吃鸭,
十三没错吃对虾,十四大碗打卤面,
十五家家闹元宵,打春要吃春卷炒鸡蛋。
2.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合子往家转,
初四烙饼炒鸡蛋。
初五、初六捏面团,
初七、初八炸年糕,
初九、初十白米饭,
十一、十二八宝粥,
十三、十四窜汤丸,
正月十五元霄圆。
探究:春节饮食有哪些特点?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09:12: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2747643190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春节饮食文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春节饮食文化.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