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序言

更新时间:2023-03-20 08:39:06 阅读: 评论:0

凉拌菜的制作-最好用的输入法

琵琶行序言
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鸭舌帽怎么清洗)

《琵琶行》并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

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3、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全诗大意,掌握重点字词;

2、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表达技巧;

3、掌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主旨句,结合诗人和琵琶女的人生遭遇,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分析人

物形象。

2、了解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研讨法

教学时数: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

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

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

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白居

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

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他的诗

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

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

行》等。

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

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

“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以此命名,主张“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

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

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

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三、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

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

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各持己见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

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四、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

州司马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

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

品为《卖炭翁》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

马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

“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

“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

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

非”。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

主。感伤诗:《长恨歌》

《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

送别》

五、整体感知,疏通读音

1、学生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词;

2、播放朗读视频(PPT),初略感悟,正音。

铮(zhng)悯然(mng)转徙(x)浔阳(xn)瑟(s)声声思

(s)捻(nin)霓裳(nchng)衣裳(chng)红绡(xio)钿

头银蓖(dinb)谪居(zh)整顿衣裳——(chng)还独倾——(hu

n)间关——(jin)呕(u)哑(y)嘲(zho)哳(zh)

3、齐读课文

六、解读序言

要求通读序言,利用课文注解,翻译文句,并说说此“序言”的作用。

1.请学生朗读小序,教师提示需要注意的字词。

2.请学生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明确: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

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小序的作用: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

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3.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

明确:“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和第1自然段照应。“问其人,……转徙于江

湖间”和第2、3自然段照应。“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和第4自然段

照应。

4.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你有何看

法?

明确:“恬然自安”者,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

直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

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

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

第二课时

走进诗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一、齐读诗文,熟悉课文。

二、利用课文注解,梳通文意,思考问题:

问题:诗文按什么顺序写?请理清行文思路并概括每段内容大意。

明确:全诗按时间顺序写。

①月夜江头送客

②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③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④同病相怜伤迁谪

⑤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学生朗读第1段

1.大型音乐喷泉 作为叙事诗的开头,这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这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请用诗句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所渲染的气氛特点。

明确:这一段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引了了琵琶

声。

头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

了一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

中间四句写船中饯别,“举酒欲饮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伏笔,并和后

文“浔阳地僻无音乐”照应。在无管弦的寂寞中饮酒,自然“醉不成欢”酒喝得虽多,

却不成欢,言外之意是心情郁闷,一个“惨”字不但渲染出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

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而船外则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诗人的离情别绪,

有如荒江冷月。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

创造了环境气氛。

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

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突出琵琶声的艺术魅

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

这种气氛可用诗中的一个“惨”字加以概括。

四、学生朗读第二段

思考1:白居易是根据什么来描述音乐形象的?琵琶女在琵琶声中流露出什么样

的内心感情?

明确:诗人根据琵琶女演奏时琴声的高低缓急,把演奏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分

而有合,写得跌宕起伏、收放自如,并在最高潮处戛然而止,干净利落,动人心

魄。琵琶女在琵琶声中流露出了低沉、抑郁的情调,不得志的哀怨、悲愤之情,

暗示了她悲惨的身世。

思考2:为什么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

明确:(1)为了突出音乐效果。“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座右铭怎么写

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

还是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是一种最好

的艺术反应,在直接描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突出

了音乐的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

(2)为了深化诗歌的意境。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清节 ,曲终已经收

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

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

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

律。总之余音绕梁,不绝如缕。这两句诗里,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

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山西特产 ,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

五、学生朗读第三、四段

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2.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

遇?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用原诗文概括回答)

思路点拨: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京倡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商妇

(飘零憔悴、饱受冷落)怨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京官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谪官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恨

(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诗人与琵琶女比较:

琵琶女自诉身世苦白居易自叹谪居苦

本是京城女去年辞帝京

名满京都的艺人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六、学生朗读最后一段,教师提示

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色?

明确:全诗以人物为线索,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

索。前者是明线,后者为暗线。两条线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

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交织,谪情离恨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江州司马青衫湿”更是对主题的形象阐释,是诗人同情

琵琶女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

七、细节探讨

1.诗歌往往少不了景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景物描写的文字。

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

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

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

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

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

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

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景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

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2.“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明确: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

(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

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白居易祠,祠中著名的对联。写白居易离开九

江时,九江人民对他的深厚情谊,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

第三课时

合作探究

一、全诗共写了几次音乐?(连带诗歌结构)是怎样写的?

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诗人深深被吸引,侧面烘托琴技。

(一闻琵琶邀相见)(暗写、侧面烘托)

第二次“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同情琵琶女,顿感迁谪意,正面

描写琴技之高,点明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

(再闻琵琶诉沦落)(明写、详写)

第三次“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诗人感伤而“青衫湿”。侧面烘托琴技

高超,琴声悲凄感人。

(三闻琵琶青衫湿)(明写、略写、侧面烘托)

二、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

好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邢仁甫 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②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

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

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萝卜英语怎么读 听、来描摹的。

三、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体会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

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强烈的生活反差又

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

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

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

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

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

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

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

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

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

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

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

的思考当中……

第四乐章“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

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

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

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

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

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

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

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

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

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08:39: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2727463188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琵琶行序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琵琶行序言.pdf

上一篇:菜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琵琶行序言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