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字源: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
(1)指事字。甲骨文从大(正面人形),
从一(表地)。用以表明一人站在地上不动之意。既表示站立,
也表示站立的地方。
(2)竖起;树立;建立;开始。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
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
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开始的节
气。立秋一般预示著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节气)以后,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
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节气概述
立秋(autumnbegins):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
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
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
“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
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
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
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
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
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
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
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
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
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
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仍是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
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
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
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自然现象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
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
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
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
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
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avoiding 环
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
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
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
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
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
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
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立
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
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
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
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
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
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立秋常识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
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
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
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
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
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
古代立秋之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
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另外,不论朝廷还
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
拜矛盾哲学 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
以庆祝。
立秋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
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
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秋季气
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候仍较高,所以根据“燥
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
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
食物。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
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
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
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
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
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秋季出现口感
唇焦等“秋燥症”的气候,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
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
生津的补益作用。
还有,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于“立秋”时,一般可种植
下列蔬果:
1.北部:高丽菜、花椰菜、茄子、芹菜、乌豆、白豆、
葱。
2.中部:番茄、茄子、芹菜、芥蓝菜。
3.南部:高丽菜、长年菜、番薯。
可捕获下列鱼类:目吼、卓鲲、鲟鱼、龙尖、沙鱼等。
立秋民俗
农历七月间的立秋,是由来已久的传统时节。早在周代,逢
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
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
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从唐宋时起,
就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微博邮箱登录 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
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
疾。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
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
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
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
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大
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
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
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
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
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立秋除了
“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和“咬春”一样,
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时人们在
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
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过去在杭州一
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
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
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
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立秋以
后,如天旱少雨,赤日炎炎,产生连续酷热天气,就把伏天
拖长了,即所谓“秋老虎”,意谓炎势如虎,反常的酷热不
逊于大暑。此时人们更感到闷热难当。当然秋天的炎热毕竟
像“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立秋后如逢雨水多,下一阵
雨凉一阵,处暑后,暑气当已消退,确实进入秋季了。
立秋习俗
立秋节
立秋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
8日开始。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
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
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
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
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
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
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
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
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
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
天,悬秤称人初中物理公式 ,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
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
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
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立秋谚语
•1、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2、六月底,七月头,十有八载节立秋。
•3、早晨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
•4、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
•5、立了秋,凉飕飕。
•6、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7、立了秋,把扇丢。
•8、立了秋,扇莫丢,中午头上还用着。
•9、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
•10、立秋早晚凉,中午汗还淌。
•11、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
•12、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
•13、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14、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15、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16、立秋雨滴,谷把头低。立秋雨丰,黍子返青。
立秋歌谣
•时到立秋年过半,可能有涝也有旱,
•男女老少齐努力,战天斗地夺高产。
•棉花抹杈边心,追肥时间到下限,
•天旱浇水要适量,防治病虫巧把关。
•早秋作物渐成熟,防雀糟蹋要常转。
•晚秋作物治追耪,后期管理不能软。
•适时播种大白菜,炕土壅葱夺丰产。
•保护地菜筹建棚,底肥施足地深翻。
•大积大造农家肥,割晒青草抽时间。
•林木果树管理好,摘下果梨去卖钱。
•畜禽管理要加强,要紧预防牛流感。
•喂鱼注意多投草,鱼病防治至关键,
•坑内菱角采下来,继续管好藕苇芡。
立秋诗歌
•立秋[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简练英语 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三伏带一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
立秋84年多大了今年多大了 歇后语
立秋的石榴--点子多
立秋的熟语
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01:44: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1614743052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立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立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