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熟

更新时间:2023-03-19 22:55:17 阅读: 评论:0

森林吧-长气球

禾熟
2023年3月19日发(作者:甘岸镇)

阶段性测试四

古代诗歌鉴赏

1.(安徽合肥市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寻春

王阳明

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

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

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

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注]意到:估计(我)到近旁。

(1)颔联中“江鸥”的形象有何特征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阳明的诗歌常将景、情、理三者融为一体,请结合本诗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象特征:活泼可爱与顽皮,充满情趣。(答对人有疑虑,也可)

作用:写出了景物(环境)的生动特征,衬托出诗人的亲近而不得的失落;表现了诗人对

眼前春景的迷恋,对乡村生活的陶醉。

(2)本诗前三联依次描写了湖水、田野、江鸥、野草、山峰、溪流等景物,融入了作者

对春景的迷恋,对乡野的热爱。尾联在寻春快乐之际点出对生活的感悟:只要融于自然,快

乐到处都有。

2.(北京市东城区统一检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禾熟

孔平仲①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③,啮草坡头卧夕阳。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①孔平仲:宋代地方官吏,多次遭到贬谪。②窦:指水沟。③耕耘债:指耕田

犁地的农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禾熟》首句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百里农田,波翻浪涌,香气袭人。

B.《禾熟》后两句含蓄表达了希望尽快了却官场“役债”,像老牛那样卸去重负的心

愿。

C.《村居》首句如同电影镜头转换,由近景到远景,描绘出宁和淡雅的田园风光。

D.《村居》后两句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2)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禾熟》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写了诗人自己郁闷的心情。《村居》通过写村居景象,

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闲愁的心情。

【解析】(1)“由近景到远景”错,应为“由远景到近景”。

3.(广东省惠州市第三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清江曲

苏庠

属玉①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苹②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①属玉,一种水鸟。②白苹,水中浮草。

(1)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请简析这些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给人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因而使苏轼大为赞赏:“此篇若置太白集中,

谁复疑其非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请从诗歌的主题与风格两个方面说明它与李白

诗的相似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中描绘的意象有属玉、鸳鸯、白苹、芦花、扁舟、林樾、明月等,营造

了幽美清新的意境,抒发了放任自适的情感。

(2)主题方面:寄情山水、纵酒行乐、自由不羁,如“万事不理醉复醒”就表现作者对

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生活的喜爱和追求;风格方面:挥洒飘逸、辞气夸张、清新自然,全诗

景物描写清新自然、不饰雕凿,最后一句“长占烟波弄明月”更见丰富的想象力和飘逸的风

格。

4.(陕西省宝鸡市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莎衣①

[宋]杨朴②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③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生产经理岗位职责 。

直饶紫绶金章④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③菡萏:荷花。④

饶,任凭。紫绶金章,紫色绶带,黄金印章,指高级官员的服饰。

(1)“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寄寓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尾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儿童围棋入门口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两句描绘的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波光潋滟,烟霭迷蒙,苇影参差,莲

叶滴翠,荷花吐香,雨洒湖面,如溅珠迸玉,此间一叶扁舟,舟上卧着一位披着蓑衣的渔人。

诗人描绘这幅渔人乐趣图,是对渔人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生活的赞颂,也是对桃花源式的理

想天地的向往。

(2)在表现手法上,尾联运用了对比(或衬托)和象征手法。诗人将“紫绶金章”和“莎

衣”对比,莫说紫绶金章多么高贵,也不肯轻易将蓑衣与之交换;以“紫绶金章”象征荣华

富贵,以“莎衣”象征平淡自由的生活。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飘然物外、视官爵如敝履的

思想。

5.(江苏省南京市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江湖伟观

刘黻①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刘黻,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国都陷落,毅然奔赴国难,为国献身。

(1)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请从首联中找出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三联是怎样表现“伟观”的?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残柳、老荷。

(2)第二联,上句抓住“万井人烟”从空间上实写了都城繁华热闹的景象,下句抓住“千

年王气”从时间上虚写了历史的深远,时空交错,虚实结合。

第三联,上句选取了西湖、古塔、寒屿等意象描绘了一派静谧的阔大之景,下句借远江、

归舟、夕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归舟过处江水荡漾的动态秋江图。动静结合,画面开阔辽远。

(3)①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孤独凄凉之情;②诗人北望中原,收复无望的哀痛之情;

③诗人屡遭贬斥,半生潦倒,报国无门的沉郁哀伤之情。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注]

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注]熙宁七年(1074),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苏镇江)。

(1)“幽恨终难洗”中的“洗”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白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

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洗”字一方面写出了一场春雨过后,京口显出了清丽之美,但另一方面

春雨却洗不去作者胸中的乡愁,通过这一实一虚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2)思乡之情难以抑制,身为宦游之人又身不由己的痛苦。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度大庾岭①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②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粽子怎么画 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③。

[注]①公元705年春,宋之问被贬为泷州参军,此诗是他前往贬所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②翥,zh,飞。③西汉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1)有人认为颔联中“随”“尽”两字用得最好,请任选一字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魂随南飞的鸟儿而去,顿感前途渺远。一个“随”字写出了诗人的茫然与

伤感。

或:鸟儿北飞,人却无法北返,只能把魂魄附在鸟翼上,飞回故里带生的成语 。“随”字写出了诗

人被贬南行、念乡怀国的伤感之情。

(“尽”字运用夸张手法,诗人睹花伤怀,黯然泪下,泪几乎要流尽。一个“尽”字把

诗人去国怀乡、魂断庾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情景交融(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景色的渐变,衬托(表现)自己心情的变化。颈联写山

雨欲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在这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

潮逐渐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对现实希望早日赦归。

8.阅读下面一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1)前三句借助刻画诗人形象来抒发感情。作者刻画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香兰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又到”句点明诗人重到当年分别之地;“不语”句勾画出诗人驻马立足,

默默无言,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踏遍”句写出在清冷的秋季,诗人长久的徘徊在故

地,不忍离去。表达了离别之苦,怀念之情,凄凉之意。

(2)诗人用“不恨”、“只恨”形成对举(对比),来突出“西风吹梦成今古”给诗人带来

的痛苦。

9.(浙江省温州市五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①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②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①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②鉴:镜子。

(1)张先在当时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这首诗也多处写“影”,有明写有暗写。

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写景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

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宋)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①忽得南来鲤②,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

素书”之句。

(1)颔联写到“天寒有日云犹冻”,其中“冻”字的使用有何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功折罪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冻”有“凝滞”之义。天空“有日”,云不应冻,但“云犹冻”,可见

“天寒”,可见日色晦暝,云也仿佛凝滞,增加了惨淡的气氛,表现(烘托/渲染)了诗人离乡

远行时那黯淡、凄凉的心境。(2)尾联用典,船工捕得鲤鱼本是很平常的事,作者借用“呼

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或者能够说出古人常以“鲤鱼”代指“家书”),抒发了盼

望家书的急切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人、对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

1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西湖废圃

张可久

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佩①今何在?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

花已飘零去,山曾富成人礼致辞 贵来,俯仰伤怀。

[注]神仙环佩:泛指西湖繁盛时的迷人风物。

(1)此曲意境幽远,技巧娴熟,请对曲中“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加以简

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仙环佩今何在?”这一设问起着“关节”的作用,使得全曲意脉贯通,浑然天

成。结合全曲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连用名词,组成一组意象群,勾勒了一幅死寂、萧疏之景。②对仗工整,

使全曲具有整散结合的特点。③景中寓情,“废”“静”两字意蕴深厚,奠定了全曲感伤的

基调。

(2)问句一转,便由废圃扩及整个西湖、整个历史兴衰、人世沧桑,抒写昔盛今衰、人

生无常的慨叹。

12.(浙江六校3月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

(1)请在颔联中的“乱”和“平”中选一字做简要的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乱”是自然、随意。这一“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

染的神态活画出来。“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蘋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

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蘋的茂盛。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前六

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

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

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①,梦倚高城赤叶楼②,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笑蓉叶叶愁。

[注]①黄茅店,指的是乡村客店。②赤叶楼,这里指女子所居之楼。③“灞桥”句,汉

代人送别,在长安灞桥折柳相赠,故后代以“灞桥杨柳”代指离别。

(1)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代杨慎评论说:“‘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离城赤叶楼’,《鹧鸪天》之佳句也。”

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这两句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开头两句,写旅途上所见的秋郊景色:枫叶凋零,飘落河桥。野水退落,

暮烟飘散,郊外山丘衰草漫漫,一片枯黄。渲染出秋的寥廓、苍凉、萧瑟,烘托出词人的离

愁别绪。

(2)①实写酒醉入眠,虚写梦中情境,一实一虚,虚实相生;②醉眠乡村酒店的孤单离

愁,与昔日出入都市高楼的热闹欢愉,对比鲜明。

14.(四川省成都七中第二次诊断性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阮郎归①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②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注]①此词作于郴州贬所;②丽谯:壮美的高楼。小单于,唐曲调名。李益《听晓角》

诗:“无数塞鸿飞主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1)词的上阕主要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词的上阕以简练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寂静幽深凄冷的环境。初春季节,冷雨

凄风,庭院深虚,寒夜闻曲,笛曲幽咽,衬托出长夜遥迢,思乡难眠。营造了乡思旅愁的足

够氛围,传达出客地浓厚的孤独寂寞之感。

(2)①对比。郴州与衡阳相比,郴州更偏僻、离家更遥远,从而可以感知作者内心的孤

独与凄凉;②用典。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离家人借书信寄托的思念之情,然而作者

在偏远的郴州,连传信的大雁都没有,这种思念之苦可以说到了绝望的地步。从而委婉曲折

地透露出他身贬郴州,离乡日远,久无家书的痛苦感情。

15.(山东省青岛市3月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

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①尘羁。

[注]①绁:捆绑,束缚。

(1)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体上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生在“东园”,且被众草掩没,但后

来“卓然见高枝”;②在凝霜之中,青松卓然独立,不畏严寒;③青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

不同(或“独树一格”“特立独行”等均可),比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关注。

(2)前六句诗人托物言志,将感情寄寓在青松之中,表达出自己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的品性;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16.(重庆南开中学3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①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

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①机:此处指巧诈。

(1)这首元曲开头两句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江南水乡________的

秋景。

(2)有人说渔夫的“忘机友”就是下一句中的“白鹭沙鸥”,你认为呢?试做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偶明丽

(2)是。白鹭沙鸥点水而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恰可做渔夫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

正可衬托出渔夫侣白鹭而友沙鸥,甘心恬淡宁谧生活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尘浊的厌弃

和对自由安谧生活的向往。情与景自然的融为一体。

不是。“忘机友”应是同为渔夫的其他人。“点秋江白鹭沙鸥”与开头两句一样,是在

描绘渔夫所处的优美宁静的环境:秋江澄澈、沙鸥点水而飞,以此来衬托渔夫平静、安适的

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尘浊的厌弃和对自由安谧生活的向往。情与景自然的融为一体。

17.(湖北省八市3月调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反,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

(1)同是多病之身,杜甫《登高》中是“潦倒新停浊酒杯”,而贺铸却开学了日记 “把酒不知厌”,

结合所学知识,试简要分析二者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析颈联“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同:《登高》中,久客他乡、艰难穷困、愁苦衰老,使诗人心灰意冷,本

想借酒浇愁,却偏偏因病不能喝酒,这反而更增添了愁烦。本诗中,诗人因为贬谪之意太浓,

乡愁太深、太重,挥之不去,即使病后初愈,仍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

相同:都表达了诗人内心抑郁又无处倾诉的矛盾和痛苦之情。

(2)诗人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暮霭之中,夕照飞鸦,鸦归古刹,草入荒城渲染了一片

萧瑟、凄冷的意境,寄托了作者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抒发了怀乡思归之情。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英文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

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2)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

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

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19.(广东省广州市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夜雨

梁寅①

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愁如百草雨中生。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花发恐飘零,

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

[注]①梁寅(130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末明初学者。

(1)词中主人公为何而“愁”?“彩霞”“红日”“啼莺”这组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

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词句是怎样写“愁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为“花发恐飘零”而愁(或为“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而愁)。②表达了

豁达、愉悦的心境。

(2)①通过描写雨骤天寒,渲染出一种“愁”的氛围。②将“愁”喻作春雨后疯长的“百

草”,形象而贴切地突现了“愁”之浓烈。

20.(湖南省长望浏宁四县(市)3月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综观全词,试分析“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在全词中有何作

用?试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思乡,思亲,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慨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

厌倦仕途与奔波,希望归隐田园。

(2)写法:①写景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山”“水”“霞”是远景,“林”“鸦”是

近景。②动静结合,(鲜活灵动),“山”“水”“霞”“林”是静景,“归鸦”是动景。

作用:①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山水、残照、归鸦等景物,抒发思

乡之情;②烘托气氛,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怅然的意境,突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

21.(河南省开封市第二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

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①。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

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寒食:即寒食节,宋时有郊游踏青的习俗。

(1)上片末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上片从哪几个角度写出了“岑寂”?。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虚实结合能较好地表达情感,请结合这首词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借代、拟人。上片中“吹”“寒”“看”,从听觉、触觉、视觉抒写了客

居逢春的岑寂。

(2)上片实写,下片虚写。上片实写今日所见春色所感岑寂,下片想象明日寒食之游和

梨花落尽、飞燕寻春之景,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的惆怅和伤感。

22.(河北省石家庄市质量检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①自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①下:指出兵。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县东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整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人将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倾斜银光的明月和掠过万里关山的浩荡

长风这些物象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广阔无垠的万里边塞图,表现出(营造出)雄伟壮阔而

又苍凉悲壮的特点(意境)。

(2)诗人借战士的思乡和家人的思亲,表达了对征人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战士望着

荒凉的边塞,愁容满面,想像家中的亲人在这清冷的月夜楼头远眺,思念着“我”这个也许

不能生还的征人,似乎还听到一声声惆怅的叹息,使得思归之情更浓,关切之意更真,和平

之盼更切。

23.(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联系全诗看,作者对夏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本是背景,一般宜放在第一句,请分析作者将其放在第三句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先是对夏云能带来雨水救旱苗的期盼(盼望)、焦虑(焦急),见到的却是夏云

的悠闲作态,转而对夏云失望、怨恨,甚至厌恶。

(2)诗人把它安排在第三句,一是使这首篇幅很短的小诗有悬念;二是让它与第四句形

成对照(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的失望、怨恨,甚至厌恶之情。

2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日本历史 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1)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汝成阴系钓舟”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

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写天空飞翔的鸥鸟,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意,组成一幅动静相间

的江上秋色图;②成双的鸥鸟反衬了诗人的孤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

(2)①用拟人化的手法。②表达了诗人惜别和向往安定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一生为生

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

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22:55: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2377173149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禾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禾熟.pdf

上一篇:如何养蝴蝶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禾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