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
・ ‘ 蠡 毒橱}・ ●2008年第2期●
隔代养育利弊的心理学分析
薛静华①欧阳文珍②
(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①硕士 ②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 要】在我国,隔代养育现象十分普遍。隔代养育不仅解放了父母,促进老人身心健
康,而且有利于孩子形成某些良好的品质,有利于家庭与社会的和谐。但祖辈养育往往会使儿
童产生依恋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因此,家庭、学校和
社会均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
[关海成语接龙 键词】隔代养育 利弊 心理 教育
所谓隔代养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照料与
教育。造成隔代养育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父母在
外地打拚,无暇照顾;父母进城打_【,无法照顾;单
亲家庭,难以照顾;父母出国,不能照顾等等。据老
龄科研火锅配菜有哪些 中心对中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
辈的老人占了66.47%,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的比
例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71.95%和73.45%。I j国际教
育成就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家庭与幼儿园比较,家
庭对幼儿的兴趣、爱好的影响是70%~75%,对其认知
的影响是30%一50%。121发展心理学认为,在人的生
命历程中,早期经验对其身心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因
此,家庭的养育和教育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
隔代养育有哪些特点、利弊何在呢?
一
、隔代养育的有利方面
(一)隔代养育从时间与精力上解放了父母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日趋激烈,承
受太多压力的父母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
寻求各方面都让人满意的保姆非常困难,而我国抚育
0—3岁幼儿的专门机构又不甚健全。祖辈的帮助把父
母从抚育幼儿的辛苦、烦躁、焦虑中解放出来,父母
便能经常地拥有良好的心境,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
作与学习,而在亲子交往中,父母这种良好的心境埘
孩子的情绪与个性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宝贵的。
t二)隔代养育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现代.丰t会,人的寿命延长,退休年龄相对提前,
由于下岗、内退等原因也造就了一批年轻“老人”,这
为老年人提供了照看孙辈的可能性。心理学家埃里克
森认为,人生第八个阶段t65岁以后)发展的基本任
务是自我整合对绝望,在这一阶段祖父母含饴弄孙的
“孙子疗法”不仅给老年人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加强了
身体的运动,而且也促进了身心健康的良性循环,使
他们重新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实现更完善的自我整合。
因此,对于脚后跟痒是什么原因 我国的大多数老年人而言,照看孙辈无疑
是促进其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
(三)祖辈的一些个性特点有利于孩子某些良好
品质的形成
和父母相比,爷爷奶奶有更充足的时间与耐心同
孩子沟通,情绪更加安祥平和,能够更专注地倾听。
美国心理学家玛莉・派佛在访谈许多地鼠简笔画 祖孙后发现:祖辈
若能够持续关注孙子女,就能给其以安全感和归属感,
双方更能温馨接纳、无故事妈妈 话不谈;在道德观及处世智慧
上,祖父母的价值观及传统习俗总会与现代社会有所
差异, 代家庭的儿童更容易形成容纳差异的品质,
社会能力更成熟。1 3]
(四)隔代养育能够缓解家庭内部经济压力,利
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我国大部分农村,相当一部分老人尚无社会保障,
城市中许多老人退休金也不足以满足其生活需要,把
孩子交由祖辈照看,子女所提供的生活费等在一定程
度上补贴了老人的生活;此外,把第三代放心地交给
老人,孩子就像纽带一样,加强了老人与子女间的交
往与沟通,增进了老人和子女之间的感情。老人们获
得了关爱和尊敬,在精神上得到很大慰藉,也有利于
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二、隔代养育的弊端
(一)儿童的正常依恋难以形成
目前,很多父母常在孩子不满一周岁时就将其送
到祖辈那里,只在假期匆匆忙忙看一次。这种情况下
维普资讯
儿童的正常依恋难以形成,或形成后又突然中断。儿
童心理学认为,依恋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
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它对形成儿童最初信赖和不信
赖的人格特点有着重要影响,而抚养者主要是母亲,
母爱是儿童依恋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英国儿童
精神学家鲍尔毕及其同事曾报告,过早离开父母而未
建立正常依恋的幼儿,不能主动与其他儿童一起做游
戏,积极探索未知,勇于冒险,而早期主要依恋的破
坏会导致儿童感情上的危险,并将在以后的生活中以
突然的抑郁或焦虑形式表现出来。[51
(二)孩子的某些现代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产
生心理问题
在当今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大众媒体对孩子的
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孩子凭借着
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快速接受能力成长着。祖辈的世
界观形成于几十年前,思想观念、思维模式都比较陈
旧,尤其在新知识的接收和高科技能力的发挥等方面,
跟不上信息时代。在以现代生活诸如网络、足球等为
主题的交流中,祖孙之间因没有共同语言而难以沟通,
从而使那些由祖辈抚养的儿童易产生自卑、孤独等不
良心理。
(三)影响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
由于大多儿童是独生子女的缘故, “隔代亲”现
象在我国非常普遍,多数老人对孙辈非常溺爱,百依
百顺,有求必应,在教育方式上更多采取娇惯、包办
代替,甚至偏袒、姑息和纵容,例如书包往往由祖辈
背着,学校的大扫除常由祖辈替代,等等。祖辈无原
则迁就与越俎代庖,极易造成孩子任性、懒惰、以自
我为中心、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等不良人格,或专横跋
扈、胆大妄为,或性格孤僻、胆小退缩,一旦走向社
会,就会因独立生活能力缺乏及承受能力差而难以适
应,遇到小小挫折就如临大敌,萎靡不振,离家出走,
甚至自杀。
(四)一定程度地影响男孩子性别角色定型
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他
(她)所生活的那个社会所认为适合于男子或女子的价
值、动机、性格特征,融进个体的自我知觉和行为之
中的过程就是儿童区分性别角色或性别定型化的过程,
这是儿童适应社会 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内容[61。调查发
现,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分别高达71.95%
和73.45%,[71隔代抚养中男性祖辈的角色弱化使儿
童教育处于女性文化状态之中。有些心理学家认为,
男孩往往因为得不到同性的教育而影响“男子气”的
发展,他们依赖性强,有较多女子概念,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男孩子的角色定型。
(五)隔代养育的其他不良影响
许多老人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也缺乏现代营养
学等知识,只给孩子吃鸡鸭鱼肉或零食而钙、铁、锌、
钾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摄入很少,由于营养不足、过
・心理教育研究・
剩或不平衡,形成贫血、佝偻病、锌缺乏和肥胖症等
营养代谢病,严重影响了儿童身体健康和心理发育。
另外,隔代养育的孩子安全和科学防护比如紧急自救、
安全过马路等知识知之甚少。
三、对隔代养育的几点建议
(一)祖辈应与时俱进,注意掌握现代教育理念
首先,老年人应勇敢摒弃旧有的思想观念和僵化
的思维模式,充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各类
报纸、书籍、电视中的教育频道都可作为积累知识的
途径。第三,通过老年大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育
儿方面的理论,使自己对孙辈的养育方式更加科学与
完善。
(二)父母应充分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发展心理学认为,早期儿童与父母的相互作用对
儿童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父母本身的教育水平、
个性特征、社会地位、成就动机、性别的价值标准等
都会强烈地影响着后代, [81任何优裕的物质条件都替
代不了良好的亲子交流。
(三)祖辈与父母应积极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心理学家班图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
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复杂的行为
反应。和谐的家庭关系是良好家教的保障,也是良好
家教的宝贵资源婴儿吃奶量标准表 ,儿童通过对长辈的观察模仿,能够
学到与人和谐相处的方法,学会尊敬、宽容与合作,
能够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的人格。
(四)加强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
作与交流
首先,学校要对家长特别是祖辈室内健身器材 家长进行培训,
使其掌握当代科学育儿的新理念、新知识与新技术。
其次,社区可以利用黑板报、家庭互助、家教经验介
绍会等形式定期向祖父母介绍科学的育儿知识,也可
以动员社会团体、社区医院、教育机构等各种力量关
注隔代养育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注释:
【1】[7】沈锄云.认知隔代教育[J】.老年人,2000, (9).
[2】潘谊清.浅谈幼儿家庭教育[J】.徐特立研究一长沙
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 (4).
『3】裴丽颖.祖父母教育特点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7.
[4】 [6】 [8】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11,288,273.
『5】王振宇等.儿童社会化与教育[M】.北京 :人民教育
出版社。1992.135.
(责任编辑:唐海英)
■
维普资讯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18:03: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1337963015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隔代养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隔代养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