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0丙酮碘化实验
同组人姓名:田雨禾
实验日期:2014年11月6日
提交报告日期:2014年11月13日
指导教师:孙海源
1引言
1.1实验目的
1.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用酸作催化剂时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系数、反应级数和活化
能。
2.通过本实验加深对复合反应特征的理解。
3.熟练掌握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1.2实验原理
只有少数化学反应是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简单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并不是简单
反应,而是由若干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复合反应。大多数复合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
间的关系,不能用质量作用定律表示。因此用实验测定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或产物浓度间的
关系,即测定反应对各组分的分级数,从而得到复合反应的速率方程,乃是研究反应动力
学的重要内容。
对于复合反应,当知道反应速率方程的形式后,就可以对反应机理进行某些推测。如
该反应究竟由哪些步骤完成,各个步骤的特征和相互联系如何等等。
实验测定表明,丙酮与碘在稀薄的中性水溶液中反应是很慢的。在强酸(如盐酸)条
件下,该反应进行得相当快。但强酸的中性盐不增加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弱酸(如醋酸)
条件下,对加快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如强酸(如盐酸)。
酸性溶液中,丙酮碘化反应是一个复合反应,其反应式为:
+H
+
32332
(CH)CO+ICHCOCHI+H+2I--(1)
该反应由H+催化,而反应本身又能生成H+,所以这是一个H+自催化反应,其速率方程为:
3
+
3
-dcI
-dcAdcE
r====kcAcIcH
dtdtdt
-
-(2)
式中:r—反应速率;
k—速率系数;
cA、3
cI-、+cH、cE—分别为丙酮、碘、氢离子、碘化丙酮的浓度,-3moldm;
、、—分别为反应对丙酮、碘、氢离子的分级数。
反应速率、速率系数及反应级数均可由实验测定。
丙酮碘化对动力学的研究是一个特别合适而且有趣的反应。因为
3
I-在可见光区有一个
比较宽的吸收带,而在这个吸收带中,盐酸和丙酮没有明显的吸收,所以可以采用分光光
度计测定光密度的变化(也就是
3
I-浓度的变化)来跟踪反应过程。
虽然在反应(1)中没有其它试剂吸收可见光,但却存在下列一个次要却复杂的情况,
即在溶液中存在
3
I-、
2
I和I-的平衡:
23
I+II--(3)
平衡常数K=700
。其中
2
I在这个住房申请书 吸收带中也吸收可见光。因此
3
I-溶液吸收光的数量不仅
取决于
3
I-的浓度,而且也与
2
I的浓度有关。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D=Lc
(4)
式中:D—光密度(消光度);
—吸收系数;
L—比色皿的光径长度;
c—溶液的浓度。
含有
3
I-和
2
I溶液的总光密度D可以表示为
3
I-和
2
I两部分光密度的和,即:
323322
D=DI+DI=ILcI+ILcI---(5)
吸收系数
3
I-和
2
I是吸收光波长的函数。在特殊情况下,即波长=565nm时,
32
I=I-,上式变为
32332
D=DI+DI=凤凰的凤组词 ILcI+cI
---(6)
也就是说,在565n牛仔裤配什么鞋 m这一特定的波长条件下,溶液的光密度D与
3
I-和
2
I浓度之和成正比。
因为在一定的溶质、溶剂和固定的波长条件下是常数。使用固定的一个比色皿,L也
是一定的,所以(6)式中,常数
3
IL-就可以由测定已知浓度碘溶液的光密度D而求
出。
在本实验条件下,实验将证明丙酮碘化反应对碘是零级反应,即=0。由于反应并
不停留在一元碘化丙酮上,还会继续进行下去,因此反应中所用的丙酮和酸的浓度应大
大过量。而所用的碘量很少。这样,当少量的碘完全消耗后,反应物丙酮和酸的浓度可
以认为基本保持不变。
实验还进一步表明,只要酸度不很高,丙酮卤化反应的速率与卤素的浓度和种类(氯、
溴、碘)无关(在百分之几误差范围内),因而直到全部碘消耗完以前,反应速率是常数,
即
3
++
3
-dcI
dcE
r===kcAcIcH=kcAcH=
dtdt
-
-常数(7)
从(7)式可以看出,将-
3
cI对时间t作图应为一条直线,其斜率就是反应速率r。
1、为了测定反应级数,例如指数,至少需进行两次实验。在两次实验中丙酮
的初始浓度不同,+H
和
3
I-的初始浓度相同。若用“Ⅰ”、“Ⅱ”分别表示这两次实验,
令:
2、cA,=ucA,
,++cH,=cH,
,
33
cI,=cI,--
由(7)式可得:
+
+
kcA,cH,
r
==u
r
kcA,cH,
(8)
取对数:
r
lg=lgu
r
(9)
r
lg
r
=
lgu
(10)
同理可求出指数
,若再做一次实验Ⅲ,使:
3、cA,=cA,
,++cH,=wcH,
,
33
cI,=cI,--
即可得到:
r
lg
r
=
lgw
(11)
同样
4、cA,=cA,V
,++cH,=cH,V
,
33
cI,=xcI,V--
即可得到:
V
r
lg
r
=
lgx
(12)
5、根据(2)式,由指数、反应速率和各浓度数据可以算出速率系数k。由两个
或两个以上温度的速率系数,根据阿累尼乌斯公式
a
-E/RTk=Ae
(13)
可以估算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
2实验操作
2.1实验药品、仪器型号及测试装置示意图
1、实验仪器和用具
计算机:722S型分光光度计;恒温槽1套;镊子;洗瓶;
10ml刻度移液管1支;5ml刻度移液管3支;5ml移液管1支;25ml容量瓶3个;
2、实验试剂和药品
碘溶液(浓度c=0.02120molL-1;
盐酸溶液(浓度c=1.436molL-1;
丙酮溶液(浓度c=3.372molL-1。
2.2实验条件
表1实验条件记录
温度(℃)大气压(kPa)
17.6100.65
2.3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要点
1、检查仪器和药品。
2、接通电源。
3、开启恒温槽,检查水路是否通畅和漏水。
将装入已标定好的碘溶液、丙酮溶液、盐酸溶液的玻璃瓶放入恒温槽中恒温。恒温槽
温度设定在25℃。到达设定温度10分钟后开始测量。
4、打开分光光度计电源开关,波长调到565nm处,放入装有已恒温的去离子水的
比色皿,调零,方法如下:关试样盖,按100%ADJ,光度计示数应指示100.00(如达不到,情诗大全
可再按一次);打开试样盖,按0%ADJ,光度计示数应指示为0(如达不到,可再按一次)。
按MODE键,使ABS前的红灯亮。这时候测定的是吸光度。按下分光光度计的FUNC键,数
据开始传输至端口,注意此时已经不能直接在分光光度计上读数,且不能再进行调零的工
作。
5、打开计算机,选择并打开桌面数据采集软件,点击开始即可接收数据。
6、测定L值。准确移取2.5ml碘溶液于25ml容量瓶中,用已恒温的去离子水
稀释至刻度,摇匀,润洗比色皿3次,然后将装有2/3溶液的比色皿置于样品室光路通过
处,盖好盖子。点击单击测定碘液光密度,多次点击后,显示值为多次测定平均值。
7、测定四种不同配比溶液的反应速度。四种不同溶液的配比见表1。
表2实验溶液配比表
碘溶液V/ml
丙酮溶液
V/ml
盐酸溶液
V/ml
1(25℃)555
2(25℃)52.55
3(25℃)552.5
4(25℃)7.555
5(35℃)7.555
按表中的量,准确移取三种溶液于25ml容量瓶中(碘溶液最后加),用去离子水
稀释至刻度,摇匀,润洗比色皿3次,然后将装有2/3溶液的比色皿置于样品室光路通过
处,盖好盖子。在程序中选择对应的实验内容,按“开始接收”,计算机将每隔3s自动采
集数据。注意配溶液时动作要快,以保证温度恒定。山西社保查询
8、做完25℃下的全部四个实验后,再升高恒温水浴温度到35℃进行第五组的试
验。
9、测定完毕,进入试验处理.
4退出丙酮碘化-数据采集界面,进入物化实验中的丙酮碘化界面,输入各溶液浓度、
温度。
点击数据处理。点击打开,选择文件,双击后打开,根据图形进行适当处理,例如:
重新选择零点时,将光标移动到适当位置,点击选择零点后即可;退出。点击读入文件,
按测定顺序读入文件。点击确认和数据处理,反应级数、速率系数、活化能就会显示出来。
2.4实验注意事项
1.测定波长必须为565nm,否则将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反应物混合顺序为:先加丙酮、盐酸溶液,然后加碘溶液。丙酮和盐酸溶液混合
后不应放置过久,应立即加入碘溶液。
3.测定光密度D应取范围0.15-0.7。
4.在调节分光光度计的光路位置时,如果加了恒温套,拉杆的位置与原光路位置有
不对应的地方,需目视确认光路通畅。
5.带恒温套的分光光度计要注意保持内部循环水路的畅通,并要防止水路阻挡光
路。
6.调准恒温槽的温度,开冷却水,恒温时间要足够长。
7.配制溶液时,碘溶液一定要最后加。
8.比色皿装液量不要太满,约2/3即可。
9.使用恒温槽注意升温时间,室温与设定温度相差较大时对测定的影响也较大。
3结果与讨论
3.1原始实验数据实验相关条件及参数记录
碘原液浓度c=0.02120molL-1;
HCl溶液浓度c=1.436molL-1;
丙酮溶液浓度c=3.37云南焖肉米线 2molL-1。
2)原始实验测量数据
将原液稀释十倍后,配制得标准碘溶液(浓度为原液的1/10),即c=0.002120
molL-1。测定该溶液在25℃条件下的光密度,所得数据见下表(表3):
表3标准碘溶液的光密度
实验次数12345平均值
碘溶液光密度0.3590.3600.3600.3600.3600.360
因此所得碘溶液光密度为0.360。
3)实验相关数据文献值
丙酮碘化反应:Ea=86.2(kJ/mol)
丙酮碘化反应反应级数(在本实验条件下):丙酮=1;碘=0;盐酸=1
3.2计算的数据、结果
1)利用标准碘溶液计算L的数值
由公式L=D/c,代入碘液浓度0.002120mol/L及其光密度0.360。
可得:L=169.8113(L/mol)
2)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光密度,得光密度OD565-时间t曲线
使用722S型分光光度计检测比色皿中液体光密度值OD656的数值,输出到计
算机记录,利用光密度数据和L的值,作c(I
3
-)-t图,并求出各组反应速率。
利用L=169.8765L/mol和测得光密度值,计算出c(I
3
-)的数值,使用Origin
Pro作c(I
3
-)-t曲线,并拟合直线求出斜率计算反应速率,结果如下所示:(所有
无效数据点均已舍去)
(a)第1组的结果见下图1(温度25℃)
图1:第1组实验c(I
3
-)-t曲线和线性拟合结果
根据此直线斜率slope求得25℃下体系的反应速率r
1
。
r
1
=-slope*60=0.000251535(mol/L/min)
(b)第2组的结果见下图2(温度25℃)
图2:第2组实验c(I
3
-)-t曲线和线性拟合结果
同上可得到:r
2
=-slope*60=0.000125502(mol/L/min)
(c)第3组的结果见下图3(温度25℃)
图3:第3组实验c(I
3
-)-t曲线和线性拟合结果
同上可得到:r
3
=-slope*60=0.000127019(mol/L/min)
(d)第4组的结果见下图4(温度25℃)
图4:第4组实验c(I
3
-)-t曲线和线性拟合结果
同上可得到:r
4
=-slope*60=0.000260998(mol/L/min)
(e)第5组的结果见下图5(温度35℃)
图5:第5组实验c(I
3
-)-t曲线和线性拟合结果
同上可得到:r
5
=-slpoe*60=0.000608694(mol/L/min)
以上1~5组的数据结果汇总为下表4:
表4反应速率常数计算结果汇总
组别测定温度(℃)碘V(ml)丙酮V(ml)盐酸V(ml)r(mol/L/min)
1255550.000251535
22552.550.000125502
325552.50.000127019
4257.5550.000260998
5357.5550.000608694
3)根据所得反应速率数据分别计算丙酮碘化反应对丙酮、盐酸和碘的分级数。
由公式(10)(11)(12),将u=2、w=2、x=2/3以及上表4中的数据带入公式,可
得丙酮碘化反应对丙酮、盐酸和碘的分级数,如下表5所示:
表5反应级数计算结果
参与反应物质测定反应级数
丙酮1.00301432
碘0.09108206
盐酸
4)根据25℃和35℃的速率常数求出反应表观活化能Ea
根据25℃时丙酮碘化反应4个速率系数,求出25℃时k
1
的平均值,求出35℃
时的速率系数k
2
,利用阿累尼乌斯公式求出丙酮碘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
所得结果如下表6及表7所示:
表6各反应体系物质浓度计算结果汇总
组别测定温度碘浓度丙酮浓度盐酸浓度
第1组25℃0.004240.67440.2872
第2组25℃0.004240.33720.2872
第3组25℃0.004240.67440.1436
第4组25℃0.006360.67440.2872
第5组35℃0.006360.67440.2872
表7表观活化能Ea计算结果汇总
组别测定温度
k(L/mol/min)
Ea(J/mol)
计算值平均值
第1组25℃0.00210076
0.8.0651
第2组25℃0.00210076
第3组25℃0.00210076
第4组25℃0.00210076
第5组35℃0.00489935
注:R的数值取8.314472(J/mol/K)
3.3讨论分析
1)测定结果与文献值的比较
由文献值可知:丙酮碘化反应Ea=86200(J/mol)
本实验中测得结果为:Ea=64686.59(J/mol)
与文献值的相对误差为:(Ea)=(86200-64686.59/86200)100%=25.0%
2)实验测定值与文献值差异的分析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用实验测定结果与文献值有较大的差异。产生这一差
异的主要原因如下:
a)实验测定装置、仪器不够精密。实验中所用到的各种仪器,特别是移液管、分
光光度计、数据传送记录装置、温度控制装置等,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和精密。因此也
可能造成结果与文献值的偏差。
b)测量仪器的系统误差:由于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和数据采集系统本身不可能绝对
精确,实验测量过程中也可能存在由此导致的系统误差,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c)反应过程中人为操作:实验中认为反应体系均匀,过程稳定,记录起始点准确。
但在实际情况下,由于很多操作由人完成,所以反应体系很难完全均匀,每次反应起
始条件和过程也可能存在人为差异。因此测定的数据也会存在一定误差。
4结论
本次实验测定丙酮碘化反应的反应级数、反应速率、速率系数和活化能。列表表示如
下:
参与反应物质测定反应级数
丙酮1.00301432
碘0.09108206
盐酸
活化能
64686.59(J/mol)
5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实验编写组.物理化学实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2.贺6s培训 德华,麻英,张连庆编.基础物理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3.朱文涛编着.物理化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8.
6附录
思考题:
1.在动力学实验中,正确计量时间是很重要的。本实验中从反应开始到起算反应时间,
中间有一段不算很短的操作时间。这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这一过程对反应的确有一定影响,但是在本实验测定条件下,如果操作较快对实验
结果的影响不大,因为反应中丙酮和盐酸的浓度远高于碘,两者是大过量的。因此,在
反应中两者浓度变化很小,从速率方程可知这一变化对总反应速率基本没有贡献。碘的
浓度变化则比较显着,但由于在本实验条件下,丙酮碘化反应中碘的分级数基本为零,
因此这一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也很小,因此此段操作对结果影响可忽略。
2.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反应体系的温度。因为从阿累尼乌斯公式可知,反应
速率系数(即反应速率)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尽
可能保持恒温条件。
3.如果用表现活化能Ea代替活化焓△≠H
m
行否?为什么?
答:用表现活化能Ea代替活化焓△≠H
m
应视情况而定。
因为由物化理论可知,某一化学反应的表现活化能可表示为:
Ea=△≠U
m
+RT=△≠H
m
-△(PV)
m
+RT。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PV)
m
=0,因此
Ea=△≠H
m
+RT。
在本次实验中,测得表观活化能为Ea=64686.59(J/mol),而△≠H
m
=62208(J/mol),二者相差4%。在
一般的工程设计中,这是可以忽略的。
对于一些表观活化能较小的反应,RT的值相对就会比较大而不能忽略,所以是否能代替需要根据
具体的反应和条件(高温反应一般不能忽略)来确定。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09:18: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1887043090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丙酮溶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丙酮溶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