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羿射日谈起
1/16
从后羿射日谈起
后羿是我国神话传说中最著名的射日英雄。
传说,尧做国君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10个太阳。天
气太热了,烈日把禾苗晒焦、草木晒死,百姓处于饥饿困苦
之中。帝俊赐给后羿一张红色的神弓,叫他去为民除害,解
除人民的疾苦。后羿拿到神弓后酷爱不已,终日苦练射技。
有一天,后羿在深山里找到了一块玉石,他把玉石交给了一
名能工巧匠,打制成9支宝箭。有了宝箭,后羿如虎添翼,
为民除害的决心更足了,训练也更加刻苦。
工夫不负有心人,大显身手的机会终于来了。一天,当
10个太阳又出来肆虐时,后羿弯弓如满月,在大伙儿的欢呼
中一连射落了9个太阳。人们把射落太阳的后羿称为天下第
一射神。
后羿之所以能成为射日英雄,除了自身的勤学苦练之外,
全凭了那张红色的神弓和9支宝箭。那么,弓箭又是谁发明
的呢。古代文献上有记载说:“黄帝以玉为兵”。“玉兵”指
的就是早期精工琢磨制成的石兵器,其中包括弓箭。我国现
存最早的箭头,是1963年在山西原平峙峪旧石器时代的遗
址中出土的、一种加工精致的小石。这种石用很薄的长石片
从后羿射日谈起
2/16
制成,首端尖锐,两侧的边缘锋利,底部剖腹产的后遗症 左右两侧有点凹进
去,是用来安装箭杆的。由此推测,远在一两万年前,古代
峙峪人已经开始使用弓箭了。
自从弓箭发明以来,经过数千年岁月的发展和演变,弓
箭一直作为我国古代战争中的主要射远兵器。直至火器出现
以后,弓箭仍然大量装备军队。我国自周代开始,对射箭活
动和射法研究就十分重视,射箭成为军旅武艺的一项主要内
容。到了清代,由于火器的作用日益突出,对它们的练习才
逐渐减少。但在民间却得到广泛发展,成为一项很普及的民
间体育活动。
我国古代制造弓箭的技艺非常精湛,从取材、用料到制
造过程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说用途不同的箭,重心应在箭
杆何处;选用什么样的羽,才最能使箭在飞行中保持稳定;
箭镞的长短、归脾丸的副作用与禁忌 形状应该怎样等,古人都有明确规定。汉代以
后,根据实战需要,造出了适用步战、骑战和水战的各种弓
箭,箭镞也由铜制改为钢铁制造。为了提高杀伤力和适用不
同场合,箭头被制成平头、月牙、柳叶、铲子、叉等不同形
状。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距今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制箭
工匠就能在许多青铜弓箭外表雕饰镶嵌美丽的花纹,有的还
镌有铭文。我国古代的兵器工匠们还掌握了先进的淬火技术,
从后羿射日谈起
3/16
掌握镀铬技术比外国要早2200多年,这些使我国青铜兵器
的制造技术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弓箭是最古老的远射武器,
可以说是火炮最早的前身。
最简单的机械武器
作为原始的射远兵器,弓箭在战场上虽能起到不交手而
收攻杀之效,但威力毕竟有限,而且射箭的技巧不易掌握,
后来,人们在弓箭的基础上,改进发明了弩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 。弩实际上就是
有臂的弓,是我国古代最简单的机械武器之一。相传,我国
最早的弩机是战国时期的楚琴氏发明的。楚琴氏自小精于木
工,又喜欢射雁。他发现用普通的弓箭射雁时,看似瞄得很
准,结果却往往十射九空,于是琢磨其中的道理。有一回,
他在加工木器时突然灵机一动:在弓臂上设一机械,不是能
更有力更准确地发射箭头吗?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终于发
明了弩机。他发明的弩机制造十分精巧,外面有一个匣,前
面有挂弦的钩,后和照门连接,照门上刻有定距离的分划,
匣下有扳机。发射时,先将弓弦向后拉,挂在钩上,对准目
标后,一扣扳机,箭即射出。这种弩机的原理和现代的枪、
炮击发装置有些类似。
弩的发明,将远射兵器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与弓
相比,弩无须在张弦的同时瞄准,而是先将弦扣住,然后再
从容瞄准,伺机发射。而且上弩不仅可靠臂力,强弩还需用
从后羿射日谈起
4/16
膝顶、脚踏或腰引,甚至使用绞车,力量大,射程远。弩在
战场上曾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值得一提的是,汉初的
兵器制造家已经根据勾股定理在弩机的望山上刻出了世界
上最早的射击标尺。
弩的种类很多,小的如背弩、踏弩、可藏于衣内、马弩
之下做暗器使用,大型弩可用于攻坚和守城,甚至有的床弩
能发射长约3米的大铁箭,能射穿数百米外坚厚的城墙。战
国末期出现了连弩和转射机。连湾可以同时发射许多弩箭。
转射机是可以旋转射击的大型弩,用于守城。威力更大的车
弩和床弩出现于唐代,有的车弩一次可发射7支铁羽箭,射
程达500米,到宋代时它们成为军中的重要攻守利器。
弩的发明,使人类开始利用机械能远射,这是人类向发
明火炮迈出的重要一步。
火炮的鼻祖
“两军相遇,弓弩争先”,弩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战
场上的攻守与拼杀陡增几分惨烈。古代与弓弩共领风骚的,
还有一种被称为炮的“远程”射击武器。这种炮就是抛石机,
从作战形式上看,它完全可以被认作是火炮的鼻祖,曾被称
作“军中第一攻击利器”。
从后羿射日谈起
5/16
相传抛石机发明于我国周代,当时叫做“抛车”。春秋
时期,抛石机已经被应用于战事。据《范蠢兵法》记载,当
时用抛石机可将重达6千克的石头抛至100多米的距离—
—这比徒手抛扔石块远多了。
抛石机的原理非常简单,它实际上是一种依靠物体张力
(如竹、木板弯曲时产生的力)抛射弹丸的大型投射器。典
型的靠扭力发射的抛石机由三部分构成。地上的坚固沉重的
长方形框架,一根直立的弹射杆,顶上装有横梁的两根结实
的柱子。弹射杆的下端插在一根扭绞得很紧的水平绳索里,
绳索绑在长方形框架的两端,正好位于支撑架下面的位置。
平时绳索使弹射杆紧紧顶牢支撑架上的横梁。弹射杆的顶部
通常做成勺子的形状,有时在弹射杆的顶端装一皮弹袋。2年级手抄报 弹
射时,先用绞盘将弹射杆拉至接近水平的位置,再在“勺子”
或皮弹袋里放进岩石或其它种类的弹体。当用扳机装置松开
绞盘绳索时,弹射杆便以很大的力量恢复到垂直位置,并与
横梁撞击,用惯性将弹体以弧形轨道弹向目标。
抛石机在古代是一种攻守城池的有力武器,用它可抛掷
大块石头,砸坏敌方城墙和兵器;而越过城墙进入城内的石
弹,可杀伤守城的敌兵,具有相当的威力。这种抛石机除了
从后羿射日谈起
6/16
抛掷石块外,还可以抛掷圆木、金属等其它重物,或用绳、
棉线等蘸上油料裹在石头上,点燃后发向敌营,烧杀敌人。
在火器出现后,抛石机并没有立即从战争舞台上消失,人们
还利用它“力气”大的特长,用来抛射燃烧弹、毒药弹和爆
炸弹。
衡量抛石机的作战性能主要有两点:一是抛物重量;二
是抛射距离。抛石机的射程一般在50至300步之间,石弹
重量由数斤至上百斤不等。拽炮人数可根据目标远近增减,
普通抛石机需用40人,大型抛石机需用200人至300人拉
拽,一次可将重达200至300斤的石弹射到300步之外,
使对方“谍碎楼坍”,威力极大。
抛石机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实际上与后来的火炮相近。
原始炮车
抛石机发明伊始,即成为军队中的重要攻、守城兵器,
在频繁的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早期的抛石机有一个
很大的缺点,它必须在敌人阵地前埋设,操作人员在敌人的
弓箭射程内施工,容易导致伤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
带轮子的抛石机应运而生。公元200年,曹操讨伐袁绍时,
在抛石机的下面装了四个轮子,叫霹雳车,亦叫做发石车。
从后羿射日谈起
7/16
这种发石车可以在作坊里制成,不需临阵架设。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率军在官渡(今河南中
牟境内)迎击袁绍军队的进攻,史称官渡之战。当时,袁绍
率十余万步卒和骑兵攻占黎阳后,连中曹操用兵之计,痛失
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于是变分
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企图以优势兵力迫使曹军决战。袁军兵
至官渡,依托沙丘修筑工事,东西计有数十里之长,形成了
与曹军对峙之势。为了削弱曹军的力量,袁军在其营中修筑
土山,造高橹,以众多的弓奇手居高临下,在橹的防护下向
曹营发射箭矢,使曹军在一段时间梦见自己逃婚 内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为了稳定防御态势,打破袁军的远战优势,曹操集中了一批
能工巧匠,造出了装有轮子的抛石机——霹雳车,并且利用
夜色的掩护和有利的气象条件,突然在袁军营垒前展开。顿
时,无数石弹飞人袁营,坚固的高橹被砸了个稀巴烂,大量
弓弩手中弹丧命,小土山成了打击的大目标,袁军的坚固工
事损失惨重。霹雳车为官渡之战中曹军的胜利发挥了很大的
作用。
在官渡之战以后的千余年里,历次攻守城之战几乎都有
发石车的身影。唐朝武德4年(公元621年),李世民在东
定中原战争中率军攻打东都宫城时,使用了发石车,抛射30
从后羿射日谈起
8/16
千克重的石头可达200步。公元645年,在第一次东征作
战中,唐军连续12天用发石车、撞车,昼夜猛攻辽东城,
给守敌造成了重大伤亡。公元757年,史思明攻打太原城,
守将李光弼制造了用200人挽索发射的巨型发石车,向城外
大量抛射石弹,这些石弹铺天盖地般向围城的守军袭来,每
发石弹能伤数十人,打得敌兵难以招架,最后只得收兵回营。
公元1234年,元军攻打汴梁,架发石车数百只,昼夜发射,
所发射的石弹几乎填平了北宋的护城河。公元1283年正月,
元军在进攻南宋的关键一仗中,先对樊城发起电脑怎么画图 总攻,先以熟
悉水性的士兵潜人水中沉木断索,烧毁浮桥,切断其与襄城
的联系。接着兵分多路,并配以威力大、射我的发小儿 程远的新式发石
车,水陆夹攻樊城。北面战舰直趋城下;西南面元军先头部
队撕破一个缺口,攻人城内;东北方向元军主力冒死强攻,
终于破城而人。樊城陷落,襄阳如齿失唇。元军在加紧围攻
的同时,间以喊话招降,而且以发石车不断轰击城楼。2月,
南宋主将吕文焕见突围无望,又慑于元军压力,终以城降。
此战突破了南宋战略防御体系,为元军长驱直人南宋腹地打
开了通道。
纵观抛石机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抛石机抛物
重量轻,毁伤能力有限,在战场上只能击毙士兵,破坏战车
等。发石车还可用做攻城武器。自从火药发明以后,发石车
从后羿射日谈起
9/16
还可用来发射“火药弹”等燃物,因而成为纵火兵器。随着
火箭、火铳的出现,发石车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连发技术的萌芽
发石车的效率较低,作战时往往贻误战机,而且抛射时
投人人力较多,操作不便。为适应作战的需要,人们曾设想
将它改进成连续抛射的兵器。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马
钧的机械发明家,曾试验利用车轮不断转动的原理,制成了
转轮式抛石机,称做“车轮炮”,能将石头连续抛射出去,
加大了发射频率,提高了发石车的杀伤破坏威力。
据史料记载,马钧是个肯钻研的人,他曾创制过许多机
械工具,如织绫机、翻车(即后来的龙骨水车)、指南车等。
在一次战斗结束后,他看到缴获蜀军的战利品中,有许多据
说是诸葛亮组织工匠制造的连弩。他认真而仔细地研究了这
些连弩的机械部分,很受启发,认为这种弩机威力还可以提
高好多倍。于是,他苦心钻研试验,终于制成了一种用于攻
城的车轮炮。
据有关资料记载,马钧在实践中能针对旧抛石机不能连
续抛射的缺点,进行大胆的革新,采用旋转车轮这种方法,
使装载着的数十块大石头连续飞抛出去,攻击敌城,这样抛
出的石头能抛至喜饼 数百步远。由此可见,这种车轮炮构思相当
从后羿射日谈起
10/16
巧妙,结构也有其独特之处。在古代能有此设想和实践,实
属难能可贵。
明代茅元仪所著的《武备志》中对马钧的车轮炮作了这
样的说明:“每轮辐条十八根,长一尺四寸。每条左右傍铳
二杆。铳内装火药铅子_一骡驮架二轮。以皮条护铁吕以固
药子,连木架重二百余斤。三军附之。如临敌,将架置地,
先取一轮安在柱上,随其高低转打。二军可执七十二人之器
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种车轮炮的威力相当大,效能比单
个抛石机提高几十倍,并采用骡驮,运送转移方便灵活。它
的结构设计也很合理,安装了转柱,便于车轮转动,一架车
轮上可装36发石弹,一骡驮两轮,就有力发石弹炮。两个
射手可以连续操作发射这么多石弹,其声势和威力可谓大矣!
车轮炮的出现,可以说是射击兵器由单发到连发的最早
尝试和探索,这为火炮向连动式发展提供了早期准备。
最早的舰炮
炮在地面作战中已经被充分利用,并且很快移植到船上,
成为舰炮。根据特点取名叫“拍竿”,它是我国古代战船上
装置的具有与抛石机相似功能的大型砸击武器。拍竿产生于
从后羿射日谈起
11/16
东晋时期,盛行于南北朝至宋朝,在我国水战史上发挥了有
效的作用。
拍竿由立柱、横竿、重物、绞盘4部分组成。其中立柱
竖张于船体之中,其高度因战船的大小而异。如隋朝初年制
造的“五牙大舰”,拍竿立柱高约16.7米。横竿装在立柱
的顶端,能转动调整方向。石头,石弹,装放在横竿的前端。
绞盘绞索与横竿尾端相连。使用拍竿时,利用绞盘压下横竿
的尾端,装有巨石的横竿前端遂上升悬空提起,对准敌船之
后,猛然松动绞盘,石弹迅速下坠击碎敌船。
拍竿在东晋时期称为“桔樟”,南北朝时期叫“拍”(音
叩X当时装有“拍”的战船也称为“拍舰”。到了隋、唐、
宋时期就统称拍竿了。
明清时期,由于造船和驾船技术的发展,水战时多用战
船本身的“体力”去犁沉敌船,谁的船体大、坚固、动力大,
取胜的可能性就大。随着火器特别是火炮广泛用于水战,水
战逐步发展为炮战,笨重的拍竿就退出了水战舞台。
我国利用拍竿进行水上炮战,较著名的当属隋代隋灭陈
战役中的歧亭、延洲之战。公元588年,隋文帝杨坚以水陆
从后羿射日谈起
12/16
大军50余万,开始大规模渡江作战。隋军元帅杨索率水平
顺江东下,陈将吕忠肃率军屯守歧亭(今长江西陵峡口),
在两岸岩石上凿孔,系三条铁索横截江面,阻遏隋军战船。
次年正月,杨素分兵一部与大将军刘仁恩军相配合,猛攻陈
军岸上栅障营垒,吕忠肃率军据险抵抗,激战40余次,隋
军伤亡惨重,死5000余人。陈军尽割死者之鼻以邀功求赏,
激起隋军愤怒,拼死力战,多次获胜。在隋军猛烈攻击下,
吕忠肃被迫放弃营栅,连夜逃走。杨素令士卒毁掉拦江铁索,
继续沿江而下。吕忠肃退踞荆门之延洲(今湖北枝江附近),
依峙荆门山险要地形,再次阻遏隋军。杨素派善于驾舟的巴
蜀士卒1000人,乘“五牙大舰”4艘,用舰上拍竿击碎敌
战船10余艘,俘2000余人,再次大破吕忠肃军,吕忠肃只
身逃走。驻守江南岸的陈将见形势不妙,率军东撤,企图人
援建康(今南京市),被秦王杨俊率军阻于汉口以西。至此,
长江上游为隋军控制,阻止了上游陈军的东援,保障了下游
主力的渡江作战。此战,杨素、刘仁恩以水军、步兵相配合,
先击破陈军江岸据点,再以水军战船接舷战,大破敌军。在
这次战役中,隋大型战舰“五牙”及重型拍竿装备在作战中
显示了威力。拍竿装备在作战中显示了威力。
“铁浮图”的覆灭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问世不久,即被应用于火炮。
唐朝末年的战事中,环形火药包就被作为一种火器杀伤敌人。
从后羿射日谈起
13/16
到北宋末期,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人们对黑火药性能认识
上的飞跃,人们将黑火药装入纸管中,制成燃烧性武器——
“飞火”。因为“飞火”中安装了药线,点燃药线可引燃火
药使纸管爆炸。用抛石机将这种“飞火”射入敌军,爆炸能
产生很大的杀伤力。由于这种火器发射后伴着爆炸声在空中
飞舞,宛如空中霹雳,因此被人们称为“霹雳炮”。北宋士
兵在与金兵作战中,曾使用过这种火器炸死和烧伤过大量敌
人。岳飞智破“铁浮图”,其中就有“霹雳炮”的功劳。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统领的军队称为岳家军。
岳家军军纪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在抗金过程中,
岳家军士气旺盛,勇猛顽强,同仇敌汽,每战必胜,立下了
赫赫成功。金军见到岳家军胆战心惊,他们说:“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
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门40年),金朝撕毁和约,再
次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岳飞奉命坐镇堰城
(今河南部城县),指挥抗金。岳家军捷报频传。金兀术在
慌恐之余,决定集中全力,与岳家军硬拼,带领大军进攻都
城。
在城下,岳飞派儿子岳云打头阵。岳云舞动双锤,杀得
从后羿射日谈起
14/16
金兵丢盔弃甲、呼爹叫娘。金兀术败了一阵,便使出他的看
家本事——“铁浮图”。
“铁浮图”是兀术专门训练的一支精锐骑兵。这支骑兵
队的战士和马匹的身上都披着厚重的销甲,用牛皮特制的绳
索把马匹连在一起,每三个骑兵编成一组,居中冲锋;另有
两支骑兵队从两翼包抄,称之为“拐于马”。这种骑兵.都
是由女真人组成,打起仗来如同铜墙铁幕,很难对付。过去,
“铁浮图”所向无敌。兀术沾沾自喜地夸之为“常胜军”。
岳飞对兀术的特种骑兵进行了一番分析研究之后发现,
“铁浮图”和“拐子马”虽然利害,但马腿是不能披甲的,
他看准敌军这一弱点,及时改变打法。当金兵冲过来时,先
用抛石机将“霹雳炮”抛向敌群,使金兵人马惊慌失措,趁
敌人混乱之际,果断地命令将士们携带刀斧上阵,弯腰低头,
专砍马腿。十分奏效,一马被砍倒,连在一起的另两匹马也
不能行走,骑兵也被摔下马来。宋军乘势冲杀,“铁浮图”、
“拐子马”被打得落花流水,全军覆没。兀术凄惨地说:“我
从北方沙漠翰海起兵以来,都是用它取胜的,今天全完了!”
从后羿射日谈起
15/16
金属炸弹“震天雷”
“震天雷”是在“霹雳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金属
制造的火药爆炸火器,是金属炸弹的雏形。
它的创制有个小故事。据说南宋孝宗年间,在山西阳曲
(今山西太原)北郑村,有个名叫铁李的猎人,以捕狐为业。
为了能捕捉更多的狐狸,便在一个口小腹大的陶罐内装填许
多火药,外接上火药线,将火药罐埋于群狐出没之处,待狐
狸走近时,便引爆火药罐,发出巨大声响,狐狸受惊后四散
逃窜,结果纷纷投人铁李预设的罗网之中,铁李持斧将落网
狐狸全部砍死。金人受此启发,创制了用铁火罐装填火药,
作为火器用于作战。
“震天雷”用生铁铸成,有罐子式、葫芦式、圆体式和
合碗式四种,身粗口小,内盛火药,上安引信,使用时根据
目标远近,决定引线的长短。用时由抛石机发射,或由上向
下投掷,或用铁丝吊下,到达目标爆炸。这种炮弹爆炸性强,
声音极大,故称“震天雷”。
金兵使用“震天雷”最著名的战例,是公元1232年开
封保卫战。那年3月,蒙古兵攻金朝南京(今河南开封),
在城外设立攻城器械,沿着城壕设立木桩;城壕外又修筑城
从后羿射日谈起
16/16
围,长达150里,用抛石机向城上抛射石弹、火球,击砸焚
毁城上的防御设施;为了掩护士兵近墙进行掘城作业,蒙军
用牛皮做成“洞子”,兵土伏在里面,到城下掘城,城上的
石头、弓箭打不破这种“洞子”,金兵便用铁丝悬“震天雷”
沿城墙吊到被掘的地方,把攻城的士兵和牛皮“洞子”一个
个炸得粉碎。蒙军因攻城不下,遂于4月撤兵。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11:1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91092272983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后羿最强铭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后羿最强铭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