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第18课《狼》知识点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字剑⾂,号小学5年级作文 柳泉居⼠,⽂学家,清朝⼭东淄川(今⼭东省淄博淄川区)⼈,蹈组词组 代表作是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部⽂⾔短篇⼩说集,共有491篇,多以⿁狐故事反映当时的社会⽣活,表露作者的思想。
⼆、⽂体知识
志怪⼩说是中国古典⼩说形式之⼀。志怪,就是记录怪异。志怪⼩说以记叙神异⿁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和流⾏
于魏晋南北朝。志怪⼩说对唐代传奇产⽣了直接的影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志怪⼩说的代表作之⼀。
三、理解⽂⾔⽂
1.原⽂:⼀屠晚归,担中⾁尽,⽌有剩⾻。途中两狼,缀⾏甚远。
【注释】
屠:屠户。
⽌:仅,只。
缀⾏甚远:紧跟着⾛了很远。缀网页云 ,连接、紧跟。⾏,⾛。
屠惧,投以⾻。⼀狼得⾻⽌,⼀狼仍从。
【译⽂】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的⾁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些⾻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了很远。
2.原⽂:屠惧,投以⾻。⼀狼得⾻⽌,⼀狼仍从。⼀狼得⾻⽌,⼀狼仍从。复投之,后狼⽌⽽前狼⼜⾄。⾻已尽矣,⽽
两狼之并驱如故。
【注释】
投以⾻:把⾻头投给狼。
并驱:⼀起追赶。
如故:跟原来⼀样。
【译⽂】
屠户害怕了,把⼀块⾻头扔给狼。⼀只狼得到⾻头就停了下来,另⼀只狼仍然跟着。屠户⼜扔给另⼀只狼⼀块⾻头,后
得到⾻头的那只狼就停了下来,可是先得到⾻头的那只狼⼜跟了上来。⾻头已经被扔完了,可是四年级绘画 两只狼像原来⼀样⼀起
追赶(屠户)。
3.原⽂:屠⼤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少时,⼀狼径去,其⼀⽝坐于前。久之,⽬似
瞑,意暇甚。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注释】
窘:处境困迫,为难。
窘:处境困迫,为难。
敌:敌对。这⾥是攻击的意思。
顾:看,视。
积薪:堆积柴草。
苫蔽:覆盖、遮盖。
少时:⼀会⼉。
径:径直。
去:离开。
⽝:名词作状语,像狗⼀样。东北菜系
瞑:闭上眼睛。
意:神情、态度。
倚:靠。
弛:解除,卸下。
前:上前。
眈眈:注视的样⼦。
【译⽂】
屠户处境困迫,⾮常为难,恐怕前后⼀起受到它们的攻击。他看见⽥野⾥有⼀个打麦场,场主⼈把柴草堆在打麦场⾥,
覆盖成⼩⼭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放下担⼦拿起屠⼑。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4.原⽂:少时,⼀狼径去,其⼀⽝坐于前。久之,⽬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劈狼⾸,⼜数⼑毙之。⽅欲⾏,转视
积薪后,⼀狼洞其中,意将隧⼊以攻其后也。⾝已半⼊,⽌露尻尾。屠⾃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
敌。
【注释】
少时:⼀会⼉。
径:径直。
去:离开。
⽝:名词作状语,像狗⼀样。
瞑:闭上眼睛。
意:神情、态度。
暴:突然。
洞:洞⽳,这⾥⽤作动词,指挖洞。
隧:通道,这⾥⽤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尻:屁股。
股:⼤腿。
寐:睡觉。
盖:表⽰推测,⼤概,原来是。
【译⽂】
过了⼀会,⼀只狼径直离开,另⼀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前。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
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劈狼的脑袋,⼜连砍⼏⼑杀死它。屠户正要上路,转⾝看柴草堆的后⾯,只见另⼀只狼
正在柴草堆⾥打洞,打算从通道进⼊攻击屠户的背后。(狼的)⾝⼦已经进⼊⼀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砍
断了狼的⼤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前⾯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来诱惑敌⽅的。
5.原⽂:狼亦黠矣,⽽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何哉?⽌增笑⽿。
【注释】
黠:狡猾。
变诈:巧变诡诈。
⼏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罢了。
【译⽂】
狼也够狡猾的了,可是⼀会⼉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四、课⽂分段
第⼀部分(第①—④段):记叙了屠户归途中遇狼、杀狼的经过。
第⼆部分(第⑤段):作者议论、嘲讽贪婪狡猾的恶狼,点明⽂章主旨。
五、问题归纳
1.第①段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
第①段交代了⼀个屠户,卖完⾁⾛在回家的路上,被两只狼紧追不放。简单⼏笔,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险,渲染了紧张
的⽓氛,扣⼈⼼弦,为后⾯描述屠户与狼做⽃争作铺垫。
2.作者写“两狼并驱如故”,这样写有什么作⽤?
⾻头被扔完了,两狼“并驱如故”,狼并没有满⾜,暴露了狼贪婪的本性。屠户迁就妥协的策略失败,餐厅服务员 再没有可以引开狼的东西,
处境更加危险。情节引⼈⼊胜。
3.“少时,⼀狼径去,其⼀⽝坐于前。”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
3.“少时,⼀狼径去,其⼀⽝坐于前。”damage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
在紧张的⽓氛中,两只狼的反常⾏为让⼈捉摸不透,设下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
这句话说明表⾯上看狼很聪明,⼀只狼假装睡觉来迷惑屠户,使他丧失警惕,等待与打洞进⼊柴草堆的那只狼前后夹
击,最后却弄巧成拙。这句话是点睛之笔,呼应上⽂,上⽂的悬念得以揭开。
5.作者结尾处发出的议论有什么作⽤?
本题可运⽤结尾句(段)作⽤分析法进⾏分析。⽂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下场的嘲讽,
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争精神的赞扬。画龙点睛地揭⽰了⽂章的主题。
六、课⽂主题
这篇⽂⾔⼩说讲述了⼀个屠户回家途中遇狼、惧狼、御狼,历史上的女皇帝 最后杀狼的故事,说明了狼再狡猾也不是⼈的对⼿,终归会
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同时也告诫⼈们:对像狼⼀样的邪恶势⼒主丢掉幻想,敢于⽃争,善于⽃争,最后才能取得胜
利。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03:22: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2537273166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御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御狼.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