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子夏传述六经的历史贡献
子夏传述六经的历史贡献
子夏传述六经的历史贡献
口王红霞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与朋友交,言
而有信”等脍炙人口的名句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知影响了多少
士人.这些名句均来自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之口.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末战国初三晋人,比孔子小四十四
岁.他跟随孔子周游列国,陪其返鲁,直至孔子终老.孔子去世后,子夏
试图拥立有若为首领以维系孔门集团.有若因不能服众而被拉下台.孔
门弟子分崩离析,”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
大夫,或隐而不见”(《史记?儒林列传》).子夏也离开鲁国,回到魏国设
帐讲学,创立了”西河学派”.西河学派弟子众多,据说有三百多人,如段
干木,李悝,公羊高,毂梁赤等,其中身份最为尊贵的是魏国君主魏文
侯.”魏文侯师事之,而咨国政焉”(《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在子夏
的教导下,”魏君贤人是礼,国人夸人文案 称仁”(《史记?魏世家》).魏文侯以李
悝
为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在战国首开变法之风,使魏国一跃为强国.
子夏最大的功绩在于传承孔子的经学.孑L子晚年删定《诗》,《书》,
《礼》,《乐》,《易》,《春秋》六经.”《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
以道行,
《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庄子?天运》).孔子以
六经教授弟子,”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
二人”(《史记?孔地奥司明片 子世家》).六艺即六经.精通六经的弟子不在少数,传
承一经者也不乏其人.然而,孔门传经之儒中传授群经且可考见者惟有
人物春秋
子夏,”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诸经独有书”(洪迈《容斋随笔?子夏经学》).
子夏向孔子请教《诗》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何
意?孔子说:”绘事后素.”子夏马上领悟到:”礼后乎?”孔子非常高兴,
称赞子夏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就是说子夏不但懂
《诗》,还可以启发孔子,评价可谓极高.文献中有多处孔子与子夏论
《诗》的记载.孔子弟子中子夏最擅长《诗》,汉郑玄,魏王肃,唐孔颖达均
认定《诗序》是子夏作品.《诗序》的传承有两种说法:一是子夏授高行
子,四传而至小毛公;二是子夏传曾申,五传而至大毛公.《诗序》乃在
《诗》的每首诗前加序,表明诗旨.新近发现的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表
达了作者对《诗》,邦风,大小夏(即大小雅),颂以及具体诗篇的认识,与
《诗序》的风格相近,其作者为子夏的可能性最大.
子夏不仅对《诗》素有研究,对《书》也有极高的见解.子夏认为
“《书》之于事也,昭昭乎若日月之光明,燎燎乎如星辰之错行.上有尧舜
之道,下有三王之义”(《5月28日是什么星座 韩诗外传》卷2),这是对《书》的总体评价.子夏
对《书》之具体篇章也颇有见解:”《尧典》可以观美,《禹贡》可以观事,
《咎繇》可以观治,《洪范》可以观度,《六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
《甫刑》可以观成.”(《尚书大传?略说》)从《书》中悟出治国修身之道.
司马牛因为没有兄弟而悲伤副股级是什么级别 ,子夏劝慰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
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则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对人
尊敬又符合礼是子夏认定的君子的标尺.《礼记?曾子问》记有子夏请教
孔子”三年之丧卒哭,金革之事无辟也者”是否合礼.丧期与征战的冲突
实际上是孝亲与忠君的矛盾.子夏通礼,于丧服礼最有研究,文献中有多
处时人向子夏问询丧葬礼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 仪的问题,如后世为同母异父兄弟穿齐衰的丧
服,就来自子夏对狄仪的回答.相传《丧服传》的作者即为子夏.
《乐经》于秦即已失传.然而,春秋战国时期,乐与《诗》相配唱.子夏
善《诗》,可以肯定他也通晓乐律.子夏为父母除丧而见孔子,孔子让他
抚琴,”和之而不和,弹之而不成声”.子夏因丧亲之痛而无法弹奏,说明
他平时精通音律.《礼记?乐记》中子夏对魏文侯论古乐与今乐之分,音
和乐之别,并提出”德音之谓乐”的理念,可见他对乐的深厚造诣.
孔子晚而好《易》,子夏是孔子的后期弟子,在孔子读《易》时陪伴在
85
翁戗
孔子身边.”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则喟然而叹.子夏避席而问”.
《孔子家语?执辔》中也记载了子夏精于《易》的事实,其中”七九六十三,
三主斗,斗主狗”等句似在说卦相,以致有人认为《子夏易传》系出子夏.
《春秋》记载春秋时期的各国史事,子夏精通活动简讯 史实,提出《春秋》之学
的重要性:”有国家者,不可不学《春秋》,不学《春秋》则无以见前后旁侧
之危,则不知国之大柄,君之重任也.”(《春秋繁露?俞序》)有人读史书
“晋师三豕涉河”.子夏直指其误.认为”三豕疫情爆发以来 ”当为”己亥”,”己”与”
三”
相近,”豕”与”亥”相似.子夏熟读史书,卓尔不凡的史识于此得见.这也
被认为是最早的校勘.子夏认为”《春秋》者,记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
子不子者.此非一El之事也,有渐以至焉”(《说苑?复恩》).此语道出他
对史书的独特领悟.《春秋》三传中的《公羊传》,《觳梁传》的作者均为子
夏门人,受个性签名英语 《春秋》于子夏.
子夏对经学的贡献不仅仅是照本宣科地传承经文,更重要的是解
说经书的”微言大义”,”《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
始
于子夏”(《后汉书?徐防传》).由此开创了”我注六经”的解经体例.
经学是儒家的根基所在.甚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统治思想
和文化的主要载体.正如蒙文通先生所说:”由秦汉至明清,经学为中国
民族无上之法典.思想与行为,政治与风习,皆不能出其轨.”如果将经
学的传承比拟成接力赛.子夏无疑是第一代握住接力棒的接棒手,经学
得以薪火相传,代代相沿,子夏功劳卓着,可谓经学传承的功臣.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清末商事法规颁行的背景,影响及评价
清末一系列商事法规是在绅商阶层的形成,重商风气的兴起以及全国上下认
识到制定商事法规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背景下颁行的.近代商事法规奠定了中
国
商事法制建设的基础,提高了商人的法律地位,促进了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但由于执法和司法环境的局限,使得清末商人的营商环境仍然十分艰难,商事法
规
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有限.
(作者:张玉光摘自《学术研究)2007年第6期)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18:58: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2235413134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魏君贤.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魏君贤.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