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怀

更新时间:2023-03-19 06:51:34 阅读: 评论:0

键盘各种轴的区别-用车管理

四怀
2023年3月19日发(作者:美容院洗脸)

[收稿日期]2020-09-1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韩国古典散文与中国文化之关联研究”(项目编号:14CZW038)。

[作者简介]王成(1980-),男,吉林省松原市人,文学博士,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域外汉学研究。

朝鲜南龙翼对杜诗的接受

王 成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煎鱼 ,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朝鲜文人南龙翼积极学习杜诗,其对杜诗的接受主要体现在次杜诗韵、用杜诗韵、集杜诗诗句、仿作

杜诗等方面,接受的对象多为杜甫思想性与艺术性较高的诗歌,如《秦州杂诗》《八哀诗》《秋兴八首》《北征》

等。南龙翼的拟次之作与杜甫原诗在情感基调、典故运用、意境氛围、谋篇布局等方面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

有诸多不同点,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点,堪称中朝诗歌交流的典范。

关键词:南龙翼;杜诗;接受;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38(2021)01-0078-07

南龙翼(1628-1692),字云卿,号壶谷。朝

鲜肃宗朝文臣、诗人、诗论家。历官两清蒸多宝鱼的家常做法 馆大提学,

礼曹、吏曹判书等。著有诗文集《壶谷集》、诗论

集《壶谷漫笔》,编有朝鲜汉诗总集《箕雅》等。南

龙翼之于中国文学的接受对象多为杜甫著名的诗

歌,如《秦州杂诗》《八哀诗》《秋兴八首》《北征》

等,主要形式为次韵、用韵、集句、拟作,呈现出较

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次韵又称“步韵”,是和诗的一种重要形式,

即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进行和诗。次韵之

作在南龙翼的杜诗接受中占比最大,主要有《次

杜工部堂成韵》《九月初二日移寓商芝洞多有临

水之趣次老杜江村韵》《苦寒次老杜人日韵呈南

涧丈》《自松都还松山雉柏堂戈喜次老杜入宅韵

三首》《次老杜季秋江村韵》《次老杜去蜀韵》《九

日登高忽忆去年龙湖泛舟事次老杜〈九日曲江〉

韵》《次老杜初冬韵》《次老杜不寐韵》《还自燕京

归觐新衙醉次杜工部写怀韵二首》《闲居述怀次

北征韵》《次杜工部秋兴八首》《次杜工部秦州杂

诗,奉洪南涧处亮、赵杨州龟锡兼示崔国子孝骞、

宋山翁锡祉十七首》等。

次韵是和诗中限制最为严格的一种,不仅对

用韵有严格要求,并且次韵诗要和原诗有一定的

关联,即以韵为主,但要表达次韵者的思想情感,

要有所创新。即使不和原诗放在一起,也可包身工的作者是谁 以独

立成篇,表达完整的意思。所以次韵是对次韵者

的一种考验,也是文人潜在切磋的一种手段。

先以杜甫《北征》、南龙翼《闲居述怀次〈北

征〉韵》为例进行说明。肃宗至德二年(757)八

月,杜甫从凤翔到州探亲,作《北征》一诗叙述

一路见闻以及归家后的感受,描写了安史之乱中

民生凋敝、社会混乱的情景,表达了对时事的见

解。南龙翼《闲居述怀次〈北征〉韵》诗与杜甫《北

征》在叙述手法、谋篇布局等方面非常相似。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

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

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

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

臣甫愤所切。(杜甫《北征》)①

圣上十五年,闰三月初吉。小臣遭削黜,

松村蛰私室。

荏苒流光迈,居然四十日。君恩尚宽假,

老境甘圭荜。

收召已散魂,杜门长不出。始至若相忘,

稍思如有失。

臣罪臣自知,犯而欺则勿。妄陈退则退,

谅由愚衷切。(南龙翼《闲居述怀次〈北征〉

韵》)②

南龙翼《闲居述怀次〈北征〉韵》和杜甫《北

征》的开篇无论是语言运用,还是布局安排,都存

在模仿的痕迹。南龙翼根据具体情景,表达了自

己独特的心理感受。

用韵,即用原诗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当

然也有依据原诗之韵而创作的情况,和次韵相类。

清代吴乔《答万季野诗问》:“和诗之体不一:意如

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

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

其次第者,谓之步韵。”南龙翼用杜诗韵之作包括

《乞暇归山

M

登寺楼用老杜九日蓝田韵》《重阳日

独酌无聊用老杜韵七首》《除夕用老杜守岁韵》

《追次金原城必振族叔用老杜韵,寄余之作仍作

哀辞二首》等。南龙翼的用杜诗韵之作,就按照

杜诗原诗的韵来创作。以杜甫《九日蓝田》(即

《九日蓝田崔氏庄》)及南龙翼用韵之作《乞暇归

M

登寺楼用老杜九日蓝田韵》为例,杜甫《九日

蓝田崔氏庄》云:“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

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

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

醉把茱萸仔细看。”③南龙翼还用了“欢”“冠”

“寒”“看”作为韵字,其《乞暇归山

M

登寺楼用老

杜九日蓝田韵》曰:“尘界争如法界宽,老年犹办

少年欢。扶藜历险仍治屐,插菊登高任满冠。繁

露欲霜山气肃,薄阴成雨叶声寒。参军落帽寻常

事,笑杀当时作意看。”④

集句,即从不同的诗歌中选录诗句,重新组合

成一首新诗。南龙翼集杜诗句之作有《又集李杜

诗句成近体一首》《江村即事集唐贤诗句寄赤谷

七首》等,如《又集李杜诗句成近体一首》诗云:

露下天高秋水清(杜),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

独怜一雁飞南海(李),遮莫邻鸡下五更

(杜)。

永夜角声悲自语(杜),长洲孤月向谁明

(李)。

扁舟系缆沙边久(杜),如此风波不可行

(李)。⑤

所集杜甫诗句分别出自《夜》《书堂饮既夜复

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宿府》《奉寄别马巴

州(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李白诗句分别出

自《春夜洛城闻笛》《寄崔侍御》《鹦鹉洲》《横江

词六首》。虽说是从不同之人、不同之诗中辑录

成新诗,却表达了完整的意境、意味。

拟作,即摹仿他人风格而创作。南龙翼模仿

杜甫诗歌者,有《八哀四怀诗》组诗。杜甫《八哀

诗》描写了王思礼

N

李光弼

N

严武

N

李、李邕、

苏源明

N

郑虔

N

张九龄等八人的生平事迹,是八

人的人物传记。南龙翼仿效杜甫《八哀诗》、朝鲜

权鱢《四怀诗》作《八哀四怀诗》,“八哀”包括金

南重、李一相、洪命夏、李庆徽、李端相、徐必远、李

有相、洪得箕,“四怀”包括金寿恒、李端夏、南二

星、南九万,是12位朝鲜人物的传记。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因社会动乱、仕途不

顺等原因,杜甫携家西行来到秦州。在此生活期

间,他游历名山古刹,访友谈诗,作《秦州杂诗》二

十首,记录了自己的行迹和情感。朝鲜显宗二年

97第1期 王成:朝鲜南龙翼对杜诗的接受

杜甫:《杜诗详注》,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395页。

南龙翼:《壶谷集》,韩国民族文化推进会编《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第131辑),(首尔)景仁文化社,2000年,第209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490页。

南龙翼:《壶谷集》,第56页。

南龙翼:《壶谷集》,第226页。

辛丑(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七月,南龙翼辞官

途经涟川县,时友人赵禹瑞任官杨州,二人相邀在

桧岩寺相聚,一同游览者有洪处亮、崔孝骞、宋锡

祉等人,南龙翼作《次杜工部〈秦州杂诗〉,奉洪南

涧处亮、赵杨州龟锡兼示崔国子孝骞、宋山翁锡

祉》(简称《次杜工部〈秦州杂诗〉》)十七首。

杜甫《秦州杂诗》与南龙翼《次杜工部〈秦州

杂诗〉》有着诸多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值得细细

品读,分析。

相同之处一,杜甫《秦州杂诗》、南龙翼《次杜

工部〈秦州杂诗〉》都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古今一

体,增强了诗歌的内涵和表现力。

杜甫善于在诗歌中运用典故,黄庭坚《答洪

驹父书》指出杜诗“无一字无来处”。《秦州杂诗》

二十首几乎篇篇用典,如“属国归何晚?楼兰斩

未还”(其七)①,“属国”即典属国,化用汉代苏武

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归国后任典属国。此句

中的“属国”暗指出使吐蕃而迟迟未归的唐朝使

节。“楼兰”反用了傅介子斩杀楼兰国王首还阙

之事。此句是说吐蕃的骚扰、侵犯还没有解除。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其十九)②“飞将”

指西汉名将李广,被称为飞将军,抗击匈奴,名垂

青史。“筑坛”是“筑坛拜将”的缩写,指仰仗贤

能。《汉书高帝纪上》:“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

(韩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此处表达了杜甫对

人才的渴望以及对朝廷不重用人才的不满。“阮

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其十五)③,提及魏晋名

士阮籍以及拒绝刘表邀请的庞德公。“为报鸳行

旧,鹪鹩在一枝”(其二十)④,化用《庄子逍遥

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秦州杂诗》所

用典故能与现实有机结合,古隋朝灭亡 今融为一体,增强了

诗歌的内涵和表现力。

南龙翼熟谙中国文化,在《次杜工部〈秦州杂

诗〉》中也大量运用典故,如:“间关寻草迳,彷癈

问桃源”(其八)⑤,暗用陶渊明桃花源的典故。

“宋玉真如玉,崔群更出群”(其十三)⑥,宋玉,著

名辞赋家,有《九辩》《风赋》《神女赋》等作品传

世。崔群,字敦诗,唐代人,十九岁中进士,颇有政

名。南龙翼此处表达了对宋玉、崔群的赞美与艳

羡之情。“莫洒羊公泪,宜浮毕卓池”(其十

七)⑦,羊公,指西晋政治家、军事家羊祜。湖北襄

阳岘山上有羊公碑,又名堕泪碑,是当地百姓为纪

念羊祜而建。每逢时节,周围百姓祭拜羊祜时,睹

碑生情,无不落泪。羊祜的继任者杜预因此把它

称作堕泪碑。毕卓池,相传是东晋毕卓醉后洗澡

之处,也有说是毕卓洗砚池。毕卓平生嗜酒,以为

一生持蟹畅饮、泡在酒池中才是人生乐事。《晋

书毕卓传》载:“邻舍酿熟,卓夜至其瓮间盗饮,

为人所缚。明旦视之,乃毕吏部。旋解缚,遂与主

人饮瓮侧,致醉而去。”毕卓后成为嗜酒成癖之人

的代名词。“仳离有女泣,壮者四方之”(其三),

“仳离”,妇女被夫家抛弃逐出,后世亦作离婚讲,

典出《诗经王风中谷有踴》“有女仳离,啜其

泣矣”。《中谷有踴》每节开头都用山谷中蛋糕英语怎么说 的益母

草起兴,每章最后一句都是妇女自身觉悟的感叹,

表达女子遇人不淑,最终只能痛苦、悲伤、愤怒。

相同点之二,杜甫《秦州杂诗》与南龙翼《次

杜工部〈秦州杂诗〉》的第一首诗均是组诗的核

心,统摄其他诸诗。好看的小说古言

《秦州杂诗》(其一)云:“满目悲生事,因人作

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夜,山

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⑧这首诗

不仅是整个组诗的核心,其首句“满目悲生事”更

被众多诗家认为是组诗的头领,“二十首之冒”

(《读杜心解》卷三之二)。“满目悲”三字不仅统

摄全诗,同时也是生发后面诸诗所咏之事的触发

点。如清代佚名《杜诗言志》云:

看他开头便说“满目悲生事”,是其可悲

之中不一而足。半生期许,至此尽蠲,一可悲

也。遍历艰辛,都付流水,二可悲也。进既莫

08殷都学刊 2021年

杜甫:《杜诗详注》,第578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587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585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588页。

南龙翼:《壶谷集》,第89页。

南龙翼:《壶谷集》,第91页。

南龙翼:《壶谷集》,第89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572页。

容,退又无归,三可悲也。干戈未息,骨肉远

离,四可悲也。君国多难,忠孝莫解,五可悲

也。边塞凄凉,惊心鼓角,六可悲也。风雨凄

凄,秋阴短少,七可悲也。老骥伏枥,壮志难

忘,八可悲也。羁栖异地,送老何时,九可悲

也。回忆鸳行,寒云愁对,十可悲也。夫抱此

多般愁苦,难以缕析,故以“满目”二字概之。

其后二十首中所触发之事,悉由此生出,所谓

笼盖全篇之句也。①

南龙翼《次杜工部〈秦州杂诗〉》第一首也是

组诗的头领,笼盖之后诸诗作。诗云:“昨枉杨州

札,仍期桧寺游。身闲聊自适,路远不须愁。地岂

长悭皉,天应剩借秋。更邀南涧老,乘兴莫迟

留。”②开首两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因为一封书

信,遂与朋友有了游览桧岩寺之邀。颔联“身闲

聊自适,路远不须愁”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尽

管是辞官,但心里只有快意而没有忧愁。颈联

“地岂长悭皉,天应剩借秋”点出时节正处于秋

天,秋高气爽,适合郊外之游。尾联“更邀南涧

老,乘兴莫迟留”为后文朋友们同游同乐做好铺

垫,与朋友游是人生最大的乐事。尤其是“身闲

聊自适,路远不须愁”两句,堪称整个组诗的诗

眼,统摄了全诗。

杜甫《秦州杂诗》与南龙翼《次杜工部〈秦州

杂诗〉》的不同之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不同点之一,诗歌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基调

不同。

感时伤乱、漂泊忧愁、卜居归隐等是《秦州杂

诗》的主要内容。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认为

《秦州杂诗》“二十首大概只是悲世、藏身两

意”③。著名学者刘跃进指出:“《秦州杂诗》最多

的内容是咏叹与战事相关的景物,如降戎、鼓角、

天马、防河戍卒。”④《秦州杂诗》有反映自身遭际、

颠沛流离之感者,如“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其一)⑤、“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其二)⑥、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其十二)⑦等;有反

映战乱、士兵戍役之苦者,如“士苦形骸黑,旌疏

鸟兽稀”(其六)⑧、“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其八)⑨等。

南龙翼《次杜工部〈秦州杂诗〉》主要描写了

辞官后轻松、闲适的心境,“身闲聊自适,路远不

须愁”(其一)瑏瑠,并表达出作者与朋友相游而愉悦

之情。“暗暗迷津树,依依隔岸家。烟从山里少,

日在雨边斜。此景无人画,题诗独自夸”(其

二)瑏瑡,描写沿途的秀美风光,给人轻松愉快之感。

不同点之二,诗歌的色调、氛围不同。

杜甫《秦州杂诗》整体色调、氛围是灰暗、冷

清的,诗人多选择“悲”“空”“愁”“寒”“哀”“孤”

“落”“冷”等词语,其中“悲”“愁”“哀”凡22见,

组合成“孤城”“落木”“落日”“秋草”“边塞”等意

象。诗句如“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其

二)瑏瑢、“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其四)瑏瑣、“烟

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其七)瑏瑤、“萧萧古塞冷,

漠漠秋云低”(其十一)瑏瑥等,这不仅是自然物象的

客观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物化(外化),“这些偏

冷偏暗的色调无疑折射出诗人心境的色泽”瑏瑦。

南龙翼《次杜工部〈秦州杂诗〉》整体色调、氛

围是明快、闲适的,在他的诗歌中看不到冷色调的

18第1期 王成:朝鲜南龙翼对杜诗的接受

瑏瑠

瑏瑡

瑏瑢

瑏瑣

瑏瑤

瑏瑥

瑏瑦

《杜诗言志》,扬州广陵刻印社木刻本。

南龙翼:《壶谷集》,第88页。

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61年,第201页。

刘跃进:《漂泊无助的远游———读〈秦州杂诗〉二十首及其他》,《中国文学研究》2017年第1期,第26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572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574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582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577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579页。

南龙翼:《壶谷集》,第88页。

南龙翼:《壶谷集》,第88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574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575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578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581页。

童强:《论杜甫秦州诗的特点》,《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第1期,第16页。

词语、意象。诗句如:“峡里无人见,闲云自在归”

(其四)、“沿途无限景,一一破愁颜”(其五)、“扫

牒琴为伴,开筵酒似泉”(其十一)、“抽身逃宦海,

尽室入深山。爱听农人语,耽看倦鸟还”(其十

二)、“自是登临好,何需美恶分。相携不知倦,莲

漏夜深闻”(其十三)、“秉烛仍呼酒,那能不醉归”

(其十五),等等,衬托出作者辞官欲归隐的心态

以及与友人游览欢饮时的愉悦心情。

不同点之三,诗歌的结构安排不同,杜甫《秦

州杂诗》诗前没有序文,南龙翼《次杜工部〈秦州

杂诗〉》诗前有序文。

南龙翼《次杜工部〈秦州杂诗〉》诗前小序交

代了写作背景、写作目的、时间、人物等:“辛丑七

月,辞递知申,归觐涟川县。时赵禹瑞宰杨州,送

书约会于桧二手琴 岩寺,仍邀南涧丈于积城,达夜酣畅,

仍记沿途所见,兼述席上即事。崔公自杨来,宋翁

自积来。时即闰月,赵即地主。”①据诗歌序文交

代,南龙翼于朝鲜显宗二年辛丑(清顺治十八年,

1661年)七月,辞官途经涟川县,友人赵禹瑞时任

官杨州,于是二人相邀会于桧岩寺,另有洪处亮、

崔孝骞、宋锡祉等人参与此次游历。

杜甫《八哀诗》以诗的形式、用史家笔法记述

了王思礼

N

李光弼

N

严武

N

李

N

李邕

N

苏源

明、郑虔

N

张九龄等八人的生平遭际、主要事迹和

精神风貌等,此诗堪称八人的人物传记。朱东润

云:“《八哀诗》是八篇独立的传记,是有韵的《史

记》,而且充满感情,呜咽淋漓,即使在《史记》中

也是不可多得的名篇。”②南龙翼《八哀四怀诗》称

作“有韵的《史记》”也不为过。

朝鲜肃宗二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南

龙翼仿效杜甫《八哀诗》、朝鲜文人权石洲《四怀

诗》作《八哀四怀诗》,“八哀”包括《大宗伯金公

南重》《大学士李公一相》《领议政洪公命夏》《大

冢宰李公庆徽》《副提学李公端相》《大司马徐公

必远》《赠知申李公有相》《益平尉洪公得箕》诸

篇,“四怀”包括《文谷金左相寿恒》《松涧李季周

端夏》《宜拙南仲辉二星》《药泉南云路九万》等

篇。作者以诗记人,撰写了十二位朝鲜人物的生

平事迹。《八哀四怀诗》诗前有序文曰:

古人之咏存殁多矣。余少而立朝,厕迹

文酒之间,承绪言于先辈,托契分于侪流者,

亦非不多,而未尝知存殁之感矣。十数年来,

零落殆尽,生存者又落落晨星。年龄向老,节

序垂穷,萧条人代,举目无亲。或木拱而草

宿,或棘?而蓬飘,?仰悲慨,安可无古人之

咏也。遂拟杜工部作八哀,更效权石洲作四

怀,藏之箧笥,不敢示人,时或自阅自宽,尔时

丙辰阳月。③

南龙翼《八哀四怀诗》是模仿杜甫《八哀诗》

之作,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点,具体而言有如下几

点:

首先,南龙翼《八哀四怀诗》在结构安排上有

一定的模式化特点,如开篇几句往往会交代传主

的世系关系:

有美野塘翁,于吾大父行。系出敬顺王,

钱窦世谁抗。三世阐甲科,魁星世争仰。

(《大宗伯金公南重》)④

君是湖翁季,高名齐伯仲。(《副提学李

公端相》)⑤

吾友有筶翁,为人自文雅。月沙乃其祖,

声名满华夏。(《赠知申李公有相》)⑥

相国生名阀,皀组联且繁。文称益城祖,

忠有南宁昆。(《领议政红公命夏》)⑦

杜甫《八哀诗》开篇即切入正题,交代传主的

主要事迹、典型特征等,不拖泥带水。如《故司徒

李公光弼》首四句:“司徒天宝末,北收晋阳甲。

胡骑攻吾城,愁寂意不惬”⑧,描叙了天宝十五年

(756)至至德二年(757),李光弼受命率兵在河东

28殷都学刊 2021年

南龙翼:《壶谷集》,第88页。

朱东润:《杜甫叙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156页。

南龙翼:《壶谷集》,第199页。

南龙翼:《壶谷集》,第200页。

南龙翼:《壶谷集》,第202页。

南龙翼:《壶谷集》,第203页。

南龙翼:《壶谷集》,第210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1379页。

道、河北道与叛军作战之事。“司空出东夷,童稚

刷劲翮。追随燕蓟儿,颖锐物不隔”(《赠司空王

公思礼》)①,交代王思礼出身于高丽,孩童时代就

很有勇力,少年时期跟随父亲在军中练习兵法作

战,才能出众,为后面描写王思礼英勇善战做好了

铺垫。

其次,杜甫《八哀诗》的八位人物之间没有什

么亲戚关系,南龙翼《八哀四怀诗》的八位传主则

不同,其中李一相、李端相、李有相三人是兄弟,都

是李廷龟的孙子。李一相(1612-1666),字咸

卿,号青湖。李明汉子,李廷龟孙。《朝鲜显宗改

修实录》(卷一四)曰:“一相与其父明汉、祖廷龟,

三世主文,国朝数百年所未有也”,《副提学李公

端相》:“君是湖翁季,高名齐伯仲”,《赠知申李公

有相》:“月沙乃其祖,声名满华夏”等等,都交代

出李一相、李端相、李有相三人的兄弟关系。

第三,南龙翼《八哀四怀诗》、杜甫《八哀诗》

的部分传主与作者有一定的关系。

王嗣《杜臆》(卷七):“王、李名将,因盗贼

未息,故兴起二公,此为国家哀之者。继以严武、

汝阳、李、苏、郑,皆素交,则叹旧。九龄名相,则怀

贤。”②冯至《杜甫传》曰:“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

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做《八哀诗》。其中有

他钦佩的前辈张九龄、李邕,有逝世不久的名将王

思礼、李光弼,有给他很大帮助的李、严武,有他

最亲密、彼此最没有猜疑的好友郑虔、苏源明。”③

比如严武,据张忠纲《论严杜交谊与杜甫之去蜀》

一文统计,杜甫诗集中与严武有关的诗共有35

首,足见二人来往之密切。《八哀诗》第五首、第

六首、第七首抒发了杜甫对李邕、苏源明、郑虔三

位才高命薄的挚友的深切怀念,如:“伊昔临淄

亭,酒酣托末契。重叙东都别,朝阴改轩砌”(《赠

秘书监江夏李公邕》)④,“临淄亭”,是诗人与李

邕第二次聚首之处,当时诗人作有《陪李北海宴

历下亭》一诗;“重叙”二句说明二人初次见面是

在东都洛阳。“结交三十载,吾与谁游衍。荥阳

复冥莫,罪罟已横薻。呜呼子逝日,始泰则终蹇”

(《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⑤,写苏源明之死

以及自己没能亲致哀奠的遗憾。“词场竟疏阔,

平昔滥吹奖。百年见存殁,牢落吾安放。萧条阮

咸在,出处同世网”(《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

郑公虔》)⑥,写杜甫与郑虔在文学上互相切磋,郑

虔曾鼓励、推许过杜甫。郑虔死后,杜甫无比怀

念,哀思之情无所寄托。

南龙翼在描写金南重、李一相、李端相、李有

相、徐必远、李庆徽等人时,都写到了传主与自己

的关系。《大宗伯金公南重》回忆金南重为儿时

的自己指点迷津,使自己茅塞顿开,学识大进,

“小子昔何知,童年陪几杖。抚顶赐之坐,迷途指

以倡。令我开旧蒙,使我获新

O

。奚徒一言褒,每

出中心贶。因之随后尘,当席自退让。”作者着重

描写了壬寅夏天与金南重相聚时,金南重“聊发

少年狂”,和作者相处甚欢的情景,“却忆壬寅夏,

新斋冒雨访。门阑修彦会,薄具惭厚饷。菀尔公

喜笑,豪气老益壮。我咏公即酬,公歌我仍唱。侍

酒至日暮,剧谈穷酣畅。依依南迈日,别语心不

忘。”作者牢记金南重的教诲,时时不敢忘却。再

如《赠知申李公有相》云:“吾友有筶翁”“与我夙

心亲,同学又同社”,《大司马徐公必远》:“长我十

四年,友呼仍弟蓄。联翩禁省中,门巷更逼侧”,

《大冢宰李公庆徽》:“我少公已壮,交情到老倍”,

《副提学李公端相》:“云龙吾与子,髫關同嬉弄。

年是雌雄辰,才如邹楚

P

”等等,都交代了传主与

自己的关系。

最后,历史的实录与艺术加工有机结合。

杜甫《八哀诗》中主人公的事迹都可以在《旧

唐书》《新唐书》等史书中找到佐证,如:“昔献书

画图,新诗亦俱往。沧洲动玉陛,宣鹤误一响。三

绝自御题,四方尤所仰”(《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

荥阳郑公虔》)⑦,这六句描写了郑虔向唐玄宗献

诗书画,博得唐玄宗赞誉,赢得美名之事。《新唐

38第1期 王成:朝鲜南龙翼对杜诗的接受

杜甫:《杜诗详注》,第1373页。

王嗣:《杜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476页。

冯至:《冯至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36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1401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1408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1413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1410页。

书》本传载:“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

曰‘郑虔三绝’。”①再如:“紫绶映暮年,阆中古城导游词 荆州谢所

领”(《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②,指开元二十

五年(737)张九龄因周子谅事被贬为荆州长史

事。《旧唐书》本传曰:“初,九龄为相,荐长安尉

周子谅为监察御史。至是,子谅以妄陈休咎,上亲

加洁问,令于朝堂决杀之。九龄坐引非其人,左迁

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这样的事例在《八哀诗》中

还有很多,兹不一一赘述。

南龙翼《八哀四怀诗》也是传主的实录,诗中

所描述之事在朝鲜的文献史料中都可以找到佐

证。如:“丙子斥和议,公时任谏诤。谴谪兼祸

衅,西南路幽

3

。鹏程日夕开,两朝荷恩命。几长

御史席,持论务平正。未纳圻辅节,即参东铨政。

晋秩大宗伯,修辞侨在郑。”(《大学士李公一相》)

“丙子斥和议”句以下所叙故事,在其他史料中亦

有类似记载,如朴世采《礼曹判书赠右议政李公

神道碑铭》言:“丙子拜正言,纠论不惮贵近,又

言:‘国事至此,宜特甄拔人才以备缓急,其在罪

者亦可调叙。’上有严旨,公引避。仍请大奋发大

振作,又批以‘留念量处’。乃申白:‘殿下量处之

际,虏当渡河。顾即日出御正殿,策励群臣,熟讲

战守之策,毋贻后悔。’上亦不纳。盖时已斥绝虏

使,而尚事泄沓,公言如此。”③

再如《大学士李公一相》:“往在宣庙朝,月沙

文名盛。邦诬玉色惨,擢修上国聘。手进所为文,

词感天子圣。遂令海内人,传诵知名姓。有子又

有孙,三世掌文柄。”(《大学士李公一相》)月沙即

李廷龟(1564-1635),朝鲜朝明宗、仁祖年间的

文臣、学者,字圣征,号月沙。1590年文科及第,

历任兵曹判事、礼曹判事、刑曹判事、右议政、左议

政等职。曾多次接待中国使臣,并多次赴中国明

朝。著有《月沙集》等。《朝鲜仁祖实录》(卷三

一)载:“万历庚寅登第,大被宣庙所眷遇,戊戌升

亚卿,辛丑以礼曹判书典文衡,在宰列凡四十年。

……廷龟九长春官,再典文衡,身登黄阁。”张维

《左议政月沙李公行状》云:“公立朝四十六年,遍

历六卿,而九长春官,再秉文衡。礼乐仪章,多所

考定。高文大册,事大交

4

词命,出于公手者,皆

鸿菀可观。其赴京师傧华使者各四,艰危之际,周

旋应对,竭虑尽诚,纾国难雪国诬,增国家之光华

者,赫赫在人耳目。……宣庙最悦公文,谓一时名

能文词者,举出公下。初以辨诬奏见称于中朝,东

征诸将见其奏者,每对上必称好文章。”④李廷龟

子李明汉(1595-1645),字天培优补差总结 章,号白洲。著有

《白洲集》。《朝鲜仁祖实录》(卷四六)云:“明

汉,廷龟之子也。为人爽朗有风致。以文词擅名,

遂世典文衡,历拜吏判”,《朝鲜显宗改修实录》

(卷一四):“一相与其父明汉、祖廷龟,三世主文,

国朝数百年所未有也”等,这些材料印证了南龙

翼“有子又有孙,三世掌文柄”之言。

南龙翼《八哀四怀诗》、杜甫《八哀诗》在保证

实录主人公的同时,也经过了艺术加工,使语言富

有文采,增强了诗歌的可读性。

综上可见,南龙翼关于杜诗的接受主要体现

在对《秦州杂诗》《八哀诗》《秋兴八首》等组诗的

拟次之作中,南龙翼的拟次之作与杜甫原诗相比,

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

点,堪称中朝诗歌交流的典范。

[责任编辑:邦显]

48殷都学刊 2021年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5766页。

杜甫:《杜诗详注》,第1415页。

朴世采:《南溪集》,韩国民族文化推进会编《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第140辑),(首尔)景仁文化社,1994年,第461页。

张维:《?谷先生集》,韩国民族文化推进会编《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第92辑),(首尔)景仁文化社,1992年,第266页。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06:51: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1798943078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四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四怀.pdf

上一篇:战狼2影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四怀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四怀
    键盘各种轴的区别-用车管理2023年3月19日发(作者:美容院洗脸)[收稿日期]2020-09-1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韩国古典散文与中国文化之关联研究”(项目编号:14CZW038)。[作者简介]王成(1980-),男,吉林省松原市人,文学博士,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域外汉学研究。朝鲜南龙翼对杜诗的接受王 成(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朝鲜文人南龙翼积
  • 0℃战狼2影评
  • 0℃周末去哪
  • 0℃
  • 0℃宁乡特产
  • 0℃炒蛋
  • 0℃煮玉米怎么煮好吃
  • 0℃郑同北见赵王翻译
  • 0℃男人为什么出轨
  • 0℃手机充电线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