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卷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不失其所者久,。(老子《四章》)
(2),渺沧海之一粟。(苏轼《》))
(3)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两句,描
写了宇宙浩大、万物丰盛的景象。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人工智能依托大数据,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和舒适的代价,却是
不可避免地扼杀了信息不对称的随机性。,,,。
一个固化了的信息不对称的经济体里,是没有公平可言的。
①毫无议价能力的数据提供方
②信息优势自然集中到了政府和商业巨鳄等强势集团手里
③公众和弱势群体就成了透明体
④智能时代因为高端技术对人力、物力和政治力量的依赖
A.③④①②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D.③①④②
(2)下列句子中最能体现“差序格局”的一项是()。(3分)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C.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D.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材料一:
①最近就有人把“艺术”预先定义为“与文学音乐绘画之类一样”,
再将建筑套进去,发现原来建筑“其实就是‘非艺术'”这样的讨
论,就正如把黑马、黄马预先定义为马,再将白马套进去,发现
白马“其实并不是马”一样的不足为训。要判断建筑的艺术属性,
并不能简单地就此得出结论,它其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②首先,要给“建筑”作一个概括的说明,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我想,“建筑艺术”一词所指的“建筑”,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应
该是对象除了具有物质性以外,还具有一定分量的精神性。这就
是建筑复杂性的第一个表现,即所谓“建筑”的双重性。
③问题的复杂性还体现在这种双重性之不能一概而论上,例如低
标准公寓楼、仓库、车库和水塔,物质性特强,精神性趋近于无;
一般的学校、医院、商店和办公楼,精神性就有所升高;博物馆、
美术馆等则处于高段;至于宫殿、寺庙、园林和纪念堂更高;而
凯旋门、塔和纪念塔等,就已经没有什么物质性功能要求,精神
性则特别高扬,可以认为和纯艺术已没有太大的质的区别了。当
然,这整个分解也只是一个模糊的、相对的概念。
④建筑复杂性的第三个表现是建筑精神属性的层级性。大致有三
个层级:最低的与物质功能紧密相关,体现为充分的安全感与舒
适感,并上升为美感。建筑精神属性的中间层级与物质性因素相
距稍远,体现为进一步运用所谓“形式美规律”如比例、对称、
对比、对位、尺度、虚实、明暗、色彩、质感等一系列手法,对
建筑的一种纯形式美处理。建筑精神属性的最高层级离物质性因
素更远,要求创造出某种富于深层文化意味的情绪氛围,进而表
现出一种情趣,一种思想性,富有表情和感染力,以陶冶和震撼
人的心灵,如亲切或雄伟、幽雅或壮丽、精致或粗犷,在有必要
的时候,甚至表现神秘、不安或恐怖,达到渲染某种强烈情感的
效果。
⑤前两个层级的要求较低,所得出的结果就是“美观”,重在“悦
目”。最后一个层级的要求较高,除了一般悦目之美的意义外,
更重在“赏心”。就其精神性价值而言,其中很大一部分并不在
最杰出的纯艺术作品之下,而且不能为后者所替代。
材料二:
①建筑设计本身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东西,我认为,从低到高有三
种境界。第一是创造使用价值,追求的是结实,以碉堡为代表。
第二是创造价值,比如说你的设计卖出钱了。这两个价值,对应
的是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在这之上,人类到了第三个境界,创造
自我实现价值,称为意义价值。
②我们早期农业社会的建筑标准是建立在结实基础上的。那个时
候只要有条件,用的材料是非常耗能的。工业社会把重点放在价
值和形式上,也是耗能的。但是只有到了符号世界,才开始意识
到,有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作为人的本性的目的,以及情感和体
验都可以归为意义。当意义重要的时候,质料变得不重要了。也
就是说,我可能穿一个材料很结实的衣服,穿一百年也不坏,但
是如果我的重心放在符号意义上,我用报纸作为时装材料也一样
可以,为什么非得把几百年不腐朽的金缕玉衣穿在身上?只要我
高兴,什么质料都可以。所以我认为一板三眼 低碳的意义,在于质料背后,
有没有设计,是否追求美好生活本身;而不是为低碳而低碳。
③在低碳理念背后是这样的价值观:质料不重要了,比它更重要
的是生活的意义和快乐。只要我能够更加快乐,我用什么质料都
可以,就好比点石成金,随便拿什么东西一比画都是艺术品。我
认为在有德行、有磁力的艺术家手里,什么东画都可以当质料。
低碳设计只不过在使用材料的观念上,正好结合了这个社会现在
发展的建材潮流。它使低碳设计既创造了意义,也创造了价值,
这是我的核心观点。
3.材料一第①段有人得出建筑是“非艺术”错误结论,下列归因正
确的一项是()。(3分)
A.滑坡论证B.前提为假
C.因果倒置D.自相矛盾
4.根据材料一第③段,建筑的精神性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一
项是()。(3分)
A.悉尼歌剧院——紫禁城——人民英雄纪念碑
B.人民英雄纪念碑——悉尼歌剧院——紫禁城
C.人民英雄纪念碑——紫禁城——悉尼歌剧院
D.紫禁城——人民英雄纪念碑——悉尼歌剧院
5.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依据材料一,因为建筑具有精神性,所以它是艺术的。
B.依据材料一,普通建筑重在物质性,几乎没有艺术性。
C.依据材料二,建筑的三种境界是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
D.依据材料二,低碳设计应该体现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
6.两则材料立论角度与结论都不同,你认为评判建筑设计价值应
该是“精神性价值”,还是“意挑山工教案 义价值”?请简述理由。(3分)
7.列举你所熟悉的一栋建筑,写出其中蕴含的“精神性价值”或者
“意义价值”。(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清明、朱雀与家乡
叶开
①清明节,在我的记忆中,是一个快乐的日子。
②清明不只有上坟,也有踏青,也有放风筝,有吃各种春天的糕
点。
③那时,孩子最盼望的是清明节。
④清明节有三天假期,全家出城返乡,到祖坟所在地。大人们洒
扫,上坟,祭祖。孩子呢,主要是可以在墓园周边的草地上撒欢,
打滚,完整地过童年的欢脱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清明节完全就
是自我的解放。
⑤我小时候对学习记忆不深,念小学时,一半时间是学农种地,
一半时间是胡乱上课。反正我们龙平小学啊,老师都凑不齐,连
杀猪的刘老师都当上了我们的班主任了,你还能盼望些什么?记
得有一位女知青老师,身材颀长,表情忧郁,穿着的确良衬衫,
拖着一条长辫子,隐约在我的记忆中。在我们学校暮色四合时,
孑孓然走过台湾相思树下,到偏隅处宿舍就淡去了。好像不爱说
话,也不当着人吃饭。她像个仙子一样,在人间飘着。
⑥后来三年级时,她不知道去哪里了。我还好一阵惆怅。不是小
孩子开窍早,而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叹惋。
⑦我对清明节的记忆主要是美好。
⑧那美好是一上路就浑身敲了车铃般兴奋。清明时节,我们广东
雷州半岛已经暑热纷纷了,常常上午焦晒,下午雷阵雨,让你觉
得老天是很够意思的。
⑨我特别爱的活动,是去老家九岭那里上坟。
⑩我们家住在坡脊镇,距离老家九岭好像不到十里路,可是当时
都是黄泥道,骑自行车常常会陷入沙道中,前后进退不得,有时
干脆僵住不动,骑车的大姐,前面横杠打横的我,后面车架叠坐
的弟弟和哥哥,一伙四人,都囫囵地倒在黄泥道上。一阵灰一阵
沙,免不了是很愉快的。
⑪父亲在前头,自行车驮着各样各色祭品,主要有白煮鸡一只,
白煮鸭一只,煮熟的猪肉若干条,米饭几大碗。南方天热,肉类
都要加盐煮了才能保鲜。这些祭品各处转悠,让祖先们享用过几
遍后,因为天热,已经有些不够新鲜了。我个人常常认为,我们
应该及时就近把鸡鸭撕开吃了,但没有一次如愿。父亲还是要带
回家,上汤锅煮开(为了杀菌),取出,以刀砍块,上盘之后,
才能满足我的饕餮之欲。
⑫我们乡村的生与死隔得不远,死去的祖先就像活着一样,没那
么多讲究,也没有那么多可怕。据说,唯有内心纯洁的孩子,才
能看见祖宗的影迹。
⑬我父亲说,弟弟能看见,因为他那时只有五六岁。
⑭有一次,弟弟看见在某个祖坟旁有一只鹌鹑,不怎么慌忙地走
出来。
⑮父亲说,这就是我们的祖先。
⑯可是,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不敢怀疑弟弟的纯洁,觉得自己内
心太复杂,不配见到鹌鹑。祖宗化成鹌鹑,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
怀疑过。他们为何不能变成鹌鹑呢?
⑰我老家的春天,跟夏天差不多。没有江南这么繁复,这么做作,
因此,也就没有江南这么多事,没有江南这么多诗。我们老家,
自古以来就是不被说起的喑哑的。
⑱后来读《东坡志林》,书中提到在我老家经过,取道徐闻去海
南,让我非常兴奋。觉得我自己如果算是有那么点才华,一定是
因为东坡先生先于我,走过我走过的路,留下一点什么遗风。东
坡先生后来遇救,从儋州北返,要经廉州去合浦,不料大雨泛滥,
又耽搁在我老家附近好多天,期间以松树生火祛湿,取暖,颇为
流连,并作了一首诗。
⑲终于读到了美国汉学大家薛爱华教授的历史巨著《朱雀:唐代
的南方意象》的中译本,这本书里,出现了我的家乡雷州半岛,
说唐代时,孔雀的主要产地就是雷州半岛。
⑳我一直到十八岁考上大学离开家乡,从未在雷州半岛见过一只
孔雀。离开家乡二十几年后,因薛爱华教授在书里提到,凭空激
动了好一阵。我自已都不知道家乡有什么珍贵的特产,有什么文
化遗述。记忆中的家乡,是一片荒芜,文化沙漠,空白,空白,
空白。但从薛爱华教授著作里知道,唐代的雷州半岛照样是有人
烟的,而且颇为繁盛。只是,不被以中原为视角的史官记录,于
是就沉寂,一直被沉寂着。
㉑朱雀,是那么神秘,那么灿烂,与孕有释迦牟尼佛的孔雀大明
王是一家人。那样,我们的家乡,又有了佛性。
8.第⑤⑥段的插叙内容与上下文毫无关联,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4分)
9.弟弟能看见祖宗的影迹,有人说体现了农民的迷信愚昧,也有
人说这样写富有乡土气息,你怎么看?(4分)
10.结合语境,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赏析划线部分的加点词语(任
选其二)。(4分)
11.结尾部分提到东坡、朱雀等历史,分析这些内容在全文中的作
用。(4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渡河北
(南北朝)王褒①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②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③,肠断陇头歌④。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⑤。
[注释]①王褒出生于南朝世家大族,梁战败后被押送至长安。从此
羁留北方至死。这首诗是他北渡黄河时所作。②亭障:指北朝筑
构的防御工事。③异方乐:异域音乐。④陇头歌:北朝乐府曲名,
内容多写征人的艰辛。⑤失道:迷路。山阿:山的拐弯处。
12.以下古代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1分)
A.《古诗源》B.《汉乐府》
C.《唐宋近体诗选》D.《历代长短句》
13.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中文dj 2分)
A.恬淡悠远B.明丽清新
C.雄伟壮阔D.苍劲悲凉
14.有人认为诗歌起首两句“起调甚高”,结合全诗,赏析这两句
诗的艺术特色。(5分)
(四)阅读《国语》两个语段,完成第15-20题。(19分)
一孔丘非难季康子以田赋
季康子欲以田赋,使冉有①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
来!女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②,而砥其远迩;赋里以入③,
而量其有无;任力以夫④,而议其老幼。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
之出则征之无则已。其岁⑥,收田一井,出稯禾、秉芻、缶米⑤,
不是过也。先王以为是。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矣;
若欲犯法,则苟而赋,又何访焉!”
二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
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曰:“吾闻之:好内⑦,女死之;好外,
士死之。今吾子夭死,吾恶其以好内闻也。二三妇之辱共先者祀,
请无瘠色,无洵涕,搯膺⑧,无忧容,有降服⑨,无加服。从礼而
静,是昭吾子也。”仲尼闻之曰:“女知莫若妇,男知莫若夫。
公父氏之妇智也夫!欲明其子之令德。”
[注释]①冉有,名求,孔子学生,季康子家臣。②籍田以力:以劳
力收田税。砥:平,均衡。③赋里以入:按照收入征收商税。④
任力以夫:以男丁数分派劳役。⑤稯、秉、缶,都是计量单位。
⑥其岁,指战时。⑦好内,宠爱妻妄。⑧瘠,指悲伤憔悴。洵涕:
默默流泪。搯膺:捶胸。⑨降服,丧服要降等。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女不闻乎()
(2)吾恶其以好内闻也()
16.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使冉有访诸仲尼()
A.各个B.之于
C.之乎D.这件事
(2)是昭吾子也()
A.遵照B.尊重
C.明亮D.彰显
17.把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女知莫若妇,男知莫若夫。公父氏之妇智也夫!欲明其子之令德。
18.找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3分)
A.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
B.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
C.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
D.于是乎有鰥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
19.分析孔子一开始“不对”,随后却又对冉有说出一番话的原因。
(4分)
20.从孔子对季康子与公父文伯之母的褒贬中,概括孔子的思想。
(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
太平州新学记
(宋)王安石
①太平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某仲卿所作。
侯之为州也,宽而有制,静而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于是大
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
间,为防①环之,以待水患。而为田若干顷,以食学者。自门徂堂,
闳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②,而特
见其成。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功。
②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
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然世之为
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
③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而充之,以至
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
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
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盛、学者之所以讼也。学
乎学,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游于斯,餔于斯,而余说
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之美食逸居
而已哉?
[注释]①防:堤岸。②经始:开始筹划营建。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1分)
A.焉B.矣
C.哉D.也
22.对第①段兴建学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仲卿治理有方,百姓在他的劝说下纷纷捐资兴学。
B.李仲卿亲自择地,又筑堤岸拨农田,办事细密周详。
C.自门到堂的建筑雄丽紧凑,用以摆放祭祀养生器物。
D.往来者不知何时动工,只见它落成,突出速度之快。
23.分析本文三段文字的行文思路。(4分)
24.概述本文写作的针对性。(4分)
三写作70分
25.我们知道理解一个人很难,误解却相当普遍,但是我们仍然希
望被人理解。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
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高三一模参考答案
一、积累应用10分
1.(1)死而不亡者寿(2)寄蜉蝣于天地赤壁赋(3)仰观宇
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5分)
2.(1)C(2分)(2)D(3分)
二、阅读70分
(一)建筑设计(16分)
3.B(3分)4.A(3分)5.D(3分)
6.示例:我认为应该是“精神性价值”。首先,建筑设计应该符合
社会、市场的需要,不应该满足设计者个人的“追求美好生活”,
脱离实际的自我实现价值终究是孤芳自赏;其次,建筑设计还包
括很多社会公共建筑,更重视建筑的社会价值、特定意义,而不
是私人化的“追求美好生活”。(如果选择“意义价值”,或者
认为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只要自圆其说即可)(3分)
7.示例: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长14多米,纪念碑总高度
37米以上,高大挺拔,庄严肃穆,表达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
简短的碑文概述了近现代史上人民英雄的奋斗历史,体现“缅怀
死者,激励生者”的主题;碑座四周镶嵌了鸦片战争到胜利渡江
等十幅大型浮雕,艺术地再现了革命斗争历史场景,富有感染力。
(4分)
(二)清明、朱雀与家乡(16分)
8.示例:一半时间学农种地、一半时间胡乱上课、杀猪的刘老师当
上班主任,这些都反映童年时期家乡文化的落后状态。一位女知
青老师像个仙子一样美好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最后女知青老师又
不知所终,象征着美好事物极度稀缺,又难以挽留。所以,这段
文字尽管与清明节无关,但是与落后的家乡文化生活主旨有着内
在的一致性。(4分)
9.示例:很有乡土气息,父亲认为祖宗化成鹌鹑,纯洁的小孩才能
看到祖宗;“我”信以为真还感叹自己内心太复杂;体现父亲的
淳朴可笑、“我”的天真幼稚,写出了独特的乡村生活与乡村人
的心理特点,显得真实而又亲切。(4分)
10.示例:都是运用拟人化的词语,将江南春天的季节特征鲜明、
景物变化多彩看作是“做作”,又将江南的“多诗”与“多事”
等同起来,贬义色彩的词语表达了对美好江南的嫉妒与不满,又
是对家乡匮乏的自然人文景观的消极回护。“喑哑”往往指如何清洗小白鞋 哑巴
不能发声,将自己家乡名声不显比作哑巴不能发声,内心充满了
心酸、痛苦之情。这样的词语增强了形象感,更能表达作者独特
的情感。(4分)
11.示例:记忆中的家乡一片荒芜,是文化沙漠,自古以来不被提
起,而《东坡志林》的记载与教授的历史著作,展示了家乡在历
史上曾经拥有的华彩,使我对家乡有了新的认识,内心涌动着激
动与自豪。前后对比,拓展了写作思路,丰富了文章的意蕴。(4
分)
(三)渡河北(8分)
12.A(1分)13.D(2分)
14.示例:开头暗扣题目,表明所写之景为渡河所见。化用楚辞《九
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借景抒情,
以秋风落叶,河水滔滔,表现自己漂泊零落、起伏不定的心理。
且“还似”一词由眼前的黄河自然地联想到江南故国的洞庭波涛
(虚实结合也可),充满了思乡之情,去国之悲。起首两句为全
诗奠定了悲凉的气外推法 氛,接下来的所见、所闻都笼罩了悲凉之情,
结尾的“世界无烟日 失道”与开头的“还似”相呼应,进一步抒发了迷茫惆
怅之情。起首两句蕴蓄着丰富的情感,所以说“起调甚高”。(5
分)
(四)《国语》选文(19分)
15.(1)你(2)厌恶,讨厌(2分)
16.(1)B(2)D(2分)
17.女孩子的智慧不如成年妇人,男孩子的智慧不如成年男子。公
父家的妇人真是明智啊,她想彰显儿子的美德。(5分)
18.A(3分)
19.冉有是季康子的家臣,代表季康子出场,如果当面表示反对季
康子的做法不合礼仪。孔子与冉有进行私下交谈,这是老师对学
生交谈,所以孔子能够直接表明态度,希望通过冉有来改变季康
子的做法。(4分)
20.体现孔子仁政思想,效法“三代”之法,主张以礼治国;同时
孔子认为个人应该克己复礼,应该节制自己的行为,成人之美,
符合礼仪规范。(3分)
参考译文:
季康子打算按田亩增收田赋,派冉有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没有
正式答复,私下对冉有说:“冉有,你没听说吗?先王按照土地
的肥瘠分配土地,按照劳力的强弱征收田赋,而且根据土地的远
近来对田赋加以调整;征收商税按照商人的获利多少,而且还要
估量其财产的多少来对商税加以调整;分派劳役则按照各家男丁
的数目,还要照顾那些年老和幼小的男子。于是就有了鳏、寡、
孤、疾的名称,只有在战事紧迫时才征召他们,无战事之时就免
除。有战事的年月,每一井田要交出一稯粮、一秉禾草、一缶米,
是不超过这个标准的。先王认为这样就足够用了。如果季康子要
按这个律法去办,那就是遵照周公的田赋法了;如果不顾法规办
事,那就随意收取赋税好了,又何必来征求我的意见呢?”
公父文伯病死了,他的母亲告诫他的妻妾说:“我听说:宠爱内
室的人,妻妾甘愿为他而死。热心国家大事的人,士甘愿为他而
死。如今我儿子不幸早死,我厌恶他死后有宠爱妻妾的名声。你
们在供奉亡夫的祭祀仪式上要委屈一下,请不要面露憔悴之色,
不要默默地流泪,不要捶胸顿足号啕大哭,不要有忧愁的面容,
穿戴丧服要降一等,不要随便提高丧服的等级。要遵守礼节静静
地完成祭祀,这样才能昭明我儿子的美德。”孔子听到这件事以
后说:“女孩子的见识不及妇人,男孩子的见识不及丈夫。公父
家的妇人明智能胜过大丈夫!她这样做是为了显扬她儿子的美德。”
(五)太平州新学记(11分)
21.C(1分)22.A(2分)
23.示例:第①段讲述李仲卿兴办学堂的事例,因为有这样的功德,
所以第②段赞颂他的贤能;又从反面提出社会中还有不懂为学之
道的士子,交代写作目的;第③段紧承上文的写作目的,具体阐
述作者的为学之道,告诫士子当孜孜以求圣人之道,不可贪求美
食逸居。(4分)
24.示例:针对当世有些官吏不懂学而不已的现实,赞扬李仲卿教
育为先、为政以德的贤明之举;针对当世学者道散多讼的现实,
勉励学子推行仁义到达圣人境界的为学之道。(4分)
参考译文:
太平州新学校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1066),司农少卿建安人
李定字仲求所建立的。他治理州里的事,宽和而有节制,平静而
有谋略,因此不用大的惩罚与杀戮州里已经治理的很安定了。因
此大姓人家相互劝着出钱,到李侯的家中,愿意兴建州学以称李
侯心意。他为他们寻找地方迁移过去,建有房屋若干间,建堤防
环绕四周,以防止水患,并且买了田若干顷,来供养求学的人。
学校从大门到正堂,宏伟壮丽,用来祭祀先师和供养求学者的设
施齐备。来往的人,都不知道学校的建设是怎么开始的,只见到
了它的建成。而州学刚建成,李侯就离职走了,州里的人对他感
激不尽,于是来我这里求文章来记载他当时的事。
唉!学习不能停止的道理已经有很久了,但世上为官的人有的不
完全懂得这些,而李侯很早就知道了,并且又能不浪费财力伤害
百姓,让有钱人相互劝逸出钱来成就这件事,难道不贤良吗?然
而世上的士人,知道学习,却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因此我在他们
来求文章的时候,就把这些告诉他们了。
大概是继承道的一切都比不上善行,而善行没有什么比得上仁义,
仁的施行,从父子开始,积累善行充实自己,直到圣明而别人不
能明了就叫作神。推行仁义而使之上进,就达到圣人对天道所了
解的程度,这是求学的人应当把它作为自己的本分的事。过去造
字的人的人已经告诉我们了,使上面的人知道,却在下面的人中
没有名气,有起始却见不到最终的成就,这就是道之所以散,百
家诸子所以成功,求学的人们还存在着弊端的原私营企业主 因呀。求学于学
校,要全天下求学的人没有弊端。在这里游历,在这里吃饭,而
对我所说的不明了,那不过是吃美好食物安逸的居住而已。李候
做这件事,难道是为了士大夫们有美食且安逸的居住吗?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08:45: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1867303087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的确良衬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的确良衬衫.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