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流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
国家认同建构研究
张珂珂
(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北京102488)
本文微信网R版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国家认同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
的安定具有战略意义。而新主流电影正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合进
影片以提高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国庆档献礼片作为一种典型的
新主流电影,集中体现着新主流电影在建构国家认同方面的优
点与不足。本文通过分析《我和我的家乡》中言语文本符号、画
面符号、音乐符号等对国家认同的建构,总结出其优势和不足,
结合新主流电影的发展现状,为新主流电影建构国家认同提出
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主流电影国家认同我和我的家乡
新主流电影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主旋律电影
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主要是指将商业电影技巧和主流意
识形态相结合的,拥有广泛受众的,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
电影形态。国家认同表现为两个层面,就个人而言,它是_种
主观信仰,指个人对其所处政治共同体合法性的主动认同,
并愿为维护该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贡献;就国家而言,
它是国家独特性格的展现以及其他国家对这种独特性的承
认。111新主流电影作为一种媒介载体,凭借强大的传播力和
广泛的受众面而逐渐成为建构个人层面国家认同的重要途
径。观察近几年国内新主流电影的票房和□碑情况,不难发
现其影片数量在增长,口碑也有一定提升,在建构国家认同
方面持续发力。
根据猫眼数据显示,今年的国庆档献礼片《我和我的
家乡>上映首日的票房为2.74亿,并长期领跑于<_点就到
家)等同期电影。上映第二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
文章称〈我和我的家乡〉暗藏了"十三五成绩单”|21,肯定了
该影片对国家认同的建构表现。11月20日的晚间新闻联播
提到“中国电影业进入黄金时代,涌现出一大批主旋律更
突出、类型化更丰富的优秀影片”[31,并播放了《我和我的
家乡〉的部分内容,主流媒体的认可与肯定进_步彰显了影
片的影响力。此外,"笑中带泪”"农村新貌"‘‘真实"“家
乡”"国家"等关键词出现在网友的评论中,体现了观众对
影片的喜爱。
因此,本文针对(我和我的家乡》的国家认同建构进行
研究对新主流电影的未来发展有_定意义,不仅可以帮助新
主流电影认识到其已有的建构表现存在的不足,从而尝试为
新主流电影建构国家认同提供可行策略,也可以为其他类型
的电影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一、《我和我的家乡》建构国家认同的内容分析
(―)言语文本符号:叙述事实,唤醒记忆
斯图亚特•霍尔认为:我们先不要把身份看作是已经
完成的、然后由新的文化实践加以再现的事实,而应该把身
份视作一种‘生产它永不完结,永远处于过程之中,而且
总是在内部而非在外部构成的再现。”141电影中的言语文本
再现了故事事实,在认同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影《我和
我的家乡》中的言语文本主要包括电影人物台词、串联不同单
元的素人故事文本以及歌曲歌词,影片通过这三种言语文本
唤醒公众对家乡的记忆,并由此增强对国家的认同。
每个故事都需要依靠人物的台词叙述来完整呈现给观
众。〈北京好人>单元,张北京的北京话、老舅和舅妈的衡水
话以及二人与医生的交流等都反复勾起了相关观众对北京
和衡水的记忆。而后在单元串联之间,很多素人介绍了自己
的家乡,引起了更多观众的共鸣。“我的家乡在普宁”“我的
家乡是湖北省十堰市”“火把节”’‘呼伦贝尔"“热干面"“雾
凇”等扩展了影片局限的五个区域,唤醒了更多观众对家乡
的记忆。〈天上掉下个UFO>中董子健的"变化好大呀”"我
是阿学,她是阿花,对面那村,就是我们的家,小福村”“谢
谢你可以让我为我的家乡做出点贡献"以及刘昊然的'‘都说
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可我没觉得路有多难走呀"王
村长的"现在是县通高速,镇镇通高速,村村都铺着水泥路
啊”“苗寨靠山侗寨靠水,克度小镇靠着大天眼,已经富得流
油了"等等言语文本都体现了贵州的变化。
其他单元故事也都通过一定的言语文本展示了“家乡”
的变化,《最后一课H让世界充满爱》歌词的再现,‘‘我们
同欢乐,我们同忍受,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深入人心,强
化了观众对祖国这个大集体的归属感。〈回乡之路》中邓超
的台词"家乡的味道是什么?是又脆又甜的来自家乡的苹
果""这在我们专业上叫退耕还林,四百万亩的毛乌素沙漠,
硬生生叫我们给整绿了”等言语文本都勾起了观众的相关记
忆。《神笔马亮》中穿插了<挺好个人吶〉歌词"挺好个人呐,
平凡而伟大”,致敬了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平凡人。
总之,该影片通过人物的台词叙述唤起了观众对家乡的
认知与记忆,通过素人故事文本呈现了全国广泛民众对家乡
和祖国的热爱,同时故事之间穿插了歌曲的歌词文本,使得
影片更为紧凑,主题表达得到升华。在多重文本符号引导下,
观众自觉接受了影片所弘扬的爱家爱国思想,强化了对家国
的认同。
系本待福■2021年第3期(总第1"期)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
DONGNANCHUANBOfl~l党-百周麵
<?)
(二)画面符号:描绘中国意象,激发情感
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认为意
识形态构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也就是说媒介要想成功
构建意识形态必须将相关的价值观“制造成真实的”|5而
电影灰化肥 借助其高清画面、镜头转换、多样化表达方式等特性在
塑造真实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影片一开始就展示了比较壮阔的河流、平原、森林等场
景,色彩明亮,而后具体到每个单元,又分别展示了更多的美
丽景色。〈天上掉下个UFO>展示了贵州苗寨的风景、服饰、
人物、风俗以及‘‘中国天眼"技术,〈回乡之路》展现了陕西
毛乌素沙漠变果林的场景,《最后一课》展现了千岛湖美景,
《神笔马良》展现了沈阳稻梦空间。在这样的传播情境中,壮
阔的山川河流,先进的科学技术,丰收的乡村稻田,一个个抽
象意义上的国家形象以真实可见的画面符号被呈现出来,令
观众在可见可感中真切体会到国家的存在与强大。
除了对一些大场景的展现,影片中部分镜头的转换也很
好地传达了一定主题。比如,《最后一课》中,伴随着范老师
在暴雨中的奔走,镜头在范老师的回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之
间跳转,二者画面形成鲜明对比,自然展现望溪村的发展变
化,巧妙传达了扶贫先扶智的隐含主题。此外,影片中集体化
镜头的运用“召唤了镜头本身不包含的某种东西的不在场的
存在"161,即浓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不同的素人用S己的家
乡话介绍着自己的家乡,让观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亲切感,
同时呈现那么多人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深化了观众对祖
国欢迎英文 这个“大集体"的团结精神的认知。最后,影片结尾处,数
不胜数的移动影像拼接成一幅中国地图,再次将观众对“家
乡”这个小集体的回忆引申到对"国家"这个大集体的认同。
(三)音乐符号:紧贴故事内容,唱响时代赞歌
音乐是电影叙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在各种形式的
电影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影音乐在一种具有鲜明
的现实主义特色的貌似客观的媒介中强化戏剧情境的动人
效果,可以强化观众对正在进行的叙事本身的持续体的期
待。171该影片开头便是一分钟左右的纯音乐(我的祖国>,熟
悉的歌声响起,很好地将观众带入了影片。然后,不同单元也
都配有不同的主题音乐,推动剧情进展的同时也很好地为新
时代唱响了赞歌。
(北京好人〉中作曲家李衡的多个贴合剧情的纯音乐为
影片增添了几分欢快的色彩,尤其是故事结尾(HolaHola>
音乐的由慢到快,情绪逐渐高昂,使得观众对这份喜悦也印
象深刻。〈天上掉下个UFO>中穿插了胡小鸥作曲的〈山那边
是我家>,当地民歌曲调加上清脆的笛声,让观众对贵州有
了更深刻的认知,最后响起黄渤用贵州话主唱的<山那边>,
欢快的曲风激起观众对家乡变迁的自豪之情。《最后_课>
中《让世界充满爱》音乐响起,"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为你把
眼泪擦干,……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温柔的曲调和感
人的歌词使很多观众都流下热泪。《回乡之路》片尾响起“沙
梁上那个太阳,红又红呦哎,太阳下那个沙坡,挖大坑呦
哎,……_个一个小苗苗,坑里种呦哎”既贴合了影片内容,
也很好地歌颂了治沙英雄们。〈神笔马亮〉中〈挺好个人吶〉
欢快激昂、魔性洗脑,鼓和唢呐的使用为音乐增加了喜庆欢
乐的气氛。歌手刘宇宁的演绎将东北人的热情豪爽体现得淋
漓尽致,歌词“挺好个人呐,平凡而伟大,痛不怕,苦不怕”歌
颂了热忱付出的家乡建设者们,同时影片最后高铁声音的响
起结合画面的展示,深化了观众对祖国强大的认同。最后,
影片结束时原版《我的祖国》歌声响起,很多观众也随之跟
唱,从歌声中表达了对强大美丽祖国的由衷赞美。
总之,影片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符号的呈现引发了观众内
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唤起了观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激
发了其对国家的认同。
二、《我和我的家乡》在建构国家认同方面存在的优点与
不足
(_)在建构国家认同方面的优点
1.聚焦人民群众,强化联系
影片将叙事焦点对准于新中国历史上重要历史事件的普
通见证者,塑造了黄大宝、乔树林、马亮等家乡建设者形象以
及张北京、老范、闫飞燕等返乡游子形象。这些形象普通、大
众、亲民,他们的故事就发生在观众身边,更容易引起观众
的共鸣,建构观众对国家的认同。
《北京好人》中的张北京延续了<我和我的祖国》中的
人物形象,再次让观众感受到了真实自然的北京小市民形象。
〈天上掉下个UFO>中的乡村科技达人黄大宝淳朴幽默,发
明了"滚蛋”等各种产品,表现了人民群众在脱贫致富方面的
积极努力。《最后一课》塑造了一位在望溪村任教十年的教
师老范,他因疾病出现精神错乱,时间概念停留在了多年前
在破旧教室的最后一堂课,凸显了乡村支教老师的伟大品格。
《回乡之路》中植树造林的乔树林是众多家乡建设者的缩
影,而直播带货为家乡沙地苹果打开市场的闫飞燕是众多游
子三国姜维 们的缩影。他们的形象唤起了人们心中对家乡建设者的敬
佩之情以及自己也要为家乡做贡献的热情,同时也深化了观
众对国家沙漠治理、生态建设等措施的认可。(神笔马亮》中
塑造的扶贫干部马亮放弃深造,远离家人,自愿深扎农村扶
贫,最后臝得了妻子的原谅,也臝得了观众对乡村振兴战略
以及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赞扬。
影片塑造了一批贴近现实的时间证人形象,借由他们的
视角展现社会转型和家乡巨变,由此强化了观众与家乡的情
感联系,激发了观众的家国豪情。
2.建构集体记忆,产生共鸣
《我和我的家乡》以喜剧形式对现实进行的夸张给观众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影片不同单元之间加入了素人故事
和单元人物的叙述,使得影片内容更具连贯性。同时,该影片
选择了家肉饼的做法 乡情结作为叙事的情感基调,唤起了观众的共同记
忆,形成了一种向祖国、家园和故乡献礼的集体仪式,将个人
与集体紧密联系起来,深化了观众的家国情感。影片从家乡
变迁的见证者的真实感受出发,以个体的故事引出"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宏大时代主题,以小见大,借
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发生的故事建构广大观众对国家的认
同。由此可说,{我和我的家乡〉在如何用电影折射时代,建
构集体记忆和呼应大众情感方面以及如何平衡喜剧艺术和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面为其他新主流电影提供了参考与借
鉴。
(二)在建构国家认同方面存在的不足
1.情节推进仓促,建构效果短暂
该影片汇聚了五个故事,一个故事大概三十分钟,所以
故事情节推进很快,显得比较单薄。比如(天上掉下个UFO>
故事中的人物普遍脸谱化,情节更像小品,缺乏厚度,虽表
现了一定的家乡情怀,但没有留下深入人心的剧情,只能达
到短暂的建构效果。部分网友认为该片不如<红海行动〉那
种就对一件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和呈现的那样深刻。此外,故
2〇21年第3期(总第1"期)|糸南係播
事顺序可能会影响观感,如果一个故事在世界上最大的数字 结尾时才达到情绪
高潮,那么紧接着新的不同风格的故事就开始了,观众需要
重新进入另_种状态,反复多次,容易产生疲惫感。
2.质量参差不齐,内涵不够突出
五个故事由五个不同的导演进行创作,不同导演擅长的
内容不同,喜欢的表达方式也不同,所以表现的五个单元的
质量也参差不齐。有的故事在拿捏娱乐和主旋律之间表现得
很好,有的故事则是简单套用时代流行的一些"梗''或词汇,
没有深挖对应地区的特色,故事内涵不够,无法引起观众的
强烈共鸣。比如,<天上掉下个UFO》单元,很多评论就提到
“UFO”“滚蛋”科技等都是离贵州很遥远的事情,而且那边
也很少有人做直播,很明显与实际不符,甚至有人将该故事
看作〈唐人街探案3》电影的预告。其实,贵州农村的科技进
步有很多表现,农业机械的使用、微信平台发布通知、相关
软件线上办事等等都是可以进行丰富展现的,但是陈思诚导
演似乎没有深挖到贵州农村脱贫致富的特色。
三、新主流电影的国家认同建构策略探析
(一)挖掘题材,走向类型化
近年来,新主流电影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对红色经典或现
实事件的改编。《湄公河行动》来自2011年‘‘川^中国船
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战狼2》取材于2011年的“利比亚撤
侨"事件,《红海行动》取材于2015年的"也门撤侨”事件,
《中国机长》根据2018年四川航空某航班机组成功处置险
情事件改编。这些影片局限于警匪、军事战争、热点事件等,
缺乏原创剧本且欠缺对喜剧、科幻、动漫等类型的挖掘。此
外,影片形式虽出现了以<厉害了,我的国》为首的纪录片式
电影和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的拼盘式电影,但这些形式
尚处手绘简笔画 于开创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而且,新兴的拼盘式电
影受限于时间因素而使一些好的故事缺乏厚度,所以,新主
流电影未来应该重视对题材的挖掘,且兼顾电影的情怀与剧
情,促进新主流电影走向类型化。
(二)适度使用明星策略,追求精品
明星策略的运用,有利于将粉丝群体转化为可观的票
房,但庞大的明星阵容往往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导致观
众对电影文本的关注减少,不利于电影价值观念的传播。此
外,明星的高片酬会压缩制作经费,不利于新主流电影的精
品追求。《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建军大业》均采用了
全明星阵容,增强了影片的号召力,但是观众对大多数明星
有了固化认识,会记得明星的名字,却不一定记得明星所扮
演的角色,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建构力度,不利于新
主流电影的健康发展。《我和我的家乡》也使用了大量的明
星阵容,有流量明星和实力派老戏骨,但总体上还是实力派
艺术家们的表演占据大部分,一定程度上为影片口碑提供了
保障。所以,新主流电影在未来发展中,应当合理运用明星
化策略,注意明星气质与影片人物的设定是否相符,同时提
高影片故事的内涵,以精品内容潜移默化地建构国家认同。
(三)抓住机遇,走向国际化
电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国家形象的
重要媒介。新主流电影不仅要立足于国内市场,更应该具有
国际化的战略传播意识,积极顺应"一带一路”战略,将中国
的电影销往世界,塑造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和平大国形象。
虽然《战狼2》等影片也曾在美国上映,其影片内容包含了
对难民的保镇定自若的近义词 护,但这并不是影片的主题,加之意识形态的差
异,其在美国并未取得好的票房成绩。对此,新主流电影在
创作中应该尽量以世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等为主题,寻找世
界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关注人类的共通性,通过表述共同
问题,引起国外受众的关注,并获得他们的认可。目前,"人
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新主流电影更
应抓住这个机遇,努力走向国际化,积极建构国外公众对我
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IE3HCISI
[1】林震.论台湾民主化进程中的国家认同问题[J].台湾研究集
刊,2001(02):67-77.
[2]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国曰记丨电影《我和我的家乡》
背后藏着哪些秘密,[DB/OL]./
toutiao/202010/t20201002_,2020-10-02.
[3]央视网.《新闻联播》2020112019:00[DB/OL].https:
///2020/ll/20/VIDE4FaiuYR4xpi02WE-
,2020-11-20.
[4]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C].罗刚,刘象愚,
译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08.
[5]修丽华.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的国家认同建构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8.
[6]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王逢振.安哲罗普洛斯和集体叙
事[J].艺苑,2017(04):6-12.
[7]罗亚尔•兮•布朗,周靖波.音乐与电影叙事[J].江西社会科
学,2007(03):31-41.
1.周星.中国电影的普适性创作支撑一-新主流电影的认知思
考[J].艺术百家,2013,29(01):36-41.
2.张卫,陈旭光等.界定•流变•策略——关于新主流大片的
研讨[J].当代电影,2017(01):4-18.
3.郑富兴,高潇怡.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认同感的培养[J].教育
研究与实验,2005(03):31-36.
4.林震.论台湾民主化进程中的国家认同问题[JI.台湾研究集
刊,2001(02):67-77.
5.闫梅.中国新主流电影研究[D].河北大学,2018.
6.钟秋兰.《我和我的家乡》:不同的我们,同样的家乡[N].江
西日报,2020-10-15(008).
7.臧博.《我和我的家乡》:笑中带泪共叙乡愁[N].中国新闻出
版广电报,2020-10-14(008).
8.杜梁.《我和我的家乡》:“巨变”的家国地理图景[N].中国
艺术报,2020-10-14(009).
9.虞晓.《我和我的家乡》:共鸣于时代的新主流电影[N].中国
电影报,2020-10-28(011).
10.修丽华.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的国家认同建构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8.
11.陈旭光.中国新主流电影大片:阐释与建构[J].艺术百家,
2017,33(05):13-21+187.
12.张悦,严励.当下我国新主流电影的话语表达与话语分
析U].新闻爱好者,2020(06):91-93.
作者简介:
张珂珂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品牌传播。
【责任编辑:肖玉平】
系禹#播2〇2!年第3期(总第1"期)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05:37: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2618583176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邓超新电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邓超新电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