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有个扶风县,扶风有个绛帐镇》
有个成语叫做人杰地灵,其实主要是说“人杰”的,而且也多是
因为那个地方首先出了个“人杰”,然爱人英语 后才显得那个地方特别地“地
灵”了。这鼻唇沟 种情形、这方面的例子,纵向的古往今来、横向的全国各
地都多如牛毛也不胜枚举。比如孔子之与尼山、诸葛亮之与卧龙;再
比如曹操的墓葬地、武则天的诞生地等就显得特别地多,也显得特别
地不清楚……
今日无意间翻到了“绛帐传薪”的典故。因为是陕西人,所以之
前就很熟悉“绛帐”这个地名;还因为扶风县有我的大叫的成语 学同班同学,
所以这“扶风县”、“绛帐镇”的地名就更加地吸引我了!
说起扶风、说起绛帐,就不能不提及一位古人———马融。顺便
附带地说一句:有意思的是,我那位洪家关 扶风的大学同学也姓马,只是不
知他家祖上与这位马融是否有牵连?不过这个问题还是留给他自己去
考证吧,我这里就不再瞎操心了……
我还是说说这个马融吧!史载:马融乃东汉扶风人,“为人美辞
貌,有俊才。”马融之所以声名千古,并为后世学者所尊重,乃是因
为他一生重视教学及注重对人才培养。完全可以这样说,在中国古代
教育史上,马融可谓是继孔子之后,开创了最假如没有如果 大的私学办学规模,并
在教学方法上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故而,说马融是中国古代继孔子
之后最伟大的教育家也一点都不为过;比比,孔门虽有“十贤”,但
东汉著名学者郑玄、卢植等,可皆出自马融之门下。
马融怎样的教学方法在当时算得上是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呢?据
史书记载:马融“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文具店怎么开 ,不拘儒者之节。居宇
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骆驼祥子好词好句摘抄 后列女乐……”此
可见,马融的教学方法确实很有特色,也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以上说
的是:马融讲经论道的时候,常在高台上挂一个绛色大帐,并在帐后
设列女乐,轻歌曼舞;但学生们却不被歌舞所动,只专心致志地听讲
着!此可见马融讲课的吸引力有多强,听讲者的求学之心又有多迫切?
马融此独树一帜的教学方式从此也开启了“花样式”与“多功能式”
教育之历史先河;同时还有,“绛帐传薪”的教育佳话也自此广为流
传,直至今日。
其实,每一个地名就是一部历史,不仅仅只是一个绛帐!虽然马
融设帐讲经的“讲经台”如今已不知了去向,但扶风当地却留下了
“绛帐”这个名字以用来追思先贤。近些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中,很
多与地名息息相关的历史掌故、人文传奇也慢慢随之湮没。但一说起
绛帐,人们还是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扶风县、想到绛帐镇。足可见,
“绛帐”绝不仅仅是个地名,也不仅是个地理信息标志,它更重要的
是一段历史与人文的记忆……
翻翻资料便会知道,关于“绛帐”深厚的文化内涵,您从古人先
贤的文学作品中完全就可以窥得一二。比如唐代卢纶的《上巳日陪齐
相公花楼宴》中写道:“礼卑瞻绛帐,思浃厕华缨。”再有,皮日休
的《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中也写道:“三年漫被鲈鱼累,不得横
经侍绛纱。”还有清代的袁枚《别座主留松裔少宰》中提到:“绛帐
分手最堪悲,况复吾师头白时。”更有黄遵宪的《己亥续怀人诗》之
十一中也提到:“绛纱坐帐谈名理,胜似麻姑背痒搔。”……这样的例
子在古诗文中不胜枚举,此足以见得马融“绛帐授徒”的影响是何等
的深远!
更何况到如今,人们还常用“绛帐授徒”、“绛纱坐帐”等比喻
老师教育学生;用“绛帐待坐”比喻学生受教重生复仇文 于老师;用“绛帐”、
“绛纱”、“马帐”等比喻受教学习的地方。很显然,“绛帐”一词
现已成为后世学生对讲席或师门的敬称了;而“绛帐传薪”也已成为
尊师重道的代名词了……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06:44: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1794783077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马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马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