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主角

更新时间:2023-03-18 18:08:41 阅读: 评论:0

火锅鱼的做法-稳健型

肖申克的救赎主角
2023年3月18日发(作者:心理治疗的方法)

2015.5语

[作者简介]郑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救赎主题的原型分析

郑维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摘要]本文应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圣经》中描述的救赎主题进行对比研究,

提出该影片中男主角的塑造是古老的救赎原型的再现,是对约瑟这个救赎原型的“移用”。

[关键词]救赎;原型;移用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5-0068-02

原型是人类慢长发展历史中宝贵的精神产品之一。它们

“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

显现,因而是作为潜在的无意识进入创作过程的,但它们又

必须得到外化,最初呈现为一种‘原始意象’,在远古时代表

现为神话形象,然后在不同的时代世界上最小的海 通过艺术在无意识中激活

转变为艺术形象”。(陈欢,袁宪军.1998:23)本文试图运用原

型批评的观点,通过对《圣经》和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的对比

研究,从另一角度去发掘其救赎主题,探寻《肖申克的救赎》

中震撼人心的救赎主题的灵感与源泉,希望借此揭示该影片

内涵的深意。

一、救赎主题的原型分析

在原型批评的典型代表诺思罗普弗莱的西方文化背景

中,神话主要指《圣经》神话故事,也包括古代希腊、罗马神话

故事。在他看来,《圣经》是最为广博的神话故事全集。它以文

学方式、隐喻的语言对人类基本生存和精神关怀方面进行了

全方位的关照,以神话方式讲述着人类生存的全部历程——

从创世到末世到获救。《圣经》的恢弘想象是后世文学想象的

集合体和母胎。

“救赎”这个词语来源于《圣经》:“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

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2000:1075),是基督

教最基本的教义之一,意指如果人一直对上帝心存敬畏与信

仰,必将得到上帝的拯救。救赎这一教义在现世更发展为:只

有心存信念,才会拥有希望,才能拯救自己和世界。

(一)救赎原型简介

《创世纪》为基督教经典《圣经》的第一部经书,属于《圣

经》中的《旧约》部分。其中写到,犹太人始祖之一雅各布有子

众多,其中最受宠爱的是约瑟。几个兄弟嫉妒他,趁一次一起

外出的机会把他卖给埃及一贵族做奴隶。那个贵族的妻子看

上了约瑟,却遭严词拒绝,于是伺机报复,约爱却不能在一起 瑟含冤入狱。不

久,法老的酒政和膳长也被关了进来,这两人各做一梦找约

瑟来解,三天后其预言皆应验。之后,埃及法老也做了两个

梦,谁也解不出,约瑟被推荐来解了梦,并向法老提出即时可

行的建议,大获赏识,委以宰相之职。约瑟的兄弟们后来也被

约瑟狠狠报复一通,最后兄弟和解,犹太人全族迁到埃及。

(二)原型模式分析

《创世纪》为《圣经》中最具传奇性与故事性之一节,情节

跌宕起伏、事变离奇惨烈,不但在古今中外宗教典籍中绝无

仅有,专门文艺性小说戏剧中也不多见。它不仅深深影响了

西方基督教社会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而且内化为西方文化的

一部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与《创世纪》里约

瑟的救赎过程在大节上处处契合,典型地再现了得志——

—受

挫———救赎的过程。

安迪是一个在银行界初有成就的年轻英俊的白人知识分

子,被指控枪杀妻子及其情人,判了无期徒刑囚于鲨堡监狱。

一个月来安迪几乎不和人交往,多次遭到“三姐妹”的欺负。

一次,安迪等人被选到狱外修缮屋顶,听狱警队长说起

即将继承的几万元遗产所需支付税金的麻烦时,安迪大胆地

走了过去,冒着被推下屋顶身亡的危险毛遂自荐,帮助队长

合理地拿到全部遗产而不交一分钱税金,得到了队长认可,

并为同伙争取到一人三瓶啤酒的特殊待遇。由于安迪精通财

务,很快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他变态囚犯的骚

扰。不久,声名远扬的安迪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狱警处理税务

问题,逐步成为监狱长诺顿洗黑钱的重要工具。

一个年轻犯人汤米的到来打破了安迪平静的狱中生活。

该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监狱服刑时听说过安迪的案子,知道谁

是真凶。但当安迪向监狱长诺顿提出要求重审此案时遭到断

然拒绝,并受到单独禁闭两个月的重罚。为了防止安迪获释,

诺顿甚至不惜设计害死知情人汤米。面对残酷的现实,安迪变

得很消沉。有天夜里风雨交加雷声大作,安迪穿越长长的下水

道后越狱成功,重获自由。原来二十年来,他每天都用一把小

石锤挖洞,然后用海报将洞口遮住。安迪出狱后领走了诺顿的

黑钱并告发他贪污受贿。监狱长遣人追捕结果身死名裂。

对比两者我们不难发现,上述仅仅是结构上的大致分析

已经出现了许多共通之处。《肖申克的救赎》与《圣经》中犹太

人在埃及的遭遇在基本故事走向和情节架构上惊人一致,只

是犹太人几百年间的遭遇在影片中被浓缩到了二十年。《肖

文化与传播

68

2015.5

语文学刊

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和《创世纪》里的约瑟都是由短暂的得

志而生挫折,由长久的受挫最终过渡到灵魂和肉体的救赎。

我们如果接受原型批评的典手抄报怎么写 型代表诺思罗普弗莱“所有的

艺术都是同样程式化了的”观点,则可以把这个得志———受

挫——

—救赎的过程看成一个原型模式。

二、原型的移用和再现

在弗莱看来,文学形式不可能来自生活,而只能源自文

学传统,归根结底来自神话;神话是主要的激励力量,它赋予

仪式以原型意义,又赋予神谕以叙事的原型,神话就是原型,

并且,艺术家对每个原型的移用和再现随着具体的历史条

件、文化背景以及再现这个原型的艺术家的秉赋和特质的不

同而不同。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的创作可以说是这一理论的典型

案例。可以说,安迪的塑造就是对约瑟原型的移用和再现。安

迪与约瑟同属于英雄主人公,有着相同的精神特质。

(一)智慧和希望

在《创世纪》中,约瑟在狱中因管理才能而受信任,地位

改善。此外,约瑟还为酒政和膳长释梦,后又被引荐至埃及法

老处,不仅成功地为法老释了梦,而且因建议很有见地大受

法老信任,管理埃及全境行政。影片中,安迪由于精通财务,

为越来越多的狱警处理税务问题,不仅自身很快摆脱了狱中

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他变态囚犯的骚扰,他的朋友也跟着在

监狱里沾光。不久他被看守长推荐给监狱长,大受后者信任,

负责管理全州狱警的税务和监狱长的全部金融记录,连监狱

长都要倚仗他帮忙洗黑钱。

这种智慧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还以拥抱希望的典

型方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获得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

量。影片开始没多久,安迪作为一个无罪的人,以无期徒刑的

名义被投入到这座石头狱墙中,开始了人生最无望的日子。

墙隔开了目光,隔开了一切。这里不存在什么救赎的希望,监

狱长嘲弄地对每一个犯人宣布他的权威:“把信仰寄托于神,

把贱命交给我。”监狱里每个人都宣称“我无罪”,因此安迪的

无辜便显得如此荒谬。他跟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怀抱

着深藏在心中二十年都未曾断绝过的希望。希望是什么?安

迪认为,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胆红素过高怎么办 高墙的东

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

就是希望。正是这一希望令他那把打磨石具的鹤嘴锄具有了

坚不可摧的力量,也正是这一希望激励安迪爬过五百码的污

水管,在倾盆大雨中酣畅淋漓地呼吸自由的空气,神情陶醉

地张开臂膀,畅想在梦一样蓝的太平洋岸与老友报以灿烂的

笑容和热烈的拥抱。

(二)自我救赎和救赎他人

在《创世纪》中,约瑟虽然被冤枉进了监狱,但没有绝望,

不仅搭建了很好的人际关系,而且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

了当局对他的赏识和信任,最终拯救和升华了自己。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有一个关键词是体制。影片是通过

瑞德之口说出对这个词语的看法的:“起初,你讨厌它,然后

你逐渐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这就是体制

化。”理解片中所谓的体制化,回顾一下老布那个监狱的图书

管理员的一生就明白了。老布在狱中也就是在这种体制下过

了五十年,几乎就是一生的时间。可以想象,曾经年轻的布进

入这种体制时,肯定像一切刚刚进入鲨堡的囚犯一样愤世嫉

俗并试图反抗;然后和大部分的囚徒一样逐渐发现反抗等于

徒劳,于是从反抗逐渐变为慢慢地接受然后学会适应,最后

发展到对体制的严重依赖。可怜的老布在垂暮之年却被放逐

到体制之外,无异于一个胎儿被斩断脐带,因此最终无奈地

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是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以安迪为代表的英雄在灵魂

上是超越体制的,尽管他们的肉体不得不服从体制的约束。

安迪除了在精神上笃信希望,在行动上试图改变体制,始终

没有放弃自我救赎的希望,所以才在狱警队长提到税金的麻

烦时大胆主动地毛遂自荐并将其说服,抓住了第一个自救的

机会。他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他人:让囚禁多年的

习惯于体制化的老囚徒们体验一次次短暂的自由和流行性腮腺炎 希望,借

此激发他们对自由和希望的向往,洗涤他们的灵魂。安迪在

狱中扩建图书馆,帮助其他犯人读书识字,那个拿到同等学

历的问题青年就是被拯救的典型,一个“垮掉的一代”竟然被

教化成一个绅士,不得不让人感叹救赎的力量。

由此,我们找到了影片《肖申克的救赎》震撼人心的原

因:通过再现原型,激发出人类无意识中埋藏很深的集体体

验,所以能引起千万人的共鸣。这正如荣格所言:“一个原型

的影响力无论是采取直接体验的形式还是通过叙述语言表

达出来,我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它发出了比我们自己强烈得

多的声音。可以使人心醉神迷,为之倾倒。与此同时,它把它

正在寻求表达的思想从偶然和短暂提升到永恒的王国之中。

它把个人的命运纳入人类的命运,并在我们身上唤起那些时

时激励着人类摆脱危险、熬过漫漫长夜的亲切的力量。”(陈

欢,袁宪军.1998:203)

三、结论

“用原型批评的观点来看,创作过程包含着对某一原始

意象的无意识的激活,以及将该意象精雕细刻地铸造到整个

作品中去。通过赋以形式的努力,艺术家将它转译成现存的

语言澳门特色 ,并因此使我们找到了回返最深邃的生命源头的途径。

艺术家以不懈的努力回溯于无意识的原始意象,并把握这些

意向,把它们从无意识的深渊中发掘出来,赋以意识的价值,

并经过转化使之能为它的同代人的心灵所理解和接受。”(朱

立元,2005:141)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正是这样一部伟大的

作品,它成功地借助电影媒体表达出了把握到原始意象并赋

之以意识的价值,为世人指出了“救赎就在心中”这一深刻主

题。“一旦原型的情景发生,我们会突然获得一种不寻常的轻

松感,仿佛被一种强大的力量运载或超度。在这一瞬间,我们

不再是个人,而是整个族类,全人类的声音一齐在我们心中

回响。”(朱立元,2005:201)这也正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在

既没有令人目眩的视觉奇观也没有动人心魄的动作场面助

阵下却能极大地震撼人心、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陈欢,袁宪军.吴伟仁译.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剖析[M].百

花文艺出版社,1998.

(下转第82页)

69

2015.5语

(上接第69页)

[2]蒲若茜.对<呼啸山庄>复仇主题的原型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

学报,2002(5).

[3]圣经[M].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

[4]王进芳.对诺思罗普弗莱原型的误读与反思[J].内蒙古大学

学报,1999(9).

[5]吴持哲编.诺思罗普弗莱文论选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7.

[6]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2版(增补版)[M].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5.

刚开始六国论翻译 ,机房里一片喧哗,同小组的同学在热烈的讨论

研究专题,几分钟后就一片寂静,他们分工合作,有的从原著

中寻找材料,有的在网上搜索资料,第一节课结束时他们大

部分完成了资料的收集工作,课间他们又开始热烈地讨论研

究论文,商量论文的写作思路,第二节课上课后,他们分头撰

写论文,最后由组长进行整合和修改,两节课下来学生基本

完成了专题研究。

(五)课堂展示,共享阅读快乐

从学生交上来的研究作品看,各个专题都有人研究,但

大部分集中在人物形象的研究上。因此,阅读展示课我们分

两次进行,第一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故事情节、作品主题以及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等人,因为

学生有了很好的阅读基础,虽然课堂容量很大,但也进行得

很顺利。

第二节课我们则专题研讨了贾宝玉,我们的专题是《走

近多情公子贾宝玉》。那一天,我们特意邀请了一些语文老师

前来观摩。我们的课堂步骤是:听一听,跟唱《红楼梦》的主题

曲《枉凝眉》;说一说,你对贾宝玉了解多少;议一议,你眼中

的贾宝玉是怎样的形象;想一想,贾宝玉为什么不能与林黛

玉有情人成眷属。因为贾宝玉是小说中最有故事的形象,大

家对他也了解比较深入,许多同学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

的旁征博引,有的据理力争,课堂上气氛异常活跃。

结束后,听课的老师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学生的阅读

真是全面深入;有的说,这样读名著太有意思,学生的发言真

是太棒了,以后可以让自己的学生也这样读名著……而我,

作为一个执教者,也深深地沉浸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思想小结 、激烈碰撞的情景中。我体会到了,名著教学原来可以这么

快乐。

二、名著阅读教学的反思

《红楼梦》的阅读基本告一段落,尽管我们的阅读还不够

全面、深入,尽管我们的阅读体验还很粗浅,但这次“共同阅

读,专题研究”的阅读方式不仅让学生读懂了《红楼梦》,还激

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学会了名著阅读的基本方法。

从学生不爱看《红楼梦》到爱看《红楼梦》,带给我很多思考,

我国的四大名著和外国名著怎样阅读,我有几点想法:

1.制订计划,循序前进。经典名著,浩如烟海;人生苦短,

生命有限。人的一生想要阅读所有经典作品,那是不可能的。

但利用青少年时期多读名著、读好名著,却是一生受用的。职

高学生在校学习压力不大,课余的时间较多,因此作为语文

老师尤其要引领他们大量阅读,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老师

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经验,制定合理的阅读顺序。可以推荐

一些经典,如《家》《春》《秋》《平凡的世界》《悲惨世界取巧之思 》等一系

列震撼人灵魂的作品,既可以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也可以

增加他们的阅读体验。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经典名著,尤其是长篇小说,阅读

完是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的,许多学生往往会遇到了一些

困难而半途而废或草草了事。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作为老师应

该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故事讲述、人物欣赏交流、

课本剧表演、学唱相关歌曲等,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阅读

的兴趣。

3.比较阅读,专题研究。通过我们的探索发现,比较阅读

有相当大的好处,学生能够在老师创设的氛围中认真深入阅

读,可以在师生共读的情景中提高阅读的兴趣。而专题研究

则让学生从泛泛而读走向深入,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一点

自己的思考。专题研究还可以让学生在互相合作探究中进行

思想的碰撞、体验的交流。

4.课外拓展,延伸社会。经典名著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

影,能反映社会百态。自《红楼梦》问世至今,评述文章足可车

载斗量。佛家见佛,道家见道,政治家见官场,好色者见淫。千

人千面,说不尽的《红楼梦》。因此在名著阅读中可以让学生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当今时代特征进行解读,从而读出名

著的深层含义,提升阅读能力。

著名文学家赵丽宏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叫《读书是永久

的》,他说:“有没有资格和机会享受读书的快乐,是文明和落

后、高雅和粗俗的一个分界。这种快乐,是精神自由的遨游,

是想象力无羁的腾飞,是心灵的旅游,是超越时空的思索。”

阅读能够消解生活的平庸、无奈与荒诞,能够为人生明确坐

标和方向。

经典名著是几百年、上千年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是经

过人们阅读的过滤,经过细密的思想的网筛选出来的精华,

是已经被证明了的我们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我们语文老

师要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从中吸取其丰富的内涵,增强人文

底蕴,健全人格,成为现代的智慧者、文明者。

【参考文献】

[1][个性化解读: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国

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2007年7月上半月高中读本

[2]朱光潜全集[M].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

阅读与写作

82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18:08: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1341213016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肖申克的救赎主角.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肖申克的救赎主角.pdf

上一篇:得其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肖申克的救赎主角
    火锅鱼的做法-稳健型2023年3月18日发(作者:心理治疗的方法)2015.5语文学刊[作者简介]郑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救赎主题的原型分析○郑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摘要]本文应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圣经》中描述的救赎主题进行对比研究,提出该影片中男主角的塑造是古老的救赎原型的再现,是对约瑟这个救赎原型的
  • 0℃得其利
  • 0℃乾封
  • 0℃怎么做小本子
  • 0℃水乡周庄
  • 0℃回民小吃街
  • 0℃试守
  • 0℃番茄山药汤
  • 0℃绩效诊断
  • 0℃隔代养育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