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模

更新时间:2023-03-20 03:24:16 阅读: 评论:0

暑假亲子游-新生婴儿拉稀怎么办

贾模
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苹果手机通讯录不见了怎么恢复)

传统文化(汉字的智慧)

中华汉字是神传文字,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

要载体。古人造字时,把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融入了构字之中,

“字小乾坤大",反映出古人的正统信仰、道德至上、天人合一

思想。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汉字的形象呈现着宇宙

乾坤的万象纷呈、蕴含着造化的神秀灵气。

汉字的智慧,使人从字的意境中,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进而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传统汉字文化演绎着历代人们敬

天信神,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遵守,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其历史

使命和伟大意义在于引导人们追求宇宙真理,使生命获得升

华,步入到大道的境界之中,以达天人合一。

汉字讲究一字传神,如“道”、“法"、“理”、“德”、“仁"等这些

字,其实早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字义了,经过历史积淀,它们所

代表和涵盖的往往都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很广的意蕴和很深

的思想。特别是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时空和不同的语境中,

常常会产生不同的含义;更有一些汉字,即使在同一时空和

同一语境中,也会兼具多种含义。

(一)“意”

意,从心从音,从心底发出的声音就是心音,本义作“志"解(《说

文》),乃心之所念、所趋、所识并称之,如《春秋繁露》“心

之所谓意”.其义为:志曰意,如意念、心意,又如《大学》“欲

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义、义理曰意,如《唐书》“分明

是非,乃出新意”;内心、胸怀曰意,如《汉书》“宽仁爱人,

意豁如也”;考虑、思念曰意,如《礼记》“意论轻重之序”;意

趣、理趣曰意,如春意盎然;猜测、料想曰意,如出其不意。

每个人都有他的心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意念、念头。佛家认

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念会影响一个人一

生的休咎。人的一个起心动念,都是未来果报的因,有人因

一念的诚善,就暗中蒙神赐福;有人因一念的邪恶,就明显

遭天谴罚,往往不必表现于事实,而祸福已感应。此无他,

善恶只在心念之间而已。为人之道,就是要能自思内省,观

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时时起善念,排除邪念.

如明代杨继盛在家训《谕子书》中写道:“心以思为职.或独坐

时,或夜深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这是好念?是恶念?’

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念,便禁止勿思.方

行一事则思之,以为'此事合天理不合天理?’若是合天理便行,

若是不合天理便止而勿行。不可为分毫违心害理之事,则上天

必保护你,神明必加佑你,否则,天地鬼神必不容你。"

再如《太上感应篇例证》记载的明代俞都从意念断恶修善、

改变命运的例子。俞都博学多才,十八岁考取秀才,但继后

他七次科考未中;生五子,四子病夭,仅余一子还丢失了;生

四女,仅存其一;其妻因伤心过度哭瞎了双眼。俞都贫窘潦

倒,自认无大恶,且以教书为业,于是每年岁末,必疏文向神明

陈禀其遭遇不公。一次遇到灶神点化:这一切遭遇源于他意恶

太重、做事专务虚名、怨天尤人,多年来并没有真诚地做过

一件善事,而在私下独处时,心中却完全被贪欲、妒嫉、急

功近利、希求回报、轻视他人而不自制、仇恨等恶念头所占

据。然后教他要摒除各种杂念,清净心补肾的食材 意,不图回报,不求名

利,不论大小和难易,切切实实地行善,才有可能挽回天意。

俞都依此力行三年后,因品德优秀被荐入太学,并考中了进

士。随后又意外地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儿子,其妻双目也复明

了。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已先知”,是说天地神明无时无地

不在监察善恶,报应分明。善念,是万善之门,从这里可以

走向美好的未来;恶念,是万恶之源,从这里可以跌入罪恶的深

渊。人至诚的善念可以感天动地,纵使是在危难关头,也能

够趋吉避凶,化险为夷。

善念是一种道德意识,是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因,来源于追求

真理、正义和光明的崇高信念。人在世间,是好是坏?是善是

恶?是福是祸?人善良本性的回归、前程的光明、真正自我生

命的归宿所依,就始于人们自净其意,择善而从。有的人平

时为一点个人私利去斤斤计较,而考虑自己生命归宿这么重

大的事情却说成是迷信,忽略意念对人的重要影响——心灵

的提升与下坠均在于意念的纯洁与染污。面对意念重要作用

的事实,人们起心动念,怎可不慎呢?

(二)“慎”

慎,从心从真,本义作“谨”解(《说文》),乃小心细心以任

事之意,故从心.又以真为诚实无欺之意,“慎”乃诚心认真以

任事,故从真声。其义为:谨言慎行、敬事赴善曰慎,如《国

语》“慎,德之守也";谨、谨防曰慎,如《中庸》“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诚,使之信实不欺曰慎,如《诗

经》“慎尔言也,谓尔不信";持重曰慎,如慎择。

“慎,德之守也”,慎,是“心真”,也就是说,唯有用真心,才能

真正做到谨慎,才能体察自己存心是否真诚、行事是否审慎。

《易经》云“慎不害也”,《荀子?劝学》云:“故言有招祸也,

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由此可见,“谨慎”之行持,

是保障人安身立命、成功处事的基石。

人之谨慎,首先从真心不自欺开始。做人要善于自省,从思

想意识、言论行动等各方面去审视自己是否遵从道义原则。

自省是理性的智慧,是自己真正主宰自己。孔子说“君子求诸

己,小人求诸人”(《论语》),遇到问题找自己的原因是区分君

子与小人的主要标志,君子要通过时时内省蒸糯米糕的做法 不疚,逐步完善

修养以成就高尚德操。克己是指培养节制自己的能力,孔子

说“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人们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和不

正确言行,回归天理,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有了不自欺的慎行,

向外扩展,就能用真诚之心,善待他人。譬如在诸葛亮的《前

出师表》中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的记述.

儒家最强调“慎独”,慎独是指在个人独处时也要严格要求自

己,是对个人内心深处比较隐蔽的思想意识进行自律的一种

修养方式,防止错误思想及私欲,邪念不生,时时保持正念,

对自觉性要求更高。《中庸》说“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

对于“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动,人虽不知而

己独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谨言慎

行,追求道德规范”.指出君子就是在别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

要谨慎小心;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要警惕注意。慎独表明

的是一种人生态度,表里如一;彰显的是一种人生境界,襟怀

坦白.

历史上涌现出许多秉持这一操守的君子:如东汉杨震“天知、

地知、你知、我知”慎独拒礼;三国时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宋代袁采“处世当无愧于心”;元代许衡不食

无主之梨,只因“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清代叶存仁“不畏人

知畏己知”,凡此种种,无一不是慎独自律、追求道德完善的

体现。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尤需人们审慎地面对现实,谨慎地把

持自己,时时处处坚守道德和良知,切莫因一念之差铸成大

错毁了自己,从而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和未来。

(三)“修”

修,从彡攸声.本义作“饰”解(《说文》),乃使人衣履整洁,仪表

因之雍容而言;彡有刷拭之义,乃可以除尘垢去污秽者,故修

从彡。又以攸本作“水行攸攸”解,为水流自适貌;饰己重在无

往而不自适,故修从攸声。其义为:贤德之人曰修,如《屈原?

离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涵养、修为曰修,

如修行,修炼,又如《礼记?大学》“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建筑、整治曰修,如《礼记?祭义》“宫室已修”;长、高曰修,

如《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学习、著述曰

修,如修学、修史;装饰,使完美曰修,如修饰。

“修”是一门重要的学问,从修身养性,开启了生命无有穷尽的

力量,《孟子》云:“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人生

许多丰富的阅历与内涵,无不被一“修”字囊括其中.古圣先贤

克己复礼,诚明合一,写了诸多修身要道,如《论语》云:“君

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

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言简意赅语意深远,将人

生中所应秉持的修为态度,面面俱到地揭示出来,堪称为古代

君子立身行事的行为准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人屈原在《楚辞》中,

再三表达出人生短暂,行旅匆匆,要探求大道,修身立德,

有所成就,惟恐时不我待,“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

与”、“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解佩纕以结言兮,

吾令蹇修以为理"、“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鴃

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反复使用的一个“恐”字,强烈

地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珍视及求道的迫切。

修身是完善个人道德人格的过程.故孔子云:“德之不修,学

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指出修德的重

要,一生所担心的是有无德行,能否向善向上,能否改过迁善.

君子还应做到见贤思齐与见利思义。君子看见贤人,就要想

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

毛病。“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是要南昌航空大学是几本 求君

子在为人处世时、在利益面前,首先想到的是道义。《礼记?

大学》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要修身需先修心,战

胜自己的欲望与执着,保持端正的心态。曾子云:“吾日三省

吾身”,凡事都能认真修学改过,日久自能见功夫。

“修"可谓致广大而尽精微,从修心,到修身,到修言语,都是人

生的修行境界。修道是指引人们走向光明智慧的明灯,通往

“天人合一”的途径。儒家讲的是入世,倡导仁义礼智信,通

过修德可成贤成圣;佛道讲的是出世,修佛修道,通过修炼佛

法、大道可以达到觉者的标准--佛道神的境界。

一个“修"字,内涵之深广,言语难尽。谨守一“修"字于内心,必

能转化困境与迷惑,化人生坎坷崎岖为通途,升华道德,“苟日

新,日日新,又日新",理上通达,开明德性,以达至善。

(四)“敬"

敬,从攴,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有紧急、急

迫之义。本义为恭敬、端肃(《说文》),《礼记?曲礼》注释为

“在貌为恭,在心为敬”.其义为:恭敬、尊重曰敬,如《史记》

“敬受命”;敬让、敬谨曰敬,如《论语?学而》“敬事而信”;

慎重地对待,不怠慢不苟且曰敬,如《谏太宗十思疏》“慎始

而敬之”;敬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敬明(谨慎严明)曰

敬,如《易经》“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虔(庄敬虔诚)、

敬奉曰敬,如敬奉神明.

“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敬”常与“畏”连用,“敬畏”强调

的是发自内心的敬重与自觉。人生在世,必须有所敬畏,知

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自觉以道德约束内心。古语

有“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天下大

事,成于惧而败于忽”等告诫。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

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即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地

位高、德行高的人,敬畏圣人的话。敬畏之心是人生的大智

慧,是安身立命之本。

敬天。从古以来,传统文化经典所载及古圣先贤,无不以敬

天为本。天化生了万物和人,为宇宙万物的主宰者,人与天有

一种感应关系,天注视着人的一言一行,人积善,天降吉祥,

积不善,天降灾殃。《诗经》云:“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

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情侣语录 天曰旦,及尔游

衍.”意思是敬畏上天的威怒,不要贪逸享乐;敬畏上天的神明,

不要肆意妄为,上天明察人的一切行为及善恶。“我其夙夜,

畏天之威”,言必敬天之威,于是乃得安。

敬德。因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有德才会得到上天的保

佑.天赐道德规范于人世间,《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自古以来,“福”是人们共同的期盼,福总是出现在有德行的人

身边.荀子提出:“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

福份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在权利面前没有私欲邪念,

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念,这就叫做

有德行、有操守。君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孔子说:“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内

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的幸福观在于内在德性的完善,

惟有实践道义的正人君子,方能品尝幸福的无尽滋味。

福与德紧密相关。德是行为主体获得幸福、避免不幸的重要

途径之一。如《诗经》中强调修德配命,达到“配命”的价值目

标,即与天的意志、命令相配,结果自然是获得“多福"。古

语云“祸由恶作,福由德生”,可见祸福之根源在于人之心。

倡导人修明德行,符合天道,才能得到神助,趋吉避祸。

敬人。“敬人"指对人尊敬,对生命关心爱护。孔子“敬人”的思

想是贯彻落实“忠恕之道”,实现“爱人”、“克己复礼"等核心思

想的至为重要的方法,而要实现对他人的尊敬,也首先必须

“克己”。《礼记?曲礼上》明确指出:“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即谦恭待人,后己先人,卑己尊人。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

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这里,孟子

强调君子的居心要合乎仁、礼,强调要爱人、敬人,这是我们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要求,

人与人之间互相尊敬,才能保持和谐相处,使中华民族成为著

名的“礼义文明之邦”。

修己以敬.君子学习、修身的目的在于“君子学道则爱人”、“行

义以达其道”。通过修己获得思想境界的提升,从而传播道义,

善化民众。孔子说:“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

以安百姓”,认为君子从“修己以敬"开始,使自己能够严肃、庄

重、恭敬地去做事,与道相合,与德相应,才能够实现“安人”、

“安百姓”,济世安民的根本宗旨,这也是内圣外王的境界,而

践行“敬”是其起点和立足点。

(五)“智”

智,从日从知。知谓通晓事理,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为智,也就是知.其本义作“智知也,无所不知也”,即智慧之

称.其义有:智慧,聪明曰智,愚之对,如《道德经》“知人

者智,自知者明”;智谋,巧思曰智,如《晋书贾模传》“深沉

有智算”;有才气者曰智,如《孔丛子》“师贤友智”;知识曰

智,如《孟子》“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行事需智慧,识人需智慧……因此,很多人都希望拥有智慧,

做个有智之士。然而,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呢?古人云:“逢

昏不昧,智也。"遇事不昏昧,是智慧.若坚固执着,心量狭隘,

就易遇人不识,遇事不辨。心中有了智慧,自有明最后一片叶子 亮的慧眼,

明辨是非,辨识善恶,趋吉而远祸.智慧,人人本有,一旦被欲

望、习气、情绪等障碍,就无法显现。故“利令智昏,欲令智

迷”,人生的诸多不幸,莫不由此贪欲而起,一旦迷失自己就

极易被境遇左右,犯下错误,丧失理智,做出后悔莫及之事。因

此,时时要保持理智清醒的态度。

智者内心清澈明朗,通达事理,面对各种外在物欲的诱惑,

严守道德的约束。智者,亦有过人的勇气,敢于面对困境,

在困苦艰难中,所思的不是退缩埋怨,而是奋发向上精神,冲

破难关.“智者不妄为”,智慧之人不会胡作非为,因为知其后

果,故不能为,亦不敢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者能知

人,更能善体人意,知彼知己故宫游记 而不惑。智者,永远谦逊待人,

深知广阔的胸襟,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谦逊流露出的是

智慧的言语,优雅气质与风范,让人愿意与之亲近。

智者不惑,静者生慧。《论语》云:“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做到无求不争,顺其自然,心就能静。静是一种安详平和,是一

份圆融的心境,静中能领悟世界的神妙并与万物相契合,静

中蕴含无限生机,可以获得智慧灵感,所得有所悟,故“静思

则通”。圣贤之道,无不充满智慧,使人看得更远。《中庸》

云:“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

所以修身。”古人认为深入学习圣贤的教诲,并在生活中力行,

是增长智慧的方法。

人生如果没有智慧的引导,也会跌入黑暗痛苦。但如何才能

走好自己人生的光明大道,可见,在一切境界面前,懂得什

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活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实在是太

重要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邪思杂念的污染中,在大是大

非面前,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依理行事,心地光明磊落,

切莫迷失方向、踏上险道而不自知,因为,只要有纤毫对事

理的不明,就易踏上人生错误的第一步。遵循天理而向善,通

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这才是明理、智慧的人生。

(六)“宽"

宽:从宀苋声,本义作“屋宽大”解(《说文》),故从宀。又以

苋音桓,从免足,苜声,为细角之山羊,性喜宽野,今有室足

以容苋,可见其宽广,故宽从苋声。其义有:仁厚曰宽,如《左

传》“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大而有容曰宽,如《易经》“君子……

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宥,原宥曰宽,如《史记廉颇蔺相

如列传》“鄙贱之人,不图将军宽之至此也”;爱,爱惜曰宽,如

《礼记表记》“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阔,广阔曰宽,

如《张祜送韦整尉长沙》“最值得看的书 云水洞庭宽”;器度大曰宽,如《论

语》“宽则得众".

宽者,永远能容。厚者,恒久不薄。人生诸多时候,因为心地

不宽,所以常感难有容身之地。其实,若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人生,看宇宙及大自然,就会发现到,就因为自己的心地不宽,

才有设限,因此窒碍难行;就因为自己的视野短浅,所以看

不到远方,见不着上下四方,因而做错,或判断失误。所以

宽广的胸怀,开阔的眼界,可以使人正视周围的一切,跳脱各

种局限。

举目方知宇宙宽.当人站在高远处,或眺望远山,或眺望无垠

的大海,就会真实感受到宇宙的宽大,而觉察个人的渺小。

此刻,个人种种,也将随着蓝天大海的宽阔而化为云烟。若抬

头仰望那宽广的天空,静观这气象万千的大自然,无一不是

覆在广阔的天地中,那么宏观的宇宙,就在身边、就在眼前,

省思着与自己的对比,就会看见自己的胸怀,原来是那般的窄

小,故古人常说:“量大福大。”就是告诉人们要开拓胸怀,有

包容一切之气度,福分才能广大。

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历代仁人

君子常拿这两句话自勉要象孔子那样不断攀登,以不断开阔

眼界,升华境界,向上,再向上,以达精神之山的峰巅.登高方

能望远,在这不断攀登中,人的襟怀也不断升华博大.因为孔子

自己就是一位仁者,他一览天下时,油然想起仁者的心胸就

象巍然屹立的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它那阔大雄伟的风姿

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圣贤人格品德。

心底无私天地宽.所以,学习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放下自我,

才能拥有宽恕胸怀,成就更加开阔的器度与心量。人与人相

处,贵在坦然。待人太严苛,让人不敢亲近,故阻碍了与人良好中国国际象棋协会

的互动;不能宽以待人,周围人则将渐渐离去;严厉苛责,则处

处充满荆棘。故古人云:“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

宜厚。”心地宽厚,才能处众容众得众。从宽广无际的心地出

发,才更懂得知恩、感恩和报恩。在感恩之外,还能遍施、

普施,仁爱他人和万物,才会有与天地万物共存共荣的安稳

祥和,才会走出一条越来越宽的光明大道。

把握“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心境。严以律己是一种力行道

义、修身重德的美好人格特质;宽人,就是待人宽厚、仁爱。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孔子倡导忠恕的道德原则,即有宽宥、

容恕的心地,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朱熹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指凡事要推己及人,将

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君子对自己要严格要求,

而对于他人,则要宽以待人。只有具备豁达的心胸和容人的雅

量,才能给人以温暖、感化和醒悟。因为这是善的力量,它

可以触动生命的本质,可以解体一切不正,可以无所不包和

无所不能,正如哲人所说:比陆地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

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七)“变(變)”

变:从攴?声,本义作“更”解(《说文》),乃改易之意,攴乃施

力使有所为以更之,故以攴。又以?音鸾,本作“治"解,亦作“不

绝”解,变在治旧为新,亦有前后相续不绝意,故从?声。其

义为:变化曰变,如《易书》“化而裁之存乎通,推而行之存

乎变"、“变化者进退之象也”;改变曰变,如《后汉书》“指擿

变象,以求天意”;变动的曰变,如《史记》“观万物之变态”.

《说苑》云:“天地动而万物变化”,所以动与变之间有着密

切的因果关系,动则变。其于时空经纬之间有着广阔而深邃

的内涵,正因为宇宙中有着错综复杂的变化,天地万物方得

以呈现。日月运行,在天成就日月星辰昼夜晦暝的变化,在

地成就山川河域动植高下的气象.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着变化,夜尽昼来,寒尽则暖,物转星移,春夏秋冬,四时

景象,花开花落,落叶缤纷,晴空万里,风起云涌,飞沙走

石……令人不得不感叹,天道自然的变化,何其磅礡雄伟,从

而产生了宇宙万有的森罗万象。

而作为人本身,亦如同一个小宇宙般,虽然于茫茫寰宇中,

人生细若微尘,但细观人从内在的起心动念,以至于言行举止,

其实已经无时无刻不在变的范围内.那么应如何安身立命让

自身的小宇宙能安于大宇宙之中呢?首先应知,小从待人接

物,大到人事变异,旦夕祸福,山崩地裂,无不是在变的因果

间,无不是在宇宙规律中。因为有了起因,则必有变化的结

果。起因,又有善恶之别,故变化红枣千层糕 当有美恶之分.总之,变的

道理,至宏至微,所蕴含的道理深远广大,令人探索深思.

所以,以不变应万变是深刻的大智慧。人们观察到宇宙万象,

变化莫测,人生际遇,动止纷纭.则为人当遵从天理,乐行天

地之道,乐知天命之造化,与天地相应,才能知变,应变,

无忧无虑地安于所处之境。历史上的古圣先贤们,数千年来

引导了一代又一代后人,谨守一颗仁德的道心,是不违背天

地之道的根本。如《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成就

万事万物的是天命之性,此乃天地法则.仁德之士见此道,即

认之为仁,聪明之士察此性,则认之为智。皆遵循此道此性,则

能生生不息。这个道,就是不能片刻离开人的身心。所以君子

之道能涵盖万有,为万物之根。虽世事变化无穷,然则人道心

不可变,志向不可变,气节不可变,善念不可变,方是应乎

万变的大智慧。

人只有遵循天道,才能和天地同为一体,明了宇宙人生真相,

才能够持久和永恒。正确分析和把握时局、天下大势,谨守这

万变之宗方可在变幻纷纭的世间深谙时变、事变之理,通达变

化之道。

(八)“时(時)”

时(時),左为日,右上为土,表大地;下为寸,表刻度,形象

地展现了时的含义。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就是利用太阳的影

子,投射在有刻度的盘上,以不同的刻度表示不同的时间。

其义有:包括时间,时辰,时期,时候,时代,时机,如《论衡》

“累日为月,连月为时,纪时为岁”;适合时宜曰时,如《汉

书》“阴阳调而风雨时”;适时曰时,如《孟子》“有如时雨化

之者”。

时间是宝贵的,又是神奇的,也是最公平的,它既有限又无限,

既抽象而又具体,其内涵极为丰富,它是扭转乾坤的力量,

它是稍纵即逝的速度,因此,惜时成为亘古不变的话题。自古

以来,大凡取得成就的人,无一不惜时如金,古语云:“圣人不贵

尺之璧,而重寸之阴”,“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

分阴",是说象大禹那样的圣人都珍惜每一寸光阴,一般人更

应当珍惜每一分光阴。

古人惜时是为了学习和了解更多的道理,求真求道、修身立

德。《诗经》云“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是说:“君子啊,勤勉不贪图安逸。

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

赐给你洪福祥瑞."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一个人如果一生浑浑噩噩,

糊里糊涂,与真理无缘,那就等于白活了;如果坚持不懈地

追求真理,一朝得道,即使晚上就死去也无憾,这里形容对真

理的信仰和追求的重要和迫切。古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

闻道求真,学以致道。仁人君子要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多,要

懂得天道、人道、世道,要知安身立命,知礼明法,知人论世,

兼济天下。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描述出消

逝的时光就象这东流的河水一样,日夜不停流去。孔子一生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弘道自强不息,他说:“学如不及,犹

恐失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说有些

人浪费光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如果

一群人整天相处在一起,说的都是无关道义的话,又喜欢卖

弄小聪明,这样的人实在很难走上人生正途啊。

古语云:“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

人”,韶光之匆匆易逝,劝勉世人要及早努力,有所作为,勿虚

度年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代岳飞一曲浩然

的《满江红》,道尽了满腔爱国的壮志,惜时的可贵.

宋代陆游一生惜时,勤学并勤写作,在诗词、散文、历史训

诂诸方面都有很高成就,留下九千多首诗词。他写道“少小喜

读书,经夜守短檠”,他84岁时还自谦是学问不足的“驽马”,

读书依旧刻苦,并说“青灯有味似儿时"。秋夜读书时:“挑灯

夜读书,油涸意味已,亦知夜既分,未忍舍之起。”冬夜读书

时:“激动的句子 寒生点滴三更雨,喜动纵横万卷书"。他还谈到读书尤其

重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勤学,持之以恒:“古人学问无遗

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另一方面在于躬行,才能真正理解书

中的深刻道理:“善言铭作要躬行,字字微言要力行",“读书历

见古人面,好义常先天下忧”.

确实,时间稍纵即逝,然而,对于珍惜时间的人,它却馈赠以无

穷的智慧和财富.“莫向光阴惰寸功”,意在劝勉人们要珍惜当

下的每一天,善用眼前的每一秒。把握好瞬间,也就是把握了

未来。时间可以将一切不值得后世纪念的事物从人们的心目

中抹去,也能让一切伟大的人和事永远名垂青史。如何珍惜时

光,在每一个宝贵的瞬间了悟人生存在的意义,对每个人来

说,都是极其关键的。要抓住有限的时间追寻真理大道,在

有限的时间做最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让那些稍纵即逝的宝

贵瞬间变成真正美好的永恒吧。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03:24: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2538563166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贾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贾模.pdf

上一篇:我的祖国母亲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贾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贾模
    暑假亲子游-新生婴儿拉稀怎么办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苹果手机通讯录不见了怎么恢复)传统文化(汉字的智慧)中华汉字是神传文字,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古人造字时,把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融入了构字之中,“字小乾坤大",反映出古人的正统信仰、道德至上、天人合一思想。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汉字的形象呈现着宇宙乾坤的万象纷呈、蕴含着造化的神秀灵气。汉字的智慧,使人从字的意境中,领悟到传统
  • 0℃我的祖国母亲
  • 0℃向日葵简笔
  • 0℃千狮山
  • 0℃御狼
  • 0℃锡亚高岛
  • 0℃花馍馍的花样做法图解
  • 0℃西安旅游景点攻略
  • 0℃电脑手写板
  • 0℃胡戈波士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