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可欲

更新时间:2023-03-19 21:16:12 阅读: 评论:0

怎样制作寿司-小学体育课怎么上

不见可欲
2023年3月19日发(作者:王者荣耀教程)

谏太宗十思疏

唐代: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

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

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

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

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望国一

作:思国)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

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

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

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

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

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

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

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

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

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

为之大道哉?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

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

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

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

(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

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

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

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

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

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

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

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

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

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

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

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

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

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

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

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

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

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

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

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

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

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

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

(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

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

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

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

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

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

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

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日式榻榻米装修图 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

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高考古诗词 能散播他

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

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

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

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

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

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

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注释

1.长(zhng):生长。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树根。

3.浚(jn):疏通,挖深。

4.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时

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10.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景,大。

11.殷忧:深忧。

12.实:的确。

13.克终者盖寡: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盖,

表推测语气。

14.傲物:傲视别人。物,这里指人。

15.吴越为一体:(只要彼此竭诚相待)虽然一在北方,一在

南方,也能结成一家。胡,指北方;越,指南方。

16.骨肉为行路:亲骨肉之间也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骨肉,

有血缘关系的人。行路,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

17.董:督责。

18.振:通“震”,震慑。

19.苟免而不怀仁:(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

国君的仁德。

20.怨不在大:(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

21.可畏唯人:可怕的只是百姓。人,本应写作“民”,因

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而写作“人”。

22.载舟覆舟:这里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

治。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23.见可欲: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出自《老子》

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下文的“知足”、“知

止”(知道适可而止),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

辱”,“知止不殆”。

24.将有所作:将要兴建某建筑物。作,兴作,建筑。

25.安人:安民,使百姓安宁。

26.念高危: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危,高。

27.则思谦冲而自牧: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冲,

虚。牧,约束。

28.江海下而百川:江海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下,居……

之下。

29.盘游:打猎取乐。

30.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杨志祥 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

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为

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

31.敬终:谨慎地把事情做完。

32.虑壅(yng)蔽: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壅,堵塞。

33.想谗邪: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谗,说

人坏话,造谣中伤。邪,不正派。

34.正身以黜(ch)恶: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

黜,排斥,罢免。

35.宏兹九德:弘扬这九种美德。九德,指忠、信、敬、刚、

柔、和、固、贞、顺。

36.简:选拔。

37.效:献出。

38.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39.垂拱:垂衣拱手。比喻很轻易的天下就实现大治了。

40.无为: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其自然。

文言现象

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无,通“毋“,不要

措词

1.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貌:指表面上。心:指内心里。

2.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下:居……之下。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君:做君主,统治。

3.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重大的位置。

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善:好的、可行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不好的行为等。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

居安思危安:安逸的环境。危:危险的情形。

4.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尽:穷尽。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远:远长。

塞源而欲流长者长:长远。

克终者盖寡终:坚持到底。

5.形容词使动用法

欲流之远者远:使……流得远。

必固其根本固: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宏兹九德弘:使……光大。

何必劳神苦思劳:使……劳累。:使……辛苦。

6.动词用作名词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

7.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乐:以……为乐,喜欢。

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忧:以……为忧,担心。

8.重要虚词

之: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以:

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顺承

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

哉:

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表反问语气,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表反问语气,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出自《史记陈涉世家》。表反问

语气,呢。

重点实词

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

因,因为。

虽: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

①必竭诚以待下: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下:

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方位状语作名词,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

地位低下的人或学识比自己低的人。

当: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ng)车:当作。

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哪里。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生,所能养生的。

⑤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

信:

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④忌不自信:相信。

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④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

⑤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请求。

治:

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②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医治。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所: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表被动。

克:

①能克终者盖寡:能够。

②然操虽能克绍:战胜。

③公乃与克日会战:约定。

④克己复礼为仁:约束。

终:

①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

②能克终者盖寡:坚持到底。

固: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牢固,巩固。

②据秦孝公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坚固。

③蔺相如固止之:坚决,坚持。

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本来,原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

⑥斯固百世之遇也:确实,实在。

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

指国家的基础。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

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谦虚;今义,

一种谦虚的美德。

承天景命景:古义:重大。今义:景色。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

当作。今义:认为。乐:意动,以......为乐。

人君当神器之重神器:古义:特指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权。

今义:泛指祭祀用品。

臣虽下愚(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谦词。今无此意。)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古义:形同陌路。今义:走路。

衍生成语

居安思危:居,处于,处在;思,想,考虑。处在安乐的环

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载舟覆舟:载,承载;覆,颠覆。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

也可以倾覆船。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择善而从:从,追随,引申为学习。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

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善始善终:做事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

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太平。多用来称赞帝王

无为而治。

戒奢以俭:戒,戒除;奢,奢侈;俭,节俭。用节俭来消除

奢侈。

赏析

《旧唐书》曾赞扬魏征的奏疏“可为万代王者法”。对

于魏征这篇奏疏,唐太宗非常重视,说它是“言穷切至”,

使得自己“披览亡倦,每达宵分”。他还曾使用“载舟覆舟”

的比喻来训戒太子。宋、明、清三代的一些君主,也经常拜

读这篇奏疏,用以规戒自己。由此可见它在封建时代的重要

意义。即使到了现代,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

也仍有值得借鉴的意义。

这篇奏疏,在写作上很有其特色,它有很强的现实针对

性。文章根据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绩之后,逐渐骄傲自满,

生活日趋奢靡地情况,指出了他“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不可以“竭诚以待下”,

必然会使“骨肉为行路”,最后导致至亲疏远,君臣解体,

离心离德,难于保守天下。奏疏不仅把“不念居安思危,戒

奢以俭”的危害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而且还对症下药,提

出“十思”的措施,既明确具体,又实用而不空泛,针对性

很强。

奏疏从头至尾,多用骈偶,或相对为文,或排比论述,

辞工文畅,音律和谐,铿锵成韵,读来如觉连珠滚动,文章

一气呵成,论述步步为营,气势雄健有力,警示振聋发聩。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谏议大夫魏征写给唐太宗

的一篇奏疏。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

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

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

一篇。文章先以比喻开篇,通过成败得失的比较推论,归结

到“可畏惟人”,指出了争取人心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

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规劝唐太宗在

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

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个在当

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

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

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写

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

魏征敢于直谏,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强调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贞

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而全文主要阐明的是为人君必须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谏太宗十思疏》的精神,

主要是规劝唐太宗在“贞观之治”取得成就以后,仍要牢记

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善始”、“克终”,

以“积其德义”,使国家达到到长治久安的局面。

《古文观止》评价:通篇只重一“思”字,却要从道义

上看出,世主何尝不劳神苦思,但怎么哄男朋友开心 所思不在德义,则反不如

不用思者之为德也。魏公十思之论,剀切深厚可与三代谟、

诰并传。

魏征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的。文章第—段即开宗明义,用树木、河流作比,说明“居

安思危,戒奢以俭”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第二段分

析“取易守难”的道理,并从“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

志,则纵情以傲物”入手,得出守成之君“所宜深慎”的结

论,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具

体内容。所谓“十思”,归纳起来,即戒奢安民、思危反满、

宽容仁慈、慎始善终、虚心纳言、拒邪黜奸、刑赏以凹脉金花茶 法。

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

重要性。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

的比喻打开话题。“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

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

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

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

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

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

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反问的一句,差不多

带有“挑衅”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接着,进一步

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

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

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这一段的结尾,照

应前面,又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喻。

第二段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

“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

克终者盖寡。”开头几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历代君主能

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这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国

之安”,就必须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来,作者以“岂取之

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

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纵情

傲物。而“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

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

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借鉴

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发人深省。

第三段

提出“居安养小猫 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十思”

的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将有作,则

思知止以安人”,这两条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黑色幼龙的缰绳

土木,劳民伤财等;“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

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两条是戒骄戒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分,

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

度”,是劝皇帝不要放任自己的欲望,要持之有度;“忧懈

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是劝皇帝勤勉政事,处置谨慎,不

要怠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是说“兼听则明”,

放低身段,多听取臣下的意见;“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是说“偏听则暗”,自己有倾向直臣,罢黜小人;“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是说赏

罚要按国家尺度实行,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十思”就是

十条劝戒,语语坦诚,字字惊心。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

“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从用人,

纳谏,赏罚,多方来讲、其中提到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

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实际上成为初唐的治国

方略,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魏征提出的“十思”能给我们哪些写作的启示呢?

一是陈述意见的针对性。这奏疏是给皇帝看的,是用来

劝谏皇帝的,所以“十疏”所陈述的内容无一不针对帝王的

易犯病,又无一不为“垂拱而治”的封建统治着想,使唐太

宗乐于接受。二是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这“十思”的内容涉

及到与帝王冶国兴邦有关的十个问题。从生活到政治,从人

个欲望以品德修养,凡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全都考虑到。不

但指出问题,而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是面面俱到,煞

费苦心。三是安排条款的序列性。“见可欲”“将有

作”“念高危”“惧满溢”“乐盘游”“忧懈怠”“虑雍

蔽”“惧谗邪”“恩所及”,排列井井有条,多而不乱。四

是语言表达的齐整性。“十思”十句,句式大致相同,构成

排比,一气高一古诗 呵成,形成齐整,气势磅礴。显然,这篇古代佳

作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写作启发。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

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

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

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

的只是百姓。百姓像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

应该特别谨慎的。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是它

的根系牢固;想要河流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

家安定,一定要多聚积道德仁义。

写作特点

一、类比入手,亲切生动

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而进谏的对象又

是国君。从流水、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就

显得亲切、生动,容易为人君所接受。同时,要“木茂”就

必须“固其根本”,要“流长”就必须“浚其泉源”,这都

是生活中的常识。通过类比,推出要“国安”必须“德厚”,

就很有论辩力量。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以“不念居安

思危,戒奢以俭”比做“伐根”“塞源”。这样,不居安思

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观点也鲜明地表露出来了。

二、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来写,这篇奏疏虽然用了

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交替运用,

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三、正反论述,务尽其旨

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

面进行剖析,使说理更透彻。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

浚源”,再从反面论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

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反复论述;第三段贯穿

“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

了这一特点。

四、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文章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比喻作为一种推理手

段,起到生动、直观的效果;全文的论述多用排比句式,铺

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21:16: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2317723142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不见可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不见可欲.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不见可欲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